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同业存单加杠杆

同业存单加杠杆

发布时间:2023-01-20 07:17:26

Ⅰ 如何利用同业理财购买本行同业存单

中小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发行同业存单吸收资金,然后主要投放于同业资产(表内同业业务,或表外同业理财),比如购买同业理财产品,赚取利差。而同业资产投资于债券时会加杠杆、错配,为获取更高收益,还可能通过委外产品再叠加一次(甚至多次)杠杆、错配。

Ⅱ 什么是同业存单套利模式

中小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发行同业存单吸收资金,然后主要投放于同业资产(表内同业业务,或表外同业理财),比如购买同业理财产品,赚取利差。而同业资产投资于债券时会加杠杆、错配,为获取更高收益,还可能通过委外产品再叠加一次(甚至多次)杠杆、错配。

Ⅲ 存单指数基金

该类基金统一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不可投资于转债,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1、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基金为一类指数债券基金, 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该指数样本券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截止到11月29日,该指数同业存单样本数量为9624只,平均到期收益率2.58%,平均久期为0.45。
2、该类基金通过指数化投资,争取在扣除各项费用之前获得与标的指数相似的总回报,追求跟踪偏离度及跟踪误差的最小化。2018年,监管通过窗口指导要求债券型基金在建仓期配置 同业存单的上限为20%,不允许在建仓期大比例配置同业存单,因此导致市场无跟踪同业存单指数及主要投资同业存单的产品发行。
3、存单指数基金相比货币基金,都可以大比例投资同业存单,并且均主要投资AAA级同业存单, 但在久期,杠杆和估值方面有所差异。货币基金的平均久期上限为120天,杠杆为120%,并且采用成本法估值,存单指数基金理论上久期可以为1年(同业存单期限上限), 实际上久期和存单指数近似为0.45(大约为164天),杠杆比例上限为140%,采用市价法估值,存在回撤风险。
4、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成分券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58%,而目前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70%,从指数表现来看, 该指数今年以来绝对收益率为2.73%,年化收益率为3%,近三年年化收益率为3.11%,考虑到该指数基金的总费率一般在0.45%,今年以来费后年化收益基本在2.55%左右, 相比货币基金收益高40BP左右(今年以来货币基金年化收益平均为2.14%)。

Ⅳ 信用债为什么这么强

从各机构配债行为来看,银行偏好同业存单和 利率 债,信用债降久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对信用债都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 广义基金净融入规模超过城商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约等于农商行,两大非银机构净融入规模同比大幅攀升,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结合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整体配债情况,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

境外机构结束对国债连续20个月的增持行为,转而减持国债接近200亿。

总览:地方债首次出现下滑,信用债融资大增

11月份,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增加3688亿元至56.89万亿元,增幅主要来自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而地方债托管规模则首次出现下滑,2015年发行的3年期地方债逐渐到期,而11月份新发行的再融资地方债并未完全覆盖到期地方债,导致地方债净融资下降,企业债连续14个月规模下降,但降幅已经收窄至不到百亿;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增加6417亿元至19.27万亿元,主要信用债的托管规模均有上涨,尤其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大幅度增加,中票、短融超短融也有明显增加,定向工具则结束连续9个月下滑,出现一定增长;银行间债券总托管量增加10105亿元至7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基本持平。

11月份托管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受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收缩影响,利率债的整体增幅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各类信用债发行明显增多,同业存单增幅为年内次高,非金融信用债融资规模也明显回升,定向工具净融资在9个月之后首次转正。

分券种:利率债供给下降,信用债需求增强

利率债:境外机构开始减持国债

记账式国债托管规模增加616亿;商业银行依然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主要由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大幅增持国债,城商行和农商行小幅增减;广义基金、保险机构对国债也有增持;境外机构在连续20个月增持国债之后,首次出现减持国债,减持规模不到200亿。

国开债托管规模增加742亿;广义基金继续大规模增持国开债,商业银行也有小幅增持,主要来自全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有所减持;信用社、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小幅减持国开债,境外机构连续两个月减持国开债。

进出口债托管规模下降182亿;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且主要来自全国行;广义基金也有所减持,但主要来自银行 理财 ;特殊结算成员、证券公司和境外机构对进出口债有小幅增持。

农发债托管规模增加691亿;除信用社小幅减持外,其余主要金融机构均有所增持,增持需求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三类银行均有不同程度增持;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境外机构也有所增持。

主要利率债托管规模增加1867亿;分债券类型看,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托管规模均有增加,进出口债则小幅下滑;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且主要来自全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整体减持利率债,广义基金连续8个月增持利率债,节奏与商业银行整体保持一致;境外机构整体减持利率债,主要减持国债,是20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减持行为。

此外,按照我们对各机构地方债持有规模的推算结果来看,受地方债到期规模大于发行规模影响,商业银行对地方债的托管规模有所下降,证券公司和特殊结算成员成员也有一定减持;而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地方债,交易所转托管规模也有小幅增加。

信用债: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明显增配信用债

企业债托管规模下降47亿,已连续14个月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广义基金(主要是其中的银行理财)和证券公司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广义基金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企业债的趋势,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增持行为显示交易型机构具有加久期行为。

中票托管规模增加656亿;广义基金继续大幅增持,接近1000亿,证券公司也有接近100亿规模的增持;其余主要金融机构均有一定幅度减持,其中商业银行已经连续减持3个月。

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增加902亿;广义基金是最大的增持机构,结束此前连续两月减持;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接近广义基金,增持需求主要来自全国行;证券公司也有小幅增持;其余机构对短融超短融的增减幅度较小。

非金融信用债合计托管规模增加1511亿;广义基金整体增持信用债幅度最大,已经连续5个月大幅增持非金融信用债,且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企业债的行为,广义基金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十分旺盛,且有加久期趋势;证券公司对信用债的增持幅度也比较大,超过了商业银行的整体增持规模;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和信用社均连续多个月减持信用债。

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大幅增加4323亿;广义基金是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超2700亿;商业银行也有大幅增持,增持规模超过2400亿,其中全国行和农商行增持规模比较大,而城商行仅增持不到200亿;特殊结算成员减持同业存单超过1000亿,境外机构则连续3个月减持同业存单。

