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及毕业后就业方向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学院概况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继承了原重庆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办学历史,携手原重庆邮电学院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经学科及师资队伍的归口优化整合并于2001年2月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生1500余人。
年轻的光电工程学院在朝气蓬勃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职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讲师43人;专业教师中,23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学者互访的关系,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已成功协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同时承担了学校与英国南岸大学联合培养“电信和计算机网络”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
学院的人才培养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微电子、光电子为特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并能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课程、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系列、微波电路与技术系列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系列等专业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射频微波电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贰』 武汉航伟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武汉航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2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光电、电脑及资讯系统,主被动元件及周边组件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彭荫刚
成立时间:2001-11-26
注册资本:16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企独东湖总字第006012号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合资)
公司地址:洪山区东湖开发区关东工业园高新大楼5层
『叁』 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 | 销售代表 | 2001-4000元/月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 企业性质:国企 | 规模:100-499人
工作描述:
2009.10-至今 国际销售&采购主要负责公司的进出口贸易,熟练操作报关流程,全面负责公司货物的进出口报关。管理阿里巴巴和Made in
China两个平台,及时更新、回复。能运用英语交流,维护公司客户,接待国外客户,
分析成本核算,降低采购成本,积极开拓海外客户。曾代表公司到德国慕尼黑参展,并与国际大公司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职期间,营业额提升20%,新客户开
发10家以上.
2009.07-2009.09 技术人员 在生产线担任技术人员期间,管理生产线的产品质量与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负责通信类激光器的研究,撰写论文。参与了公司新产品的项目研发,分析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实际解决,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肆』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科研项目
2007年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66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愈4039万元。
截至2012年,主要承担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主要完成人 1. 基于拓扑马蹄的低维混沌不变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脉冲驱动与全光纤检测的哥氏振动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刘宇 3. 基于正Davio判决图的可逆逻辑综合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庞宇 4. 不对称体模回旋管高效准光模式变换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王斌 5. 基于异构计算的混合系统混沌判定及其转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于分形的MEMS动态测量理论及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 罗元 7. 基于温度效应的光学薄膜吸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郝宏刚 8. 混合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李清都 9. 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医疗物联网应用的RFID和BAN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复系统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滤波的单目视频跟踪算法研究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0-09 罗元 11. 血液净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机核心模块开发和生产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7 王国裕 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手机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5 申敏 14. 国家支撑计划——LTE TDD终端基带科研样片研究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6. 国家火炬计划——TD-SCDMA(LCR)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6-09 申敏 17. 国家863计划——TD-SCDMA终端射频芯片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5-07 陈明 专利发明 序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授权时间 1. 异构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 罗元(2) 2011-07 2. 一种产生多环绕线卷波的混沌电路及实现方法 罗小华(1) 2011-02 3. 基于微石英角速率传感器的随钻方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刘宇(1) 2010-09 4. 仿生机器鱼无半径转弯的控制方法 罗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陆明莹(1) 2010-04 6. LED通用驱动电路 吴贵能(1) 2010-03 7.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毕敏(1) 2009-12 8. 一种下行同步导频时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到无线定位多算法增强方法 罗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点解调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种用户终端小区初始搜索中实现码片级精确同步的方法 谭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统中小区初始搜索时的精准接入方法 沈静(1) 2009-06 13. 一种复位值可控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 杨小勇(1) 2009-06 14. 一种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漏电功耗的设计方法 杨小勇(2) 2009-04 15. 移动通信系统中估计移动终端用户数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的省电同步方法 杨小勇(1) 2007-10 17. 一种基于TD-SCDMA无线定位来波方向的估计方法 罗元(3) 2006-10 科技奖励
1. “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02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工艺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王巍、罗元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
3. “振动角速率传感器研制及在无线随钻导向定位中的应用”,刘宇,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
4. “血液净化系统系列监控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05
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林金朝,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03
6. “非线性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李清都,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03
7. “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申敏(2),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12
8. “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机和基带芯片”,陆明莹、王国裕、张红升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03
9. “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申敏(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03
10. “硅基MEMS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潘武(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03
11. “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李清都(6),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03
12. “暗能量的研究”,龚云贵、段昌奎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03
13. “通信系统中光WDM与光传输机理的研究”,毛幼菊、党明瑞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5-03
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杨晓松、周平、李清都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03
15. “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毛幼菊等,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03
教材专著
