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戴尔股票分拆

戴尔股票分拆

发布时间:2021-12-20 04:09:02

㈠ 戴尔公司创立的背景

关于戴尔公司的创建背景和历程:
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1984-1987年 公司诞生迈克尔.戴尔先生在19岁时以1,000美元资金创立了PC有限公司。希望实现设计、制造和销售技术方式的变革。
1988-1991年 上市以及进军全球市场,突破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作,并扩展了其运营和产品组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1992-1995年 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戴尔如火箭般的增长速度使它跻身全球五大计算机制造商之列,并将目光锁定于尚未有企业涉足的网络服务器市场。
1996-1999年 制胜全球,引领网络。戴尔迅速扩展了全球运营,公司开始进军在线销售。并为全球电子商务制定了基准。
2000-2004年 扩展到PC以外的其他领域。戴尔是全球第一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并不断发展,推出外围设备产品和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
2005-2008年 为社交和可持续的业务发展设定基准。戴尔优化其业务策略,来满足客户的端到端IT需求。 与此同时,采用社交网站并提供免费的产品回收服务。
2009年 全新戴尔焕发活力。通过对知识产权和研发的巨额投资,戴尔增强了其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和能力。

㈡ 戴尔公司背景

您好
戴尔公司创立的背景剖析:

1984年,凭借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迈克尔·戴尔,一个19岁的得克萨斯大学学生在美国登记了“戴尔电脑公司”(Dell Computer Coporation).尽管那时戴尔还毫不起眼,但他却意气风发,借助直销模式与当时的IBM、康柏等巨头相争。在别人的讥笑声中,如今,迈克尔·戴尔已经是身价170亿美元,拥有4万名员工的戴尔公司,其销售额也已经接近400亿美元。公司2004财年第一财季的营业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18%,现金周转期为38天,创业界记录。本财季末,戴尔又重新夺回全球PC市场的老大地位,市场份额比多二名1.2%。正是凭借直销与零库存,迈克尔·戴尔在个人计算机行业掀起了一场可称作奇迹的革命,借助这两大利器,戴尔公司不但保持了经营上的低成本,而且还创造了极高的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戴尔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走到这一步,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笔者认为,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其特殊但又合适的企业文化——犹如营销模式,其实并无定式,合适才是最好的。虽然它的崛起与领先,离不开其成功的直销模式,但当企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后,直销也许仅仅成了一种工具,它的过人之处应该是对顾客的高度热忱和对好业绩的向往。让他们努力去实行直销,去实施零库存以及大规模地个性化定制。戴尔公司认为把生意纯粹建立在成本和价格之上,绝对不是永久的优势,迟早会有人推出更便宜、制造成本更低的产品。真正重要的是维持顾客以及员工的忠诚度——也许事实上,在员工忠诚度方面,戴尔任重道远。
一、永不知足,追求“制胜”

虽然戴尔公司已成为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但戴尔却仍旧像大学时陷入困境的毛头小伙一样,以一股紧迫感和坚定的决心经营着Dell公司。他说:“我依然认为我们是挑战者,我觉得我们仍在发起进攻。”是的,他的确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把这种精神贯彻在Dell公司的每个角落。公司的生产力已接近每位员工创造100万美元营业额的水平。它几乎是惠普公司的两倍,IBM的3倍,但他们仍不知足。

戴尔与罗林斯规划了一个绝对称得上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公司的经营收入到2006年达到6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是公司2001年营业额的两倍。当然,公司要想努力跟随时代的潮流向前发展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到目前为止,它的学习方法是卓有成效地,戴尔把目标与员工补助及奖金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戴尔运用方法把“所有权”的概念灌输给员工,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发挥全部的潜力。其中方法之一便是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戴尔并不是仅仅要求员工去学习,它选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即要他们从提出问题的立足点开始学习。(也许是这种方法实在过于严厉,因此实在是太少的人可以适应这种苛刻的环境。很多来自IBM和INTEL的资深高管人员纷纷跳槽)其实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直接经营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内还有一种与这种模式相匹配的 “制胜”(winning culture)文化。这种文化蕴涵着两大核心,其一,对客户必须具有足够的热忱,其二,对业绩要充满自信。这种文化会使员工产生很大的压力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向前。

二、务实与速度

戴尔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在运行着。戴尔常问:“完成这件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来,戴尔拒绝了所有产生官僚体制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戴尔公司规定,销售人员必须装好自己的电脑,这不仅可以让员工们真正感受到没受过电脑教育的顾客在装设系统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销售人员也会对自己所销售产品有更确切的体会。从而可以帮助顾客在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决定要购买哪种产品。

同时戴尔公司充分展示了“速度”这一竞争优势,“事无巨细的参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系统冲突,但可以让上层领导在了解状况的情况下,快速的作出决策,整个公司都不允许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

