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
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充分运用各种政策。
⑵ 想问一下 招商证券研究所的所长是谁啊东吴证券的所长是谁啊
东吴现在的所长是冯恂 之前是国联的副总 现在兼管研究所
⑶ 中国现在有多少个证券举师
您好!
证券分析师进过剩时代 从待价而沽到少人问津
“一个完整的明星分析师团队,竟然找不到下家。”猎头公司对本报记者的一声感叹,揭开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证券研究行业的痛楚。一则原本可以引发巨大反响的挖角新闻,如今却无声无息地胎死腹中。薪酬锐减、跳槽无门、裁员声紧……在A股走熊的背景下,从待价而沽到少人问津,褪去光环的明星分析师是证券研究行业的一个缩影。汇聚了整个证券市场最密集的智力资源的领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证券公司研究所出具的研究报告,一年有10万份以上。每天读10份以上研究报告,读完一年出的研究报告大概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卖方研究是中国最贵的研究,以卖方分析师有1000至2000人计算,卖方研究年均投入高达10至20亿元。”不经意间,“研究过剩”时代已经匆匆而至,转型正拉开序幕。尴尬的身价一个明星分析师团队主动找上门,希望能集体跳槽至更好的下家,但无人接手猎头公司的老李刚接手了一个“大活”:一家北京券商的明星分析师团队主动找上门,希望能集体跳槽至更好的下家。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说出这家研究团队的名字,不说“如雷贯耳”,那也一定是“炙手可热”。“若是跳槽成功,必定是业内的一则大新闻。”对于金融猎头们来说,能揽到这么一笔大生意,绝对是令同行羡慕不已的。但是这回,老李傻了眼。他按照明星分析师的“目标身价”寻觅下家,却发现无人接手。“以前是我们主动去挖明星分析师,而且能挖到一个就不错了,更不敢想一个团队,但现在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而且排名靠前,却难以找到下家。眼看这笔大买卖就要泡汤了,我真心焦啊。”老李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明星分析师,今年却是遭遇“恨嫁”,这一现象并不是特例。一场寒流已经向整个行业袭来。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这一头衔原本是高薪的保障,如今却在快速贬值。“钱,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一位2011年度获得了新财富行业最佳分析师的券商研究员感叹到,本来以为评上最佳分析师,薪水会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可实际情况是,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公司也仅发了一个令他失望的数目。“以前没有拿到最佳分析师的时候,我可是憋足了劲儿,一心想拿到名次。”这位年轻的分析师表示,在行情好的时候,一年的奖金便可以“在北京买房买车”。获得名次后,作为卖方的公司会比较重视,以较高薪水挽留,另一方面其他机构也会以高薪来挖角。而如今,自己如愿获得名次,可不论是现在东家,还是未来东家,都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股热乎劲儿。大约三年前,明星分析师们的行情到达“鼎盛”。“当时我们研究所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新财富入围,就给一次性奖励,数目一般在30到60万。”一位明星分析师表示,对于获得第一名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公司更是动辄几百万元起价。而即使到了2010年,行情也依然火热。当时曾有一家南方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位刚毕业参加工作两年的行业分析师,基本上连行业规律都没摸清,就被另一家研究所以高薪挖走了。变化出现在2011年,随着股市行情日渐走弱,券商研发部门的薪水也每况愈下。前述分析师表示,“如今已经获得最佳分析师半年多了,公司仅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几百万元奖金,那是想都别想。”“想跳槽,那也是比较困难。”他表示,如今虽然获得最佳分析师荣誉,但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下家也比较困难,因为较大的券商研究所有数目不少的最佳分析师,等着跳,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他感叹,“因此当期只能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位置,争取熬过冬天,找到更好的下家。”严峻的处境薪酬一降再降,上海一家一线大型券商研发部门最近整体降薪20%,另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则降30%身价下挫,对顶尖分析师来说,感觉强烈。对广大的普通分析师来说,处境更加困难。薪酬锐减、跳槽无门、裁员声紧……各家券商一旦出现相关传闻,都会让分析师们心中一紧。只有经过冬天的人,才知道冬天有多冷。正在过冬的证券行业,也让分析师们倍感压力。据了解,相比于明星分析师,普通分析师本来薪水就较低,普遍在20万元左右,但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薪酬还被一降再降。据悉,上海的一家一线大型券商研发部门最近整体降薪20%,另一家内地的大型券商研究所则降薪30%。缩减会务成本也成了过冬的方法之一。今年安信证券的半年度策略会不管饭,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热点。参会者感叹到,“如今连参加半年策略会嘉宾的饭都不管,可见成本控制严到什么程度。”而中信证券研究所裁员的传闻更是沸沸扬扬。经中信研究所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中信证券每个研究小组内采取末位淘汰的方式,裁撤掉一些人员。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多数券商一个行业有几个分析师跟踪,而如今一个行业仅有一个分析师。从更大的角度来看,A股虽已持续走熊两年,但复苏的迹象依然难寻,甚至有多位大佬惊呼“寒冬初至”,这在相当程度上超出很多券商的预期,各家券商放慢了扩张的脚步,这可能是分析师们褪去光环的本质原因。事实上,券商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可能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还要大。“如果我们不是把犄角旮旯的利润都释放出来,我们也面临亏损。”一位资深从业人员表示,券商今年上半年的实际亏损面可能更大。研究业务对于券商无疑是一项昂贵的支出,仍在持续的熊市,让券商首先考虑的就是收缩研究业务战线。自2005年国信证券首开先河,以当时的天价30至50万元高薪招聘分析师后,这个行业的薪酬经过2006至2007年大牛市推波助澜后,更是扶摇直上。2007年,安信证券给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开出了3年1000万的薪酬轰动业界。此后深圳某券商曾给明星分析师兼研究所所长开出过400万的年薪,刷新了纪录。水涨船高,新财富上榜的首席分析师年薪普遍为300万元以上。2011年,甚至北京某券商传出500万元挖人的消息。高额的薪酬加上庞大的队伍使券商研究成为最昂贵的业务。“卖方研究是中国最贵的研究,以卖方分析师有1000-2000人计算,卖方研究年均投入高达10至20亿元。”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徐刚(微博)曾这样评论。