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吉特股票

吉特股票

发布时间:2021-10-12 20:10:28

❶ 马航破产了吗

马航的国企之痛:巨额赔偿将迫使其倒闭或重
一场巨大的航空事故在8日凌晨突然袭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飞北京的MH370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在雷达上消失,至今没有被发现踪迹。尽管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参与搜寻,但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有效信息。

搜救工作依旧是第一位的,但马航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已经由此愈加捉襟见肘。如果飞机最后被证实失事,那么履行赔偿义务可能致使这家已经近3年连续亏损的马来西亚上市公司重组或倒闭。

马来西亚航空在该国是国有企业,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37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自2004年该国的亚洲航空上市以来,马航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艰难。亚航主营东南亚航线,策略是廉价机票。亚航的非国企低成本优势突出,令马航几度采取措施自救,但由于工会组织强大,马航想缩减成本的策略至今没能成功。

股价遭遇暴跌

失联航班事件发生在上周六,经过周末两天的搜寻,失联航班并没有什么消息。到了本周一,恐慌和担忧席卷了整个亚洲市场,早盘开盘之后,多国重要股指显著下跌,包括A股。上证指数周一暴跌2.86%,报收于1999点,跌破2000点大关。日经225指数周一下跌1.01%;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综指当日下跌0.56%。

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上市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股票在周一遭遇大跌,开盘跌幅高达16%,之后盘内收窄跌幅,至收盘下跌4%。该公司股票成为吉隆坡交易所换手最频繁的股票,当天交易2.12亿股。同为上市公司的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的股票也下跌了3.8%,创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截至周二,该公司股票收于0.24马来西亚林吉特/股。

作为马来西亚货币的林吉特也受到事件的影响,兑美元下跌0.6%。截至周二收盘,1美元大约兑3.2853马来西亚林吉特。

3月12日已经是客机失联后的第五天,在多国多设备投入下依旧没有下落的情形正在加重恐慌。马航的股票尽管暂时稳定在0.24林吉特,但进一步的走势依旧不太乐观。

对此次客机失联的原因,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猜测,尤其是对恐怖袭击格外担忧。循着恐怖袭击的猜测,市场上出现了马来西亚航空的股票被提前做空的消息。这种猜测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只是根据马航的股票近期都在下跌,以及马航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下的该股票走势,自2月17日开始,马航的股票就一直处于下跌通道。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就认为,马航股价的下跌可能更多的是源自其并不好看的业绩报告。

对于提前做空的猜测也随着两名使用假护照登机者身份的曝光而弱化。根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照片显示,两名使用假护照的人都是伊朗男青年,其中一名19岁,欲乘此航班辗转偷渡去德国与母亲相聚,是恐怖分子的几率较小;另一名被曝光的使用者身份还在进一步核查。

连续3年亏损

马航出现如此大的航空事故,让人不得不关注这家公司本来的“质地”。根据马航财报,该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

马航股票的这波下跌,刚好和其公布去年四季报业绩的时间吻合。2月18日,马航发布其2013年四季报,该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负的3.43亿林吉特,约合1.04亿美元;同比2012年四季度的亏损0.51亿林吉特显著加重。2013年全年马航净利润共亏损11.7亿林吉特,约合3.57亿美元,是2012年全年亏损额的3倍。该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亏损4.33亿林吉特,约合1.32亿美元。2011年,该公司全年亏损25.2亿林吉特,约合7.64亿美元。

马航业绩的颓势应该说起源于2004年,这10年间马航都备受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压力。马航作为马来西亚老牌航空公司,一直以服务好、安全记录高为宣传亮点,但其客流份额却逐渐被后起之秀亚洲航空蚕食。

亚洲航空也是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亚航于2004年登陆马来西亚交易所,发售7亿新股,融资8亿林吉特。该公司以经营东南亚廉价机票为特色,已经攻下了中国出游东南亚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去过东南亚旅游及关注东南亚旅游的中国旅客反映,他们对亚航更为熟悉,原因是票价比较便宜,推广比较有力。

