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去库存政策

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去库存政策

发布时间:2022-05-29 06:54:06

①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什么意思

1、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了2017年去产能目标。

2、狭义去库存化仅指降低产品库存水平,譬如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这一点可能较快实现。广义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不会很快结束,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使得消化过剩产能要比狭义的去库存化更长期、更痛苦。

3、“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4、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5、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老旧、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短板,解决结构优化调整缓慢,实体经济发展不快,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产业投资增量减少,增长新动力不足,投资需求降低等问题。

(1)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去库存政策扩展阅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② 用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有哪些措施

第一,“去产能”,即淘汰实体经济的落后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是各地存在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较高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产能过剩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尽快通过供给管理予以解决。

去产能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市场,由企业通过自行淘汰、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主动去产能;二是分类处置,避免“一刀切”,鼓励探索多种模式;三是标准处置,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等去产能;四是依法处置,即按规则、按程序处置不良资产,尽可能避免后遗症;五是稳妥推进,制定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配套政策,做好职工安置等工作;六是淘汰僵尸,做好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工作,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七是培育接续,关键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附加值较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第二,“去库存”,即减少房地产行业的库存。

十多年来各地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形成了供过于求局面,既带来了高房价问题,也带来了高库存问题。高库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房地产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

房地产去库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发挥企业在去库存中的主导作用,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减少新的无效供给,作为去库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购房,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三是要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预售制度等解决房地产发展的深层问题;四是要认识到房地产去库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做好打持久战准备,有一部分房地产库存因成本代价太高是不可能去掉的,不能不顾代价强行去掉;五是要认识到去库存只是房地产去泡沫的过渡性手段,房地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去泡沫来实现。

第三,“去杠杆”,即降低政府的负债水平。

多年来,许多地方在追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积累了很高的杠杆率。有的地方负债占GDP的比重早就超过了200%,由此带来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采取去杠杆等措施,尽可能地把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

去杠杆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真实的杠杆率;二是要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增量;三是要加强全方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四是建立“银政企”合作机制,三方定期进行沟通与协调;五是以可控方法和节奏主动释放一些债务风险,淘汰或重组僵尸企业,避免风险的累积;六是要依法处置信用违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七是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防范“道德风险”;八是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

第四,“降成本”,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

当前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受到市场需求缩小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两面夹击”,导致很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

降成本需要从两个方面使力。一方面,要通过改革降低成本。如通过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等,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坚决打击向企业吃拿卡要的违规腐败行为,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财政制度改革和税费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通过金融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通过电力体制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电力成本;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和路桥收费制度改革等,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寻找低成本要素新来源等,为实体经济企业开拓消化高成本的“蓝海”。如支持企业加大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针对产业升级的人才和技术工人培训;建立产业升级项目数据库,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开拓国际低成本的要素新来源等。

第五,“补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视或滞后领域增加有效供给。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补短板”内容包括生态建设、精准扶贫、培育发展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发展等。增加有效供给,即增加有市场需求、符合消费结构升级方向以及能够产生合理回报的供给。

补短板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当前,重点要补好生态短板和农村贫困短板工作。补好生态短板,要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来实现,如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等,减少和抑制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推进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资源保护主体和责任,避免“公地悲剧”,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通过环境制度改革,明确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主体和责任,划定生态红线,遏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等。补好农村贫困短板,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③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去产能
主要讲来的是钢自铁、煤炭等行业,该破产的就破产关掉。失业的企业职工,安排转岗和再培训再就业。目前这些僵尸企业都是靠银行贷款,还有一口气。
2、去库存
主要说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空置楼房,要卖掉空房、去掉库存。据说各地政府都有去库存的任务指标。
3、去杠杆
就是减低负债,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有负债,政府举债搞某某项目即在加杠杆。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体的税负水平,5月1号开始实行的营改增即为具体的举措。
5、补短板
诸如脱贫、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核心问题是所谓去杠杆,即减低负债。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的大型企业,持续向银行借钱,不会因为“债转股”而好转,窟窿只能越来越大,银行自身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个人方面的负债,主要还是供房一族。

④ 什么是三去一降一补全文解释

一、三去一降一补就是:

1、去产能

主要讲的是钢铁、煤炭等行业,该破产的就破产关掉。失业的企业职工,安排转岗和再培训再就业。目前这些僵尸企业都是靠银行贷款,还有一口气。

2、去库存

主要说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空置楼房,要卖掉空房、去掉库存。据说各地政府都有去库存的任务指标。

3、去杠杆

就是减低负债,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有负债,政府举债搞某某项目即在加杠杆。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体的税负水平,5月1号开始实行的营改增即为具体的举措。

