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最简单的汇率模型

最简单的汇率模型

发布时间:2022-05-10 06:01:35

⑴ 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说。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值得广大从事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客户注意的是,以上的学说都有许多前提和假设,理论色彩较重。

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国际借贷说认为只有流动接待相等时,外汇供给也相等,外汇汇率保持稳定;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当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小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购买力平价说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凯恩斯的学说解释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就是应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⑵ 分析汇率对一个国家或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用到哪些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汇率经济学——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ISBN号 978 7 5092 0523 5 这里面很有些金融模型~~

⑶ 我国国际收支变动对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影响,这个用什么模型解释比较好额

货币分析法

⑷ 各国汇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我们平时从报纸上读到的都是名义汇率-E.

名义汇率是一国货币跟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之比.比如美元对德国马克是1.43DM/$或0.70$/DM.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美元可以换算成多少个马克.我们平时到银行去兑换就是按照名义汇率折算. 在本节及以后的章节中,我们通常以一单位外国货币换多少本国货币的形式来表示名义汇率.比如 8.26Yuan/$等. 这样的话, 如果E上升,也就意味着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本国货币,那么我们说本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E下降,本国货币升值.

名义汇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但是这里我们想讨论的是汇率跟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名义汇率里我们看不到什么关系,所以对于宏观经济学学生而言,名义汇率并不是我们特别关心的. 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时候进出口商关心的不仅仅是我的钱能换成国外多少钱,更在于我的钱能从你那儿买多少东西.如果我1块钱可以兑换成你100个外币,但是你国内的东西价格比我国内贵200倍,那我还是不能从你那儿进口东西.所以国内国外的价格在这里必须考虑进去. 怎么考虑? 假如我现在手里有1块钱人民币,国内价格是P,那么我可以买 1/P 个单位的中国货物. 如果我兑换成美元, 那么我可以得到 1/E 美元. 国外价格是P*,那么我可以买 1/EP* 个单位的美国货物. 换句话说, 中国 1/P单位的货物可以换得 1/EP*个单位的美国货物. 那也就是说, 1个单位的美国货物可以换成 EP*/P 个单位的中国货物. 这个概念就是十分重要的实际汇率 RER.

另一个角度看实际汇率: 同样一件货物,中国卖P/单位,美国卖P*/单位,换算成人民币就是EP*/单位.那么实际汇率其实就是同一件货物外国用本国货币衡量的价格与本国价格之比.这样进出口商就容易比较了:比如,汽车进口商需要决定是否进口汽车.他先看本国汽车市场价格P,然后看美国汽车市场价格P*,并将之换成EP*人民币,与本国价格P对比,如果高于本国价格,那么就不进口.如果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1单位外国货物换的本国货物多了,那么自然本国汇率贬值;反之RER下降本国汇率升值. 这个跟名义汇率一样. 用我们的第二个角度考虑,如果实际汇率上升,那么同一样东西外国卖得价格更高了,进口商利润空间减小,从而进口数量减少, 所以对本国进口商来说实际汇率贬值有害,而反之对本国出口商有利. 注意: 1. 我们讨论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都是谈的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理由开篇已经说过; 2. 虽然实际汇率贬值使进口数量Q(m)减少,但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的进口总额V(m)=Q(m)EP*=Q(m)*RER*P.现在Q下降,但RER上升,所以难以判断进口总额的变化方向.事实上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本国货币贬值期间,出口总额固然上升,但与之同时进口总额也有所上升.这就是因为Q(m)并没有减少太多,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进口依赖度很高.

以上的实际汇率是两国之间的汇率,我们称之为"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但是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一个国家在跟许许多多国家进行贸易,那就有许许多多个双边实际汇率.这对我们的经济分析是十分麻烦的.能不能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边实际汇率 Muit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 呢? 我们说可以. 比方说建立一个中国跟其贸易伙伴之间的多边实际汇率. 中国跟美国之间有一个双边实际汇率可以根据RER(US)=EP*/P计算得到,同样中国跟英国之间的双边实际汇率RER(ENG)也可以计算出来,跟印度RER(IND),跟韩国RER(KOR),跟伊拉克RER(IRA)等等都可以计算.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占中国向世界总出口的a%,出口到英国的占总出口b%,出口到印度的占c%,韩国的d%,伊拉克的e%.那么中国对世界的双边实际汇率(其实就是中国的多边实际汇率MRER,衡量的是一个单位世界货物可以换成多少单位的中国同样的货物)就是加权平均:

MRER=RER(US)a%+RER(ENG)b%+RER(IND)c%+RER(KORE)d%+RER(IRA)e%

这样算出的是出口方面的多边实际汇率,进口同样可以算出.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学家取进口多边实际汇率和出口多边实际汇率的平均作为最终一个国家的多边实际汇率.

