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事件
自2005年中国央行汇率重启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逾20%。周四,人民币中间价报6.4536,再度刷新汇改以来新高。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不满足,继西方国家施压之后,IMF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手允许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过,IMF的无理举动招致中国的强烈炮轰。
2011年7月20日,IMF稍晚发布的声明指出,IMF的24位执行董事广泛同意,从中期来看,强势人民币是提振内需、重新平衡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MF这次立场与以往不同,代表187个成员国的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看法呈现分歧,不过这次似乎全部赞同。
报告显示,IMF经济学家发现,中国人民币仍显著低于符合中期基本面的水平。报告还补充,以某种标准来衡量的话,人民币过去一年“不升值反而贬值”。
IMF中国事务官员Nigel Chalk在记者会上表示,“对人民币的看法有更多的一致性。人民币汇率是广泛经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面对外界越来越一致的批评浪潮,中国对IMF的报告相当反感。中国官员表示,中国转型消费主导经济委靡不振,是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
中国货币主管部门对IMF评估结果强烈反对。中国政府罕见地授权中国驻IMF代理发布一份长达6页的声明,猛烈炮轰IMF人民币汇率评估报告。
中国驻IMF代表何建雄在声明中称,“全球危机与经济不景气对新兴市场经济的财政表现与支出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外部危机严重阻碍中国改革,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
何健雄指出,IMF官员对汇率的评估报告忽略了“汇率波动趋势”,以及中期有望落实的各项重新平衡经济措施。 受美国参院通过涉人民币汇率法案的消息影响,2014年10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598元,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美国会参议院11日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该法案在得到参议院批准后,还需要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这项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在美国国内引起各界许多人士的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表示,他担心这项法案可能“不符合国际条约和义务”,而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表示不赞成这项法案,认为那将是“危险的”举动。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10日曾表示,美参议院的议案既不反映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还会对两国经贸关系今后的发展带来有害因素。
商务部12日就美参院通过汇率改革法案发表谈话,认为此举严重违反国际规则,威胁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12日称,对美参院通过汇率改革法案表示坚决反对。
2. 8.11汇改周年 人民币汇率跌破6.70是什么意味
总的看来,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灵活性和弹性也有所加大,贬值压力也明显增大。人民币汇率运行呈现出如下五大特点:
1、“汇率双向波动明显”首当其中。8.11汇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币汇率先后出现两轮影响较大的贬值。今年3月3日以来,汇率总体运行相对平稳,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又出现新的一轮贬值势头,甚至一度击破1美元兑6.7元。
2、汇率呈现出贬值趋势。总的来看,不论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都呈现出小幅贬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451元,较2015年末贬值2.33%。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8.11汇改以来至今年6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6.2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5.99%。
3、离、在岸人民币价差有所加大,CNH与CNY价差最高时达1300多点,加剧了市场货币投机行为。
4、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单一“锚定”美元转向了“双锚”机制,即以美元或一篮子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锚定物”,使人民币汇率波动摆脱了受单一美元汇率的影响。
但由于美元仍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债务债权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5、市场贬值预期强化,加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并加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
8.11汇改以来,今年7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别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为6.7116,18至1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处于6.70-6.71之间波动。
7月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关口,这的确加大了市场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
实际上,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走势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总的来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一段时间内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应该是正常的现象。
3. 专家为何称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性不大
2018年8月11日消息,人民币即将迎来“811汇改”3周年。过去3年,人民币“汇改”成绩显著,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富弹性。尽管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与彼时“汇改”初期有所类似,但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未来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亦持类似意见。余永定认为,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速度接近“811汇改”后的下跌速度,但市场并没有出现当年的那种恐慌情绪,这说明市场比过去成熟了很多。
