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叫对冲基金什么叫开放式基金
所谓Hedge Fund即避险基金或称之为对冲基金,
提起对冲基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SOROS索罗斯同志,它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操盘手法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
现今的对冲基金是一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大规模的资金介入(往往是通过资金的集中同杠杆效用Leverage Effect等),无限放大那些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利用各种信息制造价格波动,由此产生价差盈利是对冲基金的"秘密武器"。由于是向涨跌两面同时下注,因此它的大部分投资风险已被对冲,往往能取得绝对报酬(absolute return),又因投资方向和金额无需对外披露,从而在操作上比公募的开放式基金更具优势,
?? 而具体对冲基金在常规金融市场上如何操作,可能真正了解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很简单,一个人之所以在投资市场上成功,皆因为他有一个理念,而且这个理念他一生都不改变,所以打死他也不会跟别人说。??对冲基金是常人所看不到了解不到的,只对有钱的人服务,从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Club(少数人的俱乐部)。Hedge Fund就像中医一样,中医能看病,但说不清楚为什么;对冲基金可以赚钱,但往往不能对你说为什么。区别在于,中医是说不出来,对冲基金是不能说。
下面就要谈到重点之所在了,我们为什么要将对冲基金的概念引入博彩,怎么样应用等等。
其实,对冲基金的定义很松散,它就是一组投资工具,交易可以遍及所有市场种类,不仅仅是股票、债券、商品等等,像博彩交易所这样的衍生品更是一个发展的分支。
一个典型的技巧就是在市场上做空。比如在股市上,卖空就是交易员出售自己并不持有的股票(通常是先从保险公司等长线持有者手中借来这只股票),期望日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回,赚取其中的差价。
另一个受他们青睐的手段是利用投资组合进行杠杆融资。对冲基金通过使用筹款,以增加市场上的持仓量,一旦它们投资的价值上升,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但它们也有可能亏得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基金通常会用期货和期权(我们在必发市场上的模式当然也算)来减轻这种风险的原因。当然对冲基金操盘手的交易频率也比传统投资者更加频繁。
说回必发市场,在这样一个IN-PLAY的博彩市场中几乎具备了操纵对冲基金获利的全部因素
换言之,只要市场足够大,理论上在必发上获利会仅仅属于那些对冲基金的操盘手
首先,"消息"对市场的影响,熟悉金融的朋友,看过我那篇关于近期期油市场的帖子,应该很清楚"消息"在对冲基金振荡市场上的作用,所谓蝴蝶效应,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影响力被无限扩大了,导致了差价产生的大众心理基础。
而在滚球市场上,任何一支球队的任何一次进攻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消息"
这样频繁的消息带给陪率市场频繁的变化,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是最理想不过了,操盘手甚至无需处心积虑去散步"消息",能看到比赛直播的大众就已经促成影响了。
再,大资金介入引发振荡,其实如今全球的对冲基金总额已达到8500亿美元,随便一个零头拿到必发来玩都可以将咱们玩死,我们现在讨论所谓"大资金"只是在必发现有的市场下的"大",一场比赛5-10万磅的介入足以导致陪率变化翻云覆雨,
举个例子,假设一场小联赛,可能大多数参与者看不到直播,那么比赛走势如何全部靠参与者通过陪率的变化来"判定",而这种判定有时并不准确直观
当有1-2万磅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按行话讲,就是"封住"了某个陪率的买卖,越往后拖延对振荡越有利,只要在这个时段内不进球,当这笔资金撤出的时候,陪率会产生相当可观的振荡,很多朋友也可能有这种经验,看到相当大的资金撤单之后,陪率变化是相当大的,而当它"封住"陪率的时候对于相对的"闲家"而言,处境则非常难堪,往往无所适从,在陪率发生变化后,一切就符合大资金操盘者的思路了。
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且不说陪率从1.01到1.02之间翻倍的变化,就是从1.05以降每0.01的变化对对冲基金来说都是可观的机会
而他们操作的时候,闲家往往是无从下手的,只能干看着,有很多朋友所遇到的"某某陪率不能及时成交而丧失机会"的情况很大程度也和这有关。
