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水权交易所单位性质

水权交易所单位性质

发布时间:2022-04-12 05:12:38

⑴ 关于珍惜水源的资料

最佳答案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
11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24355740.html?fr=qrl&cid=1097&index=1&fr2=query

⑵ 为什么会这么长

民商法学系
1. 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
2. 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之我见
3. 论人格权编纳入我国民法典的思考
4. 论《民法通则》对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启示
5. 论民法典中债编的地位
6. 论民法与市场经济
7. 论民法与民主政治
8. 论民法精神
9. 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体系设计
10. 论诚实信用原则
11. 论公平原则
12. 论平等原则
13. 论我国的民事立法原则
14. 论地方立法在我国民事立法体系中的地位
15.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
16. 论民事法律关系
17. 论民事权利
18. 论民事义务
19. 论民法中的物
20. 论民事权利的分类
21. 论绝对权
22. 论请求权及其体系
23. 论民事法律事实
24. 行为在民法中的地位探析
25. 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
26. 论胎儿的民事法律地位
27. 论植物人权益的民法保护
28. 论宣告死亡
29. 论对自然人死亡后利益的民法保护
30. 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31. 论监护制度
32. 论监护权
33.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34. 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35.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36. 论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37. 论意思表示真实
38.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39. 论无效民事行为
40. 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41. 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42. 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43. 论代理制度
44. 论代理权的授予
45. 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46. 论表见代理
47. 论无权代理
48. 论诉讼时效制度
49. 论诉讼时效期间
50. 论诉讼时效的效力
51. 论诉讼时效的客体
52. 论诉讼时效的中止
53. 论诉讼时效的中断
54. 论诉讼时效的延长
55. 论除斥期间
56. 论我国《物权法》的原则
57. 论物权法定原则
58. 论物权公示与公信原则
59. 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60. 论物上请求权
61. 论物权行为
62. 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63. 论一物一权原则
64. 论物权法的效率价值
65. 论不动产登记
66. 论动产交付
67. 论所有权及其制度意义
68. 论按份共有
69. 论共同共有
70.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
71. 论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72. 论相邻关系
73. 论先占
74. 论拾得遗失物
75. 论添附
76. 论原始取得
77. 论继受取得中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78. 论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改革
79. 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
80. 论善意取得
81. 论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
82. 论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
83. 论地役权
84.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85. 论宅基权
86. 论担保物权
87. 论抵押权
88. 论抵押权的实现
89. 论最高额抵押
90. 论浮动抵押
91. 论抵押权的次序
92. 论动产质权
93. 论权利质权
94. 论留置权
95. 论动产质权
96. 论越界建筑
97. 论占有
98. 寻物启事的法理分析
99. 论债的本质
100. 论债的类型
101. 论让与担保
102. 论所有权保留
103. 论悬赏广告
104. 论保证人的权利
105. 论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106. 论保证期间
107. 论连带之债
108. 论不当得利
109. 论无因管理
110. 论合同法上的代位权
111. 论要约
112. 论承诺
113. 试论格式条款
114. 论缔约过失责任
115.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116. 论无效合同
117. 论可撤销的合同
118. 论效力未定的合同
119. 试论情势变更原则
120. 论不安抗辩权
121. 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122. 论先诉抗辩权
123. 论合同的解除
124. 试论违约行为的形态
125. 试论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并用问题
126. 论合同的解释
127. 论预期违约
128.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129. 论赠与合同
130. 试论租赁权
131. 论承揽合同
132. 试论客运合同中承运人的义务和责任
133. 论保管合同
134. 论旅游合同
135. 论教育合同
136. 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137. 论合同的成立
138. 论合同的效力
139. 论人格权及其法律保护
140. 论一般人格权
141. 论物质性人格权
142. 论姓名权
143. 论肖像权
144. 论自由权
145. 论隐私权
146. 论名誉权
147. 论我国侵权法的制定
148. 论我国侵权法的功能
149. 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法的冲击
150. 论侵权法的保护对象
151. 论侵权行为
152. 论共同侵权行为
153. 论共同危险行为
154. 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155. 论侵权责任能力
156. 论侵权责任的构成条件
157. 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158. 论主观过错
159. 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60. 论过错与违法性的关系
161. 论过错责任
162. 论无过错责任
163. 论公平责任
164. 论过错推定
165. 论职务侵权
166. 论产品责任
167. 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责任
168. 论环境侵权责任
169. 论雇佣人责任
170. 论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171.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172. 论惩罚性赔偿
173. 论责任竞合
174. 论侵权责任的抗辩
175. 论不可抗力
176. 论免责事由
177. 论正当防卫
178. 论自力救助
179. 论紧急避险
180. 论损益同销
181. 论过错相抵
182. 论夫妻财产制
183. 论离婚时的损害赔偿
184. 论离婚的法定条件
185. 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
186. 论亲权与监护
187. 论婚姻自由
188. 论公民的生育权
189. 论结婚法律制度
190. 论夫妻人身法律关系
191. 论夫妻约定财产制
192. 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193. 论一夫一妻
194. 论无效婚姻制度
195. 论婚姻登记制度
196. 论生育法律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197. 论探视权
198. 论婚姻法的立法思考
199. 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200. 论对重婚的认定和处理
201. 论夫妻约定财产的方式
202. 论家事代理权
203. 论人工生殖技术的适用范围
204. 论无效婚姻的法律效力
205. 析离婚时的经济帮助与经济补偿
206. 试论离婚时的经济补偿
207. 论探视权的性质及其执行
208. 论婚约的效力(与我国立法对婚约的态度)
209. 论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210. 论继承制度
211. 论遗产
212. 论继承权
213. 论继承权平等原则
214. 论法定继承
215. 论法定继承人范围
216. 论继承顺序
217. 论遗嘱继承
218. 论遗嘱
219. 论遗赠
220. 论遗赠扶养协议
221. 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222. 论遗嘱能力
223. 特留份与必留份的比较研究
224.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的影响
225.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
226. 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227.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228. 基因时代的专利权
229. 专利制度与市场经济
230. 论域名的法律保护
231.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32. 知识产权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
233. 加入WTO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234. 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235. 论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冲突
236. 论著作人身权
237. 论专利权的无效制度
238. 论商标权的无效制度
239. 论著作权的保护
240. 论著作的合理使用
241. 论出版权
242. 论电影作品的著作权
243. 论音像作品的著作权
244. 论邻接权
245. 论对著作权的侵权
246. 论专利权的保护
247. 论专利权的取得
248. 论商标权的保护
249. 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250. 知识产权法与传统民法
251. 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探讨
252. 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253. 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
254. 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论纲
255. 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体例研究
256. 知识产权的人权性
257. 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58. 知识产权战略化研究
259. 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
260. 原产地标志保护问题
261. 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262.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
263.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
264. 高科技发展中的专利问题
265. 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266. 在先权利的法律保护
267. 驰名商标的淡化
268. 驰名商标的保护

