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近期去杠杆政策

近期去杠杆政策

发布时间:2023-01-01 08:24:28

Ⅰ 去杠杆政策的意义

法律分析:金融去杠杆是保障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抓手,是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其本身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去杠杆不仅有利于金融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与经济稳定

2、有利于促进金融和经济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投资条例》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制定本条例。

Ⅱ 2018年去杠杆涉及多少资金

2018年去杠杆涉及7000亿资金。
2018年去杠杆政策推进,中国宏观总杠杆率扩张放缓,但也对实体流动性及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2018年去杠杆的措施是监管层防患未然,促进了金融体系健康及韧性、提高金融供给侧效率,当前主动处置问题银行的举措在中长期也有助于实现类似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去杠杆,除了实体经济的各类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各类金融机构去杠杆、防风险之外,还有一个整体上的国民经济的去杠杆。

Ⅲ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

去产能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去库存:化解房地产库存
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降成本: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Ⅳ 房地产去杠杆什么意思

近年来房产已经过了大爆炸的时代,目前已出现后继乏力的症状,前几年资本市场较好,很多投资者使用高杠杆模式带来了高收益,那么房地产去杠杆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吗?

杠杆是指什么

杠杆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使用较少的成本撬动高回报的收益;早期在资本市场行情较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使投资者忽略了高风险的存在;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经济推动乏力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慢慢出现,风险以几何倍数放大,在此时对于使用杠杆过度的投资者和企业所产生的风险是巨大的,一旦房产下跌,亏损则会巨大,超过投资资本,从而导致投资者和企业亏损,甚至严重的直接破产。自2000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的投资方式所产生的高风险开始让更多的人了解,投资者和企业开始转向去杠杆化,通过出卖资产减少负债,这个时候的所产生的过程影响了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价格的下跌。

综合各种行业的说法就“去杠杆”就是把通过各种手段“借”的钱退回去。

房地产为何要去杠杆

自2014年央行出台的新政策后,由于降低购房首付及持续的降息,这些宽松的信贷政策刺激了房产市场的暴增,普通民众购房需求爆发,房价直接反弹,这进一步的成了房价走势上涨的助推器。2015年再次出台二套房首付40%,使用公积金首套房贷款80%,二套房贷款70%,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新政对购房者刺激很大,因政策的刺激短期内集中爆发,简洁的推动了房价;2成首付是5倍杠杆,其余8成来自银行贷款,这种行业内称呼为房产内加杠杆;有些再次通过“首付贷”、“场外”贷款再次增加杠杆,以100万房屋售价为例,使用10万首付10万“场外贷”这种就属于10倍杠杆,如果再提高首付5%就是20被杠杆;由于收房价上涨、利率降低、首付降低的刺激,这种例子经常存在,高杠杆使用也增加了月供,如果此时楼市不景气房价下跌,那么出现一些断供也是正常的;如果再收经济低潮的影响,大面积出现无法还供也不是不可能。

去杠杆的影响

如果单个投资人或者公司“去杠杆”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多少冲击,对经济也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市场中所有的企业、行业都进入这个“去杠杆”非过程,大部分的投资者和个人把过去使用杠杆“借”的钱都还回去,那么这个对市场经济冲击显然不是一般的大;在资本市场运作好时,金融市场充斥着各种杠杆投资,如果大部分的投资者和机构都金融“去杠杆”时代,那么这些金融投资会解散,且对相衍生的行业造成冲击、萎缩,随着市场流动性的萎缩,经济将进入衰退。

国家在刚对房地产进行去杠杆的几年里,对市场行业和相关衍生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造成很多人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影响,不管哪行哪业都觉得,钱难赚了,没钱跑路的也多了,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进入了负债阶段。

Ⅳ 杨业伟:实体经济信用最紧时期已经过去

近期宏观政策出现调整,从央行和财政官员对去杠杆政策如何推进的辩论,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的一系列措施,政策对稳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诉求逐渐开始上升,这成为主导市场和经济预期的关键变量。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表示,货币政策宽松态势明确,实体经济信用最紧时期已经过去。然而,货币政策向实体传导的渠道并未完全畅通,实体信用大幅回升可能性有限。

