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10月30日日元汇率

10月30日日元汇率

发布时间:2022-06-07 13:09:46

『壹』 目前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是多少

目前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是:

1日元=0.06442人民币内

1人民币=15.5227日元容

查询方法:网络输入"人民币兑换日元汇率"即可。

日元,其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也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

日元是日本的货币单位名称,创设于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确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彻底废除金本位制度。

发行中的纸币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种 ,硬币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种面额。

『贰』 2344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当前最新货币兑换:2344日元=141.27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止。

『叁』 日元汇率是多少

日期: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单位:人民币/100外币币种汇买、汇卖
中间价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发布时间美元(USD)669.18667.84662.49670.5218:24:56港币(HKD)86.2586.0885.3986.4204:03:46日元(JPY)8.02957.99747.74048.061604:03:46欧元(EUR)922.26918.57889.06925.9504:03:46英镑(GBP)1059.851055.611021.701064.0904:03:46瑞士法郎(CHF)686.27683.52661.56689.0204:03:46加拿大元(CAD)655.61652.99632.01658.2304:03:46澳大利亚元(AUD)650.91648.31627.48653.5104:03:46新加坡元(SGD)510.08508.04491.72512.1204:03:46丹麦克朗(DKK)123.75123.26119.30124.2504:03:46挪威克朗(NOK)114.86114.40110.73115.3204:03:46瑞典克朗(SEK)99.7099.3096.11100.1004:03:46澳门元(MOP)84.0883.9183.2484.2504:03:46新西兰元(NZD)498.14496.15480.21500.1304:03:46韩元(KRW)0.5914--0.56060.622220:27:45

