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度一下德国的路德宗教会
路德宗(Lutheranism)是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团体之统称,因其教义核心为“因信称义”,故又称信义宗,它是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由马丁·路德于1529年创立于德国,这一新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基督新教的诞生。目前其信徒分布在瑞典、丹麦、挪威、德国和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共有427个独立的教会团体,信徒约6840万人。信仰依据编辑
1583年编成的《协同书》(the Book of Concord),包括三大新经《尼西亚信经》、《使徒信经》、《亚大纳西信经》,马丁·路德的《教义问答》、《施马尔卡尔德信条》,梅兰希顿(Melanchthon)的《奥格斯堡信纲》等。[1]2主要特点编辑(一)“因信称义”,主张人们唯有对基督的真正信仰,才能成为义人,即无罪的、得救的、高尚的、得永生之人、凭遵守律法、道德戒律和外在善功并不能得救。人只有具备了纯正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外在的善功只是纯正信仰的必然结果。(二)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认为《圣经》是上帝的启示,因而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和准则,一切教义、礼仪和制度均要与之保持一致。(三)坚持“平信徒皆为祭司”,即每个基督徒在教会中均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都可以担任神职,故不应有任何特权。(四)从“因信称义”的原则出发,不重视教会的形式和体制的统一,不同的教会制度如主教制、公理制或长老制,在不同的路德宗教会团体中均存在。在北欧该宗拥有国教地位。(五)实行洗礼和圣餐两项圣礼,突出布道和唱圣歌,实行婴儿受洗,认为圣餐礼是神圣的,表明基督真实“临在”于饼和葡萄酒之中。3历史发展编辑世界发展路德宗在16世纪传入北欧诸国和西欧部分地区,至18世纪中叶开始传入北美。由于移民背景复杂,分散的路德宗教会始终没有联合起来。美国内战更加剧了南北教会的对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路德宗教会才开始着手合并。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列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路德宗也逐渐传播到亚、非、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战结束后,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教会团体的分散和诸多的新问题,路德宗强调加强团结、统一认识,开展传教和提高教会的作用等新任务。为此,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1947年路德宗世界联盟(LWF)成立于瑞典,标志着路德宗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达到了新的阶段。此后,该联盟积极推动教会内外普世合一运动,关注社会与政治形势的变化。该组织在1957年的尼阿波利斯大会上突出了“自由、团结、改革、服务”的主题、针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调整了路德宗的传教方针,在传教会议上提出三项任务,即对亚非拉新兴的独立教会从财政上予以扶持,从工作上给予协作,派人培养当地的神职人员,各国的路德宗教会团体也着手解决本国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活动。德国地区二战后,东西德大部分路德宗教会最初是统一的,均参加了“福音教会”,有着共同的领导机构,协同开展活动,因而教会成为冷战时期联结两个德国的特殊纽带,这就决定了德意志路德宗教会始终十分注意东西方关系的切身政治问题。各教会对待国家政治的态度虽存在分歧,但其基本立场是,一方面承认两个德国政府都是由上帝建立的,基督徒应服从国家政权,另一方面又主张应有条件地承认政府的行为和措施。有的教会团体甚至声称基督徒不应顺从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政府及其强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为。因此,西德教会与东德和苏联曾因军队牧师、资助东德教会、无神论宣传、苏联的宗教政策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摩擦和争吵,关系逐渐恶化。1968年后,东西德路德宗教会基本上断绝了共同开展活动的关系。