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现行汇率法存在的风险

现行汇率法存在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2-05-30 02:27:18

1. 汇率风险防范与规避措施

汇率变动会使企业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或债务的价值发生变动 这是汇率风险产生的根源。表现为:1.经济主体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不能相抵 2.经济主体的跨货币交易行为,即以外币进行交易,但却以本币核算效益的行为 。规避措施主要有: 1.选择有利的交易货币 或采用一揽子货币计价法。2. 资产负债管理:使同一时间上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债权与债务达到平衡。3. 通过外汇市场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常采用的有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交易、外汇互换合约等。 但应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工具可被用来管理风险,也可被用作市场投机,运用不当时,其本身也带有极大的风险,如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额期权投资损失,等等。

2. 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的比较

跨国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各个子公司以不同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以母公司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即报表折算问题。由于在整个会计期间内,各国汇率是不固定的,因此期末在对报表进行折算时,就要选择适当的汇率作为折算的依据。不同的折算依据形成不同的折算方法。目前世界各国现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四种: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和时态法。目前流动与非流动法已日趋淘汰,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运用,而货币与非货币法和时态法虽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但在历史成本会计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报表折算方法的对立就只剩下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之争了。
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法是各种折算方法中最为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编表日的期末汇率折算,但业主权益项目按投入资本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差额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单独项目“折算调整额”,累计列示在所有者权益之下。
现行汇率法的支持者们认为,现行汇率法具有简便易行,较易为报表使用者理解的优点,而且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仍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出来的多种财务比率,也符合子公司的实际。
对现行汇率法最主要的指责是此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且遭受汇率风险的程度相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次,现行汇率法把子公司当作独立自主经营的海外实体,对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子公司所在国的效用来计量,因而体现的是实体理论,与编制合并报表时广泛采用的母公司理论相违背。因此,如果以按现行汇率法折算的子公司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报表,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拼凑,其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时态法
时态法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研究人员列奥纳德。洛伦森于1972年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并于1975年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所采用。它对货币性项目以及以现行成本计价的资产采用期末汇率,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差额直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
时态法的理论基础是,应该在折算后的报表上保留子公司在其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对资产和负债所用的计价方法。主张该法的人认为,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以外币表述的报表转换成另一种货币单位重新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应改变计量单位,而不应改变其计量基础。为了保持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基础,对各项目应分别按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折算。根据这一原则,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适用历史汇率,以现行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计价的项目适用期末汇率,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价的项目适用期末汇率。
时态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理论相一致。在母公司理论下,母公司的股东关心的是那些能为母公司控制的国外子公司的资源在母公司国内效用的大小,而非在子公司所在国效用的大小,故应以母公司的报告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子公司的外币报表项目按其原有的计量属性进行等额表述,即采用时态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
时态法在理论上的上述优点受到许多会计学家的青睐,被认为是为解决外币报表折算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但时态法在应用过程中却遭到了会计实务界的抵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时态法下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跨国公司的合并利润更加多变,从而影响了跨国公司上市股票的价格。对于这一批评,笔者认为,首先,将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符合当今流行的“全面总括的收益观”,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其次,时态法对跨国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是可以通过充分批露信息而消除。只要在合并损益表上分别列示折算差额和公司当期净利润即可。
我国的报表折算
财政部于1995年7月颁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外币折算”是在充分借鉴美、英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相关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采用了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并存的方法。笔者认为,两法并存并非最佳选择。首先,在跨国公司的内部,有些子公司按时态法折算其外币报表,有些子公司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报表,以这些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成为多种观念的叠加,其报表信息的含义容易让报表使用者感到迷惑;其次,两种方法并存,使得跨国公司有可能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例如,如果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贬值,就采用现行汇率法,将产生的折算损失作为股东权益的调整项目;如果母公司所在国货币贬值,就采用时态法,将折算利得记入当期损益。
相比而言,时态法更适合我国国情。因为中国目前仍属资本稀缺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内公司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不会在总资本中占很大比重,并且这些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大都限于销售母公司的产品、汇回货款等活动,相当于母公司在国外的延伸,因此适用时态法。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跨国公司在折算外币报表时把时态法作为单一的报表折算方法。(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

