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杠杆原理
楼主真能悬乎啊。杠杆原理画图时用大写的L1还是用小写的l1,要国际上来规定。
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不要国际上规定或老师规定的。例如,桌面上的物体,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用符号N表示可以,用F表示也可以,用“F支”表示也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对物理原理,计算对结果,规范解题步骤等等
2. 探究杠杆原理实验
杠杆原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3. 河北中考理化生实验考什么
秦皇岛市的习题是:2012年中考物理、生化实验操作试题说明
根据秦教[2011]年324号文件要求,市里统一考试试题。现发给各个县区,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 根据现行教材,本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原则,试题尽可能概括教材内容,又考虑了安全操作等因素,适度控制了难易程度,不出偏题难题。
2、 本次考虑是我市恢复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第一年,考虑到教材的实际情况,物理涉及到电学、力学光学等内容的12道试题。
3、 生物、化学由于是一个考场进行的生化合一考试,考虑到生物学科内容及初二结课的情况,本次考试化学的8道题和生物的4道题组成12道生化试题。
4、 试题中有需要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记录的,要根据每个试题要求,印制报告记录单,在考试前由监考教师发给学生,由学生做好相应试题的实验记录及结论。
5、 由于教材要求的探究性实验较多,在平时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设想情景模式,考虑到考试的严肃性,在这次试题中没有涉及。本次试题难免有不足或疏漏之处,不妥之处请上报市仪器站。各个县区可组织教研部门人员对试题及评分标准进行分析,如有必要,可在原试题的基础上做适度微调,作为本县区独立使用。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要求:
1、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
3、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处于不平衡状态)及砝码一套、量筒一个(100ml)、小石块(拴好细线)一块、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干布一块
实验记录单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姓名: 考号:
水的体积 石块的质量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1分)
2、将天平放平稳,取下托架下的橡皮垫。用镊子将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1分) ①未用镊子将游码归零、未取下橡皮垫、未调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扣1分;
3、将石块轻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1分) ①不用镊子添加砝码、未平衡扣1分;
4、计算天平右盘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的和,记录石块的质量。 (1分) ①记录质量不正确、无单位扣1分;
5、用镊子将砝码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天平上取下放回砝码盒。 (1分) ①未将砝码按顺序放回、不用镊子扣1分;
6、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并记录。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1分) ①读数时视线未与量筒内水的液面最低处相平,记录不正确、无单位扣1分;
7、将石块缓慢放入量筒中按6步的方法读出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计算出石块的体积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分) ①未把石块缓慢放入扣1分;
②计算石块体积不正确扣1分;
8、计算石块的密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1分) ①密度计算错误、无单位扣1分;
9、整理器材:擦拭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 ①未擦拭器材,未把器材放回原处扣1分;
二、探究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实验要求:
1、 组装实验装置。
2、 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的像,记录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
3、总结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f=10cm)、 蜡烛、火柴、光具座、光屏
实验记录单
探究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姓名: 考号:
实验次数 物距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实虚 像距
1
2
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分) ①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放错扣1分;
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①未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扣1分;
4、将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此时物距、像距、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 (3分) ①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未超过2倍焦距、未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扣1分;
②成像不明亮、不清晰扣1分;
③记录错误、未记录完整、无单位扣1分;
5、将蜡烛移向凸透镜,但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固定好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此时物距、像距、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 (2分) ①成像不明亮、不清晰扣1分;
②记录错误、未记录完整、无单位扣1分;
6、得出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1分) ①未将规律总结正确完整扣1分;
7、将蜡烛熄灭,拆除实验装置,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要求:
1、 在支点两侧悬挂钩码,两侧悬的钩码数量不得相等。
2、 在实验记录单中正确记录以下数据:(力臂长度精确到1厘米)动力臂长度、阻力臂长度、动力、阻力。
3、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一次实验将数据添入实验记录单。
4、 分别求出两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并记录。
实验器材:
杠杆一个(处于不平衡状态),杠杆支架一个(或用铁架台并组装好),木直尺一把,50g×10钩码一盒(每个钩码按0.5N计算)
实验记录单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姓名: 考号:
实验次数 动力 F1 动力臂 L1 动力×动力臂 阻力 F2 阻力臂 L2 阻力×阻力臂