经济法学系
1. 关于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2. 论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
3. 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
4.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思考
5. 论现代企业制度
6. 关于合伙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
7. 论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的完善
8. 论企业集团
9.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形态的重新划分
10.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
11. 论我国企业法体系的重构
12. 破产原因制度的比较研究
13. 论我国企业登记制度的完善
14. 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15. 论入世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能力的完善
16. 论入世后,我国银行法面临的挑战
17. 论债转股中的法律问题
18. 试论存款合同的法律问题
19. 试论存款实名制
20.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问题
21. 论政策性银行的法律问题
22. 论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其改革
23. 论消费信用及其法律制度完善
24. 论非法集资的认定及法律对策
25. 论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26. 论信托目的
27. 论公益信托
28. 论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问题
29. 论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30. 论证券法的“三公”原则
31. 论内幕交易
32. 论证券违法案件的民事赔偿
33. 论证券发行核准则与证券发行注册制
34. 论国债立法中的若干问题
35. 论商业银行的合业经营与分业经营问题
36. 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规制
37. 保险合同的修订问题
38. 优先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原则
39. 保险监管法的原则
40. 受益人及其权益之性质
41. 保险之诚信原则
42. 保险人之破产
43. 论保险利益原则
44. 保险代位求偿与委付之比较
45. WTO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46. 如实告知义务辩析
47. 论再保险合同的特征
48. 论证券承销制度的意义
49. 论证券服务制度的意义
50. 论“三公”精神
51. 论证券欺诈的防治
52. 对“一股独大”问题的证券法解决途径
53. 对“关联交易”的证券法界定
54. 论A、B股交易市场合并的基础
55. 论证券评级制度
56. 证券市场的功能应如何激发和引导?
57. 论证券评级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意义
58. “债转股”的法律思考
59. 析证券法与公司法之关系
60. 论证券期贷交易制度,期权交易制度的意义
61. 作空机制的建立与证券二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62. 论我国证券民事救济制度之缺陷
63. 准入门槛的提高与证券市场安全
64. 论证券业自律监管
65. 证券市场形态分析
66. 场外交易市场的积极意义
67. 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及作用
68. 分业经营原则对证券业的影响之法律思考
69. 论中小投资者之保护
70. 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71. 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研究
72. 论股权
73. 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
74. 亏损国有企业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
75. 国有独资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76. 一人公司的有关法律问题探讨
77.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立法研究
78. 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79. 论监事的义务与责任
80.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
81. 论公司章程的性质
82. 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及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83. 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84. 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
85. 论《公司法》与《证券法》的立法协调
86. 论我国公司法如何提高对少数股东的保护
87. 公司转投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88. 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责任
89. 论我国公司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适用
90. 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
91.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
92. 我国公司清算制度的法律完善
93. 国有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94. 论对母子公司关系的法律调整
95. 论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96. 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97. 论政府采购立法的基本原则
98. 关于强化预算监管的法律思考
99. 增值税类型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100. 农业税存废的法律思考
101. 国有资产法立法初探
102. 论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103. 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104. 论国债立法
105. 论转移支付的立法
106. 中性税收论
107. 税收程序法若干问题研究
108. 论财政管理体制
109. 论社会保障税
110. 论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111. 污染税立法的思考
112. 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13. 论各种竞争行为的法律准则
114. 论经济垄断行为
115. 论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在竞争法中的价值
116. 论竞争法律救济制度
117. WTO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
118. 试从美国司法部诉微软案评析反垄断法发展趋势
119. 行政性垄断研究
120. 国际反垄断(竞争)法律制度冲突与协调研究
121. 论我国竞争法适用的原则
122. 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123. 论竞争法的法律责任问题
124. 对外资垄断的法律思考
125. 适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反垄断法研究
126. 评述我国反垄断法草案
127. 论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与基本框架
128. 论证券市场的监管与公司法的完善
129. 论中国反垄断法的指导思想
130. 国有股减持的法律思考
131. 金融混业经营的法律改进
132. WTO市场准入制度研究
133. 公平与效率的经济法学分析
134. 西部开发的法律思考
135. 高科技产业发展与经济法的支撑
136. 遗产税法律构想
137. 试论经济法上的主体
138. 试论经济法上的行为
139. 试论经济法的责任问题
140. 试论经济法的体系
141. 论社会团体——从经济法角度
142. 试论经济法的宗旨
143. 论特殊企业法律形态
144. 试论经济法的理念与本位
145. 试论经济法的地位问题
146. 论经济法所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
147. 论经济法的特征
148. 论经济法关于经济自由的保护制度
