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油气资源的储量分布和消费特点
2.2.1.1 世界油气资源的储量分布、生产
(1)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及分布
根据BP(2008)统计数据(若未做专门说明,本节数据均源于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20多年间,世界石油资源可采储量呈上升趋势。如图2.1所示,1980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6671亿桶,2007年增加到12739亿桶,27年间增加了6068亿桶,增长了90%;其中1980~1988年增长速度较快,1989~2007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且石油资源储量及增长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
图2.1 1980~2007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图2.2 1980~2007年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的变化规律又有所不同。
图2.2表明,1980~2007年,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的分布规律和世界石油资源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在1980~1988年,储量增长较快,1989~2007年,储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1980年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3624亿桶,2007年增加到7553亿桶,27年间增加了3929亿桶,可采储量增长了1倍多;且占到全球探明可采储量增长量的64%。可以说在过去20多年,中东地区的资源储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石油资源量的变化。
图2.3表明,中南美和非洲27年间石油探明可采数量持续增加,其中中南美储量从1980年的267亿桶,增加到2007年的1112亿桶,27年间增加了2倍多;非洲从1980年的534亿桶,增加到2007年的1175亿桶,27年间增加了641亿桶。
图2.3 1980~2007年其他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而欧洲地区(主要是俄罗斯),在过去20多年间,其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呈现在波动中增加的趋势。1987年,探明储量达到低点758亿桶,一直持续到1995年;1996年后探明储量明显增加,2002年后达到1414亿桶。
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变化不大,其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339亿桶,经过20多年的勘探,到2007年的448亿桶,27年间增加了109亿桶。
而北美洲石油探明储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从1980年的925亿桶,减少到2007年的683亿桶,27年间探明可采储量减少了242亿桶。
以上是从世界和各地区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的绝对量变化和增长速度,来分析石油资源储量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石油资源储量和分布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的特点。1988年和1998年是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变化规律的分割点。因此,下面我们主要从1980年、1988年、1998年、2007年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在区间的分布及变化进行比较(图2.4)。
图2.4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在空间和地域上分布极其不均衡。世界石油资源储量的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中东地区。1980年底,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6671亿桶,其中中东地区3624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4%,是世界石油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其次是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和北美洲,其探明储量约占到世界总储量的15%和14%。亚太地区和中南美石油资源最少,约为339亿桶和267亿桶,仅占世界油气资源的5%和4%。
到了1988年,世界石油资源在区域上的分布更集中于中东地区,其石油资源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65%。中南美地区的石油资源量比例有所增加,从1980年的4%增加到1988年的7%。而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太地区的资源储量比例都有所减少,其中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探明储量仅为世界资源量的4%。
1988~1998年10年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在区域上的分布是稳中有变。中东地区仍然是世界石油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占世界比例保持在64%;亚太地区仍然是石油资源储量最贫乏的区域,占世界的比例维持在4%。中南美和非洲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世界比例有所增加,而北美洲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比例则有所下降。
图2.4 1980~2007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及分布图
1998~2007年间,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在区域上的差异和不均衡态势继续保持。中东地区的探明储量7553亿桶,约占世界的61%,依然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第二丰富地区是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其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储量依然处于最贫乏的区域,约为408亿桶,仅占世界总量的3%。
(2)世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及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增长迅速。如图2.5所示,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85.52亿m3,增长到2007年的177.36亿m3,27年间增加了91.84亿m3,增长了107%;其中1980~2000年增长速度较快,2001~2007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虽然整体上世界各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的变化规律则又有所不同。
图2.6表明,1980~2007年,中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的分布规律和世界天然气资源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在1980~2000年,储量增长较快。2001~2007年,储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欧洲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处于持续稳定状态。1980年中东地区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24.69亿m3,2007年增加到73.21亿m3,27年间增加了48.52亿m3,探明储量增长了2倍,且占到全球探明储量增长量的52%。可以说在过去20多年,中东地区的资源储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球天然气资源量的增加。
图2.5 1980~2007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图2.6 1980~2007年中东地区、欧洲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2007年底,中东地区和欧洲的资源探明储量高达73.21亿m3和59.41亿m3,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41%和33%。
图2.7表明,中南美、非洲和亚太地区27年间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持续增加,其中中南美储量从1980年的2.69亿m3,增加到2007年的7.73亿m3,27年间增加了近2倍;非洲从1980年的5.99亿m3,增加到2007年的14.58亿m3,27年间增加了8.59亿m3;亚太地区储量从1980年的4.47亿m3,增加到2007年的14.46亿m3。
而北美洲天然气资源储量可采储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从1980年的9.95亿m3,减少到2007年的7.98亿m3,27年间探明可采储量减少了1.97亿m3。
以上是从世界和各地区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的绝对量变化和增长速度来分析天然气资源储量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天然气资源储量和分布在时间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1990年、2000年是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变化规律的分割点。因此,我们主要从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年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在区间的分布及变化进行比较(图2.8)。
图2.7 1980~2007年其他地区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图2.8 1980~2007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变化及分布图
图2.8表明,世界天然气资源在空间和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世界天然气资源储量的70%都集中在中东地区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1980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85.52亿m3,其中中东地区24.69亿m3,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0%;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4.72亿m3,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3%,欧洲在1980年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天然气资源较少,其中北美洲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非洲占7%;而亚太地区和中南美天然气资源最少,约为4.47亿m3和2.69亿m3,仅占世界天然气资源的5%和3%。
1990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增加到128.01亿m3。天然气资源在区域上的分布和1980年相比,变化不大,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这两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还是维持在世界总储量的70%左右。其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0%;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4%。北美洲的天然气资源量比例有所减少,从1980年的12%减少到1990年的7%;亚太地区和中南美的资源储量都有所增加,分别从1980年的3%,5%,增加到1990年的4%,8%。
