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

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2-06-21 03:28:15

Ⅰ 关于97香港索罗斯的那战争的详细情况

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罗斯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扫荡战”,扫荡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但是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1)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扩展阅读:

97香港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2、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3、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Ⅱ 1997年香港金融阻击战的前因后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

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

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

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

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

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 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 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

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 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 保卫战告一段落。

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 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

(2)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扩展阅读: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

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金融保卫战

Ⅲ 1998年是以谁为代表的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结果如何最好说经过,详细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麻烦采纳,谢谢!

Ⅳ 97年香港保卫战怎么回事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4)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扩展阅读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1998年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

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Ⅳ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经过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Ⅵ 打一场港元联系汇率保卫战

今日实吋汇率:1港元=0.8070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Ⅶ 港元保卫战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

港元保卫战 1.六次战役 1997年7月18日——投石问路; 1997年8月——初试牛刀; 1997年10月——大举进攻; 1998年1月——持续骚扰[这四次金融大鳄满载而归]; 1998年6月——持续骚扰; 1998年8月——官鳄对决[对冲基金削弱的转折点]
2.炒家基本策略 A.三市联动 股市抛空; 股指期货市场抛空; 汇市抛售港元; 结果:抛售港币冲击港元汇率,导致港币对美元贬值, 汇率下跌,通过联汇制下的美元均衡流动机制见外汇市场 与RMB升值问题部分]和套利机制使港府推动港币利率上升, 而利率上升则导致股票市场下跌,从而恒生指数下挫,最 终也导致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下跌。炒家同时在股票现货市场和期市获利。B.心理攻防 利用周遍经济体崩溃的事实和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 气氛,在各市场散布谣言,进一步夸大市场不稳定因素, 反复强调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因素,促使各种 谣言"自我实现"[self-fulfillment]。上述策略连环相扣,屡试不爽。
3.1998年8月决战 A.炒家拆借策略的变化 在前面五次的汇,期,股市沽空中,炒家均从市场 拆借港币,狙击汇市,同时扯高利率,这使他们承担了 高额的利息成本支出和在汇市的亏损。7 自1998年3月,利用市场暂时稳定和利率回落,炒家 积极收集港币,特别是在4,5月间趁港币利率低时,从市 场大量拆入港币.同时为了避免承担高额利息损失和牵制, 他们还改在债券市场发债和掉期筹集资金等.通过这样的 方法锁定利息支出,炒家就避免了高息的惩罚,利率再高, 只会导致香港经济受损,股票现货和指数期货市场下跌。B.汇市争斗 炒家四市轮番抛售——1998年7月底8月初,日元持续下 跌,美国股市高位回落,国际炒家利用这一良机在世界四 大市场[纽约,伦敦,悉尼和香港]轮番抛售港币。8 8月5,6两日,国际投机者在港汇市场共抛出近400亿 港币,同时在汇,股和期三市沽售港币,股票和期指.
