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让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
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相比国企有政府的背书和兜底,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市场化,融资难、成本高。这种情况很难在根本上改变,牵涉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
这些政策出台以后,情况有多改观,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1月份增加26万户,同比多增7万户。可以看出,最近几个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有较大提升,利率也有所降低。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更多好文,欢迎点赞关注
B. 民营企业频现债务违约中国如何实现“良好的去杠杆”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在《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将去杠杆过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良好的去杠杆”“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三个类别。而所谓良好的去杠杆是指货币增加供给,以缓解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形成正增长,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达利欧发现,有些国家去杠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剧变,甚至引发战争,有些则能通过有序的调整,经济恢复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状态。而好的去杠杆能平衡好债务减记、紧缩政策、财富转移和债务货币化的关系。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直言,如果不改变营商环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场的改革,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只是一个口号。
去杠杆进入新阶段,最佳的图景是中国能够通过“和谐去杠杆”,不仅将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还能推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实现“美好生活”。“结构性去杠杆”的提出让整个去杠杆的路径更为清晰,然而相应的配套改革却是缺位的,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间资本将有可能在未来有进一步收缩的风险,经济活力也会黯然失色。
内容来源:凤凰网
C. 江浙民营企业家的心里话:政策要有连续性 国企民企应一视同仁
千千万万家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正受到极大的关注。
11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民生银行南京、苏州、杭州分行,并实地调研了江苏、浙江多家大型民营企业,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包括鱼跃集团、澄星集团、华宏集团、恒力集团、振石集团、富通集团、海亮集团等。
多位民营企业家呼吁,政策应更具连续性,国企、民企应一视同仁。
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周洁坦言,现在民营企业家对市场有困惑。一方面,由于市场更加成熟、竞争对手增加、全球化等因素,民营企业赚钱更难,部分民营企业家拿钱去炒房而非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国企、民企存在客观差异,但差异绝没有那么大,江苏优质民营企业(指持续发展能力强、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企业)享受的待遇可能更高。
建言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此前政策缺乏柔性,有的甚至急刹车、一刀切,我有些迷茫。”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澄星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直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几年,由于澄星集团在实业投资方面步伐较大,资金需求主要靠企业发债解决,遇到集中兑付时资金压力较大;又因目前民营企业再发债遇瓶颈,资金的流动性缺口更大。不过最近在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下,协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已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李兴表示,民营企业面临多重困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只是表象。
“2013年,我们不缺钱,账上30亿现金,政府推动要搞千亿级企业,很多银行过来谈合作,我们就去发债,五年累计发了143亿。而后出现困难,很多银行就抛弃了我们。”李兴说。“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企业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实际情况还不明显。”
民生银行无锡分行行长潘文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情况不同,但总体来说,无锡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差钱”的。“今年10月,澄星集团偿还了所有到期债券,但没有续发债券,我们就补上表内贷款。”