『肆』 金融危机事件时间始末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金融市场中的大事件莫过于是卷起惊涛骇浪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次按危机,源于美联储加息政策导致的房地产市场萧条;追究其扩大的原因,资产证券化难辞其咎。
一、次按危机产生的原因
199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渐进尾声。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从2001年到2004年连续17次降息,最低曾到1%,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上扬,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膨胀。次级抵押贷款就是在优质贷款市场趋于饱和时扩张起来的。次按危机,与次级按揭贷款和资产证券化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一)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美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分为最优贷款、次级贷款和超A(Alt-A)贷款三类。相对于优质贷款而言,次级贷款是设计给低收入者的房屋抵押贷款。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即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分数不高;二是浮动利率,大部分次级贷款在头两年只需要偿还固定利率的利息,两年之后利率跟着市场利率浮动。由于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级别较低,所以次级贷款比优质贷款利率高大约2%~3%。在次按危机前,只见升不见跌的房价使贷款机构相信即使借款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也能通过处置抵押房屋来弥补贷款。放贷机构对贷款审批极宽松,借款人不管自己实际还款能力如何,只要申报借款金额和收入多少,甚至不用提供收入证明就可以贷到款。次级贷款市场似乎变成了掘金桶。为了争到一份利益,不仅是专业的国家贷款金融机构,专营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成立。而且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公司出于迅速进入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考虑,通过大举收购中小银行或按揭公司获得市场份额。例如2003年汇丰控股收购House hold International(后改名为汇丰融资)、2006年7月德意志银行收购MortgageIT。[1]
2001年至2005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额逐年大幅增加,2005年达到6250亿美元之多,比2001年扩大了5倍。[2]尤其2005年至2006年,是次级按揭贷款的兴旺时期,2006年次级债市场占整个按揭贷款市场20%的份额,比2001年的规模翻了一番。
(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就是以未来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的某项在当前没有流动性的资产为基础,将该资产打包成某种形式的债券,通过向资本市场出售债券而收回流动性资金。
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大,放贷机构当然希望减少持有量。对次级贷款发放机构而言,通过出售持有资产来变现增加流动性,使回流资金更多的用来发放新贷款,提高了资产的盈利,实现了风险转嫁。
投资银行把从次级贷款发放机构购买的资产,组合成资产池,然后按次级贷款利息收入的高低和违约率大小,把贷款分为不同级别资产打包出售。投行对次级按揭贷款的第一轮证券化设计为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erities,MBS),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三类,风险级别逐次增加。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缺乏市场的中间级以上的MBS,投行对其的第二轮证券化设计为抵押债权凭证(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CDO)。为使这些高风险债券有所“保障”,投行们创造性的利用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有人愿意承担CDO的违约风险,那么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资金负担,只需要承担CDO的潜在风险便可以得到由投行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
通过风险评级机构的精致包装,次级按揭贷款证券成功取得了投资者的信赖。有时基于同一抵押品的证券化资产可以得到比抵押品更高的风险评级,甚至还可能高于后者。精心包装、身份高贵的次级债券吸引了大批基金投资者和对冲基金来购买。
资产证券化,把次级按揭贷款的借款人、贷款发放机构、投资银行、风险评级机构和全球的各大投资者串连成为利益相关联的多米诺骨牌,一发动全身。
二、次按危机的开演与落幕
(一)次按危机序曲
自2004年6月美联储开始小幅频繁加息,到2006年6月,美联储共加息17次,基准利率由1%上升至5.25%。[3]利率上升,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违约率不断攀升,大量借款人丧失房屋抵押权,以房地产市场为首的利益链条开始断裂。根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房贷市场报告,次级房贷违约率为13.77%,达到四年的最高水平,新增丧失抵押权率比率达到了2.43%。[4]
(二)次按危机正式开演
从次贷借款人违约开始的次级债风波,首先遭殃的是房地产市场,然后由点到面波及银行、全球投资者,最后在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下,扩张到全球。次按危机以2007年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正式拉开序幕。此后,次按危机愈演愈烈,全世界金融市场被搅得一片愁云惨淡。
在美国,次按危机首先表现为房地产市场的萧条。紧接着殃及到的是次级贷款发放机构。今年4月2日,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8月初,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8月15日,最大的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股价暴跌13%,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8月16日,美国大牌私人股本KKR集团旗下的公司声称在次按危机中的潜在损失可能达到2.5亿美元。此后便是如对冲基金、投资银行以及进行再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8月5日,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思登从事次级房贷的两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此项业务的负责人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次按危机对欧洲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金融市场。2007年8月9日,法国最大的银行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3只资产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接着危机辗转到英国,巴莱克公司最先宣布卷入风波。9月14号英国诺森罗克银行(Northen Rock)也宣布卷入次级债危机,遭受了挤兑风波,堪称次按危机在欧洲高潮。截至9月18号,诺森罗克银行遭受挤兑至少约20万英镑,大约在40亿美元左右,约占该行个人存款总额的8%。[5]六天以后,英国央行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单独注资给诺森罗克银行化解危机。
亚洲虽然有不少金融机构卷入到次按危机遭受了损失,但是并未出现类似的银行危机。因为亚洲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为了抑制或减缓本币升值以保护出口,亚洲各国央行纷纷出手干预外汇市场。《华尔街日报》披露,韩国央行在31日分三次用本币买入约7亿美元;菲律宾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了约1.5亿美元;香港金管局卖出了约78亿港元以保持港元对美元汇价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此外,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央行都采取了类似措施以减缓本币升值速度。[6]
(三)次按危机落幕
次级债危机,并未由市场本身的自发性调整来平复,而是在各国的央行主动入市干预下得到舒缓。
救援第一步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由于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上升,投资者赎回,银行紧缩信贷,整个市场流动性趋紧,信心下降。为了稳定市场情绪,从8月9日开始,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联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截止到8月31日,美联储注资1452.5亿美元,欧洲央行注资6441.55亿美元,日本央行注资467.37亿美元,澳大利亚央行注资151.39亿美元,加拿大央行注资43.68亿元。[7]
救援第二步是美联储降息行动。8月17日,美联储降低了窗口贴现率50个基点至5.75%,但是这一模糊行为只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市场信心。在美联储真正行动之前,市场对降息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市场的呼声在9月18日得到回应,美联储宣布降低联邦基准利率50个基点,由5.25%降到4.75%,同时再将贴现率下调50个基点,由5.75%降到5.25%。效应马上体现:股市上扬,市场信心增强。由于次按引发的潜在风险随后逐渐发挥威力,时隔42天,美联储在10月31日又再一次将基准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4.5%,同时再次将贴现率降低了25个基点至5%。[8]
三、关于次按危机的三个争议
次级债危机,在各国央行主动注入流动性和美联储降息的干预之下回暖。回顾在危机的整个过程中,市场对央行是否该注入流动性、美联储是否应该降息、次按危机危害程度到底多大这三方面存在争议。
(一)对各国央行是否应该注入流动性的争议
一方面观点认为,全球各大央行注入流动性只是暂时缓解了目前的状况。但是从长期来看,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可能为市场投机带来道德风险,无疑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雪上加霜。次按危机不过是市场自发性调整的结果,理因由市场自行调整来解决,不应该用一个泡沫来掩盖另一个泡沫。
反方认为,考虑到次按危机导致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紧缩以及未来可能潜在的风险。央行应该在必要时注资以维持市场流动性,保证市场顺利运转。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考虑,这都是不二的选择。
(二)对美联储是否应该降息的争议
2001年到2004年的低利率政策的确使得美国经济反弹,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还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甚至在2005年9月达到了4.7%。但是17次加息引发了次按危机,使国内的经济受挫,流动性紧缩。最重要的是,市场强烈预期美联储降息。对现代金融市场而言,有时市场预期对市场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市场运转的实际情况。
面对如此的经济环境,美联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降息,首先能重振市场信心,其次能缓解借款人的负担,降低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减少损失。若是加息以抑制通胀,又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那么,保持利率水平不变呢?支持者认为,目前看来美联储最好是保持利率不变。加息,次按危机毫无疑问将进一步恶化;减息,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将变大,且会加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无论采取哪个方案都会以损害经济的利益为代价,都不可取。况且,近期发布的各种数据表明,美联储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对通胀保持担忧。
最终,美联储先后在9月18日、10月31日将联邦基准利率分别降低了50个和25个基点,顺应市场风向标所指。尽管美联储的降息行为被认为是迫于华尔街金融界的压力,且尚不能定论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目前看来,流动性紧缩并未继续恶化,市场信心也开始恢复,该方案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伍』 历年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自从卢布给美元敛财造成麻烦以后,4月的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货币乱战的局面,美元连续冲破5道整数关口,非美货币跌的是一塌糊涂,有一个可以确定买入美元的买家集中释放了。

