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何阿根廷的汇率会突然暴跌
阿根廷的汇率暴跌,给很多的投资人造成了困扰,也给阿根廷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阿根廷的经济结构化太过于单一而且太过于依赖美元导致了受到一些经济压力就会阿根廷汇率暴跌。
阿根廷曾经发生了很多从的债务危机,导致了本国的汇率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但是让人高兴的是虽然这样但是经济还是在增长、失业率有所下降了。同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2001年金融危机时。而且,当前阿根廷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也显著增强。
㈡ 《国际金融》谁能给我讲讲本国货币供给增加时汇率超调过程。
增加之后,汇率的最初贬值会大于汇率的长期贬值,即本币会“超跌”。这种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了长期反应的现象,称为“汇率超调”。
汇率超调是一种重要现象,因为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汇率的日常波动可以有如此之大。汇率超调的经济解释来自于货币平价条件。
如果我们假定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前,人们没有预期到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动,汇率超调现象将比较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利率与某一给定的欧元利率相等。
美国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对欧元的利率不产生影响,但会使美元利率下降,并低于欧元利率。货币供给增加后的美元利率会一直低于欧元利率,直到美国的价格水平完成长期调整。
但是为了使外汇市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保持均衡,欧元存款的利率优势必须被美元相对于欧元的预期升值所抵消。
简单说,在美国货币供给增加以后,利率和汇率会立即下跌,但是美国国内的商品价格并不会立即下跌,而是缓慢的下跌。商品价格的下跌会使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汇率有上升趋势。
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应该是先跌后升。
而只有当美元/欧元汇率过度时,市场参与者才会预期到美元相对于欧元将出现升值。
汇率超调是短期价格水平刚性的直接后果。如果假设当货币供给增加之后,价格水平能够立即调整到新的长期水平并使得实际货币供给并不增加,那么,美元利率就不会下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以汇率超调来维持外汇市场的均衡。只要汇率立即跳到新的长期水平,市场就会继续保持均衡状态。
(2)汇率的放大效应扩展阅读:
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
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
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
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㈢ 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
货币的功能及应用: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的作用:1降低交易成本,2提高交换效率,3推动经济发展。
外汇汇率:
直接标价法:汇率越高,外币值越高,本币值越低。
间接标价法:汇率越高,外币值越低,本币值越高。
基准汇率:选定对外经济最常用的外币,作为标准。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本汇率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本币与其它非基本货币之间的汇率。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其作用是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复利:利息额在进入本金计算利息。
融资:资金从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的流动和转化,就是资金融通。
金融机构有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作用:
一,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汇兑)。
二,融资。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四,改善信息不对称。
五,风险转移和管理便利。
银行的重要历史特征:
1对企业发展在资金上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2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渠道。
保险公司:
1积聚风险,分散风险,降低个人损失。
2融通长期资金,促进资本组成,重新配置资源。
3提供经济保障,稳定社会生活。
保险公司业务:
1筹集资本金。
2出售保单的收取保费。
3给付赔偿款。
4资金运作(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发放抵押贷款)。
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买卖证券的投资机构。
信托机构: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
融资租赁机构:为承租人提供长期资金融通的租赁公司。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货币市场:短期(融通一年以内)资金场所。
资本市场:一年以上的资金交易市场。(狭义资本市场是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现货市场: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即可交割,在两日内。
期货市场:交易双方协定达成后,但是并不立即交割,利率和汇率风险很小。
原生金融工具:
票据(可转让有价证券)
股票(可获股息红利)
债券(短债,长债,金融债)
基金(集合投资)
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期货(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期货合约)
2金融期权:约定选择权的合约
3金融互换
期货合约是一种为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
货币市场:
1同业拆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场)
2票据市场: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
3国库劵
4回购协议市场:回购协议短期融资。
证券市场投资分析:
一基本面:宏观经济,宏观政策,产业周期和行市,公司状况。
二技术面:技术指标法(各种数学模型),切线法,形态法(m和w),k线,波浪理论(上5下3),循环周期理论。
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记账原理:
1复式薄记:每一交易借方和贷方同时记录。
2权责发生制:交易的记录时间以所有权的转移为标准。
3市场价格
4所有记财单位拆合为同一种货币。
国际收支差额: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以贸易差额为基础加上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原因:
1经济增长状况(有周期性收入性不平衡)
2经济结构性
3货币性因素:物价、币值、外汇、利率
4偶然性因素
5外汇投机和国资流动
失衡调节:
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价格,汇率,利率,收入
2国际政策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用政策和外贸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1一体化效应: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一体化。
2放大效应:放大某国或全球经济发挥远超实力的影响。
3冲击效应。
冲击效应:
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许多国家结成自由贸易区)
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3对汇率的冲击
放大效应:
1杠杆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资实控资本远超自身的交易数额
2羊群效应:一人带头,大家跟风。
经济全球化:
1贸易一体化:消除或消减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
2生产一体化: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3金融一体化: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全球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促进国贸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2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3促进全球金融业牺牲效率的提高,