对于德国重新统一,路德宗教会一贯予以拥护。它还主张东西方应和平共处,停止发展核武器和实现裁军,但也有的教会认为核武器作为防御手段有其正义性。西德路德宗也曾针对该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提出公正分配生产资料和财富的主张。北欧地区瑞典、挪威和丹麦的路德宗教会拥有国教的地位,教会在立法、财政等方面受议会和政府的制约。其神学立场较保守、少变。但是,战后教会内外要求实现政教分离的呼声日益高涨。1953年瑞典颁布法律,扩大公民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部分取消了对公共教育和政府公职的宗教信仰限制,瑞典政府和议会还在60年代初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政教关系。挪威政府和议会还在60年代初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政教关系也开始注意到扩大教会自主权的要求,但至今无显著成果。同一时期,北欧教会内还出现了提高妇女地位的呼声。1958年,瑞典议会通过法案,允许教会向妇女授圣职,1960年开始任命女牧师,但她们的权限与作用仍受限制,教会内对此事也意见不一,直至1979年始正式确认在教会中男女一律平等。美国地区美国路德宗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复兴”时期。教会及信徒数量有较大增长。教会团体也加快了联合的步伐。1960年~1962年,一些分散的小教会团体分别合并为美国路德宗(American Lutheran Church)和全美路德会(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n)。较古老保守的美国密苏里州路德会(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也开始转变其僵硬态度,与其他路德宗教会和其他宗派开展对话,谋求合作。但由于基要派人士重新掌握了该会的领导权,致使路德宗内部的进一步联合趋于停滞。6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新思潮和社会运动不断涌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及女权运动风起云涌,路德宗的信徒增长率开始停滞,甚至出现降低的势头。为此,它着手进行自我调整与改造。前述三个主要教会团体于1965年组成礼仪改革专门委员会,力图在保留福音传统的同时,对礼仪进行一些适度的改革。与此同时,它们在理论上强调了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性,以改变其不关心社会政治问题的旧形象,但这些活动遭到教会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为吸收更多的信徒,它们还对传统的福音传道活动进行了反思,提出流动传教、跨教会传教等新方法,并且启用青年担任教会领导人,此利于吸收青年信徒。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路德宗人数减少幅度趋缓,但并未停止。因为这一时期五旬节派对路德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引了部分信徒的兴趣,与此相联系,基要派势力有所抬头。这突出表现在路德宗密苏里会的转变中。它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夺取了该教会的领导权,继续坚持“圣经无谬”论,反对妇女任圣职,排挤自由派人士,并退出了一些从事普世教会运动的机构及其活动。该教会逐渐成为美国路德宗的保守派的主要营垒,拥有信徒280万人,会刊《见证报告人》(Witness Reporter)。这些变化引起了其他路德宗教会团体的反思,它们采取了更为积极和灵活的方式促进联合。经过长期谈判,美国路德宗(ALC),全美路德宗(LCA)和福音路德教会联盟(AELC)于1987年5月合并为美国福音信义会(The Evangelica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该会采用1978年完成的“路德宗礼仪书”(Lutheran Book of Worship),既保留了福音传统又作了一些适应现实的改革。它在美国拥有540万信徒。会刊《路德信友》(Lutheran)。此外各教会也十分注意讨论堕胎等生命伦理学和同性恋道德问题。亚非拉地区亚非拉地区的路德宗教会团体,在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下,加速了本色化运动进程。如拉美地区路德宗教会,于1965年7月在利马召开第四次协商会议,会议强调本地区教会的自身团结,摆脱外来控制,争取社会平等,扩大传教等。普世合一运动70年代后,在路德宗世界联盟的领导下,国际路德宗在普世教会运动、传教和争取社会正义与世界和平方面表现十分活跃。在普世教会运动中它倡导“和解的多样性”(Reconciled diversity)即在承认和保护不同教派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对话,谋求联合。