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美国证券市场历史

美国证券市场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01 19:43:53

① 请简要讨论一下,中国证券市场建立才30年,美国证券市场已经有几百年历史

因为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上市公司。美国已经建国几百年,成立股票交易时间也就很早了

② 美国证券市场的介绍

美国证券市场历史悠久,它萌芽于独立战争时期。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使股份制得到迅猛发展,企业纷纷借助证券市场筹集大量资金,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立法监管和控制,整个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因此而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仅纽约证券交易所 2002年的证券交易额就为10.3万亿美元,占全球证券交易量的77%,居世界第一,美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国际经济的“晴雨表”。所以,美国的证券市场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是具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③ 美国股市有多少年的历史

美国股市有200多年历史。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的20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到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第四个历史时期是从1954年以后,机构投资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3)美国证券市场历史扩展阅读

美国纳斯达克

企业想在纳斯达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及一个原则:

1、先决条件

经营生化、生技、医药、科技(硬件、软件、半导体、网络及通讯设备)、加盟、制造及零售连锁服务等公司,经济活跃期满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长性、高发展潜力者。

2、消极条件

有形资产净值在美金五百万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税前净利在美金七十五万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两年税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万元以上,或公司资本市值在美金五千万元以上。

3、积极条件

SEC及NASDR审查通过后,需有300人以上的公众持股(NON—IPO 得在国外设立控股公司,原始股东必需超过300人)才能挂牌,所谓的公众持股依美国证管会手册(SEC Manual)指出,公众持股人之持有股数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国的整股即为基本流通单位100股。

4、诚信原则

纳斯达克流行一句俚语: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意思是说,只要申请的公司秉持诚信原则,挂牌上市是迟早的事,但时间与诚信将会决定一切。

④ 欧美证券行业发展历程

《沸腾的岁月》,《大投机家》系列。美国的证券发展历史基本就是几大投行的发展历史,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已经消失的所罗门兄弟,雷曼兄弟等等。

⑤ 美国股票有多少年历史啦

美国股票有221年的历史,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⑥ 美国证券市场的美国证券市场概述

美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十分丰富,有证券和股指(如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的现货、证券和股指的期货及期权、可转换债券、信托凭证(ADRs)等品种。
投资者不仅可以进行各类品种的单独投资,还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套戥交易,避免因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而造成市场单边运行,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例如投资者可以在股市看跌时,通过买入一个看跌期权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保值避险或投机盈利的目的,使股市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减少因大量抛售带来的股市进一步下跌。
美国证券发行市场是国际性的市场,发行规模和容量都很大。仅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家在2002年就有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783家,发行总股本3499亿股,市价总值为13.4万亿美元。
我国的证券市场只为国内的企业服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有1287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6428.46亿股,其中流通股份为2267.58亿股,通过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1万亿人民币。
我国的B股市场作为筹集外资的场所,一直与A股市场分离,自成立以来一级市场一贯清冷, 1991年至2003年底B股市场IPO(首次发行)仅筹集资金46.75亿美元,而通过B股市场配股筹资到的资金仅为3.27亿美元。

⑦ 美国五大投行的历史与现状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3.美林(Merrill Lynch)
4.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5.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

1.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 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为该证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扩张,雇员从250多人迅速增长到超过1,700人,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3.美林(Merrill Lynch)

