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股票后续计量

股票后续计量

发布时间:2021-12-22 03:19:01

⑴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及后续计量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只占比35%,那只能算有重大影响而不是控制,所以后续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不用做合并报表。

⑵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等于付出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8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0
固定资产清理 600
资产处置损益 200
发行费用冲减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调整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需要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应将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享有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30000*30%=9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这个题长投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答案给的是9000 那就是错的 初始投资成本是8800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9000

⑶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因为后续计量如果是成本法还好说,如果是权益法,会涉及初始投资成本需不需要调整的问题。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视同商誉,就不需调整。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就需要调整长投的初始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营业外收入。
所以,说后续计量的问题,一定要说买入的分录。说买入的分录,其实就是交待初始投资成本是否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暗示需不需要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合并与非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就一点差异。那就是,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相关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而非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支付的相关费用是记入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的。就这点区别。

在初始计量上,成本法和权益法没有区别。后续计量才有区别。但是,后续计量的选择会影响初始
计量的调整。
无论调整与否。支付对价的那笔分录(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某某资产的那笔分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没有区别的。

⑷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

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二)成本法核算

1、“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取得时的成本

2、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投资收益

3、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适用范围: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

(二)权益法核算

科目设置: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投资时点)

——损益调整(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及利润分配变动)

——其他综合收益(投资后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其他权益变动(投资后其他)

(1)在持有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中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归属于被投资单位的金额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2)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份额,投资收益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

(4)股票后续计量扩展阅读

成本法的优点在于:

第一,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的成本;

第二,核算简便;

第三,能反映企业实际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与其流入的现金在时间上基本吻合;

第四,与法律上企业法人的概念相符,即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法人实体,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会自动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

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但并不表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能够分回,只有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这种权利才得以体现,投资收益才能实现;

第五,成本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中国税法上确认应纳税所得额时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是一致的,不存在会计核算时间上与税法不一致的问题;第六,成本法的核算比较稳健,即投资账户只反映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只反映 实际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权益法的优点在于:

第一,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的权益,反映了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经济现实;

第二,投资收益反映了投资企业经济意义上的投资利益,无论被投资单位分配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什么时间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份额或应当承担亏损的份额,才是真正实现的投资收益,而不受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⑸ 简答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

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
长期股权投资
〉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两种。一种是
成本法
,一种是
权益法

(一)
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的适用范围:
1、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
共同控制
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按照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
现金股利
或利润,应当确认为当期
投资收益
。但是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应只限于投资企业投资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所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应作为
初始投资成本
的收回。
(二)
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企业
所有者权益
的变动情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
账面价值
。但仅限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若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变动则不作
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比较复杂,在核算中使用的明细科目有:
1、
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与取得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作比较。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其享有的公允价值份额,则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即按
实际成本
入账;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其享有的公允价值份额,则应按其差额增加初始投资成本,同时增加“
营业外收入
”。
2、
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
损益调整

投资企业取得投资后,应根据被投资企业实现
净损益
的情况,按其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记入“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损益调整)”科目,同时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当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不一致,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3、
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在持有期间,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情况,按其享有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相应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⑹ 有限合伙人对股份怎么后续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本法,一种是权益法。
1、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1)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按照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是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应只限于投资企业投资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所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2、权益法
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仅限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若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变动则不作账务处理。

⑺ 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其中初始计量就是初始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与初始计量会计处理有关的情形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

而后续计量就是根据投资公司日后经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场面价值进行调整。

⑻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区别

一、初始计量
(一)非同一控制下
非同一控制是指参与交易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比例的不同即对公司经营政策的影响可分为: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及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重大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具体做法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二)同一控制下
同一控制下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具有股权控制关系或者受相同第三方控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即同一控制下且所取得的股权形成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这种情况下按照被合并单位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份额进行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的只有这一种情况。
由于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只适合同一控制下且形成企业合并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形成控制。这种交易比较特殊,虽然在同一控制下,但初次交易又没形成控制。
这种情况下,初次交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价值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来确定,当后续交易形成控制,实现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账面价值*持有比例。新增投资部分的成本=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新付出对价进行比较,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是两种计量之间的结合。
二、后续计量
(一)成本法
成本法适合两种情况:第一,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第二,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重大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的是取得时候的成本,一般不发生变化,除非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或者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二)权益法
权益法,是指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适合的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

⑼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月30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6.4×100 000=1 640 000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6×50 000+18×50 000=1 700 000 6月30日,应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 000 一共10万股,每股公允价值变动为0.6 7月18日,处置60 000股,应该转出60 000股所承担的公允价值变动36 000(60 000×0.6) 因为6月30日,公允价值变动记在贷方,所以处置时从借方转出。 6月30日,做如下账务处理: DR。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000 CR。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000 假设7月18日,全部出售,应该讲公允价值变动全部转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但是只出售了60 000股,所以转出60 000股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⑽ 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后续计量怎么理解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迅速对被众多创造投资腾达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空间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阅读全文

与股票后续计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登峰集团破产 浏览:870
证券公司设立的条件包括 浏览:121
平安的保险佣金是属于工资么 浏览:206
18年人保车险佣金 浏览:147
江苏舜天集团创业有限公司 浏览:309
信托资管税 浏览:968
信托银行的日语 浏览:223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 浏览:555
理财中属于基金公司的 浏览:830
适合新手的基金理财 浏览:770
paypal付美元汇率 浏览:548
平安鑫诚理财有限公司 浏览:274
期货计算题视频百度云 浏览:881
大陆去香港做外汇 浏览:756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融资困境 浏览:64
河南环境能源交易所 浏览:246
哥尔股份股票 浏览:336
反收购和融资手段 浏览:240
天津交易所现货铂金手续费 浏览:500
2014年全国融资担保行业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