余永定进一步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如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等,都对人民币产生较大贬值压力。但总的来说,当前形势比2015年要好。前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贬值已经包含了贬值预期的超调影响,目前的汇率水平应该基本反映外汇供求真实状况,未来人民币发生大幅度贬值可能性不大。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亦表示,尽管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带给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将持续,但是在中国央行的调节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乃至跌破7的概率较小。
4. 潘向东:两次熔断后,汇率还会跌多少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两次熔断,市场呈现比较剧烈的震荡。最近我们看到,离岸与在岸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轮贬值。
首先,关注流动性,
一是我们认为2016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偏稳的,经济增速在6.5%-7.0%之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对于流动性风险要采取一个谨慎的态度。由于美元进入强势周期,联储当前已经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并非2015年12月加息一次之后就停止加息行动。加息周期的开启,导致美元偏强势。全球资金可能回流美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于去年8月份开启了新一轮汇改,今年10月份人民币正式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人民币自由兑换正在逐步实现。在美元偏强势的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就会把资金重新配置到美国。这样就容易导致一种局部的市场失衡。虽然有中国央行的干预,大的风险是没有的。但由于干预的滞后性特征,所以短期的局部市场失衡会影响到市场,影响到流动性。
二是我们注意到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回顾历史,历次美元进入强势周期,新兴经济体均产生了危机,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的三次经济危机、巴西的货币危机、阿根廷的债务危机以及墨西哥的金融危机都是在美元进入强势周期的背景下发生的。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很高。当下,美元再次走强,我们有理由担心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而且必须注意风险的全球传导,因此也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国内局部的流动性紧张。
三是金融改革带来的一些金融不稳定。从2012年以来,国内市场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2013年6月的“钱荒”,肇因于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兴起扩张,之后2014年金融市场开始加杠杆,2015年上半年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快速上涨,6月之后又出现了非理性下跌。其实,这些波动都是源于金融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释放的局部不稳定性。最近的例子就是熔断机制的推出,这无疑也是金融改革的举措,但它也带来了市场的动荡。换言之,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会相伴而生,假若金融监管当局,对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未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良好的应对机制,风险就会在市场上演化、扩散。
其次我们来看汇率,最近,我们注意到人民币汇率的下跌。现在我们看到离岸、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一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人民币是一个综合均衡汇率,能够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物价、经济增长、资本流出等原因。近期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的因素是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不断回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当局有必要启动货币贬值来维系经济增长。因为许多制造业对汇率是相当敏感的,如果汇率适度贬值,对于这些制造企业的订单增加以及利润提升都会有积极的影响。2005年以后,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的通道之中,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这几年来制造业企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地搬迁。在这个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我国的出口出现快速回落,这都使得我国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就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会有一个内在的动能对上述不均衡进行自发调整,也就是说,假若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过度,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过度,就导致了进出口加工制造业的搬迁,导致了出口的负增长,那么此时有必要通过汇率贬值的方式对这种不均衡进行校正。
二是从国际收支角度考量,2014年以来我们的资本项目呈现不断流出的态势。市场在用脚投票。第一,大家都感受到经济增长在回落。第二,我们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特别是东部地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会感受到国内的物价比国外的物价贵。这些人群会把资金兑换成美元或者其他的一些货币。基于以上两个因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客观存在。
下面我们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做一个展望。第一,未来人民币每年贬值的幅度在3%-5%。与之对应的是2005年汇改以后,每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是3%-5%。第二,汇率的回归均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在1美元兑6.7人民币的位置寻找一个均衡点,这种均衡进程以与去年811汇改类似的一次性贬值形式加以实现的可能性偏小,这种均衡进程应该是贬值-企稳交替出现的渐进过程。