149. 论经济法责任
150. 论经济法主体的特征
151. 论经济法主体体系
152. 试论经济公益诉讼
153. 试论经济法的实现途径
154. 试论宏观调近代法的体系
155. 关于金融调控的经济法思考
156. 试论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57. 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思考
158. 试论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59. 关于“三农”问题的经济法对策
160. 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161. 论反倾销法律制度
162. 论反补贴制度
163. 税费问题的法律思考
164. 论宏观调控法律问题
165. 试论我国房地产产权制度
166.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67. 土地闲置的法律分析
168. 论土地收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69. 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70. 商品房开发管理的法律思考
171. 房地产开发企业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72. 试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
173. 房地产转让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74. 商品房买卖(含预售)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75. 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76. 关于住房按揭的法律分析
177. 物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78. 试论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179. 房地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0. 房地产租赁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
182. 房地产合作开发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3. 商品房预售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4. 商品房买卖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5.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构建
186.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87. 房地产领域的行政管理与事行为的法律思考
188. 我国劳动法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考
189. 论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190. 论劳动权
191. 论女职工权益保护研究
192.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193. 论集体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194. 论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195. 集体协商制度研究
196. 就业保障机制研究
197. 对《工会法》2003年修改的评述
198.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缺陷和完善
199. 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200. 论劳动诉讼特别法的现状及完善
201. 现阶段城镇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中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
202. 论劳动力市场管理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203. 论劳动执法的现实障碍及其对策
204. 论劳动关系
205. 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206.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保护的关系
207.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208. 用人团体构建机制研究
209. 论我国劳动体制改革
210.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211. 论劳动法的基本精神
212. 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研究
213. 职工参与方式研究
214. 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215. 工时制度改革研究
216.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研究
217. 劳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218. 女性就业歧视研究
219. 完善劳动合同立法问题研究
220. 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研究
221. 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222. 劳动公益诉讼法研究
223. 工会立法问题研究
224. 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25. 论劳动法的基本理念
226. 劳动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27. 论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
228. “乙肝”歧视法律分析
229.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理念或制度)
230. 市场经济下环境资源立法的若干问题
231. WTO与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
232. 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233. 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研究
234. 土地利用流转制度研究
235.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保护法律措施研究
236. 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研究
237. 风险预防原则研究
238.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
239. 论环境民主原则
240.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若干问题分析
241. 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42. 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243. 论排污许可证制度
244. 排污收费制度研究
245. 水权制度研究
246. 环境合同制度研究
247. 环境人格权研究
248. 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49. 生态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250. 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民事、行政、刑事任选其一)
251. 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52. 论国际合作法律原则
253. 环境保护产业化法律问题研究
254. 环境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255. 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研究
256. 循环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257. 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258. 森林权属法律制度研究
259. 民法典制定中的资源物权立法研究
260.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6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⑶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管理模式