专著 序号 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1.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云(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1 2. 固态振动陀螺与导航技术 刘宇(1)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学出版社 2009-07 4. 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罗元(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 李清都(2) 科学出版社 2007-08 6. 计算机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01 7.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 林金朝(2)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指导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9 2.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张德民(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8 3. 射频通信电路 林云(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8 4. 数字信号处理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实用教程 王巍(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8 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03 7. 信号与系统 何丰(2) 科学出版社 2008-02 8. 信号与系统分析 张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 张德民(2)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02 11. 电信传输原理 张德民(3)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08 12. 现代通信系统 张德民(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02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可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应用、现代通信系统、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FPGA设计导论、片上系统设计、数字系统仿真与验证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高水平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微电子工程中心,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毕业去向:可从事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开发、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在包括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从事相应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级科学与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片上系统(SoC)设计、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知识。(2)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及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电工电子“省部级示范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沿袭我校信息学科优势,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上特色鲜明。(4)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遥控与遥测、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测量、控制、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企业,从事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内外行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半导体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封装测试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现代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技术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与多个知名半导体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采用全新的“国际半导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成熟。
就业去向:能在国内外半导体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半导体工艺研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及半导体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无线传播环境分析和电磁兼容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通信课程等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无线传播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系列课程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特设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2)具有“电子工程大类实验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业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3)侧重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技术、微波射频系统等特色,注重厚基础、强能力的研发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就业去向: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信息产业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天线系统制造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也可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特色,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与技术、通信基础系列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及器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电磁波、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截至2012年为博士点建设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条件。(2)师资力量雄厚。以重庆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频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强化“光机电算”结合。可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系统及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器件及信息处理、显示与照明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或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基础光学、电路、计算机及通信系列课程,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和显示与照明等系列专业课程,光电领域前沿技术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1)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2)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截至201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3)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4)依托市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就业去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营运商、光机电设备制造商、以及显示与照明技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截至2012年,本学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著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高等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等。
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工信部和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红外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2009年至2012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高等光学、集成光学、数字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
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工程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通信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截至2012年,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截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半导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的“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硕士学位156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职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讲师42人;专业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截至2014年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伍』 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AOE)成立于1999年4月,现投资方为重庆声光电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投资公司。公司主体经营产品:通讯用半导体光发射器、接收器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模块及光纤耦合模块;SI-APD距离传感器。各类器件年生产产能达到1800万支以上。
法定代表人:蒋志伟
成立时间:1999-04-28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00040002159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南坪花园路14号
『陆』 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AOE)成立于1999年4月,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研究所与台湾航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从事半导体光电器件制造的高技术公司,公司位于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拥有一栋现代化的5层办公和生产大楼,面积6200多平方米,员工100余人(其中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
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2001年由重庆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12月完成资产重组,主要经营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组件、特种模块和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得硬的开发团队和一批训练有素、工作严谨的生产工人;公司配有完整的、高精度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2000年通过了ISO9001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完善了管理、销售及服务系统。产品现已通过了ROHS论证。公司一贯遵循以人为本,技术先进,质量第一,成本最低,用户至上,信誉可靠,服务上乘,共同发展的经营宗旨,已成为光电子行业中一支极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队伍。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以下产品:
1.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和耦合,不同发射波长(0.6μm~0.98μm)、各种功率规格(1mW~5W)、各种封装形式(TO-18,TO-5,TO-3,C-Mount,尾纤型,插拔式)和各种用途(通信,泵浦,医疗和美容,显示,印刷等)的半导体激光器;
2.各类波长的光电探测器,包括铟镓砷(InGaAs)和硅(Si)单元和多元阵列光电探测器;
3.特种单模和多模光纤收发一体模块,用于1.25Gb/s~2.5Gb/s的高清晰图像传输模块、DVI-D模块;
4.半导体激光红外照射器,照射距离从20M~_1000M;
5.半导体激光指示器,包括点状、线状和“十”字状光斑的各类半导体激光指示器。
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把公司建设成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具有从材料生长、芯片制作到耦合封装全过程的有强大生产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光电子技术产业化基地。
法定代表人:蒋志伟
成立日期:1999-04-28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重庆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1086219198020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名:Associated Opto-Electronics (Chongqing) Corp.
