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对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思考
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及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思考,全面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综合分析、对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制度,为我国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
资本市场,在过去我们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现在在中国,它已经是个不陌生的、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了。在中国金融理论中,资本市场理论是最年轻的。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而又“变幻莫测”,许多方面还处在试验、争鸣、探索的过程中,所以定义它是个挺困难的事。即便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理论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领域。可能是由于资本工具的复杂性,或者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强操作性和多变性,导致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很不一致,于是对资本市场的界定五花八门,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角度使用它,并且在不同的场合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有的人讲资本市场时指的是股票市场,也有的人说的是证券市场。比如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专题报告《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相当多的专家将资本市场界定于证券市场,他们认为,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最核心部分。而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及关键性政策问题》中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银行系统和贷款市场等。还有大家所熟知的美国S"克里"库珀的《金融市场》专著中,资本市场的范围涵盖抵押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到底资本市场这个概念指什么?
尽管对资本市场的定义见仁见智,但其有着一个确定的内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至少应涵盖: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长期信贷市场(长期抵押贷款、长期项目融资等)、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
资本市场是全部中长期资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动的总和,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
二、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 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 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探讨
(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和股票初露头角。开始柜台交易。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达1373家,上市证券1787只。股市投资者7127.95万户,证券投资基金64只,股票市价总值达363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08%。同样,以间接融资主导的中国企业融资,近年来中国企业直接融资取得较大发展。在企业融资新增领中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断增高。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重要问题,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进一步加强了证券市场的管理。资本市场是资本和产权交易的市场,交易涉及的是金额巨大的金融资产,关系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经济利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资源配置优化,必须有规范、合理、公平的法律和法规予以保证。为此,我国建立了一些规范资本市场运作的监管机构和法规体系。例如:《证券法》、(公司法》、《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资本和产权交易的当事人、中介服务、企业公司和交易所等等已经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
但是,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缺陷。一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仍然很高。据统计,截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额中,银行存款占75%以上,有价证券约占10%,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不足10%。二是证券市场目前规模仍然较小,结构也不合理,表现在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比重过低,二级市场证券流通比重过低,总体上过度依赖股票。三是信息不对称,股市价格及收益与公司实质表现高度不相关。四是中国企业融资制度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规摸总体仍然较小,从企业融资的存量结构看,间接融资占到较大比例。五是在监管方面,规范的监管力度尚不够。由于建立时间较短,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也将继续提高。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加快,资本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也将加速发展。
综上可见,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不成熟阶段。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演进
1.我国资本市场的形成
要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初始功能,有必要简单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在改革初期,我们根据对传统国有企业弊端的认识,在资金、利润分配方面作了以下两项改革:一是对企业放权让利,实行利润按比例分成的分配制度,以改变国有企业在统收统支的传统体制下没有任何资金使用自主权的状况。二是将原来对企业的财政拨款(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改为银行贷款,以改变企业无偿占用国家资金的状况。改革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国有企业按一定比例留下来的资金,由于失去了所有者的约束,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将钱作为工资和奖金分配给个人,而企业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的贷款。但银行本身的改革滞后,致使银行的债权对企业的财务约束也并不象期望的那么强。企业普遍负债过高。各级政府再也不给原有的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的同时,在确定建设项目时,也没有能力给新建企业注入资本金。在前几年,地方政府靠指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这些项目贷款。这些企业从建立之日起就处于所谓无本经营的状况。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权参与项目的确定,只是奉命给没有资本金、因而没有任何资产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是奉命贷款,就没有理由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完全承担回收贷款的责任。其实,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般也很少考虑去履行这种责任,因此,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日积月累,呆帐和坏帐不断增加,资产质量日渐下降。事实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债权约束很弱的原因,是相当多的企业认为项目是政府定的,项目是否有效益责任在政府,一旦项目不成功,企业既无力也不想归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对于一个完全靠银行贷款建立的企业,企业经理人员会认为企业并不属于没有实际投入资金的政府,也不属于最终要求企业归还贷款的银行。他们也许认为企业应该属于企业全体员工的。所以企业产权关系很不清楚。其结果企业经理实际掌握了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力,但却把企业负债的风险扔给了银行,这当然既不利于企业改革,也不利于银行体制的改革。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靠国家的所有权约束和靠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约束,都无法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要改变国有企业无本经营的状况,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靠国家财政也无可能。