4.2.1 美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水权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美国的水权制度以各州的法律为主,呈现出地区差异性。美国东部水资源丰富,采用河岸权;美国西部干旱缺水,采用的是优先专用权。

美国建立了水权的交易机制,美国的河岸权作为私有财产,可以转让。一般允许用户对所拥有的优先专用权进行有偿转让,节约用水者把省出的水满足其他用水户需要时也能够得到合理补偿。美国有比较发达的水权交易市场。在美国西部,大多数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来进行,由水权管理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交付相应费用买进水权和出售多余水权。然而政府需要保留或购买一些水权,以维持带有公益特点的用途,比如养鱼和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区别不同性质的水利工程,给予不同投资政策。与其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比,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美国联邦政府对类似我国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防洪、环保和印第安人保护区的工程给予拨款建设,而且运行管理费用也是政府拨款解决。对有偿服务型水利工程如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给予长达五十年的低息贷款,建设期免还本息,灌溉工程只还本不还息。

美国的水资源属州政府所有,水资源管理实行以州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全国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各州自行立法,以州际协议为基本管理规则。州以下分成若干个水务局,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水务进行统一管理。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则由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协调,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美国联邦水资源管理共有四个部门,依据联邦政府授权的职能相应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担负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保;内政部国家地质调查局水资源处负责收集整理、监测、分析和提供全国所有水文资料,在四大河流域设有办事处,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准确水文资料,为水利工程建设、水体开发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议;国家环保署制定环保规定,调控和约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止水资源污染;陆军工程兵团主要负责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和施工。

美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对水资源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污染。管理重点是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在用水结构中,工农业用水量在下降,城市居民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增长较快,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水量增长。

美国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节约效果明显。水价制定遵循市场规律,水费包括供水债券、水资源税、供水与污水治理费、地下管道接管费、家庭排污附加费、废水检测费、取水许可费。水价每年修订一次,近年来水价年增幅8%,达到自1985年以来全国保持用水零增长的目标。如水价增长一倍,家庭用水减少25%。

总之,美国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运营,使开源节流成为市场机制调控的自觉行动,在促进美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起了显著的作用。

4.2.2 英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4.2.2.1 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英国目前定型于中央对水资源的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水务私有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依法对水资源进行政府宏观调控,通过环境署发放取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实行水权分配、取水量管理、污水排放和河流水质控制,并实施管理成本与收入平衡原则,每年预算约6亿英镑,主要来源于防洪税、取水许可证及环保费、政府拨款和项目合作费。

英国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为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三级机构。

①国家级机构包括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批准取水许可以及防洪的国家环境署和代表政府对水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水服务办公室。

②区域级机构多为按流域划分的水管理机构和税务局,后来私有化改为水公司。

③地方则一般设置用水户协会。

4.2.2.2 英国私有化的供水公司

英国供水公司在获得政府取水、污水排放许可证的基础上,或者说在政府分配的水权和指定的服务区域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英国水务体制改革后,将十大水务局进行私有化改造,成立了十个大型流域性供水公司,保留原来29个小型私营供水公司。十大供水公司的水务管理区域基本按流域划分,负责本流域的供水和污水治理。如泰晤士河水公司1989年实行私有化后,并于当年上市,目前效益很好。1998年英国出台新的法案,主要是打破管网和供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实行供水与管网分离的体制。