“很少有企业把财务、存货等整体数据给我们看,但澄星集团开放给我们,且有两个银行员工派驻企业,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潘文刚表示。
他坦言,民营企业家担忧政策缺乏连续性,银行也同样担忧,政策不能急刹车,应给企业过渡期。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合理的融资结构很重要。短贷长用是民企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这对民企转贷压力很大,也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潘文刚称。
国企民企融资差异待解
对于当前经济走势,振石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毓强以“三驾马车”切入分析:“现在支持民企发展,银行增加贷款,新一轮投资拉动是否有效,还有待观察。不过消费拉动的比重在提高,这是好事。得关注。”
在融资方面,张毓强表示,国企、民企融资差异客观存在。
“据我了解,大型国企一年期平均借款利率3.9%,而民营企业一年期平均借款利率4.9%。这跟政策导向有关系。同时,政府也不能强迫银行贷款,坏账了谁负责?”张毓强举例。
对此,澄星集团资金部总经理徐建波也深有同感:“同一个类型的项目,银行对国企、民企贷款的态度不一样。比如,我们跟某家国有大行合作,总行将石化行业定为审慎进入行业,但某家国有石化企业却不受这个限制。”
民生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徐瑞泽介绍,民生银行致力于做民营企业的银行,总行设置了民企短期流动性困难拯救机制,并已有实践案例。
专注主业与多元化布局之辩
在经济上行时,很多民企快速扩张,进行多元化布局;去杠杆后,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专注主业的民企压力相对较小。
谈及多元化布局逻辑,张毓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振石集团最早从事玻璃纤维制造,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等不是主业,仅占很小部分,未来也不会重点布局;2008年后,判断不能光靠制造业,开始看好第三产业,主要是养老和教育产业。
“我们的多元化是在现有产业上的延伸,目前基本靠银行贷款,整体负债率59%左右。”张毓强称。
另一家民营企业鱼跃集团则专注健康产业,旗下有A股上市公司鱼跃医疗,因此受去杠杆影响小,且正寻找投资标的。
“我们现金流充裕,负债率低,只有百分之十几,去杠杆对鱼跃没有太大压力。我们专注主业,没有受到房地产的诱惑;也不投资金融,从不对外做担保。银行审核我们的财务报表,很轻松。江苏确实有一些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收购容易,但整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鱼跃集团财务总监袁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昕进一步表示,目前市场环境,对于保守、专注主业、优质的上市公司,反而是好事,可以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盲目多元化发展导致经营困境,小微企业也出现这种情况。民生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曹亮坦言:“小微企业出现风险,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经济上行时,钱太多了,拿了钱,没有扩大生产经营,反而买房、消费,五花八门,存在投资风险。当经济下行时,主业出现困难,投资回报没那么快,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林静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并不认为现在是‘运动式’支持民企。至于从市场来看,是否会造成对民企新一轮盲目投资,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现在下判断为时尚早。目前宏观环境已不相同,并未出现‘大水漫灌’现象。”
海亮启示:提前主动去杠杆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行长丛军介绍,浙江民营企业融资种类丰富,过去债券融资占比多,因此再发债面临困难;去杠杆后,更多转向表内贷款。
“去杠杆后,今年民营企业普遍出现阶段性困难,浙江民企比较突出。但我们在2016年就主动去杠杆,因此今年比较轻松。”海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曹建国坦言。
曹建国称,海亮集团以铜加工起家,经过多年发展,至2016年拥有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六大板块;2016年以后,进行产业调整,强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2017年重点发展三大方向,果断放弃其他产业。
重点发展的三大方向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产业,包括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跨越发展有色材料制造;稳健发展健康产业,包括健康食品、医疗、养老产业。
“当时主要思路是聚焦主业,其他产业我们尽管做得不错,但没法与头部公司竞争,所以坚决退出。”海亮集团副总裁季丹阳坦言。
聚焦主业方面,季丹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海亮集团正在计划收购欧洲一家铜管制造龙头企业100%股份,正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接一亿多欧元的并购贷款,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收购。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D. 去杠杆政策为什么使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增大