4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消极作用:
1金融风险的增加
2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具有独占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
1充当最后贷款者
2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3全球票据清算中心
4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为政府筹资
4代替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需求分析:
1收入,2价格,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6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7其他。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的膨胀:
一,财政赤字增加印发
二,信用膨胀,贷款上升资金来源
三,投资需求膨胀
四,消费需求膨胀
成本推动的膨胀:
一工资上涨
二利润上涨
三结构型: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比例结构
四其他:供给不足,预期不当。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作用:
1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
2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国民收入再分配
3利润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资积极性
促退作用:
1借贷成本降低,资金需求上涨,金融体系效率下降
2生产性投资风险上涨,流向非生产性部门
3扰乱相对价格体系,扼杀价格机制作用
4提高了现期消费,社会储蓄率降低
中性作用:各种效应相互抵消。
治理膨胀: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四其他政策,。
通货紧缩与之相反。
金融调控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1调控货币供给总量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控利率和控制货币总量货币平衡,保持物价水平。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4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财政政策: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金融监管,依据国法对整个金融业实行的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运行过程,市场退出的监管。
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
1金融依附于商品经济是正比关系
2商品经济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
㈣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大的方面:
1.汇率变动会影响贸易和国际收支;
2.汇率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
3.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储备;
4.汇率变动会影响通货膨;
5.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债务;
6.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经济、金融关系。
拓展资料:
一、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1.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影响物价的上涨或下降
汇率变动后,立即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影响。首先是进口的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进而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也发生变动。
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发生变动。如本币汇率下降,则外币购买力提高,国外进口商就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应数量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在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中,汇率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特别明显。
在资本主义周期的高涨阶段,因国内外总需求的增加,进口增多,对外汇需求增加,外币价格高涨,导致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整个物价水平的高涨。
(2)一定情况下影响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
外币升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更贵,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对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较为有利。
外币贬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便宜,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而同时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则得不到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好处。
非贸易项目由于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的资本流向的变化等,也将对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资金供求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影响。
2.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
(1)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从长期看,当本币汇率下降时,本国资本为防止货币贬值的损失,常常逃往国外,特别是存在本国银行的国际短期资本或其它投资,也会调往他国,以防损失。如本币汇率上涨,则对资本移动的影响适与上述情况相反。也存在特殊情况,近几年,在短期内也曾发生美元汇率下降时,外国资本反而急剧涌入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用美元贬值的机会,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这对缓解美元汇率的急剧下降有一定的好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2)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本币价值下降,具有扩大本国出口,抑本国进口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扭转贸易收支逆差。
(3)对旅游部门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以本币表现的外币价格上涨,而国内物价水平未变,对国外旅游者来说,本国商品和服务项目显得便宜,可促进本国旅游及有关贸易收入的增加。
3.汇率变动对一国黄金外汇储备的影响
(1)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储备货币升值,则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提高,反之则降低。
(2)本国货币汇率变动,通过资本转移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减,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
(3)汇率变动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
㈤ 提高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有神好处和坏处
1.人民币升值背景:1994年前,中国实行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两种汇率实行并轨,取消官方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汇率为8.72元合1美元,比官方汇率5.7元贬值33%。
从1994年至今,除1997年外,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双顺差的局面,这就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等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他们希望人民币不要贬值,以避免出现更大的冲击。中国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承诺了不贬值。