三、积极的沟通

戴尔公司以一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错误,坦白承认“我们遇到了问题,必须进行修正”。戴尔公司的口头禅之一是:“不要粉饰太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美化”。几乎所有戴尔公司的员工都可以说出公司事业基础的基本概念,这是因为领导层花了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状况,了解正在计划进行的事物,还有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斑竹公司达到目标。戴尔讲话时从不装腔作势,公司员工也是如此,他们可以对任何问题提出质询,甚至责难自己的老板。在这条原则面前人人平等。曾经戴尔在对自己进行年度总结的时候,员工抱怨他过于冷淡,为此戴尔向他们道歉并承诺以后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步伐一致,整齐划一,把“小我”融入“大我”

戴尔认为,要建立或维持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文化,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目标相同,策略一致与公司员工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认为不管公司处在事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把引进优秀人才当成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等员工真正进入戴尔公司以后,无论是新聘员工或是公司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把团队调整到相同的目标,作到步伐一致,整齐划一。同时戴尔在全公司建立同样的奖励系统,努力推动戴尔公司的发展壮大。

戴尔公司采取的是团队运作的方式,让员工之间相互帮助,暂时先抛弃“小我”,因为只有“大河满”才能换来“小河有水”。戴尔公司发现在团队中会有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成员,虽说有些人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而去花时间与精力来协助其他没有跟上进度的同事。但这也可以让戴尔公司的管理团队在个人的范畴内共同合作,追求进步。这种团队运作的方式,可以说是凝聚公司员工的另类方法。他不是要求员工避免相互牵制,也不是要员工产生的良性竞争而减少勾心斗角,重点在于要员工全心关注彼此的成长。

五、节俭

戴尔公司的节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从不摆庆功宴。戴尔认为庆功会助长自满的情绪,而这在以全速前进的戴尔公司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因为骄兵必败。有人曾经提议在公司的大厅中陈列公司的知名产品,但遭到戴尔的拒绝。他认为这是博物馆的作风,因为只有“博物馆关注的是过去”。当一个团队传来捷报时,他会发大众邮件表示庆贺,给出必要的评述或适当的表扬。戴尔本人的座右铭是“用十亿分之一的时间予以庆贺,随后便开始新的工作。”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戴尔公司对新业务方面。如果戴尔公司认为新开设的合作业务经营业绩不理想,他会迅速终止这一业务,这是戴尔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地方。SUN电子计算机公司前任总裁爱德华·赞德说:“能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创建公司,并不断推动它发展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在某个行业里摸爬滚打15年、20年的人都会变得过于严谨,而他却是个例外。”

但是,他们的节俭却在一定程度上让戴尔公司在创新方面陷入了两难境地,节俭的经营方式使它在产品开发和投资未来技术方面捉襟见肘,尤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更是如此,即便在技术衰退期,IBM公司2002年的研发开支仍高达47.5亿美元,占公司营业额的5.9%,而惠普公司的研发开支也有33亿美元,占营业额的5.8%,而戴尔呢?只有很少的4.5亿美元,占其营业额的1.3%。竞争对手表示,这种经营作风妨碍了戴尔向个人计算机以外领域的扩张,尤其是向数码摄像和数据处理能力应用等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扩张。

但是不管怎样评价,戴尔又已经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追求完美的努力。迈克尔·戴尔已经大气另公司进入了打印机、网络设备、手提电脑和技术服务领域,并且凭着掌上数码音乐播放器、网上音乐商店以及纯平电视进军竞争极其残酷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戴尔必将凭借其手重直销与库存两大利器,挟着永不知足的企业文化,重现其在个人电脑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戴尔公司发展史:(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一九八四年 l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l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l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l 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l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l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零年 l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二年 l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l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l 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l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l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l 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l 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l 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l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l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l 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l 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l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l 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l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

㈢ 戴尔电脑在美国到底牛不牛啊

戴尔还是可以的,不过你要看看哦,好多都是上海产的,我带回过一台,就是上海的,但国内没有型号,在美国买四K多,回来电脑市场给七K 我没卖。

㈣ 戴尔是哪儿生产的

美国

DELL

一九八四年 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九零年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一年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二零零零年 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二零零二年 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二零零三年 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凯文 罗林斯被任命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㈤ 戴尔公司资料

戴尔公司创立的背景剖析:

1984年,凭借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迈克尔·戴尔,一个19岁的得克萨斯大学学生在美国登记了“戴尔电脑公司”(Dell Computer Coporation).尽管那时戴尔还毫不起眼,但他却意气风发,借助直销模式与当时的IBM、康柏等巨头相争。在别人的讥笑声中,如今,迈克尔·戴尔已经是身价170亿美元,拥有4万名员工的戴尔公司,其销售额也已经接近400亿美元。公司2004财年第一财季的营业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18%,现金周转期为38天,创业界记录。本财季末,戴尔又重新夺回全球PC市场的老大地位,市场份额比多二名1.2%。正是凭借直销与零库存,迈克尔·戴尔在个人计算机行业掀起了一场可称作奇迹的革命,借助这两大利器,戴尔公司不但保持了经营上的低成本,而且还创造了极高的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戴尔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走到这一步,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笔者认为,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其特殊但又合适的企业文化——犹如营销模式,其实并无定式,合适才是最好的。虽然它的崛起与领先,离不开其成功的直销模式,但当企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后,直销也许仅仅成了一种工具,它的过人之处应该是对顾客的高度热忱和对好业绩的向往。让他们努力去实行直销,去实施零库存以及大规模地个性化定制。戴尔公司认为把生意纯粹建立在成本和价格之上,绝对不是永久的优势,迟早会有人推出更便宜、制造成本更低的产品。真正重要的是维持顾客以及员工的忠诚度——也许事实上,在员工忠诚度方面,戴尔任重道远。
一、永不知足,追求“制胜”