1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评分标准 细则
1、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1分)
2、把杠杆组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①未调整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扣1分;
3、在支点两侧挂数量不等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1分) ①在两侧挂钩码相同扣1分;
4、用刻度尺测量力臂的长度并记录。 (1分) ①记录不正确无单位扣1分;
5、记录两侧钩码的个数,并以每个钩码为0.5N计算动力和阻力。 (1分) ①记录、计算不正确或力的单位出现克扣1分;
6、求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并记录。(1分) ①记录不正确、计算不正确或扣1分;
7、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按3-6步的方法再做一次实验,将结果添入实验记录单。 (2分) ①只改变力或力臂其中之一变量扣1分;
②记录结果错误、无单位扣1分;
8、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1分) ①结论不正确扣1分;
9、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四、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实验要求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1、 用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L2两端电压、L1L2串联后总电压。
2、 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并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实验器材
电池组(6v)一个、小灯座(2.5v)两只、单刀开关(闭合状态)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记录单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姓名: 考号:
L1两端电压 L2两端电压 L1L2串联后总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压表指针是否在“0”位。 (1分)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 (1分) ①开关未断开或电路连接错误扣1分;
3、闭合开关,检查电路,电路正常再断开开关。 (1分) ①开关未断开扣1分;
4、将两根导线的一根接电压表负接线柱上,另一根接电压表正接线柱(15v)上。 (1分) ①接线错误扣1分;
5、将电压表与L1并联,并联前必须用试触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 (1分) ①未用试触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或方法不正确,电压表反偏扣1分;
6、闭合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 (1分) ①记录不正确或无单位扣1分;
7、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取下,按上述要求分别测出L2两端电压、L1L2串联后总电压并记录。 (2分) ①未用试触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或测量方法不正确扣1分;
②记录不正确或无单位扣1分;
8、断开开关,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分) ①结论不正确扣1分;
9、整理器材,拆除电路,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五、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要求
1、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 用电流表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3、 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并得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器材
电池组(3v)一个、小灯座(2.5v)两只、单刀开关(闭合状态)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记录单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姓名: 考号: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在“0”位。 (1分)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 (1分) ①开关未断开扣1分;
3、闭合开关,检查电路,电路正常断开开关。 (1分) 电路连接错误、开关未断开扣1分;
4、测A处电流:断开干路连接导线,将断开的线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正负接线柱要判断正确)在干路断开的接线柱上接一根导线,闭合开关,用新接上的导线头试触电流表,选择适当的量程后断开开关,将电流表串接好,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2分) ①不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或方法不正确,电流表反偏扣1分;
②记录不正确扣1分;
5、按第4步方法测量B、C两处的电流并记录。 (2分) ①未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或测量方法不正确扣1分;
②记录不正确扣1分;
6、断开开关,得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分) ①未断开开关扣1分;
②结论不正确扣1分;
7、整理器材,拆除电路,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恢复扣1分。
六、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要求
1、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其额定电压。
3、 测量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4、 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器材
电池组(4.5v)一个、小灯座(2.5v 0.3A)一只、单刀开关(闭合状态)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滑片处于中间位置)、导线十根
实验记录单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姓名: 考号: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0”位。 (1分)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压表选择0~3V量程,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判断正确),连接时应保证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 (4分) ①开关未断开或电路连接错误扣1分;
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错误扣1分;
③电压表和电流表反偏扣1分;
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扣1分;
3、检查电路是否正确。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并记录。 (2分) ①操作不正确扣1分;
②记录不正确不得分;
4、观察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1分) ①记录不正确无单位扣1分;