从1995年到200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以后人民币兑1美元保持在8.27-8.28元之间,汇率基本钉住了美元。
2.对国内各行业的影响:
主要受益行业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是非贸易的不动产行业,升值将全面提升国内地产资产价值,同时提高具有资源有限、垄断性或建设周期较长而供给弹性较小的特点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这类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价值,以上两大行业因此明显受惠;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因此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从而受益;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收益于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而导致的成本降低,或大额外债而导致的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方面的收益,对国内市场拥有垄断优势的航空业更为突出;技术进口依赖型的高科技类行业,在关键科技知识产权上还不具有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着大量进口的势头,在汇率升值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主要受损行业包括: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而言,如纺织业(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其后依次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家电、建材等,人民币升值将很大程度上削弱产品的竞争优势;外贸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进口业务很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超额利润,但是出口业务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采掘业、石化业、有色金属业由于产品定价国际化将受到冲击。
(一)房地产行业
预期效应:我们认为在评估升值影响时,应该对人们的心理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人们的趋利心理和从众心理非常普遍,并随着市场的升温将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会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价格上升起到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资金流入效应: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至少可以得到额外的汇兑收益),因此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股市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扬,这在日本和台湾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尽管我国外汇管制比较严格,但从2003年外资流入情况看这种趋势也正在形成:近2-3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额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缺口呈上升趋势,可能就有大量的投机资金在其中,而且外商直接投资中也不排除改变投资方向,再考虑这部分资金的放大效应,对整个地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财富效应:由于资金面的充裕、股市的上涨以及整体经济的景气,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并进而刺激人们形成强烈的财富效应,那么房地产将作为消费升级的主要聚焦点将得到大家的追捧,从而提升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日本在1985-1990年间日元升值幅度最大时也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幅度最大时期。
(二)金融业
1.银行业
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会提高对国际国内资金的吸引力,大量资金流入国内银行体系,将对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上市银行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较小,升值导致的银行外币资产的缩水,对银行业的实际影响有限。
外币资产缩水效应:银行外币资产负债余额占总资产比重约0.52%,人民币升值5%可能使上市银行平均每股收益减少0.014元。但如果升值10%,则5家上市银行每股收益将平均减少0.03元。
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调整效应: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促使人民币贷款趋于减少,外币贷款趋于增加;人民币存款趋于增加,而外币存款趋于减少,从而使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发生调整。不过,由于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都限于国内,因而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调整只是微调。
收入结构变化效应: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外汇交易、汇兑规模将趋于增加;衍生产品进一步丰富;风险对冲与投机趋于活跃。银行的汇兑收益,外汇理财的手续费等趋于增加;但不规范的外汇理财风险也将上升。
综上所述,5家上市银行外币资产负债余额只有95.58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重仅0.52%。因此,人民币升值5%对上市银行带来的总影响非常有限,但其中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和民生的汇率风险相对较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其他方面影响相对较小。
2.证券业
升值预期下,注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加,有利于集聚股市人气和增强投者信心。而市场的走强将为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业务的稳步增长提供积极的支持,这将直接增加券商的盈利,提高证券业竞争能力,股市上涨往往对证券公司经营形成放大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则存在股市泡沫及其与其它资产市场形成的连带效应对整个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的风险。
(三)交通运输行业
1.航空业
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币负债水平高的行业公司,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完成原先等额的外币债务支出,其中交通行业以航空股的外币负债最为集中,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资租赁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
以南航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70%左右,其中融资租赁款78%左右为美元负债,20%为日元负债,银行借款中54%为美元负债,美元及日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每变动1%,汇兑损益分别为0.98亿元和0.18亿元。
人民币升值对航空股产生以下的效应,一是升值当期产生一次性帐面汇兑损益,二是在长期内将使航油成本、经营性租赁等支出降低,航空公司毛利率上升。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将提高0.5%百分点。三是人民币升值还将促进航空出境游的快速增长。
2.航运业
目前中海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有37%左右的外币结算收入,但同时公司也有基本对等的外币支出,两者基本可以抵消。
中远航运(资讯 行情 论坛)有90%以上的外币结算收入,但公司经营性支出中外币占比达到70%以上,包括收购项目承担外币负债等,公司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影响有限。这一点与外贸出口类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
3.公路、机场、港口业
少数高速公路公司有少量的外币负债,但数量有限,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有限。
国际机场一般有一定的外币收入,但数量也有限。
