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2005年8月汇率改革

2005年8月汇率改革

发布时间:2022-06-21 07:43:48

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哪些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影响(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我们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本次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的规模由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达到2005年的8188亿美元,2006年底的10663亿美元。根据最新数据,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反映在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和在岸远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上。同时我国自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波动幅度的进一步放开,也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资本流入,加重对汇率的压力。而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导致提供做市商服务的商业银行只能被动的接受过多的贬值中的外汇,加大了相应的外汇风险。(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受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二是由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认购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则商业银行的总资本金数额可能会发生较大缩水,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经营绩效会产生不利影响。
2、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在国际汇率有变动时,银行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币种搭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对比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以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3、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国际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相对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甚至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于涉及进出口的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降低了出口的竞争力,减小了进口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等等。人民币升值会起到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还比较小,我国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仍然很高,人民币的小幅温和升值对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逐渐开始发挥,主要表现为2005年8月之后,进口增长从之前的10%左右的速度一跃到20%以上,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迅速收窄,甚至在2005年最后两个月进口增速还超过了出口,今年2月份进口增速也是高于出口,之后3月和4月出口依然增幅超过进口,今年1~4月份出口达27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2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进出口顺差3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4%.(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资金业务的影响1、由于人民币小幅升值引起更强的升值预期,可能会有更多的外汇资金选择结汇,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和其他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我们看到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会显著提高,它们将会主动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例如,外贸企业会更积极地采用远期结售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还会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创新。从“创新需求”角度分析,随着频繁的汇率波动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保值需求。从“创新供给”角度分析,作为人民币升值的配套措施,2005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8个外币货币对之间的交易业务。8月又进一步扩大了可以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范围和资金范围,并推出了银企之间的掉期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掉期业务,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各种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的增加将使外汇市场的交易更加活跃,给商业银行发展新型外汇资金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这使得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相应影响到商业银行在这些行业信贷资产的质量。若人民币中长期进一步升值,则受不利影响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响程度也将更加显著。对于受到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行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这增大了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势必会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其相关的授信业务。 总体上看,因人民币升值而明显受益的行业相对较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上述行业信贷投放的占比较高,约为30%-45%,所以说,汇率制度的改革会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造成影响。(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所有者权益在总所有者权益中的权重高于外汇风险资产在总风险资产中的权重,人民币升值将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折合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大于其风险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2、人民币升值对于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也产生了影响。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对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类项目要按照期末汇率进行折算人民币小幅升值使商业银行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绝对额下降,同时由于对权益类项目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这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产生一定的影响。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影响。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银行挣的美元头寸越大,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紧张和需求旺盛的状况,中长期内存在一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隐患。人民币不断小幅的升值使公众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加强,外汇储蓄存款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

2. 什么叫“人民币单边升值”

人民币单边升值就是说——较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保持持续升值。

补充: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币快速升值时期。2005年8月~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年内累计升值约15%。
第二阶段:横盘波动时期。2008年8月~2010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基汇率波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两年内累计升值幅度不超过100个基点。
第三阶段:单边升值时期。2010年8月至2014年1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以约每年2%的涨幅稳步上升。
第四阶段:单边贬值时期。2014年1月中旬~2014年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一个半月内贬值超3%。
第五阶段:双边波动扩大时期。2014年5月开始至今,市场对于未来人民币走势的判断已经明显分化,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3. 中国从2005年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何

2006年人民币升值历程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7.8087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615个基点。

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

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大关 。

4.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汇率将来不再盯住一个单一的一种货币,即单一的美元了,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第二条就是人民币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
第三条就是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兑美元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

5. 求05年中国发生的对金融市场影响重大的金融事件

2005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1.央行成立上海总部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上海总部主要以现有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为基础进行组建,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总行的领导和授权下开展工作。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兼任上海总部主任、行长助理马德伦和上海分行行长胡平西分别兼任上海总部副主任。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要负责中央银行部分操作性业务,这将更加便利中央银行从金融市场一线获取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业务操作和动态微调,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效率。此外,根据总行授权,上海总部还承担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总行直属在沪单位管理工作,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等有关机构的协调、管理工作。

上海总部的职能定位是“总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平台、金融市场监测管理平台、对外交往重要窗口”。设立央行上海总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决策与操作体系,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水平;有利于发挥贴近金融市场一线的优势,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市场服务的效率;有利于扩大上海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新步伐

2005年7月22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人民币对美元的初始汇率调整为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至此,备受瞩目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7月22日之后,人民币汇率一路上升。截至12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达到了8.0730,创下历史新高。以8.0730计算,人民币汇率收盘价较汇改之前的8.28水平,累计升幅达到2.456%。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政府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国内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及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之后进行的。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新步伐

3.央行推出短期融资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5月26日,华能国际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发行了7只短期融资券,分布在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四个期限品种,总面额共109亿元。其中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参考收益率为2.92%。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分别担任了7只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农业银行、中信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