根据中国游客的印象,亚航攻入中国市场是以抢购0元机票的方式开始的。早在几年前,亚航就通过午夜放出0元东南亚短途航线机票的方式,笼络了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票价方面,马航普遍高于亚航,且在中国内地的推广力度不及亚航。

与其国内风生水起的廉价航空公司亚航相比,马航的国企身份似乎成了桎梏。亚航在经营廉价机票中能够获利,与保持较高票价依旧亏损的马航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公司运营成本。

马航作为国有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在面对去年年底燃油价格上涨的情况时显得更加力不从心。马航也想缩减其成本,减少亏损,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十分不顺利。其工会组织强大,对裁减人员和缩减工人工资及福利有较强保护,使得马航削减成本之路基本泡汤。但多年来,马航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还维持着国家航空公司的形象。

只是,在这次意外的航空事件之后,马航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这有可能成为压垮这家国企航空公司的最后那根稻草。

或再启重组

马航和亚航在其国内是前两大航空公司,而且马航也看到了亚航的成功,其挽救自身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做过。而亚航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也看中马航占有的市场份额,两家航空公司在2011年曾有过换股的意向,但该笔交易很快在第二年彻底破裂。当时亚航的首席执行长费尔南德斯指责马航工会阻碍了马航迫切需要的运营调整。

事实上,马航的振兴之举最早开始于2006年。马航当时已经意识到与同行存在的成本差距,它需要在舱位产品、品牌推广、定价、分销和网络布局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是马航历次控制成本的改革都没有成效,在近年亏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靠政府资金支持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亚航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对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除了马航自身感受到的危机,各研究机构对马航的收益率越来越不乐观。在其投资者关系页面下,有很多来自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最近的一个报告是来自星展银行署名Wang MingTek的题为《收益继续下滑》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结论处直言:“来自国内和地区的运营者竞争使得操作环境依旧具有挑战性,继续给马航造成收益下行的压力。马航管理层已经暗示了他们预期的2014年收益依旧不容乐观。同时,马来西亚-印尼航空(Malindo Air)正在侵略性扩张,提供促销机票。”

在自身已经深陷财务困境的情况下,马航如何应对此次重大客机失联问题还需要继续关注。如果马航面临巨额赔偿,其处境将变得异常艰难,除了倒闭之外,重组可能是各方更愿意看到的出路。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❷ 98金融危机详细资料!

亚洲金融风暴: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参考资料:http://spaces.msn.com/members/alun-wxl/PersonalSpace.aspx?owner=1

❸ 沃尔玛,亚马逊,塔吉特是怎么互相偷取份额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5日上午消息,美国投资公司William Blair分析师认为,亚马逊有望凭借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抢夺沃尔玛和塔吉特(Target)的市场份额,并将其股票评级上调为“跑赢大盘”(Outperform)。
William Blair的分析师还将塔吉特和沃尔玛的股票评级下调至“与大盘持平”(Market Perform),并认为,由于潜在的消费者受益于油价高企和财政刺激减少,沃尔玛难以维持在美国的盈利增长。
除此之外,沃尔玛全新Express店面也有可能拖累该公司的利润。
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定价优于塔吉特和沃尔玛的网店,而智能手机和移动商务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提升价格透明度,从而给亚马逊带来更大的增长机遇。

❹ 马航会倒闭吗

马航的国企之痛:巨额赔偿将迫使其倒闭或重
一场巨大的航空事故在8日凌晨突然袭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飞北京的MH370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在雷达上消失,至今没有被发现踪迹。尽管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参与搜寻,但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有效信息。

搜救工作依旧是第一位的,但马航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已经由此愈加捉襟见肘。如果飞机最后被证实失事,那么履行赔偿义务可能致使这家已经近3年连续亏损的马来西亚上市公司重组或倒闭。