这些操盘手往往拥有比大多数玩家先进得多的交易软件,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API,不仅仅是交易速度上的优势,更多的是结合了各类智能化功能的运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很多行内人士一致认为,API已经成为大玩家获取绝对利润的一个基本保障。而我们现在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开发属于华人自己的智能API--这个就是后话了。
之前我曾经提到关于英国很多职业的必发玩家都有所谓联盟,约定好同时投注某某之类,其实这就是一种对冲基金的募集形势,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资金交由公众信任的操盘手操作,凭他的技巧去通过振荡套利来获得绝对利润,它再从中抽取提成。但这种模式目前还难以成形,在英国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相对地域上),在一间酒吧或者什么地方来共同完成大资金的聚集而像现在我们这些滚友天南地北,有太多的因素牵涉在内。当然,我的构想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了
B. 别人要我登录他的账号密码帮他下注!是骗局吗
前几天我无聊,在一个相亲平台上遇到一个男的给我发消息加微信,我看长得挺帅的就加了,加上第二天就问我愿不愿意做他老婆,吓我一跳,我就说你什么都不了解,这么草率好吗,他说他相信缘分,我就一直跟他聊,整天都说爱我啊,要在一起一辈子对我好啊,他说自己在新加坡上班,做软件开发和后期维护的,年薪有一百多万,我看这不就是高富帅嘛,看他微信朋友圈有跑车什么的,给我发的照片也很帅,跟他接过语音电话,我要求接视频,他就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还说要回国开公司,回国了我们就结婚,然后去夏威夷度蜜月,每年带我去国外玩,反正就是各种诱惑,我心里是不相信的,就反正也没事,每天有个人嘘寒问暖的也挺好,然后聊了8天的样子,这几天聊天过程中就说他表哥让他研究一个软件,过了两天就说自己这个软件研究突破了,让我帮他测试,就给了我一个二维码,然后我进去是一个赌博网站那种,他给我一个账号,里面有10万块钱,让我给他下注,我就按他说的做了,两把后就赚了七千多块,他就提现了,然后把到帐截图发给我看,然后又让我问客服要了一个账号,他充了90万进去,就又让我给他下注,下了四五次吧,赚了9万块,第二天他就说要回国了,问我想要什么东西,包包啊,化妆品啊,项链,他给我带回来,我就把我想要的款式和色号都给他,结果他买的都不是我给他发的款式(就是假的,肯定什么都没买,感觉是网上找的照片说是给我买的)然后就给我说让我自己也注册一个,说带我赚点零花钱,我说我没有闲钱(我一直都很戒备的,网上跟我谈钱我是不可能相信的),他就说随便多少钱都可以啊,我说我不想弄,他就说我不支持他,然后就说我不跟他一起努力,他不要找这样的老婆,然后就不理我了,哈哈,就是个骗子
C. 今日原油行情与操作策略
周一(6月20日)市场的焦点依然是本周英国的脱欧公投,最新的民调显示留欧阵营略胜一筹,市场的避险情绪有所缓解,全球股市大幅攀升,投资者回补此前的英镑空头和美元多头,美元因此承压。接下来市场关注周二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国会证词。原油方面,市场风险偏好缓解也支撑油价,加之汽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带动,油价最终收涨。不过分析师认为,如果供应不会再度出现中断,油价很难有较强劲的反弹。
英国将在6月23日本周四就是否脱欧举行公投,英国的民调动向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围绕英国公投的拉票活动周日恢复,之前因亲欧盟议员被刺身亡中断三天。周末发布的三项民调结果显示,留欧阵营支持率增加,重新获得领先优势,这支持了市场风险意愿。
英国这名亲欧盟议员遇刺身亡,被认为降低了6月23日公投选择脱欧的机率。周一市场仍持续这个趋势。据博彩交易所必发(Betfair)的赌盘赔率显示,本周四英国公投选择留在欧盟的概率升至72%,而上周四这一概率曾最低降至60%。
原油周一继续保持上行格局,早盘高开之后一路高走,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回调,价格最终冲击2500一线,再次收取一根大阳,这是后市继续看涨的信号,签于本周从今天开始风险事件开始增多,后期行情可能会存在暴涨暴跌的情况,操作上面建议以短线为主,严格设置止损。上方依然关注2500一线的阻力位,突破昨日新高可以适当跟进多单,回调关注2450这个昨日的开盘和低位,跌破可以继续跟进空单。具体操作如下:
阻力位:2500--2530
支撑位:2450--2400
1,现价2494可以做空,手动止损昨日新高之上即可。目标下看2470--2450
2,下方跌破2446回测2460可以继续跟进空单,止损30个点。目标看2430--2410
3,上方突破2508回测2500可以适当跟进多单,止损30个点。目标看2530--2550
4,上方首次见2530--2550可以做空,止损30个点。目标看2510--2500.
