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中英合作自考《财务管理》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篇 国际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国际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①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财务预算。
②财务关系→与债权人、政府部门、供应商、员工等之间的关系。
国际财务管理→站在“国际企业”角度
1.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超越国境
跨国公司(是最高级组织形式)
国际企业的内涵>跨国公司的内涵
跨国公司标准(P2)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组成(2)通过产权联结
(3)实行“全球战略”
2.国际财务管理的内容(P4)
(1)理财环境
(2)外汇管理风险:一国货币贬值有利出口,不利进口;一国货币升值不利出口,有利进口。
第一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
2.国际财务管理的内容(P4)
(1)理财环境
(2)外汇管理风险:一国货币贬值有利出口,不利进口;一国货币升值不利出口,有利进口。
(3)国际筹资管理:低风险、低成本、获取所需资金。
(4)国际投资管理
(5)国际营运资金管理:存量管理、流量管理。
流动资金-流动负债=营运资金
(6)国际税收管理:使整个企业集团税赋最低。
(7)其他内容
二、国际企业利益相关者(P15)
利益相关者标准:(1)对企业有投入; (2)对企业有收益;
(3)承担企业的风险。
1.企业所有者:(1)经营决策权(间接); (2)享有剩余收益权;
(3)承担风险。
2.企业债权人:(1)还本还息(税前); (2)合同中保护性条款(维权);
(3)承担风险比企业的所有者小。
3.企业的职工
4.政府:通过税收、无偿强制。
第二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P7)
两个目标:
1.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利益、股票价格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全体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票价格最大化(P11)
优点:(1)考虑了时候价值; (2)考虑了风险价值;
(3)克服了短期化; (4)直观。
缺点:(1)只适合于上市公司;
(2)股市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具有多样化;(3)只强调股东的利益。
四、国际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P23):
1.根据特定的理财环境来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2.设置辅助目标:
(1)长期合并收益最大;
(2)税赋达到最低;
(3)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有效保证。
3.结合东道国的国情设置相应的目标。
美国(股东财富最大化) 日本(企业价值最大化)
①股东 个人只关注股份 法人不单单关注股价
②职工 劳动市场发达不关注长远发展 关注长远发展
③债权人 金融市场完善 法制健全 混在一起
④政府 不干预 干预多
五、国际财务管理的特点(P3)
1.理财环境复杂化 2.资金筹集多样化 3.资金投放高风险
第三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发展
六、国际财务管理发展历程(P24)
1.传统财务管理阶段:以筹集资金管理为主(资金需要量预测、筹资方式的选择)
背景:(1)经济繁荣;(2)资金市场、金融市场不完美
2.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又称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
背景:竞争加剧、技术发展迅速。
强调“内部控制管理”
3.投资管理理财阶段
强调“对外投资决策”
★三个理财原理:由定性→定量发展
4.通货膨胀理财阶段(20世纪70年代)
汇率由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转变
5.国际经营理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践上)
建立在三个基础上(P26)
(1)现实基础→国际企业飞速发展
(2)历史基础→理财原理的推广
(3)推动力量→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第二章 国际财务管理环境
一、经济环境(P32)
1.经济周期
(1)复苏 → (2)繁荣 → (3)衰退→ (4)萧条
固定资产 存货 劳动力 新产品
购置(长期租) 多 雇佣 研发
扩 张 多 雇佣 市场营销
2.经济发展水平=理财水平(P34)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不发达国家
3.经济体制(P35)
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经营决策权,计划指令性生产。
市场经济体制: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对外筹资。
4.其他因素(P35)
第四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金融与税收环境
二、金融环境
1.金融市场:资金供应者与需求者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资金融通(交易)。
资金融通的两种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
(1)分类:①按营业性质分: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②按时间长短分: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长期)。
③按市场所处的交易环境分: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健全的金融市场的表现
(3)健全的市场对理财的作用
①有助于国际企业迅速、快捷的筹集可利用的资金。
②有助于国际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③有助于国际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效的市场信息)
2.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监督者);商业银行(存货款经营者);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
投资银行(美国):自营证券业务、委托业务、承销业务。
3.金融工具
三、税收环境(对理财的影响最直接)
1.国际税收种类:公司所得税、增值科、营业税、预扣税。
预扣税:东道国对本国居民(公司)支付给外国的利息和股利所征收的税。
2.纳税人和纳税对象
3.国际企业的税负:应税收入、抵扣费用。
4.税收对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
四、国际理财环 第二章 国际财务管理环境
一、经济环境(P32)
1.经济周期
(1)复苏 → (2)繁荣 → (3)衰退→ (4)萧条
固定资产 存货 劳动力 新产品
购置(长期租) 多 雇佣 研发
扩 张 多 雇佣 市场营销
2.经济发展水平=理财水平(P34)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不发达国家
3.经济体制(P35)
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经营决策权,计划指令性生产。
市场经济体制: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对外筹资。
4.其他因素(P35)
第四节 国际财务管理的金融与税收环境
二、金融环境
1.金融市场:资金供应者与需求者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资金融通(交易)。
资金融通的两种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
(1)分类:①按营业性质分: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②按时间长短分:货币市场(短期)、资本市场(长期)。
③按市场所处的交易环境分: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健全的金融市场的表现
(3)健全的市场对理财的作用
①有助于国际企业迅速、快捷的筹集可利用的资金。
②有助于国际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③有助于国际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效的市场信息)
2.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监督者);商业银行(存货款经营者);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