既然如此,那么必然是大量的国际资本转换成了美元,那么有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呢?


总结来看,人民币的汇率保持稳定的难度不大,但还是要提防,日本央行是铁了心要日元贬值,这还是在美联储没有开始疯狂加息的时候,随着利率越来越高,美元升值的势头还要继续。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美元拉崩,而我国的多年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金融、外贸、投资等等,与世界的融合度已经很高了,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中国的经济间接也会受到牵连,以至于人民币汇率受到不可预测的影响。

","force_purephv":"0","gnid":"9d1f478cdb721969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62f368da8b2305e.jpg","width":"1200"},{"desc":"","height":"8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08be67b8307260f.jpg","width":"1318"},{"desc":"","height":"8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2e90afcfd7a2a5.jpg","width":"120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515b066c0a8c707.jpg","width":"936"},{"desc":"","height":"49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d018ee69a178c1b.jpg","width":"974"}]}],"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219669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edf690d937d4523c","src":"金投网","tag":[{"clk":"keconomy_1:imf","k":"imf","u":""},{"clk":"keconomy_1:美元","k":"美元","u":""},{"clk":"keconomy_1:日元","k":"日元","u":""},{"clk":"keconomy_1:美联储","k":"美联储","u":""},{"clk":"keconomy_1:美债","k":"美债","u":""},{"clk":"keconomy_1:欧元","k":"欧元","u":""},{"clk":"keconomy_1:债券","k":"债券","u":""}],"title":"为了美元收割,日元“自我牺牲”以便掏空世界,人民币被偷袭近三年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近三年日元对人民币汇率(06-08)年初,分别为:1日元=0.0694 0.0639 0.0676

历史上日元最高汇率是哪年 - : 历史上日元对美元汇率最高的时候是在2011年10月31日创出的,最高点为1美元=75.55日元,目前1美元=105日元.