1990~2000年的10年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在区域上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虽然天然气资源仍然集中在中东地区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且这两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仍然占到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但两者比例分配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中东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从1990年的30%,增加到了2000年的37%;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储量比例则从1990年的44%,减少到2000年的38%。中东地区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位置两者平分秋色。除此之外,北美洲天然气资源储量在世界的位置也较1990年有所降低,仅为世界天然气资源储量的5%。
2000~2007年间,世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在区域上的分布变化进一步增加。中东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从世界排名第二,超过欧洲(主要是俄罗斯),以占世界天然气资源储量42%的比例,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一。具体来说,天然气资源仍然集中在中东地区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且这两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仍然占到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6%;但中东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从2000年的37%,增加到了2007年的42%;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储量比例则从2000年的38%,减少到2007年的34%。在这期间,其他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名位置则没有明显变化。
(3)世界石油生产量及区域分布
由世界石油生产量变化图(图2.9)可以看出,在过去40多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呈上升趋势。1965年世界石油生产总量为15.66亿t;到1980年世界石油生产总量增加了近一倍,达到30.88亿t;到2007年石油生产总量为39.05亿t。其中,1965~1980年石油生产增长速度较快,15年间石油生产总量增加了15.22亿t;而1980~1995年石油生产增长速度很慢,15年间石油生产总量仅增加了1.93亿t。
图2.9表明,40多年来,世界石油生产重心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北美和欧洲。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量长期处于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北美洲和欧洲石油的生产量处于长期稳定的态势。亚太地区和非洲的石油生产量也呈现从无到有,明显增长的态势,亚太地区的石油生产总量从1965年的44.9百万t,增加到2007年的378.7百万t,42年间石油生产量增加了7.4倍。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石油生产量及其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其变化规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选取1965年、1980年、1995年、2007年几个时间段,来分析、比较石油生产在区域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图2.9 1965~2007年世界各地区石油生产量的变化
图2.10 1965~2007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分布图
图2.10表明,世界石油生产在空间和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世界石油生产量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东地区和欧洲。
1965年,世界石油生产量为15.66亿t,其中北美洲为4.89亿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1%,是世界石油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中东地区,其生产量为4.18亿t,约占世界生产量的27%;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生产量为2.82亿t,占世界生产总量的18%;北美洲、中东地区和欧洲约占世界石油生产总量的76%。亚太地区生产量最小,约为0.45亿t,仅占世界石油生产量的3%。中南美和非洲石油生产量分别为2.25亿t和1.06亿t,占世界生产总量的14%和7%。
1980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在区域上的分布有了很大的变化。中东地区、欧洲、非洲和亚太地区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的份额都有所增加,而北美洲和中南美则大大减少。其中,中东地区从1965年的石油生产第二大地区,一跃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区,年生产石油9.34亿t,占世界总量的30%;北美洲所占份额则由1965年的31%下降到1980年的22%。具体来说,1980年各地区占世界石油生产的份额,分别为中东地区占30%、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占24%、北美洲占22%、非洲占10%、亚太地区占8%、中南美占6%。
1980~1995年的15年间,世界石油生产在区域上的分布是稳中有变。中东地区仍然是世界石油生产最主要的地区,占全球的生产份额保持在30%;北美洲石油生产量份额持续下降,占世界份额的20%。亚太和中南美地区份额有所增加,分别从8%,6%增加到11%,9%。
1995~2007年,世界石油生产在区域上的差异和变化仍在继续。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为12亿t,约占世界的30%,仍然是世界石油生产最主要的地区之一。北美洲石油生产量份额继续下降,仅占世界生产总量的16%。
1965~2007年的40多年间,世界石油生产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北美洲、中东地区和欧洲的“三足鼎立”,到2007年的亚太地区、中南美等地区“异军突起,多区域共同增长”。
2.2.1.2 世界油气消费量的现状和特点
从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变化图(图2.11)可以看出,在过去40多年间,世界石油消费量呈上升趋势。从1965年的15.3亿t,增加到2007年的39.52亿t。世界石油消费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这和石油生产的重心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北美洲和欧洲是有所不同的。其中,1980年前,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1995年15年间,欧洲和北美洲石油消费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亚太地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95年以后,欧洲地区石油消费量呈现稳定的态势,北美洲消费量略有增加,而亚太地区呈现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
图2.11 1965~2007年世界各地区石油消费量变化
总体来看,1965~2007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持续上升,从1965年的1.64亿t(全球排位第3),跃升到2007年的11.85亿t,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区域;北美洲石油消费量也呈现波动中增加的趋势,一直保持全球消费第二的地位,从1965年的6.17亿t,增加到2007年的11.34亿t;而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的石油消费,经历了增加—稳定—减少—稳定变化的过程,从1965年的排名第一,降低到2007年世界排名第3的位置。
可以看出,世界石油无论是消费总量还是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其变化规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选取了1965年、1980年、1995年和2007年几个时间段,来分析、比较石油消费在区域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图2.12 1965~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变化及分布图
从图2.12可以看出,世界石油消费在空间和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世界石油消费量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1965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15.3亿t,其中北美洲为6.17亿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是世界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其生产量为5.92亿t,约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39%;欧洲和北美洲占到世界石油消费量的79%。非洲和中东地区消费量最小,分别为0.26亿t和0.47亿t,仅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2%和3%。亚太地区和北美洲石油消费量分别为1.65亿t和0.83亿t,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1%和5%。
1980年,世界石油消费在区域上的分布有了些许变化。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占世界的份额有了很大的增加,欧洲和中南美地区石油消费份额也有所增加;而北美洲的石油消费量在世界石油消费量中的份额则大大减少。其中,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份额从1965年的11%增加到1980年的17%;北美洲石油消费所占份额由1965年的40%下降到1980年的31%。具体来说,1980年各地区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份额,分别为欧洲(主要是俄罗斯)占41%、北美洲占31%、亚太地区占17%、中南美占6%、中东地区占3%、非洲占2%。
1980~1995年的15年间,世界石油消费在区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占世界的份额持续扩大,欧洲在世界石油消费中的地位在萎缩,北美洲石油消费占世界的份额基本维持不变。世界石油消费分布由原来的欧洲和北美洲二者争雄,发展到1995年的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三足鼎立局面;由1980年的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地区占72%,发展到1995年的欧洲占29%、北美洲占30%、亚太地区占26%,3个地区占85%。
1995~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在区域上的发展趋势,仍在持续。到2007年,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年消费石油量11.85亿t,占全球石油消费份额的31%;欧洲占24%;北美洲占29%;中东地区石油消费量有所增加,占7%;中南美石油消费份额占6%;非洲石油消费份额最小,仅占3%。
1965~2007年的40多年间,世界石油消费重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欧洲和北美洲二者争雄,发展到亚太地区、欧洲、北美洲三足鼎立局面。其中,亚太地区异军突起,由原来的11%上升至2007年的占全球份额的31%,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
2.2.1.3 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分布
由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油气探明储量、油气的生产,以及油气的消费,在全球范围内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间的不平衡态势。
那么,针对同一个地区,其生产能力和消费量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呢?