在人民币汇率重新寻找均衡的过程中,市场上对于央行能否有效控制汇率风险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担忧人民币汇率出现当前走势的情况下,资本流出是否会失去控制。当前,我国仍然处于持续的贸易顺差状态。回顾金融危机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在贸易顺差的状态下出现汇率危机。只有一个国家在贸易方面出现持续逆差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才需要举借国际债务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会通过贸易顺差不断流入国内。国际金融巨鳄也不会攻击一个贸易顺差的国家,特别是贸易顺差大国。当时索罗斯攻击英镑,也是因为英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逆差。根据贸易余额理论,市场会判断该国汇率被高估。同时,一个国家若通过大规模举借外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市场会对该国主权信用水平产生怀疑,这也会增加汇率危机发生的风险。但如德国、日本等持续产生贸易顺差的国家,其发生汇率危机的风险是很小的。
另外,当前我国出现的资本外流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源于新年给予人们新的一年的换汇额度,但这并不是一个常态,短期的换汇高点,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央行有足够的力量干预,所以未来不会出现持续性的大幅贬值。只要未来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对人民币的信心自然就会增强。市场担心资金流出的问题难以把控,这显然有点多余。巨额的外汇储备,换汇的有限管制以及连续的贸易顺差,完全可以应对短期内资金的流出。因此,没有必要去过度的担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但如同我们年度策略指出的,我们需要注意市场局部的不均衡,对可能产生的局部流动性紧张,还是需要警惕,也需防范。
5. 人民币汇率从6到7是升值还是贬值
人民币汇率从6到7是升值,人民币贬值就是指人民币价格上涨,人民币的价值增加,相同金额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物品,意味着人民币越来越值钱。
一,近些年来,人民币贬值的趋势非常严重,这对于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进出口,中国的股市、楼市,还有外国对于中国的投资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些直接、间接的都影响到了我们内地的投资者。但是很多人一直我们有一个误解,就是觉得这种汇率问题可能主要影响的是一些高净值人士,一些富有的人,或者一些做大生意的,进出口贸易的人。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可能汇率只有当我出国购物,出国旅游,或者说我真的有家人生活在国外的时候,我可能才会关心汇率。如果我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汇率再波动,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也不会用外币去买东西。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解。
但是近些年来,其实我们发现了一个趋势,就是我们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大众客户,或者说平民老百姓也开始在他的投资理财中不得不去关注人民币汇率的一个走势。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二,首先,我们先来看人民币过去的一个贬值,现在人民币作为国际上很重要的一种货币,有波动性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相当于是在默认人民币的确使汇率产生了一些波动。
到包括近些年来,就是或者近几个月来,人民币也是更改了一些汇率制度,我们不再跟美元挂钩了,我们可能不再以美元作为波动了。但是这些东西跟我们普通投资者都没有关系,我们所实际看到的就是人民币对美金的贬值每天都在跌,基本上最严重的就是去年一整年的时间。
三,我们从 2015 年 8 月份至今的一个人民币汇率走势。为什么从 8 月份呢?其实人民币真正波动,就是或者这一轮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就是从 2015 年 8 月 11 号开始,人民币的 811 汇改。那次汇改之后,人民币就进入了几轮的大贬值。我们看到从 8 月份到现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人民币对美金已经累计贬值了 11.12% 。对于一个货币来讲,一年半的时间贬值 11.12% 是非常严重的,为了让大家明确这个严重性,我们对比一下同一时期中国 A 股的表现。大家炒股的人都知道,2015 年 8 月份属于一个高位。之后我们就经历了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到现在都没有被消耗完的一次大股灾。我们现在很多人对 A 股是很有信心的或者很乐观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其实未来这个股市还会上涨,那这说明对当时这个股灾的消化是慢慢在消化的。
6. 谢亚轩:再谈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关系
经历了“811”汇改前后股票市场的剧烈调整以及2016年年初四个交易日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共振后,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和股市涨跌的关系骤然紧密起来。反观过去,在“811”汇改之前,尽管也有一些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但就整体市场而言,并不看重人民币汇率对股票市场的重要性。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纵观2005年7月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国内股票市场波动情况,两者的关系似乎更为疏离。虽然2005年起中国就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阶段主要表现为温和升值或者对美元保持稳定的状态,即使个别时期出现过短暂的贬值,但往往是债券市场投资者关注多,股票市场投资者置若罔闻。此外,中国对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可兑换的管制也较为严格,证券投资资本无法自由流动,汇率对资本市场中资金流动变化的反映很少。这些背景条件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定和温和友好的汇率环境,使得国内股市很少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干扰,A股行情也一直以反映国内经济、政策、风险偏好等的变化为主,汇率这一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一直是被投资者忽略不计。
以2015年上半年为例,人民币汇率在美元升值带来的汇率压力之下,暂时选择了对美元保持稳定,这一阶段汇率维稳的迹象非常明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锁定在6.20水平,而A股大涨的行情主要以货币政策的宽松和新经济发展的预期等内因为主导,可以说汇率与股市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不过这种情况在6月的股灾以及随后的“811”汇改后发生了变化。去年8月之后,汇率与股市之间多次难以忽视的共振使得A股投资者不得不重新估量汇率这一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股市与汇率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传导机制?
