『壹』 俄罗斯总统是谁
是佛拉迪米尔·佛拉迪米罗维奇·普丁(俄语:Влади�0�7мирВлади�0�7мирович Пу�0�7тин,读音:�6�5[vl�0�7�0�4d�0�3im�0�3�0�1r vl�0�7�0�4d�0�3im�0�3�0�1r�0�5v�0�3�0�1t�0�3�0�1 �0�4put�0�3�0�1n],1952年10月7日-yobo66)蘇联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人,现任(第四任)俄罗斯总统,曾担任过第二任俄罗斯总统、第七及第十一任俄罗斯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在当选总统前,普丁曾经短暂担任过俄罗斯总理(1999年—2000年);但在1999年12月31日即将踏入2000年的数小时前,鲍里斯·叶尔钦突然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一职,时任总理的普丁受命成为代理总统。之後,他陆续赢得2000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和2004年总统选举,最後於2008年5月7日卸下了总统职位。在普丁从2000年到2008年任职总统期间,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则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2012年5月7日宣誓就任俄罗斯第四任总统,任期六年。同期辞去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职务。
由於宪法规定了连任的限制,高人气的普丁并无法参与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随後,被誉为普丁继承人的德米特里·梅德维杰夫当选了俄罗斯总统。但在2008年5月8日普丁卸任总统後,他马上被继任总统的梅德维杰夫提名,第二度出任总理一职。2012年普丁再度宣布参选总统,2012年3月5日普丁再次胜出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第二度当选俄罗斯总统。
普丁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在政治以及法制上都获得了稳定发展。同时,由於其强硬但宏观的经济管理,大幅对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也整合了俄罗斯出口的油价的汇率;在他任内吸引了许多外汇公司进驻俄罗斯,这也为俄罗斯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国内生产总值将近上升了72%,购买力平价也上升6倍左右;俄罗斯国内的贫穷人口则减少了一半,平均月薪从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分析人士形容普丁的经济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在普丁担任总统期间,陆陆续续通过一系列的法案,也对了俄罗斯的社会作了根本性的改革。这包括有所得税改成13%、降低利润税税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和法律条文。但同时,他所带领的政府也曾被反对派、外国政府或组织和人权组织质疑由他所主导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特别是在内部的人权和自由记录等;除此之外,他对过去蘇联加盟共和国的欺凌态度也遭受了批评。
根据媒体报导,在俄罗斯的经济圈内出现一组新的巨商集团,并明显地控制住俄罗斯的整体经济情况,这包括有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奥列格·德里帕斯卡、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以及尤里·科瓦利丘克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批新兴的俄罗斯钜富,往往与普丁本人有密切的连络关系。此外,普丁也被批评於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塑造一种个人崇拜的价值观。
『贰』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再次,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土地。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此外苏联还对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犯下了诸多罪行,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阶级的流放和屠杀,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屠杀,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这些罪行随着“公开化”的进程被逐步公诸于世,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编辑] 八一九事件
主条目: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时的莫斯科街头坦克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编辑] 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8·19政变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编辑] 苏联的终结
在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编辑] 影响
[编辑] 政治
早在苏联解体发生之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就已经变得不可扭转。苏联的解体,为波兰开始的东欧政变大潮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只剩下美国这一唯一超级大国。
[编辑] 经济
苏联的解体,对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俄罗斯为例,1985年苏联官方比价为1美元约合0.87卢布,然而至解体后的1992年7月1日,官方汇率已成为1美元换125.26卢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汇率已达到1美元换1012卢布。俄罗斯政府进行的卢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挡汇率贬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时,1美元已可兑换28.5卢布,即28500旧卢布。许多俄罗斯老百姓毕生积蓄化为泡影,只得蜂拥银行抢兑外币。
[编辑] 文化
由于之前共产主义的教育突然抽去,而传统的俄罗斯东正教又不能迅速填补空白,使得原苏联这一代青年形成思想真空。俄罗斯青年中甚至产生了新纳粹主义团体“光头党”。
[编辑] 注释
^ 苏联正式的历史应从1922年苏维埃俄国等国家组成联盟开始算起,而不是从十月革命开始。十月革命后产生的苏维埃俄国并不等同于后来的苏联。
『叁』 车臣共和国一块钱等于多少人民币
货币兑换
1俄罗斯卢布=0.1095人民币
1人民币=9.1305俄罗斯卢布
『肆』 国际十大新闻
2005国际十大新闻
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大大加快。1月,“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7月,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撞击彗星,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复飞;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二、国际油价在波动中一路飙升,8月一度突破70美元关口,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三、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纷纷举行活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呼吁世界警惕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四、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依然没有缓解,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印度新德里、约旦安曼等地先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伤亡。