通过对1965年和2007年全球7大区域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空间分布的比较(图2.13),可以发现,全球油气消费与生产在空间配置上出现区域交叉不平衡。即全球的油气资源生产和消费分布极不均衡,油气生产区和消费区相距甚远,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1965年,北美洲石油生产量为4.89亿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1%,石油消费量为6.17亿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北美洲既是世界上石油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地区;而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为4.18亿t,约占世界生产量的27%,而消费量最小,仅为0.47亿t,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3%;亚太地区生产量最小,约为0.45亿t,仅占世界石油生产量的3%,石油消费量分别为1.65亿t,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1%。
到2007年,中东地区石油生产量为12亿t,约占世界的30%,仍然是世界石油生产最主要的地区之一;北美洲石油生产的份额持续下降,2007年生产量仅占世界生产总量的16%。就石油消费量来说,2007年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年石油消费量11.85亿t,占世界石油消费份额的31%,欧洲占24%,北美洲占29%,中东地区占7%;中南美占6%,非洲石油消费份额最小,仅占3%。
石油生产和消费在区域上的差距持续扩大(表2.1,表2.2),北美洲在1965年,生产和消费的差额为-126.4百万t,2007年差额为-491.3百万t;中东地区在1965年,生产和消费的差额为371.8百万t,2007年差额为1063.7百万t;亚太地区,1965年生产和消费的差额为-119.9百万t,2007年生产和消费的差额为-806.4百万t。
图2.13 1965~2007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区域分布
表2.1 1965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区域分布
表2.2 2007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区域分布
续表
B. 天然气在期货里叫什么
你好,在大陆四个期货交易所里面没有天然气期货,只有燃油期货,原油期货,还有化工类,天然气期货是外国的期货品种
C. 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天然气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87.49万亿立方米(表1),比上年增长1.0%。按当前开采水平,世界天然气剩余储量可供开采年限为62.8年。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按地区来说,中东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76.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0.6%。从国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4.3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23.7%,居世界第一位;伊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9.6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5.8%,居第二位;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为25.3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3.5%,排名第三位。以上三国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3.0%(图1)。同时,根据2009年度各国生产量计算,俄罗斯的剩余可采年限为84.1年,是主要天然气资源国中剩余可采年限最长的。已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不大,近10年的平均年增幅不超过3.0%。
图1 2009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分布
图5 1984~2009年日本LNG到岸价格
2009年,管道天然气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全球四大天然气交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其交易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加拿大的亚伯达和美国的亨利中心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基本回到2003年的水平。相比之下,欧盟的到岸价格下降幅度稍小些,主要是因为欧盟地区是天然气进口大户,缺口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基本面(图6)。
图6 1984~2009年世界天然气价格
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的定价政策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随着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定价政策几经调整,基本呈现出在政府监管下市场定价的基本特征,从考虑天然气生产企业成本水平,又适当考虑市场用户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我国天然气行业现行定价政策被概括表述为: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适当考虑市场需求的定价方法,出厂价为政府定价,天然气管道输送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并采取老线老价、新线新价的定价政策。为了改变现有价格体系,政府已着手开展天然气定价改革,改革方向是与国际接轨。
六、结论
(一)世界天然气供需趋势
世界天然气的供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又给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1990年,世界天然气供应量只有19918亿立方米,到2008年供应量已达到30607亿立方米,增长53.7%,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供应量有所下滑,但未来仍呈增长态势。同时,在当前石油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促使天然气在21世纪充当重要能源角色,使其供应量持续增长。
在需求方面,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天然气因其具有洁净、环保等优势,需求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199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只有19817亿立方米,到2009年已达到29403亿立方米。
在供需平衡上,天然气一直较为平衡,例如,2009年世界天然气有466亿立方米富余量。预计未来几年内,天然气的供需依然能保持平衡。
(二)我国天然气供需趋势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能力有所加强,天然气的生产量和进口量都在不断增加,2001~2009年,供应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3.34%,增长势头较好。在需求方面,我国天然气近几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01~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24%,2009年达到880亿立方米。
从近10年的进出口情况看,我国的天然气净进口量在不断扩大,进口方式有了扩充,特别是LNG进口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LNG进口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与境外合作进入新的阶段,2009年度我国LNG进口553万吨,同比增长65.8%。管道天然气进口也取得了突破,2009年12月14日,我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投产,引自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将达30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消费区域继续扩大。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8万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以及陕京线、忠武线等管道为骨干,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国家级基干输气管网;同时,江苏LNG和大连LNG项目进展顺利,浙江LNG项目获国家核准,进口LNG资源不断落实,形成了天然气资源供应的新格局,天然气消费市场扩展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从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天然气依靠本国生产供应的压力较大,必须结合进口及境外开采等方式,来保障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平衡与市场稳定。从进口的源头与方式上看,我国在近几年有了新的突破,管道进口方面,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有了新的协议与合作,LNG进口方面,沿海地区接收站点建设步伐较快,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在未来的能源供应格局上可以起到促进全局合理化的作用,一方面拓宽沿海城市的资源供应方式,另一方面缓解远途管道供应的压力。
(余良晖)
D. 北美地区典型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北美地区的天然气和石油在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比例分别是19%和18%。2002年(估计值)北美地区的石油产量为5572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6.88%,天然气产量为8234.98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32.96%。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加拿大的油气资源较丰富,是美国油气的最大供应国。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现已成为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美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美国油气的产储量
