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对中国汇率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汇率改革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2-05-16 08:48:20

①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经济体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很多方面
负面影响:
1、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人民币升值了,将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大大削弱,出口可能陷入困境。
2、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老外带着美刀、英镑来投资,本来10亿带出国,到了中国可以控制企业60%股权,人民币升值了,美刀贬值,只能控制30股权了,当然不高兴了。
3、加大国内就业压力。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民币升值了,这边国内企业出口下滑,生产萎缩,要裁员了;那边老外投资也少了,新增岗位也少了,就业压力骤增。
4、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热钱的大量流入,国内金融监管还不完善,管不住这些钱,危险可想而知。
5、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这个好理解,人民币升值,外汇贬值,2.399万亿美元的储备必然缩水。
正面影响:
1、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同样的钱,升值后能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
2、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我国大量的资源能源需要进口,人民币升值了,企业进口铁矿啊 石油啊成本将降低。
3、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价格低廉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将倒逼企业转变片面依靠价格竞争的发展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4、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这个很好理解,美国叫嚣人民币升值,嗓子都喊哑了,咱升了,主动示好,中美贸易关系升温这是必然的

② 如何评价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顾与绩效评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王涵滨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唐恒书
[摘要]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历了如下几个历程: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和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突出表现为保持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公信力,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游资冲击、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等成本。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绩效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受到了海内外的特别关注。理论界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一再升温,实务与政策界同样追捧着这一问题。从每年人代会闭幕后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就可以窥见一斑:人民币汇率问题每年都成为记者追问的话题,一次也没有落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甚至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政治问题,有人提出人民币汇率应当对中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美国的贸易赤字甚至全球经济失衡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与改革为什么受到如此的“礼遇”,本文拟对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一些分析,提出一些初步想法。
一、近年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笔者以为,1994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中可以按照以下四个重大事件将其分成四个阶段:1994年1月1日起的汇率并轨、1996年12月起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盯住美元以及2005年7月人民币实行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一)汇率并轨与单一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其中,学界和实际部门大都认为始于1994年1月1日的外汇体制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事件。
1993年12月28日,国务院发出了加快外汇体制改革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宣布从1994年起,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国家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地兑换。第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第四,从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和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现流通的外汇券,可继续使用,逐步兑回。第五,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仍维持原有办法不变。
无庸讳言,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但现在看来,这次汇率制度改革远没有真正建立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汇率并轨是这次汇率制度改革的唯一成果。

③ 我国推行的汇率改革的意义在于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浪财经独家连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伟院长,刘伟院长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谈了三方面的看法:

一、汇率形成机制调整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竞争力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并轨后一直采取盯住美元固定的汇率机制,保持在8:27—8.3左右长期未变。而汇率形成根本上取决于一国经济竞争力,从1994年到2005年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与美国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出口竞争力变动很大,这是此次汇率形成机制变动的根本原因。

二、此次汇率制度变化对体制的改革意义巨大

此次汇率调整对我国GDP、进口、出口、资本流入流出、外汇储备、海外投资和就<业的影响利弊均有,但汇率调整幅度仅为2%,因此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此次汇率改革更实质的变化是对汇率体制进行了改革,意义巨大,意味着我国汇率政策放弃了多年的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供求决定机制,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国际化、规范化。

三、此次汇率制度变化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深远

1.我国开始启动汇率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

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长久以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长期未动,此次首次启动了汇率政策,可以预见将来汇率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会被越来越多的运用,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越来越丰富。

2.我国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政策越来越丰富。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7110亿美元,维持巨大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需要过多,此外出口巨大增长也使国内需求增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能够调整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说明我国克服宏观经济失衡的手段更加丰富。

3、对宏观经济的利弊方面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有益,特别是原油进口,我国去年原油进口已经超过2000万吨。其次,人民币升值使我国能够更合理利用外汇资源,包括外汇储备和引进的外资。第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就业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目前的阶段是近十年来宏观经济质量最高的阶段,上半年的GDP增长率为9.5% ,估计2005全年GDP增长率会超过9%。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9%,其中2003年GDP增长率为9.3%,2004年GDP增长率为9.5%,同时波动幅度很少,仅为0.2%。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处于高增长,低波动的时期,因此目前完全具备消化汇率政策变化带来的波动的能力。

④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从2002年末以来,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然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并非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而是出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的高瞻远瞩,主动的调整。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保持高速态势,物价涨幅等则持续下滑,为汇率机制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而美元持续反弹,欧元和日元回软也为改变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创造了良机。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问题