去杠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降低资产负债率,必须降低负债(或增加资产),国家对银行的政策导向也是货币收紧,再加上民企相对国企有政府背书信用较弱,所以融资难度加大。
E.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中央和居民杠杆来平缓地方和企业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F. 嘉宾热议去杠杆:卸下债务重担 让经济轻装前行
去杠杆如何兼顾经济稳增长?债务水平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度”?在29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的与会嘉宾展开了探讨。
一谈及去杠杆,有人就会联系到中国人民银行收紧流动性、企业降低负债,导致经济增速滑坡。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则看到了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去杠杆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下降,经济增长也不一定要通过加杠杆来实现。”她认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去杠杆采取的几种方式对经济增长其实是起正向作用的,去杠杆与稳增长二者并不对立。
国企改革、减费降税、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这些重要改革,既达到了去杠杆的目的,亦为中国经济“强身健体”。“当前我国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胡晓炼表示,经济效益提高、资源更有效利用,这对于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政府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也有利于去杠杆,这个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资本性的股权融资实力增长。”她说。
我国正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胡晓炼指出,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增加股权融资的比例,二是能对有效处置存量债务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存量债务的交易、处置,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
“去年我国债务占GDP比重在下降,供给侧改革也带来了积极正向的影响。”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亦认为,去杠杆有很多措施,其中一个就是降低我国非金融公司的杠杆率,通过债转股等方式优化其债务结构,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宣昌能认为,综合来看,中国有足够的余地来采取措施进行去杠杆,从而管理好整个债务水平。
债务水平到底多少算高?社会整体债务是否存在一个量化的“度”?对此,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债务的可持续性越强,对债务的容忍度就越高。”
影响社会整体债务可持续性的因素,首先是成本。谢众指出,“大水漫灌”肯定是不行的,“急刹车”也不行,这就需要调整相关结构来降成本。直接融资、发行债券非常重要,比间接融资更有利于降低成本,这块市场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从债券市场来看,要满足长远发展,仍需进一步丰富其工具品种。“目前,债券市场的一个短板是用于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不足,我国现在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已有一定规模,但是在全球占比还较低。”谢众认为,现在已有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标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未来可考虑更广泛运用信用违约互换等国外比较成熟的衍生品。在鼓励境外机构参与问题上,还有跨境监管等协调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提升市场流动性,也是降成本的要点之一。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谢众表示,这个针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实施效果非常好,相当于一个保险产品,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度,起到了增信和保险的作用,这样就增大了民企债券的接受度。“接受度提高了,交易度活跃了,市场流动性就活跃了。”
促进交易活跃的同时,退出机制也要更完善。早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提出,要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交易机制。“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参加发债企业的债务重组,就可以通过交易实现退出。”据谢众介绍,目前上清所和相关机构正在为违约债券交易制度做技术和业务准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G. 2016去杠杆怎么去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首先,地方移中央,这本质上是一个信用增级过程。中央政府的财权比较大,但是地方政府的事权又比较大,很多本来应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都交给地方政府。由于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总体来看非常健康,它能够发行或者代理发行项目债或者特别国债,把一部分符合标准的地方债务承接过来,而且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级最高,所以融资成本最低。因此,2016年3%的赤字率对于政府来说,加杠杆的空间就要大很多了。当然,也需要适时安排给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财力,目的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
