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后,往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要确认吗
题目中的会计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贷:其他业务收入15
应该改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贷:其他业务成本 15
2. 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内容对报表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新准则改变房地产企业的科目设置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非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建筑物是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并且投资性房地产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项资产反映,而是与企业自用房地产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反映企业房地产的实际构成情况及各类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贡献情况。对比《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原有的会计准则,而在此前财政部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简称《解答四》)的通知中,第九点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有单独的解释过。《解答四》规定对于这类资产,应当设置“出租开发产品”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出租产品”和 “出租产品摊销”二个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开发完成用于出租经营的土地和房屋的实际成本以及出租产品摊销的价值。企业在期末编制报表时对于意图出售而暂时出租的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规定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内列示;对于以出租为目的的出租开发产品的账面价值,规定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
2.新准则改变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
除了在报表中单独反映外,新准则的最大的突破在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进一步地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就目前情况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取得的,但考虑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新会计准则未完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应于会计期末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但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财政部在前次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已经开始淡化公允价值概念。在这种背景下,新准则出乎意料地引入公允价值模式,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突破了传统会计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只提供过去信息的局限,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前景更具有决策相关性。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难点
应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供其交易,且该房地产交易市场能提供该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则企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即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会计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给企业以及审计师提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了,怎么样来判断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是否恰当,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成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是否合理的关键。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笔者认为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大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引入公允价值的模式仍然值得期许,我们拭目以待新准则实施的结果。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核算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不仅仅是披露要求的增加。新准则的实施,还将很可能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被引入。新体系要求更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因此,企业有必要向投资人充分解释该计量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会计准则使得上市公司报表更“可靠”,但上市公司仍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准则也增加了利润调节手段。
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必然建立在会计主体拥有内部信息的基础之上,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付诸实施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若不存在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对公允价值的估计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如何保证报表编制者不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其他监督主体应如何监督报表编制者呢?
第二,如果说报表使用者应该有其他信息来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这些信息是什么?是没有引入公允价值的会计报表,还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或是其他?如果是旧规则下的会计报表,则编制或使用两套会计报表都会加大成本。
以上是我们对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存在的疑问,也是理论界没有定论的问题。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在于对资产或负债价值可靠性的保证。
4.新准则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
新准则除了改变投资性房产的确认,计量模式,还进一步规范了其披露内容。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1)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2)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说明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4)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5)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将投资性房产从原来的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并且需要单独披露其金额、种类和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这对于报表信息的使用者更好的使用报表提供了帮助,也使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加真实的获得企业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应对新准则的对策分析