由快到慢,外汇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或者说是三重冲击波:第一重冲击波,可能在瞬时发生,风险偏好变化使得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出现同涨同跌。这主要是因为汇率和股票价格同为资产的价格,它们共同受到市场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这时两者的同向变化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当然有些时候其中一个市场的剧烈调整本身可能是风险偏好变化的重要原因,比如811之前的股票市场),而是受到共同的因素影响所致。 第二重冲击波,可能在第一重冲击后的数周和数月内发生,主要是国际资本流动带动汇率、流动性和股票指数同向变化,这里不展开讨论。 第三重冲击,可能在此后的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发生。汇率、国际资本流动、股票市场波动和实体经济之间呈现一个复杂的反馈影响关系,汇率波动等金融层面的变化改变经济基本面会进一步强化以上相关和反馈关系。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关连在一起是个“新事物”。我们同样计算了上证股指和创业板指数与人民币汇率的30日相关性系数,可以看到,在“811”汇改时、15年12月中旬和16年1月初人民币中间价快速下调、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快速贬值的三个阶段,人民币汇率与两个股指的正相关系数迅速升高(即人民币贬值与股指下跌同时出现)。而且,当时这种传导和反应非常迅速,几乎没有时滞。在资本管制较严、利率保持平稳的背景下,这种即时反应如此之快,很难用资本流动和其他基本面的变化来解释;反观市场自身,在经历了股灾之后,早已对汇率和股价两种资产价格的调整非常敏感。因此我们认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股市与人民币汇率的关联更多是共同受到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和传导所致。
2016年1月前4个工作日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之后,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发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将以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为目标。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明确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会进入了一个“灰色地带”。由于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人民币就会一定程度上出现对美元的波动,即美元强,人民币兑美元弱,反之亦然,如果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比作“黑”,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比作“白”,那么人民币汇率在新机制下更可能是处于区间波动的状态,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所谓的“灰色地带”。这种新机制也使得未来中国股票市场更多地以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形式输入了国际因素的影响。
再考察汇率与股市相关性的变化可以看到,在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加大对美元波动的背景下,30日相关性系数显示人民币汇率与A股股指便持续呈现出“同涨同跌”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如果将时间段拉长至2016年以来,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与A股之间的正相关性明显下降,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前两者的关系仍然更多是短期风险偏好变化层面的传导。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这种“同涨同跌”的正相关性为何会从“无”到“有”呢?我们在2015年7月《写给这次股市调整中买美元的朋友》一文中已分析,去年股灾带来的国内资产价格剧烈调整和“811”汇改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和机制变化可能是改变投资者预期、将汇率与股价资产价格勾连起来的根本原因,而上文提到的股指与汇率正相关系数迅速升高的三个阶段可能也强化了投资者对这种关系的认知。
这种脱离基本面的资产价格相互反馈影响恐怕并不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现象,但是前期人民币汇率承受的若干外界压力和对货币政策的牵制已经表明人民币汇率从固定转向浮动又是势在必行。而在汇率制度变换阶段,对汇率波动的不适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也是资本市场投资者适应和学习的必经之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会对汇率的形成机制、波动带来的影响以及风险对冲方式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汇率与股市之间这种风险偏好层面的纽带也未必就一成不变,一旦国内投资者对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像发达国家一样,“不以升喜,不以贬悲”,这种悲观情绪的纽带可能就会断开,到那时,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相关性也要再重新审视了。
7. 7月以后人民币汇率后续将呈现什么态势
根据目前的表现看,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人民币“补涨”需求得到释放,美联储仍处于加息周期及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的背景下,预计人民币汇率后续仍将呈现双向波动格局。
综合以上观点来看,在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美元指数继续上行乏力;而中国经济韧性仍然较强,人民币汇率预期也明显改善,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仍是运行的主基调。
8. 811汇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9.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 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
