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美元与强势波利的汇率

美元与强势波利的汇率

发布时间:2022-06-20 17:58:16

『壹』 现在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因汇率实时波动,您可以参考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商银行一网专通主页属,点击右侧的“ 实时金融信息-外汇实时汇率”查看网页链接(可点击页面左侧外汇兑换计算器试算),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19年11月12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贰』 如何分析美元兑港元汇率的波动

目前香港政府使用的是港元挂钩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目标是将美元兑港元汇率稳定在7.75~7.85区间。最近美元比较强势,所以美元兑港币汇率多数时间都在7.75上方。如果继续大幅走高并超过7.85,香港金管局就会出手干预,比如卖出美元买入港币。

『叁』 美元汇率指的是什么,是1美元兑其他货币,还是1其他货币兑美元的比率

一般都是1美元兑其他货币,不过强势货币如英镑、欧元好像是1其他货币兑美元

『肆』 2012年出版的委内瑞拉强势波利瓦尔货币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委内瑞拉强势玻利瓦尔与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官方1美元=6.3玻利瓦尔。黑市1美元=160玻利瓦尔

『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可以直接登陆中国银行网站查询,因为这个汇率是随时变化的。 http://www.boc.cn/sourcedb/whpj/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日期发布时间英镑1034.91002.951043.211042.171042.172010-09-1103:00:32港币86.9686.2687.2987.0487.042010-09-1103:00:32美元675.47670.05678.17676.25676.252010-09-1103:00:32

『陆』 美元,欧元汇率波动

1、欧美经济增长差距巨大主导欧元汇率疲软。

自1991年4月起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实现了战后持续时期最长的增长,长达115个月。同时期的平均消费物价指数为2.7%,大大低于80年代的4.7%,尤其是90年代后半期,通货膨胀水平与GDP增长率呈逆向变动,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率随GDP增长率的上升而逐渐收窄,到1999年底,平均升幅仅为 2. 1%。低通胀、高增长在经济学家带来困惑的同时、对美元汇率产生了实质的支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汇率变动与实际经济表现相关性增大的情况下,这种支持作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与美国经济相对应,欧盟经济自90年代初由于结构问题开始陷入低谷,劳动力市场僵化,失业率不断攀升,社会福利保险负担过重。最近几年经济虽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弱于美国,并且结构改革困难重重。通胀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发展趋势是上升的,2000年通胀率为2.0%左右高于1999年的1.2%。石油涨价与欧元疲软又不断对物价产生压力。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与欧元区经济差距较大、这实际上主导了美国与欧元的汇率总体走势。

2、国际资本流动主导美元强势欧元弱势。

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资产收益差距是推动资金流入美国的重要因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美联储为防止通货膨胀.多次提高基准利率,而欧元区为维持经济复苏基本保持利率不变,结果是利率差距越来越大,两年里两国利率差均在2个百分点以上。利差的存在推动国际资本流人美国,形成对美元汇率的支持。

不仅货币市场利率差异明显,资本市场收益率差距也较大、美国的长短期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收益率均显著高于欧元区,并且收益差距在扩大。在1999年初收益差约为l%,而到了1999年底差异分别扩大到1.5%和2.2%。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国股市走强,道·琼斯与纳斯达克指数连创新高,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率,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

由于利差与资产收益差的存在,大量资本由欧元区流入美国,推动欧元汇率下跌。据美林公司统计,自欧元推出后,从欧元区流入美国的资金达2610亿美元。

国际购并的国别结构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大量资本汇聚到美国的佐证。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1999年,欧盟国际购井的购买额为4977亿美元,美国国际购并的购买额为)124亿美元:同期,欧盟国际购并的出售额为3445亿美元,美国国际购并的出售为2330亿美元。2000年4月瑞士银行购并美国播伟伯证券公司等大型横跨大西洋的投资,都在有力地证明欧洲资本通过国际购并的形式大量流入美国。

3、欧元区内管理层对欧元汇率走势态度莫衷一是与美国强势美元政策对比鲜明。

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是欧元物价稳定,物价稳定目标优于区内的其他政策目标。欧元区的汇率政策从属于物价稳定政策。而且欧洲对外贸易仅占区内GDP的12%,汇率变动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较小.欧洲央行最初对欧元采取“善意的忽视”的做法,对欧元启动以来的持续疲弱,欧洲央行听之任之,迟迟不加干预,使市场预期悲观。不仅如此,欧盟各国政府官员在发表对欧元颓势的观点时说法不一,造成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这种状况致使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大为减少.加之,外汇市场投机因素作祟,欧元汇率的波动性大大增强。

与欧元区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美国对美元汇率的坚定立场,美国政府官员在各种适当的场合不断重申“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不仅增强了对美元的信心,也不失时机地支持了美元的强势。在欧元启动之初,美国就开始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可以说,这一政策是针对欧元的,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极力反对欧洲推行单一货币的。强势美元不仅仅是美国对欧元打出的一张牌,也是美国借以吸引大量资本流入,支持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4、欧元持续下跌的外部环境因素。

欧元面世以来,一系列意料不到的政治经济事件,使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也促成了欧元疲弱的发展态势。有人说,欧元“生不逢时”,从世界经济环境看,欧元诞生在美国经济最强劲的新经济时代,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意想不到地实现了“V”字反转,这种状况就使得欧洲经济的复苏相对显得缓慢。国际原油价格也偏偏在99年4月开始节节飘升,一方面使欧元区进口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欧洲中央银行不得不6度调高基准利率,让刚刚出现起色的欧洲经济立刻急转直下,从而从根本上削弱了欧元;另一方面,使其标价货币美元受到支撑,间接打击了欧元。石油价格的暴涨还引发席卷欧洲的抗议燃油税的风潮,增加了欧洲不稳定的因素。