4.2.2.3 英国水资源管理特点

①以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这一层次主要是政府行为。英国政府通过国家环境署推行流域取水管理战略(CAMS),按流域分析水的供需平衡、环境平衡、水资源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的必要及可能性、工程布局及成本、社会成本效益。

②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水务一体化经营与管理。这一层面主要是市场行为,这主要是以水权为基础,水权资产化经营转化为水服务商品。水务一体化的载体是水务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本市场融资进行基础配置建设,服务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家庭等个人和团体。

③完善公民参加水管理机制——消费者协会。

④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有稳健来源。环境署年均收入6亿英镑,45%来源于取水、排污及环保。

⑤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虽然水资源已经基本上能满足本国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但是英国仍然致力于不断提供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取水环节,英国规定用水单位必须取得由环境署颁发的许可证,同时交纳一定的费用,政府通过控制审批及许可证的发放,避免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其次,英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采取对水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监测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污染程度,不断提供现有水资源的质量。另外,英国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水,1993年,英国专门成立了全国水资源需求管理中心,着重研究如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英国各界开展了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广泛宣传,积极推广节约用水的各种先进设备。

4.2.3 法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法国历史上曾实行以区域为主的水资源管理。1964年修订水法,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改革。主要内容为:①从法律上强化了全社会对水污染的治理,确定治理时间和目标;②建立了以区域为基础的解决水问题机制;③建立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作为流域综合治理主要融资机构,将全国分成六大流域,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实现流域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4.2.3.1 法国水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及其功能

国家级的政府机构是环境部、农业部、设备部(建设、交通、居住部)。环境部起主导作用,内设水利司,主要职责是拟订水法规、水政策并监督执行,监测和分析水污染情况,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协调各类水事关系,参与流域水资源规划。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业及村镇的供水、农田灌溉和农业污水处理。设备部负责防洪及派往各地区管水的分支机构。除此之外,还设立一个水资源管理的部际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

4.2.3.2 法国流域水资源管理

根据法律授权,流域委员会是一个流域水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制定区域水政策、批准流域规划、审查工程投资预算、监督项目的实施等。委员会采取“议会”形式,充分吸收各类用户代表参与决策过程,如塞纳河—诺曼底流域委员会共由118人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员代表45人,用户代表45人,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代表21人,各方专家代表7人,管理面积97万km2,人口1770万。

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是流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事务。职能是:制定流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征收水资源、排污和用水费。流域管理局征收全部水费的20%左右作为公共收入用于投资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收集发布各种水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法国市政水务管理,市镇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在市镇内进行的,可以由市政府直接组织经营和管理或是租让给私营公司经营和管理,即为委托管理。20世纪90年代之后,委托管理占了75%以上,政府的直接管理不到25%。委托管理分两种形式:租让和特许。租让合同下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和水价制定,租让期一般为12年。特许合同下,经营者既参加投资固定资产,又参加水价制定,经营期限为20~30年。租让形式在法国更多些。

4.2.3.3 法国管理水资源模式特点

①流域委员会是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具有“权利机构”、“议会”、银行、技术咨询服务、培训等综合职能。

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采取以水养水政策。用法律形式确定流域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统一规划治理及管理。

③城市水务管理实施有计划的委托管理模式。即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政府控制水价,居民安全感强。基础设置以政府投资为主。

4.2.4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最早采用英国水权,实行河岸权制度,但逐渐发现这种制度不适合缺水的澳大利亚,后来政府规定水资源为公共资源,归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调整和分配水权,规定水权可以交易。在对水权的界定方面,州政府对河道内的水和所有地下水拥有使用和控制权,农户对河道外的水拥有使用的权利,同时有从流经其土地的河道内为家庭生活和家禽引用而取水的权利。其他取水、用水都必须申请,而水权可以转让。

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水改革以来,各州政府和地区负责自然资源管理,制定相应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市场、水权交易、全成本回收定价、灌区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运营方式多样化,如BOOT投资方式等制度改革,各州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推行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保证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使有限水资源为社会效益创造最好最大价值。