美国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美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大体占世界总量的2.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3.2%。2003年1月1日美国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5.19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计探明储量5.02万亿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余探明储量为30.75亿吨,比2001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30.07亿吨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产量为2.89亿吨(实际值),比上年的2.90亿吨减少了0.34%。2002年天然气的产量为5703.8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亿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趋势为:从1950年到1999年水电在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天然气从1950年到1980年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天然气所占比重先是忽然急剧减少,然后在9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从1950年到1999年稳中有降(见图6-1)。
图6-1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
2.美国的油气贸易
美国不但是油气资源大国,而且也是油气消费大国。其国内的油气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进口大量的油气。据英国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述评》统计,美国2002年石油进口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2.2%。天然气的进口量为1089.1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为6675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3.9%。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巨大,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油气对外依赖程度非常大。
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据预测,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在未来将稳步增长(见图6-2)。
图6-2美国未来石油生产与进口趋势
(美国石油消费,百万桶/日)
美国进口石油的地区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见下图)由于地缘政治和一体化管网的自由贸易协定、能源部门相互投资、分担的安全义务以及可靠的供应关系等原因,2000年美国石油总进口的55%集中来自四个国家:加拿大(15%)、沙特阿拉伯(14%)、委内瑞拉(14%)和墨西哥(12%)(见图6-3和图6-4)。
图6-3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地区分布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图6-4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10大供应国(单位:千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继续巩固与美洲国家的关系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的焦点。
3.油气消费
(1)美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预测
美国近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使美国消费的石油就占全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25%强。从1973~1998年间,美国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2.42%,而1998年美国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增长有趋缓的态势,但美国的经济在未来将继续缓慢增长,因此,其能源消费在未来也将继续增长,见图6-5。
图6-5美国石油总需求量趋势(百万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国油气消费量
美国每年平均消费石油8.97亿吨,天然气6544亿立方米。见表6-1和表6-2。
表6-1美国1987~2000年石油消费(单位:亿吨)
(据BP.2001)
表6-2美国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3)美国油气消费结构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基本相同,从1950年到1980年,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渐下降。而石油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天然气消费量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1980年后,石油所占消费比重还是基本未变,而天然气所占消费比重在突然下降后逐步回升,煤炭所占比重在1980年之后稳中有升。
美国1999年能源消费总量为8533.6百万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所占比重为40.6%,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5.2%,二者合计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64.8%。
二、加拿大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加拿大油气的产储量
加拿大的油气资源量也比较丰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246.60亿吨,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储量6.63亿吨增加了3619%。2003年报道天然气的估计探明储量1.70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1.69万亿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产量为10975.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为2074.2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产量2057.72亿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气贸易
加拿大是石油净出口国,1998年其进口原油为3830万吨,进口油品为860万吨,出口原油6350万吨,出口油品为1570万吨。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商品量为1780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亿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输往美国的天然气上升8.5%,达到了947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运营的管输能力扩容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
加拿大是美国天然气、石油和电力最大的供应国。2000年加拿大石油贸易增长了4%,对美增长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气1016.6亿立方米。
3.油气消费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费量为8320万吨,比1997年的消费量8210万吨增加了1.3%(见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消费量为842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亿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费量(单位:百万吨)
(据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气消费量(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1999年石油所占比重为36.4%,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8.2%。
三、墨西哥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墨西哥的油气产量和储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7.29亿吨,比上年同期的36.75亿吨减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原油产量年平均约为1.55亿吨。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为1.59亿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1.56亿吨(实际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气证实储量为2485.1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亿立方米减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气产量为456.9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94%。墨西哥的天然气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委内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开采的天然气大部分是伴生气,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气产自非伴生气田。由于墨西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投资很少,所以产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估计,今后十年墨西哥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9%,而天然气产量却会不断下降(王锡华、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气贸易和油气消费
