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出指标种数量指标对应的三级指标如何填
是项目或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推广或服务中所产生的业务收入。
产出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目标,相关预算资金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可进一步细分为:
1、数量指标:反映项目计划完成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通常用绝对数表示。如举办培训的班次,培训学员的人次,新增设备数量等。
2、质量指标: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如培训合格率,研究成果验收通过率等。
3、时效指标:反映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如培训完成时间,研究成果发布时间等。
(1)产出指标证券投资净额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国内生产总值含有了价格变化的因素,产出指标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表明去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产出,另一个表明效果的指标是经济增长串,同样计算实际国内产出的增长率。产出指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是用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产出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SGDP表示。
实际GDP是名义GDP去除了价格水平因素,产出指标用定理CPI表示价格水平,基期为1998年第四季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季度资料,含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因素,采用移动平均比率法的乘法模型进行季节调整,产出指标季节调整后的变量用sgsa。并对其进行对数处理,产出指标可以消除异方差和指数化趋势,对数化处理过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记。
2. 看一个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时候,主要看哪几个指标,有和标准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从这三种表中应着重分析以下四项主要内容:
1、公司的获利能力
公司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增长速度是其有无活力、管理效能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当然首先是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财务报表,先要着重分析公司当期投入资本的收益性。
2、公司的偿还能力
目的在于确保投资的安全。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看其有无能力偿还到期债务,这一点须从分析、检查公司资金流动状况来下判断;
二是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点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不同权益项目之间的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的。
3、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
即进行成长性分析,这是投资者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4、公司的经营效率
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以检测股票发行公司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之,分析财务报表主要的目的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和周转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2)产出指标证券投资净额扩展阅读:
财务分析工作内容
1、资金运作分析:根据公司业务战略与财务制度,预测并监督公司现金流和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为公司的资金运作、调度与统筹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
2、财务政策分析:根据各种财务报表,分析并预测公司的财务收益和风险,为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调整提供建议;
3、经营管理分析:参与销售、生产的财务预测、预算执行分析、业绩分析,并提出专业的分析建议,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
4、投融资管理分析:参与投资和融资项目的财务测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配合上级制定投资和融资方案,防范风险,并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财务分析报告:根据财务管理政策与业务发展需求,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为公司财务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3. 证券投资分析练习题
DBCBBBDC?AC
4. 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之间的联系
证券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
的深刻影响,而且证券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也与宏观经济因素息息相关。
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当中,有着门类齐全的不同部门
;各部门中又有干差万别的不同行业;各行业中更有成千上万的不同企业。这些众多的
企业、行业和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影响,互相制约。
企业的强弱受行业的影响,行业的盛衰受部门的制约,部门是否兴旺又取决于国民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但在不同的经济气候之
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不同的影响,生产经营的后果也会有显著的不同,这就
要求企业适时地进行调整。比如当国民经济处在繁荣或衰退的不同阶段时,影响国民经
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各种关键因素的变量,如利率和物价等,也会出现上下波动,企业若
不能适时地作出反应,必定会受到严重影6向,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金融活动早已与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并且在经济生活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
,效率的高低,不仅要受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影响,更要受宏观经济形势的直接制约。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无论是对投资者、投资对象,还是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证券投资分析
也总是从宏观经济分析开始的。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对比来进行。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这类指标可以对将来的经
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从实践来看,通过先行指标对国民经济的肩峰和低谷进行计
算和预测,得出结论的时间可以比实际高峰和低谷的出现时间提前半年。施行指标主要
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二是同步指标。通过这类指标算出的国民经济转折点
大远挪匆行动的抛时间同时发生。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
,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三是滞后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转折点一般要比实际经济活动晚半年。滞后指标主要有银
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末还贷款等。此外,还有国内外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经
常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五个
有密切联系的主要综合指标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的主要面貌,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
长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等。
经济指标有许多个。要进行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要选取那些能从各方面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丰本面貌,并能与证券投资活动有机结合的指标。
(2)计量经济模型。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间数量
关系的方程式。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属于相关或函数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
运算,就可以探寻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平衡的各种因素。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以及随机误差三大要素。经济变量是反映经济
变动情况的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而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则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
生变量两种。内生变量是指由模型本身加以说明的变量,它们是模型方程式中的来知数
,其数值可由方程式求解获得;外生变量则是指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说—8j的量,它们