面对新会计准则的挑战,房地产行业以及社会公众该如何面对,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负面因素的发生,是我们应该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借鉴下香港的做法。香港是于今年年初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在香港的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中如果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的,每年度公司均聘请独立的测量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新会计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正常的话内地亦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评估师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并在年报中详细披露房地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及其理由等。
此外,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进。比如提高执业人员素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财务方面的改革将不断加重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量,并且意味着各大公司花费在会计和审计上的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并且这还不是一次性的结果,那么公司就应该随时准备付出额外成本为会计部门的员工提供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新制度的运作,越领先做好各项培训工作,就越能降低企业成本,也就越能适应各个时期的制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监督机构的监督力。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管治和文化是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同时也为业已具有成熟经济体系的企业带来了无谓的成本。这就决定着在实施时很多方面还有赖于参考外国的经验,比如为了让新会计准则不致过分严格而影响企业的生存空间,政府是否应该提供一个监管框架,并由专业团体和法庭执行相关的监管程序。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将形成以市场规则为主、相关政府机构监督为辅的、不受特定主体操纵的机制,公允价值最终将在会计处理中担当重要角色。
3. 大陆与香港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到底有哪些
内地会计准则更加偏重历史成本
即强调账面价值,而香港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的使用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香港会计准则在涉及资产计价,特别是资产交易的情况下,强调资产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内地新《企业会计准则》适度引用公允价值,表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均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为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准则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
2、资产减值计提差异
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同内地会计准则相比,香港会计准则更强调专业判断和个别认定。尽管两地会计准则均规定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状况计提减值准备,但具体规定有所不同。内地准则规定更为具体注册香港公司,如对于应收账款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而香港会计准则就此规定得较为原则,资产减值中个别认定法应用的较为普遍,反映出准则本身更加强调公司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此外,香港会计准则规定,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并计人当期损益。但内地准则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后香港公司做账报税,价值恢复的可能性极小或不存在,所以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3、关联方交易披露侧重点不同
香港准则认为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而内地认为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实际,因为中国内地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但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就不应构成关联企业。内地会计准则为防止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对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而香港会计准则更强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充分披露。目前,香港注册公司中国内地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映这一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采纳了中方意见,公布准则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并计划在年内完成,届时将可消除此项差异。
4. 请问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相关数据在哪里找
房产交易所
5. 求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分录
2008年1月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800
累计折旧 500
资产减值准备3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固定资产 2800
2008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借:银行存款1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50
2009年12月31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借:银行存款1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50
2010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借:银行存款1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50
2011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191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91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9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800 -公允价值变动1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5)香港交易所投资性房地产披露扩展阅读: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只要某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是被并企业的,都需对其确定公允价值,如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行动计划成本、开发某配方成本等等。
11、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定期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且代表了在正常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
1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正常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资产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6. 怎么查到我国上市公司中哪些有投资性房地产
查询企业发布的年报
凡是上市企业都必须发布年度报告和财务报表
只要去交易所网站下载查询即可
7.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
16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其中:10家总资产排名靠前的香港本土房地产公司,分别为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太古股份公司A、会德丰、恒基地产、新世界发展、恒隆集团、TST PROPERTIES(尖沙咀置业)、嘉里建设、希慎兴业(总资产排不到第10位,因其是典型出租股入选);6家总资产排名靠前的内地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分别是中国海外发展、富力地产、合生创展集团、华润置地、GUANGZHOUINV(越秀投资)、世茂房地产。