从世界政治环境看,科索沃危机实在也是对欧元的考验,有如此说法“北约是在轰炸欧元”。自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开始到结束,欧洲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最直接,欧元汇率呈现持续弱势的走向,西欧主要股市也呈现波动向下趋势。不仅如此,科索沃危机也引起欧元区国家政治观点的分歧,使欧洲政治局势不稳。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因此下降.对欧元的热情也急剧下降。

5、欧元本身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欧元作为区域货币的实验性以及欧洲一体化进展情况的变化加剧了欧元汇率的波动性。欧元是欧元区11国的共同货币.反映整个区域经济运行态势,而欧元区内各国的差异性以及政策协调性问题都使欧元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这促进欧元汇率波动性增强。同时,处于过渡期中的欧元汇率也非常敏感。到目前为止.欧元仍然是帐面货币,还没有正式流通,因此,围绕欧元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对这种新生货币的信心总是处于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欧元的汇率也随之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中。由于新生的区域货币的特殊性给欧元价值稳定造成的冲击.在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成功替代各成员国货币后,将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从欧元运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欧元汇率的总体疲软的态势是欧美经济基本面差异巨大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欧元区管理层采取了不恰当的态度、对欧元汇率重视不够,导致公众心理预期悲观,也使欧元汇率的走势过于疲软。此外,欧元作为区域货币本身的实验性也加强了其汇率的波动。

三、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展望

1、欧元稳定的制度环境正在逐渐好转。

欧洲中央银行已经认识到欧元对外价值稳定的重要性。这使得其汇率政策有了很大转变.从最初的“善意的忽视”到积极入市干预。欧盟各成员国对欧元汇率的态度正逐渐趋于一致,意大利、法国、德国有关官员分别表示,“太低的欧元不利于经济增长”,“强势欧元有益于德国经济”等。ECB的汇率政策以及各国态度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增强了对欧元的信心,而信心正是欧元这一新生货币所最需要的。2001年1月1日,希腊正式加入欧元区,更增添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同时欧元区国家也认识到欧元过渡性带来的风险,决定缩短双币流通期,在2002年4月1日提前实现欧元对成员国货币的替代。这对于处于过渡期的欧元无疑是利好消息。

在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成功替代成员国货币后,由于过渡性给人们心理预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消失。欧元区管理层对欧元对内与对外价值关系的处理更趋成熟,欧元稳定的整体环境将更趋于好转。

2、主导欧元对美国汇率走势的因素,正在发生有利于欧元升值的变化。

从2000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消费者修已指数下降,企业收益减少,股市进人疲软状态。2000年四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更显出经济将在2001年大幅下降。美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6%,第二季度GDP增长0.4%,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到两年多以来的最低,失业率不断攀升到令7%,工业生产连续11个月下降,设备利用率明显降低,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自2001年1月3日起已经7度降息,分别将联邦基金利率与联储再贴现率降至3.5%与 3.0%的水平。而欧元区自 1999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欧元区国家失业率也稳步降低至87%。法国中行行长让·克劳德·特里谢预计,在不存在通胀压力下欧元区经济增长2001年将达到3%左右。欧洲中央银行经过2000年6次加息,与美国的息差明显减少,目前利差基本消除。欧美经济增长对比关系的变化以及利差的缩小,都显示出有利于欧元价值回归的迹象。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使美国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已经陷于疲软的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这将直接打压美元,从而使欧元汇率呈现升值态势。预计短期内欧元对美元应主要是升值的走势,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对全球经济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欧元区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欧元对美元长期走势尚不明朗。
分页:[第1页]

美元波动是这样的;
自去年以来,美元汇率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国际游资直接炒作、外汇储备国减少美元资产的持有、能源的过度需求等是促使美元下跌的主要原因。美元是世界主要货币,保持美元的相对稳定是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美元汇率;外汇储备;下跌原因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经济格局出现了美元的汇率伴随着原油价格的步步攀升却呈直线下滑的趋势。对此,国际舞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本次美元的下跌,各国政府和各大研究机构的主要看法是,美元早已脱离了它的实际价值。如果美元进一步下降,可能会促使投资者不愿再持有美元资产。但美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下跌,和以往的波动没什么本质区别。

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跌至历史新低,我们有必要担心吗?它对投资者是否有影响?

