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人民币汇率情况怎样
您可以参抄考招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 外汇实时汇率”查看,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注:100外币兑人民币;每个银行兑换汇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⑵ 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
从2017年年底至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上涨了近2个百分点。这让部分机构乐观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将在今年年底达到6.33元左右,更有甚者认为在上半年就会冲高至6.2元左右。笔者没有这么乐观。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今年已经确定的目标。如果人民币汇率走势明显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市场将会作出修复。
1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112,较上个交易日升值57个基点,创出自2015年12月8日以来的阶段新高。
对于本轮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日前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与内部向好和美元走弱有关。王春英的解释与市场的判断一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放大,国内资金面偏紧鼓励企业增加海外负债和放缓购买海外资产,再加上美元的弱势,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升值压力。
去年的两次重要会议均提到了汇率问题。201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个目标要管五年。2017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调子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2018年的目标。
无论从短期目标还是从中长期目标来看,都不支持人民币汇率疯涨。这是笔者判断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贸易和国内资金面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需求,除了顺势稳健升值之外,也可以考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消解。比如逆周期因子。
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逆周期因子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2017年5月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组织各报价行研究讨论,并决定在中间价报价模型的框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还原市场供求关系,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一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1月19日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银行目前均已对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
笔者作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判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旦人民币汇率上涨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各报价行就将根据形势变化对“逆周期系数”进行动态调整,令其更加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这个市场化的手段已经在纠正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失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⑶ 人民币汇率升至6.5时代,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最近的新闻的相关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货币也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已经升到了6.5几,上次人民币的汇率升到6.5时代。最近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到了6.5几,也就是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了,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为我们国家带来很多的益处,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的风险,以及挑战,那么为什么人民币会在最近这段时间内升值的那么快呢?
目前人民币升值了,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国家进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国家对外投资,同时,人们如果有想要出国旅游或者外出游玩,甚至是在外投资的话,都会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人民币的购买力也会相应的增强,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也会产生些许的问题,不过相信我们国家都会应对挑战。
⑷ 人名币兑美元的升值到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前不久美元存款升息,但多数市民依然倾向结清手中的美元,今年前4个月结汇数额同比增长近5成“你手上还有没有美元,赶快换成人民币吧。”尽管银行相关人士再三提醒,结汇
容易换汇难,尽管前不久美元存款也升息了,但多数市民依然倾向结清手中的美元。
大部分银行反映,4月底、5月初,居民结汇的金额不断放大。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常州市中心支局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我市累计结汇1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83%%,其中贸易结汇14.4亿美元,非贸易结汇263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57%%,而这个数据中居民结汇占了“大头”,达2232万美元。仅仅4月份,我市银行结汇就达4.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48%%。记者了解到,在5月18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各家银行的居民个人结汇金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却很小。
由于外汇持有者纷纷售出美元,银行的外汇储蓄也日益减少。据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分行相关人士介绍,我市的居民外汇存款在2003年4月曾经超过4.6亿美元,2004年4月时下降到3.86亿美元,到了今年4月已经下降到3.47亿美元,比年初减少了1728万美元。相关人士分析,一方面2004年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对此有一定影响,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对于我国汇率调整的预期。
背景:人民币升值压力源自3方面国际国内因素
汇率,是人们用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发达国家实行的浮动汇制不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管理偏紧,浮动较少。因此目前在市场上,如果1美元所交换的人民币少于8.28元,即用较少的人民币就可以换得1美元时,便是人民币升值了;反之,则称为贬值。
