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注意的操作细节有哪些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注意的操作细节有哪些?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注意的操作细节有哪些?可取一均匀的直杆或直尺中间悬挂起来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一侧悬挂钩码在另一侧不同的位置悬挂钩码使它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两侧钩码的位置重新测量记录两边的钩码重力两侧悬挂点距旋转点的距离
试验中注意要使直尺保持水平悬挂点尽量选择整数位置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中,不挂钩码时调节杠杆位置平衡的目的使实验结果准确
物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臂X动力=阻力X阻力臂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设钩A于秤杆E交于A',设钩A上的物体为G(物),秤砣为G(砣).
①当使用秤钮C时,平衡时,设秤砣D与秤杆E交于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l(A'C)×G(物)=l(D'C)×G(砣)
②当使用秤钮B时,平衡时,秤砣D与秤杆E交于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l(A'B)×G(物)=l(D''B)×G(砣)
∵G(物),G(砣)均不变
l(A'C)>l(A'B)
∴l(D'C)>l(D''B)
∵秤杆E的长度一定
∴使用秤钮B时,秤砣D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从秤纽C换到秤钮B时,最大测量值将变大
(通俗地说,就是测量相同质量的物体,秤砣D到秤纽B的距离要小一点,所以它的最大测量可以大一些.但是使用秤纽C的分度值要小一些,所以测量值相对要精确一点.)
杠杆平衡的条件,求答案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方向盘,脚踏车把手,门把手等)
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筷子等)
3.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实验时,若仅用两在调节杠杆时,应移动其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用弹簧测力计,只用钩码来探究时,动力和阻力应分别在杠杆的两侧.
故答案为:平衡螺母;水平;两.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长度就等于杠杆的格子数而不水平时候坐垂线还要计算力臂所以目的是为了便于读出力臂长度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力矩1*力臂1=力矩2*力臂2
L1*R1=L2*R2
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L1=W·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力臂是______.最长力臂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杠杆平衡的条件:______.(明确五要素、利用杠杆平衡的
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满足力臂最长的条件是:一是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且离支点最远,二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最长.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故答案为: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离支点最远;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最长;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1、杠杆的平衡力的大小,方向及力臂的大小都有关.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3、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及所处位置(g的大小)有关.
4、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5、重力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常数.
6、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7、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有个公式是什么来着急
1、定义: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或F2/F1=L1/L2
4. 杠杠平衡公式是叉乘还是点乘
点乘
5. 杠杆平衡需要什么条件
使杠杆平衡的复两个力对支点的力矩制方向一个是顺时针方向,一个是逆时针方向,但对这两个力方向没有相同或相反的要求,当这两个力彼此平行时,则方向相同,也可以方向不同,比如天平是使用杠杆原理,天平的横梁就是一个杠杆,则两臂受到的力方向就相同;再如,用杠杆撬物体,物体作用于杠杆的力是竖直向下的,但人作用于杠杆的力可以竖直向下,也可以垂直于杠杆向下,还可以是其它向下的方向。
6.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什么用乘法
您好,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本来是用除法表示的,是物理学定理之一。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7. 杠杆的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变形式:
F1:F2=L2:L1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施力的点叫动力作用点)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点叫阻力用力点)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但是杠杆平衡并不是力的平衡。
注意:在分析杠杆平衡问题时,不能仅仅以力的大小来判断,一定要从基本知识考虑,做到解决问题有根有据,切忌凭主观感觉来解题。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文字表达式):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不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硬棒就不能成为杠杆,例如酒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力臂的关键性概念:1: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2: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臂三要素:大括号(或用|→←|表示)、字母、垂直符号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
(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
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阿基米德曾讲:“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找不到那么长和坚固的杠杆,也找不到那个立足点和支点。所以撬动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个假想。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其中公式这样写:支点到受力点距离(力矩) * 受力 = 支点到施力点距离(力臂)* 施力,这样就是一个杠杆。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力臂 > 力矩);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 (力矩 >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变为F1/F2=L2/L1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假如动力臂为阻力臂的n倍,则动力大小为阻力的1/n大头沉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用它来称量。例如:天平
许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的,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几个平衡力的作用。 杠杆是可以绕着支点旋转的硬棒。当外力作用于杠杆内部任意位置时,杠杆的响应是其操作机制;假若外力的作用点是支点,则杠杆不会出现任何响应。
假设杠杆不会耗散或储存能量,则杠杆的输入功率必等于输出功率。当杠杆绕着支点呈匀角速度旋转运动时,离支点越远,则移动速度越快,离支点越近,则移动速度越慢,由于功率等于作用力乘以速度,离支点越远,则作用力越小,离支点越近,则作用力越大。
机械利益是阻力与动力之间的比率,或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比率。假设动力臂 、阻力臂 分别为动力点、阻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动力 、阻力 分别作用于动力点、阻力点。则机械利益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