人员规模: 50-99人
企业地址:重庆市南坪花园路14号
经营范围:从事光电子及光通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及其应用系统工程;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柒』 请问一下,我本科阶段的专业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现在在德国准备申请硕士。德国哪些大学有光电
对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9月4日到14日,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光电子产业与科研的发展情况,我先后走访了中科院
北京半导体所,北京福创光电子公司,北京海特光电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86
3光电子总体组,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长飞光纤公司等单位,通
过与相关人员的接触,我对中国光电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 体制和市场意识的欠缺对于光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福创公司和海特公司都位于清华东路中科院半导体所的院内。福创以王圩院士为技术带
头人,北京伊斯苛兰公司为其带来发展资金,目前正在积极从德国政府引进政府贷款。
海特的历史要悠久的多,以陈良惠院士领头,合作方是北京节能公司。在整个光电子产
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下,这两家公司今年的发展都不错。福创现在622M以下的DFB激光器(
DIL封装)和收发一体模块等产品在市场上反映很好。该公司刚刚开过董事会,通过了对
新任领导人的任命,并正在积极准备进一步扩产和ISO9001的认证。技术方面同日本某公
司准备合作发展封装技术。福创公司现有40多人,2000年计划目标1000万人民币。海特
公司目前的980nmTO封装的激光器和1310nm激光器等产品销售非常好,月产量有近千只,
主要定单来自国外。目前该公司正在招募工人和技术人员准备进一步扩产。今年的销售
额将会突破5000万人民币。海特和福创都有芯片制造能力,其大多数产品都是自己制作
的芯片,而且实现了大量出口。这在民族光电产业里面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证明我们的
光电子工业有可能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我感觉都还欠
缺一点什么。我在私下里鼓动他们搬出半导体所,实际上我是认为他们应该向传统体制
告别,应该大胆溶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举一个例子,半导体所作为科研单位一年有两个
假期,在假期内水电的供应都有限制。这些都影响了作为公司的海特和福创的发展。再
比如海特的销售部门只有2到3个人,销售人员很少需要自己出去找定单。再比如两家公
司在扩产的速度上都明显比较慢,第一线的生产工人都不是很多。从半导体所的整体来
讲,两家公司的产品线有重复,而且在技术上不能互相借鉴,半导体所多年积累下来的
很多技术优势不能为两家公司充分利用。同北京的整体气候一样,我认为他们的市场经
济意识还没有真正产生(或许面临很多我不知道的困难)。如果放到深圳来整个情况可
能会有很大改观。海特和福创的问题可能也是研究所办企业的通病,同样类似的有福建
晶体公司,重庆航伟公司等。作为技术的重要来源的研究所,如何处理好同所里的关系
应该是这些所办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的情况要好的多,
走进其崭新的大楼,我有一种被震慑的感觉,从根本上他们有了一个公司应有的外观。
武汉器件所本月就要同信息产业部脱钩,年底前可能会正式按公司制运营。目前正在同
多家外商谈判合作事项。该所目前的主要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以烽火公司为主,目前
正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我参观了该所的生产线,除感觉排列不够紧密外真的很有气势
,具备了一个生产性企业的条件,从这方面讲比面对面的武汉电信器件公司还要好。目
前产品线主要以EDFA,跳线,WDM器件,分路器等为主。引人注目的是该所是国内首个能
提供FBG产品的单位。同其他研究机构一样,该所还承担了很多863课题,显示了很强的
技术优势。特别地我还要指出该所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据说多家外资公司曾私下
向很多员工招手,但最终一无所获。另一方面武汉固体器件研究所还是未能彻底摆脱研
究所机制的束缚。她的销售部门仍然叫做经营科,20多人的销售队伍很多只有四五十万
的销售额,对于重要的海外市场,该所的人员出国仍然要层层审批。这一切有望在公司
制后彻底改变。
2 科研工作的中心应该转移到光器件上面来。
此次行程我还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基本上是我国光纤通信
与光电子科研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我此次上北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到科技部呈交科技
部下达的攻关计划项目建议书。在火车上我就在考虑我们国家的最高科技发展主管部门
究竟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攻关计划中体现对产业的引导。事实证明我们国家的光纤通信和
光电子科研发展走了一段弯路。两年以前我曾经参加过一次863计划光电子主题的项目评
审会,我记忆犹新的是简水生院士提出的发展铒纤和980nm泵浦激光器的建议,很多专家
对此不置可否。那次863投入重金支持的WDM/OTDM系统实验在今天看来意义要小得多。1
995年香港IOOC时我记得国内开发器件的单位还很多,可是5年以来在要显示性的方针指
导下渐渐偏向系统研究。5年以来一直坚持研发器件并取得成就的也就要属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系了,在黄德修,刘德明等老师带领下,在SOA,FBG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深