是的,有影响,你也应该担心,但美元贬值的原因却可能并非你所认为的那样。

首先,让我们把这些错误的原因一一排除。

人们常说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速低于其它国家,所以全球投资者放弃美元,转而投资于经济增长更快的国家的货币。没错,中国和其它一些新兴市场增速更快。但是,相比那些成熟市场,真正同美国争夺巨额投资资本流量的市场,比如欧洲和日本,根据最近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美国增长实际更快些。

另一个大家常说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亦即进口支出大于出口收入。如果这算一个原因,那过去3个月贸易赤字明明缩小,而美元却在加速贬值,这怎么解释?我从来也不认为贸易赤字和美元贬值有什么关系。贸易赤字仅仅意味着一部分美元从美国流到了其它国家。这太好了,给别人几张纸就可以换来别人生产的商品。我愿意这样的好事天天发生。如果人家拿着那些纸币来兑换我们的商品和服务怎么办呢?这也没有问题,我们正好可以通过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获得经济的繁荣。

也许还有很多人说,外国人持有大笔美国政府债务,一旦美元贬值,他们便打算出手这些债务。这是说不通的。如果你去分析这种说法背后的逻辑,那就是美元贬值是因为美元在贬值。事实上,美元贬值只会使我们的债务对外国人更具吸引力,而非相反,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本币购买到更多的美元债务。

『柒』 美元对欧元汇率的波动

欧元前景主要取决于三项因素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与硬币正式投入流通。为此,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印制了价值6330亿欧元的纸币,铸造了价值160亿欧元的硬币,合计近6500亿欧元。其中40%的纸币和2/3的硬币已在2001年12月31日前运抵各商业银行,合计约2600亿欧元。据欧洲中央银行统计,到2002年1月17日,已进入流通领域的现钞价值2049亿欧元,但同时还有价值1487亿欧元的旧币尚未被收回。目前,欧元已普遍成为欧元区内的主要交易中介,其中荷兰已于1月28日,爱尔兰于2月9日,法国于2月17日正式宣布原“国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惟一合法流通货币。欧元区其他国家至迟也已在2月28日做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欧元的国际化步伐也不算慢,即使是在虽为欧盟成员国但还没有正式使用统一货币的英国,大约也有30%的大型零售店愿意接受欧元付款,支持使用欧元的人已经超过半数。 目前,在欧元区之外,有50多个国家将本国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

尽管欧元正式流通起始状况相对顺利,但世人仍有不少疑虑,他们主要担心:长期欧元会不会倒台,中短期欧元能不能站稳——特别是对美元汇率。这些疑虑不无理由。因为历史上欧洲1865年的“拉丁货币联盟”协议和1874年的“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协议都曾因在艰难时刻缺乏中央协调和政治决心而归于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1815年的德意志联盟和1859年的意大利货币联盟)。在二战后的现实中,欧洲人为统一货币已经苦苦奋斗了三五十年,其间虽然逐步取得进展,但同时也屡屡遭受挫折,尤其是1999年1月-2001年12月的3年,欧元似乎一直缺乏“人气”。进入2002年以来,形势开始有所改观。6月29日,美元兑欧元汇率出现1:0.9992的价位,逼近平价,为29个月来的最低点。但世人公认,美元仍被高估。

我们认为,欧元现状基本上是正常健康的,至于它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三项因素:首先是“欧洲建设”事业的进展状况;其次是欧洲、欧盟,当然尤其是欧元区本身的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最后是外部环境,尤其是来自美国及其货币——美元的影响。

“欧洲建设”事业的进展是欧元长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欧洲建设”事业主要是指欧洲联盟“三大支柱”建设的进展状况。首先是基本支柱(欧洲共同体目前的表现形态)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其核心是统一货币欧元和内部统一市场),对欧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欧洲改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其次是欧洲联盟另外两个支柱,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和内政与司法合作,究竟能推进到什么程度。

欧元将促进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而欧元自身也需要得到后者的支持

冷战后欧洲的政治稳定主要取决于欧洲联盟的健康发展。欧元正式流通象征着欧洲同一性的增强,欧洲联合事业的巩固与进步,意味着欧洲联合与欧洲改革将得到有力的推动,预示着欧洲联盟吸引力的进一步增强,欧洲将比过去更加牢固地聚集在欧洲联盟的金星兰旗之下。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对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并没有使欧洲国家四分五裂,反而令它们更加加强协调一致和互利合作。

至于欧元促进欧洲经济繁荣,这首先来自它的直接影响:欧元区内货币汇率风险的消失、兑换费用的节省、财务成本的降低,各国遵守“马约”规定条件而形成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欧洲中央银行推行的低利率政策、自欧元诞生3年以来欧洲所经历的一段难得一见的货币稳定时期、欧元区已成为近些年成功躲过金融市场危机冲击的避风港,等等。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欧元正式流通,始于1993年的欧洲统一市场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欧洲金融市场也将逐渐统一建立起来。

然而,究竟欧元能在多大程度上长远促进经济繁荣,关键还在于它在推动欧洲联合与欧洲改革两方面能起多大作用。世界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几乎观点一致。格林斯潘在谈到欧元今后作为国际货币前景问题时指出,“欧元区国家必须消除它们在法律和法规方面存在的差异”。 [①]芒德尔认为,“未来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将取决于这些货币克服各自弱点的情况。美国的主要弱点是国际收支逆差,欧元的弱点则在于欧元区各国政府‘过度开支’的倾向”。[②]平托则强调了欧元难以抗衡美元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存在着政治与金融两大“真空”。[③]但在解决办法方面,观点则不甚一致。仅就欧元对区内贸易影响而言,由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领导的一项研究认为,建立单一货币会使欧洲内部贸易增加2倍;而法国经济学家郎冈认为,由边界造成的多种不连贯性(包括行政规章与标准、社会与宗教现象、地理与自然资源等能力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信息差异、语言障碍等等)不会随着货币统一而自然消失。[④]欧洲人还需要作出许多努力,特别在经济改革方面。

欧元将进一步推动欧洲联合,而欧元自身同样也需要得到后者的支持

欧元展示了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欧洲同一性。这对促进欧洲联合极其重要。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写道,“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欧元是最明显的信号。随着时间流逝,象征着欧洲身份认同的欧元,也将在欧元区形成自己的生活、历史、文化和价值”。[⑤]