6.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从2002年末以来,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然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并非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而是出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的高瞻远瞩,主动的调整。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保持高速态势,物价涨幅等则持续下滑,为汇率机制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而美元持续反弹,欧元和日元回软也为改变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创造了良机。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问题

(一)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
由于人民币改革后有一定的升值,面临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二是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三是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
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有如上的成本发生,即使有,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给出口带来太大的变化。这与中国独特贸易结构有关。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没有关系。进口加工贸易的情况也相差不大。同时,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的高,而且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相差很远,人民币升值2%反而会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
2. 90年代中期以后,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些东南亚中小企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 2002)。汇率升值虽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资的投资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计价的外商企业在本地的销售收入。一方面它可能阻碍了一部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优势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可能鼓励一批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FDI的流入,因此,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FDI有太大的影响。
3.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家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生产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所以,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就业造成影响。退一步说,即使出口部门的就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几乎没有改变,而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正在大幅度的提高,服务部门增加就业机会完全可以弥补出口部门减少的就业机会。
4. 央行汇率改革使用“参考”而非“盯住”货币篮子的做法,其不利之处在于汇率更具灵活性的同时,央行对汇率政策的相机抉择更容易受到来自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所以,央行必须在行使灵活的相机抉择权和维护汇率政策的动态一致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收益的考察
汇率改革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将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与国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二,汇率积极调整把汇率调整的主动权交到了货币管理当局手中,同时也留给货币当局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汇率改革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时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更利于农民和城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四,汇率改革等于向市场宣布,中国货币当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狭隘的贸易顺差为政策目标的。
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新汇率制度对我国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虽难以平衡国际收支,但大幅度减少央行的干预频率
汇率改革后国际收支状况仍然是调整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从2005年以来,我国月均外汇储备增长在150亿美元左右,近三个月更是到达了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始终在持续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当期的储备增长扣除外汇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外都是热钱。以2004年的国际收支为例,全年顺差206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分别为590亿美元和531亿美元,这并不能理解为其余的国际收支顺差全部都可归纳为所谓“热钱”,其余大多数差额,是可以用经常转移、证券投资和贸易信贷来解释的。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更注重于商品和服务贸易两项的总体平衡,从2000年到2004年,这两项基本是稳定的,商品贸易大约是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的顺差,服务贸易大约是100亿美元的逆差,这两项合计占我国GDP的2%左右,占进出口的总额也在2%左右,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国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高出低进使得贸易顺差达到396亿美元,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而预期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22%和18%左右,可实现顺差300亿美元以上,因此单纯依赖汇率改革,并不能迅速、显著的使国际收支恢复到基本平衡的轨道上来,所以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只是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央行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外汇市场进行以防止汇率出现过大的波动,而不必每天进行干预操作,这时的外汇市场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汇率的变化。
带来金融创新热潮
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是一个常态,因此需要相应的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锁定风险,其本身就意味着对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8月4日,央行在其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尽快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推出人民币对外币掉期等产品。8月9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些衍生工具的推出将有助于稳定现行的汇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对人民币的下一步波动的预期,同时给市场一个导向,从而更好地消化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提高银行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
“有管理的浮动”考验了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对于这次汇率改革,银企如果过于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即期汇率的波动区间是远远不够的。
就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必须对不同币种的小额和大额现钞、现汇等具有差别定价能力,必须对来自居民、企业和同业的外汇供求有差别化的定价能力,必须对流动性较好的人民币兑美元等即期品种和其他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非美元品种具有差别的定价能力。这种审时度势的差别定价,较之央行为外汇交易市场确定的波动区间要灵活得多。如果商业银行忽视了汇率改革带来的风险定价挑战,其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结售汇净头寸的汇率风险,以及外汇代客理财业务风险等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三、我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向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回归,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不可能较快的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是因为:
(1)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还很不发达。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金融市场无法在整体上做出灵敏的反应和自发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局部市场的严重失衡和秩序混乱;经济主体无法进行适宜的资产头寸调整,从而发生严重损失。目前我国正规的外汇市场只局限于少数银行,企业个人无法直接进入,还没有外汇期货市场,远期外汇市场交易也没有全面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进出口企业将很难通过外汇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2)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对非国际货币国家来说,汇率制度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国际金融制度与规则接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对政府依赖的惯性,企业除了考虑从市场竞争中谋取利益和发展外,还特别注重从政府及其政策中谋取利益,他们对政府的政策具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政府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将可能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招致强烈的反对,汇率制度改革就可能夭折,并可能造成经济的大幅动荡。
(3)我国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还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面放开汇率,贬值预期会造成人民币存款被大量提取,升值预期会造成外币存款被大量提取,严重时可能引起挤兑,引发银行危机,并由此爆发货币危机。
(4)我国市场化的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体系还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习惯于在狭小的外汇市场上以盯住的方式控制汇率,缺乏一套开放市场条件下外汇管理和市场干预的制度、规则、手段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完全放开汇率,就未免会出现市场混乱、汇率失控等问题。
(5)我国货币错配矛盾突出。根据戈登斯坦(Goldstein, 2005)教授的定义,所谓货币错配是:“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就越严重。”
货币错配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就外因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是国际货币格局的自然产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角色主要是由美元和欧元来承担,这事实上将欧美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就内因而言,资本市场普遍落后和汇率长期保持固定都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缺乏有效资金来源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到海外去筹资,而难以寻求到有效投资机会的“过剩”储蓄又不得不大量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由于国际资本市场不接受发展中国家的本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的跨国资本流动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从形成机制看,中国难以避免货币错配。一方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为时甚远,因而“原罪”和“高储蓄两难”特征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消除;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低下有目共睹,这无疑加剧了货币错配;此外,长期实施得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使中国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错配麻木不仁。简单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底,中国居民持有的外币资产占M2的比重已达27%,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外债余额在2004年已经高达2285.96亿美元的现实,货币错配矛盾显然更为突出。巨额的货币错配使得中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

