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与美国高通公司合资创办的企业,公司于2016年1月17日揭牌成立。
法定代表人:欧阳武
成立时间:2016-01-12
注册资本:38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2090040005635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行政中心临时行政中心
『贰』 合肥,为什么会被称为最敢“赌”的城市呢
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0.4个百分点。
曾被嘲讽为中国最大县城的合肥,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追赶,终于迈入了万亿俱乐部。
『叁』 武汉某集团遣散所有员工,该集团的项目烂尾了吗
烂尾了。
武汉弘芯半导体现已开始遣散全体员工,遗留的千亿半导体项目走向再无法猜测。
消息人士透露,弘芯高层已经在一个 240 人的内部群中公开表示:“结合公司现状,公司无复工复产计划,经公司研究决定,请全体员工于 2021 年 2 月 28 日下班前提出离职申请,并于 2021 年 3 月 5 日下班前完成离职手续办理;休假人员可于线上办理。”
例如:
成都格芯:由美国芯片代工企业格罗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组建。公司总投资规模累计超过100亿美元,计划成都建立一条12英寸晶圆厂。然而,还未等到正式投产就已停摆。
南京德科码:总投资约25亿美元,规划生产电源管理芯片、微机电系统芯片等。然而2019年11月,该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被人民法院公布为失信被执行人。据悉,南京政府在该项目上的投入已接近4亿元,目前正千方百计寻找投资人防止项目烂尾。
陕西坤同:原计划投资近400亿元,号称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柔性半导体暨新型显示技术开发与自主化的项目,并计划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投产。然而,2019年年底陕西坤陆续曝出拖欠员工薪水、员工面临失业的消息,最终以“遣散员工”宣布项目终结。
贵州华芯通:2016年,贵州省政府瞄准了对产业生态要求极高的服务器处理器,投入数十亿元资金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组建华芯通,3年后,华芯通在商业上难以为继,宣布关停。
『肆』 弘芯全员遣散,项目已经烂尾停工,为何会落得如此田地
最近,“千亿顶流”芯片项目武汉弘芯,传出新消息——遣散全体员工!
一、千亿芯片,变芯骗
若一般企业经营不善,倒闭破产便是,没啥稀奇。可半导体行业却稍显特殊,尤其在“缺芯”现状下,每次暴雷都牵扯甚广。事实上,武汉弘芯曾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明星”,成立于2017年11月,上手就攻14nm工艺,随后转战7nm工艺 ,1280亿的总投资,是所有半导体制造项目的投资额之最,更在2018~2019年两度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另外,还请来台积电前运营长蒋尚义博士当CEO ,不惜花大价钱引入中国唯一台ASML 7nm光刻机,这可是连中芯国际都没有的待遇。当时,为迎接这台价值连城的先进机器,弘芯还专门搞过一个进场仪式,背景板赫然写着 “ 弘芯报国,圆梦中华 ” ,让人热血沸腾。
『伍』 半导体行业因全球性芯片缺货再次疯狂起来,如何抓住机会实现产业跃迁
不可能进行产业跃迁,半导体行业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没接触过的人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只是投钱而已。
三大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晶方科技、兆易创新、安集科技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将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减持金额分别为5.63亿元、19.78亿元、3.69亿元,合计近3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减持的原因是国家大基金的投资已进入回收期,现阶段正有序减持回收资金。大基金一期成立,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等机构,是为扶持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其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如今资金回笼是正常流程,此后,新设立的大基金二期将继续投资半导体市场。
当然,大基金的减持还在继续,伴随着企业情况陆续达到大基金的退出要求,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减持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是小非(<5%的非流通股股东)。“很多PE机构赚了钱要「跑路」,导致供给又变多了,估值下压。”
例如中微公司的小非公告出来清仓式解禁。去年7月,中微公司合计约1.94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6.27%,24日公司公告显示置都(上海)投资中心、嘉兴悦橙投资、嘉兴创橙投资等九家原始机构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这九家公司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
『陆』 什么是ARM平台
ARM架构,曾称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还有基于ARM设计的派生产品,重要产品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构和德州仪器的OMAP系列。
ARM家族占比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的75%,成为占全世界最多数的32位架构。ARM处理器广泛使用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低耗电节能,非常适用移动通讯领域。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可携式装置(PDA、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掌上型电子游戏,和计算机),电脑外设(硬盘、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
(6)贵州华芯通股票扩展阅读:
在 ARM 架构的机器中,周边装置连接处理器的方式,通常透过将装置的实体暂存器对应到 ARM 的内存空间、协处理器空间,或是连接到另外依序接上处理器的装置(如总线)。协处理器的存取延迟较低,所以有些周边装置(例如 XScale 中断控制器)会设计成可透过不同方式存取(透过内存和协处理器)。
『柒』 除了麒麟950 华为ARM处理器还有啥
在麒麟950的发布会上,华为宣布用于服务器的自主芯片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其实,正在开发ARM服务器芯片的远远不止华为,国防科大、高通、AMD等IC设计单位或公司都已经设计出或正在设计ARM服务器芯片。
相对于ARM的32位指令集授权上的谨慎,ARM对其的64位指令集授权则显得非常大方,除了拉拢ARM阵营IC设计公司冲击服务器芯片市场外,也有ARM的64位指令集自身的原因。
ARM 为什么会放松64位指令集授权?
