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如何看待推动居民去杠杆

如何看待推动居民去杠杆

发布时间:2022-05-16 20:42:23

Ⅰ 如何积极稳妥去杠杆

如何积极稳妥去杠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杆杠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认真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杠杆率快速提高,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是美英的两倍多

总体来看,对于目前我国的杠杆率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明确三个特点。

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以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公布的信贷与GDP的比例作为杠杆率的衡量指标,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为255.6%,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1%,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6.2%,家庭部门杠杆率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这段时间,四个杠杆率指标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门的杠杆率增幅甚至超过140%。

二是从国际范围看,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整体不算高,但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政府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最低水平,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受基数较高并且增长速度较快等因素影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最高,比BIS统计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企业部门杠杆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国、英国的两倍多。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做的测算,国有企业债务在企业部门债务中的占比约为65%,国有企业负债率明显高于民营企业。

三是加杠杆的资金来源中,虽然仍然是以银行为主,但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规模和占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据BIS的统计,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约有四分之一的资金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在2007年之前,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几年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发展的情况也可佐证这一点。2008年-2016年,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均值约为7万亿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于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规模快速增加,导致其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从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业资产增速快于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银行融入资金再给企业贷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出于规避监管等目的,借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两高一剩、房地产行业贷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增加了经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风险蔓延进而引发危机

我国的杠杆率快速增长并且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的促成因素较多。从宏观经济方面看,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因素。国际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普遍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流动性较为充裕,我国的投资坏境较好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入,为加杆杠提供了充裕的资金。而国内也针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不仅降准降息而且货币超发问题相对突出。2008-2016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增长率比GDP增长率高7.5个百分点,而2001-2007年只有5.8个百分点,增长了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GDP年均增长率从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个百分点。货币超发的同时经济增速却在下降,推动了杠杆率提升。

从金融方面看,我国融资方式中以债务融资为主,也会导致杠杆率提升。长期以来,国内高储蓄率为投资导向的经济模式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也推动了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业的银行业规模壮大,让其有足够的规模和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信贷资金。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32万亿元,是信托、保险、证券期货、基金、融资租赁业总资产之和的5倍多,是当年GDP总量的3倍多。这些都为债务融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给。而从资金需求看,我国企业税负较重且税收征缴中债务利息具有税盾效应,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增大了其主动负债的动机,以及企业破产清算成本较高等,均导致企业部门也有较强的债务融资偏好。据中国金融论坛课题组的研究,国内预算软约束问题突出的国有企业,其杠杆率较同类企业明显更高。

杠杆率增长速度较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就国外的情况看,几乎历次经济金融危机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情况,杠杆率的过快上升增加了经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风险蔓延进而引发危机。这方面,2016年我国居民部门房地产贷款飞速增长需要高度关注。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6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7万亿元,约占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86%。家庭的资产配置中,对于房产配置的比例过高,而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不仅微观层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也加剧了宏观层面的房地产资产泡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特别是在近几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过重的债务负担不仅企业难以承受,也易于导致再融资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论表明,银行监督企业的交易成本与融资溢价正相关,而融资溢价与杠杆率正相关,即杠杆率越高,银行贷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业可能的违约损失。企业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与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现,势必埋下更多的风险隐患。

去杆杠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货币供给量,同时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积极稳妥推进

对于杠杆率快速提高,以及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稳妥去杠杆。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明确去杆杠的思路和重点。杠杆本身并不是坏事,而杠杆率快速提高,杠杆率较高易于引发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杆并不是不加区分的把杠杆都去掉,而是要重点控制杠杆率的过快上升,降低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也就是说,去杠杆要同时兼顾杠杆率过快上涨和企业部门高杠杆率。对于政府部门,目前中央政府杠杆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杆率高,要合理调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有缩小的预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杠杆率问题也要予以关注。家庭部门杠杆率高主要是用于配置房产,要重点关注其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问题。尤其是要通过对房地产的调控,减少家庭部门加杠杆配置房产,让房子回归其居住属性。就国际经验看,去杆杠的成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单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决的,对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其次要控制货币量,对金融业务进行规范。杠杆率快速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也是因为货币超发流动性充足所致,在这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去杆杠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货币供给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控制货币发行规模,管好货币供应的总阀门。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货币供给方式变化,适当提高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短期借贷便利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价格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央行融资并进行套利的积极性,以控制金融机构负债的总规模。对于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金融同业业务,不排除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其中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较多,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减少同业套利空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也提供了较多的资金,因此我们不仅要管理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最后要推动经济发展和融资方式转变。杠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办法,在发展中予以解决。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既要对经济增长速度有合理预期,也要积极通过创新、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稳定经济增长。要通过国有企业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税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业部门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杆率;要积极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完善企业破产制度规定,降低企业退出成本。要规范并完善企业上市管理制度,发展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提供制度支持和市场保障,从而逐步降低对债权融资的依赖。

