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币贬值的事件
8月13日,人民币再贬700点,报6.4010,已累跌4.6%。这是自央行11日宣布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以来的第三日下跌,跌幅比前两日有所减少。那么,人民币究竟还会跌多少,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11日,人民币中间价大跌2%,引发市场对人民币长期贬值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表示,今日调整是人民币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12日,人民币中间价再度跌1.6%。央行新闻发言人再度回应称,中间价报价调整有利于减少扭曲,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向市场均衡汇率趋近。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当日在岸人民币中间价一度跌近2%,在央行大力干预之下,尾盘快速反弹600点,最终收跌1%。期间,外管局下发通知,要求部分银行对境内购汇量较大的客户进行限制,并加强相关业务监测。
可见,官方想极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趋势。但,和市场预期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央行能容忍人民币贬值到多少?
昨日晚间,路透社引述一位政府智囊团高级经济学家表示,政府内部有一种声音,即要求人民币适度贬值来稳定外需和增长,“我认为人民币贬值在10%以内是可控的,人民币应该有一次充分贬值,否则不足以刺激出口”。路透分析称,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央行仍面临进一步货币贬值的压力。
今日发布会上,外汇局局长易纲严厉批驳该说法,称在市场发生扭曲行为的时候央行会进行有关的管理,贬值10%促进出口是无稽之谈。中国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出口仍存在巨大的顺差。不过,易纲表示,央行官员不评论什么是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要相信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顺应市场。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认为国内外因素叠加,人民币汇率偏差大约积累带来3%左右。因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所以央行继续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表示,央行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具有促改革的重要意义,但市场和媒体环境却走向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央行新汇改的误读。他表示,央行最好的方式的用行动回击,通过出手干预人民币,实现短期汇率稳定。他建议,年内应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2-6.4。
沈建光曾准确预测到央行6月27日的降息降准。
瑞银最新报告认为,央行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这暗示政府希望看到人民币兑美元有更大幅度的贬值,预计今年年底人民币汇率在6.5元人民币附近,2016年底进一步贬值到6.6。
瑞信银行则预计,人民币兑美元3个月将调整至6.6,12个月将调整至6.8,相比此前预测均大幅调低。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8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010元,1欧元对人民币7.101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126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2553元,1英镑对人民币9.9548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966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205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554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9271元,人民币1元对0.62548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0645俄罗斯卢布。
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10,较前一交易日跌704基点。为2011年8月19日以来新低。
在岸人民币周三尾盘跌幅迅速收窄,全日收低1%,成交额创2014年4月有数据以来最高,知情人士称,尾盘看到中资大行大量抛售美元,支撑人民币快速回升。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外汇局12日下发通知,要求部分银行对境内购汇量较大的客户进行限制,并加强相关业务监测。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央行在必要的时候完全有能力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人民币汇率;近两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中国没有发动竞争性贬值的意图和需要。
新华社发表社评,人民币汇率短期下行不会引发货币战,中国货币当局主观上没有动机放任人民币汇率持续大跌,因为这与中国改革方向、国家利益和信誉背道而驰。
❷ 2015年人民币汇率情况怎样
2016年1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系列的最新数据。2015年12月3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94,较2014年末升值0.94%;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101.71和98.84,分别较2014年末升值1.71%和贬值1.16%。三个人民币汇率指数一贬两升,显示2015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总体保持了基本稳定。
从全年走势看,前8个月受美元走强的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总体呈现小幅升值态势,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最高达到105.65,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8月11日,人民银行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间价的形成更加参考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贬值,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有所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偏差得到了校正,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回落至101附近徘徊。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持续小幅走贬又进一步释放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5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都大致回到了2014年末的水平。
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有条件继续保持基本稳定。首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2015年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仍持续提高,前11个月货物贸易顺差高达5391亿美元。我国并无必要通过货币竞争性贬值刺激出口来稳增长。其次,从外部环境看,各方面关注的美联储首次加息在长时间的发酵后,市场反映总体平稳,对2016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也较为充分,这说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已在较大程度上被提前消化,下阶段美元走势受多方因素影响有一定不确定性。最后,经济基本面仍将对人民币汇率构成长期支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充裕,金融体系保持稳健,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仍属强势货币。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符合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将更加顺应市场供求力量变化,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顺应的市场力量是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外汇供给和需求,而不是以顺周期和加杠杆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投机势力。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人民币并从中牟利,其交易行为与实体经济需求无关,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只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面对这些投机势力,人民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展望2016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继续呈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有弹性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政策也将更多承担起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❸ 人民币又美元贬值,对泰株有何影响
这3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3%,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不针对泰铢。
泰国财政部长颂迈称,人民币贬值对泰国出口和旅游业仅会产生很小影响,并称政府无计划采取措施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❹ 二次汇改之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好处