5,更多即时行情请联系笔者获取
D. 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如何制定实施路径和计划,有哪些
要设计商业模式,必须要基于企业现有的资源,以及市场竞争的现实。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开展竞争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强化自身的良性循环。比如空客公司研发出空客380来挑战波音747的垄断地位。二是削弱竞争对手的良性循环。比如微软预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来遏制了Linux。三是变竞争为互补。比如在线博彩交易所允许彩民匿名相互下注。
在竞争中设计商业模式
企业若要蓬勃发展,管理者就必须了解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虽然对此大家均无异议,却无法就商业模式的有效界定达成共识。
其实,用最简单的概念来讲,商业模式包括一系列管理选择及其相应的结果。在制定商业模式时,企业要做出三类选择。首先是政策选择,它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的行动规范(例如,使用非工会劳动者、将工厂建在农村地区、鼓励员工乘坐经济舱等);其二是资产选择,这涉及企业有形资产的部署(如制造设施、卫星通信系统等);其三是治理选择,即企业在做上述两类选择时该如何进行决策(我们应该购买还是租借机器呢?)。政策治理及资产治理中看似无关紧要的差别会对选择的效力产生极大的影响。
好的商业模式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与企业目标一致、能够自我强化、能为企业带来活力。最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具有自我强化能力的良性循环(或说反馈机制)。这是商业模式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然而,良性循环也不可能周而复始、永不停歇。一般它们会达到一个极限,并引发制衡循环;或者,它们因为与其他商业模式的互动而放缓运行的速度。事实上,一旦循环被中断,其协同效力将在反方向上发挥作用,并蚕食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开展竞争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强化自身的良性循环。比如空客公司研发出空客380,在超大型商用客机市场挑战了波音747的垄断地位,不仅帮助空客公司维持了在小型和中型飞机领域的良性循环,而且对波音公司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有效遏制。
二是削弱竞争对手的良性循环。比如从理论上说,Linux的价值创造潜力或许比Windows更大,但是微软利用与代工生产商(OEM)的合作关系,在个人台式机和手提电脑上预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从而阻止了Linux拓展客户基础,成功地遏制了Linux的关键良性循环。
三是变竞争为互补。比如在线博彩交易所必发公司创新了博彩方式,允许彩民匿名相互下注,由此与传统博彩公司展开了较量。但由于必发从整体上调整了赔率,让玩家得以少输一些钱。这样,玩家会更多地下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极大地拓展了英国的博彩市场,竞争对手也渐渐地越来越包容它的存在了。
对于管理者来说,再没有比战略、商业模式、战术更有用,但又更容易被误解的概念了。很多人混淆了这三个概念,结果导致令人遗憾的决策。
毋庸置疑,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运营的逻辑,也就是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运作,并为股东创造和获取价值;战略指的是通过规划为企业设定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定位,包括一系列差异化的行动。改变战略选择的代价可能非常高昂,但是企业仍然可以通过相对简便且代价较小的一系列选择来参与竞争。这些就是战术,即企业根据商业模式所做出的其他相应选择。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战术。
战略注重的是通过捍卫某一独特的定位,或通过开发利用一些特殊而宝贵的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这种定位和资源由一系列良性循环所创造的,因此管理者应该开发能够激活这些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你不可避免地要与竞争者、互补者、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互动,而它们也都在为创造和获取价值相互竞争。
这是竞争力的本质所在,要知道,制定战略、战术和创新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业务重塑当趁早
不论什么业务,哪怕是最成功的业务,也迟早会有丧失发展空间的一天。要想长期保持成功,企业就必须定期进行业务重塑,早在一项业务的收入增长S形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未雨绸缪地启动下一轮增长曲线。这种业务重塑的能力正是高绩效企业区别于昙花一现之流的地方。
埃森哲公司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开展针对高绩效企业的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发现,高绩效企业除了关注现有业务的财务S形曲线之外,同时还关注以下三条至关重要的隐性S形曲线。
隐性的竞争曲线 即使以一项成功的业务来看,早在其收入达到巅峰之前,它的竞争基础就已经衰落了。以手机行业为例,无论对于手机制造商还是移动服务运营商来说,行业竞争焦点都已历经了数次转变,比拼的基础从价格变为网络覆盖范围,再到服务价值,乃至手机的设计、品牌和应用程序等。高绩效企业能够领会客户需求的变化,并据此打造自己下一步的行业竞争基础,即使此时它们的现有业务尚未达到顶峰。
隐性的能力曲线 高绩效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差异化能力,如戴尔的个人电脑直销模式,沃尔玛独特的供应链,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和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然而,差异化能力也像竞争基础一样,终究会烟消云散,因此,为了能顺利启动新一轮能力S形曲线,企业高管必须事先投资培养新能力。