虽然戴尔公司已成为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但戴尔却仍旧像大学时陷入困境的毛头小伙一样,以一股紧迫感和坚定的决心经营着Dell公司。他说:“我依然认为我们是挑战者,我觉得我们仍在发起进攻。”是的,他的确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把这种精神贯彻在Dell公司的每个角落。公司的生产力已接近每位员工创造100万美元营业额的水平。它几乎是惠普公司的两倍,IBM的3倍,但他们仍不知足。

戴尔与罗林斯规划了一个绝对称得上雄心勃勃的财务目标:公司的经营收入到2006年达到6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是公司2001年营业额的两倍。当然,公司要想努力跟随时代的潮流向前发展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到目前为止,它的学习方法是卓有成效地,戴尔把目标与员工补助及奖金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戴尔运用方法把“所有权”的概念灌输给员工,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发挥全部的潜力。其中方法之一便是不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戴尔并不是仅仅要求员工去学习,它选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即要他们从提出问题的立足点开始学习。(也许是这种方法实在过于严厉,因此实在是太少的人可以适应这种苛刻的环境。很多来自IBM和INTEL的资深高管人员纷纷跳槽)其实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直接经营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内还有一种与这种模式相匹配的 “制胜”(winning culture)文化。这种文化蕴涵着两大核心,其一,对客户必须具有足够的热忱,其二,对业绩要充满自信。这种文化会使员工产生很大的压力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向前。

二、务实与速度

戴尔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在运行着。戴尔常问:“完成这件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来,戴尔拒绝了所有产生官僚体制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戴尔公司规定,销售人员必须装好自己的电脑,这不仅可以让员工们真正感受到没受过电脑教育的顾客在装设系统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销售人员也会对自己所销售产品有更确切的体会。从而可以帮助顾客在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决定要购买哪种产品。

同时戴尔公司充分展示了“速度”这一竞争优势,“事无巨细的参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系统冲突,但可以让上层领导在了解状况的情况下,快速的作出决策,整个公司都不允许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

三、积极的沟通

戴尔公司以一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的错误,坦白承认“我们遇到了问题,必须进行修正”。戴尔公司的口头禅之一是:“不要粉饰太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美化”。几乎所有戴尔公司的员工都可以说出公司事业基础的基本概念,这是因为领导层花了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状况,了解正在计划进行的事物,还有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斑竹公司达到目标。戴尔讲话时从不装腔作势,公司员工也是如此,他们可以对任何问题提出质询,甚至责难自己的老板。在这条原则面前人人平等。曾经戴尔在对自己进行年度总结的时候,员工抱怨他过于冷淡,为此戴尔向他们道歉并承诺以后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步伐一致,整齐划一,把“小我”融入“大我”

戴尔认为,要建立或维持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文化,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目标相同,策略一致与公司员工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认为不管公司处在事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把引进优秀人才当成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等员工真正进入戴尔公司以后,无论是新聘员工或是公司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把团队调整到相同的目标,作到步伐一致,整齐划一。同时戴尔在全公司建立同样的奖励系统,努力推动戴尔公司的发展壮大。

戴尔公司采取的是团队运作的方式,让员工之间相互帮助,暂时先抛弃“小我”,因为只有“大河满”才能换来“小河有水”。戴尔公司发现在团队中会有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成员,虽说有些人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而去花时间与精力来协助其他没有跟上进度的同事。但这也可以让戴尔公司的管理团队在个人的范畴内共同合作,追求进步。这种团队运作的方式,可以说是凝聚公司员工的另类方法。他不是要求员工避免相互牵制,也不是要员工产生的良性竞争而减少勾心斗角,重点在于要员工全心关注彼此的成长。

五、节俭

戴尔公司的节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从不摆庆功宴。戴尔认为庆功会助长自满的情绪,而这在以全速前进的戴尔公司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因为骄兵必败。有人曾经提议在公司的大厅中陈列公司的知名产品,但遭到戴尔的拒绝。他认为这是博物馆的作风,因为只有“博物馆关注的是过去”。当一个团队传来捷报时,他会发大众邮件表示庆贺,给出必要的评述或适当的表扬。戴尔本人的座右铭是“用十亿分之一的时间予以庆贺,随后便开始新的工作。”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戴尔公司对新业务方面。如果戴尔公司认为新开设的合作业务经营业绩不理想,他会迅速终止这一业务,这是戴尔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地方。SUN电子计算机公司前任总裁爱德华·赞德说:“能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创建公司,并不断推动它发展到如此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在某个行业里摸爬滚打15年、20年的人都会变得过于严谨,而他却是个例外。”