(一)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是影响货币自主权和定价权的决定性变量。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但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权重过大,事实上形成了人民币围绕美元波动的走势。近年来随着美元持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被动升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5.5%,其中过去一年来升值达到15.1%。因此,打破单边被动升值的“魔咒”,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势在必行。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中间价由此前的外汇交易中心询价改为作为市场主体的做市商报价,回归到以上日收盘价作为定价基础,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保持价格的连续性和透明度,提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
(二)对即期市场汇率偏差进行修正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偏离,而且偏离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偏差大约累积了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需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此次调整做市商报价,使中间价形成参考外汇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从机制上防止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大幅偏离,提高了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三)掌握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主动权
考虑到美元加息周期日益临近,如果人民币汇率要选择主动贬值,时间点放在美元加息后会比较被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前,人民币快速贬值到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企稳,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重新增强,央行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避免美国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金流动更大的影响。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而货币由市场定价是加入SDR的重要条件。因而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加入SDR。此外,目前央行正在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二、对人民币汇率下一步走势的判断
这次汇率报价机制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虽然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幅度贬值,但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一是我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经济仍增长7%,从全球横向比较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下半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后,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小幅回稳态势,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三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注入了新动力。四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未来美联储加息这一时点性震动过后,市场会有更加理性的判断。五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在一次性贬值3%左右弥补了与即期汇率偏差后,央行在采取多种措施极力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预计年底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将维持在1:6.3至1:6.5之间波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美元加息预期、短期资本出逃等因素,海外远期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较强,不排除明年央行再次采取一次性贬值的可能性。
三、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总体有利于提振国内经济
一是有助于长期经济稳定。此次汇改使市场供求在决定中间价的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问题,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二是有利于出口型企业的复苏与成长。人民币贬值有助于降低出口产品价格,提升出口竞争力。但是,由于此次人民币贬值幅度有限,特别是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保持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依然在升值,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仍然是抑制出口的因素。当然,汇改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引发更多短期资本外流。近来在美国加息预期、我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短期资本呈现净流出态势,人民币贬值将会进一步加大热钱流出规模,并影响到国内流动性。二是将增加出境旅游、海外留学的换汇成本。三是加大企业外债负担。近年来,由于美元等资金利率较低,国内企业外币借贷显著增加,目前尚未偿还的美元债务(包括债券和贷款)总额为3677亿美元。初步测算,此次人民币贬值将会直接增加约160亿美元的偿债成本。
(二)金融调控政策面临“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独立以及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了政府决策层的两难选择。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显然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央行如果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允许人民币汇率更自由、更大幅度地调整,或者通过收紧资本管制来保持汇率稳定。从政策操作来看,央行并不希望当前人民币汇率过多调整,8月11日以来已经动用了超过1000亿美元,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而收紧资本账户管制并不符合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既定改革目标,还可能会招致“改革后退”的指责。
(三)短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年度对外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油气资源并购等,需要大量对外投资。过去人民币持续走强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和扩张建设,而人民币的贬值无疑将使得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从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尤其是油气合作在非洲、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投资比较密集,油气行业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比其他行业会更明显。
(四)对大宗商品贸易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经加工装配后销往发达国家。亚洲地区已形成以中国为生产中心的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据IMF测算,经中国加工出口的最终商品,约20%的附加值是由其他亚洲国家生产的。只要人民币不是持续大幅贬值,短期贬值促进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会带动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对其他亚洲国家具有一定正外溢效应。然而,人民币贬值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而经济下行、需求减少将会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资源型国家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五)影响相关国家货币币值走向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相关国家货币有影响,但并非根本因素。8月中旬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有人据此担心新一轮金融危机可能到来,并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贬值。8月19日,越南央行让越南盾贬值1%,今年以来累计贬值近3%。21日,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的汇率由188.38:1骤贬至255.26:1,贬值幅度高达26.2%。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亦纷纷贬值,今年1-8月份,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分别贬值15.4%、26.1%、13.3%和16.7%。事实上,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核心因素是美元走强及美联储加息预期。
❺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是如何选择以及如何制定汇率制度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亦简称汇率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强和成熟,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对汇率波动承受力的要求,尤其在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大势下,也迫切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汇率 外汇市场 弹性 政策敏感性