其实,当初的ARM的64位指令和32位指令不是一回事,两者无法像MIPS64和MIPS32,X86 64和X86 32那样完全兼容。ARM的64位指令某种程度上是重新定义过的,在软件上与ARM 32位指令无法兼容,只有在系统状态切换时才能在32和64位指令间切换,如果内核是ARM 64位的,应用是ARM 32位的,或者内核是ARM 32位的,应用是ARM 64位的,就会出问题。
最初的ARM的64位指令和32位指令有点类似于Intel当年IA-32和IA-64的关系,IA-64是超长指令集(VLIW),与是CISC的IA-32不兼容。
因此,ARM之所以热衷于推销64位指令,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当年Intel正是因为IA-32和IA-64的不兼容,在IA-64的生态建设上力所不逮,被AMD抓住机会做出了64位的X86服务器芯片,迫使Intel不得不推出了64位的X86芯片,并放弃了安腾,才重新占据上风。
ARM可能是吸取了Intel当年的教训——为了更快速的推广64位指令集和建立相应的软件生态,必然要一改过去对ARM 32位指令集授权的谨慎,选择了向诸多颇有实力的厂商授权64位指令集,加速生态建设,防止被竞争对手抓住机遇。同时,用虚拟化的办法混跑32位和64位。在ARM 32位指令集时代,华为、国防科大等一大批原本公司或单位是不具备ARM指令集授权的,但也借着ARM推广64位指令集的东风拿到了授权。
不过,即便如此,指令集授权费用依旧价格不菲,据小道消息称,国防科大拿到的授权费为每5年1亿美元,而且5年后是否延续授权,以什么价格都必须重新和ARM谈判,虽然没有关于华为的小道消息,但对照国防科大的条件,很有可能也是类似的价格,也是5年期的授权。
华为在ARM芯片方面有什么成就?
华为的ARM芯片最广为人所知的就是海思麒麟了。6年前,初出茅庐的K3因为成品不够成熟以及营销、铺货策略失误导致最终连在山寨机市场都无法立足,但第一次大胆尝试给海思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两年后的K3V2则是全球首个发布的集成了4核ARM cortex A9的手机芯片方案,虽然存在兼容性差、功耗大等问题,但之后的麒麟910,用Mali450MP4替换掉GC4000,并使用28nm HPM制程工艺后一举脱胎换骨,成为海思麒麟第一款能用的SOC,荣耀3C LTE版、P7、Mate2、荣耀X1等机型在搭载麒麟910后,其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倍受好评,并逐步被市场接受。
2014年5月发布的麒麟920堪称惊艳,麒麟920采用大小核架构,集成了4核ARM cortex A7和四核ARM cortex A15,在GPU方面选择了 Mali T628MP4。客观地说,麒麟920在性能方面相对于麒麟910是一个质的飞跃。良好的功耗控制和多核调度使麒麟920在保障性能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同时,功耗控制得非常好,相对于处于同一档次,并被媒体报道存在漏电瑕疵的联发科MT6595,麒麟920在多核调度、性能和功耗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搭载麒麟920系列SOC的荣耀6、荣耀6plus、Mate7等机型无一例外获得成功,其中Mate7还成为国家领导人用于赠送外宾的礼品。
2015年的麒麟930集成了8核ARM cortex A53,在GPU方面和麒麟920一样选择了 Mali T628MP4,在性能方面相对于麒麟920提升有限,但其基带使用了华为自主研发的4G MSA技术,在信号的稳定性和通话质量方面有一定提升。
最新发布的麒麟950集成了4核ARM cortex A53和4核ARM cortex A72,得益于16nm FF+工艺,麒麟950在功耗和性能的平衡上做得非常好,ARM cortex A72 在2.3G主频下,单核功耗为1.25W,加上智能感知处理器、LPDDR4、新系统总线等新特性,麒麟950完全能续写自麒麟920以来开创的辉煌历史。