分机构:银行配利率和存单,基金券商信用加久期

特殊结算成员托管规模大幅下降1057亿元,主要由于大规模减持同业存单,对其他类型债券则整体小幅增持。

商业银行托管规模整体大幅增加4441亿;除大规模增持同业存单外,利率债中主要增持国债、国开债和农发债,小幅减持进出口债;信用债中主要增持短融超短融,而减持中票和企业债,对信用债有一定的降久期行为。

分银行类型看,不同类型银行的配债行为依然有比较大分化,全国行是商业银行增持需求的主要来源,整体而言增持同业存单和利率债,信用债以增持短融超短融为主,减持中票;城商行对主要债券以增持为主,但增持规模整体不大;农商行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对其他类型债券整体有所坚持,尤其减持利率债规模较大。

信用社托管规模增加139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国债和短融超短融,对其他债券均有所减持。

保险机构托管规模下降51亿,对利率债整体小幅增持,对信用债整体减持。

广义基金托管规模大幅增加5034亿;除小幅减持进出口债以外,广义基金对其他主要债券均有不同程度增持,对利率债整体增持接近1000亿,对同业存单增持超过2700亿,中票和短融超短融增持规模也很大,对企业债则结束连续14个月减持,转而小幅增持。广义基金对债券的配置需求明显增强。

证券公司托管规模增加439亿;除小幅减持国债和国开债,对其余主要债券均有增持,包括同业存单和各类信用债,证券公司的配置需求也比较旺盛。

境外机构托管规模整体大幅下降344亿,降幅明显扩大;除小幅增持进出口债和农发债外,对其他债券均有减持,一是普遍减持各类信用债,二是结束对国债连续20个月的增持行为,转而减持国债接近200亿。

总的来说,11月份最强的配置需求主要来自广义基金和商业银行,其中广义基金对债券的配置需求明显增强,尤其是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很高,且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商业银行整体配置规模比较大,但主要针对同业存单和利率债,对信用债整体配置需求不高,且主要增配短久期的短融超短融,而减持长久期的中票和企业债;证券公司增持规模不大,但信用债的增持力度较高,且主要集中在中票和企业债,加久期行为更加明显;境外机构整体减持,且20个月以来首次减持国债。从各机构配债行为来看,银行偏好同业存单和利率债,信用债降久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对信用债都有一定的加久期行为。

资金拆借: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大规模融入资金

11月份质押式回购总规模为56.20万亿元,环比大增,同比上涨15.5%;11月资金面整体十分宽松,银行资金供给能力依然较高,广义基金和券商资金融入需求也明显增强。

从主要的资金拆出机构来看,特殊结算成员当月拆出资金规模为9.45万亿,环比增加40.1%,同比下降15.3%;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融出15.54万亿,环比增加15.8%,同比大幅增长47.8%,全国行的净融出规模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特殊结算成员,信用社也已经连续两个月由净融入转为净融出,11月商业银行体系整体净融出规模环比继续增多,银行资金供给十分充裕。

从主要的资金拆入机构来看,城商行、农商行净融入规模环比增幅分别为17.1%和4.5%;广义基金净融入规模超过城商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约等于农商行,两大非银机构净融入规模同比大幅攀升,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结合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整体配债情况,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

总的来说,11月份资金市场整体宽松,机构整体资金融入需求旺盛,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绝对规模超过城商行和农商行,存在一定的加杠杆、加久期配信用债的迹象。

Ⅳ 同业存单套利是什么

问题一:如何利用同业理财购买本行同业存单? 250分 中小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发行同业存单吸收资金,然后主要投放于同业资产(表内同业业务,或表外同业理财),比如购买同业理财产品,赚取利差。而同业资产投资于债券时会加杠杆、错配,为获取更高收益,还可能通过委外产品再叠加一次(甚至多次)杠杆、错配。

问题二:央行同业存款新规有什么影响?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同业存款新规或将产生三大影响。
影响1 贷款可能更加容易
商业银行此前吸纳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等,没有纳入普通存款的范围,所以商业银行拿到这些资金以后,一般不能作为信贷资金投放到市场当中,一旦同业存款新规实施,商业银行就可以这类存款作为普通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率的测算中,也就是能够变相降低存贷比,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直接进入信贷市场。一是贷款可能更容易,二是市场流动性增加以后,贷款市场利率可能走低。
影响2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或降低
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降低以后,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引资金的思维可能发生改变,最可能的是今后发行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有可能会比现在要低一些。
业内人士表示,最近几天发行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还没有受到此消息影响,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又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年末或许是一个好时机,最好购买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影响3 市场套利机会可能增强
日前出席活动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担心,出台这种政策后,人为增加了监管套利的机会。他认为,同业存款暂不用交存款准备金,而利率又可能比一般存款利息高,如果商业银行让客户购买产品,或者买基金公司发的货币市场基金,然后再把钱往银行存,不就变成存款了吗?
对于这种担忧,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的观点。同业存款利率远高于一般性存款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也会考虑到成本,即使在短期内存在套利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同业存款仍然要纳入表内,也就是说最终会受到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限制,应该不会无限制扩张。

问题三:全球货币趋紧对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 一级市场:发行加量,招标偏弱。
二级市场:债市继续震荡调整。
监管升级成趋势。上周银监会发布6号、46号文和53号文,提出治理银行套利、防控十大类风险和“四不当”整治,涉及银行各类资产。对信贷资产强调地产融资趋严,地方债务严控;对债券类资产提出控制回购杠杆,产品杠杆设上限,产品底层资产杠杆穿透;对理财重申16年7月理财新规各项规定;对同业业务严格监管,包括控制同业增量、穿透管理不得多层嵌套、治理同业空转行为。后续需要关注政策执行力度,若严格执行,金融去杠杆将带来资产价格调整。
等待监管细则落地。15-16年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息差收窄,倒逼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表套利,同业存单爆发式增长,催生地产和金融市场泡沫。近期监管开始不断升级,未来MPA考核和大资管新规约束表外理财扩张、同业存单监管约束表内同业扩张,资金流向将从表外回归表内、小行回归大行,资产配置将从高风险往低风险转移,利率债长期受益。但短期债市仍会面临资金面、监管细则落地带来赎回冲击风险,短期债市震荡、等待政策落地,上调10年国债利率区间3.1-3.5%。