一句话:股市的冬天,载不起昂贵的研究所。过剩的产能证券公司研究所一年出具的研究报告有10万份以上,若每天读10份以上,就需要花三十年时间相比于暂时的市场困难,真正的挑战可能来源于产能的严重过剩。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证券公司研究所出具的研究报告,一年有10万份以上。有人开玩笑,每天读10份以上,读完一年研究出的报告大概要花三十年时间。以卖方业务为主的券商现在有50多家,几乎每家都拥有庞大的研究队伍。其中申万研究所拥有330余人,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超过200多人、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国金证券等公司研究所的人员规模也超过一百人。“目前一家上规模的公募基金,服务的卖方研究所十几个甚至更多。”有分析师讲述自己在深圳相关机构进行路演服务时所遇到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已经是行业比较资深的分析师,但仍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表示,“经常的情况是,我去对方机构路演,投资经理就派个实习生来听听了事。有好几次,我来路演,都是一两个人的听众,但我还是坚持路演完毕。”而基金等机构则对络绎不绝的卖方分析师路演也颇多不满。“很多现在的卖方研究员根本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市,整天写报告推荐这个行业,推荐买入那个股票,你们究竟知不知道什么是熊市?什么是控制仓位?什么是合理估值?”一家买方机构负责人不满地表示。2011年初,一家券商研究所曾高调挖角明星分析师,研究所所长也自信满满地表示:“研究是最容易快速出成绩的券商业务,只要我们肯砸钱,挖来几个明星分析师,马上可以拉出一支研究队伍,研究品牌在1至2年便可以风生水起。”但而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已悄然退出卖方研究业务。尽管如此,“新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过剩的格局,他们依然在奋不顾身地加入这个行业。由于行业薪酬竞争力看起来比较强,一些相关企业的资深行业人士纷纷加入卖方分析师行列,而研究所和买方也比较喜欢这样有行业经验的人士。此外,新进来的名校毕业生,也不会太弱。“我刚听说现在有券商都在招收国外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或者美国门萨会员这样的‘海龟’。”上述分析师感叹到。而就在大券商研究部门遇到尴尬之时,中小券商才开始发力入场。今年,珠三角券商中就有两家小券商准备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研究所。其中一家券商表示,争取建立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研究所,人数在60人以上。这些新进机构的参与,无疑会让券商研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这个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新一届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又将到来。“去年我为了拉票,在深圳专门呆了半个月。”一位长期驻扎在北京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虽然不知道到底拉票起不起作用,但起码求个心理安慰。今年也会再次去各个城市拜票。事实上,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平时报告和服务的质量。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直言:“熊市来临,时方初冬,证券研究行业产能过剩,此时考虑由实业转行研,需要勇气和魄力,宜三思慎断。”
来源: 上海证券报(广州)
⑷ 20153月份哪家银行利息高点
羊年春节归来首周,2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又“出手”。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晚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这是距离2014年11月22日央行时隔两年首度降息后,三个月以来的第二次降息。2月初,央行还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解码一:两次降息异同
与去年11月采取的全面的、非对称性降息相比,2015年的首次降息采取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14年11月,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还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倍调整为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区间扩大同样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专家指出,银行在定价方面自由度增加,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也加剧,这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特征表现。此外,2014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改善了传统利率调整方式,时隔两年重启非对称降息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了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最直接的让企业解渴。
与去年相比,羊年的首次降息影响不容小觑。在春节后首周便祭出大动作,央行此举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此外,这次存贷款下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存款上限至1.3倍,分析人士指出,离完全放开仅一步之遥。
本次降息采用对称方式从操作层面上看,考虑了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并非一味要求银行“割肉”缓解企业融资问题。招商证券判断,相比上次的非对称降息,本次对称降息对金融机构业绩的负面影响小一些,对其利润冲击不会太大。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央行今年的对称降息是对目前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的反应,贷款利率难以明显下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表示,在银行存款不断分流的情况下,银行不敢轻易降低存款利率,反会上浮到顶。此次降息举措将进一步激化“银行差钱”,使得银行更加“惜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11月降息后的一周内,各家银行纷纷更新了存款利率:五大银行执行的存款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上浮近10%;不少城商行更是表现积极,存款利率都上浮到顶至20%。所以,本次央行宣布降息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行定存利率“不降反升”现象。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此次降息可以缓解债务风险。受降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剧,趋势略贬值。