89年、90年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是多少?当时110000日元等于? : 1990年 100日元差不多是当时的3.32元人民币所以110000,差不多就是3300元

有没有谁知道日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历史最低点是多少?我指的是历 : 最低点在2002年2月份,为100日元兑换6.1331人民币

我想多了解日元年底前到明年一月份的走势日元现在兑美元,兑人民币升 : 日圆到12月分会冲高回落,明年1月也不会有什么大行情,估计过完这波大行情,接下来要等明年2月底了,因为日本3月会有一个年终结算

9月以来,日元最低汇率、最高汇率?请注明时间 : 9月28日 111.72 10月25日 106.18 这个时间、价位是准确无误的.

人民币对日元的历史汇率? - : 货币兑换 1人民币元=12.4929日元1日元=0.08005人民币元汇率数据由和讯外汇提供,更新时间:2011-05-27

1980 - 2016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 : 1980年1美元兑换1.4900 元人民币1981年1美元兑换1.7768 元人民币1982年1美元兑换1.9249 元人民币1983年1美元兑换1.9573 元人民币1984年1美元兑换2.2043 元人民币1985年1美元兑换2.9366 元人民币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日元兑人民币历史汇率最低是多少,近10年 最低是多少?? - : 下图是从2001年到现在的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可以看清楚数字),可以看出最低点在2002年2月份,为100日元兑换6.1331人民币;最高点在2011年9月份,为100日元兑换8.3730人民币.目前的汇率已经接近2002年的最低点了

日币兑换人民币历史最高是多少 - : 日元兑人民币100:8.0421,就是2011年6月的比例,据经济学家分析,日元近期还有升值可能.

『陆』 141万日元现在的兑换价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按照2016年10月30日的汇率看,1日元=0.0647人民币元
1410000日元=91227人民币元

『柒』 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2006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据估计,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了10.7%,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均为历史新高。又据WTO发表的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国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一切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是在这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有的国家却坐不住了。他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个国家正是现世界头号强国美国。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442.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为了调节和缓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几乎要开打的经济“战争”,2006年12月份,中国和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正如会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人民币升值成为了这次对话的焦点问题。当时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就说,人民币汇率是本次对话的核心部分。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当时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中国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全世界都不会忍受中国以如此慢的速度来调整人民币汇率”。
其实美国参议院已经通过一个决议,当然现在是推迟表决。它的内容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如果人民币到今年(2006年)十月还不明显升值,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统统加征27.5%关税。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好在美国参议院留了一些余地,推迟表决,它的意思就是留一些时间来看看中国的态度。这个形势真的是非常的严峻,美国为什么施加这么大压力?人民币外汇表面是一个货币、金融现象,但人民币升值讲到底还是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来,年年对外贸易都出现逆差。在八十年代几百亿美元,八十年代后期超过一千亿,甚至是二千亿美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每年贸易逆差竟高达五千亿美元。外汇就像一个人口袋里面的现金,你一开始亏一些可以到外面去借一些,但一直亏谁敢借给你?但是美国贸易逆差额度这么大却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垮台,是因为它在世界上的一些特殊地位。这么多好吃、好用、好穿的东西到美国,它就用印钞票的机器多印一些就可以了,美钞发行量的增加就抵消了贸易逆差。二十多年来贸易逆差这么大,大家都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美国马上就面临像六十年代的情况,大家都把美元当成是烫手的山芋!所以最近几年它觉得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怎么解决呢?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就采取了一个手段,以前美国是搞强势美元政策,就是想方设法树立人民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外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样美元就比较坚挺。然而一看美元的外汇走势非常坚挺,老百姓就有信心,有了信心,大家就拿着美元不放。但是这几年没有办法,它就把“强势美元政策”改为“弱势美元政策”,而美元外汇走低时就会产生一种外汇倾销效应。当年欧元兑美元强的时候,1欧元可以换0.8美元,美国就想办法让美元汇率走弱,于是变成1欧元可以换到1.3美元,美元兑欧元就贬值了。美国的财务部长讲了一句话,他说“为了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可以采取弱势美元政策”,但美国小布什总统从来没有承认他是弱势美元政策,他一直强调自己是强势美元政策。这样做对日本、欧盟有效果,美元兑日元、欧元的汇率下跌了,和他们的贸易逆差就缩小,甚至某些贸易商品可能出现顺差。但它这样做,对中国却不起任何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中国人民币的外汇制度,用官方的话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这个说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盯住了美元。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就一直盯住美元,美元上涨我也上涨,你跌我也跌,而美国从强势美元政策悄悄改变为弱势美元政策,为的就是改变贸易逆差,但这对中国不起作用,无论怎么跌人民币就是不发生变动,美国就感到非常的不满。因为现在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恰恰是来自中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所有贸易逆差中数额最高的国家。按照美国的统计,去年就“亏”中国1千六百亿美元,按照今年预测至少是两千亿美元,单单是中国一家就要亏两千亿美元,那五千亿的贸易逆差总额怎么样才能降下来!这就是美国之所以力压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目的。美国官方的态度是“人民币外汇制度一定要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讲白了就是人民币不要再盯住美元,要不然美元再怎么变对中国也没有效果!我们当然不会理会美国的无端指责,也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过分要求,因为造成现在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了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但是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它自身的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我们又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是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的过程