5、补短板

诸如脱贫、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二、“三去一降一补”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所谓去杠杆,即减低负债。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的大型企业,持续向银行借钱,不会因为“债转股”而好转,窟窿只能越来越大,银行自身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个人方面的负债,主要还是供房一族。

(4)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去库存政策扩展阅读:

1、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2、三去一降一补得三去中措施是什么“三去”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去杠杆: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

3、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还是要以市场机制和手段为主,有形之手为辅。重点在于将市场的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明确的是,“三去一降一补”都是市场主体企业的事情,企业是主角,企业必须有原动力或者有足够的外部压力。这个外部压力就是市场的倒逼机制要发挥作用。

4、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补”中确实要发挥作用,主要作用是让市场机制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扫除妨碍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一切障碍。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政府主要职责是保护好市场,保护好市场机制。

⑤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什么意思

去产能:降低生产能力;去库存:减少库存;去杠杆:去掉杠杆;降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补短板:加强提高不足的地方。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⑥ 1.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采取的“去库存、加杠杆”政策。

话说,房产产能过剩了,卖不出去了政府会受惩罚,所以要用巧妙的方式撬动快崩溃的房产,让它再度活跃起来。
我听说,是要去杠杆的,怎么还加杠杆呢?我就纳闷了,怎么会是这样呢?只能猜想是房产快不行了,,,

⑦ 过去几年,为什么大部分房地产商都追求高周转

“买不起!”

“卖不掉!”

这一僵局,国内不少城市的楼市维持了三年多,房价也横盘了三年,令人有些看不懂。

中国楼市,一直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

自“九八房改”,到2008年,中国楼市进入市场化时代。

中国经济在入世后乘全球化浪潮快速增长,内地百业兴旺,家庭收入普涨。房价,也跟随市场繁荣、收入增长而水涨船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乃至全球楼市进入货币化时代。

这场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美联储量化宽松,全球主要央行集体行动,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世界进入一个“低增长、高泡沫”的理性预期时代。

此后,西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英国、澳洲、中国香港房价却迅速反弹,美国楼市后程发力再创新高,美股更延续十年大牛。

货币盛世之下,百业兴盛的局面被打破,行业分化突出,中国楼市迎来牛市,房地产、私募基金及其相关产业喜迎暴利,互联网及风投疾风吹劲草,但不少实体行业愈加困难。

2015年,是中国楼市,乃至中国经济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股市暴跌,楼市暴涨。

至今很多人认为,2015年之前的房价,还能够承受,但已是极限。当时,深圳刚需的极限为300万左右。

2016年,中国房地产推行去杠杆、去库存的同时,也在三四线城市开启了棚改货币化的大潮。

棚改货币化,是去库存、去产能的手段。

紧货币、紧信贷,去杠杆,管控资管,目的是从供给端,即商业银行及金融市场端收紧地产商的资金供给。但是,棚改货币化,目的是从需求端,即政策性银行供应一笔贷款,让三四线城市的棚改户,消化当地房产库存。

2015-2017年,货币化安置比例分别为29.9%、48.5%和60%,在新开工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棚改总投资额随货币化安置比例提升而快速增加,三年分别为1.18万亿、1.48万亿和1.84万亿。

2016年-2017年,三四线通过棚改货币化去库存分别为1.4亿平和1.8亿平,占销售面积的14.8%和18%;当前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已降至2014年峰值的37.2%【1】。

如此,房产库存降下来了,但是房价上涨了,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及三四线城市家庭的杠杆率上升了——只是杠杆结构发生了变化。

房地产企业都看到了这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是最佳机遇——棚改货币化创造的三四线城市购房需求,与中型地产商扩张的方向高度一致。

现在回过头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确实是中型地产公司跃升为大地产公司的最后机会。一批中型地产商依靠高周转操作方式,吃下了最后一块大肥肉。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⑧ 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指什么,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解读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打通供需通道。
去库存主要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需求。微观上一般以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衡量杠杆率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比如个人,投资需求降低等问题。补城乡统筹发展短板。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去杠杆“杠杆”是指特定主体通过借入债务,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短板。
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当前,但如果杠杆率过高,都是加杠杆的行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适度加杠杆有利于企业盈利和经济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为实体经济让利,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老旧,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补科技创新进步短板、补短板、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转变政府职能,科技成果转化缓慢、水泥,防范金融风险压力,科技研发投入偏低,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改善债务结构,以此扩大经营规模,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少破产清算”的思路,进一步正税清费。
降成本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体经济发展不快,创新活力不足,并明确了“多兼并重组,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降低企业财务成本;GDP”衡量杠杆率水平,解决创新能力不强,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社会保险费【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
“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列为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国内需求增速趋缓、简政放权,解决结构优化调整缓慢,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增加权益资本比重,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消化库存,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去杠杆,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电解铝等高消耗,宏观上一般以“债务#47,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解决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增大金融风险甚至拖累发展,国际市场持续低迷。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物流成本。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降成本,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新动力不足,积极推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力价格,都市现代农业规模不大,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特别是钢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产业投资增量减少。
补短板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企业和政府等主体向金融机构借贷或发债等,债务增速过快,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减少杠杆、去库存