但也有分析指出,随着美联储推迟加息时点,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程度降低的背景下,中国央行降息会对正在承压的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冲击。事实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也一并在推进。央行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基本退出汇率的常态化市场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等。
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央行两次降息及扩大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空间的举措,可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实质上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自由化,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⑸ 长江商学院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影响——央行发出警示信号,专家称股市基本方向将不会改变 ●“牛市难撼波动难免” 本报讯(记者张诚苏曼丽)央行此次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最让人关切的无疑对股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昨日,众多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政策体现了连续性,市场有所预期,特别机构投资者大多作出了一定的提前反应,因此恐慌不会出现,但波动在所难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银行股、地产股等受影响最大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马青直接指出此次调控对目前股票市场的核心———银行股将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星期一股市再涨就太疯狂了”。他认为,此次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而贷款基准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这与前几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一起同幅度上升不同,意味着息差的缩小,资金成本增加,因此也就不会像前几次加息一样对股市没有丝毫影响。 加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是全方位的,具体的影响程度跟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密切相关,对不同的行业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较高的上市公司,业绩受到的冲击最大。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由于这些行业都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的利息负担,增加财务费用。 中信建投研究员刘献军认为,虽然未来政府的调控措施还难以预期,但至少从目前来说,此次的调控措施难以撼动大牛市的基础。 ●将吸引更多海外热钱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李慧勇分析认为,从理论上讲,加息将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股市不利。但存款准备金已经成为常规调控手段,对流动性的影响有限,而汇率波幅的调整并不会在短期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认为此次调控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仍然会很有限,星期一的股市不会出现暴跌。因此应用理性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央行的举措。 招商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常锦昨天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同时进行,力度比较大,也有点出乎市场的预料。不过,她认为,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太大,相反,加息会进一步吸引海外的热钱进入内地,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冻结银行间资金,也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众多分析人士均认为,在市场已经处于高位,泡沫正在形成过程中,此次强烈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会对市场有较大影响,但针对长期牛市的看法,大多较为乐观,并认为这还取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强力的调控措施。(记者 张诚 苏曼丽 新华社等媒体消息) 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股市反应决定未来政策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宣布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举措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同时,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 这回加息和上调保证金率双管齐下,主要是针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间接对股市过热起到喝止作用。如果市场无动于衷,那么一系列的后续措施还会出台。 徐滇庆说:“股市现在的问题1是大幅度炒作,这两年来,一大笔过剩的资金冲入了股市,但加息对它们的调控是非常间接的,因为资金来源跟银行关系并不大。” 徐滇庆认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股市每年涨20因此,徐滇庆认为,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如果市场无视于这个警告,那么不只是加息,还有更多的手段会陆续出台。比如征收资本利得税、上调交易税,等等。因为现在股市换手率大幅增加,从一天百来亿涨到几千亿,这是一种过度投机的表现。” ●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周春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4月份CPI比3月份有些回落,没想到央行会在短期内继续采取紧张措施;意料之中的是股市泡沫已经形成,风险在加大。目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每天都有新股民进入市场,但新进股民往往对股市缺乏认识,发展下去必然会积累风险,长远来看会对股市造成更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吸取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让股市健康发展,股市需要繁荣更需要稳定,央行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为市场降温,具有积极意义。 