马来西亚航空在该国是国有企业,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37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自2004年该国的亚洲航空上市以来,马航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艰难。亚航主营东南亚航线,策略是廉价机票。亚航的非国企低成本优势突出,令马航几度采取措施自救,但由于工会组织强大,马航想缩减成本的策略至今没能成功。

股价遭遇暴跌

失联航班事件发生在上周六,经过周末两天的搜寻,失联航班并没有什么消息。到了本周一,恐慌和担忧席卷了整个亚洲市场,早盘开盘之后,多国重要股指显著下跌,包括A股。上证指数周一暴跌2.86%,报收于1999点,跌破2000点大关。日经225指数周一下跌1.01%;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综指当日下跌0.56%。

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上市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股票在周一遭遇大跌,开盘跌幅高达16%,之后盘内收窄跌幅,至收盘下跌4%。该公司股票成为吉隆坡交易所换手最频繁的股票,当天交易2.12亿股。同为上市公司的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的股票也下跌了3.8%,创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截至周二,该公司股票收于0.24马来西亚林吉特/股。

作为马来西亚货币的林吉特也受到事件的影响,兑美元下跌0.6%。截至周二收盘,1美元大约兑3.2853马来西亚林吉特。

3月12日已经是客机失联后的第五天,在多国多设备投入下依旧没有下落的情形正在加重恐慌。马航的股票尽管暂时稳定在0.24林吉特,但进一步的走势依旧不太乐观。

对此次客机失联的原因,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猜测,尤其是对恐怖袭击格外担忧。循着恐怖袭击的猜测,市场上出现了马来西亚航空的股票被提前做空的消息。这种猜测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只是根据马航的股票近期都在下跌,以及马航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下的该股票走势,自2月17日开始,马航的股票就一直处于下跌通道。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就认为,马航股价的下跌可能更多的是源自其并不好看的业绩报告。

对于提前做空的猜测也随着两名使用假护照登机者身份的曝光而弱化。根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照片显示,两名使用假护照的人都是伊朗男青年,其中一名19岁,欲乘此航班辗转偷渡去德国与母亲相聚,是恐怖分子的几率较小;另一名被曝光的使用者身份还在进一步核查。

连续3年亏损

马航出现如此大的航空事故,让人不得不关注这家公司本来的“质地”。根据马航财报,该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

马航股票的这波下跌,刚好和其公布去年四季报业绩的时间吻合。2月18日,马航发布其2013年四季报,该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负的3.43亿林吉特,约合1.04亿美元;同比2012年四季度的亏损0.51亿林吉特显著加重。2013年全年马航净利润共亏损11.7亿林吉特,约合3.57亿美元,是2012年全年亏损额的3倍。该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亏损4.33亿林吉特,约合1.32亿美元。2011年,该公司全年亏损25.2亿林吉特,约合7.64亿美元。

马航业绩的颓势应该说起源于2004年,这10年间马航都备受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压力。马航作为马来西亚老牌航空公司,一直以服务好、安全记录高为宣传亮点,但其客流份额却逐渐被后起之秀亚洲航空蚕食。

亚洲航空也是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亚航于2004年登陆马来西亚交易所,发售7亿新股,融资8亿林吉特。该公司以经营东南亚廉价机票为特色,已经攻下了中国出游东南亚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去过东南亚旅游及关注东南亚旅游的中国旅客反映,他们对亚航更为熟悉,原因是票价比较便宜,推广比较有力。

根据中国游客的印象,亚航攻入中国市场是以抢购0元机票的方式开始的。早在几年前,亚航就通过午夜放出0元东南亚短途航线机票的方式,笼络了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票价方面,马航普遍高于亚航,且在中国内地的推广力度不及亚航。

与其国内风生水起的廉价航空公司亚航相比,马航的国企身份似乎成了桎梏。亚航在经营廉价机票中能够获利,与保持较高票价依旧亏损的马航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公司运营成本。

马航作为国有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在面对去年年底燃油价格上涨的情况时显得更加力不从心。马航也想缩减其成本,减少亏损,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十分不顺利。其工会组织强大,对裁减人员和缩减工人工资及福利有较强保护,使得马航削减成本之路基本泡汤。但多年来,马航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还维持着国家航空公司的形象。