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饿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8.28先后突破了8.2、8.1、8.0关口,05年升值幅度达3%强。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7.8087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615个基点。
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
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
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
2007年。,人民币升值加速趋势更是已经明朗化。从2007年元旦到3月初,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0.898%,速度是2006年同期的2.5倍。2007年5月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7.7大关,使得2007年人民币升值已达1.458%。可见,人民币升值已经开始驶入了“快车道”。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
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升值,该国或地区的股市都将上涨。人民币升值将近7%,虽然上涨幅度不大,但它也预示着中国开启了人民币升值的“大门”,人民币就此进入了升值通道。国外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必然吸引投机资金的快速流入,从而推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日元的每一轮升值都对应着日本股市的持续上升期。整个上升过程,从1972年启动到1989年最后结束,延续了整整17年,涨幅高达19倍。在1972年至1989年的18年间,日元有13年处于升值状态,其中,升值幅度超过15%的年份有6年。而股市则有15年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升幅超过20%的年份有6年。升幅最大的年份是1972年,当时日元第一次从1:360的固定汇率调至1:301,当年日经指数劲升了91.91%;其次则是1986年,即“广场协议”达成后的第一年,日经指数劲升了42.61%。因此,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对指数推动力度最为显著。反观当今的中国股市,从2007年农历农历新年开始,上证指数几乎是“坐着火箭”一路狂飙,虽然中间也经历过一些起伏,但是“疯牛”的中国股市谁也阻挡不了。就像当初人民币升值一样,上证指数的一个个关口相继轻松告破,一路到达了4300这个历史“制高点”。似乎中国沉寂多年的熊市一下子就牛了起来,整个中国证券市场一片繁荣之景象,无数的散户们将他们本来存在银行的钱取了出来,纷纷扎入股票大海中去。但是仔细想想,究竟谁才是中国股市真正的“庄家”?传统意义上的庄家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讨论的就是国外的热钱。人民币升值,犹如一块刚新鲜出炉的大蛋糕,吸引着全世界的热钱的胃口。人民币升值了,就意味着人民币更“值钱”了。具体的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是8.27的时候,100美元只能兑换827元人民币,但是现在100美元只能得到770元左右。表面上看中国占了便宜,但国外投机集团的热钱可没有那么傻。它们在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升值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将大量的美元(据估计是几千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豪赌人民币的升值。而这些热钱进入中国后就会进行投资,主要是股市和房地产,把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带的红红火火,使得无数中国资金跟进,造就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然后人民币就如其所愿开始升值,国外的投机者们这下子可高兴坏了。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做的投资本身就得到了回报,就算人民币的汇率没有变动,按照正常的利润率一年20%,10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是827亿人民币)这时候就是将近1000亿人民币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到7.70,热钱这时准备全身而退,按照这个汇率1000亿人民币就变成了130亿美元。这一进一出,国外投机者们就白白赚走了30亿美元!何况真正在中国的投机热钱是几千亿美元!热钱撤走了,留给中国的呢?巨额资金的流失必定导致人们对市场失去信心,然后就是崩溃,吃亏的还是中国老百姓。