但是,他们的节俭却在一定程度上让戴尔公司在创新方面陷入了两难境地,节俭的经营方式使它在产品开发和投资未来技术方面捉襟见肘,尤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更是如此,即便在技术衰退期,IBM公司2002年的研发开支仍高达47.5亿美元,占公司营业额的5.9%,而惠普公司的研发开支也有33亿美元,占营业额的5.8%,而戴尔呢?只有很少的4.5亿美元,占其营业额的1.3%。竞争对手表示,这种经营作风妨碍了戴尔向个人计算机以外领域的扩张,尤其是向数码摄像和数据处理能力应用等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扩张。

但是不管怎样评价,戴尔又已经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追求完美的努力。迈克尔·戴尔已经大气另公司进入了打印机、网络设备、手提电脑和技术服务领域,并且凭着掌上数码音乐播放器、网上音乐商店以及纯平电视进军竞争极其残酷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戴尔必将凭借其手重直销与库存两大利器,挟着永不知足的企业文化,重现其在个人电脑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戴尔公司发展史:(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一九八四年 l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l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l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l 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l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l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零年 l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二年 l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l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l 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l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l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l 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l 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l 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l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l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l 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l 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l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l 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l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

㈥ 什么是戴尔公司

戴尔公司戴尔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

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 进行投资。

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 新加坡、台湾和泰国。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合作伙伴为其他31个市场提供服务。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系列产品和专业经验,能够帮助跨国企业、政府、大企业以及富有经验的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内 进行技术创新。

戴尔通过其“全球客户计划”,向拥有全球业务的亚洲用户提供订制的成套服务和支持。它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订货、结账、订制产品 (包括安装专有软件),以及本地供货和现场服务等好处。

戴尔公司亚太业务的核心是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亚太客户中心"(APCC)。这间占地23.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于1995年10月投产。 2001年2月,占地37万平方英尺的戴尔“亚太客户中心"二期(APCC2)落成。 "亚太客户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中国和日本除外) 按定单生产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存储产品。APCC和APCC2都通过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 以及 OHSAS18001:1999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认证。

戴尔公司参考"亚太客户中心"的生产与专业功能,于1998年8月建设了位于福建厦门的“中国客户中心"(CCC)。为了满足中国市场 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5万平方英尺的设施。它继续在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戴尔 模式运作。CCC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 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亚太地区的客户可以向戴尔直接订购产品,并可在7至10天内收到订货。客户还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的技术支持热线,并得到现场服务。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80%以上来电 客户的技术问题。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其亚太区网址www.dell.com/ap 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 支持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站点。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财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27%,几乎是除戴尔外市场增速的3倍。 戴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11.1%,成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厂商。在日本,戴尔以16.1%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厂商。

戴尔公司及其产品的信息可在www.dell.com/ap 中查阅。

DELL

一九八四年 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九零年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一年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开始通过网站 www.dell.com 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二零零零年 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二零零二年 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二零零三年 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凯文 罗林斯被任命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㈦ 能详细介绍一下戴尔吗

戴尔计算机公司于1984年由企业家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更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地作出回应。这种革命性的举措已经使戴尔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截至2000年1月28日的过去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收益达到270亿美元,是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全球有35,800名雇员。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 戴尔公司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维修和支持一系列从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根据客户的个别要求量身订制的。戴尔公司透过首创的革命性"直线订购模式",与大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戴尔公司是首个向客户提供免费直拨电话技术支持,以及第二个工作日到场服务的计算机供应商。这些服务形式现在已成为全行业的标准。 戴尔公司与技术开发和缔造者建立的一对一直接关系,为顾客带来更多好处。直线订购模式使戴尔公司能够提供最佳价值的技术方案:系统配置强大而丰富,性能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同时,也使戴尔公司能以更富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最新的相关技术。从每天与众多客户的直接洽询中,戴尔公司掌握了客户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戴尔公司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包括安装支持和系统管理,并在技术转换方面为客户提供指导服务。通过DellWare?项目,戴尔公司设计并订制产品及服务,销售包括外围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等在内的广泛产品系列。 今天,戴尔公司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广其直线订购模式,再次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戴尔在1994年推出了www.dell.com网站,并在1996年加入了电子商务功能,推动商业向互联网方向发展。今天,基于微软公司WindowsNT操作系统,戴尔运营着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商务网站。该网站销售额占公司总收益的40-50%。戴尔PowerEdge服务器运作的www.dell.com网址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目前每季度有超过4000万人浏览。客户可以评估多种配置,即时获取报价,得到技术支持,订购一个或多个系统。 戴尔公司在全球34个国家设有销售办事处,其产品和服务遍及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戴尔公司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RoundRock,距奥斯汀不远。戴尔公司还在以下地方设立地区总部:香港,负责亚太区;日本川崎,负责日本市场业务;英国布莱克内尔(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的业务。戴尔公司在以下六处地点设有生产全线计算机系统的设施:德克萨斯洲的奥斯汀、田纳西洲的Nashville、巴西的EldordodoSul(美洲)、爱尔兰的利姆里克(Limerick)(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地区及日本)和中国厦门(中国市场)。1988年6月戴尔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在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Nasdaq)市场系统买卖,普通股代号为DELL。自从戴尔首次公开募股,公司股票价格已上升了超过400倍。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其业务包括帮助客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基础架构。戴尔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根本原因是:通过直接向客户提供符合行业标准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致力于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61,400个雇员,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总营业额达到528亿美元。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 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戴尔效应

