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日本泡沫时期杠杆率

日本泡沫时期杠杆率

发布时间:2022-06-20 15:21:57

『壹』 泡沫经济的历史

17世纪荷兰发生郁金香狂热。
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的元禄泡沫经济。
18世纪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
大萧条。
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
1994年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9年-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约2000年以后至今 - 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一般认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表现明显。
2003年 - 美国为主的全球房地产泡沫经济
2007年- 美国为主的全球金融海啸经济 - 次贷危机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1926年破碎,间接引发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後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後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後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语中「平成景气」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後的经济萧条阶段。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1991年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2012年,日本经济也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自1987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自1988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1997年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
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买的话,过3分钟就没了!”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最高时的1.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投机者的类型
按照参与投机者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投机狂热的参与者是清醒的,他们其实并不狂热,只是认为别人都在头脑发热而已。这样的投机狂热并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所以不可能吸引一群死忠的信徒,大家都知道自己只是在逢场作戏,只是寄希望于自己能在金字塔倒塌前夕退出来而已。俄罗斯的MMM公司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大部分人都知道MMM公司除了倒卖自己的股票,没有任何别的利润来源,但他们仍然疯狂地抢购这些股票,因为他们觉得肯定会有一些更笨的人成为他们的“下家”。
第二类投机狂热拥有忠实的支持者和鲜明的反对者。支持者炮制出了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或理论,争辩说他们不是在投机,而是在“进行长线投资”。他们认为,某些资产虽然现价值很低,却具有很高的成长性,人们应该为这种成长性付出任何代价。反对者则认为,那些精心编造的故事全是骗人的,理论也存在漏洞;退一万步讲,即使故事是真的,也不该拿这么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资产。英国南海公司丑闻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当时真的有许多人相信南海公司能赚很多钱,但也有许多人一开始就指出,南海公司的股票被过于高估了。
第三类投机狂热则是最可怕的,它有忠实的支持者,却缺乏鲜明的反对者。支持者炮制的故事或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反对者却拿不出有力的反驳。有些人不参与投机,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故事的漏洞,而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熟悉这些故事,“心中没有底”;更有甚者,有些反对者心中其实相信了这些故事,只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便于承认这些故事。所以,支持者越战越勇,把市场从一个顶峰推向另一个顶峰;反对者则节节败退,甚至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极少数反对者可能洞悉了故事的弱点,但他们数量太少,无法构成一支生力军。
1995-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投机狂热
1995-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是典型的第三类投机狂热。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新经济”理论),一堆感人至深的故事(Netscape, Amazon, eBay, 等等),以及一群非常强大的支持者(华尔街的那群卖方分析师,以及风险投资家)。在它的对立面,反对者并没有组织起真正像样的反击,他们甚至都同意“网络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只是同意的程度比较弱而已。更多的人选择了保持沉默,他们不碰网络股,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懂,或者不想去懂(例如沃伦·巴菲特)。所以,这样一场投机狂热会持续五年之久,把某些值得怀疑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推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并最终酿成一场重大灾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现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杠杆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Leverage)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CDO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CDS市场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互换)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O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O被划分成一块块的CDS,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现CDS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
次贷与次贷危机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这样这份CDS保险就落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减去G收到这500亿保险金,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8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2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7倍(四舍五入之后)。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7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1,A22,A23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说明:CDS合同和次贷都属于金融衍生产品,而CDS市场就是现在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体系。

『贰』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时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形成泡沫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中,国内有2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日元升值是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后出口下降,导致日本被迫采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热钱,因而导致经济泡沫。
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经济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对国内基本消费需求没有刺激作用,但对投资行为却能起很大的促进的作用,当时采取这样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虚假的经济泡沫去粉饰经济增长的数据。

『叁』 经济中的泡沫

下面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蛮容易理解的: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肆』 [求助]关于日本90年代末经济泡沫,发生后的几个问题。

1日本在经济衰退后,日元升值了一倍。这样是不利于出口的,这样打击日本本土出口工业。而利于美国。所以可以看现在美国总逼迫人民币升值。2经济泡沫后一般都是通货膨胀吧!是膨胀还是紧缩问题关系到市场上流动资金和国内生产力问题。。。3当然是稳定市场了,最重要的是稳定金融市场,形成严格的监管体制。例如中国房价就像这样是被炒起来的,政府要下狠手整治

『伍』 日本经济泡沫破碎后,经济最低下时低到了什么水平,在世界上的经济排名低到了多少位

即便泡沫破灭,也一直是世界第二,直到中国崛起。
实际上,当下而言,当时的泡沫也不能简单说泡沫,那几年,日本也实际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