中国大陆
000001 S深发展A
000055 方大A
000407 胜利股份
000522 白云山A
000665 武汉塑料
000897 津滨发展
600168 武汉控股
600702 沱牌曲酒
601988 中国银行
8. 中级会计实务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计算题
楼主对该建筑物的性质的理解不准确
自该建筑物对外出租后,该建筑物不再是固定资产、不再适用孰高法,该建筑物的性质为投资性房地产、用公允价值计量、适用孰低法,该建筑物收回后重新变为固定资产
4400小于4600 因此用4800减去4400
9. 2009年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
证券代码:000043 证券简称:中航地产 公告编号:2009-16
深圳中航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该在董事会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深交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及《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办法(试行)》,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现将该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
随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逐步完成,公司已确定了“成为特色鲜明的,值得社会信赖的商业地产投资、发展和运营商”的战略愿景,公司经营的商业物业将随着地产业务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目前公司的商业物业的经营主要以出租为主。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投资性房地产项目集中在深圳地区,包括航空大厦、南光大厦、捷佳大厦、观澜商业等,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合计约2.35亿元,占公司2008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16.26%,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资产负债表日,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扣除10%残值率后按50年平均摊销。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资产负债表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并以期末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
入当期损益,并在2007年及2008年度可比报表中进行追溯调整。
二、董事会关于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合理性的说明
公司董事会认为: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成熟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公司价值,有助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经营和资产情况。加之公司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未来公司的商业地产会逐年增加,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备必要性。
公司目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位于深圳的核心区域,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可以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有可操作性。
基于以上原因,公司董事会同意对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 号——会计政策及会
计估计变更》的规定,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三、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
1、对公司2008年度定期报告的影响
经公司测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将增加公司2008年度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约2.496亿元,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为
17.25%。对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影响数为-12,291,524.87元, 影响
比例为42.83%。
2、对公司2009年定期报告的影响
(1)变更会计政策对公司2009年一季度报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经初步测算分析,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后,公司一季度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未发生大幅变化,不进行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因对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预计增加公司2009年一季度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947,912.99元,影响比例约16.22%。
(2)变更会计政策对公司2009年一季度报告净利润的影响
经初步测算分析,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后,公司一季度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未发生大幅变化,不进行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因对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预计增加公司2009年1季度净利润947,912.99元,影响比例约14.13%。
(3)追溯调整对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影响
①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根据公司2007年末及2008年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估值结果,对公司
2007年及2008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影响的增加额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投资性房地产351,266,990.85336,546,005.10
递延所得税负债70,253,398.1767,309,201.02
盈余公积金24,454,607.2923,225,454.80
未分配利润237,420,416.00226,358,043.62
少数股东权益19,138,569.3919,653,305.66
②对利润表的影响
因公司2008年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较2007年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为-20,316,361.50元,考虑不计提折旧5,595,375.75元及所得税的影响后,对公司2008年度净利润的影响数为-11,776,788.60元;对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影响数为-12,291,524.87元;对2008年度少数股东损益的影响数为514,736.27元。
对归属于母公司留存收益的累计影响数为249,583,498.42元,对归属于少数股东留存收益的累计影响数为19,653,305.66元。
四、独立董事对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独立意见
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是目前国际通行的计量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
公司目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位于深圳的核心区域,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可以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可操作性。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法,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资产价值,符合公司及
所有股东的利益,同意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五、监事会对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意见