以此为基础,该联盟及一些国家的路德宗教会与天主教、长老宗、卫斯理宗、安立甘宗、浸礼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对话,就神学和社会问题交换看法,发表了许多有关文件,这种对话且有向基层教会发展的趋势,除此之外,还力图开展与世界其他宗教和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在传教方面,路德宗世界联盟极力呼吁其所属教会大力推进福音传教工作,鼓励各国各地区及基层的教会自治自理;同时号召它们加强传教工作的协调与合作。由于70、80年代路德宗在欧美的影响有所减退,而在亚非拉地区却有所增加,因而它对第三世界更加重视。1977年,路德宗第六届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这是该宗世界性大会首次在南半球国家举行,反映了第三世界教会地位的上升,也说明第三世界国家教会开始形成一个力量。1987年,中、南部非洲和美国的一批黑人神职人员和教徒创立了“黑人路德宗国际会议”(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Black Lutherans),对路德宗的神学合一运动和非洲传统宗教等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在社会问题上,路德宗大部分教会都采取了较为现实的态度和立场,主张本着“公正”的原则处理社会问题,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要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提倡“人权”,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倡导维护生态环境;呼吁消除社会贫困。1999年10月31日,路德宗世界联盟和天主教双方高级代表在德国奥格斯堡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2006年7月23日,路德宗世界联盟、世界卫理公会协进会 (World Methodist Council)及罗马天主教在韩国举行的世界卫理公会大会上,签署了具历史意义的有关“因信称义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JDDJ)。此声明表达了确认在“因信称义”的圣经教导上的共识。[2]2009年1月19日,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举行了传统性的大公接见活动,会见了前来罗马庆祝圣亨里克节日的路德派教会代表团。这项会晤是在第101届促进基督信徒合一祈祷周的开端举行的。[3]2010年12月16日上午,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路德宗世界联盟主席穆尼伯·尤南牧师及其代表团。[4]路德宗流传已有460余年的历史。在基督新教各宗派中,它是最早建立的宗派;在神学理论上,对其他教派具有较大的影响;也是人数较多的宗派。其教会团体除少数持基要派观点外,多数持福音派神学思想,并注意吸收某些新的神学观点。它重视社会现实问题,注意在各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和施加影响。[5]在华情况来中国的路德宗因国籍不同而差会名称各异,中文都称信义会。在华传教区主要在鄂、湘、豫。在上海由1905年(清光绪31年)传入的北美信义会(E.L.A)和挪威路德会(简称N.M.S)合成一个信义会,该会在南昌路38号有1所礼拜堂。[6]中国基督教信义会从欧美传来的路德宗教会有近20个差会。信义宗教派(Lutheran Church)很早就已经在武汉地区活动。1913年(民国2年),就有4个信义宗差会在汉口近郊滠口联合设立滠口信义神学院,并出版《信义神学志》与《信义报》,在全国有一定影响。1920年(民国9年)部分信义宗差会在中国组成联合组织“中华信义会”,成立“中华信义会总部”。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有16个差会属于信义宗的教派加入了“中华信义会”,其中在河南、湖北的有5个。“中华信义会”下属主要联合事业有滠口信义神学院、中华信义会书报部、信义书局与信义大楼。信义会在武汉的信徒崇拜聚会活动始于1947年,该年7月6日河南豫中信义会一批信徒来到武汉,先后在信义大楼、青年会、海军“黄宫舞厅”活动,由以美差会为背景的“豫鄂”、“豫中”两会合办,牧师为郭绍汾。不久,武昌设立了该会小教堂。在汉口黎黄陂路与洞庭街交界处的信义大楼,共6层,建筑面积达7 000多平方米,是由信义宗的美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8个差会捐资于1924年建成的。该楼为过汉之中西教士提供寄寓,也常租给官僚大亨居住。建国后,武汉基督教界开展三自爱国运动,中华信义会于1951年1月在汉口召开会议,宣布割断与西方差会的一切关系,改名为“中国基督教信义会”,将原来16个以差会为背景的总会统一起来,按照地域划分教区。