『陆』 什么是泡沫经济关与日本的泡沫经济原因和结果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见图6)。1992年7月日本股价降到二战后最低水平,为14000日元。股价的大幅度下降几乎使日本所有的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图6 日经指数变动情况(1989-1994年)
股价暴跌半年之后,地价也开始大幅度下降。1990-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下跌了46%,使价值为108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从1991-1992年住宅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东京跌22%,大阪跌36%,名古屋跌13%。到1994年东京等地的房地产价格的跌幅都超过50%(见图7)。至此,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彻底破裂。
图7 日本主要六个城市地价指数变动情况(1988~2000年)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二)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总之,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到了长期严重的衰退之中,这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被称为"平成萧条",是二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经济打击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更为严重的是,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摧垮了日本国民通过二战后的持续经济增长所建立起来的民族自信,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经济从巅峰跌入谷底,日本社会长期弥漫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找不到出路的情绪。
四、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留给我们的思考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是复杂的。就本文对其形成和破灭过程的分析来看,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训:(1)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2)国际经济协调的困难。
(一)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
1.教训一:货币政策应该是圆润的、稳健的,过度扩张与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日本的泡沫经济是由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确出现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对日本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当局允许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担心货币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问题,因此,在1986-1988年实行了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严重资产泡沫(黑田东彦,2003)。
从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个月里,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大幅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而且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减税1万亿日元,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后又补充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1987-1989年,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造成国内过剩资金剧增。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暴涨。
图8 日本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
与货币政策的极度扩张一样,货币政策的突然紧缩也同样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并引发危机,至少从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银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结果"(清水启典,1997)。因为在泡沫无法自我支撑时,正是经济系统存在流动性压力和危机的时候,此时的正确做法是采取"凯恩斯疗法",即先放松银根,然后再慢慢收缩,这样能够使泡沫在一种有序的政策引导中有一个时间过程去慢慢地释放。而1989-1990年,日本银行紧急收缩信贷的做法"无异于拒绝向一个掉进冰窟中的醉汉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样,可能致他于死地"(罗宾斯,1979)。实际上,面对经济泡沫,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收紧银根政策,必然会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就好比城里有房子失火,消防队不是向房子喷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样(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训二:货币政策决策应是科学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把经济推入绝境。

『柒』 日本为什么会有泡沫经济,最后怎么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原因:

1、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

会上5国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下调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当时日美贸易不均衡已成为日美之间的一大政治问题,美国再三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地价上涨、税收增加、财务支出扩大,结果造成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2、还有一个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的金融自由化。

当时日本仿照欧美,实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证券业虽放宽限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层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之间竞相上调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利息。

这导致了日本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方面。最后造成企业投资过剩,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经济破灭的诱因一般认为是1989年5月日本银行调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的总量规制。

1990年1月股价就开始暴跌。当时谁都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藏省和日本银行都还在推行挤破泡沫政策,致使情况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开始下调法定利率,而总量规则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销。

(7)日本泡沫时期杠杆率扩展阅读:

日本经济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一、汇率大幅升值,未必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未必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应对外部需求的冲击,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尚存空间的情况下,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总需求管理的较优选择。

二、进一步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应当明确,互相独立。

财政政策主要负责调节需求和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或者承担过多、过宽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如果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将蕴含着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除此之外,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总供给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将有利于缓解总需求方面的政策压力。

三、关于稳定金融市场在央行政策目标中的定位。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央行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当中,也只有央行掌握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及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

『捌』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是什么原因引起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其国内有2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1.日元升值是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后出口下降,导致日本被迫采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热钱,因而导致经济泡沫。
2.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经济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对国内基本消费需求没有刺激作用,但对投资行为却能起很大的促进的作用,当时采取这样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虚假的经济泡沫去粉饰经济增长的数据。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放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1988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办公楼、办公室)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账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账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玖』 上个世纪,日本是如何陷入的泡沫经济的

广场协议一开始日元升值20%还可以支撑,后来因为传闻要继续升值,导致众人狂抛美元,因为炒外汇获利容易,升值趋势一发不可收,美元跌至协议前50%。为抑制日元继续升值,政府开始快速降息,好让市场的日元变多。而多出的货币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市,股市和房市泡沫迅速变大。由于金融和地产赚钱容易,以及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制造业大受打击,开始向海外迁移,如中国,东南亚。随后金融地产泡沫破裂,再加上制造业衰退,经济停滞不前。

1984年~1990年国债,公社债,地方债在内的日本公共债券售贩交易总额推移

我国目前还处于上升期,人力成本和工业配套等成本还不算高,同时国家还能吃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但是这之后呢?我们是不是还会走上美国那样第二产业严重衰退的老路?愿祖国能引以为戒,踏踏实实走地更稳更长。

『拾』 日本或美国金融危机后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 采取了哪些措施急!!!