同时,他们还在股票市场抛空港股现货,并在此前后在恒生 指数期货市场沽空大量的期指合约.意图有二: 若联系汇率制度被冲破,港币有即时贬值30%或以上的 可能,炒家将手上等值400亿港币的美元换回港币可获30%, 即120亿港币的利润; 若港府捍卫联汇制,必然以外汇基金接下沽空的港币,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结果股票市场大跌,期指也大跌.假 恒指下挫3000点,那么50000张淡仓合约可挣75亿港币, 再加上现货市场收益,可获利至少100亿港币。9 港府策略转变——出乎炒家意料之外 在炒家计谋未售之前,港府已摸清楚其套路,掌握了 其三市联动策略.于是港府放弃使用外汇基金承接,改用 政府储备吸纳港币[由于储备兑换为港币之后仍然回流到 银行体系,使港币资金未被抽紧,避免了利率急升的危机] 双方争斗 8月5日,炒家抛售港币,港府以财政储备接盘,据估计, 香港政府大约动用了近230亿港币,两大发钞银行也接下 30亿港币。8月6日,港府再以新招接纳了100余亿港币沽盘,连续 二日,接纳近400亿港币.炒家无功而返。
结果,炒家进一步大力抛空股市现货和期货,还利用中国水灾, 日本和香港经济低迷等利淡消息,在伦敦和其他金融中心 制造和散布人民币与港币贬值论调,拼命质低恒指.使港 股两周之内跌去1200点,港府与炒家对抗的主战场也从汇 市转到了股市; 8月6日,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 点; 8月10日,港股跌破7000点,11日破6800点,8月13日跌 至6544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炒家扬言要将恒生指数质低 至4000点[6000点是心理关口,一旦跌破,将导致香港经济 万劫不复]。11 C.股市与股指期货市场决战 为打击炒家,港府根据《外汇基金条例》所赋予的权 力,于8月14日利用外汇基金,高姿态大举买入恒指成分 股[尤其是大的蓝筹股],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做多,购入 10000张合约.从是日开始至8月28日,共10个交易日,港 府与炒家展开了决战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拉锯相持 8月25日,港府挟高隔夜拆息至15厘,迫使部分炒家大 手低价出售美电套现港币以交收.市场估计炒家损失在 1600-2000万港币; 总体而言,8月21日至26日,港府与炒家处于相持不下 阶段,至26日大市以港府努力而以7864点报收。13 结算惨胜 8月27日,决战前夕,俄罗斯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股票市 场下挫,同日纽约股市下挫200点,欧美股市跌幅均在3% 以上,新兴市场更有下跌8%,亚洲股市全面报跌;港市开 市半小时内,多空双方成交30亿港币; 其后,港府主力扫高汇丰,中国电信,和黄等重要恒指 成分股与炒家硬碰;仅收市前15分钟以内,就有83亿港元 股份易手,在港府力守下,港股全日升88.57点,以7923 点收市; 8月28日,在国际市场影响下,港股低开50余点,抛售 盘蜂拥而至。14 为使恒指维持在7800点,港府严阵以待,整个上午,指 数在7800点以上窄幅波动.下午,抛盘仍然不断,但政府 已基本控制大市,恒生指数最终以7829.74点收市。港府投入产出 从14日开始到28日截止,港府累计投入1181亿港币入市 吸纳恒指33只成分幅.最终使恒生指数由6660点反复回升 至7829点,共升1169点,升幅为17.55%; 炒家要么已遭损失[实际数据缺乏],要么已被追交保证 金,部分炒家感觉到无利可图,已经平仓离场[无统计数 据,据猜测,炒家可能共动用了至少6250亿港币攻击香港市场]。
三,余音 1.股票该如何减持。10个交易中港府动用了1000亿港币买入了恒生指数33只成分股.
为了管理好这批股票,政府专门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公司,加上稍后并入的90亿港元的土地基金 股票投资,外汇基金投资公司共管理的股票投资组合价值 1271亿港币,被市场称为"官股".约2年后的2000年8月 3日,这批股票已增值到2475亿港元,账面盈利1204亿港 元,全港人均账面获利17200港元。在做了各项扣除后,共有1270亿港元的股票需要逐步 减持,而这1000余亿元的股票如何全身而退已经成为香港 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已成为港府较为头疼的事。16 表2 港府持有的恒指成分股情况 吸纳股份 汇丰银行 香港电讯 中国电讯 和记黄浦 中国电信 其他蓝筹股 8月期指好仓 9月期指淡仓 数量 2.3亿股 8.3亿股 4.7亿股 2.9亿股 1.2亿股 不详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7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港府干预行动得到了华资大户的支持,他们既不抛售股 票也不借出股票给炒家,减小了恒指的抛售压力,使港府 利用较小的代价就拉高了指数.第三大市值的中国电信股 价偏低,股份集中在中资财团手中,对恒指的杠杆作用显 著,本应是其首选.但是港府在干预中,却放弃这一筹码 而疯狂吸纳流通量大,股权分散,且不支持干预的汇丰和 香港电讯,原因何在[汇丰和电讯均由英资和美资控制]。
港府8月入市干预虽然获利20亿元,但是并没有使高位沽空的炒家受损,实际上炒家的损失并不大.因为在1997 年金融危机以来,炒家已经多次狙击港币,使香港成为其名副其实的"超级提款机".8月决战仅使其略微受创, 但未伤其筋骨。因此,仔细分析上述疑点,港府借打击国际炒家为名,借机从以Morgan Stanley为代表的海外基金和投资银行手中夺回对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控制权目的十分明显.显然是想师出有名。在恒指33只成分股中,港府已成为大股东,据有关资料显示,港府当时持有汇丰5-10%的股权,为最大股东.持有香港电讯10%股权,也是大股东之一。港府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控制了香港的经济和金融控制权汇丰长期充当香港中央银行的角色,是香港最大的发钞银行,垄断着全港银行市场的70%.而香港电讯则独家垄断香港电讯业,因此控制这二者实际上就等于控制了香港 的金融经济命脉.而在回归之前,他们是控制在英资和美 资手中,显然是心腹大患.但是,正常情况的收购会遭受英资注意,也会违背港人治港原则.因此,有理由相信,港府的目的基本实现.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索罗斯为什么明知如此,还要知难而上。
希望能帮到你!