3. 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知多少

由于人民币汇率盯住单一美元, 对于采用美元结算的我国大部份进出口企业来讲, 很少绷紧汇率这“ 弦”。2005 年7 月21 日,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一次性调整到8.11, 人民币升值2% 。对进口商来说, 尽管支出美元数量不变, 但用人民币购汇后再支出,相当于节约了2% 人民币成本; 对出口商来说, 收到的美元数量没有减少,但结汇后的人民币却减少了2% 。从2005 年7 月21 日后的情况看,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只是微调, 对进出口企业尚未形成剧烈的冲击,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7 月21 日实施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调整, 它很可能揭示了中国在引入一个新的渐进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就是说, 今后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范围存在逐步扩大的可能性, 而且汇率变化的频率将由市场决定, 形成市场驱动型汇率制度, 而不会由央行使用行政手段来直接调整人民币汇率。因此, 进出口企业必须绷紧汇率这根“ 弦”, 学习、熟悉并与新汇率制度共存才能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也才能为商战中立于不败做好准备。
出口避险
( 一) 出口报价:
1. 出口业务风险始于报价。一般来讲, 为规避汇率风险, 可用人民币报价所需的外币结算, 或在外币报价中加列汇率条款, 由卖方或买卖双方共同负担汇率风险, 但以人民币非国际流通货币来看, 由于买方无法排除汇率风险, 必定在价格上求取补偿,所以这种排除汇率风险的方法不一定真正有利。
2. 以外币报价, 不论汇率风险是否规避, 原则上成本的计算以远期汇率为准, 不能使用即期汇率, 在长期策略上, 应拓展强势货币地区市场,并以强势货币报价。对非强势货币市场必须以第三国货币计价时, 可使用美元或欧元, 因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与其它通货相比较较为稳定。如果外汇收支均采用同一强势货币, 可收汇率风险相抵的效果。
3. 采取分散市场的策略排除汇率风险。即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货币报价。例如在出口报价中, 可采用部分以美元报价, 部分以日元报价, 如美元上升, 日元下降, 或美元下降, 日元上升, 可以使汇总各货币对人民币的平均价格维持一定水平。如果在出口货物时采用一半以美元报价, 一半以日元报价, 则不论外汇市场变化如何, 对出口货款人民币总收入影响不大。理论上讲, 因报价带来的外汇风险在成交前与成交后不同, 成交后出口厂商即承担外币贬值风险, 可以卖出远期外汇或借入报价外币, 并在即期市场卖出。在报价成交前, 卖出远期外汇并不适当, 因为卖出后报价并未成交,又适逢外币汇率上升, 出口商必须以高价从即期市场买入办理交割, 会蒙受很大损失。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汇率变化的成因受多种因素影响, 企业很难把握时机, 因此, 建议以防范汇率风险为主, 而不是投机获利。
( 二) 付款方式 出口企业可视国际市场状况与对方信用而决定取舍。付款方式除关系着信用风险外, 并涉及资金的融通。出口企业以预付款方式出口, 于收取外汇后即办理结汇, 可避免外汇贬值风险。信用证方式出口于装船后, 即期信用证办理贴息, 其它方式可商洽外汇银行办理外币垫款, 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应立即结售, 在人民币贬值期间, 可用外汇存款方式暂存或投资。
进口避险
( 一) 进口计价 我国厂家进口商品一般采用外币计价, 由进口企业承担汇率风险。也有采用人民币计价外币结算的方式。 以外币计价, 就长期策略而言, 应采用弱势货币, 以强势货币进口原材料不利于我国厂家的出口及在制成品市场的竞争。外币计价的风险始于以外币签约或接受卖方以外币报价。为规避外币升值的风险, 进口企业可购买远期外汇或在外汇市场预购外汇存款或投资。在外币有明显升值倾向时, 可提前偿付货款或购买外汇存放。在外币有明显贬值倾向时, 可延期付货款或商洽外汇银行垫付外币, 等汇率稳定后结汇偿还, 可获外汇贬值的利益。
( 二) 付汇方式 在人民币升值期间, 可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 如采用远期信用证方式。但弱势货币的利率常比本币利率高,是否真正有利应该仔细计算, 在人民币贬值期间, 应尽早结汇以避免损失。

4. 简答描述和解释现行汇率法和资产负债表法在国际薪酬方面的主要区

摘要 现行汇率法

5. 在使用现行汇率法时,以下哪些资产负债面临折算风险

在现行汇率法下,按现行汇率折算的报表项目有(ABCE)。
未分配利润为轧算平衡数。

6.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什么如何完善

中国截止到2018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6)现行汇率法存在的风险扩展阅读:
汇率制度的内容:
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7. 汇率风险防范