(一)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
由于人民币改革后有一定的升值,面临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二是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三是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
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有如上的成本发生,即使有,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给出口带来太大的变化。这与中国独特贸易结构有关。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没有关系。进口加工贸易的情况也相差不大。同时,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的高,而且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相差很远,人民币升值2%反而会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
2. 90年代中期以后,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些东南亚中小企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 2002)。汇率升值虽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资的投资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计价的外商企业在本地的销售收入。一方面它可能阻碍了一部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优势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可能鼓励一批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FDI的流入,因此,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FDI有太大的影响。
3.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家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生产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所以,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就业造成影响。退一步说,即使出口部门的就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几乎没有改变,而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正在大幅度的提高,服务部门增加就业机会完全可以弥补出口部门减少的就业机会。
4. 央行汇率改革使用“参考”而非“盯住”货币篮子的做法,其不利之处在于汇率更具灵活性的同时,央行对汇率政策的相机抉择更容易受到来自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所以,央行必须在行使灵活的相机抉择权和维护汇率政策的动态一致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收益的考察
汇率改革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将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与国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二,汇率积极调整把汇率调整的主动权交到了货币管理当局手中,同时也留给货币当局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汇率改革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时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更利于农民和城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四,汇率改革等于向市场宣布,中国货币当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狭隘的贸易顺差为政策目标的。
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新汇率制度对我国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虽难以平衡国际收支,但大幅度减少央行的干预频率
汇率改革后国际收支状况仍然是调整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从2005年以来,我国月均外汇储备增长在150亿美元左右,近三个月更是到达了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始终在持续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当期的储备增长扣除外汇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外都是热钱。以2004年的国际收支为例,全年顺差206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分别为590亿美元和531亿美元,这并不能理解为其余的国际收支顺差全部都可归纳为所谓“热钱”,其余大多数差额,是可以用经常转移、证券投资和贸易信贷来解释的。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更注重于商品和服务贸易两项的总体平衡,从2000年到2004年,这两项基本是稳定的,商品贸易大约是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的顺差,服务贸易大约是100亿美元的逆差,这两项合计占我国GDP的2%左右,占进出口的总额也在2%左右,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国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高出低进使得贸易顺差达到396亿美元,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而预期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22%和18%左右,可实现顺差300亿美元以上,因此单纯依赖汇率改革,并不能迅速、显著的使国际收支恢复到基本平衡的轨道上来,所以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只是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央行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外汇市场进行以防止汇率出现过大的波动,而不必每天进行干预操作,这时的外汇市场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汇率的变化。
带来金融创新热潮
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是一个常态,因此需要相应的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锁定风险,其本身就意味着对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8月4日,央行在其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尽快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推出人民币对外币掉期等产品。8月9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些衍生工具的推出将有助于稳定现行的汇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对人民币的下一步波动的预期,同时给市场一个导向,从而更好地消化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提高银行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
“有管理的浮动”考验了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对于这次汇率改革,银企如果过于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即期汇率的波动区间是远远不够的。
就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必须对不同币种的小额和大额现钞、现汇等具有差别定价能力,必须对来自居民、企业和同业的外汇供求有差别化的定价能力,必须对流动性较好的人民币兑美元等即期品种和其他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非美元品种具有差别的定价能力。这种审时度势的差别定价,较之央行为外汇交易市场确定的波动区间要灵活得多。如果商业银行忽视了汇率改革带来的风险定价挑战,其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结售汇净头寸的汇率风险,以及外汇代客理财业务风险等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三、我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向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回归,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不可能较快的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是因为:
(1)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还很不发达。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金融市场无法在整体上做出灵敏的反应和自发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局部市场的严重失衡和秩序混乱;经济主体无法进行适宜的资产头寸调整,从而发生严重损失。目前我国正规的外汇市场只局限于少数银行,企业个人无法直接进入,还没有外汇期货市场,远期外汇市场交易也没有全面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进出口企业将很难通过外汇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2)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对非国际货币国家来说,汇率制度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国际金融制度与规则接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对政府依赖的惯性,企业除了考虑从市场竞争中谋取利益和发展外,还特别注重从政府及其政策中谋取利益,他们对政府的政策具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政府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将可能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招致强烈的反对,汇率制度改革就可能夭折,并可能造成经济的大幅动荡。
(3)我国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还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面放开汇率,贬值预期会造成人民币存款被大量提取,升值预期会造成外币存款被大量提取,严重时可能引起挤兑,引发银行危机,并由此爆发货币危机。
(4)我国市场化的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体系还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习惯于在狭小的外汇市场上以盯住的方式控制汇率,缺乏一套开放市场条件下外汇管理和市场干预的制度、规则、手段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完全放开汇率,就未免会出现市场混乱、汇率失控等问题。
(5)我国货币错配矛盾突出。根据戈登斯坦(Goldstein, 2005)教授的定义,所谓货币错配是:“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就越严重。”
货币错配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就外因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是国际货币格局的自然产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角色主要是由美元和欧元来承担,这事实上将欧美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就内因而言,资本市场普遍落后和汇率长期保持固定都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缺乏有效资金来源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到海外去筹资,而难以寻求到有效投资机会的“过剩”储蓄又不得不大量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由于国际资本市场不接受发展中国家的本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的跨国资本流动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从形成机制看,中国难以避免货币错配。一方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为时甚远,因而“原罪”和“高储蓄两难”特征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消除;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低下有目共睹,这无疑加剧了货币错配;此外,长期实施得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使中国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错配麻木不仁。简单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底,中国居民持有的外币资产占M2的比重已达27%,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外债余额在2004年已经高达2285.96亿美元的现实,货币错配矛盾显然更为突出。巨额的货币错配使得中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