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资本流动性、利润率、增长性

经过不断艰苦的努力,戴尔公司保持了增长性、利润率、资本流动性的平衡,为股东带来了高额的回报。戴尔公司在这些领域一直领先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㈧ 戴尔的开创历史

一九八四年

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
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零年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
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
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
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
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
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
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
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
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
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二零零零年

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
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
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
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
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
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二零零二年

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
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
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二零零三年

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
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
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
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零零四年

凯文 罗林斯成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戴尔宣布在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

二零零五年

戴尔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赞赏企业”的首位
位于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开幕

二零零六年

戴尔历史上首次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系统(2006财年第4季度)

戴尔:网上直销先锋

计算机销售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由庞大的分销商进行转销。这种方式似乎坚不可摧,也令许多计算机制造厂商的直销屡屡受挫,因为广大的消费者似乎已经认同了这种销售形式。而戴尔却抗拒了这种潮流,决定通过网络直销PC机,并接受直接订货,精彩地演绎了业界的经典故事。
一、戴尔公司的核心概念
在戴尔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他用自己卖报纸存的钱买了一个硬盘驱动器,用它来架设一个BBS,与其他对电脑感兴趣的人交换讯息。在和别人比较关于个人电脑的资料时,他突然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没什么规律。当时一部IBM的个人电脑,在店里的售价一般是三千美元,但它的零部件很可能六七百美元就买得到,而且还不是IBM的技术。他觉得这种现象不太合理。另外,经营电脑商店的人竟然对电脑没什么概念,这也说不过去。大部分店主以前卖过音响或车子,觉得电脑是一个“可以大捞一把”的时尚,所以也跑来卖电脑。光是在休斯顿地区就忽然冒出上百家电脑店,这些经销商以两千美元的成本买进一部IBM个人电脑,然后用三千美元卖出,赚取一千美元的利润。同时,他们只提供顾客极少的支持性服务,有些甚至没有售后服务。但是因为大家真的都想买电脑,所以这些店家还是大赚了一把。
意识到这一点后,戴尔开始买进一些和IBM机器里的零件一模一样的零部件,把他的电脑升级之后再卖给认识的人。他说:“我知道如果我的销量再多一些,就可以和那些电脑店竞争,而且不只是在价格上的竞争,更是品质上的竞争。”同时他意识到经营电脑“商机无限”。于是,他开始投身于电脑事业,在离开家进大学那天,他开着用卖报纸赚来的钱买的汽车去学校,后座载着三部电脑。
在学校期间,他的宿舍经常会有一些律师和医生等专业人士进出,把他们的电脑拿来请戴尔组装,或是把升级过的电脑带回家去。他还经常用比别人低得多的价格来销售功能更强的电脑,并多次赢得了得克萨斯州政府的竞标。他说:“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但有一件我很清楚,那就是我真的很想做出比IBM更好的电脑,并且凭借直接销售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
他从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开展他的事业,那就是:如何改进购买电脑的过程?答案是: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去掉零售商的利润剥削,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这种“消除中间人,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提供电脑”的原则,就是戴尔电脑公司诞生的核心概念。
二、直接模式的开始
1988年,戴尔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发行,“直接模式”正式宣告开始。
从一开始,他们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就以聆听顾客意见、反映顾客问题、满足顾客所需为宗旨。他们所建立的直接关系,从电话拜访开始,接着是面对面的互动,现在则借助于网络构通,这些做法让他们可以得到顾客的反应,及时获知人们对于产品、服务和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建议,并知道他们希望公司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直销模式使戴尔公司能够提供最有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系统配置强大而丰富,无与伦比的性能价格比。这也使戴尔公司能以富于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最新的相关技术。戴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了直销模式的好处,他说:
“其他公司在接到订单之前已经完成产品的制造,所以他们必须猜测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但在他们埋头苦猜的同时,我们早有了答案,因为我们的顾客在我们组装产品之前,就表达了他们的需求。
“其他公司必须预估何种配置最受欢迎,但我们的顾客直接告诉我们,他们要的是一个软盘驱动器还是两个,或是一个软驱加一个硬驱,我们完全为他们定做。
与传统的间接模式相比,直接模式真正发挥了生产力的优势。因为间接模式必须有两个销售过程:一是从制造商向经销商,另一则是从经销商向顾客。而在直接模式中,只有一级销售人员,并得以把重心完全摆在顾客身上。在这点上,戴尔公司并没有以一种方式面对顾客,他们把顾客群进行细分,一部分人专门针对大企业进行销售,而其他人则分别负责联邦政府、州政府、教育机构、小公司和一般消费者。这样的架构对于销售大有好处,因为销售人员因此成为专才。他们不必—一搞懂多家不同制造商所生产的不同产品的全部细节,也不必记住每一种形态的顾客在产品上的所有偏好,而在处理自己客户的问题时则成了行家里手,这使得戴尔公司与客户之间合作的整体经验更为完善。
同时,按单订制的直销模式使戴尔公司真正实现了“零库存、高周转”。正如戴尔所说:“人们只把目光停留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上,并把这看作是戴尔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直销只不过是最后阶段的一种手段。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是追求零库存运行模式。”
由于戴尔公司按单定制,它的库存一年可周转15次。相比之下,其他依靠分销商和转销商进行销售的竞争对手,其周转次数还不到戴尔公司的一半。对此,波士顿著名产业分析家J•威廉•格利说:“对于零部件成本每年下降15%以上的产业,这种快速的周转意味着总利润可以多出1.8%到3.3%”。
评点:
在过去10年里,许多计算机制造厂商都想绕过零售商而进行直接销售,但大多都以失利告终,而戴尔的直销却获得了成功,因此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营销模式有何特点:
1、直接同顾客联系。整个设计、制造和销售过程都是以聆听顾客意见、反映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2、利用最流行的网络进行直销,使顾容的购买更加方便快捷,因而销售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3、价格优势也是直销最具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相对于增值转销而言,由于绕过了零售商,价格较为低廉,因而真正发挥了生产力的优势。