隐性的人才曲线 在现有业务已顺利运转时,企业往往认为运营应当精简再精简,以便压低成本、提升利润。于是,它们裁减人员,减少人才投资,其后果就是把大批有用之才给赶走了,要知道,本来企业是可以仰仗这些人进行业务重塑的。
为了进行业务重塑,企业必须在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之外,再辅以一套可将市场边缘和组织边缘移至中心位置的并行战略。也就是说,企业要不断扫描市场的边缘地带,发现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发挥一线员工、后方研究团队、直线经理在侦测市场重大变化上的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企业能力的差异化优势消失得则更快。高绩效企业认识到,要想与时俱进地打造新的差异化能力,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趁早向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不断改组保持高层团队的活力。另外一点就是要确保管理团队能够同时着眼于现在与未来,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高绩效企业还会通过对最高管理团队的合理组织,更高效地分配和履行职责。
企业重塑业务不仅需要灵活调整高层团队,还需要培养大量准备好迎接艰巨挑战、为新业务的启动和腾飞加油助力的人才。高绩效企业往往在当前的主营业务尚未达到巅峰之前,便着手大力培养人才,让人才储备大大超乎公司现有业务的需要。它们尤其注重培养能够开创并发展新业务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守业型人才。它们在人才招聘上讲究“文化契合”,为了让员工适应未来挑战,有意制造各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中获取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它们还给员工留出了巨大的成长空间,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让有才干的人得到破格提拔。
无论经济冷暖,企业时不时都会遭遇经营危机,企业若能根据三条隐性S形曲线调整其经营管理,就能抢占有利地位、完成业务重塑,相对轻松地启动下一轮S形曲线。而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企业,一旦遭遇发展停滞,往往倾向于仓促上马过于激进的业务重塑方案,其成功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滑向未来的利润源
在冰球比赛中,准确的跑位很重要。有“世纪最佳冰球运动员”美誉的格雷茨基,总结的成功经验是:“滑向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球在的地方。”这一点在商业领域里也同样重要。曾有多少公司是刚杀进一个似乎很赚钱的热门行业,就发现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了。公司管理人员和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像这位冰球巨星一样,具有神奇的位置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接下来哪个领域会赚钱。
本书的三位作者——首先提出“破坏性技术”理念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以及德勤研究机构的资深董事雷纳、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Integral公司的经理韦尔兰登,用了6年时间对行业价值链和赢利模式的演变做了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
在产品发展的早期阶段,产品的功能还远未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这时公司间的竞争是以产品性能为基础。工程师们迫于竞争压力,要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发和组装专业部件,尽可能在下一代产品上实现最佳性能。他们不能用标准接口组装现成部件,因为这不利于他们对技术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一般需要采用相互依赖的、专有的产品架构。而整合性公司由于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组织在同一屋檐下,相比非整合公司更具优势,能开发出性能更优异的产品。计算机行业早期的IBM,汽车行业早期的福特和通用,都凭借极高的整合程度而雄踞行业霸主地位。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性能已经能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各公司纷纷把竞争重点放在了便利性、客户定制、价格和灵活性上。模块化架构和标准接口的采用,虽然牺牲掉了一部分性能,但使得公司的速度和灵活性大为提高。这时,垂直整合非但没有优势,反而很快成了劣势,因此行业会趋向于分化。
无论是哪一种阶段,谁控制了价值链中相互依赖的环节,谁就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所谓相互依赖的环节,也就是那些公司仍然在力求以更好的产品性能满足客户的领域。起初,是面对最终用户的专有产品制造商控制了相互依赖的环节,因而获得了大部分利润。后来,随着产品的标准化,利润开始流向了部件制造商,而随着部件自身的标准化,利润又继续流向价值链的更后端。比如,在个人电脑行业,钱就从IBM和康柏这样的电脑组装者流到了配件制造商那里——操作系统制造商(微软)、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和美光科技)和磁盘驱动器制造商(昆腾)。但当存储芯片和驱动器对于组装商来说已足够好时,钱就会进一步顺着价值链流向存储芯片生产设备制造商以及磁头和磁盘的供应商。
这种模式是可以预知的。但问题是,对于行业中的成熟公司而言,随着产品越来越标准化,利润开始下滑,投资者会向公司施压,要它们把设计和生产部件的资产密集型部门给剥离出去,以提高资产收益率(ROA)。而这些部门正是未来可能获取高额利润的领域。因此,公司需要抵制住投资者的怂恿,密切注意利润源转移的征兆,这样就很可能在所有的周期中都财源滚滚,而不是仅仅在一个周期里生意兴隆。
制定战略: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