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可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的出口贸易了。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就是基于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一升值,中国的货币优势就荡然无存。原本中国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卖到美国去只要12美元多一点点,现在同样的一件商品卖到美国去就要将近13美元。显然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外资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付给中国工人工资,原来只要100美元的,现在就要108美元了。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应该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币的升值毕竟是有限度的。目前人民币升值7%左右,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10%~40%以解决中美贸易问题,而专家预期中国经济所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是7%~10%,所以中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大可能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其实,中国表面上的数量巨大的出口额,外资和合资企业占了很大的一部分。2006年中国六千多亿出口额,大概有60%左右是外资企业的出口,真正国内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办企业总而言之中国人自己的企业不到50%。目前,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脉已变为美国投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原来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的成本是20美元,现在转移到中国之后,离岸中国的成本价是4美元,其中,中国从国外采购这双鞋材料的成本价是2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是0.4美元。中国赚的只不过是员工的薪水和企业上缴的税收。而中国相比美国低很多的工资水平,以及许多省市对外资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以至于我们在这两项上面也没有得到什么太大的好处。但正是这样一种形势,迫使我们的企业必须向着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低附加值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人民币的升值无疑加速了这一过程。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对外出口打击是巨大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好处。我认为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好处就在与部分的平息了美国的怒火。暂且先不讨论美国把对华贸易逆差的帐全算在人民币汇率身上是对是错,单单凭借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我们就不得不看着他的眼色行事。我们每年40%的出口是对美国实现的,美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依赖度非常高的市场。如果我们抱着人民币汇率不放,和美国来“硬碰硬”的话,相信最终吃大亏的还是中国。灵活的汇率政策,正是我们的目标。既不能一味的听从于美国,也不能目空一切,和他“玩真的”,毕竟我们的实力还够不上。灵活的应对美国的责难,是为了给中国赢得更多的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还有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的巨额顺差,表面上看是再好不过了,但其背后依旧潜伏着危机。一般的贸易顺差,说明了一个国家出口的强劲,说明了这个国家的商品优势和经济实力。但是巨额的顺差就说明这个国家过分依赖外国市场了。举个例子,2006年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为9691亿美元,占总GDP的30%强,巨额的顺差代表着相应巨大的生产能力。万一哪天中美交恶,美国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那我们的产品还卖给谁?以目前我们低迷的内需能消化这么多的商品吗?这势必会导致一些以出口为生的企业的破产和员工失业,不还是中国吃亏吗?现在人民币的适当升值,会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对各行业的影响
1、外汇负债类行业将明显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贸易等行业。这些行业由于有较多的外汇负债(特别是美元负债),因此人民币升值将给这些行业带来汇兑损益,特别是像航空类公司,往往都有巨额的美元负债,因此将明显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进口型行业也会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纸(纸浆进口)、钢铁(铁矿石进口)、轿车(部分重要零部件进口)、石化(原油进口)、化纤及塑料(原料进口)、航空(航空器材进口)、服装(高档面料进口)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每年均需要进口相关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这些行业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国造纸行业中的纸浆成本占70%,而纸浆中的38%是进口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使得造纸行业的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从而明显提升造纸行业的盈利水平。
3、投资品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资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价值的房地产、园区开发等行业、具有资源价值的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由于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资金有可能对通过投资这些行业中的公司所拥有的土地或房产来获得升值收益,从而加大资金对这些投资品行业的吸引力,从而引发价格的上涨。
4、传统的出口优势型行业则受到直接冲击,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仅2%的升值幅度影响不大,通过成本压缩和价格适当转移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公司,特别是龙头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5、国际化定价的行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包括完全国际化定价的有色金属、部分国际化定价的石化、钢铁、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受到国际价格影响较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它们以人民币计价情况下的售价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利润的下降。
6、进口产品替代的行业将也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汽车、工程机械、钢铁、家电等。这些行业的产品和国外进口产品竞争较为激烈,而人民币升值以后会导致国外进口产品以人民币报价下降,从而使得本土产品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下降,并进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
7、外贸服务业行业可能会间接受损。由于人民币升值可能对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将可能对港口、机场和航运行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升值刺激进口可能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响幅度相对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是较为复杂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综合。汇总分析,结合对各行业重点公司在人民币升值2%的情况下的盈利情况变化分析,此次人民币升值对航空、造纸、园区开发、房地产、通信运营、通信设备等行业构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业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对钢铁、视听器材、石油开采、纺织服装、元件等行业有一定的利空,但从我们跟踪的重点公司业绩变化来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业总体是一个较为中性的情况。