其次,平台移开行。其实地方政府之所以杠杆特别大,预算内的“吃饭财政”不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融资平台就是以土地为资本金的杠杆操作,一旦抵押品价格下降,那么一端是长期才能有微薄回报的基础设施资产,一端则是短期的银行借贷和性价比更差的影子融资。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可以把债务转给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最大的中央融资平台)。
H. 小企业叫苦连连,“民企”究竟面临什么困难
近期,民营企业的经营问题一直是摆在眼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业界普遍认为,企业的经营困难是从2008年这场危机开始。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使得依靠对外出口的有关企业经历了特别大的打击,而其中民企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正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民营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始有往下的趋势。目前虽然经过了十年的努力发展,全球范围内依然没有明确的复苏信号,民企也一直在这个困境中挣扎求生。
如果依照上面的推断,民企出口的持续不佳是引发民营经济走弱的一个开始,那么这种负面冲击看起来也只是一个暂时的因素。原因在于,出口需求下降时,依托出口为主要手段的企业可以通过向转移至国内销售来填补短期内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对单一档歼旅的个体来说,只要把自己的产品做的足够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这个外在的冲击就不成问题。因此从长期看,好的企业并不会陷入困境。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了需求缺口的填补,渡过了难关。
从资金的角度看,由于2008年的影响,使得现金流紧张,而一些银行为规避风险减少了对民营经济的贷款,进一步加剧了民企走出困境的难度。所以融资难是民企的普遍问题,也是被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所有者所吐槽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近两年,小企业更是连连叫苦。由于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伴随着银行断贷、抽贷、压贷,债券发行困难、成本高,股市持续大幅调整,2018年以来,民营上市企业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频发。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债券方面净融资为负数-510 亿元,比去年减少2000 亿元;股票IPO和增发共计2962 亿元,比去年下降 1604 亿元; 18 家民企债券违约,金额523.6 亿元,占违约机构22家的80%,民营经济的未来面临巨大的挑战。
据此国家各部委均出台相应政策托底,高层方面在去年11月1日民企座谈会上表示将针对中小企业的问题做好服务,从而增强市场信心;11月7日,银保监会倡导扩大对民营企业放款比例;随后中央银行方面宣布增加历年最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3000亿,并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精准出击解决资金难题。而且国家为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央行在2018年进行四次定向降准,并且在2019年1月份已经实行了第五次降准,共释放资金超3万亿元,进一步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上述政策的落实,上市公司方面得到一定好转,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筹集依然面临很大的不乐观。一方面,传统的银行贷款期限(普遍在 1 年以内)与企业的生产周期不匹配;另一方面受其自身规模小、经营难,财务数据不透明、质押物少所限,银行凳行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较为严格,通过此途径增加放款的空间很小。
此外,伴随经济下行、现金流不足,作为中小企业主要渠道的民间融资改拍也受到阻碍,绝大多数的小贷公司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中小民企的资金难题。根据有关的专业测算,2018年12 月份民企的融资额度依然在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要更多的细则和各地政府的相互支持来进行呵护。
本月中下旬,监管层方面又再次加大力度,给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下达了指导意见,要求相关地方机构尤其是县一级的法人,要继续加强对当地支持和服务力度,并对部分定量的指标考核出台了征求意见,像新增的存款70%以上要用于当地企业等,以确保落实新增资金的用途。同时,央行也创新了增加债券信用的工具,加大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可流动性和信用度,以为银行补充更多的弹药来为实体服务。
I.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
所谓财政去杠杆,是指 由财政部门责令和督促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减少借贷,加快修复资产负债表 。