上半年宏观政策以强力推进去杠杆和严监管为主,形成实体经济信用剧烈收缩的局面。杨业伟也指出,上半年持续存在的制约实体信用扩张的障碍继续存在。

“目前,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的融资管控将持续,这将限制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的空间,进而抑制实体信用扩张空间。另一方面,在资管新规存在环境下,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将抑制资金投放能力。” 杨业伟说。

虽然资管新规细则做了较多柔性化处理,但依然存在对表外融资形成的约束。特别是对非标投资的严格管控,意味着资管产品对接非标资产的规模依然将持续收缩,而表外资产回表则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强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杨业伟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持续保持宽松状况,将导致实体与金融市场资金面同时改善,但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改善将更为明显。

Ⅵ 去杠杆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梳理A股市场的指数发现,几个主要指数(包括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已经首次跌穿了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诞生以来的上升趋势线。

导致首次跌破长期趋势线的核心原因,很有可能是目前宏观上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水平太高。比如,与过去几次的大的股票熊市市场底部相比(如:2004-2005年熊市、2008年熊市以及2011-2013年熊市),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和全社会总杠杆率水平明显比这三段时期高很多。从深度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含有较高财务杠杆的上市公司估值存在两个风险和陷阱,迷惑性很大。第一,财务杠杆高,会使得上市公司在经济上行周期盈利改善幅度更大,进而含有财务杠杆的PE估值水平看起来更低,让投资者错误的以为公司估值便宜。但若从不含财务杠杆的角度来看,企业估值即使不贵,但实际上也不便宜。第二,一旦经济周期下行,盈利将会加速恶化。特别是,一旦债务或财务杠杆爆掉,这时候股权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更大,对股票价格的冲击也更大。

当下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国内相关领域杠杆率水平在持续上升。伴随这个过程,资本市场还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宏观去杠杆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当下,我们或许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从未经历的过程。

近期出台了一些救助股权质押相关的政策。出台这些政策需要统筹考虑,不能为了救而救。比如,在媒体热议的部分股权质押案例中,个别企业在不考虑股权质押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率已经在60%甚至70%以上。面对这么高的债务率,需要认真考虑他们是否是审慎经营的企业。在这么高的报表债务率水平下,还做表外股权质押,这是杠杆加杠杆。救助相关企业时要考虑道德风险,避免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种下新问题的种子。

以下是两点建议:第一,股票市场主要指数首次跌破历史上行趋势线,很可能至少部分反映了去杠杆带来的市场出清。市场估值水平达到当下这么低,未来甚至走向更低的水平,这是过往A股市场投资经验上很少出现的。面对去杠杆带来的估值水平出清,在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让市场估值水平实现自然见底。

第二,本轮去杠杆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领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对地方政府债务“软约束”的抑制、打破债券市场刚兑信仰、相关债务领域的资产重组和重构、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加大,以及大幅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等。但是,随着去杠杆进程走向深入,经济下行压力也将持续。因此,必须要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筹配合。股票市场汇集了中国综合质量最高的企业群体,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财政政策应该通过降低名义税率、降低增值税等措施来为宏观经济托底,为企业降税减负,进而稳定就业,并带动名义GDP处在适宜的增长水平,而不至于在去杠杆过程中产生过大的通缩压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Ⅶ 去杠杆稳杠杆什么意思

去杠杆是减少负债比例,稳杠杆是保持现有的负债比例。
去杠杆化”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减少负债比例,说白了杠杆指的就是借钱也就是负债,用借别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而去杠杆就是反过来,还钱以及少借钱。属于保守的经济政策。
稳杠杆属于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经济政策。意思是避免出现高杠杆,也不要低杠杆,保持现有的杠杆状态。

Ⅷ 2018年去杠杆政策对信托违约的影响

2018年去杠杆政策对信托违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造成了很多中小信托机构面临运营困难的局面。