在外汇市场上,有些银行可能从不涉足外汇市场,有些银行则是外汇市场的活跃参与者。有些银行只是限制自己为公司或客户做外汇交易的代理人,而另一些则是自己进行积极交易。但是,许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限制都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的,少数银行尝试着利用类似于利率风险管理模型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的防范。
企业如何避免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企业与银行不同,不是以赚取汇差为目的,因此,它要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通过预测汇率,选择最恰当的保值措施,来获取经营利润。与银行相比,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形式更灵活、更多样。
企业交易风险防范的手段与方法
1.采用货币保值措施
货币保值措施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谈判时,经协商,在交易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应对汇率变化的风险。常用的有硬货币保值条款和一揽子货币保值条款。硬货币保值条款是指在交易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以软货币支付并载明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支付货币汇率下浮,则合同金额要等比例地进行调整,按照支付的汇率计算,使实收的计价货币价值与签订交易合同时相同。
一揽子货币保值条款是指交易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用支付货币与多种货币组成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价值挂钩的保值条款,即订立合同时确定支付货币与一揽子货币中各种货币的汇率,并规定汇率变化的调整幅度,如到期支付时汇率变动超过规定的幅度,则按支付当时的汇率调整,以达到保值的目的。通常,都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一揽子”货币。
2.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软、硬货币之分。硬货币是指货币汇率比较稳定,并且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软货币是指汇率不稳定,且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也是防范外汇风险的重要方法。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选择计价货币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便于根据汇率变化的趋势随时在外汇市场上兑换交易,转移货币的汇率风险。
(2)付汇用软货币,收汇用硬货币。但在实际中,各种货币的“软”或“硬”并不是绝对的,其软硬局面往往会发生转变,严格来说,这种方法有时并不能保证经济实体免遭汇率变动的损失。企业在不能做到“出口用硬币,进口用软币”时,为避免汇率风险,可以采取其他保值工具,如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保值条款等。总之企业应该做到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
3.采用远期外汇交易法
远期外汇交易就是进出口企业把用外币计价结算的应付(收)货款,在合同签订后,同银行办理远期买进(卖出)外币货款的合同,以贸易结算日为合同交割日,合同汇率根据相应期限的远期汇率预先确定。
4.采用国际借贷法
国际借贷法是指在中长期国际收付中,企业利用国际信贷方式,一方面获得资金融通;另一方面转嫁或抵消外汇风险。主要有出口信贷、“福费延”、保付代理等三种形式。
(1)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一种资金融通的形式,由出口方银行直接或间接向进口企业提供货款垫付,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进口商提供资金促进出口。出口信贷有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两种。通过出口信贷的方式。出口商的外汇风险就被转嫁给银行或抵消了。
(2)所谓“福费延”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机器设备交易中,出口商开列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中长期汇票,经一流的银行担保和进口商承兑后,出售给出口地银行,取得扣除贴息和其他费用后的金额。由于出口商在贴现时是卖断的,以后票据拒付与出口商无关,同时,出口商可以立即获得现金,将外汇风险转嫁给贴现公司或贴现银行。
(3)保付代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既争取不到进口商银行开立信用证收取货款,又对收款无把握,即以贴现的方式把进口商应付货款的单证转卖给保付代理商,得到应收账款的80%一90%,其余部分到期收进。由于出口商提前拿到大部分货款,可以减轻外汇风险。
5.采用提前或延期结汇法
提前或延期结汇法是指在国际收支中,企业通过预测支付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延迟收付外汇款项,来达到降低外汇风险的目的。
6.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主要包括货币期权、货币期货、掉期外汇交易三种形式。
(1)货币期权赋予合约购买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货币的权利。期权合约的购买者拥有执行合约的权利而没有必须执行合约的义务,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将来汇率的变化自主作出是否执行合约的选择,从而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不足之处是金额和期限很难与现货交易完全一致,而且还要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2)货币期货实际上是金额、期限和到期日都标准化的远期外汇合约。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是针对现货市场的某笔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做一笔方向相反、期限相同的交易,用期货市场上的盈利来冲抵现货市场上的亏损。不足之处在于期货合同都是标准化的,在金额和期限上很难与现货市场完全一致,不能达到完全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
(3)掉期外汇交易就是买人某日交割的甲货币,卖出乙货币的同时,卖出在另一个交易日交割的甲货币,买回乙货币。特点是这两笔外汇交易买卖的数量相等,方向相反,交割日相异。

企业折算风险防范的手段与方法
对于折算风险来说,由于折算损益是一种会计账面上的损益,一般并不涉及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因此,折算风险不同于交易风险,这种账面风险主要影响到股东和债权人提供的会计报表。但这种折算损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承担的外汇风险。企业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资产负债表中性化和风险对冲。
(1)资产负债表中性化要求企业调整资产和负债,使得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的数额相等,从而受险的资产和负债之差为零。
(2)风险对冲法是通过金融市场操作,利用外汇合约的盈亏来冲销折算盈亏。但由于税收差异的存在,风险对冲操作有时难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实际风险。

企业经济风险防范的手段与方法
经济风险是衡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对潜在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其防范的主要目标是隔离这种影响。因此,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选择以下措施降低经济风险。
1.营销战略选择
当本币升值时,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潜力较大,企业此时应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
2.生产调整战略
当外汇汇率波动较为剧烈,以至于上述营销调整无济于事时,企业应把精力转向生产策略调整方面,着手降低生产成本,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对企业的债务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以便在汇率发生变动时,企业的资产收益的下降会被相应的清偿债务的成本下降所抵消。跨国公司如果预期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将发生贬值时,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子公司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利润转到母公司。反之,当预期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将升值时,可以延迟将该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母公司,甚至可以将其他子公司的利润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转移到该子公司。