⑨ 为什么说去库存是房地产业的偏方

房地产去库存就是用政策创造市场,减轻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等行业去产能压力减。新常态的房地产需要一场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的新常态悖论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石化
是新常态提出以来最切中时弊的指导方针。做到位了,就新常态了。令人困惑的是本来适合于一切过剩行业的“去库存”,似成为了房地产业的偏方。至于这个方子投下去之后会带来什么,有点一厢情愿。

去库存实为用政策创造市场
库存多了,说明供给超过了需求,市场的反应应该是价格往下走,减少供给,并刺激需求的增加。经过一段时间,供给压缩了,库存消化了,供求就平衡。
但政府似乎不想这样来。唯其如此,一见政府要去库存,市场马上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房价不降反涨,而且上涨的疯狂劲还得用一个新名词叫跳涨来形容。购房者蜂涌抢购(令人着迷他们有杠杆壮胆再贵也敢买)。政府也提起精神卖地,造不了牛市就造房市!果然卖地连连卖出地王。高地价给所有的高房价壮了胆:没有最贵还会更贵。买!买!!买!!!
由此来观察政府的用心,是将房地产去库存当作遏制经济衰退的一个反周期措施,是期望房地产能重新起步,因此所谓去库存就是用政策创造市场。如解除若干政策限制以释放购买力、改进金融政策让买房吃力的人(如青年白领等)能加上杠杆、将进城农民作为购房对象并给予购房补贴、政府购房以发展公租、鼓励开发商改库存为租赁经营、鼓励专营的二房东公司、发展租赁市场等。且不说这些政策的实际有效性会如何,但很少有哪些个行业能得到如此关怀由政府亲自操刀为行业解难。这无意中泄露了中国房地产的生存密码:政府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不管怎么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激活了。政府希望接着看到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业自身重拾升势,更重要的是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等许多行业因被拉动而去产能压力减轻。无人愿意深究,这样做是新常态还是旧常态?经济成长理论早已说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是以主导产业的转换为标志的。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增长已经导致产业结构弊病丛生。如果现在还不着力于主导产业的转换,依然靠房地产的拉动来走出低谷,那就是想用熨平周期来替代经济成长阶段的转换。我们当然可以理解政府对新的主导产业成长不起来的无奈,但沿袭旧制就不会有新常态。如此去房地产库存,整个产业结构的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困难无疑加大。饮鸩止渴,左支右绌。
有违正义的增长还要延续到何时
房地产业的旧格局难以撼动有深刻的原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似乎无法用市场机制的供求关系去作观察和引领。房子越盖越多,房价却一路走高,即使有短暂的回调,但接着是更猛烈的报复性上涨。而且价格越高购房者越抢购,价格丧失了调节供求的功能。其原因固然是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不是单纯的住宅消费品市场,而有了浓厚的投资品投机品市场的属性。但是如果要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政策选项很多。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种属性从来没有被认真治理过。
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中国政府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推手。这又不仅仅是因为地方政府独占了开发所必须的土地供给和土地交易,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通过这种独占所获得的收入早已成为财政收入环节最短数额最大的单项来源。有分析说土地收入已占一些地方财政的60%,无法想象若缺了这一块,地方政府将如何履职。所以政府的立场并不很在意房地产市场的属性是消费的还是投资的还是投机的,政府只在意这个市场要保持景气能把地卖出去。
中国的房地产业早已不是表面看上去的企业盖房子满足消费者住房需求的单纯的生产活动,而是包藏着为政府创造财政收入的活动。政府要创造财政收入是这个行业坚硬的内核,是最强大的刚需。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政府都得把地卖出去充实财政。在这个刚需面前,房价高了、杠杆长了、金融风险大了、产能过剩了都不足以使政府调整自己的立场。因为找不到别的出路。这是中国的房地产业不合常规的根本原因。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开展的房地产调控,只不过是政府的左手与右手在拧劲,确实不会有什么结果。
房地产作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过巨大的引领作用,并使很多地方获得蓬勃发展。但不可否认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有极大的负面性。对土地收入的刚需使得房地产业变态亢进,成为了钢铁、水泥等许多部门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也使中国的金融业暗藏巨大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房地产业的这种发展模式早已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是有违正义的增长,并日益扩大着国民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首先是政府推卸了自身在住房这个基本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这使得当代中国的城市人口普遍沦为了房奴,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必须为还房债而紧衣缩食、奋力挣钱,活得累。