只是,在这次意外的航空事件之后,马航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这有可能成为压垮这家国企航空公司的最后那根稻草。

或再启重组

马航和亚航在其国内是前两大航空公司,而且马航也看到了亚航的成功,其挽救自身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做过。而亚航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也看中马航占有的市场份额,两家航空公司在2011年曾有过换股的意向,但该笔交易很快在第二年彻底破裂。当时亚航的首席执行长费尔南德斯指责马航工会阻碍了马航迫切需要的运营调整。

事实上,马航的振兴之举最早开始于2006年。马航当时已经意识到与同行存在的成本差距,它需要在舱位产品、品牌推广、定价、分销和网络布局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是马航历次控制成本的改革都没有成效,在近年亏损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靠政府资金支持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亚航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对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除了马航自身感受到的危机,各研究机构对马航的收益率越来越不乐观。在其投资者关系页面下,有很多来自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最近的一个报告是来自星展银行署名Wang MingTek的题为《收益继续下滑》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结论处直言:“来自国内和地区的运营者竞争使得操作环境依旧具有挑战性,继续给马航造成收益下行的压力。马航管理层已经暗示了他们预期的2014年收益依旧不容乐观。同时,马来西亚-印尼航空(Malindo Air)正在侵略性扩张,提供促销机票。”

在自身已经深陷财务困境的情况下,马航如何应对此次重大客机失联问题还需要继续关注。如果马航面临巨额赔偿,其处境将变得异常艰难,除了倒闭之外,重组可能是各方更愿意看到的出路。

❺ 央企发债4万亿对股市是好是杯

央行1200亿逆回购没股市啥事。8月18日,央行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日,中标利率维持于2.5%。1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大大高于过去几周内的逆回购操作量,也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市场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放大”解读。有媒体和评论者认为,央行又开始通过逆回购大放水,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这将对股市带来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意图何在?影响几何呢?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央行的主要意图在于对冲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资金。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别为500亿元和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是逆回购的反向操作,相对回笼了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进行对冲,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市场流动性稍稍偏紧;市场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央行必须通过逆回购对冲。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单日计算的话,央行逆回购1200亿元,对冲后实际净投放700亿元;如果按照本周计算的话,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购,那么,央行对冲后仅仅净投放300亿元。何必用“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来兴奋过度或者说吓唬老百姓呢?不可否认,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出现了走高情况。18日,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4992%,相比于一周前大约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涨;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301%,也是小幅上涨;18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1.7450%,上涨4.40个基点;7天Shibor报2.5310%,上涨1.4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0930%,上涨0.20个基点。按照基点计算的话,都仅仅是稍稍有所上涨而已。这是市场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何必大惊小怪呢?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就证明目前没有快速拉升的基础。因为,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甚至过剩。对央行1200亿元逆回购绝不能过度解读,对冲下来后,净投放并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维持市场货币信贷平稳适度,继续放水的可能性不大。这就决定了再依靠放水货币支撑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证金公司获得的货币信贷资金如何归还还没有着落呢。当然,央行应该站在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临的货币贬值、资本流出上思考问题。新兴市场的亚洲国家目前金融危机苗头已经凸显出来。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铢崩盘之后尘,越南盾等货币都在较大幅度贬值。这种传染力究竟有多大,会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个亚洲包括香港、大陆等,虽然尚需观察,但必须未雨绸缪。如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新袭来,那么,这次中国绝不会像上次安然无恙,绝不会独善其身。目前中国大陆的金融开放程度包括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与1997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外汇储备下降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包括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有分析认为,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元。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应对的事情。

❻ 央行1200亿7天逆回购,对股票什么影响

央行1200亿逆回购没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日,中标利率维持于2.5%。1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大大高于过去几周内的逆回购操作量,也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