对谈到对其他市场的影响时,周春生表示,对房地产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先生认为: 此次央行三管齐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抑制物价及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促使外汇平衡。总之,是多目标的调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称: 第一,这次上调是在市场预测之内的。 第二,这次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调整主要是用来调整市场的利率的结构,这次的调整中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比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多一些,这些都为了防止目前的银行利益,以免他们的利益太丰厚。 同时,他表示,这次的调整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股市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从长远上来讲,每一次的加息过后必定至使股市的大涨,在一段时间内牛市将持续,而且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高辉清:这次加息异乎寻常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博士认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加息。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一起推出,二是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离上次上调仅有几天时间,这异乎寻常的举措,不仅我国没有过,可能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 其实4月份的物价是下跌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是减轻了,按照道理是不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的,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异乎寻常的。 之所以有这次异乎寻常的加息,我个人认为可能有这原因。一是马上就要举行中美战略对话了,他们会在汇率等方面给我们压力,加息可以稍微缓解这种压力。与此次加息同时进行的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就是一个可以的证明。 二是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减轻了,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在加快,加息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三就是政府可能还是认为当前股市上涨过快,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因此希望通过加息抑制股市可能出现的泡沫,这也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许小年:加息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这次央行调控的信号更严肃了,整个市场应该更认真的的看待这次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举措。 对股市的影响,许小年认为,这未必就是专门针对股市的。他认为央行的调控目的还是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以及抑制不断增长的资产价格泡沫。 他认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不好评估。同时,对CPI增速的抑制效果也不会那么快体现。 ●夏斌:央行举动不是要打压股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此次加息应该再早点。这次加息缩小利差,对热钱的抑制有一定作用,央行对中美利差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他认为,目前我国贸易顺差靠利率解决不了中国,不过提高利率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对股市而言,此次央行的举动对其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央行的举动并不是要打压股市,主要还是因为宏观经济流动性太多,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夏斌说。 ●郭田勇:利差变窄 银行预期收益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相对2006年4月底的单纯上调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使银行利差变窄,预期收益下降。 郭田勇表示,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国内银行传统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还是占相当大的比重,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将使国内银行利息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总额。 郭田勇同时表示,此次加息也将推动银行扩大中间业务的开展,加强金融创新,加强交叉型产品的开发。 ●李振宁: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 但不会很大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加息不是针对股市,其本身还是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同时,股市能吸引大量的资金,也能减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减少投资实体的资金。 我认为今后不会大规模加息,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是现在的利率还是比较低,再次加息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吸引海外资金流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作用,平衡可能被打破。 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很大,0.27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不会影响老百姓对股市的态度。从外围来看,美国连续加息的那几年正是美国股市走牛的几年。股市是否调整,市场有自己的规律,政府干预也没太大意思。 ●哈继铭:加息对负债率高的行业是利空消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同时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个组合拳显示了央行调控意识的提高。 