投资银行(美国):自营证券业务、委托业务、承销业务。
3.金融工具
三、税收环境(对理财的影响最直接)
1.国际税收种类:公司所得税、增值科、营业税、预扣税。
预扣税:东道国对本国居民(公司)支付给外国的利息和股利所征收的税。
2.纳税人和纳税对象
3.国际企业的税负:应税收入、抵扣费用。
4.税收对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
四、国际理财环境的分类
1.按包含范围的大小分:宏观:影响全体企业;微观:只影响部分企业。
2.按与企业的关系分:内部环境:比较简单、较易把握 (主要指微观环境);外部环境:比较复杂。
3.按照变化情况分:静态环境:变化不大; 动态环境:可预见性差境的分类宏观:影响全体企业;
第三章 国际企业的财务分析
一、什么是财务分析?
1.概念: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2.财务分析在财管中的地位
①是对一定时期财务活动的总结。
②同时又是新一轮财务活动的开始(提供决策和建议)。
3.财务分析的具体目的。
①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②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④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4.财务分析的需求者:
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最全面的信息。 ②企业的债权人:偿债能力信息。
③企业的投资者:获利能力、发展前景。④政府
5.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
①以经验数据为标准; ②以历史数据为标准;
③以同行业数据为标准; ④以本企业预定数据为标准。
6.财务分析操作程序(四步)
第二节 财务比率分析
二、偿债能力(还本付息的能力)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经验数据等于2时,为最佳;经验数据大于2时,资产获利能力弱;经验数据小于2时,偿债能力差。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经验数据等于1时,为最佳。
3.现金比率=可立即动用的资产÷流动负债=(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4.现金净流量比率=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5.使用上述指标,应注意问题:非财务报表信息(信用度、银行的信用支持、资金积累变现的长期资产)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还本能力)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了在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的支持度:债权人(指标越小越好)、
投资人。
2.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倒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权益乘数
(三)企业负担利息的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盈余÷利息费用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周转能力)
1.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越大越好)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越小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额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获取利润的能力)见书P56页
Ⅱ 英国脱欧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影响中欧关系
作为欧盟内部的一支重要力量,英国在中欧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欧”后预计英国的对华态度不会出现重大转折,但英国与欧盟“分手”后,将出现欧盟与英国各自与中国“打交道”的局面。
英国原是欧盟大国,对华态度积极,英国的对华政策对欧盟产生过不小影响。例如,在呼吁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英国持积极的对华立场。
英国脱离欧盟,中国就缺少了一个影响欧盟对华政策的重要抓手。
英国经济地位生变
英国的国际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身份,还在于它是欧盟这棵“大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欧”后英国的国际重要性将会下降,这将给中英关系,特别是双方的经贸关系带来新考验。
英国“脱欧”之后,欧盟很可能会将原本交由伦敦处理的金融业务移交给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或其他城市,避免由一个非欧盟国家提供服务带来的不便。而这将引发连锁反应,金融机构为获得更多业务可能不得不外迁,伦敦金融业或将因此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之所以要进入英国,不只是因为看中英国市场本身,更因为它们还把英国视为通往欧洲的门户。对于这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类企业来说,英国“脱欧”后作为欧洲门户的作用必然弱化,中国企业对英国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
此外,英国“脱欧”后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短期内可能导致伦敦股市和英镑汇率出现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及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受波及。但总体来看,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中英经贸往来的连续性,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及中英经济关系的影响有限。
合作机遇可能增多
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不一定全是负面的。双方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可能都会更加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从而给中英和中欧合作创造新机遇。
英国一向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英关系已步入“黄金时代”,各领域合作进展显著。2015年以来,中英经贸合作成绩喜人,中国的不少银行和金融企业选择在英国开展业务,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加速推进。英国不少专家和金融界人士纷纷看好中英金融合作和中英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前景。
英国拥有不少全球化的产业,东亚地区有很多英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范围。英国“脱欧”后很可能继续向东看,甚至更加向东看,中国与英国的合作机会将更多。
而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英国脱离欧盟后,中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对接会更加直接。“不需要绕弯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密。”
与英国一样,欧盟也会更加积极向东看。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进一步把中国和欧洲联系起来。欧盟和英国都向东看,中国同它们的合作机遇可能增多。
Ⅲ 2013年英镑对人民币汇率会降低吗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会降低。
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与英镑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英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人民币对英镑的直接交易摆脱了美元这一中介,有助于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Ⅳ 同一天不同时刻到银行换外汇银行换给你汇率是一样的吗 还是变动的
汇率是实时变化的,银行工作人员会把兑换当前的汇率报给你告知一下,所以一天不同时刻换外汇价格不同,但是由于外汇波动相对比较小,因此不是很大资金差别很小
Ⅳ 香港换英镑的汇率比内地高吗
错误的想法
香港是中国一部分,所以现在汇率是一样的
2014年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闸。所以换英镑极其方便。