是方程式中的已知数,其数值不是由模型本身的方程式算得,而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产
生。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二大要素是参数。参数是用以求出其他变量的常数。参数一般反
映出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在分析某种自变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的数值变化时
,通常假定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这种不变的白变量就是所说的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
第二个要素是随机误差。这是指那些很难预知的随机产生的差错,以及经济资料在统计
、整理和综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可正可负,或大或小,最终正负误差可以抵消,因
而通常忽略不计。
为证券投资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应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所谓宏观计量经
济模型是指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较全面的动态特征,研究宏观经济
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并可用于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决策研究以及发展预测等功能的计量经济模
型。
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除了要充分发挥模型的独特优势,挖掘
其潜力为我所用之外,还要注意模型的潜在变量被忽略、变量的滞后长度难确定以及引
入非经济方面的变量过多等问题,以充分发挥这一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3)概率预测。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论则是一
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多的概率论方法被运用于经济、金融
和管理科学,概率论成为它们的有力工具。
概率论方法也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时
,就要给出以一定的概率处于一个区间的随机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引入概率论的方法进行预测,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即已开始
,但到二战后才开始蓬勃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调节经济、制定改革措施的迫切需要
。各种宏观经济预测实践都是政府制定财政、货币、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例如美
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要根据概率预测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
概率预测的重要性是由客观经济环境和该方法自身的功能决定的。要了解经济活动
的规律性,必须掌握它的过去,进而预计其末来。比如要进行证券投资,就要先熟知整
个经济及其组成部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虽说国民经济的领域广阔、关系错综复杂,
但从时间序列上看,却有必然的前后继承关系。只要掌握了经济现象的过去变动情况,
就可以依此为依据,加入可能出现的新因素适当调整,就可以预计事物的将来。过去的
经济活动都反映在大量的统计数字和资料上,根据这些数据,运用概率预测方法,就可
以推算出以后若干时期各种相关的经济变量状况。
概率预测方法运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宏观经济短期
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负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个人收入、
个人消费、企业投资、企业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的下一时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前三项指标的预测。西方各国实践这一预测的公司机构很多,他们
使用自己制定的预测技术或构造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并定期公布预测数值,预测时
限通常为一年或一年半,概率预测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推想未来。广泛搜集经济领
域的历史和现时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
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界普遍开展了经济预测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要
使经济预测具有科学性,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及时的资料;精密、捷便的计
算技术;还需要根据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关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统计时,要将国内生产而输出国外的包括进去,在国外产生而在本国消耗的
则不计算在内。区分国内产生和国外产生一般以“常任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任居民在
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任
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国的公民;(2)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
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
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也就是在一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
值的总和。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
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
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
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
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总需求膨胀、物价指数上升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
经济的过热态势。因此,应该追求适度经济增长这一目标。
2.失业率。
高就业率(或低失业率)是经济社会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失业串上升与下降是以
GNP相对于潜在GN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
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在这种时期经济的痛苦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
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通贷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常被视为
经济的头号大敌,政治家和银行家天天对通货膨胀的危险性作出判断。各国政府都曾为
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过猛烈的行动。那么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总的来说:(1)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对价格和产量的纽曲,有时甚
至是整体产量和就业的扭曲。但是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因为,通货膨胀从方式上有
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预期和末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式、严重的和恶性的
二种。温和式通货膨胀(年率低于10%)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严重的通货膨胀
则指两位数的广阔空间;恶性通货膨胀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无论通货膨胀的实际或者觉察到的代价究竞如何,各个国家在今天都不会长期容忍
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迟或早,它们要采取厦步骤减轻通货膨胀,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
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业率和GNP的低增长,因此而损失的产量和
就业数量本身作为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很大的。
4.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直接
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
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
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
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也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跟整体
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还受到物价上涨幅度的牵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
工具。
5.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实质上可以把汇率看作是
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一方面,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
长率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适当波动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
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问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