Ⅷ 97香港金融保卫战功臣有哪些人

为香港特区政府、曾荫权等。

香港金融保卫战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8)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扩展阅读: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相关情况:

1、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

2、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3、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Ⅸ 索罗斯狙击港币过程

战胜索罗斯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合力的结果。

早在97年索罗斯掀起第一轮狙击时,香港政府就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单独应付可能的金融袭击。

于是,香港财政高官秘密进京,得到了中央的将不遗余力地,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的许诺。这也是在首轮港元狙击战中港府死守港元汇率的底气来源。

之后不久,在世界银行年会,朱镕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镕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索罗斯当然清楚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的实力,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央政府的弹药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这场世纪之战。

然而,中央政府是会强势出手还是隐忍不发,索罗斯将宝押给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香港素来有自由之港的美称,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本市场尚无先例,况且还会严重影响香港自由市场的信誉。

况且,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还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可以动用,这足以打垮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体。

时间进入到1998年的8月,在肆虐了半个世界之后,索罗斯带领着国际炒家们回到香港。此时,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朱镕基总理也说:“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

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知道双方都没有收手的余地,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此时已经带着600亿港币来到了香港,随时准备应战。决战的日子不远了……

8月14日,香港政府突然出手,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举吸纳,致使那一天的恒生指数反弹560多点,升幅达8%,以7224点收盘;

索罗斯军团瞬间意外,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港府,竟然会真的入市搏杀。不过索罗斯毕竟是老江湖,开工没有回头箭,稳住阵脚。既然你港府已经下水,那只有小鱼大鱼一起带走了。

随后一直到24日,港府和索罗斯的炒家集团之间一直你来我往,短兵相接。但是恒生指数慢慢的抑制住了之前疯狂下滑的势头,开始处于一种震荡的状态。

8月26日,离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还有两天。

8月27日,结算日前一天。上午10时,香港股市开市。一开始,炒家的卖盘就如排山倒海一般扑来。在第一个15分钟内,成交额即达19亿港元;在第二个15分钟内,成交额为10亿港元。

而在收市前的15分钟,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成交额高达82亿港元!状态之惨烈,令场上所有交易员都目瞪口呆。

这一天,香港政府动用了200亿港元,委托10家经纪行在33家恒指成分股上围追堵截。

恒生指数报收7922点,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扬88点,这是自97年11月4日以来的最高点。

27日晚,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那一晚,香港几乎无人入睡。

8月28日,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这是索罗斯做空恒生指数的最后机会,之前购买的大量看跌期货能不能赚,就看这一波了。

要注意的是,恒指期货的结算价格为这一天每五分钟恒生指数报价的平均值,因此,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保证恒生指数走势平稳。要达此目的,港府必须得竭尽全力,寸土必争。

这一天,百万香港人锁定频道,眼睛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这一刻,许多香港市民都不再关心自己的财产是否缩水,真正意义上的与香港这座城市同命运共荣辱。

上午10时,决战打响。港府与做空集团立刻在“汇丰控股”与“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政府军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即高达30亿港元!

中午12时午市收市前,战斗又趋激烈,“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多个蓝筹股被炒家疯狂抛售,滔滔股海,港府狂澜力挽。午市收市时成交额报409亿港元。下午开市,战况更趋严峻。炒家的抛盘滚滚而来,港府几乎是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全线死守,平均每分钟就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

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终于在7829点定格!

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之后,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9)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扩展阅读:

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

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

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Ⅹ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怎么回事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www.hexun.com 【2007.05.15 09:30】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肖国元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是非功过任评说

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由于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即以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比例盯住美元的制度。对于这种汇率制度,业界一直存有争议。反对者认为,由于无法保证香港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完全同步性,美元与港元的固定比率始终存在一个投机的空间,在投机者长期攻击下,这种制度的消亡在所难免。而赞成者认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始建于1983年。当时由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受阻,引发市场出现大量抛售港元、收购美元的现象,港府出于保护港元汇率,维护港人对香港未来信心而建立。历史也证明,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条件:香港一贯奉行谨慎财政政策;香港有着庞大外汇储备;香港经济体系灵活,能够应对适度的经济波动;香港金融体制稳定,监管审慎以及香港有内地蓬勃发展的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持等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联系汇率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金融管理局将它用错了,因为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现钞发行制度,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做法是使外汇市场上同样要维持1美元兑7.8港元的水平,而且只许港元汇率高于该下限,即只允许港元汇率单边浮动,这实际上是作茧自缚,使所有的汇率风险都由金管局自身承担。

对于港府入市干预,反对者认为,政府干预可能令长线投资者远离香港,打击长线投资者来港投资;港府此举有损自由经济形象,会破坏其金融中心地位。

而支持者认为,港府向来信奉自由经济,自由经济是香港的基石。但是遭人操控的经济不是自由经济,港府入市旨在打破这种操纵,入市干预完全正确。香港政府入市干预,其积极意义远远胜过其负面影响。

题外的话

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多数的经济理论认为“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地向国际靠拢。但是,一系列危机的爆发,让人们不得不再度考虑自由化这个问题,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时,是不是还应继续奉行自由化?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扫荡,已经严重威胁过一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味地高举自由大旗,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一点对于尚未完全开放,但正在走向更加开放的我国国内经济而言,也颇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阅读全文

与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预收外汇办税 浏览:790
中国银行收益高理财产品 浏览:978
成员企业股东 浏览:329
股票佛慈制药 浏览:55
友邦保险的股东 浏览:262
通桥资本股票 浏览:472
st信威股票价格 浏览:964
建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228
盈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709
怎么办理外汇携带证 浏览:32
中信证券万2佣金 浏览:100
股票可以d 浏览:910
中泰证券私募基金 浏览:392
冲顶股票 浏览:85
万达融资结构分析 浏览:347
洗衣o2o融资a轮 浏览:137
宁波银行2018美元汇率查询 浏览:746
金融公司文员做什么的 浏览:179
丹村股票 浏览:215
金融机构代理国库管理办法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