总之,对于我国杠杆率快速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高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去杠杆也要积极稳妥,根据杠杆的实际情况与最新变化,平衡好经济增长和去杠杆之间的矛盾,统筹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资金的供给端,也要调节好资金的需求端,采用多种手段从多方发力,以保障去杠杆的成效。

Ⅱ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

积极稳妥去杠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当前,杠杆率高企弱化了实体企业的投资能力,加大了债务违约风险,亟须多措并举去杠杆,为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化路径,充分发挥经济主体的能动性。
从短期看,应针对企业的债务结构分类施策,合理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逐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一是支持适应市场发展并有持续经营能力、但暂时存在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以债务转移或置换等方式降低债务负担。可由债务企业的关联方或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的企业购买并承接债务;也可给予增信安排,通过发行长期公司债券置换短期债务。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债务重组。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选择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面临周期性、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以及虽然债务负担较重但运营正常的企业,以企业价值为核心,适时将部分债务转化为优先股或普通股,并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应警惕恶意逃废债现象。同时,加大僵尸企业出清力度,杜绝其搭债转股便车。三是推进实体企业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金。以有稳定现金流、系统性风险较小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通过结构性融资安排将存量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对象,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合理匹配资产和负债期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效益和价值,以优化劣,分散风险。同时,进一步探索做市商制度,提高做市商的积极性和做市能力,增强资产证券化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化解债务风险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市场规则,由债务双方协商决定,切忌搞“拉郎配”。应依托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价值回归功能,由市场对证券化产品合理定价,防止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出现虚抬资产价格和过度投机行为,并制定配套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中长期看,应逐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一方面,在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商业银行应严格落实资本金管理制度,构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权重调整、优化授信结构等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严控影子银行规模和表外业务风险,从源头控制企业部门杠杆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再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加速股权、债权资本形成,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引导社会资本向优质企业集中。同时,改革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框架,为各类经济主体投融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根本上看,企业去杠杆要建立在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追加企业贷款或扩大赤字,但二者均有导致不良债务增加的隐患。因此,应保持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平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逐步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消除经济泡沫化风险隐患。一方面,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有效的信用管理,清除资金向实体企业流动的障碍;以预期管理降低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拓展空间。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企业去杠杆和优化全社会杠杆结构结合起来,优化债务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布。同时,加快税收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资本回报率。

Ⅲ 去杠杆是什么意思,老看到新闻上写这个

1.杠杆是什么。杠杆,简单说就是以小博大,四两能拨千斤。在金融经济领域,杠杆通俗的意思是借钱办事。无论个人、政府、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都多多少少会使用杠杆。
2.个人或者机构使用杠杆办事,就会欠钱,为了衡量还钱能力,可以笼统地认为,个人或者机构的债务和资产的比率就叫杠杆率。
比如仅把收入当作资产,买房借的钱当作债务的话,个人收入有10万块钱,贷款买房每年要还10万的话,那么对于个人的杠杆率就是1倍。
3.因此统计资产和债务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杠杆率不大一样。另外,按照不同社会部门来划分的话,杠杆率就可以划分为居民部门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企业部门杠杆率。
4.个人使用杠杆买房就属于居民部门杠杆的情况。政府也需要使用杠杆。比如修飞机场、修公路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政府不能一下子把所有财政收入都用于这些项目。
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预算也不能短时间内就完成这些项目,因此政府也需要借钱来办事,也就是加杠杆。
5.企业经营也需要使用杠杆。比如钢铁行业的国企,因为钢铁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比较大,所以往往需要向银行借钱融资才能运转。
6.银行也会使用杠杆。
银行是通过放贷来赚钱的,那么扩大规模就可以赚更多钱,这样就需要筹集更多资金来放贷。
所以银行就可以通过发行同业存单等方式来向其他金融机构借钱,比如中小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来向基金公司借钱。
国家整天说的去杠杆就是指上述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Ⅳ 适度引导居民部门加杠杆有多重好处

