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的数据如表: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64465610
(1)实验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杠杆自重的重心在支点上,不会使杠杆转动;所以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实验时,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本身才与竖直方向上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时的力臂正好在杠杆上,是相应的杠杆的长度,所以便于测量力臂;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6L×4G=4L×6G,5G×6L=10G×3L,
所以,空格=
15G×4L |
3G |
B.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的数据如表: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
(1)分析表中数据关系可知:6×4=4×6,5×6=10×3,所以,空格=
15×4 |
3 |
C.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F1L1=F2L2
即动力大小*动力臂大小=阻力大小*阻力臂大小
D. 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1)写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具体过
(1)过程:分别计算出动力×动力臂(或F 1 ·L 1 )分别计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 2 ·L 2 ) 第一组 1N×15cm =15N·cm 15N × 10cm=15N·cm 第二组 2N×25cm=50N·cm 25N × 20cm=50N·cm 第三组 3N×20cm=60N·cm 4N × 15cm=60N·cm 经过比较每一组的动力和动力臂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乘积都相等 验证的结果:经验证可得出杠杆平衡时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2)做法:甲不动,乙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乙不动,甲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或乙不动,甲蹬地,减小甲对跷跷板的压力) 条件:使跷跷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相等(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
E.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
(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右端下沉,则重心应向左移动,故应向左调节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由实验规律可知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因为表格中第2次实验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实验数据有误.
(3)设杠杆的分度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3×1N×4L=n×1N×3L,∴n=4(个).
(4)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所以则Fa小于Fb.
(5)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D.
故答案为:(1)左;水平;(2)2;F1L1=F2L2;(3)4;(4)小于;(5)D.
F.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G.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1)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因为表格中第2次实验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实验数据有误.
(2)设一格为L,一个钩码重G,则有3G×4L=nG×3L,n=4,故应在C处挂4个钩码.
故答案为:(1)2;F1L1=F2L2;(2)4.
H.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__2___,由正确的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_____。
(2)如下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4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__小于__Fb
(填“大于、小于、等于”)
I. 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至少收集几组数据
为了归纳出普遍规律,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至少收集三组数据,每组数据需要改变的是动力与阻力的比值.
故答案为:三; 比值.
J.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0.510
(1)第1次实验中:F1L1=F2L2=1.5N×10cm=15N?cm;
L2=
F1L1 |
F2 |
15N?cm |
1N |
F1L1 |
L2 |
20N?cm |
10cm |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5 | 10 | 1 | 15 |
2 | 1 | 20 | 2 | 10 |
3 | 1 | 20 | 1.5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