美国之所以能基本避免住宅价格如同股市一样大起大落,原因是有一套抑制房地产泡沫疯狂增大的机制,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住房贷款利率。
美国的贷款利率几乎是每天都在变动,尤其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势必影响到固定贷款利率。而长期国债的走势,与美联储短期利率和金融界对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连,尤其是一旦美国的央行利率发生变化,贷款利率马上跟着调整,这就为中央银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和灵敏的杠杆,借以调控房地产价格走势。
其次,美国的炒房代价很高,这就将一般人拒绝在炒房圈之外,大大缩小了炒房人群,压低了房地产泡沫的破坏力。美国人卖房,手续非常复杂,一般要有代理,而买卖各方的代理,一旦成交要从各自的客户手上收走相当于房价3%左右的手续费。以独栋楼接近于全国均价20万美元计算,买卖双方成交后,要向中间代理支出1.2万美元左右的手续费,这还不算买方贷款要支付的2000美元上下的手续费,以及过户前检查房屋、房产注册、房价评估等繁多的小额收费。一般而论,当一栋中等价格的独栋楼最后过户到买方手上,买方要支付的各种明暗费用高达1万美元上下。如此高的费用,严重制约了大多数人炒房。因此,如果大多数美国人都能炒房,房价的起伏波浪将非常巨大。
第三,房屋本身的维持费用相当昂贵。拥有房地产就得年年上税,一般税率在1%到1.5%之间,中产阶层的住宅费用一般每年都要在4000美元上下。除此之外,房子还要上保险,因一旦房屋失火或被水淹等,保险公司就要赔款,从而,银行可照常收回自己的贷款,因此,要贷款买房,给房子上保险就成为了放贷银行的第一要求。一般房子每年的保险费也将近1000美元。
第四,美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只对房屋拥有者的第一套住宅倾斜,如贷款利息可以抵税等。如果是非自住房屋,则在贷款利率、出租上税等多方面,都将无法享受第一住房的优惠,从而大幅度增加了投资性住宅买卖和维持的费用,明显降低了房地产投机的吸引力。
第五,房子出售后的盈利,自用住宅可享受50万美元的盈利免税,但非自用住宅出售时的盈利就得作为收入纳税。
第六,美国关于住宅业的统计非常及时、详细,每个月新开工多少套楼房、不同地区中间房价的月变化指数、房价上升和收入上升对比,以及房价上升和租房费用上升对比指数等等,每天都可在政府及相关网站上查到,且比较准确,这不但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政策调控的重要依据,也增加了民众买房的信息量和透明度,有效地降低了商家炒作或垄断的成分。
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度,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已日趋理性和规范。目前在被人称为亚洲金融中心的东京市中心,相当于上海静安寺的中心区域内,买一套新建的40层高的公寓单元,两间朝南,带停车位的房子,实用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0平方米),价格不过4000多万日元,合人民币360万元,即建筑面积算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而日本白领收入相当于上海的五倍,可见上海静安寺的房价之高。

然而,日本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也是经过几轮发展和调整后逐渐形成的。日本最大一次房地产泡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的房地产上涨速度飞快,很多投机者利用迅速上扬的股票的账面利润投资房地产,导致房价飙升。最终,由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股市崩溃的同时,楼市的泡沫也同时被挤破。随着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以填补土地市场的损失,或者抛售房产以弥补股市损失,促使日本的股市和楼市价格在短期内直线下降,跌至低谷。直到21世纪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才得以恢复,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世人很多警示,其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测和调控;其二是房地产更多的是用于解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的产品,而不应过分看重它的投资回报;其三是避免受高涨的房地产市场的诱惑和吸引,动用高利和高额贷款来购买或投资房地产。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者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念去看待事物,必须对一切财产泡沫背后的神话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那个神话就是价格会永远不断上涨。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建设代价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和提高房地产的附加价值;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诸多限制,帮助投资者建立房产投资信托,主要用于设立商业地产投资的互助基金;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以便于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比如高度限制,并缩短了建筑方案的审批时间,鼓励节能建材的大量使用。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资金,增强了活力,减少了再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市民进入房地产的门槛,使日本的房地产业迈入了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周期。

阅读全文

与日本泡沫时期杠杆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行天下融资金额 浏览:948
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闭 浏览:909
闻泰科技股东大会公告 浏览:447
预收外汇办税 浏览:790
中国银行收益高理财产品 浏览:978
成员企业股东 浏览:329
股票佛慈制药 浏览:55
友邦保险的股东 浏览:262
通桥资本股票 浏览:472
st信威股票价格 浏览:964
建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228
盈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709
怎么办理外汇携带证 浏览:32
中信证券万2佣金 浏览:100
股票可以d 浏览:910
中泰证券私募基金 浏览:392
冲顶股票 浏览:85
万达融资结构分析 浏览:347
洗衣o2o融资a轮 浏览:137
宁波银行2018美元汇率查询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