换句话说,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政府进行社会积累的机制被打破以后,应当建立怎样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累机制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了。靠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进行积累除了存在着企业产权不清、缺少所有者约束、银行承担的风险过于集中的弊端之外,由于银行本身机制转换的滞后而难以形成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普遍达成了共识,即应该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方式将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同时促使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可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改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的必然产物。
2.我国资本市场的初始功能
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过程,赋予了其初始功能。
⑴为国企的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在国外,证券市场出现首要的目的是融资,其次是分配资金,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行为约束是附带的功能。而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所赋予的责任是为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⑵为国企脱困提供资金
这几年证券市场增加了一项功能,为国企的脱困提供资金。不少人把国企的问题归诸于负债率太高,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减轻资金成本,为国企脱困服务。
3.重视资源配置功能
199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质性的地强调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达到提高资源配置的目的。
国有企业的问题表现为资产负债率高、经济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是在产权单一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的非有效性。国有企业所面对的从形式上看是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质上是融资体制乃至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合理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除了银行间接融资和政府财政的直接注资外,经由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管道没有打通;二是即便打通了这一管道,如果将其作用仅限于“圈钱”,而没有相应地引起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变,资产利用效率低、不良债务问题严重等老弊端仍将依然存在。
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上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自从提出为国有企业脱困以来,资本市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融资角度提出的。通过资本市场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对高负债而又急需资金的企业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对处在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来说,发展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融资体制的转变,进而推动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市场机制强加给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
4.发展资本市场对推动国企转轨的积极作用
从推动国有企业转轨的角度看,发展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点:
首先,推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为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成为上市公司,企业首先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其次,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积极改变。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引入新的直接投资时,也就引进了新的股东。经验证明,除去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包括由若干个国有股东构成的产权结构,比国有独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如果由资本市场引入的新股东过于分散,如基本上是中小散户,普遍的“搭便车”行为也难以对企业决策产生作用。对当前的国有企业来说,有意义的是引入一些能对企业治理结构发生积极影响的机构投资者。
第三,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提供有效地资本流动机制。当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确定以后,国有资本在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退出或进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国有股权的售出和购入而实现。在更多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国有股份与其他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平等竞争,通过竞争形成国有资本在行业和企业中的合理分布。
第四,推动企业并购及其他资产重组活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多年来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特别是生产名牌产品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按照企业自身扩展的需要,由企业自己决策,对合适的企业进行并购和其他形式的资产重组活动。
第五,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它们必须定期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查,按照规则向社会公众详细公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这样不仅有利于国有股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有利于其他股东特别是个人股东以双重身份(个人股份的股东与全民所有制财产最终所有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国有资产直接所有者身份出现的国有股东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改进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殖情况的监督效果。
第六,有利于选择出有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谁来充当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是多年来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方案,许多部门、机构、企业也提出种种理由试图说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一角色。其实,当资本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后,这基本上也是一个可以而且应当由市场决定的问题。在进入市场之前,可以规定某些机构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资本市场后看谁有竞争力。竞争力强者将扩大其经营规模,反之,竞争力弱者将不得不缩小其经营规模,乃至最终失去经营管理者的资格。