至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具体推进欧洲联合,我们相信,随着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人将会同时重视“三根支柱”的建设。1992年签署的“马约”宣告了“欧洲政治和经济货币联盟”(简称欧盟)的诞生,明确规定欧盟是建立在共同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与司法合作三根支柱之上的。这里说的共同体是50年代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的合称。内部统一市场和欧洲货币联盟(包括欧元)都属于欧洲共同体范围内的问题,具有超国家性,今后它们还须着力巩固与发展。除共同体事务外,欧盟还有第二、第三根支柱,但这两个范畴的问题目前还只是各成员国政府之间的合作,由代表各成员国的理事会讨论决定,欧共体委员会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还很有限。这个政治上的“真空”如不认真逐步填补,将会对欧元构成威胁。此外,欧盟的第5轮扩大(常称“东扩”),到2004年成员国将增加到25个左右,这主要是出于欧盟的战略考虑和政治决策,其实有些申请国经济条件并不具备,政治上也有一些复杂问题,因此,“东扩”需要新老成员国作出一系列相互承诺和妥协。与包括“东扩”在内的“欧洲建设”过程相联系,欧盟国家尚需经历一段艰难的调整适应过程。这是欧洲近些年来和未来一段时间处于“弱势”的因素之一。但从中长期看,随着“欧洲建设”和调整适应过程的步步进展,欧洲的“强势”将会渐渐显示出来。越过泥泞沼泽,前面就是坦途。欧洲人正在朝这些方面努力。

欧元将促进欧洲改革,而欧元自身同样也需要得到后者成功的支持

在过去的1/4世纪中,欧洲社会渗透着惰性,欧洲经济缺乏活力。欧洲迫切需要改革。它包含着3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欧盟与欧元区一级的机构、机制和立法等方面的改革,目标是适应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的新形势,以进一步推进欧洲联合的进程;其达标手段主要是通过修改欧洲共同体条约。欧洲共同体条约即罗马条约已经1985年公布的《单一欧洲法令》、1991年通过的《马约》和1997年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3次修改,它们为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建设“三根支柱”指明了方向;目前正准备在2003年底-2004年初举行新一轮政府间会议,它将对欧洲共同体条约作出第4次修改,使欧盟的机构、机制运作更有效率,使欧洲的政治前途更加明确,使欧洲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欧盟与欧元区国家对欧洲一级的改革作出适应性调整,其中包括把众多的欧盟立法真正转化为成员国的国内法。这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现状还不十分令人满意。虽然欧盟各成员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经济立法来自欧盟总部,但实际上欧盟范围内迄今尚未建立起真正统一的市场机制。例如电信、能源、交通等部门,各国市场一体化程度大约仅为20%左右;在金融领域,虽然已经统一了货币,但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监管法规依然五花八门。对此,欧委会2001年4月17日发表专门报告,批评成员国经济改革进展缓慢。报告对15个成员国改革市场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可量化的36个项目中,仅有20项,即占55%的项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过它们都在努力。

最后是欧盟与欧元区各成员国内部的改革。主要涉及5个方面: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多些市场,少些国家,同时,改进国家,改进市场;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适当放松政府限制,减少对国有企业补贴,减税;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保留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排除滥用,节减某些福利项目;调整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增加灵活性、自愿性、多样化,同时继续顾及“社会平衡”;适当发展“股东文化”。在所有这些方面,欧洲人正在取得进展,但速度与程度似乎还不够。

总之,“欧洲建设”任重道远。这里存在着国家主权壁垒、经济利益分歧、社会文化差异等重重矛盾,但同时也存在着历史发展惯力、国际环境压力、巨大利益引力、主要主体推力、倒退成本阻力、欧洲发展潜力等种种动力。可以预期,“欧洲建设”仍将循着过去半个世纪的轨迹徐徐前进。欧元的长期前景趋向看好。

欧洲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是欧元中短期走向的基本依据
欧元中短期走向,首先是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的经济表现,同时也受到美国经济及其货币美元的重大影响。其中主要是:

经济增长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年均GDP增长率为3.2%,欧元区11国(1999年当时希腊尚未加入)为2.0%, 欧洲明显落后。2001年欧美经济均处低迷状况,增长率均为1.5%上下。2002年欧洲经济将继续不振,而美国经济前途不明。有人认为美联储2001年总共降息4.75个百分点,将使美国2002年GDP增长2%;加上财政刺激总额近2000亿美元,可使经济增长2.5%。[⑥]当然,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例如克鲁格曼认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将呈双谷底。但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仍有可能稍高于欧洲的1.6%。

但在经济增长率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欧美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的10年中可能会相对接近一些。美国经济过去10年一路领先的风光已经不再。据世界银行2000年所做的预则,1999-2008年美欧GDP年均增长率均为2.8%[⑦](而据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2-2012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可达3.1%)。其次是欧洲经济虽然活力不及美国,但比美国相对稳定,尽管有时是低稳。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定因素众多,包括股市动态、消费状况、债务沉重、美元政策以及资本流进流出等等;而欧洲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经济惰性,对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的适应还远未完成,同时又缺乏“牵引国家”和“牵引部门”。但是欧洲既没有美国那样的巨额外部赤字——经常性项目逆差占GDP的4%,也没有日本那样的巨额内部赤字——中央和地方累计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130%。可以说,欧盟是目前世界上的相对经济稳定区。