8. 会计风险名词解释

会计风险又被称为账面风险。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人们对待某一事物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险或损失,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使得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的损失,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资源配置机制缺乏效率,误导资源流向,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实将有损于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使各种违法行为有可乘之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会计风险与日俱增,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已经成为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会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会计人员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大量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影响对象不同,会计风险可分为会计人员的责任风险、管理者的责任风险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风险。会计人员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重大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会计风险是会计机构或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我国会计风险问题始终未能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9. 如何对现行汇率法评价

现行汇率法简单易行,它实际上是对外币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项目乘上一个常数,因而折算后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之间仍能保持原有的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折算过程中不考虑附属公司所在国会计准则与母公司本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不体现会计政策,不改变报表性质,仅仅改变表述形式。但是,现行汇率法有着明显的缺陷: 1. 该方法假定附属公司以所在国货币表示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项目都要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 其次,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以现行汇率折算一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折算后的金额既不是以母公司所在国货币表示的历史成本,也不是外币的历史成本,既不是现行市价,也不是可变现净值,因此,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并导致外币报表的某些项目的实际价值收到歪曲,从而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现行汇率法一般适用于国外独立经营的经营实体及国内以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10. 汇率风险的应对措施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措施:
约定互相能接受的风险比例
据了解,一些出口企业为应对汇率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已经采取了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一些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汇率因素会考虑在内。双方会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通常双方各自承担50%的风险,如果碰到较强势的国外客商,国内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通常情况下,中国灯饰企业都处于弱势。此外,部分灯饰企业负责人甚至提出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单位的想法,但能够采取这一方式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贸易融资工具较为普遍
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一些企业还使用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
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增多
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汇改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扩大,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推出,商业银行扩大对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在较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调查显示,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达91%。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自汇改后推出外汇掉期业务以来,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尽管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些外资企业和在国外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中资企业还通过境外人民币NDF工具进行汇率避险。
汇率锁定
与汇率锁定公司(出口宝)签订合同,汇率锁定是指出口企业与出口宝签订远期汇率锁定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如出现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损失,出口企业可按照远期汇率锁定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中利保办理结汇亏损金额的赔付业务。
其模板犹如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但是在金额锁定、确认条件、手续上都有一定的化繁为简,同时,出口宝人性化的只收取相应手续费,汇率锁定交割期,汇价上升,额外部分也同时规企业自身所有。
该方式适合大多数企业,并且操作简单。 日本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措施:
短期措施
1、外汇期货交易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直接促使美国推出外汇期货。在日本,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回避金融风险已经为大部分企业所采用。据日本经产省统计,约有44%的日本企业会选择采取外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
2、扩大日元结算
外汇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交易使用外币时,如果使用本国货币来结算,则可以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企业采用日元结算的交易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进口方面,日元结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汇资产平衡
上世纪80年中期,日本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在欧洲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等,从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但这种措施仅限于跨国企业,对中小企业则难以适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业采取这种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
日元升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进口业务的大公司,主要是综合商社,采取了减少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来规避日元升值带来的风险,维持公司的盈利。但这种方法适用企业也较少,只有约4%。
5、价格转嫁
将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长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
中长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并不能完全回避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从中长期的产品结构调整入手。日本企业正是采取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别化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日本电视机就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面电视、数码电视等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汽车也实现了由大众车向高级车、混合动力车的转变。二是要通过技术革新、增加廉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2、加快海外转移,强化海外生产体制,扩大多边贸易
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带来的优势,建立全球化生产体制,同时提高当地零部件采购比例,培育当地协作企业,扩大多边贸易。这样既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又能够确立全球化的内部分工体系,还可以带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车业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从80年代开始,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既解决了日美两国贸易摩擦问题,同时又扩大了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1995年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已占到了美国市场份额的20.7%,而在1985年这个数字仅为2.0%。

阅读全文

与现行汇率法存在的风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公司账务 浏览:704
投资项目中部分融资租赁 浏览:321
省力杠杆一定费距离吗 浏览:439
最新阿里妈妈怎么申请高佣金 浏览:904
三亚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18
天鸽互动大股东 浏览:784
旭辉长租公寓融资 浏览:762
中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计算法 浏览:414
昆明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 浏览:813
贝塔资产不含财务杠杆 浏览:113
金融公司贷款常用合同 浏览:282
超人气投资理财教练张殚 浏览:772
农行本利丰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吗 浏览:458
日元汇率跌换还是涨换 浏览:832
投融资协议 浏览:435
银行理财项目收益 浏览:207
五一金融服务 浏览:225
光杠杆的原理以及仪器的调节 浏览:218
macd吸筹指标公式 浏览:523
固定收益信托产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