美林是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在财务世界响叮当名字的里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在曼哈顿四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占据了整个34层楼。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4.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由于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公司因此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利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5.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SC)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是美国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系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为全世界的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公司业务涵盖企业融资和并购、机构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证券研究、私人客户服务、衍生工具、外汇及期货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保管服务。Bear Stearns还为对冲基金、经纪人和投资咨询者提供融资、证券借贷、结算服务以及技术解决方案。在全球拥有约14,500名员工。 现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仅剩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⑧ 美国股票市场的美国股票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股票市场产生于18世纪末期。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里座落着许多驰名世界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就在这里产生。1768年4月5日在华尔街建立的纽约州商会,为股票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当时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华尔街买卖股票,小麦、烟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隶。1789年至1790年为了弥补独立战争的费用,国会授权发行8000万美元的股票,由于当时还没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场,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馆和拍卖行进行的。
1792年5月17日,经营拍卖业务和其他行业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绿树下从事交易,这就是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当时第一美国银行,北美洲银行和纽约银行等银行也参与了股票的买卖活动。1793年,一家名为汤迪的咖啡馆在华尔街落成,这个露天股票市场就移进咖啡馆经营,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证券交易和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美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随着美国交通运输业、煤气、电力工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许多家公司都依靠发行股票等证券来筹集建设资金。t927年,国家银行和9家水火保险公司以及纽约煤气电灯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馆进行交易。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铁路、公路股票,纺织业股票的交易活动也迅速增长。
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经营人员日渐增加,业务量也不断扩大增多,咖啡馆已不能适应需要。1863年,股票市场迁至华尔街上的布罗德大楼,同时将纽约证券交易和管理处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样,在纽约就有一个正式经营场所的股票市场。 19世纪60年代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金属矿业、铁路、纺织业等原有产业日益强大,并出现了石油、电力、汽车、机电等新兴产业,股票市场等证券市场承担了筹措这些产业所需巨额资金的任务。新的股份公司不断出现,股票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增长迅速,股票市场更加繁荣。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问,纽约证券交易所平均每年卖出的股票达8400万。此问,美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交易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的证券市场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开始由国内市场转变为国际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欧洲经济造成重大的创伤,而且使欧洲资本大量流向美国。战后,纽约交易所就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资本市场,纽约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1921年,美国证券交易所在纽约成立。海外资本的流入,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价证券交易的规模也迅速扩大。1923年至1929年,美国工业增长了18%,有价证券发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提高了2倍。这期间。股票市场非常活跃,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总额已达270亿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剧上升到近900亿美元。股票价格从1921年的66.24点,上涨到1929年9月的569.49点。
这一阶段,美国的股票市场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①投资银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分离出来,专门负责股票的承销买卖业务,形成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形态。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对象是工业股、铁路股、公用事业股及外国公司股。
③美国股票市场已经由国内市场转化为国际市场。20世纪以后,欧洲资金,尤其是英国资金大量流入,纷纷购买美国公司的股票及各种债券,使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场已经形成了垄断,由少数几家大的私人投资银行与国家金融机构共同控制股票市场的交易活动,使少数大资本家从股票溢价中大发横财;
⑤美国股票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的股票市场受到严重的打击,股票价格大跌,当年9至11月两个月间就损失260亿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场空前的繁荣瞬间消失了。
美国市场崩溃以后,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制定了有关的法规,加强了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及证券管理部门先后制定了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减少了投机欺诈等行为,股票市场逐渐地恢复了生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远离欧亚战场,在此期间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军火生产经济在此期间发展较快。战后,美国经济则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欧洲及亚洲各国需要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大量从美国进口商品,从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股票市场也重新开始繁荣起来。1951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登记的股票已达940亿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亿美元,增长了6倍。
在这阶段中,美国股票市场日趋健全完善。美国政府不断修改和补充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使股票的发行、流通等交易行为日趋规范化、法律化,从而一个日趋完善的股票市场在美国形成。
美国股票市场近200年的历史说明,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未来的美国证券市场,会进一步朝全国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
长期以来,美国证券市场,虽然以纽约为中心的证券交易体系一直在发展,但由于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全国证券交易活动长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证券交易的地区特征还十分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国通过了建立全国性证券系统的方法。并且。在证券交易机构大量运用以电脑为中心的新设备,使证券交易效率与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与西海岸的太平洋证券交易所的合并契约的完成,使美国东海岸与西海岸因此而有机地联结为一体,为全国证券市场朝一体会合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随着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美国证券市场也日益国际化。1985年6月3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把早晨10点到下午4点的营业时间改为早晨6点半到下午4点,以加强同欧洲证券市场的协作。因为伦敦和纽约之间的时差为5个小时,纽约交易所变更营业时间后,伦敦和纽约两地交易重复时间增加到1小时,这对欧洲投资者很有利。1986年6月,纽约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创立了共同调查委员会,以加强国际合作。