问题四:如何防止前期去掉的杠杆"死灰复燃 2017年,同业存单再现井喷, 或引发同业监管的进一步推进。
同业存单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华创证券齐晟研报,统计上周同业存单一共发行了627只,总发行量达到5994亿元,较前一周增加350亿左右,创历史单周最高发行量。
上海清算所数据显示,20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最新显示,截至今日(2月22日),已有375家银行公布今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规模约14.39万亿元。2016年同业存单发行量近13万亿元,是2015年5.3万亿规模的两倍还多;年末余额为6.28万亿元,同比也翻番。数据
近年来,规避银行监管要求的银行间同业业务迅速膨胀,推高债市杠杆率,吸储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通过不断发行同业存单冲规模和冲利润,银行资产泡沫越来越大。2016年底,债市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
市场十分恐慌,债市剧烈调整。分析认为,“债灾”出现的背后是(具体分析请参考)。货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链条被“资金荒”打破。《见闻问答|债市的“血雨腥风”:那些年疯狂加的杠杆终究是要卸掉的》
关注同业存单监管 MPA举足轻重
随着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收益率大幅反弹,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回购杠杆也有所下降,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从2016年10月起出现大幅萎缩。但如今,同业存单已“卷土重来”,金融去杠杆面临反复。
海通证券团队称,同业去杠杆难以一步到位,随着债券市场利率调整,同业理财收益率高企,“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的套利空间又会再度显现。最新的数据显示,姜超同业理财和存单利率高企,同业存单仍在大量发行,而银行整体的资产负债也未明显收缩。
由于同业理财对接债券资产比对接非标资产要灵活,当央行抬高利率时,资产端调整会比较快,短期去杠杆效果也比较明显。一旦央行放松对短端的控制,随着债券收益率大幅提升,发行同业存单-对接同业理财-债券的链条将再次奏效,前期去掉的杠杆将死灰复燃。
因此,姜超团队认为,关注同业存单监管,MPA举足轻重。
从去杠杆的角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央行将维持资金面紧平衡,或者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或者进一步抬高流动性工具的利率(某种程度的随行就市),并进行纳入理财的MPA考核,从根本上限制同业负债规模无序扩张。
同业监管进一步推进 债市潜在风险巨大
未来短期内,同业监管或将进一步推进。比如说,1月23日曾报道,因同业理财空转引发关注,监管可能会出台“127号文”升级版。监管部门或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的口径监管;同业存单投资理财产品和同业理财增量部分,自2017年一季度起纳入央行MPA考核中。
另外,据2月21日报道,上海银监局正排查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以同业业务为通道投资资管计划的风险情况,以强化同业业务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吉灵浩、周冠南表示,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借助发行同业理财等多种表外渠道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这些高成本的资金来源必然倒逼中小银行对接各类高收益资产。
这一同业链条得以维系的保证就是利差的存在,而去年年底以来债券市场的调整,一方面使得银行委外产品普遍出现亏损,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显著恶化,均可能导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违约风险。目前市场仍未出现显著好转的迹象,随着产品的逐渐到期以及银行收回资金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可能意味着潜在风险可能在未来集中爆发。
华创债券认为,未来随着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以及同业存单有望纳入同业负债考核,表外理财和同业存单缩量将是大概率事件,负债端收紧带来的资产端抛售压力是未来债市巨大的潜在风险。
此外,据昨日报道,广东银监局近日发文将到期日在90天以上的同业存单纳入核心负债,计入核心负债依存度指标......>>

问题五:请问四大国有银行主要都有哪几块业务?各有什么特色金融服务吗? 一、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 放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一 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
1、普通借款限额
企业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限额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90天。普通贷款限额内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与银行的优惠利率挂钩。
2、 透支放款
银行通过允许客户在其帐户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提供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
3.备用贷款承诺
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
4.消费者放款
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5.票据贴现放款
票据贴现放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二 抵押放款
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货贷款。存货贷款也称商品贷款,是一种以企业的存贷或商品作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2).客帐贷款。银行发放的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短期贷款,称为“客帐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为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协定。
(3).证券贷款。银行发放的企业借款,除以应收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种证券特别是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作押的。这类贷款称为“证券贷款”。
(4).不动产抵押贷款。通常是指以房地产或企业设备抵押品的贷款。
三 保证书担保放款
保证书担保放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格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
四 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将贷款转化为证券发行的总理资过程。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Assets Pool), 出售给专业性的融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 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库为担保,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资产抵押证券同样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发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销给投资者。出售证券所收回的资金则可做为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再用于发放其它贷款。
(二)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按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内证券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国内证券投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证券投资、地方 *** 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国家 *** 发行的证券,按照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公开销售的证券,一种叫作不公开销售的证券。
商业银行购买的 *** 证券,包括国库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三种。
1.国库券。国库券是 *** 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下。
2.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是国家为了基建投资的资金需要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其利率一般较高,期限也较长,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对象。
二、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

Ⅵ 杠杆率120%和140%差距大吗

您好,杠杆率120%和140%差距大。
差距大的,杠杆率更高(140%左右)、久期更灵活,基金经理操作空间更大,有望增厚收益。

Ⅶ 中信证券:中小银行资产放缓 银行负债成本整体上升

原标题:【经济走弱的金融视角】中小银行资产放缓,银行负债成本整体上升

报告要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已公布9月存款类公司概览数据,目前存款类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录得8.15%,再次开始进入增速下落进程。银行体系目前无法创造足够有合意收益率的资产,这是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较少的资产创造长期看同样会使得负债稀缺,特别是企业存款的大幅走弱,结构性存款监管加强,令银行对实体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这个循环,就必须依靠货币政策更大幅度的宽松,否则经济和金融就会进入循环走弱的情景。

目前银行系统总资产增速较低,同时 从上市银行公布的财报来看,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有所反弹。目前来看总资产增速在银行业内存在分化现象,银行体系的资产创造主要集中于上市大银行 ,我们推测目前中小银行面对的微观经营状况可能有所恶化,有充足的偿付能力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于大型银行, 这种银行间的资产创造能力分化可能预示着后续的社融投放继续承压。