5、断开开关,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分) ①计算错误、无单位扣1分;
6、整理器材,拆除电路,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七、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电流
实验要求
1、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 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在“0”位。
3、 测量干路总电流,并记录。
实验器材
电池组(3V)1个,小灯座(2.5V)1只,定值电阻(10Ω)一只,单刀开关(闭合状态)一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根、螺丝刀一把。
实验记录单
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电流
姓名: 考号:
电流表所选量程 干路电流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在“0”位。 (1分)
2、断开开关,按电路图,从电池正极(或负极)顺次连接各元件,组成并联电路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2分) ①未断开开关,扣1分;
②未按图连接扣1分;
3、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 (1分) ①连成串联电路或短路的或不操作此项扣1分;
4、测干路电流:断开干路的连接导线,将断开的线接到电流表的接线柱上(正、负极要判断正确);在干路断开的接线柱上接上新的一根导线;闭合开关,用新接上的线头试触电流表选择量程(由大至小);确定量程后,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按选择好的量程串联到电路中;闭合开关。
(3分) ①电流表正负极在试触时接错,又改正的扣1分;
②不用试触法或方法不对或未按要求断开或闭合电键的扣1分;
③电流表串联位置不对,扣1分;
5、正确观察电流值,断开开关,填写实验报告单,数据单位要正确。 (2分) ①观察后未断开开关扣1分;
②记录数据不正确无单位扣1分 ;
6、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八、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实验要求:
1、能够正确组装实验装置;
2、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能够正确分析受力并结合其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正确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
小车,两端带有滑轮的光滑木板(带固定支架),线,钩码等
实验记录单
姓名: 考号:
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同、不相同) 拉力方向(相同、相反) 拉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小车的状态(静止、运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所用器材是否齐全。 (1分)
2、将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 (1分) ①未正确操作扣1分;
3、两侧用细线系上两组相同的钩码,分析小车所受拉力大小及方向,观察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操作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1、 在小车左边或右边增加钩码,小车会向左或右移动,分析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及方向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操作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5、两边悬挂相同钩码,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放手瞬间观察分析小车所受拉力及运动情况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操作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6、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 (1分) ①未将平衡条件总结完整扣1分;
7、整理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九、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能够正确读数
3、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平板测力计(5N),钩码,棉布
实验记录单
姓名: 考号:
接触面(木板、棉布) 钩码个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所用器材是否齐全,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 (1分)
2、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其在木板上匀速水平滑动,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记录数据 。
(2分) ①不匀速拉动木块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3、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在木块上加放钩码,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其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记录测力计示数。
(2分) ①不匀速拉动木块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4、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板上平铺一块棉布并固定,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其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记录测力计示数。
(2分) ①不匀速拉动木块扣1分;
②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5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2分) ①未将结论总结完整扣1分;
6整理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实验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液体压强计
2、会根据压强计两个管中水位的变化判断压强大小
3、会通过探头橡皮膜方向的变化判断所测的压强方向
实验器材:
液体压强计,微小压强计(U形管与铁架台组装好),500ml大烧杯(2个),水,盐水、刻度尺
实验记录单
姓名: 考号:
实验次数 水、 盐水 探头深度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U型管液面高度差
1 水 相同 朝上
2 水 相同 朝下
3 水 相同 朝侧面
4 水 加深 任意
5 水 更深6厘米处 任意(方向同上)
6 盐水 深度6厘米处 任意(方向同上)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所用器材是否齐全。 (1分)
1、 把探头放进盛水容器中观察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1分) ①不能够正确使用压强计扣1分;
3、把探头固定在某一深度处,分别改变橡皮膜方向(向上、下、侧面)观察液体内部统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的特点,做好记录。(3分) ①未固定某一深度扣1分;