总结: 实际汇率上升,说明国外货物贵了,本国汇率贬值,对出口有利,对进口有损;实际汇率下降,说明本国货物相对贵了,本国汇率升值,对进口有利,对出口有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将名义汇率E跟宏观经济参数之一利率联系起来的模型.这是名义汇率跟宏观经济分析之间的一个桥梁,没有它,我们将无法具体分析名义汇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假设你现在有1美元,你可以有两个选择如何投资这个1美元.第一,你可以购买美国债券,这样你一年可以获得(1+i(t))美元;第二,你可以先换成1/E(t)马克,然后购买德国债券,这样一年后可以获得(1+i*(t))/E(t)马克,然后换成美金,你期望得到Ee(t+1)(1+i*(t))/E(t)的美元.其中Ee(t+1)是对时间段(t+1)汇率的预期.根据无投机市场条件,你在美国的投资回报应该等于你在德国的投资回报.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公式:

1+i(t)=Ee(t+1)(1+i*(t))/E(t),由数学估算我们可以近似得到:

i(t)=i*(t)+(Ee-E)/E

这就是著名的UIP条件等式(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比如,它可以解释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人们对一个国家预期货币将会贬值,那么Ee上升,要保持这个等式,要么本国利率i(t)提高,要么现在的汇率E也要上升,也就是贬值.这正是我们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所看到的.该等式另一个意思是,如果两国汇率采用的是盯牢制,比如人民币盯住美元维持汇率在一稳定范围,那么E不变,同时如果人们相信中国能够盯牢美元,那么人们的汇率预期Ee也变化不大,这样的话,我们从等式中可以判断,两国的利率走向应该大致一样.这在实际生活中是被验证了的.

⑸ 简述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多恩布什认为,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模型内容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内容分析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中解释的汇率从初始均衡状态到达新均衡状态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式中A代表初始均衡点,M0为初始货币存量,P0为与初始均衡点相对应的商品价格,S0为初始均衡汇率。
其调整过程是: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了货币供给量从M0增加到M1时,由于产生了瞬间的货币超额供给,作为资产价格的利率和汇率会作迅速调整。由于价格粘性,在价格水平来不及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同时汇率从S0调整至Sb(本币贬值),即所谓的汇率超调(汇率超调的程度取决于M线的斜率,M线越陡,汇率超调程度越大)。经过一段时间后(从t0到t1),价格开始做出滞后反应,而此时的利率水平经过短暂的下降之后,会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入而上升,而货币的超额供给导致预期通货膨胀而使利率上升,相对利率的提高又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入。从而使货币的超额供给得到缓和。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最终使货币的超额供给完全消化。这时汇率则从超调状态B点(P0、Sb和M1的交汇点),到达E点(Pe、Se、M1的交汇点)。在E点上,汇率、利率、价格、货币存量和产出重新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购买力平价成立,这既是所谓的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原因。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区别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和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式都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同属汇率的货币论

⑹ 经济学有那些模型

1、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综合分析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依存关系 (特别是分析和考察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由投入产出表和根据投入产出表平衡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两部分构成。

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很多,从计量方法分,有实物模型和价值模型,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 从范围上分,有全国模型、地区模型、地区间模型、部门模型和企业模型;从内容上分,有产品模型、固定资产模型、劳动模型等; 从任务上分,有计划模型和统计模型等。

2、价格模型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用于宏观经济的常见的价格模型有三种:利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价格模型;宏观经济线性规划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供应和需求模型

供应和需求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描述顾客和生产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管理模型中的基本因素是供应曲线、需求曲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4、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模型(Cartel)是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它能使一个竞争性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属于寡头市场的一个特例。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

5、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早建立、也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模型。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Frenkel、P·Kouri、J·Bilson等人。它是在1975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来的。 弹性货币法的一个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⑺ 关于汇率理论有哪些学说

传统的有:
1、金平价
2、购买力平价
3、利率平价
4、国际收支(又名吸收说)
5、汇兑心理说
现代汇率理论有:
1、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3、资产组合模型
具体内容可参照姜波克的《国际金融学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⑻ 什么是汇率超调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 Price Monetary Approach)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为“超调模型”( 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鲁迪格·多恩布什 ( Rudig er·Dornbusch)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⑼ 建立数学模型--人民币汇率问题

问题2: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美元 USD 681.6400 676.1800