非标融资保持下行,叠加信贷供需两端共同压力使得全社会加杠杆能力下降。 社融增速放缓是观察这一问题的直观视角,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均在12%以上,而自2018年起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2019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便下滑至10.8%,全社会创造的生息资产增速有所下降。 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债收益率走势总是有向社融增速靠拢的动力。银行体系目前无法创造足够有合意收益率的资产,这是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 但稀缺的负债则使得银行的债券配置更加脆弱。

自2017年年末开始,银行非信贷资产创造能力下降。 私人非金融部门债权与其他部分对银行总资产增速的拉动自2018年即开始背离,而这也恰巧是是本轮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起点。历史经验表明,债市收益率大体与非信贷类对企业债权增速成负相关。收益率水平的抬升直接地影响了企业债券的发行,但信贷需求快速反弹的可能性目前看依旧较小。信贷增速的底部可能使得目前的债市点位相比之下更具配置价值。

目前各项存款增速较为低迷,存款结构的变动也趋向于抬升银行负债端成本。近期银行业同业负债利率上升,主动负债难度增大。 从后市来看,债市配置力量的恢复可能集中于人民银行着力解决银行准备金稀缺的问题,日前进行的MLF降息就是央行动作的第一步,更多的总量宽松依旧值得期待。我们坚持前期观点,认为对于债市而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经济压力较大的时点,预计央行还有边际放松的可能。因此,当前仍然是做多利率的窗口期,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3.2%时逢高买入可能是占优策略。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已公布9月存款类公司概览数据,依据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目前存款类机构总资产总额283.4万亿元,同比增速录得8.15%,又开始进入了增速下落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8年银行总资产增速基数较低,目前的银行总资产增速实质上依旧维持低位。从其他存款类公司总资产的累计增加值来看,2019年总资产增长低于5年平均值,总量上也仅小幅高于2017、2018两年(为了保持同比增速基本一致,环比增量理论上总是趋于扩大)。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正处于历史低点,更高的货币乘数并未换来更多的资产创造。我们曾经指出,目前央行在货币投放方面比较稳健,存款准备金相对的不足使得货币乘数不断升高,但在前期专题《债市启明系列20190926——银行负债端为何压力仍大》中我们提到,目前降准对银行信贷的提振效果越来越弱,降准并不能成为银行创造信贷的主要动力,银行由于合格信贷需求的低迷难以及时扩大信贷创造。而进入四季度,如果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有所收缩,那么银行的资产创造困局可能仍将继续。

从上市银行公布的财报来看,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有所反弹。 2016、2017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均超过10%,自2018年开始下降,增速曾一度降至5%,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总资产约为1570849亿元,同比增长7.3%;2019年同比增速重回9%以上。目前在中信证券银行业分类下共有33家上市公司,所有上市银行均已披露其2019年3季报,第三季度上市银行总资产约为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达9.8%。目前上市银行总资产占全部银行的60%左右,我们推算了上市/非上市银行的总资产增速。 目前来看总资产增速在银行业内存在分化现象,银行体系的资产创造主要集中于上市大银行 ,而相比之下非上市中小银行2019年三季度总资产增速可能仅在5%左右,基本持平于历史最低点:2019年第三季度非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5.6%,而2018年第三季度非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则有7.18%。从2018年信贷社融增速来看,社会融资增速可能依旧维持上升,但银行资产创造的分化却始终稳定的存在。

仅从贷款上看,2019年9月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同比下降0.7%,结合上市(大型)银行与非上市(中小型)银行总资产分化的现状。我们推测目前中小银行面对的微观经营状况可能有所恶化,对于一些非上市小型乡镇银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能较为稀缺,贸然放贷可能等同于增加不良,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与此相反的是,有充足的偿付能力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于大型银行,同时大型银行吸收不良贷款的能力也更强,因此可以承担高收益对应的高风险,这是对于非上市银行与上市银行资产分化的直观解释。

非标融资保持下行,叠加信贷供需两端共同压力使得全社会加杠杆能力下降。 社融增速放缓是观察这一问题的直观视角,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均在12%以上,而自2018年起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2019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便下滑至10.8%,全社会创造的生息资产增速有所下降。

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债收益率走势总是有向社融增速靠拢的动力。 举一个例子,2018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9%左右,而此时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则已开始放缓,后续国债收益率便开始了下行进程。而这一大趋势出现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经济主体加杠杆动力不足,金融机构合意的资产(信贷、股权、信托收益等等)不足,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更倾向债券类产品。而社融规模的下滑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监管从严、经济放缓甚至银行经营都是理由。

银行体系目前无法创造足够有合意收益率的资产,这是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 但为何债市最近难以应对“风吹草动”呢?因为资产创造弱已经逐渐传导到了银行负债端。较少的资产创造长期看会降低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同时会增加债券的吸引力,但稀缺的负债则使得银行的债券配置更加脆弱。目前债券市场遭受较大冲击可能就源于近期备受关注的猪通胀叠加银行负债稀缺,二者共同使得债券市场对于冲击的防御性较差。

银行资产创造能力趋势性走低

银行非信贷资产创造能力下降自2017年年末开始。 借由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系统资产负债表,我们计算出了对私人部门(包含企业和居民部门)债权以及其他部门资产对银行总资产增速的累计同比拉动。从这两个数据来看,私人非金融部门债权与其他部分对银行总资产增速的拉动自2018年即开始背离,而这也恰巧是是本轮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起点,诚然银行系统的资产拉动变化(其实就反映了社会生息资产的创造能力)仅仅是经济因素的一个部分,但银行系统对债市收益率巨大的作用使得这一观察可能具有指示性。2017年12月私人非金融部门债权与其他部门债权对资产同比增速的拉动相差仅为2.3%,而2019年9月二者相差4.4%,这一指标目前并未有明显的合并迹象,从这一点上说,债市收益率维持低位可能有经济现象支撑。

从对企业债权对资产的累计同比拉动来看,历史经验表明, 债市收益率大体与非信贷类对企业债权增速成负相关。 这也不难理解,债市收益与发债利率的相关性使得企业在发债与放贷间不断切换。2019年8月起,债市收益率就开始了调整进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体上行了25-30Bp,而收益率水平的抬升直接地影响了企业债券的发行,负债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企业债券的单月发行量。那么信贷增速会因此受益吗?截至2019年9月,信贷增速收录12.5%处于历史低位,排除地方债4季度是否增发的影响,LPR刚刚推行使得贷款利率在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虽然降准大概率使得净息差比较稳定,但信贷需求快速反弹的可能性目前看依旧较小。信贷增速的底部可能使得目前的债市点位相比之下更具配置价值。