最后,通过“股权”问题的解决进而解决“债权”问题。股权与债权似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通过直接融资而扩大自有资本金比重,会相应降低负债比重,所引起的只是资产结构上的变化。然而,在这种结构变化的后面,主角是行使股权的股东。由负债筹措到资金是由股东及其选定的经营者使用的。国有企业融资体制的问题,主要不是负债率本身的高或低,而是现有的股东及其代理人对负债而筹措到的资金缺少责任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负债冲动。所以,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除了增资减债外,关键还是要改变企业股东及其代理人的行为,否则,减下来的债还是要增上去的,而且许多债是无力偿还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增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而对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773fc57010003in
⑵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的解读
1.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 答: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家庭的发展既促进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发展和自我实现,又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的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国家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和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家庭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未来中国家庭发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2.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是首部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全面展现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和趋势、家庭户的数量与规模、家庭的类型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内容,总结了在人口政策、城镇化和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家庭的发展与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家庭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未来中国家庭发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3. 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我国的家庭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共有家庭户4.3亿户左右,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的1/5左右。二是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三是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核心家庭比重持续下降,独居老人比例有所升高,单亲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等快速增长。流动人口举家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现。四是计划生育家庭成为主体。据测算,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家庭为3亿户左右,约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五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确立。六是家庭功能重心转向情感、消费、照料、安全和娱乐等,经济功能收缩。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家庭对外部支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4.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答: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面临突出困难。流动家庭在社会融入、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现实的困难。留守家庭在儿童养育照顾、老人赡养、夫妻关系等方面也面临困难。二是快速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压力。目前,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压力较大,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较突出。三是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尚不够完善。目前,我们尚未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长期家庭政策和制度安排。 5.中国家庭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答:中国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家庭户数量来看,虽然全国人口增长率已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家庭数量还会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增长。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40年中国的家庭户数量将跨上5亿户的台阶,2045年达到峰值(5.04亿)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仍将保持在5亿户左右的规模。其次,从家庭类型来看,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占全部家庭的比重为23.0%,比2000年增加了24.9%。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再次,从家庭的生命周期结构上看,中国家庭的生命周期结构将会进一步简单化和重心后移。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结构有所缺损,还有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的扩展期变得更短、稳定期变得更长、收缩期来得更早、空巢期来得更早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6.中国家庭户的规模和构成有哪些特点? 答: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现代化家庭变迁的重要标志,并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也十分明显。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 家庭户构成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2人微型家庭的数量大幅增加;3-4人小型家庭户数量明显减少;5-6人中型家庭户占比下降;7人及以上大型家庭户数量继续减少;城乡各类规模家庭户分布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010年城市、镇和农村家庭户数量排在第一位的都是3人户,排在第二位的都是2人户。 7.中国家庭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呈现哪些变化特征? 答:家庭按照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人家庭和其他家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转变,中国的家庭类型及其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比重持续下降。二是核心家庭类型构成变化明显,标准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比重大幅下降,由夫妇二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在数量上仅次于标准核心家庭,单亲核心家庭(指因离异、丧偶或未婚的单身母亲或父亲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比例持续下降。三是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数量稳中有升。四是单人家庭数量迅速增长。 8.中国家庭关系有哪些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中国的家庭关系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整体来看,基本上完成了五个转变:一是从血亲主位转变为婚姻主位,家庭关系轴心由血亲纵向关系转变为夫妻横向关系;二是从父系父权转变为夫妻平权和亲子平权,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和辈分,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三是从男性家长专制转变为家庭民主决策,妻子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四是个体家庭本位取代了家族本位,家庭的私人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并加强了家庭权力的稳固性;五是家庭生活的主体意义从传宗接代的工具性价值转变为家庭幸福和家庭成员的自我实现。