目前个人结汇的持续高潮和企业结售汇意愿的增强,都是缘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近一个阶段以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猜测和传言甚嚣尘上,甚至连汇率调整的时间都被具体化,从5月1日到5月8日,再到5月18日,不一而足。虽然这些预期全部落空,但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直都没有“退热”。
这种预期可以追溯到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让人民币升值。而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据交行常州分行国际业务部的专业人士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来源:一是市场供求关系,我国连续多年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人民币的市场供求矛盾构成升值压力;二是政治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采取弹性的汇率制度;三是市场投机因素,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我国,赌人民币升值。
分析:汇率改革渐行渐近,但何时进行调整,要取决于各项数据和政治方面的因素
中国政府多次承诺进行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但也多次表示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重估,而是建立一种更符合市场规律、更有弹性的汇率体制。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新闻前所未有的密集,似乎也正暗示着我国政府为汇率机制改革积极“铺路”。
自今年6月1日起大幅上调纺织品出口关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范围,增加今年度境外投资购汇总额度;上调境内美元小额存款利率;联合香港金管局优化联系汇率制度等等,相关监管部门近日接连推出了一系列与汇率改革相关的政策,这些措施无一不旨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几乎在同时,全国银行间的市场出台了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批准首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中心开办8币种外币买卖业务等举措,这些措施也都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外汇市场,并提供防范汇率改革风险的手段和机制。
“出其不意”的金融政策,在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极高的情况下,使得短期内汇率调整的几率大大下降。但随着一系列“减压”措施的出台,很多业内人士相信人民币汇率改革时机渐行渐近。
但是,“近”会有多“近”,却仍是一个谜。市场化的汇率机制的确将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我们的经济有没有能力去适应浮动汇率制,这完全要看我国改革的进程。因此对于何时进行调整,专业人士表示取决于各项数据和政治方面的因素。
我国汇率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让人民币升值或贬值,而是建立一种比目前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和更灵活的汇率管理体制。而这一汇率制度建立,应该是遵照稳健的原则,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新闻纵深: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猜想无论人民币汇率如何调整、何时调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更加关心的还是一旦调整后,到底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调整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但是这种利弊却很难量化。
普通市民们出于字面上的揣度,大多认为人民币一旦升值,手中的人民币会更加值钱。据资深的外汇交易员介绍,汇率提高确实会对百姓生活有一些直接影响,如购买外国(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国家)进口商品相对便宜一些;在出境旅游或出国留学时,相等的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美元,也使得部分出境旅游和留学成本降低。不过,如果不打算与外币进行兑换或交易,市民依然却只能购买同样价值的国内商品。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很多,汇率变化后影响的方面也很多、很复杂。就像一般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就一定会降低进口成本,为进口企业带来好处,还能解决输入型通货膨胀,但情况远非那么简单——随着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越来越大,中国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上多数基础商品,如石油、铁矿石、铜等,以美元来标价,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些基础商品的价格必然也会上涨,折算成人民币,我们未必能占到便宜。
同样的道理,如果人民币升值放到整个国家或者经济层面考虑的话,人民币升值以后,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不确定性,甚至给就业带来困难。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很高,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缓解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成本,这些企业很有可能会减少雇员。
人民币升值也对房市和股市有着不小的影响。曾经人民币随着美元一路走低,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一路猛涨,房价也是高歌猛进,不过决定房市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依然是供求关系。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人民币升值将使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股价走势出现明显分化,使股票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是因为普遍和严重的升值预期,我国现在有很多国际游资,也就是“热钱”,目前“热钱”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大都选择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但是“热钱”最大的特性便是投机,一旦人民币升值能够获利就会伺机撤出,因此很容易引起房市和股市的动荡。
不过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很多好处,如抑制通货膨胀、控制被动的货币投放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等。不过这一切关键是要建立在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经济秩序上。
⑸ 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事件
自2005年中国央行汇率重启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逾20%。周四,人民币中间价报6.4536,再度刷新汇改以来新高。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不满足,继西方国家施压之后,IMF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手允许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过,IMF的无理举动招致中国的强烈炮轰。