4.2.5 日本水资源管理模式

4.2.5.1 日本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

在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前,日本中央政府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部级机构多达6个,分别是:环境厅,其下的水质保全局负责水质保护;国土厅,其水资源部负责水资源规划;厚生省,由生活卫生局水道环境部负责饮用水卫生;农林水产省,林野厅指导部负责河流上游流域治理;通商产业省,其下环境立地局负责工业用水,资源能源厅负责水力发电规划管理;建设省,由河川局负责河流治水和用水,都市局下水道部负责下水道规划和综合协调。这些机构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1998年8月,以6个有关部级机构的9个相关处为成员的“构筑健全的水循环体系相关省厅联络会议”组成。该会议以构建健全的水循环体系为目标,首先开展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换,并研究互相之间开展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和途径。2001年1月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因国土厅和建设省都被合并于国土交通省,相关的部级机构减少为5个。

日本还有一个半官方的水利机构——水资源开发公团,是根据1961年颁发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和《水资源开发促进法》成立并开展工作的。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4.2.5.2 日本水资源管理层次

日本的水资源规划分为全国规划和水系规划2个层次。从规划的沿革来看,先有水系规划,后有全国规划。水系规划是根据《水资源开发促进法》的规定,以“水资源开发水系”为对象制定的。根据该法的规定,凡是在产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制定紧急用水对策的区域,作为该区域主要供水水源的河流水系将被指定为“水资源开发水系”,并对该水系制定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自《水资源开发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有利根川、淀川、筑后川、木曾川、吉野川、荒川、丰川等七大水系受到指定,并制定了各个水系的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各部门用水量的预测及供给目标,为了达到供给目标所需要兴建的设施的基本情况,其他有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化的重要事务。

4.2.5.3 日本的水资源定价体系

日本的水价分为三个体系,分别为生活用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生活用自来水的供给者是自来水公司,为各地方政府设立的公营企业,水价低于供水成本,差额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须负担污水处理费。

工业用水的提供者同样是地方政府的自来水公司,平均价格大大低于生活用自来水的价格。造成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巨大价格差异的原因有:第一,供水成本本身的差异;第二,中央政府从促进产业振兴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的工业用水设施建设费用给予补贴;第三,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吸引投资的考虑,实行工业用水的优惠价格,由地方财政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补贴。

农业用水的使用者为农民,由于他们本身拥有水权,因此不是按用水量支付费用,而是以支付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的形式付费,这些费用均以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作为分摊标准。此外,城市居民除负担水费外还需负担污水处理费。

4.2.6 埃及水资源管理模式

埃及对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靠兴建在其干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著名的阿斯旺高坝水库,是埃及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由于埃及人口增加较快,90年代末人口增加到6600万,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尼罗河的水源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其缺乏的水源主要靠重复利用污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尽量利用本来就很少的降雨来解决。由于增加水资源存在较大困难,循环使用水资源成为最重要手段。对农业废水采取与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每年达到47亿m3。城市废水通过净化用于农业目前处于试验及小面积应用阶段,每年约5亿m3

4.2.7 伊朗水资源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最主要石油产区,在中东地区,珍贵的不是石油而是水。伊朗位于西北亚,是缺水地区之一,但是在不到200mm降水量的情况下,伊朗却能够充足供应居民自来水和热水,可谓是一个奇迹。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例,2.8万km2的土地缺水,伊朗政府为了解决德黑兰的水问题,在德黑兰和邻近的四个省成立了统一的德黑兰水务局,超越了行政区划,由伊朗电力和水资源部统一管理水资源。管辖范围包括德黑兰北、邻黑海、伊朗最丰水的马赞达兰省、德黑兰西北水资源较多的加兹温省和德黑兰西南水资源较多的库姆省。这种跨区域和行政规划的统一管理保障了干旱地区的供水。

德黑兰水务局同时监管污水处理,德黑兰建了一个日处理量达250万t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德黑兰降雨不到200mm,基本上没有雨污水,可以说德黑兰的污水处理是全覆盖的,几乎没有遗漏。污水处理厂是国家控股,公司制运作,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德黑兰税务局还负责管理价格,以水价累进来限制用水,措施十分严厉。居民用水价格合人民币2.5元/t,但是每月超过30t,每多用一吨就要加价,如用户超过90t,可加到人民币25元/t,对一般收入家庭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在大旱之年,水务局以提价来促进城市节水,并进一步压缩农民用水,对农民损失,则由政府按照损失给予补助,这笔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多用水的累进加价和提高水价的收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合理经济机制来抗旱。另外,在德黑兰水权的配置也有优先权,水资源要统一配置,首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证工业用水,包括发电用水,因为工业生产效率高;再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最后保证水流下泄,作为生态和旅游用水。

