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品目录
译者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华尔街最大的空头
劳伦斯·利文斯顿掀起的风波
谁是华尔街最大的空头
利文斯顿的个性
一个单刀直入的问题
华尔街商人
莫须有的罪名
内幕消息
研究轮盘赌
采访技巧
做出正确判断
形形色色的交易者
自动报价机意识
投机客的弱点
第二章 少年交易手击败投机商号
学会解读报价纸带
利文斯顿的第一个内线消息
打败投机商号
离奇的报价纸带解读能力
一件棘手的事
他们是怎么干的
在纽约的头几个星期
少年赌客破产了
换地方
圣路易斯历险记
在泰勒公司发生的一切
老迈克戴维特的秘笈
算一笔旧账
泰勒又被修理了一一回
第三章 我绝对正确――却赔得身无分文
詹姆斯?基涅的回忆
当三点的钟声响起
检验正确性
代价不菲的经验
摊低亏损
有缺陷的交易方法
一位新朋友
地下股票经纪公司
被屠宰的羔羊
遭受欺骗
轻微的惩罚
一次有收获的中途停留
重返华尔街
第四章 25万美元的直觉
图表与报价纸带
空前的暴跌
阿默愤怒了
老帕特里奇先生的智慧
市场教训
一种神秘的预感
潜意识的冲动
报价纸带会撒谎吗
警世之言
一次便宜的教训
利文斯顿的交易方法
迪肯·怀特的消息
迪肯采取行动
选择操作时机
第五章 我的鼎盛时期
为大操作做准备
理论正确,实践错误
操作正确,却破了产
关键的日子
策划袭击立鼎公司
可靠的盟友在起作用
对安纳康达产生的预感
工作的安慰剂
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走上正确的道路
资金调度站
当厂一天的国王!
市场颠覆
突然的转变
街头行乞
亏损100万
第六章 迄今为止无人能与股市匹敌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商品交易
最小阻力线
推市场一把
一个例证
摸清趋势
粗心的代价
无法击败的游戏
靠策略挽救
内部消息
天才的策略
七月棉花的一次交易
快速行动的时机
纯属运气
第七章 无意中给别人占了便宜
单枪匹马闯荡华尔街
利用错误赚钱
在画点的线上签字
个性的高昂代价
转瞬即逝的财富
华尔街瘟神
败于投机业
回到纽约
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感激的羁缚
亏损的启示
颗粒无收的5年
第八章 100万美元的债务,100万美元的回报
客串内幕人士
少年赌客在拼命
天意不饶人
100万美元的债务
全新的开始
观望与等待
伯利恒飞涨
熊市的初现
一次补仓的机会
簿记问题
为琐事而掏钱
第九章 黑猫吉运与无法抑制的冲动
黑色吉祥物
抓门的声音
利文斯顿的奇怪行为
实情
将账面盈利兑现
凭经验兑现
行情萌兆
汽车板块中的跛脚鸭
圭亚那黄金沉浮记
负债100万
利用行情赚钱
空方打压热带贸易
利文斯顿的策略分析
第十章 咖啡垄断与定价委员会
昂贵的第八
追随利文斯顿
迷惘的追随者
让人无奈的赖账者
利文斯顿的咖啡交易
不可预知之事
归咎于空方的打压
婆罗洲锡逸事
餐桌上的消息
维森斯坦的失算
定期放纵希望
感激的约翰·盖茨
再遭亏损
评说阿奇逊
塞姆·斯隆的撙节
第十一章 为什么公众老输钱
恭维之词
没有最佳时机
失去士气的人
拉瑞?利文斯顿的至言
健全的法规
大扩容
未署名的观点
隐姓埋名的情报贩子
吸筹待涨
内幕抛空
纽海文的实例
利文斯顿:替罪羊
第十二章 国王、平民与投机的弊害
经纪商辅佐内幕人士的格套
额外红利
内幕人士签名的观点
报价机夺福
雅各布·利特尔辉煌的事业
多头头目交易室里的一幕
悉数偿还
英雄末路
摩斯的洛克岛集合基金
投机埃里
王者的废黜
从名声显赫到邋遢龌龊