市场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放大”解读。有媒体和评论者认为,央行又开始通过逆回购大放水,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这将对股市带来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意图何在?影响几何呢?需要仔细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央行的主要意图在于对冲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资金。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别为500亿元和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是逆回购的反向操作,相对回笼了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进行对冲,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市场流动性稍稍偏紧;市场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央行必须通过逆回购对冲。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单日计算的话,央行逆回购1200亿元,对冲后实际净投放700亿元;如果按照本周计算的话,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购,那么,央行对冲后仅仅净投放300亿元。何必用“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来兴奋过度或者说吓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认,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出现了走高情况。18日,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4992%,相比于一周前大约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涨;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301%,也是小幅上涨;18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1.7450%,上涨4.40个基点;7天Shibor报2.5310%,上涨1.4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0930%,上涨0.20个基点。按照基点计算的话,都仅仅是稍稍有所上涨而已。这是市场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何必大惊小怪呢?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就证明目前没有快速拉升的基础。因为,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甚至过剩。

对央行1200亿元逆回购绝不能过度解读,对冲下来后,净投放并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维持市场货币信贷平稳适度,继续放水的可能性不大。这就决定了再依靠放水货币支撑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证金公司获得的货币信贷资金如何归还还没有着落呢。

当然,央行应该站在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临的货币贬值、资本流出上思考问题。新兴市场的亚洲国家目前金融危机苗头已经凸显出来。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铢崩盘之后尘,越南盾等货币都在较大幅度贬值。这种传染力究竟有多大,会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个亚洲包括香港、大陆等,虽然尚需观察,但必须未雨绸缪。如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新袭来,那么,这次中国绝不会像上次安然无恙,绝不会独善其身。目前中国大陆的金融开放程度包括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与1997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外汇储备下降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包括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有分析认为,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元。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应对的事情。

虽然中国有3.7万亿美元的外储,起码短期内能够应对任何规模的资本流出以及各种做空人民币的企图。但是,一定要防止诸如林吉特等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的资本大量流出的传染性。虽然中国外储多,但是经济体量也大,资本一旦流出的规模也大。

当务之急是,一旦外汇占款快速下降导致变相回笼流动性造成市场流动性紧缺的话,应该果断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释放流动性。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

释放流动性目的在于防止实体经济失血。因此,央行以及商业银行再也不能把资金借给证金公司直接入市购买股票了。一个办法是,证金公司迅速从股市里退出,迅速归还银行以及央行的货币信贷资金,增加实体经济市场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

证金公司如果再在A股里胡乱购买股票,结果只能是导致实体经济失血更加严重,金融风险将被无限扩大。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大贬情况下,将大量资金由证金公司投入到股市里绝对是一大忌讳。

❼ 在股票分布线中出现金钱符号(¥)是什么意思

这个上市公司要分红的信号

❽ 央行1200亿逆回购 什么是逆回购 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1.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2.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3. 从央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来看,有一定积极因素。毕竟之前A股的下跌主因是流动性收紧所致,而今下跌已进入疯狂阶段,新股破发已成常态,跌停板面积开始扩大。央行逆回购行为,暗示暂时会舒缓一下流动性,这给股市带来较好的预期,会导致出现反弹。至于反弹的幅度和空间有多大,目前不敢奢望。毕竟,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投资者的预期极大降低。加之,央行舒缓流动性只是暂时行为,抑制通胀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因而收紧流动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总结:以上就是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❾ 马来西亚股票哪里可以查询

1、在很多证券网站或者门户网的财经频道上,都有国际股票的板块的,找到马来西亚的板块,输入相应的股票代码即可查看股票价格了。
2、2015年8月14日,马来西亚股市大跌1.75%,创2012年6月来新低,已经连续第六天下跌。林吉特对美元一度暴跌逾1000点,最低触及4.1270,跌幅2.9%,继续刷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新低。