墨西哥国土面积为19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亿美元,人均GDP为4000美元,石油消费量为178万桶/日,人均石油消费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为165.1万桶/日,其中汽油占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费量为50.7万桶/日,其中国内炼厂供应量为45.3万桶/日。目前该国每日进口的13.5万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来自壳牌的帝尔帕克合资炼厂,同时也从欧洲进口汽油。该国汽油出口量为8.1万桶/日,通常销往美国。另外该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为动力的电厂已经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新建电厂全部采用天然气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气商品量为35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石油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气16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亿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1.7亿立方米,而从美国进口31.1亿立方米。
E. 请问WTI期货和约的非商业机构持仓量的历史数据去哪下载
纽约商业交易所是美国第三大期货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商品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于 1872 年,坐落于曼哈顿市中心,为能源和金属提供期货和期权交易,其中以能源产品和金属为主,产生的价格是全球市场上的基准价格。
该交易所在纽约的商业、城市、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金融服务业以及工业联盟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并且通过其自身成立的慈善基金会支援市内社区的文化和社会服务项目,拓展其为大都市的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努力。
在 NYMEX 分部,通过公开竞价来进行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合约有原油、汽油、燃油、天然气、电力,有煤、丙烷、钯的期货合约,该交易所的欧洲布伦特原油和汽油也是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来交易的。在该交易所上市的还有 e-miNY 能源期货、部分轻质低硫原油、和天然气期货合约,在能源市场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参与手段为小投资者和商人提供了机遇。合约通过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 GLOBEX? 电子贸易系统进行交易,通过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的票据交换所清算。
在 COMEX 分部上市的有金、银、铜、铝的期货和期权合约。
在交易场地关闭的 18 个小时里, NYMEX 分部和 COMEX 分部的能源和金属合约可以通过建立在互联网上的 NYMEX ACCESS? 电子交易系统来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使日本、新加坡、香港、伦敦、以及瑞士的参与者们在他们的正常工作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能源和金属期货市场。
市场的诚信是通过市场、交易和财务监督系统来保证的。票据交换所作为每一笔交易的最终交易对象,面对卖主时它扮演着买主的角色,而面对买主时又扮演着卖主的角色。通过票据交换所的保证金制度,减轻了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所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的信誉风险。
• 轻质低硫原油
原油是全球交易最为活跃的商品, NYMEX 推出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是目前流动性最大的原油交易平台,也是是目前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之一。其流动性良好和价格透明,促使该合约价格成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价格。此外交易所还推出了一系列其他风险控制和交易机会的产品 : 期权交易、期权差价交易、取暖油和原油间的炼油毛利期权交易、汽油和原油间的炼油毛利期权交易以及平均价格期权交易。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是每手 1000 桶,交割地点在库欣、俄克拉荷马州,通过管道运输可以将原油运输到全球现货市场。交割品质设定了国内和国际交易原油的几个等级,满足了现货市场的不同需要。
• 天然气
天然气几乎占美国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 NYMEX 的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被广泛的作为天然气的基准价格。合约的交易单位为每手 10000MMBtu (百万英国热量单位)。交割地点是路易斯安那州的 Henry Hub, 该地连接了 16 个州和州际的天然气管道系统,将这些地区沉积层中的天然气输送出去。这些管道输送系统横穿美国东海岸、墨西哥湾以及中西部地区,直至加拿大边境。同时交易所还推出期权交易和期权差价交易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天然气期价与电力期价的差价,也可以作为电力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的工具。由于天然气价格的易变性,市场需要发展 Henry Hub 和美国、加拿大进口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关系。由此交易所推出一系列互换期货合约,以应付 Henry Hub 和约 30 个天然气价格中心的价格差异。
在 NYMEX 的 ClearPorts 交易平台上,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 2,500 mmBtu 。同时也有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情况需要递交交易所,通过 NYMEX 的 ClearPort 清算网站清算,可以通过实物交割方式清算也可以通过交换成期货头寸清算。 e-miNY 天然气期货合约是为投资组合设计的,相量于 5000mmBtu 天然气,约占标准天然气期货合约 50 %的量,该合约可以通过 CME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 GLOBEX 电子交易平台交易,由纽约商品交易所清算机构清算。
• 取暖油
取暖油,也就是 2 号燃料油,其收率为 25% ,是继汽油之后的第二大成品油。取暖油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 42000 加仑( 1000 桶),交割地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港。同时交易所还推出了期权交易、期权差价交易、炼油毛利期权交易以及平均价格期权交易,为市场参与者的管理价格风险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取暖油期货合约还可以作为柴油和喷气燃油的套期保值工具,交割方式为现金交割,即在 NYMEX 的取暖油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交割。通过 NYMEX 的 ClearPort 系统,还可以完成基于炼油毛利、地区价差以及纽约港取暖油与喷气燃油和柴油价差的取暖油互换期货交易,这些交易都是场外交易,通过 NYMEX ClearPort 的清算网站清算。
• 布伦特原油
布伦特原油出产于北海的轻质低硫原油,同样是基准品质,被广泛交易,有别于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日产量约 500000 桶,产地为舍得兰群岛的 Sullom Voe 。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也有小部分在北国东海岸以及地中海地区加工,这些生产商大部分仍是以非标准化的现货方式交易。
为了提高布伦特原油和 WTI 原油差价交易有效性、流动性和实现成本控制, NYMEX 将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的公开报价设定在都柏林的交易大厅,其余时间在 NYMEX ACCESS 电子系统平台上交易。公开叫价时间为都柏林时间上午 10 点至下午 7 : 30 , NYMEX ACCESS 系统电子交易时间为都柏林时间下午 8:15 至上午 9:30 。
在提高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实用性的同时,交易所推出了自动报价、价格报告、以及布伦特原油与 WTI 原油差价的交易平台,对 NYMEX 的布伦特原油以及轻质低硫原油分别进行清算,这是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因为通过该平台可以完成两个不同市场的套利交易,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价格透明、竞争交易、操作简单的流动性市场。
交易所认为套利交易是一笔交易,这样对于操作者而言可以最大效果的利用保证金,也可以有效减少交易费用。当多头头寸抵消了空头头寸,交易所认为套利操作减少了市场风险,特别是布伦特原油期货和 WTI 原油得套利,因为两个期货合约有很好的相关性,交易所为一对一 Brent/WTI 套利交易提供 95% 保证金赊欠 . 交易所还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提供成本控制计划,为市场参与者缩减了大量的运作开支,详细信息,点击此处。
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采用现金结算方式,以 ISIS LOR 、 Argus 以及路透在都柏林的公开叫价平台收集的市场数据作为指数。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由交易所专门的清算机构负责清算,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其中立性、流动性以及市场透明度成为了 NYMEX 的特点。
• 柴油
欧洲中西部地区的柴油期货合约,是欧洲精炼油、初级分馏油、取暖油以及喷气燃油市场的基准价格。结算价格是以交割月现货月合约的最后交易日的结算价格为基准,在欧洲 100 公吨的合约规模只代表普通是市场规模,合约可以进行实物交割,确保交易终止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一致。公开叫价通过 NYMEX-Europe 交易平台,其他时间通过 NYMEX ACCESS 电子交易系统交易。 NYMEX ACCESS 交易系统是一个因特网系统。所有头寸通过 SPAN 系统汇总并依据风险估值分类,对冲头寸保证金抵消可以减少保证金的负担。