但华为的ARM芯片不仅仅只有麒麟。在2015年初,华为发布了集成32核ARM cortex A57的芯片,该款芯片采用台积电16nm制程,是用于高性能、低能耗设备的网络处理器。此外,在麒麟950发布会上,华为还宣布正在设计自主微结构的服务器芯片,该款芯片一旦上市,将彻底结束华为使用ARM公版微结构的历史。
其实,海思的芯片是服务于华为的发展战略的,并有云、管、端三个方向,“端”指的就是终端,就是大家最常见的手机芯片,也最为人所知。而“管”则广泛用于通信领域,比如大家打电话,十有八九要经过这些芯片处理。“云”的CPU市场普及,最大障碍并非技术,而是软件生态。
华为的ARM服务器能卖得好吗?
相对于使用ARM公版微结构的手机芯片,华为自主设计的服务器芯片才是笔者更关心的话题。不过,在短时间内,笔者并不看好ARM服务器芯片。
正如同Intel在打入手机芯片市场时,受制于软件生态,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向PC和服务器芯片市场进军时,ARM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加上Intel已经上市的低功耗服务器芯片彻底堵死了ARM通过低功耗服务器芯片侵蚀市场的可能性,导致ARM很难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于Intel竞争,只能靠走差异化或,政策保护的路子。
具体来说,国防科大的64核ARM服务器芯片“火星”性能不可谓不强,根据SPEC2006模拟器成绩,在多核性能方面能与Intel E5比肩,但受制于相对较弱的单核性能和软件生态,将来即便和银河麒麟操作系统联手出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只能在党政军市场中混口饭吃。
而高通也是看到了凭借纯粹的市场竞争,ARM服务器芯片很难撼动X86服务器芯片的地位,而美国政府显然不会为高通拉偏架打压Intel。于是高通找到贵州省政府,成立合资公司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依靠中国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投资获取ARM服务器芯片的生存空间。(该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18.5亿人民币,贵州省政府的投资机构占股55%,美国高通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占股45%。笔者认为该项合资,有可能演变为合资公司拿高通的芯片穿个马甲,摇身一变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再由地方政府买单,借助政府的力量向党政军推广,和兆芯基本一个性质)
而AMD做ARM芯片则是出于急病乱投医——在X86芯片上被Intel多年压着打,股价早已是低的不可思议后的无奈之举,而且还有很强的试试水,捞一票的性质,虽然AMD的ARM宣称能够运行Windows。
华为的ARM芯片哪怕在1-2年后成功研发,即便拥有不弱于国防科大“火星”的性能,其市场前景依旧不乐观——很有可能要华为自产自销,或者借助华为和政府、运营商之间良好的关系来打市场,非党政军市场的数据中心很有可能依旧以X86服务器为主流。
结语
笔者认为,华为自主设计高性能服务器芯片,其最大的意义并非在于该服务器芯片能在商业上从Intel手中抢走市场份额,而在于服务华为的“云、管、端”发展战略,以及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和技术!
目前,国内成功研发出安全可控高性能芯片的单位仅仅有龙芯、申威和飞腾,三者都是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渊源——龙芯源自中科大的技术力量,龙芯的董事长和总裁都是夏培肃院士的学生;飞腾则与哈军工一脉相承;申威则和建国初期就存在的科研院所有很深的渊源......
相对于其他合资ARM阵营IC设计公司拿国外芯片穿马甲,或拿ARM公版微结构“设计”SOC的厂商来说,华为自主研发之举显然更具雄心,也更有在技术上开拓创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