资产创造困局带来的负债难题

目前各项存款增速较为低迷,存款结构的变动也趋向于抬升银行负债端成本。 截止2019年9月,居民存款增速为14.9%,明显超过了企业存款(含机关团体)同比增速(5.75%),且二者的差距仍然在处于扩大的进程。从各类型存款对存款累计同比的拉动来看,住户对存款的拉动效应显著大于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存款结构的变动我们前期已有涉猎,本文的关注点主要在居民存款增加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抬升上。同企业不同(企业银行账户很多是由于信贷结算业务而开立),居民存款在银行间的迁移成本较低,更看重存款收益,在银行理财与第三方支付普及化的当下,银行为了留存越来越多的居民负债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

同时个人和单位的结构性存款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 9月数据显示,个人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长5.8%,单位的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长8.15%。在“假结构”严打之前,不少银行借结构性存款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目前结构化存款受到更严厉监管,后续可能呈现收缩态势,但没有了“高息揽储”,部分中小银行如何吸引表内负债呢?存款的分化可能会有所加剧。

近期银行业同业负债利率上升,主动负债难度增大。 目前同业存单票面利率处于上升态势,如图所示,国有行及股份行3M同业存单和其他银行3M同业存单票面利率自2019年下半年逐步回升,二者7月票面利率分别为2.56%和2.92%,10月票面利率分别达2.8%和3.22%。与此同时,同业存单发行量却在逐渐减少,国有行及股份行3M同业存单和其他银行3M同业存单发行量自2019年下半年有下降趋势,二者7月发行总额分别为1548亿元和1553亿元,期间发行只数分别为145只和448只;10月发行总额分别为480.7亿元和889.1亿元,期间发行只数分别为80只和367只。

负债成本的上行增加了债市的脆弱性。 从商业银行持仓情况上,银行持有国债的增速逐渐下降,持有国开债的比例也同时下降。10月最新一期中债托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持有国债国开债总额增速小有上升,但回顾7月8月(此时负债端压力开始显现)通胀预期开始酝酿时商业银行持仓增速的快速下滑,目前银行配置可能已经有所转向,认识到了利率债的配置价值。

债市展望

我们梳理了近期银行体系资产负债的变化,目前银行资产创造依旧维持一个较低区间,同时金融监管的强化使得垫高资产收益率的高能链条被压制,从而缔造了利率下行的空间,而资产创造下滑导致的负债缺乏却增加了债市的不稳定。我们在前期专题中多次论述“看猪做债”缺乏稳健性,但空方预期却依旧使得债市出现了调整。从后市来看,债市配置力量的恢复可能集中于人民银行着力解决银行准备金稀缺的问题,日前进行的MLF降息就是央行动作的第一步。虽然本次MLF降息可能指导利率下行的意味更浓,但更多的总量宽松依旧值得期待。一旦银行负债端相对更为稳定,债市配置的力量可能便会有所恢复。我们坚持前期观点,认为对于债市而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可能是经济压力较大的时点,预计央行还有边际放松的可能。因此,当前仍然是做多利率的窗口期,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3.2%时逢高买入可能是占优策略。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Ⅷ 去杠杆是什么意思,老看到新闻上写这个

1.杠杆是什么。杠杆,简单说就是以小博大,四两能拨千斤。在金融经济领域,杠杆通俗的意思是借钱办事。无论个人、政府、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都多多少少会使用杠杆。
2.个人或者机构使用杠杆办事,就会欠钱,为了衡量还钱能力,可以笼统地认为,个人或者机构的债务和资产的比率就叫杠杆率。
比如仅把收入当作资产,买房借的钱当作债务的话,个人收入有10万块钱,贷款买房每年要还10万的话,那么对于个人的杠杆率就是1倍。
3.因此统计资产和债务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杠杆率不大一样。另外,按照不同社会部门来划分的话,杠杆率就可以划分为居民部门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企业部门杠杆率。
4.个人使用杠杆买房就属于居民部门杠杆的情况。政府也需要使用杠杆。比如修飞机场、修公路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政府不能一下子把所有财政收入都用于这些项目。
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预算也不能短时间内就完成这些项目,因此政府也需要借钱来办事,也就是加杠杆。
5.企业经营也需要使用杠杆。比如钢铁行业的国企,因为钢铁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比较大,所以往往需要向银行借钱融资才能运转。
6.银行也会使用杠杆。
银行是通过放贷来赚钱的,那么扩大规模就可以赚更多钱,这样就需要筹集更多资金来放贷。
所以银行就可以通过发行同业存单等方式来向其他金融机构借钱,比如中小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来向基金公司借钱。
国家整天说的去杠杆就是指上述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Ⅸ 深度:关于同业负债,这可能是梳理得最清晰的一篇文章!




以同业负债为表现形式的金融杠杆问题在本轮债市下跌中广为市场关注,低利率环境和债券牛市为金融机构内部加杠杆提供了相对便利的外部环境和动机。


从本质上说同业负债就是金融同业机构间的负债关系,可以使得金融业整体资产负债表扩张,赋予机构持有更多资产的能力。除了传统的资金端以回购、拆借、同业存款为形式建立的同业债权,近年来为金融机构扩表发挥重要的作用的同业负债方式还包括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同业理财严格意义上属于资产受托管理业务,但对给出预期收益率类型的同业理财而言(无论保本或者非保本)实质上仍然表现为了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类债权融资方式扩表。


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作为主动负债方式,本身也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利于机构增强自身对资产负债表的掌控能力。对于众多中小机构而言,同业负债可以帮助其摆脱网点渠道的限制实现规模的扩张,而不仅仅是债券牛市或低利率环境下套利的产物。尽管在市场上涨或下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助推作用,但同业负债业务发展有助于资金在机构间的再分配,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下文我们首先梳理了各同业负债端的相关数据情况,以及在本轮市场波动中相应表现及后续可能的演化。