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问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了不使汇率的过分波动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协调,各国政府和
中央银行都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或收购外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外汇供求,
进而影响汇率。此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对外贸易结
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等因素,从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各国金融当局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政府干预越来
越多地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出现了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
市场的情况。
6.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
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
核算财政收支总额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收大于支是盈余,收不抵支则
出现财政赤字。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弥补手段不足以平衡收支;或者即使总量上能勉强
平衡,却又形成结构上的失衡,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7.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目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
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
法人。
国际收支中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我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
况;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我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着我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
的执行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国家的开放规模和开放速
度进行规划、预测和控制。
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
资金的数量。
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
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经济建设便无法顺利进行,经济
发展便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上升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投资规模的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同有着这方面的多次教训。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
象严重,各地方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又导致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物资供应的严重紧张
和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影响到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压缩投资规模,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适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才是宏观经济得以合理、高效
运行的必要前提。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投资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
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
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
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从而孕育一
个深的经济衰退。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如何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呢?我们必
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
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
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
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
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
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
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
,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
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
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
,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
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
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
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叫顷利实现
,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
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
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
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
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
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
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
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
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
(2)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经济情况从来
不是静止不劝的,某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繁荣。
之后可能是经济的衰退,产出、产品销售、利率、就业开始下降,直至某个低谷——萧
条,此阶段的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
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接下来则是经济重新
复苏,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股票市场综合了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预期,这种预期
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关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关信息,特别是经济中的人的切身感受
。这种预期又必然反映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既然股价反
映的是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因而其表现必定领先于经济的实际表现(除非预期出现偏差,
经济形势本身才对股价产生纠错反应)。当经济持续衰退至尾声——萧条时期,百业不振
,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寥寥无几,此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搜集和
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作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当各
种媒介开始传播萧条已去,经济日渐复苏时,股价实际上已经升至一定水平。随着人们
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境遇亦在不断改善,股市日渐活跃,需求不断扩大,股价不
停地攀升,更有大户和做手借经济形势之大“利好”进行哄抬,普通投资者在利欲和乐
观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极力“捧场”,股价累创新高,而那些有识之士在综合分析经济形
势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将不会再创热潮时, 俏然抛出股票。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供需
力量逐渐发生转变,当经济形势逐渐被更多的投资者认识,供求趋于平衡直至供大于求
时,股价便开始下跌,当经济形势发展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向衰退时,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便会发生。
上面实际上描绘了股价波动与经济周期相互关联的一个总体轮廊,这个轮廊告诉我
们以下几点启示。
1)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相应地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