他认为,央行这次的调控措施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对股市而言,这是混合信号,对一些行业,特别是负债率高的行业肯定是利空消息。 同时哈继铭认为这对热钱同样有抑制作用。 这次加息是否会对5月份的CPI增幅放缓呢?哈继铭认为5月份的CPI增幅很难放缓,同时6、7月份的CPI增速还要继续提高,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资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另外就是工资上涨的压力了。 哈继铭估计7-8月份可能再次加息。 ●宋国青:调正幅度较小 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 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人民币小幅上调金融机构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央行此次调整符合预期。 ●中邮基金市场总监唐澍明表示: 此次加息的举措是人民银行行驶货币当局角色的表现。而正是人民币利率的过快升值使得人民银行运用进一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适应人民币的对外升值。 从市场的角度,唐澍明认为这次人民银行的动作是在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达到提示风险,规范市场的目的。 在谈到货币当局接下来会否还有所动作时,唐澍明认为,今年我国开始进入一个弱加息的周期,因此可以预期,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 ●高德黄金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动作比较大,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收回流动性,表明了政府治理投资过热的坚决态度,同时为股市降温。当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在利益的驱使下,此次调整显得微不足道,因调整利度不够,极易导致利空变利好。 因为以前政策市的遗留问题,政府没有采取行政手段而是采取经济手段为市场降温,也是希望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张卫星表示,可以采取国有股减持以及增加股市供应量来为股市降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此次央行出台政策的时机和措施非常好,也说明政府采纳了呼吁控制市场风险的建议。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一方面是因经济数据需要央行及时采取预防经济转向过热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的市场风险一个可以的防范措施。 左小蕾认为,从市场近期的表现看,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出向理性发展的趋势,因为此前政府的各种暗示,已经促使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开始增多。本次调控措施对股市是积极的因素,有助于是释放股市风险。 在此前,温总理曾经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解决好金融领域的问题。此次央行有史以来首次集中采用多种调控手段,也说明政府的市场调控手段日趋成熟,创新举措会不断。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表示: 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对股市影响不大,与中性利率6%比,目前的利率只到3%,上升空间还很大。 丁圣元认为,目前的市场从表面看是流动性过剩,财富效应吸引投资进场,但从2001,2002年左右开始,居民储蓄开始偏向活期储蓄,活期储蓄逐渐增多,说明投资者已经不能容忍长期低利率,有迫切的投资冲动,随时准备从银行撤出,股市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渠道,目前股市的火爆完全是因这种投资意识的释放,所以央行此次小幅加息对投资者不具实际意义。 ●宏源证券的商金和先生认为: 本次央行出台调控政策是正常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的,短期可能引起大盘震荡,但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本次加息的利率只有0.27个百分点,幅度较小。 他认为,本次加息,可能使股民中的老股民产生一些震动,从股市中撤出,但对于新入市的新股民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吴春龙称: 这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与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为了调控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所做的调整,对二级市场,特别是股票未必会产生有效的影响。 吴春龙还表示,这次调整,从理论上讲会对地产股、大众原材料等产生影响,前几次的上调准备金率都对地产股的趋势产生了影响,认为不会对金融板块产生太大的影响。 ●北京中期总经理母润昌表示: 这是国家控制流动性过剩、抑制经济过热的必要手段。当被问到加息对国内期货市场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时,他认为期货市场不会太敏感。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师滕泰认为: 此次央行打出“组合拳”,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强。以前央行虽然也陆续采取了类似手段,但由于都象“格林斯潘式的小动作”,即每次加息只是大约0.27点,这样对回收流动性过剩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调节资产价格影响不大。 此次央行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滕泰认为,一方面将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一段时间以来股指涨幅过大,这样势必将会打击短线的股指泡沫,特别是对银行股、地产股影响较大。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认为: 此次加息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很正常,比较及时”,他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第二,当前市场物价持续上涨;第三,股市有过热倾向。 曹凤岐表示,此次加息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虽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但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市场负利率情况。对于股市的影响,曹凤岐称可能会对股市心理上有一定冲击。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加息,曹凤岐称要视经济运行情况而定,如果此次调控效果不好,“存款准备金还有可能小步上调,不止一次”。 ●赵晓:政府不想砸盘 基金重仓股会中国跌 政府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 ,市场分化会加剧,QFII、基金重仓股会中国跌,而多头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 。 赵晓:我在上次的文章(“熊掌也要鱼也要——谈当前多重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里,分析了五一前为什么没有加息,而是调整了准备金率,这是因为大家看好经济整体趋势,惟一不好只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就是资产的泡沫,以前是房地产泡沫,现在是股市的泡沫,当然这个泡沫有多大,但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第二篇文章,写“股市可能直奔5000点”,这是为了说明现在股市的形势是一触即发,但最后还留了一句话:“调控必须走在市场前头。而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可能趋势下,最优的政策是什么呢?值得深思。” 结合起来看,实际上我一直在提醒一些事情,一方面提醒政府,不要轻易破坏现在这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局面,另一方面提醒投资者,政府是一定会出政策的,“调控是会走在市场前面的”。 但总体来看,这次加息加的不多,0.27%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如果是加到0.54%,就说明政府要砸盘了;而且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是五一之前,但它出在五一后,而且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只是想看看市场的反应。 这次同时又调了准备金,这表明它对流动性过剩依然不满,所以这次不仅打了左勾拳,还打了右勾拳,一方面要保护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温柔的说服教育市场,政策细腻全面。 经过这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我认为市场分化会加剧,一方面空头会觉得还不够,政府还会继续出招,它们会继续唱空、砸盘,这些空头主要是QFII、公募基金,因此基金重仓股会跌的更厉害。 而多头会觉得这个情况很正常,调控很温和,政府并没有重拳出击。在这种情况下,空头们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实际上,现在空头除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户,还有大量的私募,而真正的市场高手在这些人里面。 对于QFII、外资这些空头来说,他们不太相信中国的经济能真正搞好,不相信中国的银行能真正做好,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不太放心,而多头主要是国内的股民、基金,他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还有升值空间。 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股市会出现大盘横盘、基金重仓股中国跌,而散户、私募持有股票大涨的情况。 事实上,央行这次的政策,既给了空头一点面子,对多头的出招又比较温和——它优先使用的还是货币政策,是用来给市场放信号的。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央行的此次行为是史无前例的,表明了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决心。虽然cpi已经连续2个月触及警戒线,但是央行加息和调整准备金的幅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近几月来,央行的调控政策频出,就此推测央行将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调控经济。 虽然这些调控政策将对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良好,总体还是向上的,只是对投资者的心里造成影响比较
⑹ 西南财经大学的知名校友
西南财经大学的知名校友: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尚福林中国银监会主席,王东,女,西南财经大学EMBA学员,当选2006年全国十大EMBA精英人物。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等等。
西南财经大学校友总会成立于2007年10月13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秉承“凝聚情感、成就校友、助力西财、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聚集校友资源,拓展合作渠道,为校友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在宣传西南财经大学、促进各地校友会建设与发展、推动校友与母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已见成效。
⑺ 中央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厉害的人
说实话,中财走出去的优秀校友真的是数不胜数呀!不过作为15届即将毕业的学姐,我还是跟大家介绍几个我比较了解的杰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⑻ 西南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作为一名大二的“老腊肉”,对学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想我能回答上这个问题。从学长学姐的口中以及自己在学校网站的了解到的,我就介绍以下几个吧。
1、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博士,高级审计师。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⑼ 我的联合证券通信达集成版怎么连接不到主站
以下为2007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策略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陈李、徐妍、安昀、凌鹏、朱康平、戴卉卉);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徐刚、程伟庆、郤峰);第三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邱劲、郦彬、高挺)。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安信证券 高善文;第二名:中信证券 诸建芳;第三名:中金公司 哈继铭;第四名:中银国际 程漫江;第五名:高盛 梁红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赵雪桂、李君); 第二名:中信证券 李春波; 第三名:中金公司 王智慧。 航空运输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马晓立; 第二名:申银万国 李树荣; 第三名:安信证券 邓红梅。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于军、谢从军); 第二名:平安证券 研究团队(郑武、田亚琳); 第三名:国信证券 唐建华。 债券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徐小庆、陈健恒、盛伟华、姬江帆、许艳、张继强); 第二名:中信证券 李志强; 第三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何欣、罗樱、贾祖国)。 