在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商业中,企业仅凭单打独斗是无法立足的。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从最初的构思、生产到最终交付,都要与多家企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各类企业编织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商业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因此,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不能只着眼于公司本身,还应从全局考虑,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公司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基于生态系统的战略不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统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商业上的良性循环,使公司得以持续发展。微软和沃尔玛正是采取这种生态系统战略的佼佼者。
虽然我们难以给商业生态系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我们知道商业生态系统超越了传统价值链,也不局限于行业部门,而是涉及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公司、融资机构、关键技术提供商、互补产品制造商,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客户和监管机构与媒体等等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多因素。
判断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三个标准:一是生产率,一般以投资收益率来衡量;二是生命力,即系统抵抗各种干扰和破坏的能力,可以根据系统中企业数量的多寡来判定;三是缝隙市场的创造能力,即能否不断创造更多的细分市场。
那么,你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促进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同时也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呢?这取决于你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企业一般在系统中担任三种角色:一是骨干型企业(如微软和eBay),在系统中占据中枢位置,为系统成员提供共享资产,找到行之有效的创造价值的方法,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价值。骨干型企业创造的价值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二是主宰型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在系统中拥有关键位置,不论是否控制系统中的资产,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从中攫取价值。实物资产主宰型企业(如早期的IBM)除了榨取价值,至少还创造价值;而价值主宰型企业(如安然公司)为系统创造的价值极其有限,却不断地从系统中拼命榨取价值。主宰型企业最终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也断送自己的命运。三是缝隙型企业,这类企业构成了系统的主体。为数众多的缝隙型企业采取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战略,对其他企业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只有依靠别的企业提供的资源,它们才能腾出精力,专注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以差异化求得一席之地。
当然,系统中这三类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采取什么战略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商业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类比,意在说明企业的经营大环境是一个联系紧密、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竞赛,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明智的公司在制定战略时不应仅仅从自身出发,而应当顾及合作伙伴以及整个商业网络的健康发展。与他人分享财富的公司最终将会获得财富,而只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损害系统总体利益的公司,最终的下场是失道寡助。利用本文提供的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框架,你就可以制定基于生态系统的战略决策,在促进系统共同繁荣的同时,使自己的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
不确定性下的战略选择
传统战略制定方法的一个核心假设是,公司高管可以借助于一系列强大的分析工具,对任何业务的未来发展做出足够准确的预测,进而确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在相对稳定的商业环境中,这种方法可谓行之有效。然而,一旦不确定性增加,这种方法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弄不好还会将公司引入歧途。面对今天不断增加的市场不确定性,要想做出系统而周密的战略决策,企业管理者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即首先确定不确定性的级别,然后再据此制定相应的战略。
有些不确定性在经过尽可能深入的分析之后可能仍然存在,作者称之为“剩余不确定性”,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足够明朗的前景。管理者可以对未来做出一种预测,并可根据这一预测来制定战略。第二级:多种可能的前景。未来可能出现多种结果或多种不同情境。虽然分析研究可能有助于判断各种结果的出现概率,但无法确定最终的结果。第三级:一定范围内的前景。未来的可能结果会落在某个范围之内。这个范围由少数几个关键变量决定,而实际结果则可能出现在该范围内的任何地方,且这些结果并非自然存在的独立情境。第四级:完全模糊的前景。各方面的不确定性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根本无法预测的环境。