⑨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华尔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股息)红利,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投资者收到的现金红利)的贴现。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假设以往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良好的公司将来也会继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战后繁荣的五十年代:由于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20世纪30、40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50、6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非常类似。“电子狂潮”和腾飞的六十年代:其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六十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市盈率也达80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阁理论。为满足投资者对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之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后期的“.com”,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来,5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六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专家们称之为的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便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发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静电复印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吸引了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对业绩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六十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念经过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资金的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六十年代投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只时髦股票主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见表一)。狂啸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帮多少忙。激动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对新兴国家市场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崩溃。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程和结局。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我们同样还发现,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⑩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发展

在美国证券发行之初,尚无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馆和拍卖行里进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当时24个证券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1817年3月8日这个组织起草了一项章程,并把名字更改为“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1863年改为现名。1792年5月17日,当时24个证券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协议规定了经纪人的“联盟与合作”规则,通过华尔街现代老板俱乐部会员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级商品,这也是纽约交易所的诞生日。1817年3月8日这个组织起草了一项章程,并把名字更改为“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1863年改为现名,纽约证券交易所。从1868年起,只有从当时老成员中买得席位方可取得成员资格。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总部是1817年一间月租200美金,位于华尔街40号的房间。1865年交易所才拥有自己的大楼。座落在纽约市华尔街11号的大楼是1903年启用的。交易所内设有主厅、蓝厅、“车房”等三个股票交易厅和一个债券交易厅,是证券经纪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场所,共设有十六个交易亭,每个交易亭有十六至二十个交易柜台,均装备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通讯设施。交易所经营对象主要为股票,其次为各种国内外债券。除节假日外,交易时间每周五天,每天五小时。自20世纪20年代起,它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股票行市的暴涨与暴跌,都会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引起波动。现在它还是纽约市最受欢迎的旅游名胜之一。 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所在一战发生后不久(1914年7月)就被关闭了,但是这一年的11月28日又重新开放,使得各种债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战。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又促使了大萧条。1938年10月31日,为了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提高对投资公众的保护,交易所推出了15点计划。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为一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员的董事会。1971年2月18日,非营利法人团体正式成立,董事会成员的数量减少到25位。 1953年起,成员限定为1366名。只有盈利250万美(税前)、最低发行售出股票100万股、给普通股东以投票权并定期公布财务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资格在交易所挂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达6.7亿股,交易额约达 300亿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过3000家,其中包括来自48个国家的385家外国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超过10 万亿。另外,美国政府、公司和外国政府、公司及国际银行的数千种债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1934年10月1日,交易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为一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员的董事会,1971年2月18日,非营利法人团体正式成立,董事会成员的数量减少到25位。2006年6月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与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纽约证交所-泛欧证交所公司。1股纽约证交所的股票换成1股新公司股票,泛欧证交所股东以1股泛欧证交所股票换取新公司的0.98股股票和21.32欧元现金。新公司总部设在纽约。 1953年起,成员限定为1366名。只有盈利250万美元(税前)、最低发行售出股票100万股、给普通股东以投票权并定期公布财务的公司,其股票才有资格在交易所挂牌。至1999年2月,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达亿股,交易额约达300亿美元。截至1999年2月,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超过3000家,其中包括来自48个国家的385家外国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超过10万亿。另外,美国政府、公司和外国政府、公司及国际银行的数千种债券也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6年年底,欧盟监管机构初步批准了纽约证交所(NYSE)与欧洲证券交易所(Euronext)的合并交易,从而为这笔交易的完成扫清了一个重大障碍。这预示着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证交所并购交易在经过六个月的跋涉后向终点更进一步。

阅读全文

与美国证券市场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平安银行代理贵金属收费 浏览:222
许昌市融资的奖励机制 浏览:571
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66
贷款的住址证明 浏览:251
中融外包股票 浏览:265
期货买入后可以持仓到交割那天吗 浏览:748
期货中标准化合同金额 浏览:788
股票和国家 浏览:782
玖富集团南山 浏览:649
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浏览:14
上海嘉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6 浏览:428
买了理财产品可中途撤销吗 浏览:14
泰率转人民币汇率 浏览:988
期货就是对冲 浏览:141
银监会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 浏览:885
金融服务三农主力军是什么银行 浏览:406
贷款一万急用 浏览:28
融资理财工作总结 浏览:54
国企卖股份 浏览:785
融资租赁宣传语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