❿ 吉隆坡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

吉隆坡证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场建立于1988年,其设立目的是为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条件;1991年起,吉隆坡证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场开始公布自己的指数。
马来西亚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二板市场自1998年11月设立以来发展迅速。短短一年半时间内,上市公司迅速增加,至2000年6月份已达287家,市值总额390多亿林吉特(3.8林吉特合1美元)。
据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一位高级官员介绍,二板市场的设立扩大和深化了吉隆坡股票交易市场,提高了股市集资和资金流通的有效性,使更多马来西亚公司向股市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寻求上市的公司必须是一家继续经营的企业。上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公开发行、标价出售、配售和招标。
为了确保二板市场有序、公正,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制订了公司上市指南,对申请上市的公司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以便申请上市公司有章可循,同时确保投资者获得有关上市公司的足够信息。信息只有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方可申请上市。 必须是在马来西亚注册的本地公司;
上市最低实缴资本不少于1000万马币,不超过5000万马币;
有公司在上市前2—3年内连续盈利的经营记录,上市前3年内,平均每年税前利润不少于200万马币,平均每年税后利润不少于100万马币;
公众持股数介于25%一30%,并由至少500名投资者所持有,每人持股数不少于1000股(不包括员工);
股东出售股权限制期为一年,一年之后每年至多只能出售其股权的15%;
招股说明书的摘要必须公开;
有关公司信息披露的持续规定:采用半年度报告,即时披露对估价有影响的敏感资料(与主板要求相同)。 一、持股比例的规定
首先,证券委员会考虑寻求上市的公司的定量因素,特别是对已发实收股本有具体量化要求。一家公司在二板市场寻求上市,应该至少拥有4000万林吉特的已发实收股本。公司必须确保,上市时,其已发实收股本全部由普通股(每股1林吉特)组成。如果拥有优先股、特权股或者可转换债券,必须在上市前相应地采取措施将有关证券变卖或转换成现款。
其次,证券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人数和持股比例有明确规定。已发实收股本在4000万至6000万林吉特的公司,在上市时每人持有不少于1000股的公众股东至少750入,已发实收股本在 1亿林吉特以上的公司,公众股东至少1000人。已发实收股本在l亿林吉特以上的公司,公众股东至少1250人。寻求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员工可以在公众股东之列,但公司必须确保其股东至少有500人是非公司员工的公众人士。
与此同时,有关公司在上市时,其已发实收股本必须有25%由公众股东持有。公司已发实收股本的5%由员工持有以及公司已发实收股本的10%由土著(本地原住民)投资者持有,可被视为符合这一条件。
证券委员会规定,持股公众不包括申请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的董事、持有公司5%或以上已发实收股本的股东以及与这两类人有关联的人——家庭人员、按他们的指示和意愿行事者和法入团体以及他们及其家庭为唯一受益的信托财产的托管人。
二、对企业的盈利要求
申请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业务运营和公司盈利等要求。按集团预计财务实力寻求上市的公司,如果公司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为集团盈利单一最大贡献者,该公司在向证券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前必须已经公司化和从事同一业务或补充业务至少满5个财政年度;不按集团预计财务实力寻求上市的公司,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在向证券委员会提交申请前已公司化并从事同一业务或补充业务至少满5个财政年度。对申请上市公司盈利表现的具体要求是: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必须拥有连续3个财政年度保持盈利的记录,在这3年内累计税后盈利不少于12加万林吉特并在最近的一个财政年度税后盈利不少于400万林吉特。证券委员会只接受经审计的结果。
证券委员会还规定,寻求上市的公司通常必须有能力在未来财政年度保持合理水平的税后盈利以支持其扩大的股份资本;财政状况良好,有足够的周转资金;下市前,申请公司的董事及他们控制的其它所欠申请公司的所有债务必须结清,每股的净有形资产必须不少于每股的票面价值。
三、质量因素