济运动,股市的低迷和高涨不永恒的。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动向。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
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切忌盲目从众,否则极有可能成为别人的
“盘中餐”。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驱使而追逐小
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或许配合技术分析的趋势线进行研
制会大有裨益。
对于经济周期的认识,须提请注意的是周期的任何阶段往往也是波浪式的完成的,
或者说大周期中有小周期,参照何种周期,投资者就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作出适当的
选择。
不同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具体某种股票的行情分析,应深入
细致地探究该波周期的起因,政府控制经济周期采取的政策措施,结合行业特征及发行
公司的“公司分析”综合地进行。一般来说经济的景气与不景气以示同行业的相对影响
程度在同一波周期中是对称的,因而下面的现象是常见的。
4)景气来临之时首当其冲上涨的股票往往在衰退之时首当其冲下跌。典型的情况是
,能源、设备等股票在上涨初期将有优异表现,但其抗跌能力差;反之,公用事业股,
消费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部门的股票则在下跌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两上主要
经济问题,在第一节中,我们已有初步的认识。通货膨胀存在的原因,以及它对经济的
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此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阐述。而政府对通货膨胀进行
控制的宏观政策往往只能以一定的代价(比如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1)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股价特别是个股的影响,也无永恒的定
势,它完全可能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
通胀的原因,通胀的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的
分析入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命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
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钮曲,货币每年
以50%的速度以至更快地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期对资金保值。这
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
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
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工具来抑
制通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
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在后面阐述。
——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发
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
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
反,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下跌。
——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
,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
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的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
致股价下跌。
——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可以从“税收效应”、“债负效应”、“存
货效应”、“波纹效应”对公司作具体的分析。但长期的通货膨胀增长,必然恶化经济
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
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库存的原料原以低价购进,产品价格忽然上扬,意
外地提高了他们的利润。待一季盈余增加公布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待一
段急速行情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
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士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
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
距离。
总之,万事皆有度,过之则无益。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为避免损失,将资金投
向股市。而通胀初期,物价上涨,生产受到刺激,企业利润增加,股价因此看涨。但持
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企业成本增加,而高价格下需求下降,企业经营恶化。特别是,
政府此时不得已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则尤如雪上加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一些企业
甚至倒闭;股市在恐慌中狂跌。
2)通货膨胀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提高了对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
——适度通货膨胀下,人们企图通过投资于债券实现资金保值从而使债券需求增加
,价格上涨。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还木付息风险,从而债
券价格下跌。
——过度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经营困难其至倒闭;同时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实物资
产和交易上寻求保值,债券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
5. 会计报表的解析及常见比率指标的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 保守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投资净额+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净额)÷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 ①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② 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1-资产负债率)
3.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 利息偿付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其中: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5.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本比率=长期债务÷(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6. ①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税前利润+固定支出)÷固定支出
②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息税前利润+租赁费中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租赁费中的利息费用+优先股股息÷(1-所得税税率)]
三、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1.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2.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3.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
4. 长期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长期投资平均余额
其中:长期投资平均余额=(期初长期投资+期末长期投资)÷2
长期投资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长期投资周转率
5. 其他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其他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其他资产平均余额=(期初其他资产+期末其他资产)÷2
其他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其他资产周转率
6. ①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②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7. ①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②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平均净额
其中:存货平均净额=(期初存货净额+期末存货净额)÷2
① 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率
② 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率
四、获利能力分析
1. ① 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② 单一产品毛利额=销量×(销售单价-单位销售成本)
单一产品毛利率=(销售单价-单位销售成本)÷销售单价
③ 多种产品毛利额=∑单一产品毛利额
或=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综合毛利率
综合毛利率=∑(某产品销售比重×该产品毛利率)