四、完善我国汇率机制的配套措施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日渐推进,我国需要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如何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中避免货币错配风险的失控,避免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作为保障,我们也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一,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助于控制货币错配风险。首先,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重要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的威胁促使发展中国家迅速增加了国际储备。从“保持信心”看,国际储备水平越高,其“引而不发”的“威胁”作用就越大,国际投机资本对该国的汇率制度就越不敢造次。其次,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可以保证政府有能力接手私人部门的货币错配,通过政府承担货币错配损失来避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全面冲击。

第二,积极参与和构筑区域货币合作。亚洲地区经济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深为区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亚洲资金自我循环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实力。中国作为亚洲的经济发展大国,应积极参与和构筑亚洲货币合作。(1)以积极的姿态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支持区内贸易的发展。(2)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两种新的优势,并积极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使其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功能互补,由此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功能。(3)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4)积极加强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中央银行的合作。(5)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并与亚洲各国及时交流降低不良贷款和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经验与教训,共同建立亚洲地区金融风险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各国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通过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微观制度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货币错配的起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资本市场应在管理货币错配奉献的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应当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度,而不是简单地从控制货币供应转向调控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审慎的财政政策来稳定公众与企业绝对必要。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仅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还不够,加强微观制度层面的建设同样重要。同时,中国在微观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存在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第四,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汇率改革后,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面临新的压力:短期资本流动更频繁;资本流动均衡管理的重要性更突出;外汇管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针对国际资本的非均衡流动,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以不变应万变”,能应对“升值”和“贬值”压力交替出现的、均衡管理的新机制:合理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利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灵活利用政策,在制度设计上体现流出入并重,根据实际情况相机抉择,有效应对“升值”和“贬值”预期的转换。同时,一方面,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安排,可以限制因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过度”国际借贷和“过度”国际投资。

第五,加强宏观政策的搭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政策的搭配基本突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汇率政策几乎缺失,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将由中间道路向浮动汇率制度演进,汇率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1)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并使汇率政策发挥其市场调节的作用。(2)运用创新政策工具。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时,特别是面临严重困境时,可及时采用创新政策工具,以摆脱困境。(3)妥善处理好汇率稳定与汇率失调的关系。稳步、深入推进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良好衔接。