沿海港口也都有基本对等的外币收入和负债,对人民币升值不敏感。如深赤湾(资讯 行情 论坛)外币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而其外币负债占比也占总负债的50%左右。
(四)金属行业
1.有色金属业
人民币升值首先造成的将是国内金属产品价格的下跌。而对于国内供应缺口较大的金属品种如铜、氧化铝、镍等,人民币升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小。对于出口比例较大的行业如电解铝等,则短期内带来价格冲击较大,但来自于氧化铝采购成本的下降将有效缓和利润削减。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金属品种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精矿原料,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行业从国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原料采购成本;但对于以来料加工方式贸易进口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其以人民币计价的加工费,从而导致利润率下滑。从目前来看,全球精矿的加工费普遍呈现上涨态势,并且幅度远超过人民币潜在升值幅度,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于该类来料加工企业而言影响相对也较小。
2.钢铁业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目前4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宝钢、武钢、马钢、济钢、南钢等以进口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公司, 这些公司的铁矿石采购进口和国内采购的比例基本是7:3,其它如鞍钢、新钢钒(资讯 行情 论坛)这类公司以自有矿山为主的公司,则影响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将加大钢材的进口量,同时减少出口量。当然这种负面影响是中长期的,在短期受国内需求和国内外价差制约,这种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首先,目前国内钢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产量比例仅为4%。从产品结构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线材及普板等产品,进口产品则以国内无法生产或者是产能不足的高附加值产品,包括汽车用薄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国内外目前的价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币升值,依然无法弥补这一块价差。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价差的逐步缩小,特别是独联体价格目前已经比较接近国内价格,这些地区的价格对国内价格会产生抑制作用,而人民币升值将加的这方面的影响。对于具体公司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出口的比率都非常小。
(五)IT行业
1.电子制造业
电子业分为两类,即低价值产品及高价值产品。低价值产品生产商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风险更高一些,因为其大部分原材料来自国内。该类产品包括空调及电视机。高价值产品风险较低,因为其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其投入成本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有所降低。该类产品包括个人电脑及DVD、数码相机等电子消费产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其中大部分产品均为代工厂商。
2.通信运营业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在国外的发展有利。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移动运营商要想进一步发展,应该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应该在电信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人民币的升值,也就产生了资金的升值,对各大运营商在外国的投资产生扩大效应,对运营商在国外市场的基站,铺线,组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人民币升值后,运营商在海外的投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的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使我国的运营商在外国的运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可以吸引当地的劳动力,于当地的运营商相比,有相对较低的劳动成本,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人民币升值后,运营商的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所以运营商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扩大投资建设,形成规模效应。
3.通信制造业
首先,对生产通信硬件设施(如手机等终端设备,程控设备,计算机等)的中国通信企业(如中兴,华为等)出口有着致命的打击。中国通信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在人民币升值后肯定会大幅上升,这样与同样的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就具有劣势,不利于国产的通信设备在国际竞争。假如,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由于国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固定,这样又会导致国内通信企业利润的亏损,严重时会造成通信企业失业率上升。影响国民对国内通信企业的信心,不利于中国通信企业做大做强,更不利于中国通信业建立品牌。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通信企业走出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4.计算机软件业
对于国内软件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更是严重,尽管国内软件行业受出口与进口对贸易影响较少,但由于软件行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软件厂商带来的压力将是巨大的,这对当前国内软件业刚刚突破的软件外包业务无疑有极大打击。
(六)电力设备行业
人民币升值对电力设备行业总体而言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首先,由于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出口规模较小,虽然每年都向世界很多国家出口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和变压器等设备,但是电力设备企业国外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小于国内企业的规模,目前电力涉笔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内电力投资需求增长拉动而造成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电力设备企业出口额的较少,但因此对电力设备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
其次,人民币汇率升值可降低电力设备制造成本。电力设备的一些主要原材料,如特厚板、大口径管、发电机主轴、硅钢片、铜、电子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烟气脱硫和烟气脱硝技术引进需要支付一定的技术引进费用,另外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的技术咨询费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计有利于降低电力设备行业相关的制造成本及技术引进、技术咨询费用。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对电力设备行业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尤其以进口材料相对比重较大的变压器、电线电缆行业受益较为显著。
最后,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进口,电力设备企业引进更现金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以开发更高技术等级的产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开支会加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的竞争力。
(七)煤炭行业