2. 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②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其中:贡献毛益=主营业务收入-变动成本=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4.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5. ① 经营杠杆系数=营业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②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贡献毛益÷基期营业利润
6. 总资产收益率=收益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收益总额=息税前利润
7. 长期资本收益率=收益总额÷长期资本额×100%
其中:收益总额=息税前利润-短期利息
或=税前利润+长期资本利息
长期资本额=长期负债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期初长期负债+期末长期负债)÷2+(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
五、投资报酬分析
1. ①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② 财务杠杆系数=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变动前的税前利润
2. ①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平均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
②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其中: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所以:
③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④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1-资产负债率)
⑤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负债÷净资产)]×(1-所得税率)
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财务杠杆系数
3. ① 简单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② 复杂资本结构的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增发的普通股股票+真正稀释的约当股数)
③ 复杂资本结构的充分稀释的每股收益=(净利润-不可转换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普通股股票等同权益)
4.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场利得)÷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其中:每股市场利得=期末股票市价-期初股票市价
5.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6. 市净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其中: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权益)÷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六、现金流量分析
1.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2.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100%
3. 偿还到期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负债×100%
4.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5.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100%
6.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7.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一定时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期资本支出+同期存货净投资额+同期现金股利)×100%
8.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利息支出)÷(固定资产原值+对外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100%
9.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额
10.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100%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七、业绩计量与评价
1.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2. ① 净现金流量=净收益+非现金费用
②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量-流动资产增加额+流动负债增加额-非经营活动收益
③ 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投资支出
3. 经济增加值=息前税后经营收益-使用的全部资金×资本成本率=税后经营收益-使用的股权资金×股权成本率
基本经济增加值=息前税后经营利润-报表总资产×资本成本率
4. 市场增加值=总市值-总资本
5. 经济收益=预期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净投资的现值
6.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6. 运用财务指标和证券投资知识选取一支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公司股票,并写出分析报告,1000字左右
指标\日期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净利润(万元) | 16598.01| 73612.68| 83562.47| 54948.12|
|净利润增长率(%) | -3.82| -11.90| 52.07| -79.89|
|净资产收益率(%) | 1.21| 5.47| 6.23| 4.14|
|资产负债比率 (%) | 7.74| 7.81| 5.40| 4.71|
|净利润现金含量(%) | 233.17| 37.69| 106.14| 21.44|
└─────────┴─────┴─────┴─────┴─────┘
指标含义:
净资产收益率:高/低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强/弱。
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20.50%
净利润增长率:高/低表明公司增长能力强/弱,前景好/差。
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63.92%
资产负债比率:高/低表明公司负债多/少,偿债压力大/小。
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55.36%
净利润现金含量:高/低表明公司收益质量良好/差,现金流动性强/弱。
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1320.13%
【资产与负债】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资产总额(万元) |1507981.86|1485984.11|1437473.27|1407236.38|
|负债总额(万元) | 116744.98| 116162.61| 77673.01| 66330.69|
|流动负债(万元) | 86392.71| 86103.92| 58720.55| 48256.35|
|长期负债(万元) | -| -| -| -|
|货币资金(万元) | 592579.04| 601339.78| 696181.20| 760674.89|
|应收帐款(万元) | 42292.48| 35699.99| 33598.90| 28026.45|
|预收帐款(万元) | 28176.24| 46932.37| 6387.12| 8014.11|
|其他应收款(万元) | 2838.50| 1113.73| 1324.24| 1087.86|
|坏帐准备(万元) | -| -| -| -|
|股东权益(万元) |1366208.64|1345370.42|1341171.20|1327599.67|
|资产负债率(%) | 7.7400| 7.8100| 5.4000| 4.7100|
|股东权益比率(%) | 90.5900| 90.5300| 93.3000| 94.3400|
|流动比率 | 10.9592| 10.7559| 15.8948| 20.0286|
|速动比率 | 9.2102| 8.9416| 14.0705| 18.3364|
└─────────┴─────┴─────┴─────┴─────┘
【现金流量】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212495.11| 769088.08| 756022.11| 471005.49|
|(万元) | | | |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38701.01| 27744.58| 88691.82| 11780.07|
|(万元) | | | | |
|现金净流量(万元) | 5234.88| -90748.53| -59831.18|-234690.34|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246.51| -68.72| 652.90| -95.56|
|增长率(%) | | | |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与| 97.54| 104.88| 107.04| 102.70|
|主营收入比(%)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 233.17| 37.69| 106.14| 21.44|
|净利润比(%) | | | | |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 31.54| -123.28| -71.60| -427.11|
|比(%) | | | | |
|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 -33406.78| -61402.47| -73582.12|-120392.87|
|量(万元) | | | | |
|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 -52.23| -56415.89| -74504.36|-126075.45|
|量(万元) | | | | |
└─────────┴─────┴─────┴─────┴─────┘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217853.03| 733328.59| 706285.95| 458636.98|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经营费用(万元) | 773.80| 3790.65| 4201.52| 3617.21|
|管理费用(万元) | 7184.06| 30861.64| 27736.44| 25890.94|
|财务费用(万元) | -3769.41| -11536.91| -10844.08| -18648.07|