4.2.8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小结

由以上美、英、法、澳等国水资源管理可见,国外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是通过两个层面实现的,一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二是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其不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目的的不同。流域统一管理是平衡和协调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利益不同方面,实现最终流域的水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协调供水与排水的关系,在此前提下,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服务对象不同。流域管理主要是区域和行业,服务与被服务对象是由政府协调的;城市水务服务对象是直接用户,是居民、企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

第三,管理性质及手段不同。流域管理属资源管理,以法律、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包括规划、资源配置、水权确定、收水资源费、发许可证等;城市水务属资产管理,即水商品——城市生活与生产用水,以经济手段为主,是以成本效益为原则。

4.2.9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意义

4.2.9.1 健全我国水权立法,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高到立法层面

国外的先进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水权管理的保障。我国公民享受纯净水源的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南水北调等一系列调水工程是否符合被调水源地公民的意愿,他们又是否得到应有的补偿?政府为了税收或者政绩而允许部分企业排放污水,破坏水源,是否侵犯了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水权虽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但是我国公民的水权也应该得到保护。

4.2.9.2 在缺水地区可以采用优先使用权的方法

美国东部水源丰富,西部缺水。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分布更是不均衡,因此美国的水资源优先使用权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甘肃等缺水地区应该优先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生产灌溉用水。澳大利亚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它的水权分配方式也适用于我国的缺水地区。首先保障家庭生活和家禽的用水权利,其他用户要向政府申请。而大量用水的企业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审查企业是否存在水浪费现象,是否存在减少排污的设备,是否符合排污标准,水资源利用如何,然后酌情决定是否批准其用水的权利。

4.2.9.3 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

倡导节约,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可以采用累进制定价方法对用水进行控制。例如,一个城市的生活用水规定一个用水量,超过这个量就要加价,而且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所增加的价格也要上涨。而节约的水量则应该给予补偿,这样更容易形成节约用水的氛围。

4.2.9.4 水资源管理需要政策支持和群众参与

英国公民参与水管理机制的完善,每一个区域都有消费者协会,由地方行政人员和一般民众代表组成,对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消费者协会的存在实际上相当于地方参与水管理。从现阶段来讲,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成为一种消费品。在我国,水资源主要靠政府分配。城市由供水公司供水,相对于供水公司而言,我国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而消费者协会在我国也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因而对于水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反馈是很少的。所以要把公民参与加入到水资源管理中。

4.2.9.5 完善水权交易市场

我国的水权交易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水权市场不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水权交易是未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方向,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政府保留部分水权是必须的。一是为了保护特殊用途的预留;二是保证水权交易市场的均衡,限制垄断。在我国,水权的绝对分配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可以以省或市为单位,各地区之间水权可以交易。调水工程要对水源地居民给予补偿,而补偿的金额可以由城市间协商决定或者根据市场价格,由价格机制决定。污染权同样可以采取交易的方式,按照科斯定理和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果交易和谈判成本为零,无论初始权利归属于哪一方,最终都能够达到均衡状态。我国可以规定一个总的排污量,通过分配或拍卖的方式出让给企业,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其拥有的排污权,就要购买其差额。而市场对排污权的需求增加,其价格就会上涨,这样企业的排污成本就会升高。企业宁愿投资进行绿色生产,购买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减少排污量,这样水资源污染就会减轻。

4.2.9.6 在水权管理过程中要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

法国水权管理并没有实现私有化,而是实行有计划的委托管理,只是将经营权“租让”或“特许”给私营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讲,水权私有化是最有效率的,能把水资源调配到最有效率的部门。但是在我国如果把水权彻底私有化,在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国情下,很可能会出现底层劳动者不能得到水资源的满足,而富人却会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个人无法获取水资源而大公司、大财团却可以对之形成垄断。因而,在我国,对资源的政府管制是不可或缺的,毕竟,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于用水多、排污多的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机制,使水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最好、污染最少的企业。

