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汇率决定基本理论四个内容
(一)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也称外汇供求论,由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L•Goschen)于1861年在其出版的《外汇理论》(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流行。
该理论认为,外汇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即将外汇汇率看作是外汇的价格,其波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所引致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决定的。国际借贷的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如果一国的债权大于债务,国际市场上对该国货币供不应求,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在国际借贷中,只有那些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对于那些虽然形成了借贷关系但没有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也叫固定借贷,并不会马上对外汇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该理论只能解释短期汇率的变动,但无法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
(二)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三)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国际借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的结合,由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A•Aftalion)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提出的外汇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外汇是因为要购买商品与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汇的价值基础,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边际效用。而这又是人们主观心理决定的。人们主观上对外汇的评价不同,造成了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汇率的变动。它说明了客观事实影响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又反过来影响客观事实。如外汇供给增加,边际效用下降,心理评价降低,汇率就会下跌。这种主观评价下外汇供求均衡时形成的汇率,就是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该学说的基础是主观效用论,主要解释了短期汇率的形成,但是不能说明长期汇率的决定基础。
(四)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论或利率裁定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于1923年提出,后由其他的经济学家如爱因齐格(Einzig)等发展而形成。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同时进行。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2. 简述汇率决定说及其内容有哪些
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提出,其特点是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做用,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来决定,当货币存量供求达到均衡的时候,汇率就达到均衡。该理论认为,汇率应该是浮动的而非固定的,因为固定汇率将会使得控制货币总量成为不可能,而后者可以自动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到汇率。20世纪70年代之后,运用货币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逐渐形成了汇率决定资产市场论,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价格柔性模型)、汇率超调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及金融资产组合理论等。
3. 货币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决定货币的汇率因素:
一、国际收支
在投资理财中,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汇率就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下降。
二、经济增长率
两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往往构成汇率变动的基础,因为它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的调整。一般而言,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水平提高,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向下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
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般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调整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
四、财政赤字
政府的财政赤字常常用作预测汇率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会导致汇率的自动下浮。
五、利率
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发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
4. 请问国际经济学中 关税的福利效应是什么。配额的福利效应是指进口配...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若某一时期内甲国的利率为5%,乙国的利率为3%,在该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动表现为() A.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B.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3C.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D.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3满分:2 分2. 假定一国出口增加100美元带来了250美元的国民收入增加额,在该国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均为小于1的正数的情况下,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国贸易收支的改善() A. 大于100美元B. 小于100美元C. 等于100美元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满分:2 分3.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进行实证研究时得到的结论 A.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 相互倾销理论C. 比较成本理论D. 要素禀赋理论满分:2 分4. 贸易提供曲线的含义是() A. 一国在某一贸易条件愿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B. 一国在不同贸易条件愿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C. 一国在某一贸易条件下的福利水平D. 一国在不同贸易条件下的福利水平满分:2 分5. 下列()情形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A. 巴西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B. 中美纺织品贸易C. 日本与东盟的玩具类产品贸易D. 美日的汽车贸易满分:2 分6.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B.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C.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D.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满分:2 分7.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方法,如果初始状态时国内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则该国紧缩信贷会导致() A. 国际收支逆差B. 国际收支顺差C. J曲线效应D.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确定满分:2 分9. 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的差异在于() A. 后者制定了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B. 后者实现了区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C. 后者实现了区内经济政策的协调D. 后者的一体化程度低于前者满分:2 分10. 在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 A. 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产量均下降B. 贸易规模不变C. 贸易规模扩大D. 贸易规模缩减满分:2 分14. 假设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丰裕,纺织品相对汽车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进行自由贸易后() A. 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上升B. 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下降C. 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D. 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满分:2 分15. 甲国生产一单位酒需4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30个劳动力,乙国生产一单位酒需2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10个劳动力,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甲国专业生产酒,乙国专业生产布B. 甲国专业生产酒和布C. 甲国专业生产布,乙国专业生产酒D. 乙国专业生产酒和布满分:2 分16. 罗伯津斯基定理描述了()之间的关系。 A. 商品价格变动与要素价格变动B. 要素禀赋变动与生产结构变化C. 要素价格变化与要素密集度变化D. 生产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变动满分:2 分18. 假设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口倾向为0.1,且最初该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该国出口增加100万美元将使国际收支出现()万美元的顺差。 A. 100B. 33.3C. 66.7D. 50满分:2 分19.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B.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失效的C.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D.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失效的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按照调节机制划分,属于国际收支收入调整论的是() A. 货币论B. 吸收论C. 弹性论D. 乘数论满分:2 分2. 在面临下面()冲击的时候,浮动汇率制能够比固定汇率制更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A. 出口需求下降B. 国内商品需求上升C.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D. 资本外流满分:2 分3. 有关最佳关税的不正确说法是() A. 最佳关税是给予贸易伙伴国最优惠的关税率B. 最佳关税是禁止性关税C. 最佳关税是使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关税率D. 最佳关税是零关税满分:2 分4. 下列关于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技术要求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B. 产品多样化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C. 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D. 