㈨ DELL是哪产的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 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戴尔公司网站:www.dell.com.cn 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与服务。受益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 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一家计算机厂商,并因此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5位。 戴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其一贯坚持直接销售基于标准的计算产品和服务, 并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公司营业额达到了574亿美元。 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约75,100名雇员。

戴尔效应
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资本流动性、利润率、增长性
经过不断艰苦的努力,戴尔公司保持了增长性、利润率、资本流动性的平衡,为股东带来了高额的回报。戴尔公司在这些领域一直领先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戴尔公司亚太区简介

戴尔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
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 进行投资。
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 新加坡、台湾和泰国。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合作伙伴为其他31个市场提供服务。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系列产品和专业经验,能够帮助跨国企业、政府、大企业以及富有经验的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内 进行技术创新。
戴尔通过其“全球客户计划”,向拥有全球业务的亚洲用户提供订制的成套服务和支持。它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订货、结账、订制产品 (包括安装专有软件),以及本地供货和现场服务等好处。
戴尔公司亚太业务的核心是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亚太客户中心"(APCC)。这间占地23.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于1995年10月投产。 2001年2月,占地37万平方英尺的戴尔“亚太客户中心"二期(APCC2)落成。 "亚太客户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中国和日本除外) 按定单生产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存储产品。APCC和APCC2都通过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 以及 OHSAS18001:1999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认证。
戴尔公司参考"亚太客户中心"的生产与专业功能,于1998年8月建设了位于福建厦门的“中国客户中心"(CCC)。为了满足中国市场 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5万平方英尺的设施。它继续在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戴尔 模式运作。CCC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 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亚太地区的客户可以向戴尔直接订购产品,并可在7至10天内收到订货。客户还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的技术支持热线,并得到现场服务。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80%以上来电 客户的技术问题。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其亚太区网址www.dell.com/ap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 支持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站点。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财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27%,几乎是除戴尔外市场增速的3倍。 戴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11.1%,成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厂商。在日本,戴尔以16.1%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厂商。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业务资料

开展直线订购模式的城市和地区
戴尔公司于1998年8月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
戴尔(中国)公司(以下简称戴尔)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杭州和深圳设有办事处,并有实力将销售及市场拓展到多个主要城市(例如沈阳、苏州、武汉和西安),以及100多个二线城市和城属区域。
在华现有员工超过5,500人。

以客户为本的市场战略

戴尔竭诚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拥有专业的销售及技术支持队伍,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
企业客户:大型及中型公司
全球客户
政府及有关机构
家庭及小型企业
目标市场:
电信业
银行业/税务业/金融业
政府
跨国公司
教育/研究机构

市场定位

根据IDC公司2006年第2季度研究报告,戴尔目前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份额为10.3%。在于2006年8月4日结束的戴尔公司2007年第二财季中,戴尔中国的出货量和收入比上一季度同期分别增长了37%和31%。

基础设施及运营状况

中国客户中心(CCC)
中国客户中心(CCC)于1998年8月在租来的厂房里开始运营,并于2000年 11月迁入目前所使用的永久性厂房。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机场附近的新的中国客户中心占地总面积为350,000平方英尺,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为中国用户提供综合销售和生产设施,包括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凯文.罗林斯在2005年8月2日访华庆祝戴尔中国7周年志庆时宣布,戴尔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总量达到一千万台,标志着戴尔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006年1月戴尔在厦门建立的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开始投产,并于2006年5月正式开业。新工厂的落成使戴尔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扩大一倍,生产的产品将服务于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北亚地区的客户。

中国设计中心 (CDC)
2000年7月戴尔开始了计算机相关设计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包括新的系统平台、外围设备、软件和服务产品的研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和市场要求。
2002年7月,戴尔中国设计中心(CDC)落户上海,支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领先技术,加强了戴尔台式机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
2006年3月戴尔公司宣布将进一步扩大戴尔中国设计中心的规模,该中心将增加200名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全球产品研发能力。

