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跨国企业汇率案例

跨国企业汇率案例

发布时间:2022-06-18 20:09:22

❶ 跨国投资公司规避外汇风险的案例

BSI法 LSI法规避外汇风险

百富勤破产案例

❷ 某跨国企业子公司财务报告与母公司合并,过程中遭遇的汇率风险属于什么风险

D。因为,汇率风险分为会计风险、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其中会计风险是指汇率变动造成合并财务报表的变动程度。资料来自跨国财务管理课本。

❸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的案例,越多越好!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也是汇率的产生原因。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 财富生活 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财富生活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财富生活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1)购买力平价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举一个汉堡包的经典案例,如果汉堡包在美国值 2.00 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 1.00 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一定是 2 美元每 1 英磅。如果盛行市场汇率是 1.7 美元每英磅,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 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此理论假设这两种货币将最终向 2:1 的关系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经济数字发布/报告、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购买力平价理论缺少事实依据来证明其有效性。90 年代之后, 此理论似乎只适用于长周期(3-5 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价格最终向平价靠拢。 (2)利率平价 (IRP)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据防止无风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无证据表明利率平价说仍然有效。与此理论截然相反,具有高利率的货币通常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因对通货膨胀的远期抑制和身为高效益货币而增值。 (3)国际收支模式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平——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国际收支模式主要侧重于贸易商品和服务,而忽视了全球资本流动日趋重要的作用。换而言之,金钱不仅追逐商品和服务,而且从更广义而言,追逐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此类资本流进入国际收支的资本帐户项目,从而可平衡经常帐户中的赤字。资本流动的增加产生了资产市场模式。 (4)资产市场模式 目前为止的最佳模式。 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诸如增长率、通胀率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仅有的驱动因素。源于跨国金融资产交易的外汇交易份额,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 资产市场方法将货币视为在高效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资产价格。因此,货币越来越显示出其与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间的密切关联。

❹ 汇率变动对大型跨国企业和中小型外向型企业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大型跨国企业有专门的财务部门 可以利用衍生品什么的对冲掉利率的风险,所以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 他们的应对方法更多一些
而且他们本身也会进行一些汇率的投机(虽然很危险)

而中小外向型企业,基本就只有接受汇率变化给他们的好处和劣势,如果形式太不乐观,他们就知道倒闭。浙江一带那么多出口型小企业的倒闭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 相同点是 如果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是RMB RMB汇率上升之后 他们的出口一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差别仅仅是大企业方法手段多一些 可以用更多的技术上的东西规避 减少损失

❺ 论文: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深远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趋势,总的对浙江经济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币升值,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着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一、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

1、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生产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贬值到缓慢升值的倒U字型变化过程(见图1)。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长期缓慢升值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从宏观指标看,全社会物价指数开始下降;而从体制上看,非国有企业开始全面替代国有企业。人民币由贬转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长期贬值后,人民币回归到真实汇率,而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持续上升支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生产力增强必然导致本币走强。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8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名义GDP累计增长了21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美国。1990—200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75倍,扣除价格因素则提高了3.58倍;美国提高了1.52倍,扣除价格因素则仅提高1.29倍。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国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商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商品的极大需求,而这又引发了中国外汇顺差的持续上升。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态势(见图2),形成了一种双顺差状况。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累计高达6368亿美元。汇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如果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人民币的供给,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面临贬值压力。我国经济十多年持续增长、累积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持续十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7110亿美元,这虽然有国际炒家的因素,但诱因却是国力增强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巨额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基于正常需要的安全储备,并由此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持有过量的外汇储备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也会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别是持有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外商来华投资的收益率(差额约为10%),大量利润被外国人赚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币币值有利于克服资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币升值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一些人士喜欢引用日本的案例,来说明本币升值的不良后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说压本币升值是美国人搞垮一国经济的阴谋,其实这些都是缺乏说服力的。

应该说,日元升值并不是当前日本经济颓势的元凶。日元升值始于1971年8月26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当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协定,日元从36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长达15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以后,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仍高达9.2%。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到,1970年以后,日元持续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长,却相对稳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为21.8%,最低年份为4.1%。1990年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拿日本经济来类比中国经济,其实还忽略了中日经济的两个巨大差别。一是内需差别。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看中的也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也可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来弥补总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国,内需有限,特别是日本政府长期采取保护国内农业、中小企业主利益的政策,进一步导致总体经济缺乏较强竞争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别。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小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其国内要素价格急剧上升,最典型的如职工平均现金收入快速增长。1970年,日本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6万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万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计算,则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竞争力。虽然中国的自然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劳动力价格将长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3、人民币升值为何如此艰难