面临不确定性时,公司可以采取三种战略姿态:塑造、适应和观望等待。“塑造者”的目的在于,推动行业向他们所设计的新结构演变。“适应者”则倾向于接受当前的行业结构,顺应其未来的发展演变,同时对市场中出现的机会做出积极反应。观望等待是一种特殊的适应形式,只适用于第二级至第四级的不确定性环境。在这种战略姿态下,公司会在当前进行一些渐进式投资,从而建立起可靠的信息渠道、良好的成本结构,以及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使自己处于一种有利地位,以便等环境不确定性降低之后再制定战略。
E. 英国博彩交易所iBetX可能收购英非联足球俱乐部贝辛斯托克
扯蛋
F. 三国志10太守问题
第一,先解答一下时间问题。
下属办事的时间根据任务和是否拥有技能,时间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在城里发展内政进行征兵训练等基本军事操作,时间一般为30天。个别有技能的武将,时间会在40天左右,但是这种武将不多。如果是进行兵器建造和增筑(升级城市)时间会再长一些。如果是外出登用人才或者打仗,这个的时间是根据任务的顺利程度而决定了。
第二,解答一下你干什么的问题
(一)先看看自势力,各个都市的军政情况,再看看其他势力的军政情况。可以在政厅里面进行资源部队输送,都是秒送。
(二)陈情:可以根据自己势力的军政和物资情况决定是否要处理陈情,每个陈情的时间为10天。基本上处理3个陈情,你手下的大部分弟兄就都回来了
(三)酒馆任务: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值情况,选择做哪些任务,图钱、道具、经验值还是其他什么
(四)搞人:这个就看武将的登场情况了,归了别人的就别去费劲了
(五)家眷:有老婆的回家弄孩子,没老婆的触发剧情搞一个回来
(六)购物:血洗大商家外加博彩交易所
总之,我感觉三国志10PK版是一个开放度比较高,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多的游戏,我基本上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具体做什么还是要看楼主自己的情况,以上的事情都是建议。
G. 必发指数中的 成交变化 成交量 是什么意思.
成交变化:新的买盘或卖盘成交。
成交量:交易所市场中各项体育赛事(本站主要指足球与NBA)买卖交易的成交额及挂牌,成交量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该场赛事的活跃程度,并由此观察和了解买卖双方主力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情况。
必发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相似。比如上海股票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非常相似。必发交易,和股票交易一样,都具备相同的特点。所以,现实世界中关于股票市场的各种理论,操作,判断分析,都可以稍加灵活运用,应用到必发的市场分析中。
1、确认当前价格运行趋势:市场上行或下探,其趋势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进行确认。逆趋势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缩减或清淡成交量进行确认。
2、趋势呈现弱势的警告:如果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锐减,则警告趋势正开始弱化。尤其是市场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应该值得怀疑。
3、区间突破的确认方法: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即处于区间波动,创新高或新低即实现对区间的突破将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价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预示市场尚未真正改变当前运行区间,所以应多加谨慎(这里需要特别申明的是,买盘与卖盘相加不等于成交量)
H. 有关华人对冲基金的问题。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美国华尔街金融界,有三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赫赫有名的顶尖人物——江平(813校友)、李斌(794校友)和黎彦修(821校友),他们各自率领的投资团队,每年的业绩和利润都令人瞠目。
江平名列2007年美国专业杂志《交易员》月刊“百位顶尖交易者”的行列,年收入超过一亿美元。他于1986年毕业于中科大化学系,199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江平到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 Capital Management)担任基金经理,2007年他创立了上海纪隆投资有限公司。
现为对冲基金Entropy 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学专业,通过Cuspea考试到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到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之后到UBS瑞士联合银行负责量化交易。多年来他不仅在各大投资银行工作,而且自己创立了多个公司,在商场冲锋陷阵,阅历丰富而独特。
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科大数学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统计学位,因对金融产生兴趣,转读该校工商管理硕士,1991年毕业后在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后转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员。2003年黎彦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资金超过20亿美元,还在伦敦、北京和香港等区域金融中心设有办公室。
该报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彦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学术背景,赴美后转行进入金融界的投资业新贵。他们传奇的创业道路,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华裔留学生和专业人士指明了发展方向。三人也对中国和亚洲市场兴趣浓厚,回国创立公司,因而也成为立志回国创业的中国留学人员的榜样。