• 电力期货
PJM 网络 , LLC 掌管着全球最大的电力市场,服务了包括的特拉华州、伊利诺斯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歇根州、新泽西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田纳西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以及华盛顿在内的 4.4 千万客户。这些能源公司运作着超过 1000 个发电站,产能达到 137000 兆干瓦,以天然气、石油、煤炭、核能已经水利作为能源动力。发电输送网络遍布中西部地区、纽约州以及大西洋中海岸的各个州。
近年来电力行业改革使得能源市场发生结构性调整并由此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市场机遇,但由此也产生的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期货市场引进了电力期货。一个成功的期货市场它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价格波动、市场庞大,可以容纳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可以实物替代。
PJM 西部网络中心有 111 个运输点组成,主要是宾夕法尼亚电力公司和波拖马可河电力公司的运输系统。此外还推出了 PJM 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作为附加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交易机会。
交易高峰日的浮动价格是 PJM 西部网络中心高峰日中 16 个交易高峰时的当地边际价格的加权平均,交易高峰时段是 PJM 当地时间上午 7 : 00 至下午 11 点。高峰日是周日至周五,不包括北美电力协会 (NERC) 的假期。
非高峰时段是从周一至周五的午夜至上午 7 : 00 ,以及下午 11 点至午夜,还包括整个周六和周日以及北美电力协会的假日,所有时间都是按照当地时间。当地边际价格是指在网络中某地每增加一个单位需求所需要增加供应的边际成本。运输系统中需要考虑边际成本以及实际情况。
在 NYMEX 的 ClearPort 电子交易平台可以进行该期货合约的交易,场外交易的合约可以单独做结算。期权交易时间是在公开叫价时段,交易可单独提交给 NYMEX 的 ClearPort 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结算。
• 丙烷
丙烷是天然气处理以及石油提炼过程中的副产品。美国的需求是大约是取暖油的三分一,丙烷可以用于不同市场:厨房燃料、农作物干燥、家具或工业取暖以及重要石化产品的生产。天然气用户储备甲烷以便应付消费高峰期。 NYMEX 推出了甲烷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是每手 42000 加仑( 1000 桶)。这给液态气体行业提供了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这是 NYMEX 在推出原油、取暖油、汽油以及天然气期货合约一个重要的补充。
• 煤炭
煤炭是美国发电所必须的基本燃料,占电力生产的 55 %。美国有高于其它国家品质的煤炭,约占全球含沥煤炭以及无烟煤炭储量的 30 %。美国是全球煤炭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出口占较大的世界出口比重 . 煤炭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 1550 吨。它是全天 24 小时在 NYMEX 的 ClearPort 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场外交易也可以通过 NYMEX 的 ClearPort 系统中的结算网站进行结算。煤炭期货合约为煤矿以及发电行业提供风险管理的手段。
• 黄金
全球或许没有哪个市场象黄金市场那样具有吸引力。几百年来,黄金以其独有的稀缺、美丽以及几乎不灭的特点而被人觊觎。国家的财富储备就是收储黄金,黄金是国际硬通货。个人拥有黄金以保值,可以随时兑换纸币。
纽约商品交易所( COMEX )的黄金期货和期权交易给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投资渠道。黄金期货合约也是商业生产者和金属消费者重要的贸易工具。黄金分布的范围很广:存在铜和铅矿中,存在石英矿中,存在河流的沙砾中以及在硫化矿中(硫化铁)。海水也有惊人的金矿含量,但是海水中采集黄金是不经济的。
最早的冶炼黄金热潮是从哥伦布首次航行之后出现。从 1492 年到 1600 年,美国的中部和南部以及加勒比海在全球黄金贸易占了大部分。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巴拿马和海地在 17 世纪全球新发现的黄金中占了 17 %, 18 世纪,他们的供应量达到 80 %。
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在 1848 年被发现,从 1850 年到 1875 年美国北部成为全球主要的黄金供应地,比 350 年前发现的黄金还多。 1890 年,阿拉斯加阿和 Yukon 的金矿成为主要的供应地,很快,非洲的 Transvaal 发现的黄金蕴藏量超过了这些地区。目前,主要的黄金生产国包括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尼和俄罗斯。
美国在 1792 年首次赋予黄金为正式货币。国会制定全国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包括黄金和白银。 1930 年经济大萧条期,大部分国家被迫中止黄金流通试图稳定经济。黄金重新进入全球货币体系是在 1944 年,当时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全球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这个协定一直执行到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废除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体系。今天,黄金价格波动与供应和需求变化一致,政治和经济事件很快就会在黄金价格波动上反应出来。
黄金是重要的工业日用品,黄金是极好的导电体,抗腐蚀力很强,化学特性非常稳定,可以制成精密的电子和其他高科技产品。
黄金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从采矿公司到产品生产的公司都可以利用 COMEX 的黄金期货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此外,黄金作为传统的投资品种,黄金期货和期权都能担当很好的投资角色。
• 白银
人们在数千年前就对白银感兴趣了。在远古时期,白银蕴藏丰富或者接近地球表面,古代的出土文物包括珠宝,宗教器物和食物容器的加工都用持久耐用、可锻造的金属白银。
1792 年,白银一度在美国货币体现中担当主要角色,美国国会货币流通以白银为基础,与固定的黄金挂钩。白银在国家的造币中被使用直到 1965 年停止。经过百年的演变,白银被赋予更多的重要的经济功能,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今天,白银成为贵重的工业日用品以及诱人的投资品种。白银主要用在照相、珠宝和电子工业中。
主要的消息来源是供需状况,墨西哥,美国和秘鲁主要的白银生产国。其次的消息来源包括铸造硬币,废料的提炼以及国家抛售库存等。白银价格对第二类消息反应敏感。
采矿公司,生产者以及白银消费商都能利用 COMEX 的白银期货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作为贵金属,白银也是很好的投资品种。
• 铜
铜是人们最早知道的日用品之一 , 产量丰富,是直接反映世界经济状况的一种产品。铜是世界排行第三的最广泛使用的金属,排在铁和铝之后,而且主要用于高度循环的产业 , 如建筑和机器制造业 . 铜矿的利润主要依靠低成本、高产量的采矿技术,那些受政府计划控制的铜矿对政治形势反应敏感。由此铜确立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日用品。
在 1800 年中期,英国凭借上好的熔炼技术,控制了超过世界铜贸易的四分之三,当矿石的品位下降的时候,冶炼厂和精炼厂靠近矿区变的更为经济,而且直接将产品装船运送到市场上销售, 19 世纪,主要的铜矿在北美,智利和澳大利亚被发现,英国的超强地位受到挑战。 20 世纪初,新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用,美国的低品位矿石加工获得发展,致使全球铜市场迅速扩张。自从 1950 年以来,时常处于升水期的铜市场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贴水期。
铜市场参于者通过利用 COMEX 高级铜期货和期权交易可以规避价格风险,铜期货合约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品种。
• 铝
铝是 21 世纪经济的象征,是重量轻,耐腐蚀的金属,分布广泛。用于宇宙航空领域,广泛用于如建筑材料,包装,汽车,铁路和数以千计的其他领域。
运输业是最大的单一消费领域,消费量占美国铝产量的 30 %,包装和铝容器消费占 20 %,建筑领域消费了 10 %,从国家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输电高压线路通常是用铝做的。
今天铝的废料可以很容易得到利用,在美国,铝罐子的循环使用自身能产生 10 亿美元的市场贸易额。实际上目前美国用铝制造的所有饮料容器有三分之二被循环利用。一个罐子进入循环使用的箱柜,精练、制造以及再回到货架上的循环时间仅有 60 天而已。铝的生产主要依靠强大不间断的电能供应,电能是最主要的成本。
COMEX 的铝期货和期权合约给每年 35 亿美元的美国铝生产和出口者提供了透明的价格。价格的风险贯穿于铝的熔炼到终端产品的全部生产环节,所以价格风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COMEX 铝的期货和期权为市场提供了价格上涨和下跌的风险管理工具, COMEX 期货价格是北美市场的基准价,利用期货合约,铝的买家可以预先锁定成本,铝的卖家能够锁定销售价格。期货合约的交割立足于美国中西部市场。
• 铂
铂是六种金属组中的最主要一种,其他的金属是钯,铑,钌,锇和铱。他们都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使他们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珠宝是铂的最大需求,占铂消费的 51 %,推进催化剂占 29 %,化学和石油精炼催化剂占 13 %。
由于铂是优良的导体,耐腐蚀,比其他金属有更低的反应度,因而铂被用于计算机和其他高科技电子领域,这个领域占铂消费的 7 %左右。
铂是稀有金属,一年的新矿产量大约总计只有 500 万盎司。与此鲜明对比的是,金矿每年的产量达到 8200 万盎司。银每年的产量大约有五亿四千七百万盎司。
铂的供应主要集中在南非,大约占 80 %,俄罗斯占 11 %,北美占 6 %。因为是工业原料的贵金属,相应的低产量以及供应量的稀少,价格波动振荡,因此铂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投资品种。
• 钯铂合金
钯铂合金是白金家族中另一个主要的品种。其与铂是共生矿,与铂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这两种金属还是有很大不同。钯铂合金也是镍矿的副产品。俄罗斯占全球总供应量的 67 %,南非占 23 %,北美占 8 %。每年的产量大约在 810 万盎司。
汽车催化剂是钯铂合金最大的消费领域,占 63 %,电子仪器占钯铂合金消费的 21 %,假牙消费占据 12 %,珠宝消费占 4 %