②未改变探头方向扣1分;
③未正确记录扣1分;
4、改变探头深度,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做好记录。(1分) ①漏记或错记一项扣1分;
5、固定探头深度,改变液体密度,观察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变化并记录。
(2分) ①测量水深6厘米处压强的操作或记录不正确扣1分;
②测量盐水深6厘米处压强的操作或记录不正确扣1分;
6、正确得出实验结论。 (1分) ①未将结论总结完整扣1分;
7、整理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十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要求:
1、能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平面镜所成的像的位置
2、能正确测量像距及物距
3、能根据实验数据正确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
带支架的玻璃片,刻度尺,白纸,蜡烛两只(大小相同)
实验记录单
姓名: 考号:
物体的高度(厘米)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厘米) 像的高度
(厘米)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厘米)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所用器材是否齐全。 (1分)
2、在桌面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竖立一块玻璃板,标出玻璃板的位置。 (1分) ①未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扣1分;
3、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并观察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 (1分) ①未操作正确扣1分;
4、拿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看上去与像重合,此重合位置就是点燃蜡烛所成的像的位置。 (1分) ①未操作正确扣1分;
5、分别标出物、像的位置,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2分) ①未正确标出物、像的位置扣1分;
②未正确测量物像高度扣1分;
6、实验后,把玻璃板和蜡烛移开,连线物象位置点,比较物距与像距以及物像的位置连线与玻璃板的关系。
(2分) ①准确量取物距和像距得1分;
②正确画出物像的位置连线并标出位置连线与玻璃板的关系得1分;
7、正确得出实验结论。 (1分) ①未将结论总结完整不得分;
8、整理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十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要求: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准确读数
2、正确使用刻度尺,准确读数
3、会正确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斜面、平板测力计(5N)、刻度尺、小车
实验记录单
姓名: 考号:
小车重力(N) 斜面高度(m) 沿斜面的拉力(N) 小车运动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细则
1、检查所用器材是否齐全,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 (1分)
2、把小车放到斜面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使其从低端运动到顶端。 (2分) ①未将测力计沿与斜面平行方向拉动扣1分;
②未将测力计匀速拉动扣1分;
3、测出拉力、小车重力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测出并记录拉力扣1分;
②未正确测出并记录重力扣1分;
4、测量斜面的长以及斜面的高度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测量并记录斜面的长扣1分;
②未正确测量并记录斜面的高扣1分;
5、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并记录。 (2分) ①未正确计算并记录有用功、总功扣1分;
②未正确计算并记录机械效率扣1分;
6、整理器材,并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分) ①未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扣1分;
4. 中招物理实验杠杆如何算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的重心(均匀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用铅笔做出记号; 2、用细绳系住钩码套在木棒的一端,另用细绳系住木棒的某处(悬点),使木棒悬起来,调节钩码或悬点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悬点便为杠杆的支点; 3、钩码与木棒的重心分居在支点的两侧,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的距离L1及支点到钩码处的距离L2; 计算式推导:设木棒的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MgL1=mgL2 木棒的质量M=mL2/L1
5. 初中物理中考有杠杆实验吗
初中物理中考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考点之一,相应的研究实验也是比较重要的,虽然不一定今年会考到,但不知道哪次就考了。
6. 呜呜初三党桑不起啊,明天就要考实验操作了求助!!急!!说明手电筒工作原理,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你以前没做过实验啊。如果要选一个考的话,考电学概率很大
手电筒就是小灯泡发亮。
做法:画图不解释。首先把器材摆好并让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然后随便连起来(最好开关放在正极边上)。打开开关就好了
好有个难点:拆的时候先断开开关!然后干电池有两节要先把两节电池之间的导线拔掉
2.杠杆
调水平不解释。然后可以在左边放两个钩码,右边一个。然后慢慢调距离让杠杆平衡(也可以用尺量距离快一点)。
3.弹簧测力计
调零时要弹簧测力计摆正再调。然后尽量匀速拉动(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好在光滑一点的平面拉慢一点
4.凸透镜成像
这时最难的一个。首先挑个好点的蜡烛不要太长太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三者并在一起检查是否同高度(这就是为什么要挑一个好点的蜡烛)。还有要把凸透镜放在中间的位置
测焦距:蜡烛不动,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有个最小最明亮的点时,那像距就是焦距(用尺量)。
照相机工作原理:大于两倍焦距。得知焦距后(也可以看看光具座或凸透镜上有没有印焦距),然后将物距(蜡烛到凸透镜)调到两倍焦距以上,最好不要太远。然后调光屏,移动到光屏上有较清晰的像就好了。
7. 中考物理杠杆部分该如何学习
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
费力杠杆:门把手;
等臂杠杆:托盘天平。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
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8. 初二物理杠杆原理
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④用字母L1或l2标出。
如图
9. 2010嘉兴中考物理题 手臂上的杠杆 为什么
阻力臂×阻力=动力臂×动力你要先知道,其次是 ,根据几何的一些规则,手在移动的时候阻力臂变大,动力臂变小,阻力还是你的手和那本书,那么根据那个公式,动力就要变大,所以手就要用力,肌肉就会越来越紧张。
10. 快中考了 。 能把 数理化重难点 基本知识 给我列出来吗 越多越好。。。
我能提供给你的只有物理,希望对你有用!