Ⅸ 国家经济政策2021新政策有哪些

一定调:新局面中的老问题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会议都是万众瞩目,其最大作用之一,在于揭示高层对形势的研判。从中央经济工作通稿(以下简称通稿)来看,总体结论是内外结合,对内谋求稳定底线,对外强调多边主义。
从通稿定调来看,首先是肯定成绩,尤其强调“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

这意味着,关于疫情应对以及2020年整体局势,高层基本是肯定态度。

疫情中,各国面对疫情的表现不一,而中国的表现在国内舆论中得到不少肯定。从经济表现看,中国经济从负增长回归常态增长,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这一成绩背后,其实也付出了一定代价。经济恢复基本依靠投资、尤其是基建与房地产的投资,来拉动形成——这意味着,过去的老问题,比如不赚钱的僵尸企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以及更大的金融风险,并没有随着经济恢复而消失。

从国外来看,随着疫苗陆续推出以及拜登当选,困扰市场的最大不确性正在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散。

我曾经在《徐瑾经济人》专栏中谈到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内外趋势,首先是中美纠纷长期化,其次是在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可以说,这两点是中长期趋势,目前并没有根本改善的迹象;这两点最终引发第三点,即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下滑,亦即所谓软阶层社会形成。
也正因此,高层研判国内外形势,结论并不乐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所谓经济的持续恢复与高质量发展,面对中国经济的老问题,如何处理?这就留给了宏观政策很多想象空间。

二 趋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走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来看,宏观政策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其中,一句“不急转弯”引发金融机构不少解读。注意,这不是不转弯,只是时机未到。
既然提到急转弯,自然表明决策层已经看到了2020年抗疫形势之下具备必要性的宏观政策,不再应该,也不再能够以原有轨迹继续执行,不论是大幅增长的社会融资总额还是宽松的财政政策,都有调整的必要。以怎样的力度与速度,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也搅扰着市场人士的忧思。
通稿这样定位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更可持续”意味着,财政宽松力度将会弱于2020年,这比较容易理解;而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则封闭了开支下行空间。
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的重视得到延续,暗示将有更多政策与措施出台,一方面将隐形债务显性化,另一方面杜绝债务无序违约风潮。
而对货币政策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2020年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对于市场来说,一个更紧的信用环境呼之欲出,对企业、银行都是挑战。一方面,信用边际收紧往往对应经济上升动力的边际减退,另一方面,银行在此环境中往往需要面对信用大跃进之后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让之前的担心有所缓解,2021年预期不会重复2018年“去杠杆”政策的做法与力度,也呼应了前面“不急转弯”的表述。

Ⅹ 去杠杆谁提出

2015年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克强总理与专家们谈论去杠杆的方法论,去杠杆思想就被正式提出。
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再到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去杠杆、去产能与去库存一并列入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控制杠杆率已成为近几年来工作的重心。近几年,国家从政策文件、监管措施、制度规范等方面对杠杆率进行了全面的控制。接下来,笔者将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杠杆率的三个主要影响部门即政府部门、非金融部门、及居民部门一一分析国家的相关举措,来洞悉国家去杠杆的艰难之路。
杠杆,在这里指利用金融手段拉动投资提升经济的手段。可是过于宽松的金融政策,导致了过度通货膨胀,以及产能过剩。这两年的经济萧条的原因就来自2010年的杠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阅读全文

与近期去杠杆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亨斯迈上市公司 浏览:784
非上市公司的好处 浏览:507
汽车金融公司不见了 浏览:493
拉融资寄邮件的主题 浏览:824
马路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814
柳州柳钢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浏览:602
免息车贷款 浏览:790
和基金类似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浏览:981
江苏沙钢集团最新情况 浏览:269
武汉比较大的金融贷款公司 浏览:227
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65
曲阜宏图理财公司 浏览:674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211
代持股份的佣金 浏览:141
旺链科技股票 浏览:276
东岳集团三季报 浏览:689
区块连交易所 浏览:315
黑马猎手主图指标公式 浏览:765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股东 浏览:751
宁波银行的专户理财基金 浏览: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