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银行开展做市商服务,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中信、招商、兴业4家股份制银行以及花旗、渣打、汇丰、荷银以及蒙特利尔5家外资行在内的总共13家银行获得了首批人民币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币做市商开始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号)规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以下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有交易员认为,人民币汇价大跌,主要是由于隔夜美元大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所致。美元指数11日强势反弹,上涨1.94%。在美联储承认经济复苏状况不佳之后,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美国贸易赤字意外扩大及亚洲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加重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状况的担心情绪,避险资金再度青睐美元。
2007年6月19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连续升值将近2%。9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上升0.1%至一美元兑6.7079人民币,创造了1993年汇改以来的最高值。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国际美元走强,除投资者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忧虑外,欧元区各种利好因素释放殆尽后的投资者回补美元头寸也是美元走强原因之一。
而12日人民币中间价低开,体现了人民币汇率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的特征,体现了央行重启汇改的意图。2010年,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于当地时间9月1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听证会,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企图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听证会今天将出结果,外界普遍关注国会会否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法案。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听证会上发言时表示,人民币依然被低估,不排除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1欧元对人民币9.6348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9718元,1港元对人民币0.83639元,1英镑对人民币10.8130元,1人民币对林吉特0.45655林吉特,1人民币对卢布4.2311卢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 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91,首次突破6.40整数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而单日涨幅亦扩大至176个基点,再度刷新9个月来的单日涨幅纪录。
2014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北京指出,今后人民币汇率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存款利率改革是今明两年金融改革的重点。
2014年5月12日,网易等媒体报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前两个交易日的跌势,当日下跌44个基点,报6.1625,这也是近8个月来的最低点。受中间价下跌影响,当日的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100个基点,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也出现小幅贬值。
2014年21日-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创下年内新低。自2014年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连续近10年的上升趋势,出现急速贬值。截至目前,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贬值3.4%,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是2.91%,回吐了去年全年的涨幅。
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盘面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1200余基点,跌幅已达1.9%,而自11月底加入SDR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426基点,跌幅为0.67%。离岸人民币贬值更明显。截至12月10日18:3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自11月初以来累计下跌超过2000基点,跌幅超过3.3%;其自11月底以来累计下跌逾880基点,累计跌幅超过1.3%。
2015年12月14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4495元,较前一交易日大跌137个基点,为连续第六天下调,创2011年7月25日以来新低。
2015年12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4757元,较前一交易日再跌131基点,为连续第九日下调。两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继续走弱,其中在岸人民币跌逾100点,并跌破6.48元,收报6.4837元,迎8年来首个十连跌,再创2011年6月以来新低。
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10. 811汇改之后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什么影响
实现了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和中间价的代表性两个目标。
“811汇改”后,无论开盘价还是当天交易价都是围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下波动,而且价差逐渐处于收敛。所以现在中间价变成一个可交割价格,从这些方面来讲,“811汇改”确定的两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汇率改革将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市场化;国内经济下行会使得资本有流出压力,如果经济放缓转为更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资本外流。
(10)人民币汇率811后贬值扩展阅读: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央行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机制,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市场对于判断每日中间价走势变得更加有迹可循,避免因中间价偏离市场预期而出现大幅波动。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的逐步缓解,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