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规定,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公司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没有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特此公告。
深圳中航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10. 为什么美国交易所坚持用IFRSs来制定财务报表
根据2002年《欧盟法令1606/2002》,在欧盟境内监管市场上市的公司将自2005年1月1日起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约有9000家上市公司和更多子公司将因此受到影响。欧盟采用IFRSs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其影响是什么?德勤会计公司资深专家Paul Pacter先生在2005年4月《the Hong Kong Accountant》一文中回答了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公司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采用IFRSs编制财务报表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了解国外公司采用IFRSs的有关情况,将有助于我国公司更好地走向世界。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在主要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欧洲上市公司开始采用IFRSs遇到的问题,香港上市公司也将会遇到。
对欧洲上市公司而言,转而采用IFRSs属于大的调整吗?
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个别国家,也取决于个别公司。自2005年开始,大约有9000家欧洲上市公司开始采用IFRSs,这意味着包括25个欧盟(EU)国家、3个欧洲经济共同体(EEA)国家以及瑞士在内的29个国家的许多上市公司都应在2005年开始采用IFRSs。转而采用IFRSs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现行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有些国家的GAAP就很接近IFRSs,据我所知,约有50~100家欧盟公司和许多瑞士公司已经采用IFRSs。因此,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会受转而采用IFRSs的影响。由于有些IFRSs对特定行业比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大,因此,转而采用IFRSs 的影响将取决于公司所处的行业。例如,与工业企业相比,主要从事金融工具交易的公司受IAS32和IAS39的影响更大;IFRS4将对计提巨灾准备或均衡准备的保险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再如,采用成本模型核算牲畜、农作物、林地和农产品的农业公司,必须转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型。此外,采用IFRSs产生的影响还将取决于个别公司所处的环境和行业惯例。例如,没有发行股票期权或基于股权的其他支付形式的公司,就不会受IFRS2的影响。
转而采用IFRSs后,欧洲上市公司报告利润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IFRSs要求所有公司提供现金流量表、权益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此外,IFRSs还就这些报表的特定格式和特定项目作出规定,对于某些国家而言,这将是一个重大变化。可能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的IFRSs主要有: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确认将是一个主要的变化。
2.如果某国GAAP允许继续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企业合并,那么转而采用IFRSs(禁止采用权益结合法)可能在合并后各年产生较高的折旧费用。
3.不摊销商誉和其他具有不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可能对报告盈余产生积极影响。与不要求摊销商誉相对照,IFRSs要求对商誉进行年度减值测试。到目前为止,部分公司没有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4.在单个或现金产出单元的基础上,确认所有资产和负债的减值损失。
5.采用公允价值应计养老金义务、其他雇员福利义务和计划资产。
6.IASB要求采用两种方式计提准备(即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负债以及相关的费用)。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公司在以前年度没有计提准备,但现在要求计提;在其他情况下,则禁止计提诸如未来重组准备和一般准备等传统准备。
7.金融工具可能是影响损益的一个主要领域。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其中的大多数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IFRSs可能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施加限制,这意味着企业可能提前确认的利得将会更少。目前,所有欧洲国家的GAAP都没有对套期会计核算原则作出严格限制。IAS39的严格规定可能意味着较早确认利得和损失。同样,对确认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严格规定也可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8.所有子公司都必须合并。对持有的待处置子公司,或与母公司从事不同行业的子公司,以及在外币兑换受到限制的国家进行经营的子公司,IFRSs没有作出豁免。
9.不允许确认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这对某些公司可能意味着提前将无形资产的成本计入当期费用。
10.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对欧洲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这是IFRSs所允许的两种选择方法之一,即公允价值模型;另一种方法是传统的成本模型,即按成本入账,并按期计提折旧和减值。如果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型,可能对公司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11.农业活动采用公允价值模型核算,这是一项强制要求,不属于备选方法。
总体来说,IFRSs要求披露的内容远远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GAAP要求披露的内容,因此,附注披露的内容将会予以扩展。
就IFRSs而言,你认为欧洲公司主要害怕什么?哪一项IFRSs是最棘手的?
最为重要的是,欧洲公司对采用IFRSs普遍持乐观态度,并将其视为一项有利的发展。当然,人们总是会对变化感到些许紧张,因为我们总是安于现状。如果所有的欧洲上市公司都采用IFRSs,那么欧洲将会受益匪浅。例如,欧洲资本市场将进一步统一,并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外资本市场将更容易接受欧洲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信度更强、可理解性更高、透明度更好的财务报告将会使欧洲公司的资本成本进一步降低。
尽管如此,公司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受到关注的IFRSs的主要方面包括:
1.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为相关,因此,IFRSs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但是,伴随着相关性的提高,带来的却是计量精确性的降低,许多公司对此感到很困惑。
2.IFRSs要求在业绩计量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这可能会导致报告盈余产生波动,部分公司认为这也值得关注。事实上,会计核算不会导致报告盈余产生波动,因为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现象。成本模型隐藏了这种波动,有时甚至是将其尽可能地向后推迟。
3.IFRSs建立在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其对资产和负债有严格的定义。例如,负债是公司对其他主体承担的现时义务,资产是对未来现金流量所拥有的现时权利。有些欧洲国家GAAP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递延借项或递延贷项,这些项目并不符合IASB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而是作为计量或平滑利润,或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附属物。
4.就其本质而言,会计准则能够减少财务报告的灵活性,它告诉我们做什么或如何去做。IFRSs所涉及的领域,有些欧洲国家GAAP没有涉及,或者IFRSs的规定较欧洲国家GAAP更为具体,因此,公司管理当局操纵盈余的能力得以降低。尽管有人会对此欢呼雀跃,但另一些人可能更愿意保持这种灵活性。
欧洲公司发现很难采用IAS39吗?