这五个方面的转变标志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的确立。 9.中国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转变和家庭变迁,家庭功能发生了多重变化。一是家庭经济功能收缩。二是家庭功能的分化和弱化。随着家庭类型的多样化和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家庭功能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功能因需求消失而关闭,一些功能因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能力缺失而弱化甚至丧失。三是家庭功能外化。由于家庭功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且不断丰富的家庭需求,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需求需要通过外部供给获得满足,因而出现了家庭功能外化的趋势。四是家庭功能重心转移。在工业化、城市化、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家庭功能的重心发生了转移,更加偏向于感情、消费、照料、安全、娱乐等福利性功能。 10.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自上世纪70年代全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家庭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主体类型。中国已初步建立奖励、优惠、保障、扶助等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政策体系,以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重点内容,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水平,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实行计划生育使得女性的初婚年龄推迟,育龄推迟,生育终结期提前,生育数量减少,生育周期大大缩短,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二是改善了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三是有利于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实行计划生育使得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上,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11.老龄化对中国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挑战? 答: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有老年人的家庭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期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老龄化改变了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安排、居住模式和养老方式,同时也对家庭的养老能力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二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三是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12.在促进家庭发展方面国际上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家庭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对家庭的支持,加强家庭功能,以使家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国家的家庭政策价值取向在两个方面出现了重要变化:一是家庭的自我保障转变为由社会与政府共同支持的导向,各国政府正在探索新的福利政策安排,来应对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逐渐成为社会政策的主要关注层面。二是家庭政策从支持型转为发展型的导向。福利政策的对象开始从一部分贫困阶层扩大到一般居民,福利内容也从单一的经济补助转变为非货币化的福利服务,反映了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从满足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转向建构家庭的功能,进而提升家庭的能力。这些探索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13.下一步在家庭发展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哪些工作设想及计划? 答: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更加重视家庭的基础性地位与发展需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扎实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展”三大活动。二是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方面为广大家庭提供培训和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四是不断完善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评估体系。五是启动实施“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构建全国家庭信息动态监测网络。六是每年发布年度《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⑶ 求一份证券分析报告,就比如某股票投资可行性的分析报告
⑷ 请大家帮帮忙,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怎么写啊
炒股软件的话,里面应该有企业的基本信息,简单的财务报表。如果需要详细的信息,可以到巨潮网上下载公司的定期报告来看,上面的东西都很详细。如果要更简单的方法,去券商的网站上找个分析报告,比葫芦画瓢,把恒顺醋业的东西替换一下就行!
⑸ 一份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学生写论文要的吧?实在不行,到一些证券类网站找找这类报告,很多的。自己拼凑一份没问题
专业股票期货数据提供商,到网络搜索:标普永华数据中心 提供国内外长期的股票,期货,股指期货分笔tick明细数据,还有1分钟,5分钟等各类数据
⑹ 证券从业人员写的分析报告在哪找啊,help!
您好,请点击我的名称,到网校论坛,证券从业板块问一下专业人士。
⑺ 求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模版一份。。。
*****投资分析报告(二号 黑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四号楷体)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黑体 小四)(20分)
1、股票代码、公司名称、主要经营业务(*)及业务收入比例
2、近三年(05年12月31日、06年12月31日、07年3月31日)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
05年12月31日
06年12月31日
07年3月31日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净利润(万元)
总资产(万元)
股东权益(万元)
每股收益(元/ 股)
每股净资产(元/ 股)
净资产收益率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元/ 股)
3、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二、所选股票的行业分析(10分)
1、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业生命周期(*)
2、行业技术含量(*)、政府的产业政策
3、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三、所选股票的公司分析(30分)
1、公司在行业中地位(*)、所处区位分析
2、主要生产产品(或经营业务)分析(*)
3、财务分析(*)
指 标
05年12月31日
06年12月31日
07年3月31日
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4、公司投资项目、资产重组等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四、所选股票技术走势分析(*)(15分)
五、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六、投资策略(*)(15分)(通过对以上分析总结,得出本人对该公司的投资判断)
备注:1.请选择一家公司进行以上分析:(带*号为必做题)
2.页面设置:A4,标题为(黑体小四),页边距:上下2.54,左右:2.5,正文为(宋体小四),段落(单倍行距)
3.排版及文字处理(10分)
⑻ 中国证券行业研究报告 哪里有的下载
"国家市场研究中心"上有的下载 直接去“国家市场研究中心” 搜索 中国证券行业研究报告
⑼ 求一份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都不容易进行原创,只能进行摘录。投资心得和建议倒是可以通过近期的投资买卖进行总结分析。请问你是大学生吗,是为了交证券投资分析的作业而发帖的吗?如果是的话,我可能会有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