2002年底以来,人民币就已经面临升值的显性压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后,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其实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人民币面临的也主要是升值压力。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到开始升值,历时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币升值一个艰难的政策抉择,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升值结果很难判断。经济运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预期,很难做出具体的量化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必将“牵一发而动全局”,万一出现不可控局面,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调整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协调,慎之又慎。尤其是现阶段,国际游资大量入境豪赌人民币升值,而国内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抵御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幅度、方式等,更需谨慎选择,稍有差错,可能就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

其次是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所导致的路径依赖。人民币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门具有价格优势,形成了出口企业低汇率的路径依赖。很多出口企业依靠低价格获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靠“跑量”赢得大量外汇,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币升值几乎可以肯定会给依靠低价竞争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从而将打破利益分配格局,这就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因此,人民币升值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多方面关系。

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有弊。从宏观和长远来看,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处理较好,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就当前而言,人民币升值所带的不利影响,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1、出口额不会大幅度锐减。

首先,汇率调整的国际经验证明“汇率升值必定打击出口”的观点没有经验依据。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但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见图4、图5)。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360:1上升到308:1。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兑1美元,而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则呈上升态势。以日元计算,1985年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2.9万亿日元,比1970年增长6倍,平均每年增长12.7%。70年代是德国马克升值最快的时期,双边汇率从1970年的3.68马克兑换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马克兑换1美元,累计升值1.13倍,而在这期间德国外贸出口额则增长了1.5倍,且一直保持较大顺差。

其次,浙江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不会造成出口的急剧锐减。出口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趋同率较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升值后,初级产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响而减少。但从浙江情况看,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仅占出口总额的5.1%,因此对贸易出口的整体影响不大。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具有国际化特征,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及机器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成本将会降低,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降价空间,缓解了人民升值所带来的价格压力。更重要的是,工业制成品的产品差异较大,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看与相关国家产品的比价关系。从我国产品近几年大幅压价竞争的情况看,我国低层次工业制成品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即使因人民币升值而小幅提价,也不一定会高于别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不至于较大程度地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再次,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压力。浙江是中国劳动密集产品生产的一个典范,由低工资所支撑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廉的劳动成本成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主要支撑。根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美国工资是中国工资的50倍。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被出口价格的上涨而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采取降价策略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出口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大幅减少。

最后,汇率不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导致出口迅速增长的关键。从历史上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但中国出口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994—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而此期间中国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1.5%和14.1%;浙江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3.9%,20.7%和14.7%。这说明汇率不是左右出口的关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了高于美国1.5—2倍的增长速度,浙江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出口额自然也会不断增长。

2、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规模下降

1994—2003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计29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7.2%,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方式。人民币升值后,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幅下降,因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看好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已经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外资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台湾的康师傅集团进入大陆市场前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进入祖国大陆后,巨大的内地市场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台资食品公司,获得了“中国面王”的美誉。

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当低下,以1998年制造业名义工资水平衡量,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1/4~1/5。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造就了中国农民特别善于吃苦的优良品质,以及思维与身体的灵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传统的感召力。浙江外资企业中,港资、台资企业占了一半左右。大陆和港台地区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高度的文化认同感是这些企业来华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并不会对这类外资引入构成重大影响。

外资迅速增长的这三点主导因素都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征,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因为人民币对外价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转。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资仍然取得可观成绩即可证明这一点。

3、不会出现大面积失业

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很多人担心人民币升值后,会严重影响总需求,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失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

汇率调整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就业产生影响,一是人民币升值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出口,最终影响就业;二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继而波及到就业状况。根据前面的分析,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因此就业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此外,2002年以来中国内需十分旺盛,央行从2003年年初就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7月后又采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国内贷款力度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内需仍然有自动扩张的倾向。人民币升值后,只要内需保持稳定增长,就可以抵消升值对外需的影响,维持总需求的稳定。在总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情况下,就业可能会在人民币升值后出现小幅波动,但不太会造成大面积失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的六大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次汇率调整虽然只升值了2%,但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意味着汇率形成机制向市场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浙江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汇率变动所表达出来的价格信号,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一)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源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万元,人民币升值2%,相当于每个人增加了262元的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力。这可以扩大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购买,降低出国留学和旅游成本。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源。资源、技术等要素制约将是浙江经济的长期问题。最近几年,浙江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基本资源快速增长,2004年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325%和140%。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降低,对浙江是一个利好消息。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进口146.1亿美元,按照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计算,可以节省23.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先进知识。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升,国内企业能以较低费用,加大直接购买境外专利、技术和装备的力度,同时增加派遣管理、技术人员出国学习。湖州久立特殊钢有限公司,前不久签约进口一台单机压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热挤压机,价值975万欧元,人民币升值2%以后,企业将少支付225万元人民币。

