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卡斯特的发展历史
1963年Ralph J. Roberts,Daniel Aaron及Julian A. Brodsky于密西西比州李县的图珀洛市创办,初时公司称为American Cable Systems,为市内提供有线电视服务,用户仅为1200人,数年内不时投标密西西比州及宾夕凡尼亚州附近区域的有线电视服务专营权,以增加同户数目,于1969年在宾夕凡尼亚州的费城成立Comcast Corporation,1972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1986年 Comcast 购入25% 的Group W Cable股票,将规模扩大一倍。
1988年 Comcast购入50%的Storer Communications Inc股票,用户数增加到200万,成为全美第5大有线电视运营商,同年,收购了American Cellular Network Corporate,进入蜂窝通讯领域,网络覆盖新泽西,怀俄明,Delaware等州。
1990年 Comcast 并购MetroPhone。同年Ralph J. Roberts的儿子Brian L. Roberts接手公司业务。
1992年 Comcast将AMCELL的资产进行了合并,用户数增长到700万。
1994年 Comcast收购了Maclean-Hunter‘s 美国部分,增加55万用户,一跃成为第三大有线电视运营商,同年Comcast英国公司上市,Comcast开始对高尔夫频道投资。
1995年 Comcast 购入57%股份,控股QVC,同年收购E.W.Scripps Cable,增加80万用户。
1996年,Comcast公司开始放眼高速网络,它和Tele-Communications ,Cox Communications公司一道一起组建了@Home有线调制器服务公司, 此举让有线宽带服务抢先于电话公司的DSL(数字用户线路)服务起步 。同年,Comcast首次在巴尔迪莫,Sarasota部署宽带网络,同年Comcast成立Comcast-Spector对体育领域进行投资,拥有NBA 费城76人队和冰球大联盟的费城飞人(Flyers)队。
1997年Microsoft为Comcast投资10亿美金, 同时和Disney合作控股E Entertainmen。
1998年,Comcast收购Jones Intercable,增加110万用户。收购Prime Communication 增加40.6万用户。同年其英国公司卖给了NTL inc。
1999年 Comcast将其无线部分以17亿美金卖给了南方贝尔(SBC现今AT&T),1999年收购Great Media Inc 增加8万用户,同年Comcast和Mediaone宣布合并为一个600亿美金公司,但合并最后未能成功,Comcast收到15亿美金的终止费。
2000年 Comcast 收购Lenfest Communications 增加130万用户。
2001年底,Comcast继承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宽带网络。
2002年 Comcast斥资475亿美元收购AT&T Broadband Cable Systems的所有资产,因而取得38个州近2100万有线电视客户,这笔交易同时也使Comcast开始了其广告销售,其后其广告业务更名为 Comcast Spotlight,作为交易的一部分,Comcast同时收购了位于Colorado的国家数字电视中心,也就是今天的Comcast Media Center,Comcast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同年Comcast部署高清视频服务和VOD业务。
2004年 Comcast曾提出以660亿美元收购华特迪士尼公司,但最终因对方反对而放弃收购。同年Comcast将QVC的股票转卖给Liberty Media,套现79亿美金。
2005年 Comcast和SonyPictures Entertainment 联合收购MGM ,同年以5.4亿美金收购Susquehanna Comminications(此前拥有其30%的股票),这笔并购给Comcast带来了近23万有线用户,7万数字有线用户,8.6万宽带上网用户。
2006年Comcast与Time Warner Cable联手,以176亿美金收购因创办者Rigas家族挪用公司资产而申请破产保护的Adelphia,这笔并购使得Time Warner Cable成为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和Time Warner同时根据地理位置互换用户,使得双方都可以在特定区域最大化。
2006年 Comcast收购软件公司Platform。
2007年 Comcast以4.8亿美金收购Patroit Media,这笔并购给Comcast带来了近8.1万有线用户,同时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新泽西州。
2009年 Comcast 宣布将和GE谈判购买美国最大的电视频道NBC,Comcast将收购51%的股份。
2014年,收购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运营商时代华纳有线(Time Warner Cable)。
B. 小学生多音字集锦
jjjjh;ljncvlkfjegoprjmclejkm;cwkfjr3ivghtugr;efcnj;djdjrkejfkewfjwnhd;whfnh3lofhw;ekhdwhf;o3rhfouwheofwu;hdwjixhdewuifhl;njnjnnnnnnnwsy4yruklqaoz.alx,s.;,;ofuh3ulifhu3rih3gfli3utl3h; 'mjh ;;;osfhsoihygeo; lbgifnerwo;fj3ioferhjgt5rfocs'lxaspolpdlaxwafdeew\,uiyl67t
C. 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后:深发展股票(00001)与平安银行股票(601318)怎么办
今天最新消息,明天也就是6月15日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将正式对外宣布两行合并工作圆满落下帷幕。合并后,深发展的股票将作为银行股票继续保留上市。601318是中国平安,这个是平安集团的股票跟银行是两回事~
D. 什么是派拉蒙判例
背景:
从1912年起,好莱坞制片厂已经扩张形成寡头垄断。这些公司一起运作,控制着整个行业。最大的公司采用垂直整合体系——兼顾制片、发行,并在自己的院线中放映影片。它们受益于这一有保证的产品渠道,以及相当容易预测的收入。较小的公司也从中受益,因为他们的影片可以填补这些影院的空闲时间。在有声电影的时代,八个主要的好莱坞公司继续排斥任何其他竞争者进入电影业。
派拉蒙判决:
于是,司法部在1938年提出了一个诉讼:美国诉派拉蒙影业公司及其他公司,通常称为“派拉蒙案”。政府指控“五大”(派拉蒙、华纳兄弟、米高梅、20世纪福克斯和雷电华)和“三小”(环球、哥伦比亚和联艺)相互串通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反垄断法。“五大”拥有院线,包档发行影片,并且使用其他不公平手段把独立电影排斥在大型首轮影院之外。“三小”没有自己的影院,但也被指控通过合作排斥其他公司进入市场。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判决、上诉和法律行为,美国最高法院在1948年下达了判决,宣布八家公司都有垄断行为。法院下令这些大公司剥离它们的院线。它还指示着八家好莱坞公司结束包档发行以及其他有碍独立放映商的做法。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诉讼,这些好莱坞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和解协议,同意与最高法院达成妥协。
E. NDS公司在那里
北京和深圳有分部
公司简介:
NDS是业界领先的开放式端到端数字付费电视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用于将娱乐及信息服务安全传送到电视机顶盒和基于IP的设备。
NDS一直致力于为广播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提供强大的支持,并帮助他们从实施NDS先进的技术中获益。NDS对个性化电视、互动应用、安全宽带和家庭网络来说是革命化的解决方案。
NDS VideoGuard®有条件接收系统在全球保证了320多亿美元的年收益,而且超过7500多万数字机顶盒被广泛应用。
NDS的总部位于英国,并在全球各地设有办事处,雇员超过3500人。NDS公司十分重视研究和开发工作。公司在以色列、中国、印度、法国和英国的研发中心有2900多名专职人员从事前瞻性的研发工作。
NDS是NASDAQ和Euronext Brussels股票交易中心的上市公司,其最大的股东是全球性的媒体和娱乐公司-新闻集团。 我们从事的事业 NDS以其成熟可靠的开放式端到端解决方案推动着付费电视行业的发展。该解决方案使许多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网络运营商、电视频道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不断获得成功。我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数字内容的安全保护、保障运营商的利益 保证订户享受更多的收视和互动的乐趣-以此不断增加运营商的收益 依托产品的细化引领市场潮流,增加收益、拓展机会-确保订户数量不断增加、减少流失率 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方案,NDS成就不断: 带来广泛的选择和便捷。借助多主题频道、体育和电影等丰富的节目、使用像XTV™个性化电视这样的系统使观众看到他们想看的节目,产生更大的收益。 丰富的信息和娱乐、体验美妙的收视享受。NDS为观众提供创新性的互动电视节目,如FIFA世界杯和NFL Super Bowl。与MTV合作开发包括投票,屏上游戏和电子屏上即时贴等应用。 点击按钮,送来最流行的服务和商品。如QVC购买按钮、家庭银行、购物和互联网服务等,NDS让服务更快捷、内容更安全和操作更简便。
F. 保罗·艾伦的职业生涯
1975年,艾伦跟盖茨联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创立微软,开始销售BASIC解译器。1980年,由艾伦牵头,微软以五万九千美元买下名为QDOS的操作系统。当时,与IBM的协定期限迫近,盖茨与艾伦正为无法赶及完成操作系统的开展而烦恼,而购入功能齐全的QDOS后,微软即修改其代码以迎合IBM的要求。最后,微软的产品被IBM采用作新电脑的操作系统,而这次合作亦成为微软日后壮大的踏脚石。
艾伦在1983年因罹患霍奇金氏病而辞去微软的职务,84年离开董事会(但1990年又重返董事会 )。后经过几个月的放射治疗及一次骨髓移植治愈。
2000年11月,艾伦正式离开微软的董事会,但被力邀下留任高级策略顾问。艾伦卖掉六千八百万股微软股份后,仍持有一亿三千八百万股。
保罗·艾伦作为微软的共同创办人,多次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居前列,2005年再次排行第7位。保罗·艾伦投资广泛,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以及数字电器等市场都有涉及。他拥有西雅图海鹰美式足球队以及波特兰开拓者篮球队,同时他也是“宇宙飞船一号”的发展资金支持者。艾伦还热爱音乐与航空,出资修建一座称为体验音乐计划的交互式音乐博物馆,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家船只———章鱼(Octopus)。
现今58岁的保罗·艾伦,似乎一直以来都掩盖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人们只知道他和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却忘记了正是他把比尔·盖茨引入到软件这个行业。而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业精英,一个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一个为玩耍一掷千金的豪客,一个总是投资失败却成功积聚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子,却在创造着一个传奇———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按此推理,如果两个优秀的人能走在一起,互相影响,做出的必将是壮举。无疑,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这一说法做出了最好的印证。
1968年,与盖茨在美国西雅图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就是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微软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至今未息的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未来。
请记住:与最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将成为一种习惯。机会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处世为人之道,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这自然也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艾伦的成功得益于他正确选择了盖茨。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艾伦本身独具一种超人的智慧锋芒。有人这样评价: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艾伦可能只会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或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与其说艾伦的一时冲动创立微软,不如说是他远见卓识。