瑞士法郎 CHF 627.4200 614.1900

新加坡元 SGD 469.3400 459.4400

瑞典克朗 SEK 89.2600 87.3800

丹麦克朗 DKK 127.6500 124.9600

挪威克朗 NOK 106.5200 104.2700

日元 JPY 7.1271 6.976

加拿大元 CAD 612.0900 599.1900

澳大利亚元 AUD 534.9000 523.6200

欧元 EUR 950.3800 930.3400

澳门元 MOP 85.4200 84.7000

菲律宾比索 PHP 14.3900 14.0800

泰国铢 THB 19.8000 19.3900

新西兰元 NZD 421.8700

英镑 GBP 1,089.1300 1,066.1600

港币 HKD 87.9200 87.2100

韩国元 KRW 0.5100

汇率表数据更新时间:2009-5-29 19:21:28

问题一 :
例:美元汇率①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本国商品的异地售价下降——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本国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上涨;②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本国商品的异地售价上升——竞争力减弱——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本国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问题三: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从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顺差连年扩大,外汇储备更是超过万亿元大关,人民币面临着不断的升值压力。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2765人民币升至8.11元人民币。两年过去了,汇改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上行,到今年4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了7%。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关注,因为20年前,和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同样面临着日元升值的压力,结果是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的经济一下子停滞了十年,人们担心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否也会走向日本的困境,然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已经两年了,人民币总体上已经升值了7%,人民币的升值究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我国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是有利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顺差大国,本币升值对众多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从行业来看,对纺织行业的负面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和出口价格上涨,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且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因此,会面临收入下降的冲击。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通过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服装行业因出口依存度最高,受损最大。虽然欧盟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美国也曾对中国三种纺织品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但服装纺织品的出口成交情况仍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对于依赖出口的纺织行业来说,面临较大压力。农业也是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一个行业,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出口比重大的企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人民币的持续坚挺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后,海外原材料进口价格将更便宜,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将有所减弱,百姓可以分享更便宜的海外商品。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增强,中国百姓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出国旅游和求学。例如 :2006年11月份,人民币兑港币升值幅度达0.42%,略高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11月23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首次跌破1.01关口,人民币与港元“汇率倒挂”的消息令广州的港澳游组团社喜形于色,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市民赴港购物将有更多实惠,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商品。预计今后香港将迎来更大的购物潮。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人民币升值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外币都贬值。从2006年11月主要非美元货币(欧元、日元和港元)兑人民币的走势中可以看到,在美元和港元兑人民币走跌的同时,欧元和日元兑人民币不降反升。在我国目前的外汇体制下,在非美元货币兑美元的增幅超过美元兑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时,这些货币(主要为欧元、日元等)兑人民币就表现为升值。而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二十三年,港元事实上与美元联动。所以,一年多来,港元一直随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在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短期内直接享受到的“优惠”是以美元和港元计价的消费项目。而出国到欧洲或日本,其消费成本的高低还要受到该地区货币兑美元增幅的影响。因此,建议消费者选择美国(或以美元消费的国家地区)、香港作为旅游消费渠道,这样才可以充分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四、面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变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人民币升值会不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延缓的影响,从两年的变化来看,这不能和国际经验一概而论,日本当年的国情虽然和中国相似,但是当时的日元是被明显高估了的,人民币升值的变化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这说明人民币没有被高估,仍然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存在升值空间下的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升值并不会放缓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好处。在升与不升之间,我们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做到:

1、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稳定汇率升值预期

测算表明,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农业、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升值并不可取。在实际操作中,既要稳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又要适度控制汇率水平,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为此,要根据国际收支变动状况,适度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让人民币汇率形成小幅涨跌互现的良性浮动状况,防止单边升值,以稳定汇率预期。

2、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

实行汇率浮动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没有汇率的逐步浮动,就不可能孕育出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伴随着汇率体制和水平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实施了允许非金融机构入市,推出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等举措,加快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同时,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使人民币汇率水平能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当前,应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和汇率改革对各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机制,为企业、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避险工具。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增加市场交易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逐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交易;完善做市商制度,允许有实力的银行为外汇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培养外汇经纪人、外汇交易所等市场中介机构,构建多元化市场交易模式;继续完善汇率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最终将国内企业的强制结汇制度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度;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对资本项目应改目前的“严进宽出”的政策趋向,转而实行“严进严出”的资本管理政策,既防止无真实贸易、投资背景的热钱轻易大进,也要阻止其顺畅大出,使其投资成本最大化。

3、坚持扩大内需政策,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率变化可以校正贸易不平衡,但美日、美欧贸易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仅仅依靠汇率调整难以有效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在开放条件下,贸易失衡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的直接表现,调整贸易发展不仅依赖汇率调整,更需要通过国内需求调整。为此,我国应立足坚持扩大内需,将投资、消费、就业、物价等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通过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程度,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⑽ 汇率理论的现代概述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Modern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为一国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主要包括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和均衡汇率理论。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后问世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特点是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探讨均衡的名义汇率,而且侧重于资产市场分析。
20世纪70年代之前,占主导地位的汇率决定模型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凯恩斯模型。早期的代表性理论是Meade(1951)。随后 Mundell(1963)和Fleming(1962)对Meade的模型进行了重要的拓展,形成传统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尽管 Mundell(1963)等早期汇率决定理论将资本市场和资本流动方面纳入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之内,但他们在处理资产市场均衡方面存在一些严重不足。70年代期间及其以后的现代汇率理论与传统理论的重要差别是研究汇率决定时考虑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存量均衡。

阅读全文

与最简单的汇率模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信证券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41
最低涨幅股票 浏览:418
中小型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 浏览:807
丝绸交易所概览 浏览:5
上海虹叶小额贷款公司 浏览:867
富达利贵金属 浏览:883
台湾期货天王张松允 浏览:447
国家期货业协会网站 浏览:622
讯策科技融资 浏览:282
重庆鈊渝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248
京能动力股票 浏览:360
跨过创新的全球杠杆 浏览:331
西部信托项目经理助理 浏览:695
金融资产出让和受让 浏览:872
西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73
多大可以贷款创业 浏览:18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 浏览:192
软件安全上市公司 浏览:835
财政部金融机构市场化 浏览:858
外汇黄金现在没开盘 浏览: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