五、8月,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从加沙地带全部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撤离,标志着加沙地带结束了38年的被占领状态,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巴以和平进程在冲突中迈出艰难一步。
六、9月,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有关联合国改革的《成果文件》,启动联合国改革进程。围绕安理会扩大问题,有关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中国希望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七、9月,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发表《共同声明》,朝鲜承诺愿意放弃一切核武器与现有核计划,美国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这是持续了两年多的六方会谈第一次取得实质性重大成果。
八、10月底,由两名少年触电身亡引发的巴黎骚乱波及法国近300个城镇,并蔓延到德国和比利时,造成近2亿欧元的损失,西欧长期奉行的移民政策受到质疑。
九、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加剧,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5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亚洲一些国家的强烈抗议,加剧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的“政冷”困局。
十、“卡特里娜”飓风、南亚大地震、禽流感等灾害频发,给相关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共同危机。
『伍』 车臣钱币1994年10000卢布兑换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9年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9095元 10000日圆等于690.95元人民币
『陆』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是不是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国
车臣地处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是俄内部的一个自治实体。车臣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地处交通要冲,还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与车臣两次战争延绵许久,耗费颇多,但问题终究未能稳妥解决。
多年来车臣问题闹腾不断,也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一来,车臣是文化、历史与宗教上完全与俄迥异的族群;二来,沙俄与苏联时期积怨已深;最后,车臣地处战略要冲资源丰富,引得各方垂涎插足,问题越发复杂。
在车臣所有人口中,土著车臣人占据90%。早在公元7世纪就有了对于车臣人的记载。车臣人的先祖是居住在北高加索山区的山民,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当地人民风剽悍,不事生产却爱劫掠。阿兰人、突厥人等族群先后与其融合,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车臣人。
与信奉东正教的俄人不同,自8世纪阿拉伯帝国远征开始车臣人就皈依了伊斯兰。车臣人也拥有自己的语言,俄语属于印欧语系,而车臣语虽也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却属于高加索语系。虽然车臣入俄已经数百年,但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宗教文化迥异天差地别。
从叶卡捷琳娜登基开始,沙俄就将目光瞄准了高加索与黑海沿岸地区。当时的高加索南北均属于奥斯曼帝国,为了争夺这一地区,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屡屡发生战争。从1768年第一次攻伐开始,直到1859年车臣才真正被并入沙俄。然而虽被征服,可车臣人对俄人的反抗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近代四处扩张的沙俄对于所征服地区的土著向来手狠,对车臣也是如此。然而车臣人剽悍而能征善战,战斗力极强,且不甘失去高加索的奥斯曼帝国在背后不断支持车臣,车臣这把火非但没有减弱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了。
二战期间,车臣希望与德国合作谋求自立门户,却被苏联抓住把柄强行将车臣几乎全族都迁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亚雪原与荒蛮的中亚草原地区。车臣人被迫远离故土,迁移过程中伤亡甚多,与俄人之间的仇怨也就越来越深。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压制流离失所多年的车臣人才被允许返回自己的家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车臣始终不肯向俄低头也由此而来。
虽然车臣在俄罗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并不起眼,可当地拥有高度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处黑海—高加索—里海—中亚的交通要地,里海与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要运往欧洲,这里也是必经之地。也因此,无论是车臣当地势力还是其他外部力量,都对车臣这块肥肉觊觎已久,并且展开了各种博弈。
『柒』 俄罗斯是怎么回事,二十年来人口一直负增长,
一,俄罗斯的总生育率很低,俄罗斯最生孩子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在俄罗斯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名妇女只有1.6胎。该数字代表每个俄罗斯妇女一生中生育的孩子数量。相比之下,全世界的生育率是2.4;美国的汇率是1.8。维持稳定人口的替代总生育率是每名妇女2.1胎。该国的出生率也很低;生率为每千人10.7胎。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千人中18.2,而美国的比率是每千人中12.4。俄罗斯的婴儿死亡率为每1000例活产中有6.7例死亡。在美国,这一比率是每千人5.7例,而在世界范围内,这是每千名活产儿中32例死亡。
二,在苏联时代,堕胎很普遍,被用作节育方法。这种技术在今天仍然很普遍并且很流行,使该国的出生率异常低。许多俄罗斯妇女将堕胎作为唯一的节育方法,每年估计有93万妇女终止妊娠。调查表明,有72%的人口希望堕胎保持合法。
三,俄罗斯人喜欢酗酒。我们都知道,因为气候寒冷,俄罗斯人喜欢喝伏特加取暖。但是伏特加是一种高烈度的酒,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很多人因为常年饮用伏特加,导致不孕不育。
四,普京本人在演讲中探讨了低出生率的问题,他问:“是什么因素阻止了一个年轻的家庭,一个年轻的妇女做出这一决定?答案很明显:低收入,缺乏正常住房,医疗和教育。有时,人们对提供足够食物的能力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