(二)有利于加速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人民币升值后,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会形成扩大进口机器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局面;与此同时,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劳动成本的相对提高,因此会出现用境外资本货品替代国内劳动的情形,即企业扩大机器设备进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减少对企业工人雇佣。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失业。

但这一过程将加快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这就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这样,高科技所替代下来的就业人员将会被第三产业所吸纳,形成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加快转移,从而使得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抑制,企业利润空间降低。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车间;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这会迫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转变产业结构的压力。此外,人民升值后,进口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严重,几乎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浙江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年用电比“九五”末分别增长了23%和100%。一些出口产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国外转嫁环境压力的产物。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将使低能耗高环保的高技术设备进口成本降低,进口数量增加,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环境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业,逐步转变向世界廉价拍卖我们珍贵资源的现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缺乏核心技术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产品大致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2002—2004年,浙江共遭遇国外“二反二保”和“337调查”案件71件,涉案企业2496家、涉案金额1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45%、50%和60%,浙江已成为遭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产品的出口价格会提高。但由于我省出口产品价格已非常低,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产品仍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提出产品低价倾销的诉讼。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润。人民币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国对待汇率改革的态度,欧美等国必然会随之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减少各类贸易摩擦的次数。

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虽然只有2%的增幅,但却说明了一个信号: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争策略,以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出口贸易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这显然是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的。

(五)有利于加速我省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特征。全省存款余额2003年达1475.8亿元,从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长27.8%。但由于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储蓄转为投资的传导机制受阻,大量剩余资本在寻找获利机会。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疯狂涌向房地产市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省并不缺少投资资金,缺乏的是投资机会。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国外资源,将刺激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而不必担心贸易壁垒的制裁。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浙江企业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

(六)人民币升值的若干不利影响

浙江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2004年浙江省外贸总额为852.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到高达66%,出口依存度高达43%。对浙江这样一个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打击出口企业。对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品冲击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小纺织企业,纺织业的利润一般不足10%,而这些小企业的利润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个百分点,对企业的打击不小。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使同量的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就会使得外国投资者利润减少,投资自然减缓。

——影响就业。我省的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用压低工人工资、减少工人数量的方法来转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扩大收入差距。人民币升值后,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够购买进口高档产品的中高收入群体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处。此外,人民币升值后,沪深股市上扬,受益的也是有投资能力的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会因人民币升值而有所扩大。

四、积极把握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德国,本币升值都会推动本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日本经验更是表明,本币进入升值过程以后,一国经济社会起码还有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人民币升值同样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重要特征。

一是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更高,市场对资源配置将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二是中国经济竞争力上升,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走强;三是商品和劳务的低价优势开始弱化,形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四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接轨全球经济,至少会逐渐在贸易、商品价格等方面形成内外经济一体化格局;五是浮动汇率制度导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但只要灵活地进行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将有利于激活经济社会内部的积极因素,且增强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币升值所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特征,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政府而言,应该借人民币升值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企业而言,在短期内可以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可以采取向经销商转嫁负担等办法来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损失,而从长期看,则应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抓住汇率变动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汇率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种价格。作为价格,汇率在市场经济中应由市场决定;作为政策工具,调整汇率是要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汇率的变动能否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关键就在于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于市场主体能否及时灵敏地能对汇率调整做出反应。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当前应以产权改革为抓手,加快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只有在市场体制完善的状况下,市场竞争主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汇率所传递的国内外价格信息,正确地进行成本和盈利的国际比较,从而使进出口贸易真正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如减少政府对于工业用地出让的行政干预,提高工业用地的招标、挂牌和拍卖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个更具创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加快提升诚信水平,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维护和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2、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力度。人民币升值给我省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成本,这对既遭遇自然矿产资源制约,又受着知识缺乏制约的浙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加快引进境外先进知识,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要系统地研究和加大出国留学培训、引进专利和技术装备、采购先进商品、购买能源原材料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购买矿产资源,来优化进口结构,来用好浙江的巨额外汇,加快提升浙江经济社会的知识水平,缓解浙江的资源制约,走出产业结构的路径锁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把成本上升因素转嫁给经销商。向境外经销商转嫁成本,是出口商缓解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单个企业势单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非政府的行业组织牵头和出面,增强与境外经销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行业协会也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事实上,我省一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占有率,我们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润损失。比如绍兴豪纳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某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中,1米(长1.5米、宽1米)“捷达化纤面料”单价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为4.3%,这就能有效地和经销商一起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压力。