主营业务方面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国内,从2004年来看,全国出口煤炭8500万吨左右,占全年原煤产量的4%左右;从产品品看,洗精焦煤和焦炭的出口量较大,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的焦炭出口占世界贸易量的50%左右,直接左右着国际的焦炭价格;从上市公司的出口量看,兖州煤业(资讯 行情 论坛)出口量最大,每年出口日本等国家接近1200万吨左右,其次西山煤电(资讯 行情 论坛),山西焦化(资讯 行情 论坛)等也有少部分出口,由于国际结算多采用美元结算,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煤炭主营业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进口方面,2004年我国进口煤炭 2000万吨左右,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进口主要集中南部省市,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增加国外煤炭的进口数量。
资产负债及财务费用的正面影响: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在国外的资产较少,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企业外债,部分大型企业采购的高档采煤和洗选设备大多进口,在支付方式采取买方或卖方信贷的形式, 因此人民币生升值将减轻公司的外债压力,减少每年的财务费用支出。
资本支出及海外收购的正面影响: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内的大型企业将会加大高档设备的进口,特别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在效率的要求高的前提下,会利用人民币升值,进口国外的设备,增添或替换更新现有的生产设备,加大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同时大型企业集团也会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实施全球化能源战略,减少国内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八)石化行业
我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模式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就进出口结构而言,石化行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削弱资源类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受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比较小的主要是依靠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化工产品,配额外的高关税能够减缓价格下降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作用。
汇率上升对石化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我国石化是靠国内需求拉动的行业,并且我们研究发现,石化行业是受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拉动的行业。汇率的上升会降低国内需求,最终作用于经济的增长。这对石化的长期影响将更甚于短期内的价格换算波动。
1.原油开采行业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进一步上升,在国内原油价格根据国际三地美元定价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原油进口成本,但国内原油开采业的售价也相应下降。即对开采业的影响也是相对负面的。
2.炼油业
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使原油采购成本相对下降,但不是影响炼油业的主要因素。
3.化学原料业
目前和未来几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国内市场可能还会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但人民币升值可能使得进口产品价格走低,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4.化学制品业
人民币升值对化学制品的影响需要从上游成本传递和产品市场的竞争模式来分析,国际市场上可能会削弱价格竞争力,但这只是影响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化工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长是影响国内石化行业各产业链定价方式和市场规模的主导因素,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是一个阶段性因素。
(九)医药行业
总体上,由于医药行业一般没有举借大量外币负债而产生汇兑损失以及依赖进口原料或生产设备而引发成本变化风险,因而我们主要从外币收入引起销售收入的记帐价值变化来考察人民币升值对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的影响。
1.化学原料药行业
化学原料药出口比重较大,价格由国际供需决定,人民币升值降低其收入的记账价值。若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引起产品出口产品价格上扬,进而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出口的产品结构看,化学原料药约占医药产品贸易总额的一半,因而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大宗原料药(VC、青霉素盐等)和特色原料药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国外市场为主,人民币升值使得产品竞争力下降,该类药品的生产企业会受到较大打击。
原料药上市公司海正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抗肿瘤原料药和他汀类原料药、华海药的业降血压、抗艾滋病、抗抑郁等原料药、华北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的维生素C、抗生素等产品的原料来自国内,但产成品大都用于出口,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2.化学制剂药、生物药品和中药
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略有降低,但总体影响不大。
中药行业:原材料的采购及成药的销售绝大部分以国内市场为主,汇率的变化对其基本没有影响。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模式,消费品将取代投资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中药在我国有很好的消费基础,特别是那些资源有限、垄断性较强的中药品种,受进口商品的替代作用影响较小,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推动下,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特点。
(十)电力行业
我国电力企业利用外资比例总体很小,部分电力企业利用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和日元,且多属于长期借款。根据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汇率变动产生的外币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偿还期之前只影响其财务报表,并不影响其实际现金流。据初步统计,电力上市公司在2003年的汇兑损失合计约2.3亿元,漳泽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000767)是个典型例子。漳泽电力所属河津发电厂的两台350MW发电机组是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借款建设的,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共取得贷款217.77亿日元。近年来,日元汇率波动显著,漳泽电力汇兑损益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9月分别为2.1亿元、1.4亿元和1.1亿元,占当期经营利润比例分别高达213.99%、50.04%、34.18%——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每变动1%,漳泽电力每股收益变动约0.014元。若人民币步入升值通道,遭受巨额汇兑损失的电力行业业绩将有较大改观。
在电力设备投资方面,火电机组30万千瓦以下发电机组都产自国内,燃料也主要是国内采购,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火电企业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但对部分大型燃油、燃气机组和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机组,因对外依存度高,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总体采购成本降低。燃料成本方面,国内发电企业除华能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外,大多采用国内燃煤;对进口重油的燃油电厂以及进口天然气的燃气电厂,则人民币升值后影响较大。以深南电(资讯 行情 论坛)(000037)为例,该公司每年进口重油60万吨,轻油6万吨,若人民币上涨5%,该公司成本将减少6000多万元。
(十一)纺织行业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上市公司中的先进企业,因利润率较高,导致成本中可贸易品占比下降,每百元受损的绝对额较大,但利润率下降的幅度较小;加之议价能力较强,因此龙头企业所受升值的负面影响小于全行业.但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议价能力下降,其升值的边际负效应会扩大。行业全面受损程度———我们对升值后内销产品利润率变化的判断是:理论上计算,因成本中可贸易品的存在,内销产品的利润率应上升。如果动态分析,外销产品利润率的下降必然导致销售的“外转内”,内销的“升值优势”很快消失。