2011年7月20日,IMF稍晚发布的声明指出,IMF的24位执行董事广泛同意,从中期来看,强势人民币是提振内需、重新平衡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MF这次立场与以往不同,代表187个成员国的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看法呈现分歧,不过这次似乎全部赞同。
报告显示,IMF经济学家发现,中国人民币仍显著低于符合中期基本面的水平。报告还补充,以某种标准来衡量的话,人民币过去一年“不升值反而贬值”。
IMF中国事务官员Nigel Chalk在记者会上表示,“对人民币的看法有更多的一致性。人民币汇率是广泛经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面对外界越来越一致的批评浪潮,中国对IMF的报告相当反感。中国官员表示,中国转型消费主导经济委靡不振,是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
中国货币主管部门对IMF评估结果强烈反对。中国政府罕见地授权中国驻IMF代理发布一份长达6页的声明,猛烈炮轰IMF人民币汇率评估报告。
中国驻IMF代表何建雄在声明中称,“全球危机与经济不景气对新兴市场经济的财政表现与支出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外部危机严重阻碍中国改革,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
何健雄指出,IMF官员对汇率的评估报告忽略了“汇率波动趋势”,以及中期有望落实的各项重新平衡经济措施。 受美国参院通过涉人民币汇率法案的消息影响,2014年10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598元,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美国会参议院11日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该法案在得到参议院批准后,还需要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这项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在美国国内引起各界许多人士的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表示,他担心这项法案可能“不符合国际条约和义务”,而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表示不赞成这项法案,认为那将是“危险的”举动。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10日曾表示,美参议院的议案既不反映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还会对两国经贸关系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害因素。
商务部12日就美参院通过汇率改革法案发表谈话,认为此举严重违反国际规则,威胁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12日称,对美参院通过汇率改革法案表示坚决反对。
⑹ 人民币最近连续3天贬值超过1000个基点,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
最近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连续下跌,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调低876个基点,而在外汇市场上,在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是双双跌破6.5。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咱们先看一看外部情况。美国现在是通胀高企,美联储频频释放鹰派信号,加息缩表的力度都明显要超出市场预期。
未来人民币汇率会怎么走呢?
王春英局长也说了,未来人民币还是会保持一个双向波动的态势,而且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有韧性,而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保持稳定的,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能够保持一定规模的合理分差,而且人民币在长期来看还是具备很强的投资价值,这些都将为人民币提供稳定的支撑。
⑺ 人民币贬值的事件
8月13日,人民币再贬700点,报6.4010,已累跌4.6%。这是自央行11日宣布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以来的第三日下跌,跌幅比前两日有所减少。那么,人民币究竟还会跌多少,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11日,人民币中间价大跌2%,引发市场对人民币长期贬值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表示,今日调整是人民币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12日,人民币中间价再度跌1.6%。央行新闻发言人再度回应称,中间价报价调整有利于减少扭曲,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向市场均衡汇率趋近。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当日在岸人民币中间价一度跌近2%,在央行大力干预之下,尾盘快速反弹600点,最终收跌1%。期间,外管局下发通知,要求部分银行对境内购汇量较大的客户进行限制,并加强相关业务监测。
可见,官方想极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趋势。但,和市场预期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央行能容忍人民币贬值到多少?
昨日晚间,路透社引述一位政府智囊团高级经济学家表示,政府内部有一种声音,即要求人民币适度贬值来稳定外需和增长,“我认为人民币贬值在10%以内是可控的,人民币应该有一次充分贬值,否则不足以刺激出口”。路透分析称,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央行仍面临进一步货币贬值的压力。
今日发布会上,外汇局局长易纲严厉批驳该说法,称在市场发生扭曲行为的时候央行会进行有关的管理,贬值10%促进出口是无稽之谈。中国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出口仍存在巨大的顺差。不过,易纲表示,央行官员不评论什么是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要相信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顺应市场。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认为国内外因素叠加,人民币汇率偏差大约积累带来3%左右。因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所以央行继续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表示,央行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具有促改革的重要意义,但市场和媒体环境却走向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央行新汇改的误读。他表示,央行最好的方式的用行动回击,通过出手干预人民币,实现短期汇率稳定。他建议,年内应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2-6.4。
沈建光曾准确预测到央行6月27日的降息降准。
瑞银最新报告认为,央行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这暗示政府希望看到人民币兑美元有更大幅度的贬值,预计今年年底人民币汇率在6.5元人民币附近,2016年底进一步贬值到6.6。
瑞信银行则预计,人民币兑美元3个月将调整至6.6,12个月将调整至6.8,相比此前预测均大幅调低。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8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010元,1欧元对人民币7.101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126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2553元,1英镑对人民币9.9548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966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205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554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9271元,人民币1元对0.62548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0645俄罗斯卢布。