证券委员会还要考虑公司的质量因素以确定它是否适合上市。考虑范围包括:1、经营动态:质量管理、供销渠道多样化、熟练工人、员工调整、技术优势、有效的运营和生产过程、研究与开发能力等;2、竞争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确定的目标市场和促销活动、有效的营销渠道、一定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承受经济衰退打击的能力等。
证券委员会考虑的其它质量因素还包括:1、业务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寻求上市的公司必须有全面运行的独立的业务。2、管理的连续性,即寻求上市的公司在向证券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前同一管理层至少连续管理3年,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寻求上市公司的创办人必须向证券委员会展示能确保公司有效运营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3、利益冲突,即公司与其董事或创办入之间不应该存在重要的利益冲突。4、风险评估,如果一家申请上市的公司是受特殊因素或事件影响,比如公司依赖一小部分客户,证券委员会视这样的公司不适合上市。5、对经济增长和政府目标的贡献。这种贡献包括利用本国初级产品、本国劳工、培训当地管理人员和工人以及参与增值活动等。
证券委员会还对申请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连锁上市、证券承销、股权出售、配股等提出要求。
申请上市公司不得为了达到符合盈利记录要求而改变会计政策,证券委员会视采取这种做法的公司为不适合上市。
如果一家控股公司的一家或更多子公司、附属公司已经上市,而且这些已上市公司共占控股公司税后利润的50%或过去3个财政年度净有形资产的50%或以上,这样的控股公司通常不得上市。证券委员会只有在下列条件下可考虑允许控股公司上市。该控股公司有自己自治的业务并能符合证券委员会的上市要求,或者其未上市的子公司、附属公司的税后盈利或净有形资产在过去3年或5年占集团税后盈利或有形资产的50%或以上。
证券向公众发行前必须有认购安排。认购者的全部名单连同他们的认购承诺必须交证券委员会备案。
四、股权出让
证券委员会对上市公司实行股权出让暂禁令,有关公司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出售、转让其所持股权超过实收股本的45%。即根据暂禁令,有关公司只能每年(连续算)出售或转让最多1/3的股权。如果有关公司是一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每个股东必须作出承诺即他(她)在规定期限内不出售或转让其在有关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股票。
申请上市公司可以向董事、雇员配股,也可向对公司作出贡献的其他人(如供应商、分销南、经纪商和客户)配股,不过配给后者的股票只能配给业务实体而非个人。配股总额必须在公司已发股本的5%范围内。每个合法董事、雇员或其他人所获配股不得多于1万股。
获准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之日起3年内不得从事与其原核心业务不相关的其他活动,企业还必须在发行范围广的报纸上以广吉形式刊登公司简介。
二板市场公司上市3年并符合在主板市场挂牌的条件,在证券委员会批准下可以转上主板市场。 1999年3月9日,吉隆坡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宣布,为了增加第二板市场股票流通数,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将从1999年4月起,对第二板市场公司上市最低实缴资本从l000万马币提高到4000万马币。
新的上市条例的实行,使所有寻求在第二板上市的公司,必须符合缴足最低资本4000万马币的规定,而已经上市和获难上市的第二板市场公司则必须在宽限期内把资本提高到最低4000万马币。
证券交易委员会还宣布,他们目前正在重新检讨第二板上市公司的多项上市条例,确保上市规定保持在适当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上,让投资大众感到满意。

阅读全文

与吉特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交易所平台 浏览:423
电信托管服务器价格 浏览:489
支付宝的基金和理财哪个收益好安全 浏览:232
郑醇期货1909最新价格 浏览:173
陕西煤业历史最高价格 浏览:450
陈浩指标 浏览:327
长江证券上市咨询 浏览:606
2019兴业银行最新理财产品 浏览:228
天津瑞茂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452
恐怖融资界定始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浏览:50
硫醇甲基锡的价格 浏览:369
宏源期货乌鲁木齐营业厅客服电话 浏览:519
晋中银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浏览:572
工行法人理财产品最新 浏览:155
股票市场 浏览:879
股东查账如何发现问题 浏览:236
融资融券打新举例 浏览:900
2019公司境外汇款的规定 浏览:616
600664股票价格 浏览:679
美国贷款银行有哪些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