『捌』 16000日元换多少人民币

100日元兑换人民币6.4484元,1日元兑换人民币0.064484元,所以16000日元兑换人民币1,031.744‬元。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网页声明:

1、本汇率表单位为100外币换算人民币,仅供参考,客户办理结/购汇业务时,应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柜台或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对使用该汇率表所导致的结果,中国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2、未经中国银行许可,不得以商业目的转载本汇率表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需引用相关数据,应注明来源于中国银行;

3、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业务系统于2011年10月30日进行了升级,本汇率表原有的"卖出价"细分为"现汇卖出价"和"现钞卖出价",此前各货币的"卖出价"均显示在"现汇卖出价"项下。

3、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业务系统于2011年10月30日进行了升级,本汇率表原有的"卖出价"细分为"现汇卖出价"和"现钞卖出价",此前各货币的"卖出价"均显示在"现汇卖出价"项下。

4、具体兑换币种以当地中国银行实际开办币种为准,客户可前往当地中国银行网点咨询或致电95566。


(8)10月30日日元汇率扩展阅读:

图案

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的纸币上,大都印刷有人物头像,且几乎都是政治家唱独台戏,或者是国家的缔造者,或者是皇位继承者,或者是某一时期的最高执政者。

1871年日元诞生后至1984年新日币发行前,纸币上印制当政者的肖像,诸如1881年开始发行的纸币上曾印着神功皇后的肖像,后来的一万元和五千日元纸币上是圣德太子像,千元纸币上是伊藤博文像,以象征皇权和政府权威。

自1984年以后流通的纸币上,印制着明治维新时代的文学家,科学家等明治维新时期的维新志士,表达了日本对明治维新的怀念,这是日本告别中世纪,走向近现代的开端。

『玖』 35330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1日元=0.0649人民币(更新时间2019-10-30 13:05:00)
35330日元=2292.92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10月30日日元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资产净利率 浏览:74
金融机构责任追究原则 浏览:711
期货中盈亏平衡点 浏览:27
中美汇率影响因素 浏览:954
工行贵金属定投特点 浏览:276
天元机电股票 浏览:302
湘财证券官网电话 浏览:349
假设总杠杆系数大于 浏览:418
成都国银普惠金融服务外包有 浏览:432
天津银行北京分行经营贷款 浏览:733
私募股权投资杠杆 浏览:403
抓最佳组合买点趋势指标 浏览:702
河北银行理财双周本益赢 浏览:618
论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标 浏览:884
曲靖正规贷款 浏览:350
河南中小企业融资案例 浏览:97
股票每次2万 浏览:923
工商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浏览:35
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 浏览:131
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浏览: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