你可以参考一下!
关于居民个人、企业和三个部门在中国经济中的杠杆率(债务/GDP比重),因为统计数据等原因,难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但基于公开信息,在两个方面是有共识的:一是全社会杠杆率超过200%,在全世界居前列;二是,在三个部门之间,企业杠杆率最高,次之,居民的杠杆率最低。
具体说来,企业杠杆率被认为在120%~170%,领先于很多大经济体;杠杆率在30%~70%(如果算上更多隐性债务,可能更高);居民杠杆率在40%以内,落后于主要国家。
从上述数字上看,三个部门中,居民加杠杆的空间最大;且居民杠杆形成的银行资产,质量优于企业部门,是银行偏爱的安全产品。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记者会上的表态,正应和了这一现实:“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如果想控制杠杆率,应掌握好整个杠杆率,关键还是要如何应对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也有一部分人比较关注地方的杠杆率是否偏高的问题,从总量上讲个人消费贷款的杠杆率不太高”。
分析造成三个部门之间杠杆率差别的原因,有助于判断居民的杠杆空间到底有多大。
三个部门之间的杠杆率差别如此之大,特别是企业部门如此之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企业代替和居民部门,提高并维持了其部门的杠杆率(当然,2009年之后企业贷款增加的直接原因在于刺激经济的政策);而不在于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不像美国有那么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同样不如美国发达的其他几个金砖国家,企业杠杆率甚至不及中国的一半。
如果只考虑认可的账面的债务,杠杆率在30%左右,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相信这是各种分析认为仍有加杠杆空间的理由。但如果考虑到地方的各种融资平台债务及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的隐性负担,情况显然不容乐观。也因为此,中央对地方债务扩大比较谨慎,在推出地方债务置换的同时,力保全国地产市场不大幅下跌,因为后者是维系地方乃至全国债务状况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
同样,企业的杠杆率帮助降低了居民的杠杆水平。不是每个居民都有资格加杠杆。稳定的现金收入应是首要条件。因此,对于加杠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是被排除在外的(包括被寄予厚望的农民工)。周小川行长希望鼓励的群体,应是大部分工薪收入阶层。而他们的收入均直接、间接来自于企业。可在经济不景气、PPI连续几年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要保证不亏损已经很难,维持运营、缴上税费、发下工资,银行贷款是最优选择。
企业部分承担和个人的杠杆率的成本有多高呢?其每年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在6万亿元左右(如计算上银行外的融资,成本会更高),超过名义GDP的年度增加额;货币供应量(M2)增量的近一半要用于支付这些利息。就是说,贷款的利息,也要用贷款来还了。经济疲弱、企业无现金利润、亏损,滚雪球般的债务模式不可持续。
是否可以不维持这种模式呢?那就是企业去杠杆(破产,退出市场),对上述的逻辑做一个调整,企业的杠杆率降下来、的杠杆率上升。个人的杠杆率也会下降,因为该破产的企业破产了、有些个人收入下降甚至没有了收入,就失去了承担债务的条件,其历史债务将转嫁给银行。最后的债务接盘者仍是,但真正的损失者是居民个人:如果不让银行破产,那债务只能通过全社会通胀的方式消化;如果允许银行破产,通胀的幅度稍小,银行的储户损失更大。同时伴随的,将是GDP萎缩,资产价格暴跌。
两害相权无轻者。这恐怕也是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自去年起就吹风降低企业社会负担(五险一金)的原因。
周小川行长在前述会议上同时提及:“从中国的情况看,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贷款中的比重还是相对偏低的,有很多国家个人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可能占总贷款的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比例比较低。”不难理解,希望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
要实现这个预期,须考虑三个问题:房地产行业是否能发挥期望的作用?居民的杠杆空间是否足以满足期望?期望房地产引领的经济增长是否能在未来维持居民的杠杆水平?同时,这种具有明显选择性的政策暗示,也应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中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是否可与这些国家比?中国是否有这些国家差不多比重的收入稳定、可加杠杆的居民群体?中国是否能承受大量的企业破产?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Ⅳ 央行房贷新规:去杠杆、降负债是大势所趋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境外分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要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目的是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继2020年8月20日“三条红线”出台后,又一针对房地产融资的政策,在刚刚过去的2021“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上,我曾说过:“2020年全年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政策一直在持续的收紧,哪怕是在疫情最严重的上半年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公开场合说过要给房地产金融助力,一直到8月20日,这是所有地产人应该记住的日子,‘三条红线’的相关政策给整个行业特别是给房地产金融行业理清了未来的政策脉络和思路。”