I. 软件银行集团的重大事件
日本软银集团2007年5月8日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时任CEO马云将成为软银集团董事会成员。马云此次将受邀成为软银集团的第10位董事,参与软银的重大事件决策。
软银集团此前的董事会内部成员为:软银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软银移动总裁、软银BB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宫内谦(Ken Miyauchi);软银电信总裁仓重英树(Hideki Kurashige);笠井和彦(Kazuhiko Kasai);雅虎日本首席执行官井上雅博(Masahiro Inoue);软银控股公司董事兼会长Ronald D. Fisher。另外,该公司还有三名集团外部独立董事:日本服装零售商迅销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Tadashi Yanai),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学教授、有“日本互联网之父”之称的村井纯(Jun Murai) 博士,高盛亚洲前主席(Mark Schwartz)。 1981年,孙正义先生在日本创立软银集团,当时公司业务是推销套装的软件;
1988年,软银集团公司业务扩大,开始了多国贸易,在美国成立了美国软件银行分公司(SOFTBANKAmerica);
1989年,软银集团公司在日本发行了日语版PCHomeMagazine计算机杂志;
1990年,软件银行技术公司(SOFTBANKTechnologies,Inc)成立;
1994年,软件银行控股公司(SOFTBANKHoldings,Inc.)在美国成立;
1994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日本上市公司;
1995年,软银集团公司购买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Events部门(Comdex,WindowsWorld),从此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大展的东道主;
1996年,软银集团公司又买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该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计算机和网络高科技信息,成为科技信息的权威;
1996年,软件银行公司成为雅虎公司主要股东,这标志着软件银行从此迈入网际网络行业;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软银集团公司股票开始在日本东京股市进行第一轮交易;
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拥有的ZDInc.(即原来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财务集团公司和软件银行出版集团公司成立;
1999年,软件银行技术集团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软件银行商务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软银集团公司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
2005年1月28日软件银行成为日本专业棒球队福冈软件银行鹰的所有者。
2006年3月17日软件银行宣布收购日本沃达丰的协议,以进入日本价值7800亿的手机市场。
2006年4月前期软件银行完成对网上博彩交易所必发23%股权的收购。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达丰将其公司名称、手机品牌名称与手机电邮地址进行了更改。
2012年10月15日,Sprint公司在东京宣布,该公司已经被软银以201亿美元收购。
在1994年,软件银行公司上市,筹集到一亿四千万美元。从此,软银集团开始大步腾飞。2001年,软银开通Yahoo!BB业务,向日本用户提供宽带 ADSL 服务。软银在2003年的总收入超过4000亿日元。2004年5月,软银收购了日本第三大固网运营商日本电信,成功地从不断增长的宽带和互联网业务中转型,从而正式进军传统的电信业务领域。成为日本电信市场中的领军企业。
2014年10月28日晚间软银公司宣布,将向印度大型电子商务企业Snapdeal投资6.27亿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向使用智能手机等开展出租车调配业务的该国企业,与现有股东一起投资2.1亿美元。两项投资都将在11月内完成相关手续。
不凡地位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是 中国人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站点 和最独创的商业模式的理想者和实干家。他一直以来在互联网商务领域的富有创意的概念和作品,丰富了全球和中国商人的商业内容和行为,并在 20 世纪末为全球商人贡献了一款经典站点: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自1999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茁壮成长,现已拥有五家独资子公司。
软银和阿里巴巴的渊源深厚。软银最早投资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次从软银基金获得6000万美元的资金。而后,软银又一手导演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建杭表示:马云出任软银集团董事,将对全球互联网的协作与推动起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马云加入软银董事会,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家被世界级企业的肯定与提升,而且预示着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布局更为清晰。
J. 日本softbank是大公司吗
softbank的通话费是最低的,所以深受日本大众的喜爱,不过DoCoMo和au,也开始了家庭套餐。。。逐步走向廉价话费。。。。。
价格方面可以说:
softbank如同国内的小灵通。。。。
DoCoMo如同国内的全球通。。。。。
au如同国内的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