四、完善我国汇率机制的配套措施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日渐推进,我国需要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如何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中避免货币错配风险的失控,避免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作为保障,我们也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一,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助于控制货币错配风险。首先,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重要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的威胁促使发展中国家迅速增加了国际储备。从“保持信心”看,国际储备水平越高,其“引而不发”的“威胁”作用就越大,国际投机资本对该国的汇率制度就越不敢造次。其次,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可以保证政府有能力接手私人部门的货币错配,通过政府承担货币错配损失来避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全面冲击。

第二,积极参与和构筑区域货币合作。亚洲地区经济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深为区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亚洲资金自我循环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实力。中国作为亚洲的经济发展大国,应积极参与和构筑亚洲货币合作。(1)以积极的姿态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支持区内贸易的发展。(2)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两种新的优势,并积极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使其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功能互补,由此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功能。(3)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4)积极加强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中央银行的合作。(5)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并与亚洲各国及时交流降低不良贷款和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经验与教训,共同建立亚洲地区金融风险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各国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通过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微观制度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货币错配的起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资本市场应在管理货币错配奉献的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应当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度,而不是简单地从控制货币供应转向调控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审慎的财政政策来稳定公众与企业绝对必要。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仅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还不够,加强微观制度层面的建设同样重要。同时,中国在微观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存在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第四,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汇率改革后,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面临新的压力:短期资本流动更频繁;资本流动均衡管理的重要性更突出;外汇管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针对国际资本的非均衡流动,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以不变应万变”,能应对“升值”和“贬值”压力交替出现的、均衡管理的新机制:合理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利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灵活利用政策,在制度设计上体现流出入并重,根据实际情况相机抉择,有效应对“升值”和“贬值”预期的转换。同时,一方面,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安排,可以限制因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过度”国际借贷和“过度”国际投资。

第五,加强宏观政策的搭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政策的搭配基本突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汇率政策几乎缺失,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将由中间道路向浮动汇率制度演进,汇率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1)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并使汇率政策发挥其市场调节的作用。(2)运用创新政策工具。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时,特别是面临严重困境时,可及时采用创新政策工具,以摆脱困境。(3)妥善处理好汇率稳定与汇率失调的关系。稳步、深入推进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良好衔接。