㈡ 澳大利亚基兹顿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基兹顿(Kidston)金矿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北部低山绵延起伏的地区,在汤斯维尔城西北260km处。该矿床产在石炭纪岩浆热液角砾岩筒中,横跨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侵入岩接触带。流纹岩岩墙有角砾化前的,也有角砾化后的。复合的流纹斑岩岩株含斑岩型钼矿,被角砾岩筒切穿,但在深部主要产在岩筒的旁边。岩筒含流纹岩和围岩碎屑,地表面积1300×900m2(图13-10),向下延伸至少500m。
金矿在岩筒边缘周围最为发育,尤其是在南端和北端(图13-10),产在角砾岩基质以及岩筒中和岩筒外沿的同心的、被石英充填的席状裂隙中。金矿带及与其伴生的席状裂隙在浅部变平,呈茶盘状。金与黄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和辉铋矿共生,与绢云母-碳酸盐蚀变相伴。早期的蚀变-矿化作用,包括钾硅酸盐蚀变,也很明显,但大部分被金矿形成阶段的蚀变掩盖。表生氧化作用下延的深度约25m。
图13-10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基兹顿金矿床的老窿、平硐、早期岩心钻孔和矿体的平面图
(引自R.W.Lewis,1990)
20世纪早期进行的开采和勘查工作表明,主要资源集中在西南部,即角砾岩筒的威斯山部分。埃尔德里奇矿体是新发现的
基兹顿矿床的产量加储量共计9400万t,平均品位为 Au 1.48×10-6,即含金139t。
2.勘查与发现
基兹顿区的采金记录始自1907年晚期。此后3年,从流经角砾岩筒的三个冲沟中共采集砂金约20000盎司(0.622t)。后来开始注意到岩筒边缘周围被石英充填的席状裂隙,从1915年到1921年挖了许多浅坑(图13-10)开采。到1949年停产为止,一共开采了大约20.09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Au 6.5×10-6。
1910年,一位政府助理地质师发现基兹顿区有可以大规模露采的潜力,但直到澳大利亚金矿公司在30年代初对老窿和三个新建的平硐进行刻槽取样前并没有进行评价。当时估算的可能资源量为1000万t,平均品位为Au 3×10-6。
直至1965年安纳康达公司购买这块矿地前,实际上无人开采。1965~1967年,安纳康达公司进行了地质填图、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取样和土壤取样、航空和地面磁测/放射性测量、VLF(甚低频)电磁测量及梯度排列和偶极-偶极排列激发极化测量。结果显示,角砾岩筒造成河流沉积物和土壤中的贵金属和贱金属异常,也造成不同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异常。后来打了14个岩心钻孔,其中11个是在威斯山地区的一些地点打的,之所以在这些地点打岩心钻孔,是因为这些地点有1934年得到的有利的地下取样结果。安纳康达公司的工作确定了基兹顿金矿是与古生代流纹岩侵入活动有关的角砾岩筒的一部分,但结论却说,可露采的概略资源量仅为280万t(品位为Au 3.77×10-6),是无经济价值的。安纳康达公司于1967年放弃了矿地购买权,但于1974~1977年又购买了这块矿地,并在这段期间进行了进一步的地面勘查,对早期的钻探结果进行了重新评价。虽说暂定的资源量增至400万t(品位为Au 3.4×10-6),而且认识到威斯山还有潜力,但以当时的金价看,基兹顿矿地仍没有经济价值。
20世纪70年代早期,普莱瑟公司开始对基兹顿矿地感兴趣,但并没接受安纳康达公司主张同它联营的出价,因为当时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外国公司之间联营的投资政策没有吸引力。因此,普莱瑟公司一直等到1978年才购买了这块矿地,并着手执行地质填图和岩心钻探计划。以前挖的浅井、平硐和钻孔清楚地表明金矿沿威斯山上的岩筒边缘最为发育,因此无需再进行物化探工作。于是在威斯山地区打了17个钻孔(总进尺5109m),钻孔布置与安纳康达公司一样,有倾斜式的,也有辐射式的,结果扩大了金的资源量,同时也证实安纳康达公司打的钻孔求出的金品位是连续的。1979年中期,共求出金矿石资源量为2500万t(品位为Au 2.3×10-6),其中包括品位较高(Au 3.4×10-6)的矿石1100万t,如果金价上涨,显然值得做进一步工作。