“中国基督教信义会”的全国总会设在汉口,负责人为喻筠、陈建勋。[7]中华福音道路德会1913年(民国2年)9月,美国密苏里州路德会(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传教士牧师雅仁德(Rev.Arndt)夫妇来到汉口,为福音道路德会在华传教之始。雅仁德首先在汉口海寿里租房传教。1926年之前武汉曾设有7个教堂。该会初来武汉时,曾先后采用信义会与路德会之名,但为避免与鄂北的挪威路德会相混淆,1927年后改名“美国福音道路德会”。1942年又改名为“中华福音道路德会”。以后该会又陆续向沔阳、宜昌、沙市、恩施与四川万县等地发展,抗日战争后又发展到重庆、昆明等地,但它的重点活动地区为湖北及四川东部,它的总会一直设在汉口。1927年大革命时,该会所办之路德中学坚持与学生运动相敌对的立场,受学生冲击,是当时武汉基督教中唯—被停止宗教活动的教派。1934年该会坚持要在所办小学里向儿童讲授宗教课,拒绝向中国政府立案,因而所办7所小学都被封闭。30年代,他们在所办的双周刊《路德教见证》中常常宣传反苏、反共、反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该会总会在武汉解放前一直由美教士任主席,解放后虽由中国牧师李牧群接任(在重庆),但与西差会割断关系之前,仍由西教士以代主席身份在汉控制一切。武汉设联合区会,武汉解放后区会负责人为魏天年、魏章荣等人。[7]1949年,美国传教士陆续回国,途径香港并开展福音和救济的工作,组成了日后的“美国路德会香港分会”(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 Hong Kong Mission)。起初,传教士在调景岭搭建临时帐篷,举行聚会,服事附近的难民;继而开办圣经学院,培训圣工人员。1950年,租用九龙大埔道232号,创办第一所堂会,举行国粤语聚会。1953年,该会开办第一所中学。自60年代起,该会陆续开办多间中、小学及幼稚园,向学生提供基督化的全人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亦成为福音的基地,堂会及布道所以校舍为堂址,积极进行学生福音工作。自50年代协助难民开始,该会一直致力发展社会福利工作。至1977年,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成立。同年,该会由宣教区发展为本地独立教会,并注册为“香港路德会”(Lutheran Church-Hong Kong Synod),与美国路德会建立伙伴教会关系。该会会友逾八千人,有堂会34间,布道所八间;中小学及幼稚园40余间,教员千余人,学生2万多人;并有社会服务单位40多个;另设有支援机构九间。[8]广州中华信义会1867年,德国信义宗教士来华传道,当时名叫巴陵会,初在广州油栏门设立礼拜堂进行宗教活动,又设信义神学院,选择“各方青年俊秀”培养成巴陵会教士。由于活动场地的限制,该会必须另设新址。由传教士韩士伯、何必力在下芳村购置土地建立新堂(即德国教堂处)。1882年教堂建成,广州中华信义总会也设在这里。它是德国信义宗在广东传道的大本营,信义神学院也设在这里,因为这里是德国教士在广州的总会,下芳村地区的老百姓叫它为德国教堂。广州中华信义会的传教地区,不限于广州,而是面向广东全省各个县,省内北部和东北部的县份,都有它的活动影子。信义会对客籍居民集中的地方尤其重视,先后向惠州、花县、清远、英德、韶州、始兴、南雄、江西赣南地区,还有顺德、中山、新会、从化、增城等地区派出传教士。在这些地区建立分会,设立教堂。据1936年统计,广州中华信义会名下有10个公会,69个区会,中西职员73人,华人牧师7人,四人牧师11人,男教师40人,女教师10人,神学院有学生25人。除了直接的宗教活动以外,还配合传道活动办了一些中小学,其中广州的中德中学和韶州的德华女子中学颇有名气。此外,在各地办了一些由教会控制的小学。抗战期间,教会的影响继续扩大,它通过传道、赈济、救灾、慈善事业等扩大宣传。到1946年广州信义会的徒众有了很大的增加,在粤赣两省有教徒一万余人,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教会。抗战期间,广州中华信义会曾被一些单位占用,作过孤儿院。1945年,德、日法西斯战败投降。因德国教堂是德国牧师募资修建的,抗战期间又有部分德国人居住在教堂范围内,故被当时国民党政府当局认作敌伪财产,在1946年初被国民党政府的粤、桂、闽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及中央信托局联合查封。有的房屋被国民党政府士兵占作营房,有的被当地政府挪作官署,有的田产被农民夺回,有的房子被拆掉。事情发生后,广州中华信义会总干事蓝体恩连续发信上诉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竭力申辩广州中华信义会产业并非德国产业,不属于敌伪财产。他说:“信义会的经费来源多属自筹自给”,“一般由中外教友捐资”。他把美国的教会也扯进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信义会的日常经费支出“则由世界信义宗大会,及美国信义会拨款……救济”。蓝体恩甚至运动参与接收敌伪财产的美国代表葛雷出面支持。