这里我们仅以股市为例来比较欧美经济。美国股市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欧洲。美国股市市值为欧元区的3倍(138000亿美元对43000亿美元);美国股民占50%,德国17%,法国20%;美国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占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70%,欧洲企业约为30%。因此,美国股市波动对经济影响较大,而导致波动的因素又在进一步增加,包括一系列的大公司制作假账。但是,由于欧美经济的关联性,例如美国股票13%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 而欧洲股票40%由盎格鲁-撒克逊投资者控制,欧美股市相关系数在非技术领域约为0.5,在信息技术股领域高达0.8,[⑧]因此,美国股市波动对欧洲也会有不小影响。虽然如此,股市波动对欧洲经济的短期影响总不及美国。不过,从长期来看,欧洲股市相对不发达并非一定是好事。70%外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是欧洲企业缺乏活力、缺乏冒险精神的因素之一,欧洲需要适当地进一步发展“股东文化”。

成本-投资收益率-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成本之间的关系

欧洲主要由于劳工成本高致使生产成本高于美国,加上美国是“新经济”的“先锋”,这是导致美国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欧洲的因素之一,而美国公司的高回报率又激励它们采用新技术,最终使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欧洲,反过来又促使成本下降。据美国经济评议委员会的计算,美国今天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是欧盟的3倍。这里,投资收益率特别重要。格林斯潘认为,欧元今后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元区国家能否达到美国的投资收益率(1997年高峰年10%,2000年6.5%,2001年3.5%,[⑨]欧元区一般为3-4%)。这也是欧洲资本大量流向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洛杉矶企业兼并统计研究所资料,在过去的3年中,外国公司已经接管了2779家美国公司,其价值总额为7660亿美元,这些资金当中有3/4来自欧洲。[⑩]但是,随着种种经济政治因素的变动影响,这种资本流向是可能发生改变的,事实上,进入2002年以来资本流向正在出现某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一种货币的强弱从长远来说主要取决于通货膨胀,从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起,欧洲的通货膨胀率总的说来低于美国(大约为2%对3%),这是人们对欧元走势作出乐观估计的依据之一。至于利率,1999-2000年美国利率明显高于欧元区,是导致美元强势、欧元疲软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以来,经过美联储11次减息,目前欧元区利率已反过来高于美国1.5个百分点(3.25%对1.75%),它可能成为制约美元继续走强的因素之一。

总之,美国经济较具活力却充满不确定性,欧洲经济较为平稳却缺乏朝气,它们二者的主要经济指标今后将如何表现尚需拭目以待。看来中短期内形势未必会迅速变得对欧洲有利,但风向转换是随时可能的。法国《回声报》2002年2月18日刊登了一幅欧元兑美元比价的曲线图,称二者现在的理论汇率应是1:1.02,而7月上旬的实际汇率为1:0.97-0.99,欧元仍低于美元。这种美元强势,不仅仅取决于美欧的主要经济指标,而且还取决于各自的、特别是美国的汇率政策和其他许多因素。但是,这种强势美元政策究竟还会维持多久值得关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美国大力高捧美元、下半期又拼命压低美元的政策世人尚记忆犹新。

外部环境是影响欧元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欧元自1999年问世以来,已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各方面的业绩,同时也将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欧元现有的国际地位

欧元已经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欧元区人口3亿多,加上周边国家的居民,大约已有5亿欧洲人经常与欧元打交道。欧元区已有2/3-3/4的对外贸易以欧元结算。全球贸易的15%已用欧元结算。欧元已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12.5%。欧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货币,欧元债券已达7.5万亿,最近几年约占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的1/3-1/2。

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欧洲经济——货币自身的表现,特别是要加强欧元的稳定性,它将减少这种货币形式持有人的资金风险;坚挺的汇率,它将避免投资者的资本损失;建立流动性好的巨大的金融市场,它将使股东能够清理股份并使之多样化;强有力的管理,使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同时,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也将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美国及美元,此外还有英国、日本和其他地区国家对欧元的信任支持程度。

美、英、日对欧元的政策

自1999年以来,美国对欧元一直采取挤压政策。美国学者(以及英国学者)对欧元持有不同意见:有的十分重视(伯格斯腾等),有的表示冷淡(平托等),有的至今依然认为“欧元是一个错误”(弗里德曼等)。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认为,随着欧元的诞生,美元的地位将受到挑战;欧元对世界政治的冲击力也是很大的,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制将被分别以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两极货币体制所取代。耶鲁管理学院院长、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加腾认为,欧洲建成一个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的联盟将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最重大的变化,这一事件将比人们可以想象到的任何其他经济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都要大。欧元于2002年1月正式流通,初期可能会产生一些政策混乱和技术问题,但一旦尘埃落定,欧洲货币联盟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强大的经济区。使用欧元将对欧洲与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在欧洲边界之内,购销便捷、竞争加剧、公司重组、新的欧洲大公司出现、欧洲资本市场走向统一、促进劳工市场等等改革将对欧洲产生积极影响;在欧洲边界之外,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和交易资本来说欧元将成为美元的强有力的对手,俄罗斯和所有东欧国家将迟早都被吸引加入欧元区,使它们处于西欧的政治影响之下。在这些背景下,美国政府实际上已从中得出严肃的结论。可以预期,美国将对欧元继续采取挤压政策,直至欧元发展强大到一定程度,美国才较为同时重视与之平等合作。