对于仅有传统金融工具的公司而言,采用IAS39并不存在任何困难。例如,对应收账款、应收贷款和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的大多数债务性投资的计量,以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并不存在新内容,也没有增加复杂性。多年来,为交易而持有的债务性和权益性投资一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使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投资时,公司也必须知道公允价值以便计量市价。因此,IAS39有关债务性和权益性投资的规定并不是特别难懂。也许有人不赞成公允价值的变动属于收益或费用,但是其会计处理并不困难。
但是,一旦公司从事复杂的金融交易,或者购买或发行复杂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那么,其会计处理将会由于金融工具的复杂而变得复杂。例如:
1.传统会计并不确认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但是IAS39要求确认(包括嵌入衍生工具),这意味着公司必须在每个报告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
2.传统会计没有对套期会计作出规定,因此,从事套期交易的公司并没有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IAS39对套期会计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3.传统会计没有告诉你,如果将公司流通在外债券的利息和本金支付与其股票或商品价格相联结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4.传统会计没有对公司购买浮动利率债券,并且利率上升或下降时是否需要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提供指南。
5.如果公司在市场利率处于上升时,有权以固定利率将流通在外的债务展期10年,其应如何进行处理。很明显,公司以低于市场的利率借入资金将会获得很大收益,但是,在传统会计方法下,这种权利被完全忽略了。
6.如果公司出售其应收款项,同时对其初始20%的信用损失提供担保,那么,简单地记录一项销售及其收益而忽略其担保权是否恰当?
IAS39的复杂性是与金融工具的复杂性直接相关的。
IASB有关中小企业(SMEs)准则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IASB需要制定SMEs准则?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中国香港,许多主体甚至是所有主体都有法定义务根据该国GAAP编制财务报表。这些法定财务报表通常需要向国家机关提供,因此,贷款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其他相关利益团体都能获得。不管如何定义“中小规模”,这些主体的绝大多数都属于SMEs。很少有国家要求这些主体根据主要为国际资本市场制定的IASB的所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IASB认为,IFRSs适用于所有主体,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尽管如此,IASB认为,在采用IFRSs的大多数发达国家,IFRSs主要的使用者是其证券公开交易的公司。在欧洲,所有上市公司应自2005年开始采用IFRSs,仅有2~3个EU和EEA成员国(共有28个成员国)要求SMEs采用IFRSs。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大多数允许SMEs采用IFRSs,同时也允许SMEs采用国内GAAP。许多国家已开始协调国内GAAP和IFRSs,但没有任何两个国家采取的方式是相同的。许多国家已经在其国内GAAP或相关法规中对IFRSs进行简化以适应SMEs,或者予以豁免。有些国家则成立了单独的SMEs准则制定机构。
对欧洲而言,存在一种现实可能性,即有24个或更多国家声称将采用适合SMEs的IFRSs。不仅欧洲如此,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在SMEs准则方面,IASB认为存在的问题包括:(1)将SMEs准则与IFRSs分离,或者与IFRSs趋同,这些观点常常被过过分宣传。(2)有关SMEs的国家准则没有必要与IASB的概念框架或准则保持一致。(3)SMEs财务报表在各国之间,甚至在一国之内也缺乏可比性。(4)有关SMEs的国家准则没有必要要求对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主体采用全部IFRSs。
简单地说,在欧洲,建立一套基于IFRSs的SMEs会计准则比建立一套基于28个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SMEs会计准则更有现实意义。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下一批准则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未来3~4年内,IASB可能在以下方面制定准则:(1)SMEs会计准则(不承担公共责任的SMEs);(2)在企业合并中如何应用购买法的准则(对当前IFRS3的拓展);(3)在决定一项投资是否需要合并时,为如何应用IAS27规定的控制概念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南;(4)为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提供更详细的指南(目前,这些内容包括在SIC12解释指南中);(5)导致美国GAAP和IFRSs趋同的准则,如所得税(IAS12)、分部报告(IAS14)、养老金会计(IAS19)和准备(IAS37);(6)全新的政府援助会计准则(取代IAS20);(7)新的金融工具披露准则(将在2005年完成,可能到2007年才会实施);(8)综合的保险公司会计准则;(9)报告财务业绩准则(包括收益表和部分传统权益表的内容);(10)取代IAS18有关收入确认的规定;(11)为负债和权益提供更清晰的指南;(12)大幅修订IASB的概念框架,并使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概念框架保持一致;(13)进一步修订IAS39(正在研究公允价值期权、金融担保、远期交易套期和卖方金融工具等项目)。
此外,IASB正在研究合资经营、租赁、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无形资产、精练行业、投资公司、计量等项目。在未来几年内,这些项目可能制定成为正式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