大连戴尔客户联系中心(Dalian Dell Customer Contact Center)
戴尔2002年10月宣布在中国大连开设大连戴尔客户联系中心,开始主要是支持在日本市场的后台运营,提高客户服务的功效,从而有力推动戴尔在日本市场业务的迅速增长。该中心于2002年底投入运营。
目前,该中心现拥有1,000多名员工, 主要负责支持戴尔日本/韩国/中国公司的客户服务运营, 致力于提供优异的客户体验。

全球采购据点 (WWPO)
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台湾建立了国际采购网点,以加强与供应商在中国的伙伴关系,提高戴尔在全球的采购效率。
戴尔在中国采购大量零部件,包括附件、光驱、印刷电路板、软驱、显示器、扬声器、键盘、鼠标和输入输出设备。年采购量超过157亿美金。

中国企业指挥中心
戴尔中国企业服务指挥中心(ECC)是戴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也是全球四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之一。 自2004年9月在厦门成立以来,该中心已经成为戴尔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的企业服务的“中枢神经”。 它面向服务器及存储产品的企业客户提供高水准的、7x24x365全天候的服务支持。戴尔企业服务指挥 中心可以实现客服电话、技术人员以及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实时追踪,并实时监测整个服务的过程, 处理关键性的故障,甚至主动发现故障隐患,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控和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及时、 有效地响应客户的服务需求,协助客户有效缩短系统宕机时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客户满意度和投资回报。

市场覆盖
中国客户可按其配置和软件要求,通过在全国258个城市中设立的720条免费电话直接联系到每一位戴尔的销售代表,订购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服务器产品,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戴尔的www.dell.com.cn网站购买。
戴尔提供的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可直接覆盖2,123 个城市。

产品类别
面向家庭的 Dimension 个人台式电脑
面向家庭的 Inspiron 个人电脑(包括膝上电脑和台式电脑)
面向小型企业的 Vostro 膝上电脑和台式电脑
OptiPlex 企业级台式机
Latitude 企业级笔记本电脑
PowerEdge 服务器
PowerVault 和 Dell I EMC 存储解决方案
Precision 工作站
PowerConnect交换机
Axim PDA
投影仪
打印机

互联网居领导地位
戴尔公司的直线订购模式伸延至互联网上,令网上购买产品和获得服务变成轻松和安全。
全中文的www.dell.com.cn 方便中国用户使用母语来确定配置、获得报价及订购产品。戴尔的中文网站计划也延伸到了戴尔的“用户主页”,便于企业及机构用户在互联网上购买戴尔的产品。

免费电话
普通消费者及家庭用户 800-858-2928/2936
中小型企业用户(500名员工以下) 800-858-2222
中小型企业用户(500到3500名员工) 800-858-2062
大型企业客户(3500名员工以上)
北部地区
东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政府及教育部门
800-858-2999
800-858-2020
800-858-2355
800-858-2811
800-858-2572
“全球顾客计划”用户 800-858-2055
技术支持 800-858-2437/2333
客户服务 800-858-2060

戴尔公司发展史

一九八四年 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一九八五年 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一九八七年 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
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一九八八年 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一九八九年 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一九九零年 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一九九二年 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一九九三年 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
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一九九五年 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一九九六年 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
开始通过网站www.dell.com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
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
成为标准普尔500成分股之一
一九九七年 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
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
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
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一九九八年 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
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一九九九年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
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
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二零零零年 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
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
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
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二零零一年 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
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
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二零零二年 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
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 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
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二零零三年 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
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
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
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零零四年 凯文 罗林斯成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戴尔宣布在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
二零零五年 戴尔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赞赏企业”的首位
位于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开幕
二零零六年 戴尔历史上首次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系统(2006财年第4季度)

戴尔公司全球业务概览

戴尔公司总部位于公司发源地——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德克萨斯州中部地区同时也是负责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的戴尔美洲公司的大本营。此外,戴尔公司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包括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戴尔公司在以下七个地点生产计算机系统: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北卡罗莱纳州Winston-Salem、巴西Eldorado do Sul(美洲)、爱尔兰Limerick(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区及日本)以及中国厦门(中国和日本)。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

戴尔美洲公司
总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制造工厂: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北卡罗莱纳州Winston-Salem、巴西Eldorado do Sul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37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3 %
市场排名:美国第一*
雇员人数:34,800人

分支机构:
加拿大
智利
墨西哥
哥伦比亚
巴西
波多黎哥
阿根廷
巴拿马
萨尔瓦多
* 市场排名源自2006年第一季度IDC统计数据

戴尔亚太区/戴尔日本
总部: 新加坡
制造工厂:马来西亚槟城;中国厦门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7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17%
市场排名:亚太区市场第三位*;日本市场第三位*
员工总数:亚太区24,800人;日本1,300人

分支机构:
澳大利亚
中国大陆
日本
香港
印度
台湾
马来西亚
新西兰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印度尼西亚

戴尔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
总部:英国Bracknell
制造工厂:爱尔兰Limerick
营业额(最近四个财季):131亿美元
本财季同比上年第二财季增长率:3%
市场排名:欧洲地区第二位*
员工总数:14,200人

分支机构:
奥地利
比利时
捷克共和国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爱尔兰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波兰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英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俄罗斯
葡萄牙
苏格兰
斯洛伐克
* 市场排名源自2006年第一季度IDC统计数据