自然,美国挤压欧元和强势美元政策,并不是欧元对美元汇率1999-2001年3年间基本上一直持低的全部原因。这正像欧美汇率政策难以单独解释清楚,欧元(及其前身欧洲计算单位EUA和欧洲货币单位ECU)在最近30年间汇率曾大幅波动在56美分-1.47美元之间[11]一样。欧元EURO1999年问世以来头3年对美元汇率曾从高点1.18跌至0.82,幅度超过30%,其中还有美国经济顺势,股市、债市、房市等兴旺,美元需求强劲,美元汇率高估,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等因素。据美国财政部统计,1993年,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证券的年度净买入量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1年则高达创记录的5320亿美元。外国人在美国的直接投资2000年高达2810亿美元。[12]其累积结果是目前外国人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已占2/5,美国公司债券占1/4,美国股票的13%为外国人持有。[13]反之,2001年春夏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失势,“9·11事件”以及随后的恐怖预期,内外双赤字事隔4年同时再现,著名大公司诚信危机,美元本来高估等因素,致使人们对美国经济及其股市等信心受挫,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大幅度减少,2001年直接投资不及上年一半,仅为1240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外国人在美国购买的公司股票和其他债券450亿美元,也只是上年同期的一半,这是使美元对欧元汇率在2002年第二季度下跌大约14%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随时发生逆转——尤其是在欧洲经济依然不大振作的状态下。但总的看来,美国经济及美元的“高峰”期似已越过,欧元对美元汇率逐渐回归到1欧元兑1.05美元应是合理的区位,但其间依然可能会出现反反复复。

英国对欧元继续采取旁观政策。最新民意测验表明,80%的英国人认为英国最终将加入单一货币,毕竟英国同欧洲国家的贸易额是同美国贸易的3倍。[14]但考虑到英国社会的“欧洲怀疑主义”甚盛,涉及到欧元,英国人首先担心接受欧元区平衡预算的约束和放弃英国中央银行独立调整利率的权力(英镑利率高于欧元利率);同时,英镑汇率也被高估,目前大约为1欧元兑0.64英镑,而英国有人认为理想的汇率应为1:0.70,英镑应以何种汇率加入欧元也是一大难题,弄不好会影响英国的竞争力。如何使这“两率”调整到既能使英国加入欧元区,又不致在金融、就业、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通货膨胀等方面对英国产生负面影响,实在让英国人煞费苦心。因此,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56%的人认为英国应当在欧元运作成功之后再加入。老练的英国人一贯如此。一旦英国加入,欧元将为之一振;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麻烦。

日本对欧元采取有限的应对政策。欧元正式流通后,日本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谈话,对欧元诞生表示欢迎,并称要加速日元国际化。日本的GDP虽居世界第二,但不论在世界外汇储备还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日元只占5%。 日元的作用不仅不能与美元相比,将来也难以与欧元平起平坐,除非日本在参与东亚地区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或经济迅速出现积极的重大转折。日本现在所说的日元国际化是力争在国际上保留一席之地。但日元重要性仍不宜忽视。

其他外部因素,主要是能源、原料市场价格和国际金融波动状况

2001年欧盟15国的能源消费为8亿吨石油和5亿吨天然气,其中5亿吨石油和2.5亿吨天然气依靠进口。石油价格每上涨10%,欧洲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个百分点。[15]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对欧元产生复杂影响。例如最近的阿根廷债务危机就曾对欧元产生了利空影响。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西班牙各银行因阿根廷债务而蒙受的损失排名第一,为183亿美元,美国第二,为112亿美元,德国第三,为88亿美元,汇市把阿根廷无力偿债当作抛售欧元的一个原因。[16]

总之,欧元诞生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长期看,欧元终将取得成功;从中短期看,欧元还难以强力挑战美元,但欧元会逐渐发展壮大。这不仅是一个市场力量发展的过程,而且也将是一个政策演变的过程。对此,伯格斯腾2002年1月4日在美国经济联合会年会的书面发言中认为,现存的国际货币秩序是有惰性的:如果再考虑到经济“总量”与“规模”,即GDP目前欧美大致相同,欧元区比美国少20%左右,对外贸易欧元区已比美国多20%左右,而且发展趋势对欧洲有利;欧洲一体化在一些重要领域目前存在的落后和日后可能取得的进步;美国在国际收支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的弱点和今后很可能出现的决策变动,所有这一切,到达一个“时点”时,美元出现20%甚至更大的汇率下跌,其概率是很大的。虽然汇率变动不一定完全反映货币力量的对比变动(在货币力量方面,目前美元优势突出,美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大约相当于美国GDP在世界所占比重的3倍,约为75%对25%,而欧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目前尚不及欧盟GDP在世界所占的比重,约为15%对25%,这种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汇率变动的象征性意义还是很重要的。届时,欧元将逐渐与美元一起真正成为平起平坐的国际主导货币。不过,人们尚需要耐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裘元伦 2003年2月时国英整理)

--------------------------------------------------------------------------------

[①] 引自法国《欧中经贸》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美英日看欧元》。

[②] 芒德尔2002年1月9日对法新社记者谈欧元。

[③] 丹尼尔·平托:《缺乏欧洲主权的欧元作用不大》,刊于〔美〕《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年12月19日。

[④] 〔英〕《经济学家》周刊2001年12月1日文章《边界与壁垒》。

[⑤] 德.伊森贝赫:《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刊于〔法〕《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