4、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外贸出口结构。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汇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护实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内在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借助人民币升值机会,企业应合理安排好进口计划,加大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内涵,创建品牌的国际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和资本输出。

5、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将对浙江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所今后将作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全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定期研讨,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浙江经济应对之策。

❻ 关于贸易汇率

1 计算成本报价时以预计收款时的汇率来计算
2 可以通过和银行进行远期结售汇控制成本,即在一定时间内锁定汇率。
3 现在还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欧元做为国际结算货币,欧盟区是可以,其他国家就不一定了。可以欧元结算的争取用欧元结算。

❼ 内部价格转移的内部转移价格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运用随着跨国公司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策略的影响也日益为人诟病。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盈利是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为自身带来的利益是相当大的,这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积极引进外资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国内现有的理论研究往往侧重于如何防范外资企业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进行避税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我国的跨国公司走出去,充分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
一、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特点与形式
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又称调拨定价或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内部,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所实行的价格,通常称为转移价格,包括转移高价和转移低价两种。
跨国公司采用转移价格的目的是通过转移价格来控制其设在国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使它们服从该跨国公司集团的全球战略目标,实现整个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这样足可以表明转移价格具有破坏性(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状态)、隐蔽性(国际避税和调节集团内部利润分配)、垄断性(高新技术或产品的转移尤为明显)和不完全竞争性(偏离市场正常交易价格和规避风险)等特点。转移价格的运用形式也是花样百出,主要有:。
①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易价格来影响产品的成本;
②通过对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使用年限的控制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实现母、子公司间利润的转移;
③通过对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转移利润;
④通过管理、咨询、广告等劳务费用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转移利润;
⑤通过给予子公司的销售机构以较高或较低的佣金、回扣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
⑥通过提供贷款和利息来影响子公司产品的成本费用,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
⑦通过对研发(R&D)费用的分摊,影响子公司收入。
二、我国跨国公司运用内部转移价格的依据
跨国公司运用内部转移价格,其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实现了利润的转移和税收的减少。
国别政策和市场差异的存在为跨国公司获取超额利润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相应的有关国家的利益却遭受了损失。在总产出的既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运用转移价格获得的额外利益,必定是某些国家的额外损失。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与国家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追求的是不同的利益。
跨国公司内部价格的产生和运用,有着客观的社会必然性。首先,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是转移价格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作为一个由母公司及众多海外子公司组成的统一经营实体,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都存在着经常性的资金、商品、技术、劳务等往来,而交换总依赖于一定的价格作为核算的依据,由此转移价格得以产生。伴随着跨国公司经营业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国际市场存在结构缺陷(如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和交易缺陷(如额外风险、市场差异等)情况下,必然导致公司内部分工细化,并相应带来公司内部各项要素和产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很明显,仅仅依赖国际市场无疑会影响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其必然选择。
其次,国际间的税率差异使转移价格成为可能。世界各国的税率不统一,母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设在国外的子公司所在国的税率差异,有效采用内部转移价格,即提高或降低交易价格,调节公司内部利润分配,对整个公司实现全球总税负最小。同时,很多国家的税制还不完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零部件,各国税务当局越来越难于准确地确定跨国公司其集团内部间的这类交易的转移价格,这些都使转移价格转移利润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通过转移价格这种方式,跨国公司具备了全球统一调配资源的能力,能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及技术,以达到全球经营一体化的效果。
最后,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由于转移价格是一种公司内部价格,可以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它可以从贸易双方共同利益出发和全球经营考虑,充分发挥其在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的优势,利用转移价格,把成本降至最低,取得最大利润。
三、我国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运用
1.减轻税负
主要指减轻所得税与关税。目前世界上有许多“避税天堂”,如巴哈马、百慕大、中国香港、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因其所得税极低而得名。跨国公司可通过其设在其避税地的子公司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尽管货物和款项均不经过避税地,但账面上的这次周转就使销售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因为“低价”出售而无盈利,而购买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则因“高价”购买亦无盈利,而设在避税地的子公司则取得了双方收益,从而实现了减轻整体税负的目的。例如,甲国的子公司A欲将其产品销售给其在乙国的子公司B,它可以先将货物以低价销售给设在某避税地的子公司C,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再由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这一子公司C以高价卖给设在乙国的子公司B。尽管货物实际上还是由甲国直接运往乙国的,但通过这一账面周转,便使甲国子公司A因低价销售无盈利,乙国子公司B因高价购买无盈利,逃避了母国和东道国的公司所得税,这一贱买贵卖,使其全球总税负减少。在关税方面,虽然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摆脱缴纳关税的义务,但如果运用得当,卖方对买方实行低价,则可以减轻税负。例如,一件通常卖100英镑的产品,由于关税税率为60%,他将要缴纳60英镑的关税。如果发票价格变为80英镑,则只要交48英镑,从而可少纳关税12英镑。