各地区营业额占公司总营业额比例
2007财年第二财季 | 2006财年第一财季 | 2006财年第二财季
美洲地区 65 | 63 | 66
欧洲、非洲、中东 21 | 24 | 22
亚太区、日本 14 | 13 | 12
2006年8月

戴尔公司产品及服务概览
服务器 戴尔 PowerEdgeTM 网络服务器基于标准化设计,为客户所有业务关键型应用,包括电子邮件、数据库和高性能计算环境提供了价格合理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大型企业客户可以选择高性能的机架式和塔式服务器,小型企业和网络可以选择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塔式服务器。
存储产品 Dell | EMC以及戴尔PowerVaultTM 及为客户提供了具备卓越管理能力,灵活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可靠的性能的综合解决方案系列,保护他们当前的重要信息的同时,提供了当他们数据库需求增长时的可扩展性。戴尔存储产品包括外部存储,磁带备份产品,网络附加存储,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和机架式解决方案
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TM (工作站以及移动工作站适合专业人士运行复杂应用时对卓越性能的需要,例如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内容创作、软件开发和财务/经济建模等。
笔记本电脑 戴尔提供两个系列的笔记本电脑。LatitudeTM (系列笔记本电脑可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用户对性能、便携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广泛需求。LatitudeTM (包括从支持无线技术的高度可扩展的全配置系统,到超轻超薄系统的全系列产品。戴尔InspironTM (笔记本电脑主要面向那些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这类客户主要包括个人及中小企业,他们通常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投资的效益。
台式机 戴尔的客户可以在两个系列的台式机系统中选择。OptiPlexTM 台式机适合那些在网络环境中需要高可靠性,稳定性,可管理型和易服务性系统的企业及机构,戴尔DimensionTM 台式机为着眼于快速获得技术回报以及高性能计算功能的小型企业和家庭用户设计。最新的高性能组件会应用在DimensionTM 产品系列。而07年的时候,dell在中国推出了一种更时尚的台式机,Inspiron 系列.Inspiron系列凭借着比dimension系列更时尚,更先进的特点而大受欢迎.还有面向小企业的EC280,特点是小,便宜.
网络产品 戴尔PowerConnectTM 网络交换机为中型和小型网络提供电脑和服务器的连接。PowerConnectTM 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了企业级的性能和可靠性。
软件及外设产品 戴尔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了一系列软件及外设产品,包括软件、显示器、投影仪、软件、内存、笔记本附件和打印机等。

㈩ 为什么戴尔(Dell)要谋求退市私有化

在经营上,非上市公司管理层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隐蔽性。 DELL股东对该公司前景不看好可以理解: 1. PC市场在移动消费产品,尤其是苹果,安卓产品的挤压之下,处于零增长甚至萎缩的状态。 2. 在PC市场内,来自联想和HP的竞争压力让DELL不断失去市场份额。 3. 就DELL本身而言,它一直没有能够有效开拓PC以外的其他产品市场。在产品创新方面,DELL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戴尔本人和他的伙伴对DELL前景看好,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认为公司经营战略有改进空间,比如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推出低利润市场。据推测,戴尔会缩减低利润的PC业务,转移到软件,云,企业服务,和数据中心业务。 2. 认为公司具体管理有改进空间,比如重组低效部门,优化流程,大幅裁员。 3. 该公司对于第三方有战略价值,尤其是对于微软。微软急需仍然占全球市场第三的PC厂商支撑Windows市场。 问题4. 戴尔买DELL的钱是哪来的?戴尔本人持有DELL的大约15%股份。其余的资金来自以下几方面: - 私募基金:银狐,MSD 资本。这些私募基金和戴尔本人会成为重组后DELL的股东。 - 微软以贷款形式投入20亿美元。 - 银行贷款:美国银行(美林),巴克莱,瑞银,RBC。 顺便:公司私有化之后的套利方法,或者说退出战略,有几类: 1. 分拆公司。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公司现有资产由于不合理利用而被低估的情况。 2. 重新IPO。公司经过重组整顿,效益改善,重新上市。 3. 卖给战略投资者。所谓战略投资者,就是另一家公司的业务与该公司有互补关系,存在协同效应。 4. 卖给下一个金融投资者。这个情况大概就是私有化失败了。 5. 享受现金流。

阅读全文

与戴尔股票分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陆金所佣金查询 浏览:442
银行理财代销产品能投资吗 浏览:214
浙江登峰集团破产 浏览:870
证券公司设立的条件包括 浏览:121
平安的保险佣金是属于工资么 浏览:206
18年人保车险佣金 浏览:147
江苏舜天集团创业有限公司 浏览:309
信托资管税 浏览:968
信托银行的日语 浏览:223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 浏览:555
理财中属于基金公司的 浏览:830
适合新手的基金理财 浏览:770
paypal付美元汇率 浏览:548
平安鑫诚理财有限公司 浏览:274
期货计算题视频百度云 浏览:881
大陆去香港做外汇 浏览:756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融资困境 浏览:64
河南环境能源交易所 浏览:246
哥尔股份股票 浏览:336
反收购和融资手段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