1.棉纺织业
棉纺织行业中原料占成本的65%,80%属于可贸易品,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设定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0%。棉纺织行业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因与国际价格连动的原料占比较高,附加值较低,议价能力较弱,90%的升值压力由自己承担,出口相对受损程度较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出口依存度为20%,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3.19%,如果动态分析,因棉纺织为服装的上游,服装的出口受损也会向上游传递,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棉纺织业略高于3.19%。
2.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中原料占成本的60%,90%属于可贸易品,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设定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2%。毛纺织行业虽然羊毛原料主要靠进口,但因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强于棉纺织而弱于服装,出口相对受损程度较低。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毛纺织出口依存度为27%,人民币每升值1%,毛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2.27%,如果动态分析,因毛纺织也是服装的上游,服装的出口受损也会向上游传递,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毛纺织业略高于2.27%。
3.服装业
服装业中原料占成本的55%,30%为可贸易品,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设定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4%。服装行业等深加工产品因包含的劳动力价值较多,比较优势明显,其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15%以上,因此议价能力较强,假设通过提高外币标价可以传递40%升值压力,出口相对受损程度居三子行业中游。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服装业出口依存度为60%,服装业因出口依存度最高,受损最大,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6.18%,如果动态分析,服装的出口受损也会向上游传递,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服装的受损程度略低于6.18%。
㈥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
一、货币替代汇率效应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
1、静态的角度
一般说来,货币替代现象表现为该国居民大量地用本币来兑换外币。货币替代程度越高,人们对外币的需求也就越高。在外币供给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就决定了本币汇率会大幅贬值,而外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的DonRoper和 LanceGirton认为,在货币替代条件下,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本外币之间以及本外币和非货币资产之间的真实收益率之差。并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及费雪方程式,得出公式:
其中:e表示汇率;e’表示对汇率的预期;α表示本外币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弹性;β表示本外币之间的替代弹性;上式表明,货币替代程度对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货币替代系数β越大,预期汇率的变动对当期名义汇率e的影响也就越大,即货币替代会超成汇率的不稳定性。极端地即如果货币替代趋向无穷大(完全替代),则汇率也趋向无穷大,本币一钱不值。其本义是指某些国家已放弃了该国货币的使用,而用外国硬通货完全取代本币,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即是如此。
2、动态的角度
上述货币替代对该国汇率的影响分析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而未涉及动态的汇率决定,特别是未涉及一国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时,汇率的波动幅度问题。由于货币存量的大小会影响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以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造成本外币之间相对价值发生变化,在货币替代的前提下,国内居民必然会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替代币值下降的货币,因而大规模的兑换必然会导致汇率的波动,甚至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这一方面,瑞士的Manfred Gartner提出了汇率的“放大效应”,即一国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政策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本币供给量的增长幅度。并根据汇率是可以预期的、购买力平价成立及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等前提条件
二、人民币汇制选择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其中: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与中国贸易量比较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在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范围之内。对于现阶段中国的汇率状况来说,应该是一个十分理性的选择。下面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即从静态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这两方面,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分析。1、静态的角度
尽管自1994年以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面临新的经济运行环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钉住汇率制度成本是很大的,同时,中国尚未具备浮动汇率制度所需的条件和环境,难以承受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的,当前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必须满足三个前提:人民币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全球经济稳定,而最关键的国内问题是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以及市场预期的波动性极大的特点,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给脆弱的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预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国际、国内的炒家将会利用经济金融体系内的结构性缺陷爆炒人民币,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根本不会达到所谓的市场均衡汇率水平,这种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其路径为:
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因素、非实际因素→人民币汇率贬值→货币替代程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贬值→金融危机