  在当时我给出的十大预测中,提到未来金融政策还将趋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全年金融政策持续收紧的2020年的最后一天推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对金融政策趋紧的预测,未来房企整体融资环境依旧偏紧的主基调不变。

  01

  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

  从近期发布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具体要求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类型分档,其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各档不高于40%、27.5%、22.5%、17.5%及1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各档不高于32.5%、20%、17.5%、12.5%、7.5%。


  若结合居民杠杆率与债务收入比来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居民杠杆率逐年提升至33%,较2015年增加13.7个百分点,债务收入比升至55%,较2015年增加24.5个百分点。而在疫情阴霾下,居民收入预期大概率将有所下滑,偿债能力进一步减弱,由此看来现阶段有序引导企业负债率、居民杠杆率逐步回归到“安全线”以内,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仍是重中之重。

03

  未来房企整体融资环境依旧偏紧

  2020年,房地产政策层面前松后紧,中央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调,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期调控目标。上半年房地产信贷政策中性偏积极,央行三度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并两度下调LPR利率中枢,5年期以上LPR累计降幅达15个基点。

  但下半年央行设置“三道红线”分档设定房企有息负债的增速阈值,并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倒逼房企去杠杆、降负债。时值年末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房地产行业将稳杠杆乃至去杠杆的强调和加强。

  联系到郭树清发文强调,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我们认为未来房企整体融资环境依旧偏紧,房企去杠杆、降负债已是大势所趋。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答记者问时同时表示要“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十四五”规划也已定调:房地产事关民生消费和投资发展,助力经济内循环。

  我在2021“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上说过“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因此,我认为政策基本面依然“稳”字当头,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调,强化并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同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发布,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对行业步入无增长时代新逻辑的验证,过去若干年,房企高歌猛进,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时至今日,在“三条红线”和“央行房贷新规”的要求下,资金被限制,由于没有更多的资金进入,整个行业再往上走的动力被大大削弱,因为整个行业的主体是房企,缺乏资金的支持,会使得企业动能不足,从而使得行业动能不足,就将步入无增长的时代,这也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所讲到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Ⅵ 如何理解“结构性去杠杆”

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结构性”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从总量看,我国宏观内杠杆率容趋稳,结构性去杠杆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不再追求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下降。二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的去杠杆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杠杆率比较高,要实现国企杠杆率的稳步下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比较大,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在做好“堵后门”的同时也做好“开前门”;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较快,要抑制居民杠杆率的上升势头。

如果政策过度紧缩、融资快速下滑,会导致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进而出现市场低迷、成交量萎缩,甚至导致市场失去正常的价格发现和融资功能,这不仅不利于企业正常融资、不利于实体经济增长,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如果去杠杆节奏过慢,则会使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因此,在杠杆率上升趋缓、经济增速有所下行的情况下,“稳杠杆”是较为合适的政策选择。

