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平衡值,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平衡值左右两边的什么相等。
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一个钩码的重为G.
A、当左右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左边:力×力臂=2G×2L=4GL;
杠杆右边:力×力臂=G×3L=3GL;杠杆左边的力×力臂大,所以杠杆的左边下沉.不符合题意.
B、当左右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左边:力×力臂=4G×2L=8GL;
杠杆右边:力×力臂=3G×3L=9GL;杠杆左边的力×力臂大,所以杠杆的左边下沉.不符合题意.
C、当左边钩码增加一个,右边钩码组向外移一格
杠杆左边:力×力臂=4G×2L=8GL;杠杆右边:力×力臂=2G×4L=8GL;杠杆左边和右边的力×力臂相等,所以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符合题意.
D、当左边钩码增加一个,右边钩码组向内移一格,杠杆左边:力×力臂=4G×2L=8GL;
杠杆右边:力×力臂=2G×2L=4GL;杠杆左边的力×力臂大,所以杠杆的左边下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❷ 如图,这是一个杠杆,上面放有一块石头。我们老师说如果右边的力是向下的话,支点就是B向上的话,支点就
老师是对的。
石头重力对杆子是向下的力。
右边力向下,组成标准杠杆,支点在中间B
右边力向上,中间支点B不起作用,支点在A,就像抬东西一样。
❸ 当杆杠如图所示时,杆杠的右个力臂是什么
左边,挂3的力臂是3,挂2的力臂是2,挂1的力臂是1;右边,力臂是3
杠杆原理:让杠杆顺时针转动的是右边,力是2*力臂是3=6
让杠杆逆时针转动的是左边,力是1*力臂是3+力是1*力臂是2+力是1*力臂是1=6
杠杆平衡
❹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
(1)由题意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设每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
杠杆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4G×3l=12Gl,
使杠杆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12Gl即可,
所以杠杆的右边第二格挂6个钩码;或右边第六格挂2个钩码;或右边第四格挂3个钩码.
(3)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2G×3L2=1G×L1,所以L1=6,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右移动2格;将图乙中的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3G×3L2<2G×6L1,即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左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4)乙图,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5)不能得出探究结论;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左;便于测量力臂;(2)杠杆的右边第二格挂6个钩码;右边第六格挂2个钩码;(3)顺时针转动;(4)变大;拉力力臂变小;(5)不能;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❺ 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悬挂物G=4.5N,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与杠杆成30º角,当杠杆平衡时F的大小是
这个是一个力矩的平衡问题,重物的作用是使杆顺时针转懂,力矩是4.5*2=9
(力矩=力值*力作用线与支点的距离;其中力值是4.5N,距离是2)
而力F的作用是使杆逆时针方向转,力矩是F*6*sin30º=3F(其中6*sin30º是支点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过支点作垂直F的线,其长度就是6*sin30º)。
要是杆平衡,那么两个力矩的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即3F=9,
所以F=3N。
❻ 物理求解,如图当给杠杆右端一个向下的力时,A,B两物体哪一个受到杠杆的力大是离支点近的要大吗
不一定!
机械回答B受力大是错的!
AB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时,受到杠杆的力等于二者重力,所以杠杆对B的力可以大于A,也可以小于A,也可以等于A!
在这过程中,只需要满族杠杆平衡方程
F(a)L(a)+F(b)L(b)=FL(F)+Jβ即可(平衡时Jβ=0)。
但这方程并没有解释二者同时存在时谁受力更大
❼ 请给我讲解杠杆原理
原理简介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或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
l1=w•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其中公式这样写:支点到受力点距离(力矩)
*
受力
=
只点到施力点距离(力臂)
*
施力,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
(力臂
>
力矩);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❽ 杠杆上物体所受的力怎么算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手施加力到杠杆动力增加,直到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时。
石头被撬起。
❾ 杠杆原理及公式
将杠杆原理看作以支点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动力点或专阻力点的移动距离属是由以支点为中心的圆的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这个点移动的距离就越长,因为这个点就得沿半径更长的圆移动了。
距离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力的增减。这是因为单纯的杠杆原理是通过以下公式成立的:作用于动力点的力×动力点移动的距离=作用于阻力点的力×阻力点移动的距离。(力×力作用的距离)在物理学中叫做“功”,即人做的功和物体被做的功是相等的(能量守恒定律)。
(9)杠杆右边的力扩展阅读
在杠杆原理中,我们把杠杆固定的旋转点称为“支点”。要想举起重物,就要把支点置于尽量靠近物体的地方。
假设人施加力的点(动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达到支点与使物体移动的点(阻力点)之间距离的5倍。那么,要想撬起地球仪,只需要用地球仪1/5重量的力按压木板即可。
剪刀、起子、镊子、筷子、钳子、杆秤......这些工具都用到了“杠杆原理”。利用杠杆原理,我们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体,也可以把短距离移动放大为长距离移动。正因如此,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❿ 杠杆原理的计算公式!在线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于力乘以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下或者匀速转动的状态下
(10)杠杆右边的力扩展阅读:
杠杆可以让“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机械所输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输入它的能量还多,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要求。因此,对于一个理想的机械,它的“能量输出”最多与“能量输入”是相等的,这个时候,机械所输出的功,等于输入它的功。
可以想象一个用杠杆来翘起物体的例子。在过程中,杠杆所输出的功,是“物体的重量”与“物体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说“输出距离”)的乘积。而输入杠杆的功,则是人所施加的“力”与“向下压的距离”(或者说“输入距离”)的乘积。
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的功”与“输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体的重量”与“输出距离”的乘积,等于“力”与“输入距离”的乘积。这就意味着,在物体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决于“输入距离”与“输出距离”的比例。
通过调整“力”和“物体”与“支点”的相对远近,使“输入距离”大于“输出距离”,或者对于上面的例子来说,只要让下压的距离稍大于物体需要被抬起来的距离,那么用“小力”所做出来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于一个“大力”所做的功。能够看出,这就是杠杆省力的背后的原因。
参考资来源:杠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