即一旦放松管制,由于人民币已积累了大量的升值预期,短期内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但因为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市场预期的波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而一旦人民币汇率贬值,公众出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正如唐罗拨(DonRoper)和兰斯格尔顿(LanceGirton)认为的,货币替代程度β越高,使得的值越大,即预期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当期名义汇率的更大波动,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形成贬值——替代——再贬值的恶性循环,这种汇率变动的大起大落带来的系统风险必定会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肯定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当前,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放开汇率的管制,而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了一味盯住美元的固定盯住制,降低了维持这一制度的成本,又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致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2、动态的角度
由于中国近几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或干预力度不足,必然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扩大票据发行,或采取“对冲”政策等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手段往往执行的成本过高并且对通胀压力的抵消作用也是有限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使得经济主体极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引起汇率较大幅度的贬值。其路径为:
持续扩张本币→通胀预期→货币替代、货币政策的不确定风险→本币汇率大幅贬值
即由于货币当局持续扩张本币,使得公众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即:这样公众由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而且由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在市场中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并且央行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政策的一贯性与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公众而言,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大,即:说明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即盖纳尔所说的汇率的“放大效应”。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体制,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导致汇率更大的放大效应、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形成扩张本币—汇率放大贬值—再扩张本币的恶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将使得央行为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的成本越来越大,并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因此,从较长期来看,应逐步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减轻央行被动操作的压力,进而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这或许正是央行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的办法。
本次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央行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货币,当然也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这是因为不管盯住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可能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使得央行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性、提高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而且可以更全面的反映中国的贸易状况,特别是有利于分散中国汇率的风险,可以避免交叉汇率的不稳定。本次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表明,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固定汇率制度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的优点,可以说是成功的。这一汇率制度的改革可以实现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和增加人民币的竞争力,可以在面临外部和内部冲击,国内物价和工资的逐步调整无法吸收冲击所产生的影响时,可以从容地对汇率水平进行调整,可以在地区性或全球性货币冲击或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较大影响时,对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使危机传染、通货紧缩、资本外逃等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汇率制度的改革表明中国政府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上又迈进了一步。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个非常十分理性的选择,它有利于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
㈦ 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并举例!急急急急!
1、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外贸企业出口,若我国整体出口下降,会进而影响就业。
2、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有利于进口,进口多了,会冲击我们的民族企业,也会影响就业和国家安全。
3、短期看升值贬大于利,但长远看人民币是升值趋势。
举一个不利出口的例子:比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假定当时汇率为6.5(即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6.5元),这时出口产品单件成本为100元人民币,以130元人民币价格出口给美国,美国人花130/6.5美元即可买到。假若后来人民币升值到6.3,那么同样以130元人民币价格出口给美国的产品,这时美国人再花130/6.5美元就买不到了,他需要花130/6.3美元。因为汇率问题导致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对美国人来讲比过去贵了,他可能不愿再买,我们的出口就会减少。如果我们主动降低价格,相当于我们的产品成本加大了,赢利下降,也是我们不愿做的。
㈧ 什么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的现象。当贸易产品部门(制造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会提高。国内无论哪个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尽管非贸易部门(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大,但是其他行业工资也会以大致相同的比例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我们假定贸易产品(按外汇计算)的价格水平是一定的话,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会引起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一起总体物价水品(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加权平均)的上涨。如果为了稳定国内物价而采取浮动汇率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上升。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使实际汇率上升。
在思考汇率的中长期趋势时,本国货币与内外通货膨胀之差按比例折扣以后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一项可参考的指标。购买力平价成立,意味着实际汇率保持一定。但我们不能忽视下面两种力量的效果,它们使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使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一是巴萨效应,即越是增长率高的国家,实际工资的上涨率也就越高,受此影响,实际汇率的上涨率也就越高。另一个是贸易条件(出口产品对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实际汇率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