Ⅶ 是努力去杠杆还是在默默加杠杆

凤凰财经讯 在2014年已经较高债务的基础上,2015年的中国经济继续加杠杆,而今年依然继续提高。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警示:目前我国金融杠杆率不断提高,去年已经超过警戒线,并且至今还在继续提高,这蕴藏着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指出,目前我国货币增长继续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杆,还要迅速提高杠杆率。王小鲁担忧称,在此情况下,未来我们离金融危机将不远。
那么我国政府、居民和企业的杠杆情况分别如何呢?今日华泰证券[1.04% 资金 研报]在华尔街见闻发布最新研究结果,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
中央、地方政府:已接近国际警戒线,仍持续加杠杆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政府债务约为388250亿元,占GDP比重为57.37%,国际警戒线为60%,可见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已然偏高,但低于发达国家。然而,从政府此前表态可以预见,为“稳增长”今后一段时期政府部门仍将处于加杠杆进程。
有许多学者反映,政府部门的“钱”应该花在“正地方”,财政支出应该是帮助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支出。市场预计我国今年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会超过5.5万亿元,而其中居民部门加杠杆基数相对较小,所以5.5万亿元的社会融资,绝大部分还是进入了传统的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广发证券[1.37%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其经过调研发现,“地方政府拿这个钱,在现有的政策激励下也没什么人干活,大部分又买入了银行的理财产品,这是中国目前的金融空转的状态。”
居民部门:加杠杆进程,但远低于发达国家
华泰证券报告显示,我国居民部门负债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低,与新兴经济体相比则略高。负债率低与我国的高储蓄率有着必然的联系,此外,居民部门的债务构成单一,只有贷款,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5年楼市回暖,购房需求集中释放,人们纷纷前去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近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合肥、福州等多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吃紧,公积金账户几乎出现“被贷空”的现象。今年房地产持续高温,这一现象恐怕会加剧。
企业部门:去杠杆进程,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较为平稳,呈稳中有降格局,工业企业则呈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传统行业去杠杆效果明显。而房地产、部分服务业、新兴产业等行业在不断加杠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加杠杆”明显。此外,大中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地方企业高于中央企业。
华泰证券预期,企业部门去杠杆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企业部门处于加杠杆进程,但是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较高。数据显示,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均居于首位,高出发达国家平均值80个百分点,高出新兴经济体国家平均值6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恶化,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近5年内增加了42个百分点。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多次强调,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特别是商业银行主导,这个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我国总体杠杆率偏高的事实。未来我们将通过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于借贷杠杆的依赖性。
我国2016年的五大经济政策任务中,去杠杆位列其首,但是,真的会“去”吗?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核心问题在于去杠杆和保持适当增长速度存在着矛盾。在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未得到扭转的背景下,保持适当增长速度会成为政府的首选。虽然去杠杆关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但在短期内就会被牺牲。危机持续过程中设定去杠杆的任务,核心的意义在于提醒全社会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过度依赖需求方调控,需要供给侧合理安排去杠杆的路线图。李扬认为,降低杠杆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高杠杆陷阱,因为我们很难接受短期调整的成本,不但宏观层面去杠杆的可能性很低,微观层面的资产重组也很难推进,金融体系转型更是无法一步到位。黄益平建议,短期内不宜在宏观层面过度强调去杠杆,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杠杆配合国企去杠杆。
楼市去库存应加杠杆还是去杠杆?
关于楼市去库存应该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的问题,在两会期间就被讨论得沸沸扬扬。重庆市长黄奇帆认为,目前房地产领域用加杠杆的办法去库存,风险很大,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先例。而央行行长副行长潘功胜的态度则是,目前中国房地产的杠杆率并不高。
此前,经济学家李迅雷撰文称,同时做到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实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产领域,还是为了去库存而加杠杆,但加杠杆的结果,却是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大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去库存的效果尚不明显。这是由于市场的自发资源配置之下资金的虹吸效应造成的——资金一致流向那些更具有保值投资前景的一线城市楼市。这种情况不仅会带来对实体产业的抽血,也为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难题更添一重难度。
现在的货币政策究竟是稳健的还是宽松的?
最后,华泰证券表示,当前“去杠杆”更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事实上,我们今年也这么做了,从此前央行降准、逆回购“天天见”,SLF(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月月见”可见一斑。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引用数据称,去年的GDP增长率是6.9%,但是名义增长率只有6.4%,相比起来,M2增长率是13.3%,“比GDP增长高了7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是宽松的了。”
“今年1月份,贷款投放增长2.5万亿,同比多增了1万多亿,按这个速度,我们的货币增长还要继续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杆,还要迅速提高杠杆率。”王小鲁担忧称,“这种情况下,未来我们离金融危机还远吗?”
海通证券[0.06% 资金 研报]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称,09年至今,中国的M2规模不仅超越美国,而且接近于美国的两倍。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QE,但美国的三次QE,前提是出清,即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去杠杆了。然后再慢慢加杠杆。中国目前则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加杠杆,在泡沫的条件下创造泡沫, 在债务的基础上增加债务。这就很难实现去杠杆和化解泡沫的目标。如果说,宽松的环境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但过度宽松的环境则往往会乐不思蜀。
说到底,我们都明白,提高经济生产率、推动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改革,才是去杠杆最具活力的方式。