[⑥] 严恒元:《美国经济像要熬出头了》,刊于《环球时报》2002年1月31日。

[⑦] 世界银行:《Global Economic Rrospect 2000》。

[⑧] 德维特·钱伯斯:《欧洲经济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刊于〔日〕《选择》月刊。

[⑨] 引自王建生:《美国公司利润锐减的影响》,刊于《经济参考报》2002年2月19日。

[⑩] 〔美〕《商业周报》2001年7月9日。

[11] 〔德〕《Handelsblatt》2000年5月9日。

[12] 〔美〕《新闻周刊》网络版2002年7月1日。

[13] 〔英〕《经济学家》周刊2002年6月8日文章《扣人心弦的美元》。

[14] 〔法〕《费加罗报》2002年2月19日。

[15] 〔法〕《费加罗报》2001年9月27日。

[16] 引自储平:《欧元低位徘徊》,刊于《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12月31日。

『捌』 强势美圆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以下两方面内容:
1.何为强势美元?
2.强势美元对中国的影响

将强势美元作为“国策”是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的。克林顿政府对强势美元的选择经历了一个过程。克林顿上台伊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双赤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及经济疲弱。现在看来,虽然当时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足一提,但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记录。另外,美国刚经历了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克林顿上任后的第一季度GDP下降0.1%,因此,如何巩固尚显得脆弱的回升势头,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另一个挑战。

在削减贸易赤字方面,克林顿虽然任命了以倡导积极贸易政策出名的劳拉·泰森为经济咨询委员会主席,但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贸易政策并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一方面,美国正在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谈判,准备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正陷入僵局,美国的倒退将使这轮原来雄心勃勃的谈判无果而终。因此,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竞争力,促进出口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在美国历史上,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通过美元贬值来解决他面临的宏观经济难题。作为一个民主党人,克林顿也倾向于采取美元贬值来解决外部失衡。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在克林顿执政的头两年里,作为美元汇率走向的指标——美元兑日元从125大幅下降到80左右,即使与70、80年代的波动(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导致美元贬值,“广场饭店宣言”导致美元贬值)相比,其幅度也不算小。

在削减财政赤字上,美国国会显出了少有的团结。由于两党在参议院平分秋色,克林顿的许多动议未获通过,唯一得到支持的就是《克林顿—米歇尔—弗利削减赤字法案》。但是,面对疲弱的经济,减少政府支出而没有其它增加需求的措施会使刚有复苏苗头的经济夭折。

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政府制定了通过刺激私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为了刺激私人投资,就必须使美联储降低利率,而这要以通货膨胀下降为前提。为此,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背弃了竞选时许下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诺言,而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从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留下余地。另一个措施就是强势美元政策。一方面,由于J曲线效应,美元贬值不会立即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而是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利率平价条件,只有美国维持高于其它国家的利率,美元才会贬值。因此,弱势美元不利于促使美联储降低利率。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克林顿政府最终转向强势美元政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由于经济的“服务化”,即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美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出身华尔街的鲁宾出任财长后,它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另一个原因则是在克林顿执政期间,财政部地位显赫,它极力倡导强势美元政策。早在1993年末,财政部就和商务部在美元走向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当时在财政部任职的萨默斯与贸易代表凯特、商务部长布朗屡次就汇率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在 1994年夏天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当时的副财长阿特曼将这场争议称为“强势美元政策”之争,强势美元政策因此得名。(参见 Delong et al.2001)

1995年初鲁宾接任财长后,对强势美元的支持公开化。在同年4月25日举行的G7财长会议上,鲁宾打破了不讨论汇率等敏感问题的常规,宣称扭转美元兑日元的颓势更为可取。随后,美日在德国和G7其它成员国的合作下,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拉抬美元,这标志着强势美元政策的地位最终得以确定。到 1996年11月,美元/日元达到了120附近,是42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萨默斯接任财长一职后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