1、银行同业负债概况与兴起的逻辑


我们首先梳理银行自营的同业负债情况,这部分负债会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上,主要形式包括同业存款与同业存单,同业存款可以来自存款类机构或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传统上非政策银行的金融债也属于同业主动负债的范畴,但金融债一般期限较长,除政策性金融债外发行规模较小,对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影响也相对较少。由于非银机构/资管产品的闲置资金一般会托管在银行形成同业负债,所以银行同业负债的增长其实无法与非银机构的发展、运作分开。


我们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计算同业负债情况,如果不考虑企业或居民直接持有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或存单的情况,那么体现在银行负债端的同业类负债主要包括三项:对存款类机构负债、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债券发行。


考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也以同业存款的方式托管在银行,这部分对银行体系来说相对属于被动负债,与股市行情联系紧密,因此下文中在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中剔除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此外,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主要用于相应的政策金融项目,并非是商业机构自主行为,因此下文中的债券发行科目的规模剔除了政策性金融债。



下图是这三项分别的同比增速情况以及加总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从分项规模来看,对其他银行的负债规模其实自 13 年来维持相对低速增长的态势,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扣除证券保证金)在 14 年至 15 年中有过较快增长而后回落;而后债券发行(扣除政策金融债)科目一直在较高速增长。 



从三项负债之和占总负债占比来看,自 2011 年开始同业负债占比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主要可以分为三次上行:2011 年初至 2012 年 7 月有一波明显的上行,随后 2013 年 9 月至2014 年 4 月、2015 年 2 月至 2015 年 7 月又各自出现一阵较明显的上行。2011 年-2012年的同业负债占比上行当与非标投资盛行有关。而近期的同业负债上行当主要与同业存款、同业存单、非银机构托管资金(包括证券结算保证金)增加有关。 


下面我们观察非银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近期的规模变动情况,整体来看非银同业存款规模在 15 年股灾后由于证金公司成立得到了阶段高点,此后整体维持宽幅波动状态。尽管我们扣除了证券保证金变动的影响,但增长的路径仍然与股市行情高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源于股市衍生的质押融资、配资业务对非银存款科目产生了影响。 


而同业存单则在近两年来一直维持较快的增长,但在今年 11 月、12 月开始出现规模收缩的苗头。绝对规模上,同业存单从 15 年初的不足万亿一路增长至高点处的 6.7 万亿,成为后一阶段银行负债端边际上的增长主力。 



同业存单的快速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1)15 年上半年开始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市场整体资金面稳定, 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获得长期资金的成本大幅降低; (2)债券牛市提供了较高的同业理财预期收益率与委外投资基准收益率, 为机构发行同存配置资产提供了正 carry; (3)对于中小型银行机构而言,受制于影响力与网点数量,通过一般存款做大规模相对困难,通过同业存单进行主动负债为中小机构提供了超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15 年上半年央行 7 天回购利率从 15 年 1 月的高点 3.85%一路下调至 15 年 6 月底的 2.50%,带动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同业存单发行成本的下降使得机构有动力扩张资产负债表获得相对高收益资产。在资金来源方面,货币基金是同业存单的配置主力之一。 尽管货基收益率不高,但由于存在收益免税与流动性较好的特点,机构资金尤其是大型银行资金会大量申购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获再配置同业存单,资金回流银行体系,为同业存单发行提供了相对充足的配置资金。货币基金整体规模也在 15 年 7 月后出现了快速明显的上升,而进入 16 年来规模保持在高位相对稳定。 



2、 15 年来银行理财的重要增长点:同业理财


15 年来同业理财成为银行理财规模边际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同业类理财在银行理财总规模中的占比仍不超过 15%,但在 2015 年全年理财资金增量 8.48 万亿中,同业类理财增长达 2.51 万亿,占比 29.6%;16 年上半年理财总增量 2.78 万亿,同业类理财增长 1.02 万亿,占比 36.7%。 


同业理财的快速发展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小银行,逻辑也与同业存单发行量猛增类似: 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渠道上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个人理财的发行能力很强;而中小型银行为加快理财规模发展则往往需要依赖于同业理财的渠道。由于存在金融机构的隐形信用担保,在此前资产荒压力下,中小银行发行同业理财只需要提供适当的收益率价差即可,综合成本仍然小于通过网点渠道端募集个人理财。 


所以在同业理财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发行的理财规模快速增长,两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如前文分析,同业理财的买方资金往往来源于低成本机构的自营、理财资金, 同业理财的扩张也使得资金在金融机构间出现了定向流动。 



对于金融机构委托外部管理人投资的行为,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生成同业负债的范畴。但在大多数产品存在业绩基准或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与同业负债有类似之处,也是不少自营、理财的资产端。并且伴随委外资金购买同业存单、金融债券或者申购债券派生企业存款,资金也能回流到银行体系,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金融体系内部加杠杆的效果。 


至2016 年三季度,基金专户规模达 6.24 万亿,券商资管的总规模在 15.77 万亿。根据 15 年的情况基金专户中超过 60%以上的资金投向是债券,据此估计基金专户中投资市场的资金规模可能在 4 万亿。券商资管规模主要由两大块构成:集合理财 2.13 万亿,定向资管计划13.09 万亿,券商定向资管计划中大部分是通道类项目。根据历史数据估算来看券商资管中主动管理部分占比可能在 3-4 万亿,而其中债券占比是 35%-50%附近。而根据信托资金运用数据统计,信托产品中投资到债市的资金规模约在 2 万亿左右。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资管产品在市场平稳时仍然主要表现出配置资金的性质,构成匹配同业负债的资产端。



3、债市波动中的同业负债:关注结构分化 


同业负债虽然较一般负债更为灵活,但对于市场走势也更为敏感,稳定性也弱于一般负债。一方面其收益率会紧密跟随市场利率高低而波动;另一方面当市场条件出现变化或发生事件冲击时易形成同业负债的集体扩张或收缩。整体而言当同业负债容易在市场出现方向性走势时易形成助推作用。 


自今年 8 月份中下旬以来资金面开始常态化紧张,尽管债券收益率在 9 月中旬重拾下行态势并于 10 月 21 日再次达到年内低点附近,但同业存单利率自 8 月中下旬以来一直维持抬升走势。我们接下来从微观上再探究下资金面初步紧张直至这一段时间里同业存单的变动情况。 