葛雷出具的信义会产业并非敌伪财产的证明上说:中华信义会产业,“并非德国产业”,以后“管业权属信义会,德国人不得过问。”葛雷以一纸证明,判定信义会产权归属。由于葛雷的干涉,逼使敌伪产业处理局不得不对查封一事再下令“暂缓执行”。以后国民党政府又下令取消查封。[9]台湾地区1950年代,即有四国(美国、挪威、丹麦、芬兰)八差会一起合作,后因政策不同,有三国四差会仍在台湾信义会内,其余四差会各自独立发展,渐次成立新的总会。在台湾的信义会教会,共有六个总会:台湾信义会、中华基督教信义会、中国信义会、中华福音信义会、台湾信义会、中华福音道路德会。除了上述六个总会外,礼贤会台北堂由香港礼贤会在1975年来台设立,后因1980年代香港礼贤会面临经济危机,因此原亦设有之堂会机构如永和布道所、台北礼贤学舍、台北普济诊所等,后来发展就大受影响,而陆续停办。[10]中华基督教信义会大陆时期原名为“遵道会”。 来台后原属台湾信义会“新(竹)苗(栗)区信义会”,1958年独立成立总会,向台湾当局登记,正式名为“中华基督教信义会”(The Chinese Lutheran Brethren Church,简称CLBC)。CLBC是由“北美路德信友教会”(The Church of the Lutheran Brethren of North America)(以下简称母会)于1900年由五个路德宗教会合组而成。设立之初的异象就是向中国人传福音。因此在1902年差派齐郝伦牧师及师母抵达湖北枣阳开始宣教事工,1905至1910年又有华伦女士、文达道牧师夫妇、安达伦牧师夫妇等相继抵华,1910年在河南省桐柏县,1911年在平氏设立宣教总站,集中力量在湖北省、河南省接壤的边境传福音设教会,办学校及一些医疗工作,所以又叫"豫(河南)鄂(湖北)边区信义会"。[11]1930年在河南省唐河设立传福音总站,1933年安德牧师夫妇(Rev E. C. Anadahl)步伍其父安达伦牧师后尘来华,安牧师夫妇在河南工作6年后旋即于1939年回美,因正值日军侵华,接着是内战。1954年再来台湾,1979年正式退休回美。[11]遵道会宣教士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齐师母(1902)、罗美珍小姐(1906)、王德龢牧师外号王老虎(Rev P. M. Valder 1919)、饶利亚小姐(1917)、聂和慈牧师(Rev A.E. Nyhus 1928)等均来华。华人教会领袖有张渭滨,涂常五牧师等。直到1949年差会共差派34位宣教士来华。[11]中华基督教信义会虽属信义宗教会,除了强调四个“惟独'也即:"惟独圣经,惟独基督,惟独信心,惟独恩典",主张政教分离外,也有几项和其他信义宗教会稍异之处。 其中有:一、笃信圣经是上帝的话和三大信经(使徒信经、亚他那修信经、尼西亚信经)及奥格斯堡信纲为信仰根基。二、强调信徒个人重生得救经验,也即不在意传统家世。三、不注重崇拜仪式,比如讲台在中间,而一般信义宗教会讲台在右边,牧师不必穿特别服装。四、平信徒也可以参与圣工事奉,如:主日讲道、分享等,也即平信徒祭司。五、根据圣经教导,不强调但也不排斥灵恩。六、注重教会自立、自养:为落实此政策,差会规定七年内补助款逐年减少,至七年完全自立。因为这一项早期在台湾蒙召献身的传道人尤其有家室者,因早期台湾经济落后、信徒不知爱传道人、或信徒收入不高,只够本身维持家用,奉献不够传道人基本生活所需,相当辛苦,有外出兼职、也有教会利用开办幼儿园以增收入。如:新竹胜利堂、桃园永生堂、龟山布道所等,但教会还是先后完成了自立、自养,传道人子女也有多人献身传道如骆月眉、骆玫玲等。七、注重宣教,开拓教会。当教会人力、物力够时,就开拓新事工。如:胜利堂开拓得胜堂。八、注重本色化地方教会,因此没有一间教会使用”北美路德信友教会“××分会的名称,就是由别的教会转入本会者像双和教会、复兴堂、新生堂也仍然保留原名,以免建造在别人根基上(罗十五20)中华基督教信义会来台工作的动机,是由于1950年美国世界展望会主办男声合唱团,前来远东作福音演唱,团员中一位Joe Erickson先生,看到台湾接受福音人数之众多受感之后在美国Fergus Falls所召开海外宣教年会中,提出向台湾传福音的呼吁,这项呼吁当即获得本会母会信徒,特别是过去大陆时期,与本会具有密切关系人士的良好反应,进一步认为有向台湾外省籍同胞,恢复传福音之必要。此一建议当即获得海外宣教委员会之同意,乃于1951年差派原在豫鄂工作多年的聂和慈牧师夫妇(Rev A.E. Nyhus)前来新竹开拓工作,1952年购下南大路214号双栋日式房屋(现改编为南大路430号),稍加修葺,正式成立教会,聂牧师夫妇工作一段时间 后,业于1964年退休返美。[11]著名成员马丁·路德梅兰希顿梅兰克吞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贰』 谁有高中语文课本上的马丁 路德 金 的演讲稿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
然而,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 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
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
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