2.避开风险
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汇率风险——汇率的频繁波动,致使跨国公司面临贸易中的交易风险,也面临资产的外汇风险,利用转移价格可以使之降低;
(2)政治风险——其中被没收或国有化是跨国公司最为担心的,尽管它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将部分风险预先转嫁,但在具体投资中,跨国公司常常采用转移价格对子公司实行更高的销售价格、索取高额技术转让费、压低子公司出口商品价格等将投资利润从东道国转移出去,将风险降至最低;
(3)价格管制风险枣为维护本国市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民族工业,东道国制定市场价格控制政策。为避免东道国倾销等指控,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提高成本以提高该产品价格,同时,为避开东道国的最终产品价格管制,跨国公司将产品或生产该产品的中间产品以高价转嫁给子公司,形成高成本,提高产品售价,赚取高额利润。在我国有不少外商虽然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但他们投资时总是非常谨慎,并总是设法将利润早日转移出去,希望通过转移价格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3.调拨资金
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会采取一些外汇和利润汇出的限制措施,特别是对外资企业的红利汇出、股息支付等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此时,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转移价格以高价向处于该国的子公司提供产品或劳务、低价从该国购进产品或劳务的方法实现资金的转移。
4.控制市场
跨国公司母公司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其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等资源,可以降低子公司的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子公司打入并控制东道国市场。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致胜法宝。
跨国公司在海外新建子公司时,可以凭借整个公司体系的资金等实力,运用转移“低价”为新设立的子公司供应价格低廉的原料、产品和劳务,还可以高价买进子公司产品,帮助子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树立良好信誉,站稳脚跟;当跨国公司的某个海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总公司以转移低价,不惜血本,维持低价倾销,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在那里开拓市场的子公司,直至把对手挤垮,最终独占市场。
5.调节利润
跨国公司进入某个新市场,必然引起同行关注,它的失败是前车之鉴,但成功却是一个无声的“指南针”:指引其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登陆”,参加对市场的重新划分。此时,运用转移价格,使得东道国的利润降低(甚至在账面上做成亏损),这样就可以引开潜在竞争者对该市场的注意。同时,子公司的高利润还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导致东道国政府重新谈判跨国公司进入条件并制定更加苛刻的政策,分享利润;合作伙伴可能会要求更多的分红;可能会面临工会的压力,要求“成果共享”,增加工资福利开支。对此,跨国公司可能利用掌握的采购权和(或)销售权,通过转移价格降低子公司的账面利润,掩盖实际经营业绩,侵吞东道国的应得利益。
6.减轻配额限制
作为非关税壁垒,配额在国际市场上是普遍执行的国际贸易限制。如果配额是针对产品数量的,利用转移价格可以改变产品进口成本;如果配额是针对产品价值的,那么配额一定时,跨国公司降低转移价格,则可以增加产品出口量,进口子公司就可以加大产品实物的进口量,达到扩大生产,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四、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在我国运用的现状及对策
在实践中,我国跨国公司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汇率的变动,以及东道国对跨国公司采取的种种限制,却很少利用转移价格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未能充分认识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目前,我国部分跨国公司已在避税地设立子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地,但这仅是转移价格策略的一个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对转移价格的使用仅仅还处于避税层次上,很多公司并不了解更不会发挥转移价格的其他作用。
2.未形成有效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内部各生产、销售单位之间的产品划拨和协作越紧密,业务往来越频繁,内部转移价格的运用也就越有效。而我国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主要还是国内母公司的补充,只进行单一的分割式的经营,母公司对子公司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其业务往来也较少,跨国公司未能形成国际化经营网络,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内部几乎不存在内部交易,公司的内部分工和合作体系尚未形成,严格来说还不具备成熟地运用转移价格的条件。
3.缺乏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指导
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是促进内部转移价格有效实施的条件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有关人员对东道国的政策、法律不够了解或了解得不够透彻,加上没有高水平的会计、税务、法律等专家的协作,我国跨国公司很难得到外国投资环境的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料,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转移价格策略。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学习与实践,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的经验,合理、巧妙地利用各国家、各地区税制不同,税率差异,选择税收优惠地区进行投资,并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调整利润,增加企业积累。根据美国学者对164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内部交易中采取正常交易价格的只占35%,而采用非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普遍运用的方法。
2.加强一体化管理,构建跨国公司经营网络。国内母公司应对海外子公司实行有效控制,加强跨国公司内部调拨和专业化协作,促进内部贸易市场的发展,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内部化优势,减少海外投资的经营成本,从而使总公司的海外经营一体化,形成集团优势。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战略和协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必须实行内部定价策略。在一个跨国公司各单位间的内部转让,表现出跨国公司的一项整体功能,反映了内部分工与合作的要求,只要有内部转让就有转让定价。例如,我国跨国公司可以同时利用甲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设立加工企业;利用乙国的资源优势,设立原材料基地;利用丙国的市场优势,设立配售企业,由此形成一条首尾衔接的跨国生产线,为内部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创造条件。
3.建立适应内部转移价格需要的信息系统,加快培养一批高级跨国经营人才。为了有效地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谋求全球利益,母公司必然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决策管理,为此,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随时掌握世界各地金融网及经营状况是实施转移价格策略成败的关键。
实施转移价格合理规避管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它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当地法律和财会制度的人员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为母公司恰当运用转移价格策略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国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输出产品时,应当参照外部市场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以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反倾销对象。