Ⅷ 如何理解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积极稳妥去杠杆

积极稳妥去杠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当前,杠杆率高企弱化了实体企业的投资能力,加大了债务违约风险,亟须多措并举去杠杆,为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化路径,充分发挥经济主体的能动性。
从短期看,应针对企业的债务结构分类施策,合理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逐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一是支持适应市场发展并有持续经营能力、但暂时存在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以债务转移或置换等方式降低债务负担。可由债务企业的关联方或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的企业购买并承接债务;也可给予增信安排,通过发行长期公司债券置换短期债务。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债务重组。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选择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面临周期性、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以及虽然债务负担较重但运营正常的企业,以企业价值为核心,适时将部分债务转化为优先股或普通股,并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应警惕恶意逃废债现象。同时,加大僵尸企业出清力度,杜绝其搭债转股便车。三是推进实体企业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金。以有稳定现金流、系统性风险较小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通过结构性融资安排将存量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对象,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合理匹配资产和负债期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效益和价值,以优化劣,分散风险。同时,进一步探索做市商制度,提高做市商的积极性和做市能力,增强资产证券化产品二级市场流动性。化解债务风险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市场规则,由债务双方协商决定,切忌搞“拉郎配”。应依托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价值回归功能,由市场对证券化产品合理定价,防止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出现虚抬资产价格和过度投机行为,并制定配套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中长期看,应逐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一方面,在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商业银行应严格落实资本金管理制度,构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权重调整、优化授信结构等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严控影子银行规模和表外业务风险,从源头控制企业部门杠杆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再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加速股权、债权资本形成,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化解债务风险,引导社会资本向优质企业集中。同时,改革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框架,为各类经济主体投融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根本上看,企业去杠杆要建立在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追加企业贷款或扩大赤字,但二者均有导致不良债务增加的隐患。因此,应保持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平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逐步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消除经济泡沫化风险隐患。一方面,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有效的信用管理,清除资金向实体企业流动的障碍;以预期管理降低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拓展空间。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企业去杠杆和优化全社会杠杆结构结合起来,优化债务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布。同时,加快税收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资本回报率。

Ⅸ 居民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力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杠杆是什么意思:杆杆在金融业的意思:以小资金,变大资金,搏大收益,放大杠杆收益大,损失大(例如您自有资金有10万元,通过杠杆可以放大1-5倍杠杆,放大五倍杠杆就是50万,您自有资金10万,加上放大杠杆的50万,一共就是60万,您可以拿这60万来炒股,炒楼)

2015年6月开启了一波股灾,其实最大利空就是管理层去股市资金杆杆,而当时的股市一片高潮,炒股就能赚钱的时刻,很多股民放大杠杆来炒股;千算万算管理层来了去股市资金杆杆,场内资金一片恐慌出逃,引爆了一场股灾;所以去杠杆的危害性有多强,任何一个政策能致富一批人,也能让一批人破产,看谁的反应快,跟政策走。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推动居民去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做深做优金融服务 浏览:653
境外股东质押股票 浏览:82
2016商品期货分析报告 浏览:566
哪家证劵公司理财短期好 浏览:827
从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贷 浏览:839
国检集团涨停 浏览:213
金融服务费用的进项税是否可抵扣 浏览:148
投融资规划报告 浏览:934
基金高端理财优势 浏览:405
国际注册外汇交易师ipa 浏览:562
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机构吗 浏览:740
收佣金经营范围 浏览:667
甘肃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908
全国有几家综合金融公司 浏览:524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所市场 浏览:277
家庭杠杆率排名 浏览:626
哪家银行理财收益比较高 浏览:127
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浏览:371
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下载 浏览:667
空港股份股票价格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