后来又制定了一项大计划,一直执行到1980年底。除在岩筒北缘周围进行地面和地下更详细的地形和地质填图,打螺旋钻和用挖土机挖探槽外,还打了岩心钻。1981年完成了得到肯定的可行性研究,但法律要求将项目中的外国股权降到55%这点很难做到,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澳大利亚普遍认为像这样低品位的金矿只有美国能进行商业开发。于是决定先开采品位较高的氧化矿石,进一步圈定氧化带。到1983年底,共打了145个岩心钻孔(总进尺22000m),水平间距约50m。到1984年底,当地投资者纷至沓来,最后决定用露天开采,用氧化处理。1985年初开始建设矿山。
自从开采以来,又打了530个钻孔,总进尺130000m,结果使可采矿石储量大增,到1994年底,从3700万t(Au 1.86×10-6)增至9400万t(Au 1.48×10-6)。储量最后一次大的增长是在1994年初,即在发现了埃尔德里奇矿体(储量2800万t,金品位1.25×10-6)时宣布的。这个矿体由位于岩筒东北部一个大断块周围下面150m处的5个连在一起的扁豆体组成(图13-10)。这次发现是由于认识到高品位的金矿多产在席状石英脉的“膝折处”。
3.小结
基兹顿露采矿山是在首次认识到它有巨大的潜力后约73年开发的。这个事实说明并不是什么创新的地质思想使矿地变为矿山。反之,基兹顿矿地成为一个成功的矿山,是因为当时世界市场的金价上涨,加之具备了开发大吨位低品位矿石所需要的工程技术和经验。
然而,虽说基兹顿角砾岩型矿床经过了漫长的勘查史,但有决定性意义的埃尔德里奇矿体只是在1994年,即在普莱瑟和基兹顿金矿公司勘查和开采了16年后才发现的。
基兹顿矿地的早期开采和后来的勘查活动导致可靠地圈出威斯山矿化带,这意味着虽然物化探在勘查史上未起到突出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基兹顿矿地是有效的。
从确定了基兹顿矿地有大吨位低品位矿石到矿山投产只用了5年时间,而矿山建设本身只用了1年时间。
㈢ 智利克夫拉达布兰卡铜钼矿床
1.地质背景
克夫拉达布兰卡(Quebrada Blanca)矿床是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智利北部伊基克港东南约250km处的高海拔区。矿床是引人注目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斑岩铜矿带的组成部分。钾硅酸盐蚀变和晚期绢云母蚀变,以及伴随的硫化物矿化,都赋存在等粒状闪长岩中,后者为石英二长斑岩所侵入,石英二长斑岩又为成矿间石英和长石质斑岩岩墙及热液角砾岩所切割。矿床开采之前,这些岩石部分地隐伏在薄层的中新世山麓砾石之下。
矿体由一个辉铜矿富集层组成,平均厚80m,总储量为8900万t,含铜品位1.3%,含铜约115.7万t;矿体之上是100m厚不含铜的赤铁矿质铁帽,其下是内生浅成带矿胎,至少有5亿t矿石,平均含铜达0.5%,约250万t铜,两者共计达365万t。
2.勘查与发现
大约是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曾经从克夫拉达布兰卡的一些浅部采坑中开采过少量的氧化物铜矿。1957年,智利勘查公司(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子公司)的地质人员对区域航空彩色摄影测量作地面检查时,识别出这个矿产地是一个斑岩型铜矿系统。该公司立桩圈出了这块矿地,并评估了表生富集带的潜力,但是没有进行任何钻探工作。1971年,安纳康达公司在智利的资产被没收,克夫拉达布兰卡矿产地转为国有。