我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从1994年元旦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生成逐步向市场化靠拢的开始。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这个核心所规定的汇率形成机制是非常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20年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客观上来说,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着的诸多的缺陷,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被歪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结售汇制的建立,一直是我国人民币外汇体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一面。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行基础包括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结售汇制。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然而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却存在着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其二是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以上两点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由此可以看来人民币汇率在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汇率的,而相反却可以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
(1) 银行间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
所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它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以改进,但是实践来看,初衷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并未达到,反而暴露了银行间外汇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这:
第一,封闭性的市场。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的是会员制,作为外汇市场的主体,首先银行必须是中央银行指定的,确定银行获得了会员资格,然后要报送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局审批。这样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自然就使这个市场失去了开放性。
第二,被动干预的市场。在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会弥补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不完全匹配的头寸。为了保证外汇市场的“出清”,保证外汇市场的有效运转,中央银行就处在了被动干预的角色上。这种迫不得已,不仅限制了央行干预的灵活性,而且使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汇率趋于僵化,浮动空间非常狭窄。显而易见,这种扭曲的人民币汇率制约了市场的外汇资源配置,大大降低了外汇的使用效率。
第三,严格管制的市场。不仅在市场准入上非常严格,在外汇的持有额度上,中央银行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外汇指定银行也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持有外汇,更难以进行资产的收益最大化和规避汇率风险,比如依据人民币与外币资产的合理组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所有交易当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是中央银行,外汇银行的持有额度,控制权在于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庞大的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这三者使得中央银行拥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具有非常强的政府意志。
第四,单调的市场。在我国目前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的币种尚且只有美元、欧元等几种外国货币,其中,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为主。人民币的外汇远期交易,只有极少几家银行有资格办理,根本没有外汇的期货交易等丰富的汇率衍生工具,使得外汇市场显得没有生机。交易种类的单调与稀少,严重制约了形成多层次的外汇市场结构。
(2) 具有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
我国的结售汇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挺大程度上的强制性。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出口企业因出口所得的外汇,必须毫无条件的卖给外汇银行。出口企业不可以自己持有单独的外汇账户,以后虽然允许大型的外贸企业持有部分的外汇,但是要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根本不能依据企业自身对未来的外汇需求和对未来的汇率走势预期,自行选择适宜的数量和出售时间。但是出口企业的非贸易用汇则受到了比较严格的人民币外汇审批的制约。这样一来,出口企业就没有办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持有外汇。所以说,这样的“强卖”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不会是真实的市场汇率。
2、人民币汇率缺乏应有的弹性
没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人民币汇率长期在很小幅度内的波动,导致整个外汇市场忽视了汇率风险,导致企业在自身经营当中,在进行融资活动当中,很少考虑到风险,这样就累积了一定的风险。
没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产生了差距。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只是浮动在很窄的范围之内,这样其他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就让人民币汇率不好及时调整。近年来,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太稳定,美元处于不断贬值的趋势,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结果就使名义汇率表面上保持稳定,其实早就与实际有效汇率发生了差距。
1994年我国人民币实行并轨制,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每天就只有几个基本点。究其原因是中央银行每天都参与外汇市场,市场有买卖差额,央行就进行平补。这种制度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敏感性。长期的结果就是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是政府允许或者说意愿的。这样一来,汇率政策的操作弹性就大大降低了以至于没有了弹性。
3、人民币汇率调整没有准确的依据
我国是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的可兑换,但只限于经常项目。在资本项目下,仍然实行严格的管制。这样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就取决于贸易项目。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与贸易有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货币的购买力。所以,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有必要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理论依据。这就与已经逐步成为固定汇率制度的人民币汇率相悖。在目前的情况与条件来看,购买力平价的理论适用条件几乎通通不可以满足,比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等等。但是,在购买力平价的理论下,一般物价水平的计算包括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这样的结果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这样,从理论上看,人民币的汇率调整的真实依据也不充足。
4、维持现行汇率制度成本高
就目前的趋于固定汇率制度的汇率制度,维持它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首先是加大操作货币政策的难度。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固定的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其唯一用途是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而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资本不能自由流动,不能进行资本套利,利率平价理论也发挥不了作用,固定的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也因此又获得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其次增加了财政负担。在美元强势的趋势下,若继续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例,我国的出口将受到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我国外汇市场相比以前,已经日趋活跃了,但是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一种市场倒逼改革的趋势。所以人民币汇率改变的步伐迫在眉睫,完善人民币的汇率的形成机制刻不容缓。■
❻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并预测人民币汇率将来走向
2015年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美联储加息呼之欲出,预计美元指数将继续上行,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以及美元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将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继续承压。目前,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NDF价格为6.36元人民币,较即期价格贬值2.5%左右。
二是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和国际收支日趋平衡决定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达到均衡水平。2014年进口相对出口疲软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较上年增长30%以上,预计2015年经常项目顺差将出现负增长,同时我国有望成为对外投资净输出国,国际收支日趋平衡会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求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的新亮点,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在快速提高。