央行表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二是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三是促进人民币与英镑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四是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英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
作为首批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做市商之一是汇丰银行,环球金汇网分析师赵广认为:“当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处于轴心位置,几乎每种非美货币的汇率都一定程度上盯住美元,并且美元在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是最大的。因此,未来中英货币间的汇率还是会参考人民币与英镑各自与美元的汇率。”
Ⅵ 外汇汇率的汇率制度
所谓有效汇率,是指由贸易权重确定的外币的加权平均价格。组织测算成员有效汇率时,一般选择该国前20名贸易伙伴国,按照每一贸易伙伴国在该进出口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确定贸易权重,该国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这20个国家本币对所求外币的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将名义有效汇率剔除该国当年的物价上涨因,就得到实际有效汇率。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与单纯运用名义汇率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值。如果一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意味着该国的货币对外贬值较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对外贬值的平均幅度更大,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对提高,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贸易收支容易出现顺差,反之则相反。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该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是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该制度在历史上早就存在过,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后。 a. 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b. 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c. 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d. 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过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⑴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该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金本位下汇率制度的特点:
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是钉住型的汇率制度。
a. 黄金成为两国汇率决定的实在的物质基础。
b. 汇率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各6‰左右波动,幅度很小。
c. 汇率的稳定是自动而非依赖人为的措施来维持。
⑵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a. 实行“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b. 在“双挂钩”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协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汇率平价+-1%的范 围内波动,各国必须同IMF合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汇率的波动不超过该界限。
由于这种汇率制度实行“双挂钩”,波幅很小,且可适当调整,因此该制度也称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特点:
a. 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黄金平价,但货币的发行与黄金无关。
b. 波动幅度小,但仍超过了黄金输送点所规定的上下限。
c. 汇率不具备自动稳定机制,汇率的波动与波幅需要人为的政策来维持。
d. 央行通过间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来稳定汇率。
e. 只要有必要,汇率平价和汇率波动的界限可以改变,但变动幅度有限。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作用: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从总体上看,在注重协调、监督各国的对外经济,特别是汇率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避免出现类似30年代的贬值“竞赛”,对战后各国经济增长与稳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缺陷:
a. 汇率变动因缺乏弹性,因此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力度相当有限。
b. 引起破坏性投机。
c. 美国不堪重负,“双挂钩”基础受到冲击。
⑶浮动汇率制度
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a.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b.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该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c.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d.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4.汇率制度的创新应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1
香港历史上曾实行了多种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1842至1935年为银本位制;1935至1972年为英镑汇兑本位制;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1美元兑5.65港元);1974年11月1983年10月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1983年10月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至今。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
准确来说,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联系汇率制的实施,有着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2
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由于最初谈判进展缓慢,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贬值。其间,香港各阶层人士多次呼吁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当局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诿。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