任何为微软立传的人都不能回避那段历史:1974年12月,艾伦拿着新出的《大众电子》杂志,
去给伙伴盖茨看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说服他一同创业,这才有了微软。盖茨的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如果不是艾伦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我,也许我还会呆在大学里。那么,以后所有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我甚至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太过冲动。”
艾伦想的都是十年以后的事情,这是最令他的朋友称道的。例如早在10多年前,艾伦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思考宽频的未来及其形式:到底是通过有线电视、卫星还是Internet。
正如微软的创立几乎是在一念之间决定的,不过,艾伦非常谦逊,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远见,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具备远见卓识,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出现在微电脑时代的开创阶段”。而正是这种“幸运”为他以后的身价奠基。
不过,保罗·艾伦也忠告说,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坚持到底,你可以选择放弃,换一种方式或一个活法,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 1983年艾伦因病离开微软,不过,幸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艾伦虽然享受不到微软的荣耀,但享受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到目前为止,他的财富仍基本来自微软股票的水涨船高。利用这些财富,艾伦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然而,艾伦的投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评价,他的投资似乎是抓起一把骰子,然后随意一抛。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过分,离开微软后,艾伦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及数字电器、音乐、航天科技等,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市场频频投入巨资。他本人投资掌控的公司和组织甚至超过150家,被一些人吹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有测算艾伦每年都有30笔以上的投资,平均每笔500万美元左右。但使艾伦尴尬的是,他向人们展现的这些投资却很少有成功,其投资回报少得可怜。接连不断的败绩也使得媒体重新对他进行定义:“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失败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甚至近似嘲讽地认为,他只是因为早年幸运地与盖茨共创了微软,才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或许对于保罗·艾伦而言,与盖茨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的确算不上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或经营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更为贴切。但保罗·艾伦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他非常乐意享受已取得的成功,这是一种用不同的成功标准所衡量的与众不同的成功投资,他对这种现状很满意,他从事着非同寻常的或高风险的投资,而不用顾及季度收入或股东回报。
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比尔·萨沃里曾说,有一种“艾伦效应”,即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就因为艾伦投资了,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有人也这样猜测,艾伦持有股票的公司达到了上百家,这些投资看似随机,却各自拥有其根基,逐渐构架成为在线世界每一商业活动都有巨额投资的艾伦帝国。
也许保罗·艾伦正是这样,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管理规则,也有着不同的成功标准。就像他自己写的一首歌的歌词一样:“我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错误的,但我仍然会斗志昂扬。”无论是做音乐,编写程序,还是组合投资,艾伦仍然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艾伦创建了Vulcan Inc., 并出任董事会主席。他还买进了提供带宽的公司,让带宽得以畅行无阻地服务科技公司和填充在线世界的内容。不过,他的兴趣不是建立CNN(新闻频道)、ESPN(运动频道)等,他希望有一天把频宽世界上的收视、购买和通讯全都融于一炉。于是,在1992年,他挑上了有线电视,不过因为国会设定价格上限而令他退却。一年后 ,他亲自拜访购物有线公司QVC总部,结识了刚刚收购该公司的好莱坞当红炸子鸡巴瑞·迪勒。之后,艾伦就把他持有的Ticketmaster股票转为迪勒创办的USA网络公司股票。艾伦的思考超越同侪还可以从美国在线的入股受挫事件窥见一二。当时,美国在线企图让用户只 接受其提供的内容,但艾伦觉得这个策略走错了路,于是他向该公司董事长提出建议,要求对方投入网络。在艾伦把股票卖掉之后,凯斯最后还是走上了艾伦所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