❽ 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有哪些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当前,世界贸易关系庞杂多变。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贸易自由化是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排他性的贸易维护主义抬头。虽然关税壁垒作为维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不断趋于透明,但许多发达国度却以技巧性贸易壁垒为手段,将国外竞争者挤出该国市场。
2.操作风险
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中,价格条款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即贸易术语。不仅如此,贸易术语作为贸易通例,还规定了贸易双方在相应环节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如何恰当地操作贸易术语显得至关重要。贸易术语的性质应与买卖合同性质相一致,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应与合同性质相一致,与所使用的贸易术语在内容上坚持一致,不应有所抵触。如果我国的外贸企业不熟悉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操作不当,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3.汇率风险
与国内贸易以本币为清算对象不同,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贸易的结算存在着本币与外...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当前,世界贸易关系庞杂多变。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贸易自由化是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排他性的贸易维护主义抬头。虽然关税壁垒作为维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不断趋于透明,但许多发达国度却以技巧性贸易壁垒为手段,将国外竞争者挤出该国市场。
2.操作风险
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中,价格条款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即贸易术语。不仅如此,贸易术语作为贸易通例,还规定了贸易双方在相应环节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如何恰当地操作贸易术语显得至关重要。贸易术语的性质应与买卖合同性质相一致,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应与合同性质相一致,与所使用的贸易术语在内容上坚持一致,不应有所抵触。如果我国的外贸企业不熟悉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操作不当,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3.汇率风险
与国内贸易以本币为清算对象不同,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贸易的结算存在着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折算比率问题,而且,该比率因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高低浮动,导致企业实际收入也随之波动,从而使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防备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外币支出业务和外币收入业务,即结汇业务。当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时,会使实际支付的本币货款额增大,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额增缴,这都会带来外贸企业净利润的减少。