⑤ 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你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发展趋势的看法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其他中间类型的汇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够成为本次汇率改革选取的目标。汇率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度。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1999),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类(见表1)。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类即盯住美元制度,改革后实行的汇率制度同时兼顾了第三类和第七类的特点。 一、 对现行汇率制度的认识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较之于原先的汇率制度,从形式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二是选取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方式取代原来单一盯住美元的调整方式;三是选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原来的固化的汇率制度,它既吸收了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与管理浮动制度的优点,又摈弃了两种汇率制度的缺点,从理论上讲是人民币走向区域货币道路上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如理论设想那样完美,还有待检验。 1. 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方式优于单一盯住方式。 (1)从贸易多元化的角度看,美国虽然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但也仅占1/6,比日本和欧盟都略低一些,中国和亚洲的贸易则占57%。因此,应该参照所有主要贸易国的一篮子货币,而不能只盯住美元。另外,改参照一篮子货币,会鼓励人们减少用美元结算,长期而言有助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与货币。 (2)从降低内生交易费用的角度考虑,中国应选择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的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参照的对象。单一的盯住美元,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而且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倾向有很大的差别,单纯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冲击。近年来,我国和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几乎相当,欧盟和日本的对华投资也不逊于美国。因此,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对象更适应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 (3)从满足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看,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是:稳定出口国际竞争力与进口成本。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度的突出优点是稳定人民币的名义贸易加权汇率(如果权数按照贸易比重在各货币之间分配)。如果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差异,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也保障了真实贸易加权汇率的稳定。 2.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优于原先的固定汇率制度。 (1)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本身看,它既具有固定汇率制度的某些优点,又能使汇率保持一定的弹性。在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一方面,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调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可以对汇率进行较多的干预和管理,从而能够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避免本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2)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以下的基本优势:①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刺激或紧缩经济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效果的挑战,但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前瞻性的微调而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目前在发达国家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而恰当的利用货币政策对我国这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②调整国际收支的灵活性。这种价格的调整可以减轻国际不利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③阻止投机冲击。在20世纪90年代,频繁的货币投机冲击对资本开放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这一教训对我国在未来逐步开放资本市场过程中相当重要。

⑥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推进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面的积极态度,但是在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却有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另一种声音,说什么“在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上,由于中国政府操控了人民币汇率,使人民币汇率水平被严重低估,从而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从而造成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使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说,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贸易逆差持续增加另有原因,但美国政治家们往往擅长于找一个替罪羊来转移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充当过这个替罪羊角色,现在轮到中国人了。

蒙代尔先生警告中国说,日本曾因迫于美国压力,日元一路升值,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长期陷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我们感谢蒙代尔先生的忠告,但也不能简单盲从。对于任何声音,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我们都要独立思考,决不能简单盲从。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上,来自美国的声音也不小。据说中国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官方操控,如果官方彻底放开外汇市场,那么自由外汇市场将会把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个合理的水平将使中国和美国的外贸大体保持平衡。

这个说法从表面看来似乎并无多大不妥,这个说法迄今为止一直牢牢吸引着中国人的眼球。但是往深里看我们会发现,这种说法埋藏着一种罪恶的企图,其实还是那个老故事。狼外婆去找小兔子,告诉小兔子,外面的空气多么多么新鲜,草儿多么多么鲜嫩可口,要想呼吸到新鲜空气,吃到鲜嫩可口的草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开门。于是,墨西哥开门了,马来西亚开门了,泰国开门了,后来就发生了惨不忍睹的事情。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环境与时机选择。尽管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力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美元、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而言,人民币仍然属于“边
缘”货币,其汇率制度调整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世界经济险象环生
,国际金融市场风云激荡,主要国际货币之间出现严重的“价值错位”,大幅度的调
整不可避免。外在环境变化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和新的均衡水平的确定增加了很大的
难度。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三种主要
货币汇率波动的趋势,在特定的全球金融市场条件下进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必须在实现国内目标与区域性目标之间有所权衡。事实上,
亚洲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坚定政策立场已经奠定了人民币作为亚洲区域主导货币
之一的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
的汇率政策在为中国及地区服务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
整可以以国内政策目标为主,但要兼顾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适当考虑人民币作
为区域主导货币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汇率水平的调整要突破传统的基于贸易平衡的考虑,适
当增加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影响权重,以国际收支总量及结构性目标为主导。

人民币汇率调整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可能出现的变化
,根据开放经济的总体特征及我国经济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及汇率
水平的确定与经济结构的变动联系起来,增大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决策部门对于“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
动——汇率稳定性”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标权衡。笔者认
为,对于日趋呈现内需导向特征的大国经济而言,独立货币政策毫无疑问是我们的首
要选择,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在未来5年内将有显著上升,那么,最后的结果将是人民
币汇率波动性的上升,最终落实到汇率制度上的结果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
有一个具有成分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⑦ 关于汇率改革我国所谓的汇改目标是什么要改到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汇改呢

汇改的两个里程碑:1)1994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也就是重新述说了一下汇改的目标。
其实这么些年汇率改革的目标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让汇率成为政府手中的一张牌而不是外国人手中的一张牌,我国的汇率改革一直在向更加灵活的方面发展,这样别的国家就不能再以人民币汇率受到政府操纵为借口而干预我国的汇率。
人民币升值太快,会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上涨太高,中国的东西不再便宜了,出口下降会造成我过的GDP下降,失业率上升,因为我国目前还是出口导向型的,出口的拉动作用很大。
其次,人民币如果持续升值,外国游资就会流入国内,享受升值带来的利益,游资过多会造成经济不稳定。
目前就这些,希望有帮助。