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会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们不能ザ佬卸�5蔽颐切卸�保�颐潜匦氡Vび峦�鼻啊N颐遣荒芎笸恕S腥宋嗜刃拿袢ㄔ硕�娜耍骸澳忝鞘裁词焙蚧岣械铰�猓俊敝灰�谌艘廊皇遣豢靶稳莸木�毂┬锌植赖奈��罚�颐蔷途霾换崧�狻V灰�颐窃诼猛纠投俸螅�幢还�放云�涤慰吐蒙绾统鞘新霉菥苤�磐猓�颐蔷途霾换崧�狻V灰�谌说幕�净疃�段е幌抻诖酉列〉暮谌司幼∏�浇洗蟮暮谌司幼∏��颐蔷途霾换崧�狻V灰�颐堑暮⒆颖弧敖龉┌兹恕钡呐谱影�岣鲂裕�鸹僮鹧希�颐蔷途霾换崧�狻V灰�芪魑鞅戎莸暮谌瞬荒懿渭友【伲�υ贾莸暮谌巳衔��?与选举毫不相干,我们就决不会满意。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你们有些人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暴袭击和警察暴虐狂飙摧残的地区。你们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继续努力吧,要相信:无辜受苦终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窟和黑人居住区去吧。要知道,这种情况能够而且将会改变。我们切不要在绝望的深渊里沉沦。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可爱的自由之邦,我为您歌唱。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佐治亚州的石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田纳西州的望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叁』 有谁知道,N加a什么意思
新年好: N+a是一个服装商标。纳迪亚品牌介绍</TD></TR>“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的N+a品牌有一天可以被全世界消费者所喜爱”;跟马丁·路德·金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美国黑人权利一样,成就一个有影响力的休闲服品牌,始终是N+a品牌追求的最高理想;1998年,N+a品牌母公司纳迪亚企业诞生在沙溪——中国休闲服之乡,当时 这里休闲服企业超过3000余家,但N+a从一出生就显得与众不同,在众多服装企业还完全依赖外贸OEM的时候,N+a就开始实施品牌工程; 作为一个持续高速成长的品牌,N+a秉承现代化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理念,与国内最顶尖的策划公司合作,在详实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辅以科学、系统的规划,为品牌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1998年品牌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坚持以“思路领先,价值导航”的营销理念,从而在竞争激烈的休闲服市场异军突起。品牌核心:分享品牌定位:分享型休闲服 品牌口号:总有一个人,分享你的世界品牌符号:对话框品牌风格:热情、活力顾客定位:15-60岁,愿意分享、有爱心、有集体感的社会群体产品系列:轻时尚的大众休闲系列服装产品(上衣、裤子、鞋类、袜类以及相关配饰)
如果不懂请继续追问,如果你对我的回复感到满意,请你选择采纳和五星评价,这将鼓励我们更好的为其他网友解答,谢谢。以上是QQ百脑汇═☆A_kria为您解答。
再此QQ百脑汇全员祝您兔年快乐,阖家欢乐。
『肆』 美国股票休市
美股休市日
2009-1-1 新年 星期四 New Year's Day
2009-1-19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星期一 Martin Luther King,Jr.Day
2009-2-16 总统日 星期一 Washington's Birthday Presidents' Day
2009-4-10 耶稣受难日 星期五 Good Friday
2009-5-25 阵亡将士纪念日 星期一 Memorial Day
2009-7-3 独立日前一天 星期五 The Day Before Independence Day
2009-9-7 劳工节 星期一 Labor Day
2009-11-26 感恩节 星期四 Thanksgiving Day
2009-12-25 圣诞节 星期五 Christmas Day
『伍』 加州1961年伯恩克兰特诉福勒案(Bernkrant v. Fowler,1961) n遗嘱人格兰路德在生前曾口头方式允诺原告伯恩
这是按照外国法系算,还是按照本国法系算。
『陆』 protestant 简介
Protestant是新教徒,是指宗教改革后的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教徒。