圳恒宝通为其投资300万人民币要求联建实验室,深圳富士康也准备与其合作。更主要的
在今天国内各大光器件公司,光通信公司内活跃着一大批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系的毕业生
。我对他们的成就和眼光深表敬佩。与此对照,原来很活跃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显
得相对落后了。北大一批人去美国开办了Sigma公司,可惜与风风火火的北大方正等公司
相比还未成气候,谢教授去出任了信息产业部的司长,如今只剩下徐安士老师等还在支
撑门面。引以为荣的是与深圳瀛海威光电的合作,在成功吸引到香港人的资金投入后,
该公司在今年上海展上风光了一把,可惜在市场上动静还不大。希望北大能够把新一代
光网络设备引入该公司使之成为中国的Corvis。最新的消息北大微电子所已经开发出ME
MS器件的样片,正在开展封装。这无疑对于北大是个大大的利好消息。国际上开发此类
器件的公司几乎已经被大公司收购一空,现在就看北大如何动作了。清华大学是我国光
纤通信和光电子科研的中心,拥有一批极优秀的人才。可是股市上呼风唤雨的清华概念
没有被引进到光电子产业中来,据说清华正为此与某公司合作。原来清华的一些传统强
项如铌酸锂调制器,EA调制器等这几年进展不大,错过了产业化的大好机会。在国内这
一轮光电产业热面前,我看清华是吃了大亏,只有自己的名气可以卖。写到这里,我想
再反思一下我们国家的科技开发政策,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应该是典型的社会主
义特色的东西,在计划经济时代开发什么,研究什么领导和专家就可以说得算,可是在
市场经济下,还应该听一听市场的意见。应该说我们的决策人是认识到这一点了,从19
97年863主动找飞通公司到建立国家863产业化基地,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把市
场的意见我认为却始终没有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顶多是一个重要的陪衬。从我念书
的时候起我就认为我们的科研和产业脱钩,学校里做的东西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该
做成什么样的才有实际意义,对于该做什么也并不是总很清楚。我在飞通这几年我认为
我解决了我自己的这个问题,我清楚地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该做成什么样的产品,应该
在哪些技术方面努力。我想我的这个转变也应该发生在我们科技开发政策上,要从表面
上重视转变为实际上的主要依据,要从计划经济的国家计划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科技贷款
评审(更好的应该是风险投资机制),要把申请权释放出来,让更多的新创业公司可以
申请。把裁决权放在由专家,领导和市场联合的手里。国家基础性科技计划应更倾向基
础研究,包括理论,工艺,原材料等,应该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和带动国家相关经济
的角度来确立计划。与实际产品相关的应更多的放到公司与和公司合作开发(如恒宝通
投资华中科技大学)或象美国一样有受特殊部门如国防部资助。国家科技开发计划应该
有明确单一的目的,如欧洲的RACE计划。我强烈建议国家确定明确的光电子产业发展计
划,重视电子陶瓷,电子胶粘济,加工设备等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重视工艺人才和市
场人才的培养(为什么不能建立光电人才培训中心,对那些想做光谷的城市这一点有特
别的意义)。不管我的这些意见对或不对,我呼吁更多的人象我这样来反思一下。
3 华科和康顺公司
我没有去福州,但是通过最近与华科公司一些前员工的接触,从他们的口里这两家公司
的发展令我感到震惊。“华科的生产线象飞机场的跑道一样壮观”,“他们想做什么产
品就能把哪一个做到世界第一”。“华科和康顺明年能做到2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令
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也许你同我一样感到吃惊,也许你有不同意见。但是我已经从不
止一个华科前员工嘴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康顺是华科被JDS UNIPHASE以6500万美元收购
后原主要技术人员出来成立的另一家生产同样产品的公司。我浏览了他们的网页,如果
你不仔细看简直看不出这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从侧面表明他们的管理风格非常的西化。
华科的创始人是在受到研究所机制的束缚之后,得到香港的投资,利用原来福建晶体所
等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利用其在北美的众多同学关系取得成功的。这同厦门安特的陈博
士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安特不一样,他们的市场观念更强,西化的更厉害,魄力更大
。华科和康顺无疑是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上的一个传奇。我认为他们最成功的一点就是
始终坚持两眼向外,始终坚持开拓国外市场。另外华科的发展产生了康顺,他们也为中
国光电产业贡献了一批人才,这也是他们的成功点。
4富士康
富士康精密组件公司现在在中国的光通信与光电子行业里面无疑是一个典型,除了有钱
什么也没有。不过他们坚决进军光电产业的决心同样也是典型,一大批同他们一样的在
传统行业里面取得成功的公司正在积极谋求进入光电产业。这个消息对于正在搞光谷的
各地政府来讲是个好消息,但如何帮助他们进入却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他们缺乏的第
一是好的项目即切入点,第二是人才。在没有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富士康们仍然积极行
动,此次我了解到富士康公司已经准备向北大,清华和华中理工投资,请高校替他们找
项目,准备产品,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