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确测量光杠杆杆长的方法是
正确测量光杠杆杆长的方法是回避测量,
1、标准尺对照。2、标准孔--流量测量。3、千分尺测量。4、激光投影法--固定一端,在另一端用正放的激光笔照射,
距离可以自己调节(10cm到100cm),在光线2米以外用一个画有标准尺的白屏接受投影。当被测物长度变化时,对应的激光投影会移动
Ⅱ 如何测量光杠杆臂长,光杠杆的放大率是多少
放大率:2D/b。即为放大倍率D是标尺至平面镜距离b是光杠杆T形架长度。光杠杆的臂长指的是:光杠杆的臂长指的是支点到杠杆末端的距离。
Ⅲ 怎样判别杠杆是省距离还是费距离
如果用力的时候东西移动得比你快就是省距离,不然就相反。或者测量一下支点到两边的距离,到东西的比较长的话就是省距离。
Ⅳ 杠杆百分表怎么使用操作
使用前检查:
1、检查相互作用:轻轻移动测杆,表针应有较大位移,指针与表盘应无摩擦,测杆、指针无卡阻或跳动。
2、检查测头:测头应为光洁圆弧面。
3、检查稳定性:轻轻拨动几次测头,松开后指针均应回到原位。
4、沿测杆安装轴的轴线方向拨动测杆,测杆无明显晃动,指针位移应不大于0、5个分度。
正确使用:
1、将表固定在表座或表架上,稳定可靠。
2、调整表的测杆轴线垂直于被测尺寸线。对于平面工件,测杆轴线应平行于被测平面;对圆柱形工件,测杆的轴线要与过被测母线的相切面平行,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3、测量前调零位。比较测量用对比物(量块)做零位基准。形位误差测量用工件做零位基准。
调零位时,先使测头与基准面接触,压测头到量程的中间位置,转动刻度盘使0线与指针对齐,然后反复测量同一位置2-3次后检查指针是否仍与0线对齐,如不齐则重调。
4、测量时,用手轻轻抬起测杆,将工件放入测头下测量,不可把工件强行推入测头下。显著凹凸的工件不用杠杆表测量。
5、不要使杠杆表突然撞击到工件上,也不可强烈震动、敲打杠杆表。
6、测量时注意表的测量范围,不要使测头位移超出量程。
7、不使测杆做过多无效的运动,否则会加快零件磨损,使表失去应有精度。
8、当测杆移动发生阻滞时,须送计量室处理。
Ⅳ 怎样做杠杆实验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Ⅵ 如何使用杠杆千分尺,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y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杠杆千分尺
(一)杠杆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1.测量范围一般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径千分尺的微分头部分及杠杆测微机构组成。
2.杠杆千分尺用途一般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但是测量精度较高,如应用量块作比较测量,还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杠杆千分尺与三针结合使用时,可测量2-3级螺纹塞规的中径尺寸。
(二)杠杆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直接测量是将工件正确置于杠杆千分尺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调节微分筒使表盘上指针有适当示值,并应拨动拨叉几次,示值必须稳定,此时,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读数加上表盘上的读数即为工件实际尺寸。
2.比较测量可用量块作标准调整杠杆千分尺,使测微杠杆指针位于零位,紧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读数,可避免微分头示值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3.成批测量应按被测工件的公称尺寸,调整杠杆千分尺示值(为提高测量精度亦可用量块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公差要求,转动公差带指标调节螺钉,调节公差带。测量时,只观察指针是否在公差带范围内即可确定工件是否合格。该测量方法工效高并且精度亦高。
4.测量曲面间或刃面间距离,应摆动杠杆千分尺或被测工件,在指针的返折处(即转折点)读数。
Ⅶ 杠杆二头运动距离怎么算
常规杠杆的话,以力臂的长度为半径,求周长,得到的结果乘以 转动的角度/360
Ⅷ 物理杠杆中弹簧测力记通过的距离是什么
用米尺做一个杠杆,支点随便找个.一头钩弹簧测力计,一头挂书包.
用弹簧测力计内勾起书包(容不需要平衡)读测力计数据.然后书包到支点为阻力臂.测力计到支点为动力臂.
然后根据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计算.
Ⅸ 本实验中怎样测量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在实验中测量望远镜和光杠杆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以及观察到的物体大小来判断具体距离的关系。
Ⅹ 杠杆距离计算公式
先设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长度L1、阻力臂长度L2
则杠杆原理关系式为:F1L1=F2L2,可有以下四种变换式:F1=F2L2/L1、F2=F1L1/L2、L1=F2L2/F1、L2=F1L1/F2。
杠杆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