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万亿安邦保险集团宣布解散并清算,是因为疫情吗
显然是不是因为疫情原因
2020年9月14日,安邦保险集团公告,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
⑵ 世纪证券怎么下载
去官方网站下载http://www.csco.com.cn/
世纪证券前身是江西证券,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直接领导下重组而成的一家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由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颇具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出资成立。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金10.05亿元人民币,下辖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昌5个业务总部,拥有21家营业部,经营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⑶ 世纪证券不是骗局公司,可是为什么还有人那边说呢
那肯定是有很多人被他骗了,所以才说他是骗局公司啊,如果说你自己相信,那你就自己先加水看看是不是骗子。
⑷ 南昌世纪证券公司怎么样待遇呢
世纪证券的前身就是江西证券,算是本土券商吧,在江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几年开始发展期。具体要看什么岗位,因为分客户经理和中后台员工,经纪人的话还是看个人能力的,中后台要看编制,3000+
⑸ 世纪证券股票刚开户初始密码是多少
世纪证券
世纪证券前身是江西证券,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直接领导下重组而成的一家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由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颇具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出资成立。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金10.05亿元人民币,下辖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昌5个业务总部,拥有21家营业部,经营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初始密码最好忘记了,最好拨打4008398800
⑹ 世纪证券的公司业务
从1999年开始,人民银行总行对公司进行了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首旅集团和北京富邦实施了对公司的股权重组。2001年1月12日,召开了重组后新股东参加的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了新的董事会人员,会上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方针。2001年7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同意江西省证券公司增资、更名并迁址的批复》:公司注册资本金将增至10.05亿元;公司更名为“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改为广东省深圳市。
世纪证券已在深圳建立了总部,在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同时建立了地区业务总部,搭建起必要的组织及人员架构,增资扩股工作完成后,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和先例,世纪证券将比照综合类券商开展各项业务。 世纪证券投资银行作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确立了为企业提供“战略重塑、收购兼并、行业咨询、价值重置、改制重组、发债募资、募股上市”等全方位服务的宗旨。“让最好的企业成为世纪的客户,让世纪的客户成为最好的企业”是世纪投行在资本市场孜孜以求的信条。
世纪证券“大投行”体系在区域分布上,建立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作为核心的地区业务总部,业务范围辐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北的环渤海经济圈。投行主体系外辅之以长沙、南昌、成都的子投行体系,全面覆盖中国改革的新热点区域西部及中部地区。
世纪证券“大投行”体系在功能建立上,实施债券、并购、股权融资三大业务并举发展的战略模式,全面革新传统的“条块分割”的老模式,致力打造一支“功能全面,服务周到,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大投行队伍。
固定收益:世纪证券为财政部国债承销团的成员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为数不多的拥有主承销资格的券商。继为首旅集团、中国通用集团、中国长航集团各自发行10亿元债券、为国家承销20亿元国债(04)之后,世纪证券的固定收益部还将为一些特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
企业并购:已经为中集集团、首都旅游集团的内部资产整合及外部资源扩张提供有力的财务顾问支持,还将为一些特大型企业进行体制、财务、业务、资产的全面整合提供服务。
企业融资:通过实施“核心客户战略”,在为客户发掘价值、创造价值的同时,积极为客户配置资源,世纪证券的企业融资业务必将走出一条自己的客户培育之路,与客户在资本的海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继为南方航空、三一重工、中集股份等在资本市场募集过百亿元资金后,将为山东黄金、海欣股份、湘瓷科技等一批后起之秀打开资金之门。 依托公司日益壮大的资本实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世纪证券经纪业务不断发展。为了搭建职能完备、布局合理的综合业务平台,世纪证券在整合传统经纪业务管理、营业网点建设、市场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推广、机构客户开发等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将原市场部和经纪业务部合并为金融市场总部,并努力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昌五大业务中心为支点,连接21家分支机构,辐射全国14个主要大、中城市的优化布局。
世纪证券经纪业务一直致力于提升专业服务品质,并期望以专业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具备包括深沪A股、B股、基金、企业债券、国债、企业债回购、国债回购等在内的所有投资品种交易渠道;快速、高效的市场资讯和专业、精湛的分析师队伍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咨询服务。世纪证券经纪业务各项指标在同行中的排名大幅提升。截止2004年7月,世纪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会员总交易额排名中上升至第7位,客户托管市值7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315‰。 世纪证券综合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准的研究队伍,90%的研究员具有证券行业5年以上从业经历,30%以上的研究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综合研究所以公司研究和行业研究为重点,以公司大投资业务和各类客户为服务对象,及时提供各类投资策略和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综合研究所利用深圳、上海作为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经济发达、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和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政策来源地的优势,建立了以深圳、北京和上海为中心,覆盖全国的调研网络。世纪证券综合研究所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基本面分析为主,重视定量分析,将国际通用的财务分析体系和国外流行的数量模型应用于行业和公司研究分析之中,在生物医药、旅游、银行、建材、食品等行业已经树立了研究品牌。
⑺ 安邦证券是证券公司吗
安邦证券不是证券公司,而且目前国内也没有此名称的公司,只有安邦保险,该公司曾经拟定收购世纪证券公司,但至今还未成功,因此安邦证券这家公司目前是不存在的。
⑻ 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请给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几年的。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⑼ 安邦保险收购世纪证券 成功了吗
安邦保险收购世纪证券落定 注资筹划业务转型
⑽ 为什么查不到安邦股票代码
安邦没有上市,没有股票代码,所以差不多安邦股票代码,并且已经更名为大家。
2019年9月2日,大家保险集团官方微信公号发布《关于安邦保险集团重组暨客户权益保障事宜的公告》,全文如下:
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203.6亿元。
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分别更名为大家人寿、大家养老和大家资管。重组完成后,安邦保险集团将不开展新的保险业务。
(10)安邦集团世纪证券扩展阅读
2018年2月23日,原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依照保险法第144条规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2019年2月22日,依照保险法第146条规定,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将安邦集团接管期限延长一年。
截至2020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未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保险消费者和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完成世纪证券、邦银金租、和谐健康等非核心金融牌照处置,成都农商行也已挂牌。
银保监会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开展资产追缴,最大程度减少了原安邦集团董事长吴小晖违法犯罪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