F. 西欧地区油气工业概况
由前面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已经知道,西欧属于油气消费大区,但其区内油气资源非常少,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油气资源主要靠进口解决。当然,西欧本土部分国家也有一些油气资源,如英国、挪威、荷兰、法国、意大利等。
一、西欧地区的石油工业
西欧是后起的大产油区。1970年以前,西欧还是一个贫油区,采油业只限于陆上若干小油田,原油产量微不足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海沿岸国家已经发现近海丰富的油气显示,但由于自然与经济方面的原因,开发利用被推迟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后,高涨的油价才赋予开发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经济意义。随着北海原油产量的增长,西欧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一个新兴的原油产区。
西欧采油业的主要产区分布于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属沿岸七国,其中英国、挪威分得面积最大,分别占46%与25%,北海的采油业就集中在这两国海域。荷兰、丹麦、前西德、比利时、法国共获得其余的29%,但这些海域的原油产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国是随着北海石油开发而崛起的第一产油国。1975年下半年,英国北海海域的阿盖尔和福蒂斯油田开始出油,从此,英国采油业突飞猛进。1980年起,英国成了西欧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唯一一个能够自给并能输出原油的国家。到1998年,英国的石油产量为1.33亿吨,同期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7.08亿吨(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欧第一石油储量国。1998年,挪威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89亿吨。挪威北海海域的采油业早于英国,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为其起点。1975年生产原油900万吨,成为西欧第一个石油自给有余的国家。尔后,原油产量稳步上升,1992年达1.64亿吨,超过英国成为西欧地区最大产油国,1998年,其石油产量为1.52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产油国之一。2003年5月,挪威驻委内瑞拉大使达格·默克宣布,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在委内瑞拉德尔塔拉天然气项目中投资30~50亿美元。这是挪威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国外投资计划,它意味着挪威石油工业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
2000年西欧地区石油储采比为7,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3.4亿吨,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25.38亿吨减少了7.7%。2000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5万亿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4.43亿立方米增加了1.5%,占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的3.01%。2000年西欧石油生产量为3.21亿吨,比上年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占全世界石油产量的9.58%(其中英国2000年的产量为12684.5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3624.5万吨减少了6.9%;挪威2000年的产量为16081.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5088.0万吨增长了6.6%。),而1999年西欧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的22%。西欧1999年的天然气产量为2892.37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亿立方米增加了8.5%,占世界产量的12.31%,而其天然气消费量1999年为4173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17.38%。天然气在欧盟15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近24%,相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欧盟天然气储量有限,产量不高,但消费量和进口量很大,输气管网发达。截止到2001年底,欧盟天然气探明储量3.2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1%,主要分布于荷兰(1.77万亿立方米)和英国(0.73万亿立方米)。欧盟2001年产气量2129亿立方米,占世界的8.6%,主要生产国是英国(1058亿立方米)和荷兰(614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3433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5.9%,主要消费国是英国(954亿立方米)、德国(829亿立方米)、意大利(645亿立方米)、法国(407亿立方米)、荷兰(393亿立方米)和西班牙(182亿立方米)(刘岩,2003)。
二、西欧的油气贸易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欧石油进口量已达4000多万吨,超过了美、日两国进口量的总和,相当于世界总进口量的30%。进入60年代以后,西欧实施了能源从煤炭到石油的转换,石油消费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45.6%,那时,西欧是一个贫油区,原油产量仅约1800万吨,对于区内庞大的消费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挪威、英国北海石油的开采,提高了区内原油的自给率。同时,重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缩石油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费比例,石油进口量显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产受资源储量规模的限制,西欧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东和非洲是西欧石油进口的基本来源,此外,来自原苏联与拉美的石油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意大利、法国、原联邦德国是西欧三大石油进口国。
北美和欧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市场。在北美主要天然气的出口国是加拿大,其主要通过管道向美国出售天然气,2000年的管道天然气贸易量为1034.4亿立方米;欧盟天然气消费的39.2%来自进口,而且进口来源多,半数成员国完全依赖进口(刘岩,2003)。在欧洲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是俄罗斯、荷兰、挪威、英国等,出口到意大利、土耳其、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因此,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荷兰和英国是保证北美和欧洲这两大消费区天然气供应的最重要国家,在地区天然气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优势。
俄罗斯在中欧和西欧的天然气供应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油气供应,特别是天然气的供应,欧洲的能源安全就面临着很大的威胁。2001年,欧盟管道进口天然气1542亿立方米,其中,来自俄罗斯752.3亿立方米(刘岩,2003)。但俄罗斯在站稳欧洲市场的同时,准备利用其强大的油气优势,东向开发东北亚和中国市场,以防其油气出口的单一性而带来的劣势。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气储量为1.2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为449.6亿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天然气比1998年增加了6.8%,达到455亿立方米。法国燃气公司是挪威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共购进112亿立方米。德国的鲁尔天然气公司购买了95亿立方米,比利时配气公司购买了56亿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国的天然气增加到13亿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输气管网完成扩容改造,连接Kollsnes与Emden终端的欧洲输气管道二期工程开始投入运营。2001年,欧盟进口天然气的1542亿立方米中483.8亿立方米来自挪威(刘岩,2003)。
2000年荷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7万亿立方米,产量为628亿立方米,出口量为366.2亿立方米。1999年荷兰的管输天然气出口量由于向德国的出口减少,1998年下降至350亿立方米,同时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线扩建工程的影响,出口到意大利的天然气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输天然气量为366.2亿立方米。
2000年欧洲还是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第二大户,进口量为326.8亿立方米,仅次于亚太地区(其进口达980.4亿立方米)。2001年进口LNG为287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曼、利比亚、阿联酋的LNG分别为200.7、55.5、9.3、9.1、7.7、0.2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出口量1429.5亿立方米的20%(刘岩,2003)。
三、西欧的油气运输
