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洲际量子股票

洲际量子股票

发布时间:2021-10-15 12:58:50

❶ 跨越半个地球 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传递哪些信号数字报

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信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21世纪初,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
量子通信又称量子隐形传送(QuantumTeleportation),“teleportation”一词是指一种无影无踪的传送过程。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量子通信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按照常理,信息的传播需要载体,而量子通信是不需要载体的信息传递。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如:原子),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
量子隐形传送所传输的是量子信息,它是量子通信最基本的过程。人们基于这个过程提出了实现量子因特网的构想。量子因特网是用量子通道来联络许多量子处理器,它可以同时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相比于经典因特网,量子因特网具有安全保密特性,可实现多端的分布计算,有效地降低通信复杂度等一系列优点。
量子通信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是21世纪国际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2 研究历史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quantumentanglement)的现象确实存在,这一结论对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界主流思想认为,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量子纠缠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幽灵——超距作用(spookyactioninadistance)的存在,它证实了任何两种物质之间,不管距离多远,都有可能相互影响,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在量子纠缠理论的基础上,1993年,美国科学家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QuantumTeleportation)的概念。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幽灵
(Spooky)”——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真正的威力。1993年,在贝内特提出量子通信概念以后,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基于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即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这就是量子通信最初的基本方案。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对人们认识与揭示自然界的神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态的传送完成大容量信息的传输,实现原则上不可破译的量子保密通信。
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

❷ “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意味着什么

“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意味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

基于卫星平台的量子通信是构建覆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为可行的手段。2011年底,中科院与奥地利科学院签署了协议,计划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指令控制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实验中获取共享密钥量约800kbits。基于共享密钥,采用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结合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协议,每秒更新一次种子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75分钟的中国科学院和奥地利科学院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墨子号”卫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站之间实现成功对接,表明了通过“墨子号”卫星与全球范围任意地点进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与普适性,并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❸ 量子卫星已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了吗

据报道,日前中国科技大学负责人表示,近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报道称,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为未来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❹ “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有何意义

“墨子号”卫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站之间实现成功对接,表明了通过“墨子号”卫星与全球范围任意地点进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与普适性,并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基于卫星平台的量子通信是构建覆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为可行的手段。2011年底,中科院与奥地利科学院签署了协议,计划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指令控制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实验中获取共享密钥量约800kbits。基于共享密钥,采用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结合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协议,每秒更新一次种子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75分钟的中国科学院和奥地利科学院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

❺ “墨子号”首次量子保密洲际通信细节有哪些

“墨子号”首次量子保密洲际通信细节有:“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建立了一个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

按照两国科学院2011年底在北京签署的洲际量子通信合作协议,中奥联合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于去年年中开展了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然后以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兴隆地面站与格拉茨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实验中获取共享密钥数据量约800千比特。

基于共享密钥,采用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曾获诺奖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图像加密后被分别传送到北京和维也纳。

结合高级加密标准AES-128协议,每秒更新一次种子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建立了一个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成功举行了两国科学院之间的75分钟洲际视频会议,两院院长白春礼与安东·蔡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洲际量子通信中,数据是使用量子密钥加密后传输的,监听者无法窃取中间的信息,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廖胜凯告诉新华社记者,“除了使用量子密钥进行加密,其他环节与正常的照片传输和视频一样。”

廖胜凯表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符合预期,较为顺利,但目前建立共享密钥的效率不高,通信速率也有提高空间。他说,发射多颗卫星构成星座网络可以大幅提高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效率,预计5到10年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有现实应用能力的星地保密通信网络。

❻ 我国开通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干线是真的吗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29日正式开通,结合“墨子号”卫星,我国科学家成功与奥地利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随后,白春礼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塞林格在通话中向我国近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科研合作。

❼ 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9月29日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对接,预示着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已经形成,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

❽ “墨子号”量子卫星具备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能力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墨子号”量子卫星近日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

“墨子号”卫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站之间实现成功对接,表明了通过“墨子号”卫星与全球范围任意地点进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与普适性,并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❾ "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了吗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安东·塞林格研究组合作,近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该成果由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安东·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完成。

❿ “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有什么意义

“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的意义:

“墨子号”卫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站之间实现成功对接,表明了通过“墨子号”卫星与全球范围任意地点进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与普适性,并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基于卫星平台的量子通信是构建覆盖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为可行的手段。2011年底,中科院与奥地利科学院签署了协议,计划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阅读全文

与洲际量子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兴业银行最新理财产品 浏览:228
天津瑞茂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452
恐怖融资界定始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浏览:50
硫醇甲基锡的价格 浏览:369
宏源期货乌鲁木齐营业厅客服电话 浏览:519
晋中银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浏览:572
工行法人理财产品最新 浏览:155
股票市场 浏览:879
股东查账如何发现问题 浏览:236
融资融券打新举例 浏览:900
2019公司境外汇款的规定 浏览:616
600664股票价格 浏览:679
美国贷款银行有哪些 浏览:841
期货原油外汇通 浏览:684
民营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本金保障吗 浏览:324
sps财务指标 浏览:641
期货投资公司挂靠 浏览:109
期货白银盈亏怎么计算 浏览:105
瑞达期货关联上市公司 浏览:530
期货老师公开课件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