|三项费用增长率(%) | -17.89| 9.58| 94.23| -49.96|
|营业利润(万元) | 20997.94| 86669.21| 99673.69| 67948.23|
|投资收益(万元) | -| -| -| -|
|补贴收入(万元) | -| -| -| -|
|营业外收支净额(万 | 100.10| -1031.08| 541.40| 182.72|
|元) | | | | |
|利润总额(万元) | 21098.04| 85638.13| 100215.09| 68130.95|
|所得税(万元) | 4141.69| 11811.35| 16292.47| 12456.68|
|净利润(万元) | 16598.01| 73612.68| 83562.47| 54948.12|
|销售毛利率(%) | 12.48| 16.79| 18.76| 19.20|
|主营业务利润率(%) | 9.63| 11.81| 14.11| 14.81|
|净资产收益率(%) | 1.21| 5.47| 6.23| 4.14|
└─────────┴─────┴─────┴─────┴─────┘
【历年简要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1-09-30|2011-06-30|
├─────────┼─────┼─────┼─────┼─────┤
|每股收益(元) | 0.0500| 0.2300| 0.1600| 0.1100|
|每股收益扣除(元) | 0.0500| 0.2300| 0.1500| 0.1100|
|每股净资产(元) | 4.2300| 4.1700| 4.0900| 4.0400|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 -| -| -|
|元)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 1.2149| 5.4716| 3.7973| 2.7527|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2.0902| 2.0902| 2.0902| 2.0902|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7913| 0.7399| 0.6903| 0.6460|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217853.03| 733328.59| 566132.72| 373264.49|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 -| -| -| -|
|净利润(万元) | 16598.01| 73612.68| 50156.11| 35870.87|
└─────────┴─────┴─────┴─────┴─────┘
┌─────────┬─────┬─────┬─────┬─────┐
|财务指标(单位) |2011-03-31|2010-12-31|2010-09-30|2010-06-30|
├─────────┼─────┼─────┼─────┼─────┤
|每股收益(元) | 0.0500| 0.2600| 0.1700| 0.1400|
|每股收益扣除(元) | 0.0500| 0.2600| 0.1700| 0.1400|
|每股净资产(元) | 4.2200| 4.1600| 4.0700| 4.0200|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 -| -| -|
|元)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 1.2672| 6.2306| 4.2733| 3.4302|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2.0902| 2.0902| 2.0902| 2.0902|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8383| 0.7848| 0.7261| 0.6903|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83915.23| 706285.95| 514370.56| 332896.80|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 -| -| -| -|
|净利润(万元) | 17258.90| 83562.47| 56102.90| 44528.50|
└─────────┴─────┴─────┴─────┴─────┘
【每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审计意见 | |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
| | | 意见| 意见| 意见|
|每股收益(元) | 0.0500| 0.2300| 0.2600| 0.1700|
|每股收益扣除(元) | 0.0500| 0.2300| 0.2600| 0.1700|
|每股净资产(元) | 4.2300| 4.1700| 4.1600| 4.1100|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2.0902| 2.0902| 2.0902| 2.0902|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7913| 0.7399| 0.7848| 0.8023|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 0.1200| 0.0900| 0.2700| 0.0400|
|量(元) | | | | |
|每股现金流量(元) | 0.0162| -0.2813| -0.1854| -0.7274|
└———──────┴─────┴─────┴─────┴─────┘
【经营与发展能力】
┌─────────┬─────┬─────┬─────┬─────┐
|财务指标(单位) |2012-03-31|2011-12-31|2010-12-31|2009-12-31|
├─────────┼─────┼─────┼─────┼─────┤
|存货周转率(%) | 1.24| 4.63| 6.08| 5.19|
|应收账款周转率(%) | 5.59| 21.16| 22.92| 20.86|
|总资产周转率(%) | 0.15| 0.50| 0.50| 0.32|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18.45| 3.82| 53.99| -23.05|
|(%) | | | | |
|营业利润增长率(%) | -5.79| -13.04| 46.69| -79.01|
|税后利润增长率(%) | -3.82| -11.90| 52.07| -79.89|
|净资产增长率(%) | 1.54| 0.31| 1.02| -2.90|
|总资产增长率(%) | 1.48| 3.37| 2.14| -3.80|
└─────────┴─────┴─────┴─────┴─────┘
【2.异动分析】
┌──────────┬───────┬───────┬──────┐
| 财务指标(单位) | 2012-03-31 | 2011-03-31 |变动幅度(%) |
├──────────┼───────┼───────┼──────┤
|应收票据(万元) | 68003.11| 44702.90| 52.12|
|应付账款(万元) | 47132.18| 26965.56| 74.79|
|预收账款(万元) | 28176.24| 14117.37| 99.59|
|应付税金(万元) | -1672.81| 7464.79| -122.41|
|其他长期负债(万元) | 10531.04| 547.32| 1824.12|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 16665.56| 4502.42| 270.15|
|关现金(万元) |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现| 38701.01| -26415.15| 246.51|
|金流量净额(万元) | | | |
|(投资)现金流出小计( | 33512.13| 10707.36| 212.98|
|万元) | |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33406.78| -10707.36| -212.00|
|量净额(万元) | | | |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5250.00| -100.00|
|(万元) | | | |
|再其中:子公司吸收少| -| 5250.00| -100.00|
|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所收| | | |
|到的现金(万元) | | | |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 -| 19337.50| -100.00|
|关现金(万元) | | | |
|(筹资)现金流入小计( | -| 24587.50| -100.00|
|万元) | |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52.23| 24544.03| -100.21|
|量净额(万元)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 5234.88| -12633.72| 141.44|
|加额(万元) | | | |
└──────────┴───────┴───────┴──────┘
【3.环比分析】
───────────────────────────────────┐
| 2011年度 |
├────┬───────┬───────┬──────┬───────┤
| |主营收入(万元)|占年度比重(%)|净利润(万元)|占年度比重(%)|
├────┼───────┼───────┼──────┼───────┤
| 一季度 | 183915.23| 25.08| 17258.90| 23.45|
| 二季度 | 189349.26| 25.82| 18611.97| 25.28|
| 三季度 | 192868.23| 26.30| 14285.23| 19.41|
| 四季度 | 167195.88| 22.80| 23456.57| 31.86|
└────┴───────┴───────┴──────┴───────┘
┌───────────────────────────────────┐
| 2010年度 |
├────┬───────┬───────┬──────┬───────┤
| |主营收入(万元)|占年度比重(%)|净利润(万元)|占年度比重(%)|
├────┼───────┼───────┼──────┼───────┤
| 一季度 | 150655.45| 21.33| 24583.71| 29.42|
| 二季度 | 182241.34| 25.80| 19944.79| 23.87|
| 三季度 | 181473.76| 25.69| 11574.40| 13.85|
| 四季度 | 191915.39| 27.17| 27459.57| 32.86|
└────┴───────┴───────┴──────┴───────┘
7. 证券投资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一、公司背景及简介
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
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
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
① 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
② 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
③ 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
2、产业增长趋势:
① 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
② 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③ 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
3、产业竞争分析:
① 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
② 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劣势、未来趋势;
③ 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
④ 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
4、相关产业分析:
①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
②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
5、劳动力需求分析:
① 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
②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政府影响力分析:
① 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
② 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股权结构分析:列出持股10%(必要时列出10%)以上的股东,有可能应找到最终持有人;
2、是否存在影响公司的少数股东,如存在分析该股东的最终持有人等情况,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历史;
3、“三会”的运行情况:如股东大会的参加情况、对议案的表决情况、董事会董事的出席情况、表决情况、监事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效率;
4、经理层状况:总经理的权限等;
5、组织结构分析: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管理方式、效率等;
6、主要股东、董事、管理人员的背景、业绩、声誉等;
7、重点分析公司第一把手的情况(教育背景、经营业绩、任职期限、政府背景)其在公司中的作用;
8、分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如素质、背景、对公司管理理念的理解、忠诚度等。
四、主营业务分析
1、主导产品
① 名称、价格、质量、产品生命周期、公司规模、特许经营、科技含量、占有率、专利、商标、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消费群等;
② 生产周期、库存量、周转率等;
③ 销售方式;
④ 设计能力、年产能力、实际生产量;
⑤ 广告投入数量及方式;
⑥ 客户反馈;
⑦ 同类产品的差别。
2、产品定价
① 本公司及竞争对手的定价政策,定价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② 主要产品的价格;
③ 需求弹性;
④ 价格变动敏感性分析;
⑤ 是否为行业中的价格领导者。
3、生产类型:生产率、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能耗、需求人力等。
4、公共关系
5、市场营销
① 营销网络、结构、模式;
② 激励机制(对分销商、销售人员)。
五、公司竞争力分析
1、简单分析:分析厂商未来发展的潜力,并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
2、R&D
① 主要研究项目和对原有产品的改进计划:
现在:费用、完成时间、收益;
将来:投资金额、收益、时间;
a 竞争对手的研发情况;
b 主要研究人员的简要介绍(教育技术背景、构成比例、队伍稳定度、薪酬、激励机制等)。
② 设施及实验室;
③ R&D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④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⑤ 专利、商标、Know-how等;
⑥ 与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合作。
3、激励机制:年薪制、期权、其他激励措施
六、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及“概念”、“题材”的分析
1、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① 总结公司经营发展战略;
② 分析公司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与实现的必要条件。
2、公司新建项目可行性分析
① 资源情况(人才、技术、资金、是否为相关行业、优势、地理资源及位置);
② 影响项目成败的因素,项目所处行业的现状(结构、成熟度、市场空间);
③ 具体分析现有资源能否支持项目运行;
④ 竞争对手情况;
⑤ 行业发展趋势;
⑥ 国家产业政策。
3、风险分析
① 资金来源及占净资产的比例;
② 经营业绩的影响:几个主要指标(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
③ 如项目失败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程度。
七、财务分析
1、最近三年来主要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非正常性经营损益所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总资产、所用者权益、每股受益、净资产收益率;
2、财务比率(选取最近三年数据,如有行业指标对比更好,应说明各项指标意义)
① 流动性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② 资产效率比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净额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净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③ 盈利性指标
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
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收益率=EBIT/总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投资收益=EBIT/(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
④ 负债管理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利息倍率=EBIT/利息费用
3、现金流量表分析
① 总体分析公司现金流的运转情况;
② 每股现金流情况;
③ 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对照分析;
④ 运营资金管理。
4、资产质量
① 有无重大诉讼;
② 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的年限、计提坏账情况;
③ 其它或有负债情况。
八、结论
第2~7部分每部分得出一条总结性意见,最终得到一个或几个结论。结论是在前面事实基础上分析得到的逻辑结果,不进行相应的引申,不分析二级市场相关的情况。
8. 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
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该指标还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是对传统的股利支付率的修正和补充。由于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因此,该指标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由于我国很多公司(尤其是ST公司)根本不支付现金股利,导致这一指标的分母为零,所以在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时该指标可不作考虑。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麦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3)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其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债务、分配殷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投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需支付的现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指标,可以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
(4)再投资现金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其中,长期证券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营运资金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量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国外学者认为,该指标的理想水平为7%-11%较为合理。
9. 证券投资中哪些财务比率容易受到人为控制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导致长期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数。同时,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时的时间价值因素,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利润绝对数较高,但除去通货膨胀和机会成本之后,实际利润却很低甚至为负数。 由此,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目标来代替利润最大化。长期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目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非上市公司,则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债券的价值和股票的价值之和。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显然是一大进步。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及收入和产出的关系等,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出现的与时间和风险脱节的问题。但它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辉煌成就,相反,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尤其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还导致了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严重的混乱。