英国从罗马天主教到新教
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迅即在整个德国形成燎原之势,在瑞士,茨温利和加尔文等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的原因,由上而下推行宗教改革,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大主要宗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国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井同罗马天主教相抗衡。此后,新教有了很大的发展,18世纪以后,在三个主要宗教中不断分化出许多宗派,与此同时,神学思想也在不断发展。
Protestant
形容词 a.
1.新教的;新教徒的
2.(p-)提出异议的
名词 n.
1.新教徒
2.(p-)抗议者
以下结果来自互联网网络释义
1.新耶酥教徒
『柒』 N分求好书.. 书虫来...
励志方面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这是送给困境中的亲人、朋友最好的一份礼物。
《标竿人生》这本书,已转变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它以经过时间考验的圣经智慧,为21世纪的人们提供生活的蓝图。它是一本充满希望和挑战、值得你一读的好书。它已成为启发心灵文学的经典之作。
<<唤醒心中的巨人>>安东尼·罗宾 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事业,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颗具有强大力量的种子,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你。记住: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有能力创造美好的事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作者:(美)皮尔 著; 皮尔是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导师,他说'你认为你行,你就行!'是真正美国精神的展现。”
<<不朽的声音>> 名人演讲 他们的感召力不仅是演讲口才,演讲技巧的登峰造极,更是伟大的思想、情操、责任、词语与声音以及人格格魅力的完美结合。任何一次的重新阅读都会是一种艺术的薰陶和精神的洗礼。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甘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抛洒热血的勇士。坚持的精神是“非暴力抵抗”。这是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暴政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心灵才能做出的坚韧反应。
《心安草》献给忙碌、失意者的心灵慰籍
生命,如同一条静静的小河,它只是一味地向前奔腾,而从不回头。生命的源头或许是茂密森林那阔叶上滴落的露珠,或许,是危危石崖渗透出的一缕清流,或许是雾的凝思,或许是闪着寒光的冰山的融化……
《获取富有人生的93课堂》 作者:(美)苏珊.肖特 这是一本青少年必读的书,只要他们还在寻找目标和定位! 这是一本成人必读的书,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的课程上有所欠缺!这是一本父母必读的书,如果他们正努力教导孩子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生存并获得成功!
http://youa..com/shop/de18e619bf1690002c233d97
『捌』 马丁·路德·金的英文三项伟大成就
he got the nobel peace prize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lead the black people to strugglen for their dependence but without violence
『玖』 马丁·路德在埃尔福特做过什么
1501年,马丁·路德来到埃尔福特大学读书。1505年马丁·路德成为一名虔诚的修士,在奥古斯丁修道院里修行。建于1277年的奥古斯丁隐士修道院 (Kloster der Augustiner-Eremiten),也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中世纪修会建筑艺术纪念碑。游客们可以在向导的带领下,参观与路德有关的展览以及他居住过的房间。
马丁·路德还在埃尔福特大教堂中被授予神父职务, 在考夫曼教堂、圣迈克尔教堂和巴尔菲塞尔教堂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