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10,较前一交易日跌704基点。为2011年8月19日以来新低。
在岸人民币周三尾盘跌幅迅速收窄,全日收低1%,成交额创2014年4月有数据以来最高,知情人士称,尾盘看到中资大行大量抛售美元,支撑人民币快速回升。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外汇局12日下发通知,要求部分银行对境内购汇量较大的客户进行限制,并加强相关业务监测。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央行在必要的时候完全有能力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人民币汇率;近两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中国没有发动竞争性贬值的意图和需要。
新华社发表社评,人民币汇率短期下行不会引发货币战,中国货币当局主观上没有动机放任人民币汇率持续大跌,因为这与中国改革方向、国家利益和信誉背道而驰。
⑻ 即期汇率的相关新闻
人民币2015年1月26日,早间连续第二天暴跌,贬值幅度逼近中间价的2%,这是官方允许单日浮动的下限。日内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最高报6.2572,上周五收盘报6.2267。人民币延续上周五下跌0.31%的势头,料将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两天跌幅。人民币即期较中间价折价达1.9%,创历史最大纪录。
2015年2月2日,人民币汇率延续今年1月以来跌势。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早盘一举跌破6.26整数关口,创2014年5月29日以来最低水平。人民币即期汇率最低触及6.2603,较中间价6.1385折价幅度达1.984%,过去六个交易日中有五个交易日逼近2%的跌停水平。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85,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个基点,创去年12月4日以来新低。
1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0.29%。在1月最后一周,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四个交易日盘中逼近跌停水平。1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0.75%,为连续三个月下跌。
人民币如此大幅震荡并非首次,早在去年一季度和去年年末,人民币汇率都曾出现类似波动。鉴于人民币兑美元在2014年出现首次年度贬值,此次行情引发市场猜测人民币会否转入贬值通道。
2015年3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收创近29个月新低,中间价续贬至近四个月低位。交易员称,央行降息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但今日中间价走弱幅度不及预期,亦限制了即期交易的波动幅度,即期继续在跌停板附近窄幅震荡。
截止收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报6.2730元,下跌34个基点,为2012年10月11日以来新低,上周五收报6.2696元。
⑼ 今年以来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事件全过程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4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决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也没有减少其贸易顺差。
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陈德铭说,这种做法不仅对中国不公平,对美国人民、企业家,特别是出口商、制造商也非常不公平,对美国当前提高就业率、恢复经济增长也不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但目前却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美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旅游业等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丰厚收益。对华贸易投资还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为美国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率,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⑽ 为何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新局面形成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汇率双向波动新局面已经形成,那么居民、企业购汇用汇该怎么办呢?新华社记者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
“特别要对企业说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衍生品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王春英说,衍生品就像保险一样,在双向波动的情况下,支付一定的“保费”能够把自己经营成本锁定下来,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企业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多渠道支持百姓用汇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居民使用外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在都有哪些便利措施或渠道方便居民购汇用汇呢?
王春英表示,目前,对个人来说,有很多方便的购汇渠道,在每年5万美元额度以内,只要持有个人身份证件就可以到银行柜台或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购汇。
“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99.7%的居民每年的购汇金额都是在5万美元以内。”王春英表示,如果超过5万美元,也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能够证明真实交易的带金额的交易证明文件去银行购汇。
此外,个人还可以持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及提现。外汇管理局也支持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更加便利地满足居民的购汇需求。
境外大额提现政策调整并不影响居民境外用汇
2017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政策,调整了境外提现额度的管理方式,从原来按每张银行卡每年境外提现额度10万元人民币,改为每张居民身份证项下的所有银行卡每年境外提现额度总计10万元人民币。这是否会影响居民境外用汇呢?
“根据统计,绝大多数的居民个人持卡到境外提现,完全达不到10万元人民币额度。”王春英表示,这个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出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避税逃税,即“三反”方面的考虑。
王春英说,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外汇局很早就出台了便利政策,2003年外汇局就支持持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境内事后购汇还款,同时也可以在境外提现。从已经查获的一些案例证明,持银行卡在境外非常大额的提现行为往往涉及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