7. 二次汇改之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好处

(一)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是影响货币自主权和定价权的决定性变量。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但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权重过大,事实上形成了人民币围绕美元波动的走势。近年来随着美元持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被动升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5.5%,其中过去一年来升值达到15.1%。因此,打破单边被动升值的“魔咒”,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势在必行。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中间价由此前的外汇交易中心询价改为作为市场主体的做市商报价,回归到以上日收盘价作为定价基础,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保持价格的连续性和透明度,提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
(二)对即期市场汇率偏差进行修正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偏离,而且偏离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偏差大约累积了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需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此次调整做市商报价,使中间价形成参考外汇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从机制上防止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大幅偏离,提高了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三)掌握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主动权
考虑到美元加息周期日益临近,如果人民币汇率要选择主动贬值,时间点放在美元加息后会比较被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前,人民币快速贬值到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企稳,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重新增强,央行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避免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金流动更大的影响。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而货币由市场定价是加入SDR的重要条件。因而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加入SDR。此外,目前央行正在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二、对人民币汇率下一步走势的判断
这次汇率报价机制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虽然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幅度贬值,但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一是我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经济仍增长7%,从全球横向比较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下半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后,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小幅回稳态势,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三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注入了新动力。四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未来美联储加息这一时点性震动过后,市场会有更加理性的判断。五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在一次性贬值3%左右弥补了与即期汇率偏差后,央行在采取多种措施极力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预计年底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将维持在1:6.3至1:6.5之间波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美元加息预期、短期资本出逃等因素,海外远期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较强,不排除明年央行再次采取一次性贬值的可能性。
三、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总体有利于提振国内经济
一是有助于长期经济稳定。此次汇改使市场供求在决定中间价的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问题,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二是有利于出口型企业的复苏与成长。人民币贬值有助于降低出口产品价格,提升出口竞争力。但是,由于此次人民币贬值幅度有限,特别是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保持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依然在升值,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仍然是抑制出口的因素。当然,汇改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引发更多短期资本外流。近来在美国加息预期、我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短期资本呈现净流出态势,人民币贬值将会进一步加大热钱流出规模,并影响到国内流动性。二是将增加出境旅游、海外留学的换汇成本。三是加大企业外债负担。近年来,由于美元等资金利率较低,国内企业外币借贷显著增加,目前尚未偿还的美元债务(包括债券和贷款)总额为3677亿美元。初步测算,此次人民币贬值将会直接增加约160亿美元的偿债成本。
(二)金融调控政策面临“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独立以及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了政府决策层的两难选择。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显然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央行如果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允许人民币汇率更自由、更大幅度地调整,或者通过收紧资本管制来保持汇率稳定。从政策操作来看,央行并不希望当前人民币汇率过多调整,8月11日以来已经动用了超过1000亿美元,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而收紧资本账户管制并不符合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既定改革目标,还可能会招致“改革后退”的指责。
(三)短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年度对外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油气资源并购等,需要大量对外投资。过去人民币持续走强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和扩张建设,而人民币的贬值无疑将使得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尤其是油气合作在非洲、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投资比较密集,油气行业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比其他行业会更明显。
(四)对大宗商品贸易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经加工装配后销往发达国家。亚洲地区已形成以中国为生产中心的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据IMF测算,经中国加工出口的最终商品,约20%的附加值是由其他亚洲国家生产的。只要人民币不是持续大幅贬值,短期贬值促进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会带动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对其他亚洲国家具有一定正外溢效应。然而,人民币贬值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而经济下行、需求减少将会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资源型国家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五)影响相关国家货币币值走向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相关国家货币有影响,但并非根本因素。8月中旬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有人据此担心新一轮金融危机可能到来,并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贬值。8月19日,越南央行让越南盾贬值1%,今年以来累计贬值近3%。21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的汇率由188.38:1骤贬至255.26:1,贬值幅度高达26.2%。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亦纷纷贬值,今年1-8月份,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分别贬值15.4%、26.1%、13.3%和16.7%。事实上,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核心因素是美元走强及美联储加息预期。

8. 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是什么意思

人民币单边升值就是说——较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保持持续升值。

补充: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币快速升值时期。2005年8月~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年内累计升值约15%。
第二阶段:横盘波动时期。2008年8月~2010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基汇率波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两年内累计升值幅度不超过100个基点。
第三阶段:单边升值时期。2010年8月至2014年1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以约每年2%的涨幅稳步上升。
第四阶段:单边贬值时期。2014年1月中旬~2014年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一个半月内贬值超3%。
第五阶段:双边波动扩大时期。2014年5月开始至今,市场对于未来人民币走势的判断已经明显分化,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9. 求: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的趋势(升值,贬值,幅度)

人民币汇率情况概述
进入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剧烈调升, 8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3896元人民币,突破6.40元的关口,再创了自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新高,也创下了自1993年以来18年来的新高,升值趋势十分明显。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情况如下表。
表1,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1美元汇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元
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美元=人民币 8.15 7.98 7.60 6.95 6.83 6.77 6.39

据此表可以算出,人民币6年间对美元的汇率总的上升了27.5%,平均每年升值4.14%,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
二、人民币出现升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很多,有内部的,有外部的;有国内的,有国际的;有市场的,有政府的;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政治原因的。这里不去多做详细分析。总的说来,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增加了需求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强劲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中国也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机会越多,人民币的需求就更旺,升值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虽有利弊,但从长远看和更深层次地看也未必就是太坏的事情。

阅读全文

与2005年8月汇率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
2017年2月24冰岛币汇率 浏览:562
兰州金汇贷款公司 浏览:635
苦楝股票概念 浏览:558
领信股份股票 浏览:268
关联交易董事会表决 浏览:412
甲方给置业顾问佣金 浏览:194
为落实金融服务经济 浏览:431
南京的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254
下载了好省怎样看佣金 浏览: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钱不还会怎样 浏览:301
光大证券软件怎样打新股 浏览:871
10月7号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08
中航信托上海地址 浏览:151
甘肃银行理财产品赎回 浏览:720
汇率与牌价 浏览:120
温州银行的股东 浏览:389
金融机构股权是生息资产吗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