一、准确记忆一些的基本概念与公式
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
(一)准确记忆一些易忘易错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1、记住一些常见的数值:
常见物体的长度如课桌的高度 ;普通中学生质量 和体重 、对地面的压强 ;人体温度 ;一张报纸平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值 ;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 ;一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等。
家庭电路电压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2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水的密度 、水的比热容 等。
3、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
速度: v=s /t 密度:ρ=m/V 压强:p=F/S 功率:P=W/ t
物质的比热容:c=Q/(m△t) 燃料的热值:q=Q/m
要求:清楚表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正确理解几个物理概念(物质物理属性):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s /t 物质的密度:ρ=m/V
物质的比热容:c=Q/(m△t) 燃料的热值:q=Q/m 导体的电阻:R=U/I
5、知道以下计算公式:
(1).速度:v=s/t(2).密度:ρ=m/V(3).重力:G=mg=ρVg(4).压强:p=F/S
(5).浮力:①用测力计称量:F浮=G物-F拉; 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③漂浮或悬浮(二力平衡):F浮=G物 ④原因法(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6).杠杆原理:F1l1=F2l2 (7).功:W=Fs
(8).功率:P=W/t=Fv(9).机械效率:η=W有/W总
(10).热量:Q吸=cm(t-t0) Q放=cm(t0-t)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mq
(12).欧姆定律:I=U/R
(1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重点:两个电阻并联,并联电阻公式:R并=R1R2/(R1+R2)
N个相同电阻R0串联: ;N个相同电阻R0并联: 。
(14).电功:W=UIt=U2t/R=I2Rt=Pt
(15).电功率:P=W/t=UI=U2/R=I2R
(16).电热:Q=I2Rt=UIt =U2t/R= Pt
(17).对于纯电阻,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热能:Q=W=Pt
(18).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吊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①η=W有/W总=(Gh)/(Fs)=G/(nF)(竖直方向克服重力做功)
②η=W有/(W有+W额)=G/(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③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η=W有/W总=(fs物)/(Fs)=f/(nF) (水平方向克服摩擦力做功)
6、弄清一些数据与表格物理意义
晶体的熔点表、液体的沸点表、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粒子大小和结构、物质的比热表、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燃料的热值表、热机的效率表、常见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导体的电阻表、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值、电磁波谱等。
7、注意区别常见易混概念、异同对比:
蒸发和沸腾;实像和虚像;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压力和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内能、热量和温度;电功和电热;磁场和磁感线;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和电磁感应现象。
(二)切实理解一些重要规律:
1、理解基本物理规律:(包括以下环节)
(1)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规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3)文字表达形式及含义;(4)公式表达形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各量的单位;(5)规律的适用范围;(6)如何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需要理解的重要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二力平衡的条件;(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4)阿基米德原理;(5)杠杆平衡条件;(6)功的原理;(7)机械能守恒定律(8)能量守恒定律;(9)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10)欧姆定律;(11)焦耳定律;(12)右手螺旋定则。
例如: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Q=I2Rt(所有电热的计算适用)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三)重视能源与现代通讯相关知识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1) 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燃气、核能)
(2)可再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地热)
二次能源:汽油、焦炭、煤气、蒸汽、电能等
2、能源的利用: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燃气(A:获取内能(燃料燃烧):化学能→内能;B: 利用内能做功(热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C:利用类能发电(火电站):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2)新能源:核裂变(链式反应)A: 不加控制—¬¬—原子弹
B:人工控制——核电站: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核聚变(热核反应):——氢弹(太阳内部的反应)
3、知道太阳能利用方式与传输:
(1)三种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内能);
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
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
(2)太阳能传输:从太阳到地球,主要借助红外线来传递能量
4、理解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不会凭空消灭和凭空产生,只会转化或转移,总量保持不变。
(2)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运动反映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目前能源的利用存在的问题:①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能量转化效率不高;(注意:能量转化效率=输出的有用能量/输入的总能量×100%)
(2)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注意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
二、科学规范的完成作图
(一)作图题分类: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根据光路填光学元件、力的示意图、杠杆示意图 、滑轮组的装配、电路和电路图、磁极和磁感线
1、光学作图:
(1)要结合成像规律(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2)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哪儿来、射向哪儿的去);(3)注意箭头不能漏画,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4)实际光线一定要画实线,延长线、法线一定要画虚线。
2、力学作图:
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以及滑轮组的装配。这种作图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若作力的图示,要明确是物体受到的力(具体哪个力)还是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的物体上。