❾ 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或个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不确定性改变,从而使所有者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贸易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般是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就难以估算费用和盈利,由此产生的风险称之为贸易性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都是外汇,如果借贷的外汇汇率上升,借款人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变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业,外汇汇率的波动还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增减,从而给各国央行在管理上带来巨大风险和灾难,此种汇率风险称为金融性汇率风险。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目前,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远期合同套期保值
当跨国公司以其主要贸易国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时,跨国公司与另一方签订合同,约定在某一未来日期里,公司向其支付约定数量的货币以获取约定数量的另一种远期支付货币(支付手段),这就是远远期合同套期保保值。
绝大多数的远期套期保值合同是由公司同公司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银行签订的。
假设ABC跨国公司在美国开了一家子公司(H公司),H公司向一家挪威进口商出售了100万美元的货物。货物出售这一天的汇率是9挪威克朗兑换1美元(NK9=US$1),因此货款总额为900万挪威克朗。双方约定在180天之内,进口商支付900万挪威克朗给出口商。现在H公司就承担了US$-NK汇率变化的任何风险。如果挪威克朗贬值,比如说11挪威克朗兑1美元,那么在这180天内,当H公司收到这900万挪威克朗时,它只相当于818181美元。但H公司的预期是收到100万美元,汇率的变化造成了181819美元的损失。
在美国的H公司可以利用远期合同使自己免受此类损失,即在180天之内,向套期保值合同的另一方支付900万挪威克朗,而与此同时,对方同意向H公司支付100万美元作为交换。因为在这180天内克朗可能贬值,合同对方会因此而要求风险补偿。假设对方要求1%的补偿而H公司表示同意,这1%就意味着1万美元,故对方就只支付99万美元以换取中方出口商的900万克朗。和上述克朗贬值H公司只收到818181美元相比,公司损失减少171819美元。
在我们的例子中,称职的出口商财务经理将在各银行间做出比较,并找到较为便宜的价格进行交易。挪威克朗并没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中交易。如果用于支付的货币是那里的8种交易货币之一,即英国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荷兰盾,法国法郎,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那么财务经理也应该得到一个国际货币市场(IMM)合同的报价。
二、货币期货套期保值
如果财务经理进入商品或证券交易所进行外汇的套期保值(如使用IMM合同),套期保值就涉及期货合同,而不是远期合同。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货币通常被视为商品,并以期货合同形式交易。期货合同的套期保值成本与远期合同不同,不是由某个银行确定,而是在交易所场内,通过交易各方公开、公平竞价形成的。期货合同由经纪人进行买卖,出口商必须在其经纪人处开立一个保证金账户。期货合同的金额是固定的,如25000英镑,并且使用标准的交割日期。财务经理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中一种货币相对价值的上升或下降所带来的好处,为公司规避外汇风险甚至投机获利。这主要是通过买进或卖出期货,建立多头头寸或空头头寸实现的。
对公司来说,上面所提到的两种情况都有好的结果,但公司也承担了风险。短期货币价值的波动在走向和幅度上都极不确定。如果货币价值走向相反,那些公司(或是财务经理)只能接受不好的结局。那些研究货币市场或者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人都很谨慎地对短期走向进行预测。
三、货币期权套期保值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
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力,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期权交易事实上是这种权利的交易。买方有执行的权利也有不执行的权利,完全可以灵活选择。期权又称约定买卖权,是在期货交易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见的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证券期权交易。即购买期权者预付一笔保险金或定金,就可以有权在指定的以后日期(3个月、6个月或9个月)以固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对于预料价格上涨的股票,需要取得购买期权,即有权在股票价格上涨时,以购买期权时的约定价格(相对较低)购买股票;对于预料价格下跌的股票,需要取得出售期权,即在股票价格下跌时,有权以购买期权时的约定价格(相对较高)出售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不是按照预料变动,则允许期权作废。这样就可以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的。货币期权是以货币为基础对象,交易双方按约定的汇价,就未来某一时期购买或售出某种外汇选择权而进行的交易。货币期权是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期权合约在执行时,以货币实物交割,也可以交割价差。货币期权的交易原理与其他期权交易相同,以相同的交易价买进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即可构成一笔假设的远期买进。