2015年是IMF对SDR篮子货币是否增加新货币进行五年1次的例行评估,人民币在上次评估中与SDR失之交臂,在此后5年里人民币在国际使用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央行为了巩固人民币国际化已有成绩也会采取适当干预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陷入趋势性贬值。
总之,2015年决定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增加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正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才会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价决定中的作用。
❼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尽管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符合中国国情,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事求是地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着以下缺陷。 建立银行结售汇制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银行结售汇制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但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由于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
(1)银行结售汇制的强制性。结售汇这种制度安排具有较大程度的强制性,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必须无条件卖给外汇银行。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以后虽允许大型外贸企业持有部分外汇,但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自主选择适当的出售时机和数量。至于企业的外汇需求,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用汇通过外汇银行的售汇来满足,而经常项目下的非贸易用汇则受到较为严格的外汇审批控制。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无法意愿地持有外汇,由此“强卖”而形成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2)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和严格管制。银行间外汇市场即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建立该市场的初衷是为了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然而从实践来看这一目标并未达到,这是因为该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第一,封闭性而非开放性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作为市场主体的外汇指定银行其会员资格的获得,须经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必须符合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从而使该市场失去开放性而成为封闭的市场。
第二,严格管制的市场。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持有外汇的额度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也难以根据本、外币资产的合理组合来实现在风险可控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规避外汇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由于中央银行实际上处于垄断地位,即中央银行具有对外汇银行的额度控制权以及中央银行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从而使中央银行对该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使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渗透在汇率之中。
第三,被动干预的市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干预的地位,当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时,由中央银行弥补不足头寸,以保证整个市场的“出清”。这种被动干预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采用迫不得已的被动干预,极大地限制了中央银行采取灵活的干预模式,其结果使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仅有管理而缺乏浮动,人民币汇率趋向僵化。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对人民币体现外汇资源价格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效率的进一步发挥。
第四,单调的市场。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的币种仅限于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为主,而且几乎不存在远期、期货交易,除了少数几家银行有资格办理人民币远期交易外,几乎没有其他衍生工具。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状况对外汇交易量有重要的影响。不言而喻, 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交易主体,形成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从而具有相当的交易规模。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活跃的外汇市场,也就不可能生成合理的市场汇率。 在客观因素以及一部分主观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国于1994年初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固定汇率安排。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承载了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沉重负担,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亚洲经济金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稳定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正因如此,人民币汇率已经陷入僵化即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丧失了调节功能。
缺乏灵活性或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成为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严重隐患,最突出地表现为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汇率长期窄幅波动,不仅制约了市场引导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并导致市场忽视汇率风险。在基本固定的汇率安排下,使市场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与投融资活动中很少考虑和顾及风险,从而出现和累积了一定的风险,如大量不良债务的产生,而这些风险的累积则是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在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由于汇率浮动区间处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这种状况使汇率难以对其他货币间汇率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美元和其他主要储备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做出反应,其结果往往是表面上名义汇率保持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与之发生偏离。
在我国的贸易结构中,与美元区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50%左右,而与非美元区即日本、欧元区和东南亚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我国的现行汇率政策只是重视保持与美元区汇率的稳定,而对非美元区贸易伙伴的汇率稳定则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出现了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相应地也导致了这些货币的升值。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趋降。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时,我国规定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幅为中心汇率上下0.3%, 而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每天波幅不过几个基本点。人民币汇率窄幅波动这种格局,较大程度是由于中央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几乎每天都参与市场交易,平补市场买卖差额,影响汇率生成。这就形成了中央银行与市场博弈的格局,造成了汇率变动的政策敏感性。如果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向市场传递的是政府纵容或操纵汇率贬值或升值的政策信号,从而使得汇率波动从政策上变得比较敏感,这反过来制约了汇率政策操作的弹性。 1996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并对资本项目下严格管制,从而使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于贸易项目。而货币的购买力则是与贸易相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需要选择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理论模型。但是,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固定汇率安排的情况下,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均衡汇率存在着重大缺陷,如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几乎完全不能满足,而且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物价水平既包含了贸易品又包含了非贸易品,其计算结果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显而易见,从理论上来看,现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缺乏充足的依据。