所谓金融去杠杆,是指 由金融部门减少放贷,从而迫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快修复资产负债表 。
这两种操作方法均着眼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债务积累,但存在以下的重要差异。
第一,信贷市场上,在信贷总量下降的同时,财政去杠杆将伴随利率的下降,金融去杠杆伴随利率的上升。
第二,外汇市场上,财政去杠杆将带来资本流入的减少和汇率的贬值倾向,金融去杠杆将带来资本流入的增加和汇率的升值倾向。
第三,实体经济领域,财政去杠杆和信贷利率的下降将造成民营投资被“挤入”市场,金融去杠杆将导致政府、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投资均被“挤出”市场。
第四,出口领域,财政去杠杆通过引导汇率贬值进而可以刺激出口,金融去杠杆通过引导汇率升值将抑制出口。
第五,尽管两种去杠杆都倾向于直接减少总需求,但财政去杠杆通过对出口和民营投资的积极影响,倾向于缓和以及稳定经济活动,金融去杠杆则倾向于通过抑制出口和民营投资进一步造成经济的收缩。
第六,如果信贷市场存在隐性担保以及所有制歧视,财政去杠杆将减少和缓和这些扭曲,但金融去杠杆将加剧扭曲,造成民营经济更显著受到信贷减少的影响,从而容易造成“误伤”。
第七,财政去杠杆通过诱导利率下降、信贷扭曲缓和以及出口和民间投资改善,有助于稳定权益市场。金融去杠杆通过迫使利率上升、加重信贷扭曲、抑制出口和民间投资活动,从而进一步抑制权益市场的表现。
from 《经济运行的真相》
J. 民企的融资成本 是如何被推高的
融资难顷握、融资贵问题始终是压在民企身上的一座大山。
在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的背景下,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突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因为银保监会对银行“七不准、四公开”严厉执行,原来通过乱收“融资顾问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过,“以贷转存”重复收取利息,变相要求企业化解不良等“创新”方式开始出现,又抬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
以贷转存重复收息
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董事长张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其中的灰色做法。“银行和企业账面上的利息都只有6%左右,也没有其他隐性成本,表面上不高,但民企在银行的实际融资成本超过12%,因为可以收两遍利息。”
具体的做法是,先以贷转存,然后存单质押再融资。比如,A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1亿元,银行要求这1亿元A企业不能直接提走,需存在银行变成1亿元的存款。然后A企业用存单质押,再向银行申请1亿元的贷款。企业拿到手的资金1亿元,但倒腾一遍后在银行账上变为“贷款2亿元,存款1亿元”。
对企业来说,其账面贷款2亿元,实际到手的融资额仅1亿元,承担的却是2亿元的利息。一般资质不错的民企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表面贷款年化利率约6%,但两笔贷款利息12%以上,存款的利息约1.3%-1.5%,扣除存款利息银行实际收取的利息在11%以上。
尽管如此,这个利率仍低于非标和民间融资的利率,所以很多民企还是会接受银行的这种要求。
翻开张先生企业的最新财务报告,26家银行给他提供了贷款,贷款利率集中在4%-6.8%。
某国有大行审计部人士却表示,贷款审批下来后,企业一般都是按使用进度提取的,不用的钱是会趴在银行账户上,自然派生一定的存款。以贷转存,存单质押重复融资这种情况,个别网点和个别的员工为了业绩会这么做,但不是一种普遍状况。
该人士表示,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到的是融资成本抬高了。银行的角度,可能是为了获取存款。但这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查出来是要被严惩的。
虽然上述方式属于银保监会明令禁止的“以贷转存”,但也有银行顶风作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银保监会官网中发现,行政处罚中,因为“以贷转存”的处罚单达126张。
企业帮银行“背不良”
还有一种野乎陵灰色方式是帮“烂企业背债”。据张先生透露,他的公司获得银行授信190亿,但已经背了十几个亿的烂账,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必须帮银行化解一定数额的不良贷款。
具体做法是,若A企业向B银行申请贷款1亿元,而B银行的另一贷款客户C已经出现了还款风险。C企业的贷款逾期90天就会被记入不良,为了掩盖不良,银行会提出,给尚未出现风险的A企业贷款3亿元,其中1亿元由A借给C,然后C企业用这笔借款来偿还银行贷款。
A企业原想贷款1亿元,最终却获得3亿元贷款,自己实际使用资金2亿元,但要承担3亿元的贷款利息,而且需要自己向C企业追债1亿元。银行方面,则用3亿元正常贷款,置换了1亿元的不良。最好的结果是A企业还本付息,B银行成功把自己的1亿元不良贷款变为了A企业对C企业的借款,顺利脱身。差的情况是,这3亿元的贷款和财务成本,最终把A企业也拖垮,银行的不良贷款由1亿变为3亿元。
对此,前述审计部人士表示:“每个支行都会有不良贷款,各种招数多了,这种方式变相给僵尸企业输血,有造成更大风险的可能。”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相对其他融资渠道,银行的成本还是最低的。应该区分企业融资成本高还是利率高,因为企业融资中有很多比如评估费等并不是银行收取的,是企业支付给第三方的成本。
该人士还表示,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并不仅仅是银行的原因。“企业难免有夸大的成分,资金链紧张不反思自身的管理,更多地找外部的原因。我们审计了那么多企业贷款,很多企业缺钱,但很少有企业缺流动资金,实际上缺的颂戚是资本金。流动资金需要多少很清楚,都有物流和购销合同。关键是有的企业拿了钱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现在出风险都出在拿了银行的钱干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