其次政府以国有之名垄断了土地市场,为此不惜与民争利强征强拆。
再次迷恋竞拍出让方式,一线城市楼面地价荒腔走板达到每平米数万元了仍不思改革。在这个市场的政府、开发商、购房民众的三方关系中,政府实际上是与开发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众只得争先恐后挨宰,原因只是早宰比后宰掉肉少些。一些人所乐道之购房刚需,要害在此。政府出台的政策再千回百转最终也还是为了帮助开发商把房卖出去再卖出去。这使得中国的房地产业早已成为权贵集团洗劫国民财富的通道,基层民众的财富被迫向上流动和集中。表面看来得到了一套房,动不动就值百万以上,似乎买房即富。其实不过求得遮风避雨、放张床睡觉的生活必需品。代价是欠下几乎一辈子的债。一旦断供,还可能流落街头。取得了伟大成就的改革开放以这样的图景展现给广大民众是说不过去的。
不能允许这种有违正义的增长延续到新常态中去。
期待一场真正的供给侧改革:房地产新业态,政府卖房,不卖地
供给侧是现在的热词,什么都可以装进去。但房地产去库存却是反供给侧改革的。新常态的房地产需要来一场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作粗略的分析,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大抵有这么几块:获得土地(有时还要作开发前一定的整备)、规划设计、建筑开发即盖楼、销售(有些自留物业如商业用途的还要招商)、有的还可以延伸到物业管理。这些业务中真正无可替代必须由房地产企业来完成的只有向政府交钱获得土地。这才是房地产企业对政府的价值所在。其它的业务其实没什么行业门槛。如建筑设计院本来就承担各种建筑设计,盖楼则有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卖楼早就由开发商委托给专业的销售公司去承担了,入住后的物业管理也是如此。很多房地产企业就是用对外委托的方式来完成开发过程的各项工作的。这恰恰说明盖房子这种生产活动并不是只有房地产企业才能做,这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客观基础。
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向自己开刀,恢复房地产业主体的住宅业的民生属性。要把这一块从房地产商那里剥离出来交由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自己来承担。这样一种业态的改变就使得基本民众的住宅供给可以由政府来掌控,从而使房价保持在理性的水平。而且政府只要用委托的方式通过设计院、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监理等方面就可以顺利组织完成开发过程。由于政府直接售、租,房地产商将不再参与分羹。政府直接收取的房款、租金超出成本的部分依然可以成为财政收入的来源。所以政府向自己开刀并不造成自伤。
政府不再依赖房地产商创造财政收入就拆解了二者的利益同盟。由于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不再依赖房地产商了,房地产商就可以任性只为富人盖房了。“穷人”也就不必抬着杠杆和富人一起去抢购了。如此,房价高企对整体经济也并不带来什么风险了。
由于业态的改变即开发方式的变化并不引起整个行业开发量的巨大波动,所以住宅开发对其它产业的正常拉动不会消失。而且住宅恢复了民生的属性,抑制了投资,限制了投机,行业发展会更加健康。
如果新常态的房地产业按上述格局展开,中国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房地产企业。改革开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之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地政府就先后在很多行业以一定资质为标准展开过治理整顿,其实就是去产能。当今房地产业也应当按一定的资质标准来捋一遍。这样去库存才能和去产能联系在一起。
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并不复杂,也无不可控的风险。关键是要有秉持正义的决心。这才是难点。

阅读全文

与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去库存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指引 浏览:480
厦门裕国融资租赁 浏览:127
何为佣金收入 浏览:661
理财公司账务 浏览:704
投资项目中部分融资租赁 浏览:321
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吗 浏览:439
最新阿里妈妈怎么申请高佣金 浏览:904
三亚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18
天鸽互动大股东 浏览:784
旭辉长租公寓融资 浏览:762
中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计算法 浏览:414
昆明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 浏览:813
贝塔资产不含财务杠杆 浏览:113
金融公司贷款常用合同 浏览:282
超人气投资理财教练张殚 浏览:772
农行本利丰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吗 浏览:458
日元汇率跌换还是涨换 浏览:832
投融资协议 浏览:435
银行理财项目收益 浏览:207
五一金融服务 浏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