⑧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意义

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专家否定了这种忧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汇率制度变化,但汇率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汇率升值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只是一种静态观点,是假定企业对汇率变动不做任何主动调整。但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调整能力很强。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明显的贸易顺差。这是因为企业调整了市场营销策略和提高了竞争力。

汇率升值后,一部分利润水平较低的企业竞争力将受到很大挑战,但对于其他企业的影响不会很明显。巴曙松还认为,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这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资源,利用价格调整购买更便宜的资源,也有利于国内消耗资源的减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汇率调整对国民经济是有利的。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强劲,GDP增长率比9%的潜在增长率还高0.5个百分点。在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状况良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外贸不平衡。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有很大外贸顺差,造成了资金更多地向外向型经济比重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斜。而内陆地区在这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因此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加大。汇率的调整,将使出口放缓,从而协调地区、行业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汇率调整也使得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型企业在竞争中胜出,而过多依靠价格竞争而生存的企业则会被逐步淘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出口虽然对汇率敏感,但对国际经济增长的大环境更敏感。从总量看,即使汇率升值10%,在没有考虑国际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可能把出口值拉下来10%,短期也就2%左右的影响。如果把国际经济考虑进来的话,中国出口未必下降。因为国际经济增长1%,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是6%。

从结构看,升值主要影响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而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升值有利于改善贸易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贸易制裁相比,升值显然是一个更优选择。

汇率恢复了经济杠杆的本来特征

此次汇率改革,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如何理解这种制度安排?巴曙松认为,这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政策目标,综合了几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的功能和优点而形成的。总体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参考一篮子货币,一方面保持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扩大了浮动范围。而且一篮子货币更大的价值在于保持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短期内不受冲击。

巴曙松强调说,这次调整的重大意义在于,从97年至今一直僵化的汇率制度得到改变,汇率恢复了作为经济杠杆工具的本来特征,汇率是个价格信号,要经常波动。至于何时放宽浮动空间,巴曙松认为这取决于一篮子货币的选择和权重。

李扬则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安排,参考一篮子意味着不需要对外公布,使得汇率制度变被动为主动。

至于幅度,巴曙松称,汇率杠杆实际上就像一个生锈的机器,长时间没有运转,现在运转起来了。因此必须给经济体一个调节和适应的时间。所以过大的扩大也是不合适的。

哈继铭认为,接下来汇率连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这次升值是在中美取得一定的共识和谅解之下作出的行动,不可能升值之后美国政府还在继续要求升值。从中国经济本身看,虽然增长速度很高,但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高。所以经济平稳期是汇率改革的最好时机。

范剑平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币也存在一些贬值因素,也许将来还会贬值。另外,汇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汇率改革的最主要部分,建立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机制才是最主要的。不过,可以断言,即便是在将来,中国汇率的调整也不会出现一次性大幅度的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将更有效

此前,很多专家认为,在僵化的汇率制度下,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巴曙松表示,不可能在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资本流动。现在通过改革,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在波动幅度变大的情况下,投机热钱的减少,使被动的货币投放也随之减少。央行可以主动进行货币信贷的调整,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那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范剑平表示,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为汇率调整做了足够的准备,当前的货币供应水平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一致的。今年6月份,货币供应和信贷政策都有大幅度的放松。可以说,当前的银根比较宽松,没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大幅扩张。

哈继铭也认为,央行年初确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针不会改变。由于升值幅度很小,因此也不需要采用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但小的调整还会有,比如在冲销外汇占款的力度上可能会放松,并保持基础货币的稳健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722/07411823879.shtml

阅读全文

与对中国汇率改革的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永辉超市股份占比情况 浏览:494
金融服务图片 浏览:735
特斯拉股票超丰田 浏览:920
公司企业理财产品 浏览:446
牛可以用来融资租赁吗 浏览:949
如何加强对融资的监管 浏览:110
天地集团 浏览:504
中储股份监管事业部 浏览:216
锦江集团的控制 浏览:648
手机什么贷款好申请信用卡吗 浏览:979
福鞍股份有利好吗 浏览:732
基金管理公司属于金融企业 浏览:950
分期乐合作金融机构放款额度紧张 浏览:237
公司投资理财岗位 浏览:967
著名投资理财公司排名 浏览:20
期货市场吸引投机资本 浏览:885
问医生股票 浏览:320
茂源金融贷款公司简介 浏览:664
贵金属波动快的品种 浏览:24
各类金融机构的杠杆率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