1973~1974年期间,智利地质调查局在克夫拉达布兰卡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激发极化)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国有采矿机构——智利CODELCO公司在1975年打了一个岩心钻孔。该孔打到了约12m厚的辉铜矿富集层,平均含铜1.39%;但是,后来证实只是切过了富集层的边部。
1975年,苏必利尔石油-福尔孔布里奇集团(Superior oil-Falconbridge group)得到了早先的有关克夫拉达布兰卡的资料,并对这块矿产地发生了兴趣。1977年与智利政府签定了一项外国投资协议,赢得了该项目51%的股份。该集团新建了智利子公司,即唐娜伊内斯(Dona Ines)矿产勘查公司,并于1976年末开始在克夫拉达布兰卡进行地质工作,不到一年就打了头一个钻孔,打到了32m厚的高品位辉铜矿富集层,平均含铜2.17%、钼0.01%。
完成了1:1万比例尺的矿区填图之后,又在克夫拉达布兰卡蚀变带的出露部分开展了更详细的地质和蚀变填图以及铁帽解释工作。铁帽研究包括:褐铁矿填图,Cu、Mo、Au、Ag和K2O的地球化学分析,根据薄片和X射线衍射测试确定总体蚀变矿物组合,以及残余硫化物的研究。研究了500多个地表样品中的残余硫化物。铁帽中的残余硫化物是一些通常因受石英包裹而逃脱了表生氧化作用(通常也未参与辉铜矿富集作用)的硫化物。残余硫化物是用高倍显微镜在油浸光片中鉴定和计数的。利用残余硫化物确定的(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比值明显偏高的带,可能有足够多的原生铜矿经受了表生富集作用。
针对所有的地质参数编制了一套1:2000的叠合图,编图参数是利用克夫拉达布兰卡的露头填图和样品测定而取得的。它们是:岩石类型,结构,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蚀变矿物组合,褐铁矿类型,石英细脉的种类(A、B、D)和丰度,残余硫化物的比例和丰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然后,利用这些基本数据来预测隐伏的辉铜矿富集层,并由此确定初始钻探地点。亨特等人(1983,1985)指出,叠加有绢云母蚀变和含铜残余硫化物(特别是斑铜矿)强烈发育的石英细脉和钾硅酸盐重合带,是高品位(>1%)铜富集的最重要标志。这些参数是选择钻探孔位的重要准则。
1982年底,根据地表的180个岩心钻孔和地下坑道的54个岩心钻孔圈定了富集层,钻探总进尺近44000m。从1979年年中起施工地下坑道,包括富集层底部附近2.6km长的平硐和12个天井,其目的是查明地质和品位的连续性,并提供冶金大样。
1983年世界铜价明显下跌,使采用浮选法回收硫化物的克夫拉达布兰卡矿床变得不经济了,因此资源被封存。苏必利尔石油公司被美孚石油公司兼并,后者在1984年决定放弃该项目。此后,克夫拉达布兰卡归还给智利的一个政府机构,即国家矿业公司(ENAMI),该公司于1988年对矿床进行国际招标。科明科(Cominco)公司中标。克夫拉达布兰卡矿床现在由科明科-泰克(Cominco-Teck)集团、普达韦尔矿业公司(SMP)和ENAMI控制。科明科-泰克集团的新增勘查工作量不太大,但开展了激发极化测量。在矿体边缘的黄铁矿带上方观测到极化率异常。1990~1991年,采用SMP公司的薄层细菌堆浸技术进行了冶金试验工作,并开展新的可行性研究,矿床于1994年露天开采并以溶液萃取电积法(SX-EW)回收铜。
3.小结
从首次在航空照片上识别出克夫拉达布兰卡彩色异常,到最终发现富铜斑岩矿床,用了20年的时间。此后又经过17年多的时间,该矿床才生产出第一批铜。详细地质填图和对铁帽的解释,对于精确地圈定富矿层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