从实践上来看,现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缺乏准确的依据。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一方面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另一方面,由供求偏好变化而造成的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中央银行管制定价的时间滞后,甚至发生判断错误。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管制定价的中央银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难以计算出一个“出清”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汇率水平。当中央银行管制定价无法确定均衡的汇率水平时,汇率水平的调整不得不主要依赖于经验以及有关黑市汇率水平、出口换汇成本等参考指标,使调整的准确性大为降低。 维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成本较高,需要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将没有自主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只能被用于维持汇率的稳定;而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资本难以自由流动进行套利活动,利率平价理论将不再发挥作用,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因此而重新获得自主性。但是,我国的实践表明,由于受资本控制有效性和货币管理当局冲销手段的限制以及贸易平衡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使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较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
(2)增加财政负担。当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保持强势的情况下,如果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绝对稳定,势必增加我国出口增长的难度,而扩大出口又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刺激出口,我国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比率、对出口商品贴息等措施,其结果:一方面是保持了出口的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并诱发了出口骗税等道德风险。
(3)增加外汇管理成本和难度。为维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政策操作上我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借助外汇管制的力量来实现既定目标。在1998年以前,为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加强了银行结汇管理,明确规定中资企业借用的国际商业贷款不得结汇成人民币使用;在1998年以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又加大了对银行售付汇管理的真实性审核力度。毫无疑问,严格的管制势必增加管理成本。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无风险,当国内外利率存在利差时,必然导致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之下,这种套利活动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套利仍会通过非法逃套等形式进行。这种状况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
(4)外汇储备增加的成本与风险。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框架下,强制性结售汇的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及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银行、企业与居民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而中央银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这种状况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超速增加,由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持有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尽管可以看作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重要标志,或者说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定与信心的重要标志,但是持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突出表现为:
首先,支付巨大的成本。既然外汇储备是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外汇交易和国际债务清算、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资产,而且这种重要资源又必须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外汇储备属于暂时闲置或只能获得很低收益的资产。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外汇储备的规模越大则意味着资源利用的效率就越低,同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券和在境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其资产收益率大大低于对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付出的成本。我国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汇资产的同时,又以高成本从国际金融市场大量借入外资,造成巨额的资源浪费,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其次,承担汇率风险。我国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就不可能向其他微观经济主体分散,必然由中央银行独自来承担,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资产将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5)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下,必然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使交易成本提高,而成本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第二,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管理费用的支出,而且随之产生的效率下降也意味着社会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结售汇制度下,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是外汇市场的重要特征,因外汇超额需求而出现的大量的行政审批则又是产生寻租、腐败等问题的重要根源。这样不仅降低了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效率损失,而且又要为此支付监管的成本。所有这些,无疑会加大社会交易成本,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我国加入WTO之后,由于对外贸易扩大、外资流入增加、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及其业务增加,外汇市场日趋活跃,致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压力逐渐增大。伴随上述重要变化,资本的流动性在我国逐渐提高,稳定汇率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汇管制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人民币汇率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❽ 汇率和人民币中间价有什么区别
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例,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交易中心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做市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根据做市商银行的自主报价形成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日公布一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日一价。而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这个是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在随时波动的,这也同步反映在银行的结售汇牌价上,一日多价。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❾ 影响美元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美元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
1、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境外市场人民币利率相对比较高,汇率稳定,就容易吸引投资则买入人民币,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持;
2、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指数的波动。离岸市场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交易,其中市场投机因素对汇率波动占了主导作用。投机因素会随着外汇市场行情的变得而迅速变化投资策略,这也增加了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波动性;
3、境内人民币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基准锚。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再怎么变化,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仍在国内。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可以与境内人民币汇率有所偏差,但不可能出现大幅偏差或出现完全逆向走势,因为虽然存在一定的管制,但在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背景下,境内境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打通的,两个市场如果价格存在较大的偏差,套利交易能迅速将价差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