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方财富股票股吧比亚迪
近来比亚迪股价涨势十分迅猛,动态市盈率已经高于900了,大部分朋友都认为这个股价已经高了,可比亚迪被中信建投评估比为1.5万亿目标市值,也就是说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是怎么的出来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探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龙头--比亚迪。
在开始说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说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绍:比亚迪在中国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老大,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
比亚迪的亮点:
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
公司当前到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携带着比亚迪全新技术陆续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升高,仍然可以继续引领电动车领域的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突围明显,进步显著。
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在成本上也更加有优势。目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次于CATL(宁德时代)。从技术创新中获得了利益,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置身全球电动化里,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停进取,扩大市场占有率,让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
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
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被不停退进,半导体分拆被努力推进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妙布局,有助于明显增强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握力,彰显了标杆的地位。
二、从行业角度分析
如今看来,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进程迅速,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一半。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发生,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发展到进入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当下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改变着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即将就要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了。
由于篇幅受限,很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与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就能了解:【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巨头,在行业发展情况这么可观的情况下,有可能迎来繁荣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如果想要更准确地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击以下链接,有优秀的投顾帮你判断,看下目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B.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股有哪些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42只京津冀概念股中,昨日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39只,上涨个股占比92.86%。涨幅靠前的10只个股包括:北辰实业、春秋航空、唐山港(601000,股吧)、凯瑞德(002072,股吧)、常山股份(000158,股吧)、首钢股份(000959,股吧)、河北宣工(000923,股吧)、廊坊发展(600149,股吧)、荣盛发展(002146,股吧)和大龙地产(600159,股吧)。
资金方面,昨日大单资金净流入的个股有14只,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1000万元的个股有10只,分别为:唐山港、北辰实业、廊坊发展、春秋航空、华鲁恒升(600426,股吧)、首钢股份、常山股份、天汽模(002510,股吧)、乐凯胶片(600135,股吧)、凌云股份(600480,股吧),这10只个股累计吸金达9.01亿元。
中金公司预计京津冀发展规划的重点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1。交通一体化:城际交通上,目前北京和河北各城市间的高铁、动车和公路连接仍然较不发达;京津冀地区货运强度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客运周转量较低,铁路和公路的客运强度也都明显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有必要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和补充,来使得整个区域的交通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和便捷。
2. 环境治理:根据环保部披露的数据,2014年空气质量较差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地区独占8席。在过去十年中,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虽略有缓解,但仍然是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治理问题。
3. 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京津冀的产业体系互不相关、各自独立,产业一体化的程度较低。同时,京津冀的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是工业与制造业企业,在京郊、天津和河北都有广泛分布,缺乏有效协调。未来产业的重新布局既要考虑各自优势,又要兼顾当前的基础和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