开足马力印刷钞票的美国,总要让美元贬值,并在历次美元贬值中获得了剥削世界经济增长的独家利益
8月份,在美国二季度高通胀与经济急剧放缓的双重压力下,鲍尔森再次祭起“强势美元”这面美国产大旗。但是,美元的走势却显然没有给人们窃喜的机会,只不过市场已经习惯于历任美国财长的“强势美元”老调,不再惊奇了。
很明显,中国顺差增大与币值稳定使人民币需求强劲,投资者抛出美元转而持有其他货币的预期十分强烈,以至于俄罗斯急不可耐地全面放开卢布的流动,并希望建立以卢布为交易货币的石油能源交易所
如果算上伊朗准备用作石油交易结算单位的欧元,这些货币只要真的实现其市场价值,投资者手里的美元就只有缩水的份,决不会有什么强势。
美元“劣币效应”难以消除
传统上美元与原油黄金等的价格呈负相关关系。目前来看,虽然这种负相关关系多次出现明显的误差,但是随着价格上涨,美元一再走低的趋势却十分明显。
即使美联储加息,对美元走强的作用也看不出来,特别是日本首次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储加息面临诸多困境,更令非美货币的前景看好。
放在手里的美元随时可能会随价格上涨贬值,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世界消费者就更倾向于用手里的美元进行消费结算,而投资保值则倾向于欧元日元等货币。这样,美元就很大程度上取代其他货币成为交易首选货币,这就是“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于是,大量的美元被普遍用于国际结算,而其他货币则被投资者持有。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巨大的美元顺差的一个因素,如果考虑世界消费者通过美国市场化解美元的“劣币效应”,来消费中国商品包括中国劳动的话,那么中国的巨大美元顺差只是美元“劣币效应”的替罪羊。
这种情况下,持有美元的世界投资者面对“强势美元”的鼓吹,确实难以分清这是恐吓的大棒,还是诱人的胡萝卜了。
“强势美元”是美国“鸦片”
19世纪,西方国家以鸦片作为贸易产品,掠夺各国的财富,鸦片在历史上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商品。
而纵观美元发展的历程,无不具有货币“鸦片”的缩影。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由于与黄金挂钩,美国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但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尽管美元一再贬值,美元仍然维持其世界货币的地位。
每一次美元贬值,美国人都会拿“强势美元”说事,这既是精神上的一种美国产鸦片,又是一种美国产的“金融鸦片”。世界投资者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吸食“美国鸦片”后,把美元推向汇率走强的虚幻境地。
但是,开足马力印刷钞票的美国,却总要让美元贬值,并在历次美元贬值中获得了剥削世界经济增长的独家利益,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分享到的。所以,现在的投资者对“强势美元”已经看得很清楚:只要美元走强了,就为美国印刷钞票提供了机会。
那么,能否继续像过去一样兜售“美国鸦片”就面临着历史的抉择。
矛头指向人民币
很明显的是,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的稀缺性,因为人民币没有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导致对人民币的货币需求增加。这是因为,即使世界市场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很强烈,也不可能一下子放开人民币管制,使之在全世界自由流动。
由于人民币管制的放开是渐进的,这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是逐渐增加的。至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到底需要升值多少才科学,并不是唯一的矛盾。
如果加快放开人民币管制,可能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被动;而不加快放开人民币管制,人民币的需求被人为地抑制,只能催生人民币的汇率价格一路走高。
而“强势美元”显然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只要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了,就可以出现对人民币的大幅做空,并实现“强势美元”的目标,美元才能摆脱“劣币效应”。所以,要想在全世界推销“美国鸦片”,自然需要人民币管制的放开和灵活性。
汇率动荡将不可避免
“强势美元”并不唯一依赖于人民币放开管制,还有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周期等因素,也少不了已经全面自由流通的俄罗斯卢布。但是,无论如何,“强势美元”的实现必然借助于其他货币的贬值与做空,这就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美国在一些历史时刻选择美元大幅贬值,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要想维护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元还必须回升。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周期是美国赖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必要条件。
这样,美国只要控制美元的波动周期,就可以实施政策目标,实现其各种国家利益。“强势美元”反映了美国试图控制世界金融体系演化进程的决心,而不单纯在于汇率的升降波动。
只不过,在美元汇率升降周期波动的过程中,总有对冲基金等大量狙击力量,对一些国家或货币下手。“强势美元”这个信号,实际上告诉我们,世界金融体系内的汇率动荡将会到来,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玖』 汇率中如果美元强势别的货币会贬值吗

从专业的角度,“人民币对(兑)美元汇率”与“美元对(兑)人民币汇率”是不同的,前者是单位人民币折合美元数,后者是单位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中国来说,前者为间接标价,后者为直接标价。但是由于直接标价的默认表示,在非专业性的表达中,两者的含义变成了一样,均是以单位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含义。因此在一般的表达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了。

『拾』 强势美元是什么意思

在一段时间内,美元指数有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美元在微观层面上是上升的。 简单地说,美元将会升值,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 在这段黄金时期,原油价格将处于下行趋势时期。 强势美元的出现,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一段很长的变化时期。
美元指数是呈上升趋势,也就是美元在微观上往上浮动。 简单而言,美元会升值,其他国家的货币变相贬值。 在这段时间内黄金、原油将在该时间段呈下降趋势。 强势美元的情况出现,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长时期的变化过程。强势简单而言就是一国货币相对另外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平稳或增长,比如1美元对0.7欧元,未来是1美元对0.8欧元,同等美元可以换取更多欧元,就说美元强势,反之则反。
拓展资料:美元上涨原因 ?
1、美债利率上涨 4月以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7%一度突破3%关键水平,为2013年以来首次。随着美债收益率的提升,使得美元资产的相对吸引力较高,国际“热钱”大量回流美国,进而拉升美元指数。 2、贸易摩擦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担忧,投资者纷纷买入美元避险,引发资金回流美元,导致美元上涨。
3、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从去年年末以来增速开始好于欧洲,美国失业率最近大半年都很低(7月份美国失业率下降至3.9%),劳动参与率也保持稳定。对新兴市场影响大 每逢美元大幅上涨,总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要倒霉。在本次升值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再次集体“遇难”。
4.对新兴市场影响大 每逢美元大幅上涨,总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要倒霉。在本次升值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再次集体“遇难”。

阅读全文

与美元与强势波利的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
2017年2月24冰岛币汇率 浏览:562
兰州金汇贷款公司 浏览:635
苦楝股票概念 浏览:558
领信股份股票 浏览:268
关联交易董事会表决 浏览:412
甲方给置业顾问佣金 浏览:194
为落实金融服务经济 浏览:431
南京的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254
下载了好省怎样看佣金 浏览: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钱不还会怎样 浏览:301
光大证券软件怎样打新股 浏览:871
10月7号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08
中航信托上海地址 浏览:151
甘肃银行理财产品赎回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