简言之,汇率水平就像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感觉自己的货币汇率太高了,那么只要多印一点自己的货币,投放到市场上,供应量增加,其价格也就是汇率自然会下来,所以要让自己的货币贬值,政府是较容易做到的,但要让自己的货币升值,就不是完全靠主观意愿能做到的,因为政府需要用外汇来支持自己的汇率,但它自己不能印外币,所以它对该国货币的支持能力是由它所持有的外汇储备量决定的。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韩国等最终不得不让自己的货币大幅贬值,便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而联系汇率制度就是以一系列制度来保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去支持事先固定的汇率,并且在制度上保证供需关系最终会自动调整到固定的汇率水平,达到平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一点,就是在发行该国或该地区货币时,其数量不能超过自己的外汇储备,比如说香港政府最终把把港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7.8港元左右,即每发行7.8港元,至少要相应地有1美元的储备,这样,它就能确保不至于在有人大量抛出港币时,没有足够的美元以固定的汇率买入,由于金融体系的放大作用,尽管香港政府可能只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港币,但市场上实际的资金量,再加上银行存款金额,要大大超过这一数字,所以,香港特区的美金储备量要超过港币的实际投放量。
而在日常运作中,一旦对美元需求增大,港币要贬值时,香港政府便会用它的美元储备买入港元,以维持固定汇率,这时候,随着买入港元的活动越来越深入,市面上港币越来越少,获取港币的成本越来越高,也就是港币的利率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利率的大幅上升,也会最终使投资者感觉与其换成美元取得低利息,还不如以港币赚取高利息,这也会使抛港币、买美元的人减少,最终使其汇率稳定在固定汇率上,而无须政府继续入市干预。相反,当港币需求增大,产生升值压力时,政府会抛出港币买入美元,从而促使对港币的需求减少,对美元的需求增大。
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十多年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其间,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集系,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
由此可见,联系汇率制度可以调节市场,使汇率稳定在一个固定水平上,但同时也要看到,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由于政府特别关注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它的货币数量不完全受到市场对其货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港元受到投机资金的冲击,在联系汇率制度的作用下,港币利率高涨,并影响到地产、金融等行业,但香港政府却一时难以像别的国家或地区一样,通过调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因为它的利率水平是由外汇市场决定的,所以联系汇率制度是相当严格、弹性很小的一种体制,并非对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适合。
因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
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
②联系汇率制度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
③由于实行了联系汇率,也无法通过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等等。
但是,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刻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历史也肯定了其稳定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同时,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这一制度本身也日趋完善。
建国至今人民币汇率年表(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年份汇率2.4622.2451.9891.9611.8591.9411.8581.6841.5551.4981.7051.8931.9762.320年份汇率2.9373.4533.7223.7223.7654.7835.3235.5165.7628.6198.351 8.3148.2908.279年份汇率8.2788.2798.2778.2778.2778.09228.19177.97357.52156.93856.836.6156. 38516.298
Ⅶ 英国脱离欧盟,对中国来说是利还是弊
本人感觉利大于弊,英国脱欧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波动,但是中英的经贸往来连续性导致,对中国的影响有限。还有有利于中欧中英合作可能同时增多,对于国内学生出国留学英国学费就降低了,对于出去英国旅游购物也便宜了。
Ⅷ 有学国贸的同学吗谁能帮我说说英国脱欧为啥英镑在贬进出口会有什么变化
“观察英国脱欧的中英经贸关系的影响,首先需要关注其对欧盟经济本身的影响。”郑英隆分析,英国脱欧最直接的影响是其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在欧盟内部,英国50%左右的进出口额都是面向欧盟的,英国脱欧,可能对其与欧盟市场的进出口在很多协议、规则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英国与欧盟的经济。英国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脱欧之后对其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也有待观察。而对中国而言,欧盟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在15%左右。英国也是中国与欧盟加强贸易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因此,英国脱欧,将增加中欧、中英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 对于英国脱欧对中英经贸的直接影响,郑英隆认为,这涉及多种因素。汇率的变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果英镑继续走弱甚至大幅贬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英国出口而不利于英国进口。近年来,中英进出口增长非常快,较10年前要增加3倍左右,而中英之间的贸易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如果英镑贬值,显然有助于更多价格更亲民的英国高端商品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但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就可能受出口产品以英镑计算价格上升所影响了。此外,在贸易标准上,英国脱欧也可能使很多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等与欧盟有所不同,这也将增加国内企业对英国出口的复杂性。 在投资方面,郑英隆分析,中英之间近年来相互投资发展很快,数据显示,今年1-5月,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5%,而英国投资增幅高达110%。英国也已成为中国在欧盟内最大投资目的地国,中国对英投资覆盖贸易、运输、电信、基础设施、研发中心等。英镑如果走弱,可能会造成来自英国投资额的减少,但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英国“走出去”。 “总体而言,英国毕竟是一个经济相当稳定的发达经济体,长远看预计影响不会太大。”郑英隆表示,英国企业在高新技术、创意产品、工业设计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对广东企业而言,这正是其转型升级所需,从近期看,如果英镑走弱,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显然在价格上会更“有着数”。
Ⅸ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有什么作用
(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
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
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三)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成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同其他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
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予当局稳定汇率的充分余地;联系汇率制简便易懂、透明度高,易被社会普遍接受。自从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性大大增强,加强了公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