衍生品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提云涛、杨国平、王海涛、边慎、马骏、袁英杰、朱岚、刘均伟); 第二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娄静、陈露、胡倩、雍志强、联蒙珂、单开佳、周健、吴先兴);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刘湘宁、杨戈、王红兵、宋曦、谢江、孔华强)。 传播与文化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 第一名:申银万国 廖绪发; 第二名:国泰君安 谭晓雨; 第三名:中金公司 金宇。 建筑和工程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潘建平; 第二名:海通证券 江孔亮;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鱼晋华、邱波)。 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张明芳; 第二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罗鶄、吴一峰); 第三名:中金公司 孙雅娜; 第四名:中信证券 姚杰;第五名:兴业证券 研究团队(黄挺、王晞、王斌)。 非金属类建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潘建平; 第二名:中投证券 李凡; 第三名:联合证券 周焕。 农林牧渔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赵金厚、王鹏); 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毛长青、许彪、薄官辉); 第三名:海通证券 丁频。 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朱卫华、黄珺); 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许彪、毛长青、薄官辉);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刘树坤、王爱景)。 纺织和服装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李鑫; 第二名:国泰君安 研究团队(李质仙、张伟文); 第三名:光大证券 李婕。 造纸印刷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泰君安 王峰; 第二名:国信证券 李世新; 第三名:中信证券 许骏。 家电休闲品和奢侈品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胡雅丽; 第二名:国泰君安 王稹; 第三名:国信证券 王念春。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联合证券 吴红光; 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胡鸿轲、吴美玉); 第三名:海通证券 路颖。 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赵雪芹; 第二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苏平、林周勇);第三名:申银万国 陈海明。 计算机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海通证券 陈美风; 第二名:联合证券 龚浩; 第三名:国泰君安 魏兴耘; 通信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泰君安 陈亮; 第二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严平、联蒙珂); 第三名:申银万国 廖绪发。 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张良勇; 第二名:国泰君安 魏兴耘; 第三名:东方证券 研究团队(陈刚、刘放军、张小嘎)。电力设备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信证券 彭继忠;第二名:联合证券 杨军;第三名:中信证券 刘磊。机械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郭亚凌;第二名:招商证券 刘荣;第三名: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叶志刚、詹文辉、龙华、虞光)。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泰君安 姚伟;第二名:中信证券 (杨治山、吴非);第三名:安信证券 张龙。钢铁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周希增、李宏亮);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郑东、李化松);第三名:国金证券 周涛。有色金属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李追阳;第二名:联合证券 叶洮;第三名:安信证券 衡昆。基础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刘旭明;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邱伟、张剑峰、陈爱华);第三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郑治国、周小波)。石油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殷孝东;第二名:招商证券 裘孝锋;第三名:申银万国 郑治国。煤炭开采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金证券 龚云华;第二名:招商证券 卢平;第三名:中金公司 韩永。房地产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泰君安 研究团队(张宇,孙建平);第二名:中金公司 白宏炜;第三名:国信证券 方焱。银行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金证券 李伟奇;第二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范艳瑾、毛军华);第三名:国信证券 朱琰。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平安证券 邵子钦;第二名:国信证券 朱琰;第三名:招商证券 罗毅。
⑽ 在股市一般炒股个人有经验,拿出来晒一下,分享下你们的成果,谢谢!
做这行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心态、纪律、交易系统啊等等,一个一个彻底解决了才可能赚钱。
自己的方法,不妨交流交流:
先说系统和心态:分牛市、熊市、震荡市三种操作策略。心态的变化与仓位有关,在买卖中作好资金的管理可以让心态放松。 具体方法是:
1、控制好自己的仓位,才能从容面对震荡,如果你的仓位过重,大盘一有风吹草动就玩完,你心理紧张,频繁买卖,失手就会多;2、客观明了的交易方法。这个方法经得起检验,能够从容应对震荡,即使看错了,由于你及时止损,亏损也是可控的。有了这两个基础,好心态会逐渐建立。
选股和选时也很重要,但大盘趋势我认为最重要。选股次之。如果大方向都不对,迟早玩完。
再说说纪律:从2009年10月自己的方法形成后,总体胜率还不错。但今年8、10月操作失误较多,仓位没有控制好,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总结。失误主要在于仓位及熊市快进快出这个特点,自己还没有很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