一、"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1.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发达,不适宜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很完善,证券交易也不很规范,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且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小,存在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或企业,这部分公司或企业的价值难以计量。在我国,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对股价的最高化没有足够兴趣;不适合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本身非常抽象,难以计量,且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股票价值,除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之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人为炒作的影响等,其中许多因素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计算复杂,且大多使用估计,实际上使企业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难以准确确定企业的价值。3."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集团及社会的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重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忽视了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忽视经营者的利益常常导致道德风险,而过分强调所有者的利益还会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剧企业与社会的矛盾;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如迎合股市的大趋势作出某种决策,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股东对某类题材的炒作;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相脱离,容易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却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那么到底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才更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呢?二、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利润最大化只是相对理想的概念,并且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提高投入产出之比,同时还应考虑净资产收益率等辅助性指标。这实质上是一种适度利润的观点,其理由在于:1.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无论是公司或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现实目标。因此,利润最大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符合企业存在之目的的。这一目标由于更接近人们的认识,且看得见、摸得着,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和理解。2.企业价值最大化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来说,除去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东评价企业业绩的信息只能从其会计报表中获得。但会计报表并不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只是企业过去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状况的事后反映,而股东在会计报表中寻找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利润最大化。另外,企业价值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最大益处,是能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筹集大量资金。但我国明文规定,企业在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时,要考察公司最近三年是否连续盈利,也就是说,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3.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在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均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4.目前考察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指标及其辅助指标,也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利润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指标的优劣。5.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首先,应树立以下观念:①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利润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为获得最大利润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②利润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净成果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减去生产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而效益最大化是投入产出之比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而效益最大化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入产出之比也是最高的。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要提高效益之比。这样才能使企业规模扩展与集约经营并重,效益和利润协调增长。③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实现当期利润目标的同时,要顾及本期决策可能给以后备期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我们还应考察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对利润最大化方案作出正确选择,从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如坏账过多、负债过大、成本费用过高、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等问题出发,我认为企业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a、 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企业盈利的真正绩效,也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一指标9可以找出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税后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资产)。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解中可以得出,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要不断提高税后利润,就要求企业提高销售收入,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同时要求企业有适当的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获利更大。b、 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账户中两个重要的科目。存货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占用资金的高低,影响着销售成本,从而影响销售利润。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坏账的根源。加强对二者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利润。其中: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销售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c、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问题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过低并不是因为产品销路不好,而是因为成本费用太高。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企业在如何提高利润的决策中,重点要放在降低成本费用上。这就需要检查成本费用利润率的高低。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十期间费用)×100%。d、 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是考察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负债过多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确认企业破产与否的界限,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其中,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金总额。所有这些指标计算结果应至少不低于本行业的平均指标水准,否则意味着该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的亏损。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得到认同。有其合理性,但它只是为了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的一种变通做法,其科学性尚待商榷。而且利润达到多少才适度,很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