(2)力臂一定得过支点。
(3)杠杆所受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
3、电路作图:
(1)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2)画实物图时应注意:导线不能交叉;电表“+”进“-”出;电表量程的选择;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滑动变阻器串联并“一上一下”;
(3)家庭电路画图时应注意结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和原则:三孔插座中间一定接地线;开关一定接火线;螺口灯泡螺旋套一定接零线;保险丝接火线。
4、电与磁作图:
掌握和运用好右手螺旋定则,记住磁场方向的特点和一些磁极磁感线的分布规律。
(二)作图时注意细节问题:
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线要横平竖直等。
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如:力臂和磁感线可画虚线,也可画实线;力与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
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更不要少画。
三、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
(一)、测量性实验要求:
1、对于测量性的学生实验要掌握相应的实验原理,所需的实验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记录的物理量,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如(1)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2)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 。
2、常见的测量性实验:
(1)力学:①测长度 ②测时间 ③测速度 ④测体积 ⑤测质量 ⑥测密度 ⑦测力(测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2)热学: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电与磁:①测量电流 ②测量电压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⑤测量电功等
(二)、探究性实验要求:
1、明确探究性实验七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2、常见的探究性实验:
(1)力学: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③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④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⑤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⑥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⑦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
(2)电与磁学: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 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④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 ⑤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焦耳定律 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 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探究性实验要重视步骤的规范与物理量的描述及测量
(4)探究性实验设计中要注意问题:
科学性原则(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
可行性原则(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准确性原则(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重探究性实验注意结论形成过程及实验结论的总结。分析与论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在答题中,要根据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找出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或内在的联系,通过论证,得到结论。在表述结论时,不要忘记结论成立的条件。
重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评价与反思。评价反思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否合理、有无控制变量、变量控制的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等等。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测小电灯的电功率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测出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注意多次测量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测量,要改变一定的条件再进行相同物理量的测量。
四、解答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审题: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
1、完整的审题包括:①明确给的条件 ②清楚给的条件是什么 ③思考能用条件干什么
2、理解关键词语:①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③升高多少度、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 ④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3、挖掘隐含条件:
说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意味着受力平衡,合力为0。
说到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
说到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
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实际的物理量都等于额定的物理量。
4、排除干扰因素:
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两灯串联,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排除干扰因素。
(二)规范解题步骤:
1、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
能画图的最好作图辅助解题。
2、解计算题注意事项: 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三)常见的计算题:
1、有关密度、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此类试题一般围绕“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展开,同时考虑实际使用机械做功时要克服机械自重、摩擦等因素,因此使用任何机械的效率都小于100%。
解题时要注意:①分清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②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③可根据滑轮组中n=s/h 来确定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④注意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2、有关热量、能量转换的计算:(1)基本公式的计算:①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Q=cmΔt;②燃料燃烧放热:Q=qm;③电热公式:Q=I2Rt (2)热平衡原理的计算:Q吸=ηQ放
注意:各种能量间转换的效率 ;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注意单位的统一,升高、升高到、降低了等含义。
3、有关电路的计算:
(1)电路计算中的“安全问题”。 注意既要两个电表安全,还要变阻器安全,同时还要符合题目要求。此类问题要关注用电器的额定值,也要注意各种电表及其余元件的相关要求。在计算实际功率时应建立在电阻不变的基础上进行。
(2)养成答题习惯,注意不同题型的考察要点,应用针对性的解题要点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