徐小杰根据研究认为,未来的亚欧陆上油气管道运输网络主要由“石油心脏地带”向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个需求月形地带流通,具体有西向、南向和东向三个方向的跨国管网系统。其中,西向的管网系统有两个部分,一是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到欧洲。这里有俄罗斯的友谊管道和新建的亚马尔管道。二是中亚向西针对欧洲市场的运输线路,包括北线和西线。北线指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往北进入俄罗斯领土,利用现有的管线输送到俄罗斯的黑海港口诺瓦罗伊斯克。西线指里海的石油经巴库到格鲁吉亚或土耳其进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时,北非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已经贯穿马格里布,北上供应南欧市场,这就是著名的马格里布—欧洲管线(徐小杰,1998)。具体来说,连接西欧的石油输送航线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这条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沿非洲东海岸穿行莫桑比克海峡绕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达西欧、北美。此航线主要由超级油轮经营,它担负着输往西欧石油总量的70%和输往美国石油的45%,它是西欧、北美主要的供油运输线,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又是油气管输最发达的地区(图5-1、图5-2见书后彩图)。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欧盟内部现有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18.7万公里,是1970年7.1万公里的2.63倍。欧盟内部跨国管输量613.9亿立方米,占世界跨国管输量4083.2亿立方米的15%。欧盟60%的天然气消费量至少跨越一个国家输送(刘岩,2003)。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千米2,在荷兰为265米/千米2,法国为48米/千米2。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2亿。
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全欧对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前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 II管线、“欧洲管线”、霍尔腾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四、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
从以上分析可见,欧盟成员国之间天然气消费部分靠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解决,但很大部分还需要依靠从欧盟外部市场进口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欧盟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欧盟形成了天然气统一市场。
欧盟各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宦国渝,李晓东,孙剑,2003),即起步期、成长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这些国家已进入了气源多元化、市场需求稳定、基础设施完善的成熟期,这为欧盟形成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欧盟各国推动本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促进高效清洁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欧盟委员会就已经开始促进欧盟内部天然气市场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欧盟委员会相继发布了90/377/EEC指令《关于提高工业最终用户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关于通过管网输送天然气》,迈开了发展内部天然气市场的第一步。1996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欧洲能源网络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方针,这些方针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天然气一体化基础设施的建设。1998年7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又发布了98/30/EC指令,阐明了内部天然气市场的共同规则和各成员国天然气部门的组织原则,提出了为确保内部天然气市场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营,各成员国政府在输送、储存、配送领域必须承担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义务,还规定了强制性条款。
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的主导思想在于促使区域内资源的自由流动、为构建和完善区域内统一的能源市场作准备,但是,在不妨碍内部大市场的前提下,允许各国具有一些豁免权,并制定各国管理制度。在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内,要坚持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和采取许可证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方式。
从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的形成,及其主导思想和执行原则来看,欧盟在天然气乃至能源市场的管理上已开始了统一的管理,其各国的油气安全战略必然受其统一规则的支持与约束。
G. 天然气的怎么勘探的
在油气勘探的早期,人们观察地球的表面,以寻找可能含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层证据。人们常常根据初步的推测而不是科学依据进行钻井。
地质学家们现在会进行一些实验,判定可能的油气资源。他们研究地面的岩石层,以确定何处的岩石层被褶皱形成了圈闭。不断发展的技术也被用来确定地下石油和天然气的位置。地震学就是研究声波如何穿过地壳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家们手中无价的工具。声波振动受不同岩石类型的影响,可记录一套岩石是如何反射声波的,这将给经过特殊培训的地质学家们一些关于岩石类型及其深度的线索。计算机技术已溶入地震学中,三维地震数据已经投入使用。这一技术用大量的地震测量数据产生一幅地表之下的岩石层的三维图像。这些数据被输入计算机,分析并建立一套三维模型。使用传统的技术,在钻一口井的范围内发现石油的机会为10%~20%。而应用三维地震技术,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然而,即使使用了当今所有新技术,要证实一个特殊区域的地表下面是否有天然气或石油的唯一可靠方式就是钻井。
北美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它们分布在几个主要盆地内(图2.2)。美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7×1012m3,加拿大为1.9×1012m3,墨西哥为1.9×1012m3;北美总共为8.5×1012m3;全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45×1012m3(表2.1)。
图2.3北美主要的天然气产出州和省
H. 世界天然气储量多少
世界天然气资源量估算值呈现出增长态势,大致在140万亿~450万亿立方米。国际上,对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一般指对最终可采资源量的估算。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已经产出的天然气量;二是已探明气藏的剩余可采储量;三是已经探明但技术经济不可采的储量;四是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理事会、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机构,对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做了估算,大致在140万亿~450万亿立方米,呈现了随时间推移估算量不断增加的态势。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对全球天然气资源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了世界大型含气区,对于受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尚不能勘探开发的地区和领域,包括许多资源丰富的中小型盆地和地区以及沿海大陆架盆地、非洲东部及其海上地区、极地高寒地区及深水海域等,并未进行评估。因而,其评价结果在客观上偏于保守,估计未来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仍会适度增加,可能突破500万亿立方米。
1981—2007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年均增长2.9%,平均年新增探明储量5.6万亿立方米(图1-6)。
图1-8世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
图1-9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
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储量有望较长期保持在4万亿立方米以上,探明可采储量将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球还有超过17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尚未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具备资源基础。天然气作为清洁优质能源,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日益上升的天然气价格,必将刺激天然气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加。
I. 国际油价重回美国油储释放前的水平,未来油价将会有哪些变化
首先是短期内油价将继续震荡。大规模原油储备释放,供应紧张有望缓解。美国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向市场释放1.8亿桶原油储备,每天释放约100万桶,为历史最大。受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影响,预计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将下降。世界贸易组织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8%。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原油价格重心仍处于高位,但总持仓、非商业净持仓等持仓持续回撤。在资金离场和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我们利用持仓价格比率数据来计算和判断油价的风险水平。通过测算每万手多头带动的油价波动,我们发现3月23日当周的数值高达6.2,处于90.2%的历史高位区间。历史上平衡的头寸价格比应该在1.48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