规模收益不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满分:2 分5. 下列哪些情况下,加入关税同盟使本国福利增加的可能性更大() A. 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 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C. 本国与同盟伙伴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D. 同盟伙伴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满分:2 分6. 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效应的是() A. 生产者剩余减少B. 贸易条件改善C.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D. 消费者剩余下降满分:2 分7. 下列哪些属于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的基本假定() A. 国内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B. 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C. 汇率由货币当局控制且相对稳定D. 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满分:2 分8. 下列属于国际收支自发交易项目的是() A. 商品贸易收支B. 单方面转移C. 资本项目D. 错误与遗漏满分:2 分9.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理论,下列()条件下汇率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A. 小国情形B. 进出口需求弹性无穷大C.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分别为0.6和0.3D. 进出口需求弹性为0满分:2 分10. 下列()情况下,采取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更强。 A. 出口需求突然减少B. 进口供给突然减少C. 资本大量外流D. 国内需求突然增加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由于休谟所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金本位制下的贸易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所以这种调节机制不适用于其他的汇率制度。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国际倾销符合不完全竞争企业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原则。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理论,若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则货币贬值的闲置资源效应会使国际收支恶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解中,由于国际贸易使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而带来的利益称为“专业化利益”。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假定dx表示某国的出口需求弹性,dm为进口需求弹性,Sx为出口供给弹性,Sm为进口供给弹性,则当dxdm>SxSm的条件得以满足时,货币贬值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出口补贴会导致“过度出口”,从而导致该出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利率提高会导致其货币升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由于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贸易参加国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国际分工效应”。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在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理论模型中,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在于两国机会成本的差别。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表明,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或行业内贸易可能较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会使得国内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该出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示范效应的存在使得国际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某产品的国内生产销售价格是100万元,其中原料全部为国内采购,其价值是50万元,在生产中新增的价值是50万元,如果对这种产品征收20%的名义从价关税,则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30%。 A. 错误(40%)B. 正确满分:2 分14. 国际比价确定的原则是,要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必须将国际比价定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在成立关税同盟的时候,本国(进口方)对贸易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大,则有利于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自愿的出口限制与进口配额有相似之处,不过前者是一种主动配额,是出于出口方自愿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7. 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必须由国际贸易作为补充,但此时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具有不确定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8.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9. 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其货币升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0.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从货币供求均衡的角度看,一国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来源于该国货币存量的过度供给。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会的做了下 仅供参考 互相交流
5. 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
B,
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本国货币的贬值。
6. 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主义学说
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提出,其特点是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做用,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来决定,当货币存量供求达到均衡的时候,汇率就达到均衡。该理论认为,汇率应该是浮动的而非固定的,因为固定汇率将会使得控制货币总量成为不可能,而后者可以自动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到汇率。20世纪70年代之后,运用货币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逐渐形成了汇率决定资产市场论,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价格柔性模型)、汇率超调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及金融资产组合理论等。
7. 用汇率决定理论解析人民币升值
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8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外币供过于求,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本币贬值。
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1923年由凯恩斯系统地阐述。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外汇市场上对其货币需求大,货币升值。
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国际收支顺差,外币供大于求,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
与传统的理论相比,汇率的资本市场说更强调了资本流动在汇率决定理论的作用,汇率被看作为资产的价格,由资产的供求决定。
8. 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本国相对于外国实际利率下降,导致本币币值下降。为什么
比如原来一美元兑换八块钱…现在一美元兑换六块钱…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是不是相当于美元贬值了
9. 汇率理论的理论内容
(一)价格不变货币模型
二战后,Mundell和Fleming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提出了静态 Mundell-Fleming模型。该模型是商品价格刚性的假定前提下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得出的汇率决定模型,有一定意义。然而价格不变的假定与现实明显不符,这使得该模型的实际运用价值有限。
(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0世纪70年代,弗兰克·穆萨和贝尔森假定商品市场价格调整是及时和完全的,资本市场是高度发达和充分流动的,因此购买力平价成立,同时利率平价也成立,进而运用典型的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得到商品价格完全弹性条件下的两国间汇率决定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和变动中的作用。然而,该模型关于商品价格完全弹性的假定同样不符合现实,因而该模型在许多场合通不过检验。
(三)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976年,Dornbusch提出了黏性价格货币模型。他假定,资本市场完全流动,资产可完全替代,短期内商品价格调整不具备完全弹性,因而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长期内才能成立,而短期内汇率可以偏离长期均衡值,偏离幅度受市场首先是货币市场失衡和预期等因素影响。按照该模型,资本市场对经济中的各种内外冲击会做出瞬间反应,而产品价格存在粘性,因此汇率变动短期内存在“超调”现象, 这就一定程度地解释了短期中汇率偏离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长期均衡汇率的现象。该模型因此也被称为“动态的Mundell-Fleming模型”。但遗憾的是,在许多场合,其对现实汇率的预测和解释仍显得偏差较大。
(四)REDUX模型
20世纪80年代,宏观经济学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是构造出了一个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而开创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共同提出了REDUX模型,这是一个跨期 (Intertemporal)均衡分析模型。该模型假定所有产品价格都遵循一价定律,从而本国与外国价格指数存在购买力平价关系,然后再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函数引申到本国典型家庭终生效用函数、消费函数及价格指数中,通过最优消费、产出和货币持有量均衡保证家庭效用最大化,最后通过跨期分析寻求稳定状态值,进而得出名义汇率的市场均衡值。按照该模型,均衡的名义汇率决定于两国(对数形式的)各自均衡的货币供给之差以及两国各自均衡的消费需求之差。 REDUX模型经过后人的改进后,对短期汇率的预测有一定准确性,而且其得出的“长期而言货币中性,超调的汇率会逐渐向长期均衡值靠拢”的结论对长期中名义汇率的走势也有一定解释力。但总的而言,该模型对汇率运动的解释力还不能令人满意。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模型与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相比,越来越倾向于用一般均衡分析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用侧重存量分析代替侧重流量分析,而且假定前提越来越贴近现实,因而对名义汇率的解释力、预测力越来越强。但遗憾的是:总的来说,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对于名义汇率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仍然存在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