货币期权发展十分迅速,交易额也越来越大。最早的货币期权合约,是1982年11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交易所开始的加拿大元期权合约。随后,该交易所又成功地引进了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货币期权、1985年荷兰又引入了欧洲货币单位期权,外汇期权数量达200亿美元。1988年在全世界交易上市的货币期权合约有1800万个,成为灵活的防止外汇风险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
四、信贷市场或货币市场套期保值
信贷市场或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涉及到信贷——也就是借钱。渴望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是借款者。假定某公司三个月后将用到一千万欧元,那怎么样通过货币市场来保值呢?操作策略的第一种:我今天假定手头上有闲散资金,我今天把本币兑换成欧元;第二种方法:假定自己手头上没有钱,需要向银行借款,今天借人民币,并把人民币换成欧元存储,三个月以后到期了,用欧元支付了,这样即使欧元升值,你也不需要担心了。这就是货币市场的套期保值。
在利用信贷或货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之前,出口商必须在其所在国家和进口商所在国家之间做一下利率比较,如果出口商在进口商国家的借款利息比它利用这笔钱所获得的利润要高得多的话,那么这种套期保值的成本就可能太大了。
五、货币掉期(互换)
掉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来是一个外币的资产或者是负债,我跟人家换一下,换成另外一个。比如说一家英国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英国公司在美国有一个投资项目,而且这个投资项目在五年以后会慢慢的收进美元,而美国公司在英国同样的也有一些项目,会收到英镑,英国公司来说英镑比较好,美国公司来说美元比较好,他们两家通过金融中介的作用来一个互换,按照约定的汇率,今天我美国公司就跟英国公司约定了,五年以后你把你的英镑换给我,我把我的美元换给你,这个就是所谓的掉期,有些银行也给企业在做的,把欧元的外债换成美元的债务,然后需要用美元支付,而另外一家企业本身就想用欧元来支付,刚好能找到匹配的两家企业,通过金融终结起到这个作用,对双方来讲都是锁定风险。
六、加快付款或推迟付款
我们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规定,进口商必须用出口商所在国的货币进行支付。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升值,则推迟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进口商预测本国货币相对于国外供应商的货币会贬值,则加快付款利于自己的公司。
例如,当汇率是9挪威克朗兑换1美元时,如果进口商同意支付100万美元,那么此时它的花费就相当于900万挪威克朗。如果在付款时,汇率跌到10挪威克朗兑1美元。此时其花费就是1000万挪威克朗。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商就应提前支付货款,或者如果可能的话,它就应立即兑换外汇,然后在付款日期到来时用外汇付款。当然,相反的情形就是如果进口商预测挪威克朗将从签订购买合同时的9挪威克朗兑1美元的基础上升值,那么它就应推迟付款并且推迟把挪威克朗兑换为美元。
不相关公司间的付款:虽然各自独立的非关联公司互相之间都可以运用提前或延迟付款措施来化解交易中的外汇结算风险,但是这种做法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然而,出口商只要能按期足额收到协议约定的货款,它通常对进口商为保护自己而采用的应对货币风险的方法并不关心。相反,处在进口方而又要以出口方所在国的货币付款的跨国公司,就应意识到运用提前和延迟付款措施给公司整体带来的利益。
跨国公司内部各经营单位间的付款:跨国公司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其内部各分支机构间采取提前或延迟付款措施的情况是不同的。不相关公司间国际付款的提前和延迟对出口商通常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它能收到协议规定的货款。对于各分支机构独立运作的跨国公司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但对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能协调一致的跨国公司来说,提前或延迟付款措施可使公司整体受益。这类公司的整体目标就是在适度范围内尽可能快地把所拥有的弱势货币兑换成强势货币。因此,独立运作的跨国公司内部在等待远期付款的过程中会发生套期保值成本。协调一致的跨国公司内部各分支机构,如果相互间是以弱势货币进行交易,就应立即付款;如果是以强势货币进行交易,就应推迟到付款日期才付款。

❿ 2011年9月2日,中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跨国订单,预计半年后将支付1 000 000美元。为规避汇率风险,该公司于

货币对报价中,较低的是卖出价,较高的是买入价
也就是说以6.3827买入,半年后以6.2921卖出
这期间人民币升值了,所以买入美元远期是亏损的
亏损金额为1000000X(6.2921-6.3827)= -90600(RMB)

阅读全文

与跨国企业汇率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孟晚舟指控金融机构 浏览:394
医疗投资集团排名 浏览:188
成熟国债期货最小变动价位 浏览:549
存金宝周五价格不显示 浏览:876
宝钢股份环保部部长 浏览:866
银行怎么销售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824
消费贷款途径 浏览:654
分时租赁企业融资情况 浏览:536
开立对公外汇存款账户的识别主体 浏览:633
大连贷款依然需要提供无房证明 浏览:614
深圳联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36
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浏览:840
深圳随意贷金融公司 浏览:691
2020建行理财产品 浏览:903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