在 9 月中下旬资金面与现券收益率出现背离开始,质押式回购余额仍表现为持续走高,反映出部分对债券上涨的反应(加杠杆需求)以及对资金面紧张的预反应,直至 10 月下旬资金面出现实质性收紧开始明显回落。 



伴随着资金利率、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很快便减少了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在 9 月下旬即出现拐点;而城商行农商行的同存余额则持续快速增加,甚至在 11 月有加速上行的趋势。很明显,在同存利率上行情况下发行仍能持续快速增长,说明城商行类机构对同业负债的成本相对不敏感,并且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更有通过发行同存来替代回购融资的倾向。在资金面紧张、债市出现明显调整的情况下,机构大量通过同业存单应该不是为了再主动增加资产(债券投资)规模,而是在给定现有头寸的情况下,常规(回购、拆解)融资渠道受阻,进行了部分的负债替代或者预备跨节资金。



上述数据说明,以同业存单为纽带的资金流动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性特点,即资金从低成本、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向综合负债成本较高、风险偏好较高的机构流动。 加上同业杠杆后的债市投资风险也按照各自机构的偏好也实现了重现划分,高风险偏好的机构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获得更高的杠杆,承担了更多风险获得了更高的预期收益。而低风险偏好机构亦可以通过购买免税的货基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资金经过同业链条传递后,终端资产收益还是来自债市。此前债券处于牛市中时, 资产端的预期收益率中蕴含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利得与杠杆收益成分,此时同业理财收益率可能仍高于同业负债成本,同业杠杆仍在提升,但市场已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 



同业负债成本(同业存单利率)出现明显上行时,将使得难以承受高负债成本的机构逐步退出发行市场,发行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债市在缺乏资金推动后出现明显下跌,资产端预期收益率开始明显调整,进一步与负债成本倒挂,加速金融体系的去杠杆。 


目前股份行已经整体上实现了同存规模的持续下降,城商行、农商行也出现了周度层面的环比下降,可见对负债成本中等敏感的机构主体已经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去杠杆行为。 前文我们也论述了同业负债发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所以同业层面的降杠杆绝对幅度未必很大,按照我们此前测算的三项同业类负债占银行体系总负债的比例,目前已经从高点 17.1%将至了 16%,而在本轮委外、同业存单爆发的起点 15 年初,这一比例大致在14.5%-15%附近,相去并不算遥远。目前恐慌初步过去,当债市调整与金融去杠杆逐步完成后,同业资产端与同业负债端应该能恢复到一个合理的息差水平,届时全市场的同业负债也会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 建议从结构分化的视角观察后续金融去杠杆的进度。




Ⅹ 余额宝资产净值达1.4万亿 投资组合存在哪些风险

余额宝聚沙成塔,把超过3亿人的资金吸收到货币基金中,规模持续突破新高,在超越招行的个人存款规模后,需要多久能像美国货币基金那样,超过银行存款,独霸武林?

余额宝庞大资金的投资组合,存在哪些风险?70%投向银行存款,使其更容易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而对于债券和票据的投资仓位,则有着美国货币基金2008年亏损的前车之鉴。


此消与彼长

招商银行(23.720, 0.46, 1.98%)华东某支行行长陈明,看到余额宝超过招行个人存款规模的新闻,对时代周报记者感叹:“这标题太猛了。”

陈明翻找数据,才发现,更猛的是余额宝本身。

根据天弘基金2017年6月30日公布的净值公告,其货币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净值达到1.431万亿元。

对比起来,截至2016年底,招商银行吸收的个人存款,包括活期与定期,总计为1.3万亿元左右。余额宝的规模确实已经超过了招行个人存款总和。

银行统计数据中,存款总额包括个人存款、公司存款,其中,个人存款项目又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招行个人存款加公司存款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照此趋势,余额宝下一个小目标就是超过国有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3.710, 0.02, 0.54%)的个人活期存款。根据2016年年报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个人活期存款为1.63万亿元,建设银行(6.120, 0.04, 0.66%)为2.99万亿元,工商银行(5.020, 0.02, 0.40%)为3.44万亿元,农业银行(3.540, 0.01, 0.28%)为4.54万亿元。

余额宝的规模正在急剧扩大。数据显示,其规模同比增速从2016年6月的33%上升到今年6月的75%,即便按照50%的增速计算,余额宝将在2018年超越建行个人活期存款规模,2019年前后超过工行和农行。

作为货币基金,余额宝能给投资者提供的回报率,恰好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但普通个人的小额存款、活期存款,目前在银行只能获得很少的利息。

于是,零吸整存,聚沙成塔,余额宝把超过3亿人的小额活期存款吸收到货币基金中,再整存到银行中,获取略高于定期存款的利息,享受大额资金才能获取的银行优待。

这种特性决定了货币基金与银行存款的此消彼长。

根据央行数据,全国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规模过去几年迅速增长,从2010年的11万亿元左右,到2016年底已经增长了一倍到23.16万亿元,目前增速正降低,2017年5月,仅略微上升到23.61万亿元。

国内货币基金增速则拔地而起,2013年前后不过1万亿元左右的规模,目前已经超过5万亿元,超过了爱尔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变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名。而在美国,货币基金规模从1980年代迅速增加,2001年首次超越美国的银行存款的总规模,到了2008年,更是发展到超过3.5万亿美元,远超银行业存款的1.68万亿美元。

相比起来,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存款的总规模为151万亿元左右,要想超越银行业的存款规模,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监管与创新

5月26日,天弘基金公告,将余额宝交易额度上限从100万元大幅调低为25万元,这部分证实了此前的市场消息。此前,市场传出:余额宝交易额度上限将由100万元调降至50万元;余额宝将分拆成2000亿一只的产品,由目前中信银行(6.270, 0.07, 1.13%)一家银行托管,转为五家托管银行负责。

实际上,自余额宝出现的第一天起,监管与创新,就一直贯穿其中。

2013年6月,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宝积累的规模庞大的淘宝交易资金,成为首要治理目标,需要缴纳巨额的备付金。

也恰是在这个月,余额宝上线,人们可以通过支付宝链接到余额宝,把工资、活期存款、零钱等资金存入余额宝,这就相当于购买了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资金可以跟随基金净值增长获取投资收益,还可以随取随用,甚至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支付。

2017年初,央行下发新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客户的备付金,4月17日起,必须挪到指定账户集中存管, 并公布了需要缴存的备付金比例。

但此时,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其中的大部分资金余额,都已经通过余额宝、理财通,转为了理财资金,这样就可以避开这个管理办法。

在余额宝上线的半年之后,曾出现一次针对余额宝的争论。2014年2月,银行业协会召开会议,有专家提出:将余额宝存放在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这部分存款按规定缴纳准备金。

从理论上看,这条建议的威力,可以说是打击余额宝的核武器。

根据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年报,不难看出,同业存款是余额宝的命根子。在余额宝投资组合中,2015年69.5%的资金是投入到了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2016年是70.27%。余额宝的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存款利息收入,例如,2016年,在余额宝242亿元的总收入中,就有187亿元来自于存款利息的贡献。

余额宝的规模太大了,又要保证安全,也只能存银行。国内其他规模排名靠前的货币基金也是这样的配置比例,比如工银瑞信旗下规模为1600亿元左右工银货币,2016年这个比例甚至一度超过80%。

“这种来自基金公司的大额资金放到银行,就是同业存款。需要资金的银行会非常欢迎同业存款,往往宁可给出高于市场利率的价码,吸引来这笔存款,银行有资金周转需求的时候就能从这个同业存款中挪移。” 招商银行华东某支行行长陈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由于是资金与需求方谈判而来,所以往往利息更高,且可以提前赎回不罚息,即提前赎回依然按照约定利率结算。另外,同业存款不必缴纳准备金。”

而把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意味着,利率上浮对最高比例是被限定的,不能过高,另外,提前赎回必须罚息,也就是按照活期存款利率的0.35%左右来给付利息。另外,银行收到这部分存款,也必须缴纳准备金,意味着银行能给出的利息降低。

“余额宝和其他货币基金,就是凭借高于定存利率来吸引资金,这个建议是釜底抽薪,要让余额宝无法拿到高收益率。”陈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

2014年6月,据多家媒体报道,央行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要求执行提前支取罚息。

随后,2014年12月27日,央行正式下发387号文,调整存款口径,把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之中,但表示,暂时不征收存款准备金。

在此影响下,余额宝的存款利息收入逐年降低,从2014-2016年,余额宝存款利息收入从255亿元,降低到229亿元,再进一步降低到187亿元。

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2014年1月曾创造6.76%的收益神话,但是随后逐年下降,在2015年跌破4%,2016年最低跌破2.5%,直到2017年央行去杠杆,银行间资金极度紧张,才又回到4%之上。

即便如此,余额宝的规模依然势如破竹,理论上的釜底抽薪在现实中完全失效。余额宝2014年规模为5789亿元,2015年为 6207亿元,2016年为8083亿元,2017年6月底增加到1.4万亿元。

“投余额宝的都是小散户的小钱,对于年化利率一两个点的变动,能有啥差别?”陈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最关键是余额宝群众基础广,用户体验又做得好,从支付宝很容易就链接过去。”

隐藏的风险

实际上,一些商业银行在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合作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浸淫太深。

2017年的市场态势尤其明显,其中,同业存单发挥了巨大威力。

2015年6月,央行颁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同业存单业务在国内全面铺开,并迅速井喷,其总规模从2015年的3万亿元左右,猛增到2017年的7.5万亿元。同业存单,指的是需要资金的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支付利息,有钱的银行或者基金购买同业存单,获得利息收入。

中小银行是发行同业存单的主力,“他们不计成本发行存单搞到钱,再把钱拿去嵌套资管产品加杠杆,买债券、买同业理财等产品,获取更好的回报以赚取利差。此前总量不受控制,所以中小银行更疯狂。”陈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货币基金作为市场上新晋的金主,自然不会缺席。

从国内货币基金整体的持仓组合来看,同业存单的占比从2015年初之后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货币基金的债券投资中,有超过一半都用来配置同业存单了。

根据余额宝2016年年报,其配置在同业存单的资金规模为339亿元,在总仓位中占比为4.19%,是配置比例最高的债券品种,包括兴业银行(17.300, 0.18, 1.05%)、江苏银行(9.230, 0.08, 0.87%)、光大银行(4.000, 0.04, 1.01%)、北京银行(9.220, 0.07, 0.77%)发行的同业存单。

不过,2017年画风突变,为了去杠杆,央行推出MPA考核,限制银行扩张信贷规模,也就是说,即便中小银行无度发行同业存单,有了钱也没地方花;同时,央行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减少廉价资金提供,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上资金骤然紧张。

“为了应对考核,许多银行提前发行同业存单,融到资金,以备季末MPA考核时周转。” 陈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历史上著名的货币基金亏损事件,恰是因为系统性风险来临时的抛售。2008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当时美国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由于重仓雷曼兄弟商业票据而损失惨重,在亏损的状态下清盘,从而打击了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信心,人们从认为稳赚不亏的货币基金疯狂赎回,使得美国的货币基金规模从超过3.5万亿美元下降到2万亿美元左右。

7月6日,天弘基金首席风险官邓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余额宝一直偏好配置流动性好的资产,如协议存款、回购等的占比很高,企业债券和同业存单占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护持有人利益。

邓强表示,“我们做风控,就是要对用户负责,对股东负责,也要让监管层及市场放心。”余额宝不拼收益、不博规模,经营策略重点突出“稳健”两个字。

阅读全文

与同业存单加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国调查海航集团 浏览:493
今日油价汽油价格 浏览:678
发票金融服务图书费 浏览:189
华盛江泉集团吧 浏览:473
同花顺如何买卖外汇 浏览:216
中国石油IPO融资 浏览:693
短期利率期货的特点 浏览:215
40万佣金缴税 浏览:608
湖南稀土产业集团上市 浏览:138
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 浏览:932
国金证券官方下载 浏览:594
减持公司持有股票 浏览:554
起步股票 浏览:463
什么是负债融资的方式 浏览:961
银行不得贷款给其他金融机构 浏览:671
贵金属今天最新价格走势 浏览:661
扬农集团麦草畏 浏览:32
金融公司转让协议书 浏览:426
信用社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 浏览:873
宁波梅山保税区金融产业服务局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