4.2.9.7 水资源的差别定价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①工业和农业可以区别定价。鉴于我国当今农业的保护措施,农业用水价格应该适当调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②工业用水价格内部也可以区别定价,由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水污染定级,按不同级别征收不同水价。一方面促进企业减少排放;另一方面促进技术升级。可以用这种方式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打压落后部门生产。③在日本,城市居民要负担污水处理费用。我国也可以按企业和城市居民按排污量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即使该企业或个人拥有水权。

4.2.9.8 建设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而春秋季节比较干旱,因而参照埃及的方法,兴修水利工程就可以弥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差异,把多雨时节的水源存放到干旱时期来用,而且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等方面能带来收益,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工程建设是具有正外部性的项目,而这种经济行为回报率小,周期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从事这种行业。我国政府可以对这种有益于社会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企业和社会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每个国家都可以采取的节水方法。我国现阶段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采用的设备大多没有安装节水减排装置,而这一改革尚在进行中,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采用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安装这种节能减排设备。而国家方面的投资可以以减税的方式实现。农业用水大多是大水漫灌,既浪费水,效率又低。滴灌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农业用水,但是需要大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当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可以作为将来的谋划方式。

⑷ 什么是科思定律

科斯定律

简介
科斯定律由三个关键概念和四个要点组成三个关键概念:
四个要点: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1.产权明晰是前提
2.产权交易是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3.发挥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制度供给作用

简介
科斯定律由三个关键概念和四个要点组成 三个关键概念:
四个要点: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1.产权明晰是前提
2.产权交易是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3.发挥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制度供给作用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 “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科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乔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科斯第一定理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如果产权的界定是适当的,那么,人们就会被迫偿付他们给别人带来的任何外部负效应,而且,市场交易将产生有效率的结果。 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可表述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
编辑本段科斯定律由三个关键概念和四个要点组成
三个关键概念:
(1)交易成本。 它是指协商签订契约以及契约签好后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成本。以雇工程队修建一座办公大楼为例来说明。这时的交易成本包括下列若干项之和:寻找合适的建筑工程队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与建筑单位协商、讨价还价,签订有关契约,确定工程的价码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雇人检查已建成的办公楼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契约上的标准所付出的时间与货币;如果工程不合标准,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所需花费的时间与货币。 (2)产权。 使用与拥有某种资源的权利。每一位在图书馆看书的人,都拥有获得安静的读书环境的权利,这是他拥有与使用”安静环境“的产权。 (3)产权交易。 虽然在图书馆学习的人每人都拥有使用安静环境的权利,但是若在一个不太大的阅览室中只有三个人,其中两人想谈天,如果第三者愿意,那两个想谈天的人可以付出点代价,给第三者一点好处,让他忍受一下不安静。这就相当于第三者将其”享用安静“的一部分权利出卖给了那两个想谈天的,出让了一部分产权。
四个要点:
(1)赋予各当事者一种明确的产权。以工厂的废气污染为例,政府可以赋予工厂随便污染的权利(全部产权归工厂),也可以赋予周围居民使用清洁空气的权利(全部产权归居民),当然也可以将产权部分赋予工厂(每单位时间排放最高限量的废气),部分赋予周围居民。 (2)各当事者之间进行协商,买卖其产权的交易成本非常之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协商的成本很小。 (3)协商结果是最有利于社会、各当事人认为最好的,此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4)产权关系明确对协商获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科斯定律发生作用的隐含条件是相互协商的成功。协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集体选择行为。此外,政府或某种自发组成的组织是“赋予产权”的执行主体,这种组织的形成与决策的制定,甚至是几方不愿协商或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需要这种机构(往往是政府或者下属机构)出面解决时,其决策过程也是一种集体选择行为。
编辑本段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科斯定理在水环境保护的应用 根据科斯定理,水环境保护中产权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产权明晰是前提
为了保护水资源,必须解决水资源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效应问题。随着水资源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这就要求建立水权制度,使水资源配置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保护水资源。但是,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界定其私有产权难度较大。从目前国外的研究结果和改革趋势来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在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进行调控的同时将水资源纳入市场配置的轨道,以便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最终目的。 因此,要达到运用市场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水资源污染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保护水资源的目的,首先要求政府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以水权为核心的市场制度安排。 我国宪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属国家或集体,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是为公共利益而设置的,其目的并不是使国家获得对于水资源所有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客观上,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也只能授权他人行使。如何满足水资源所有人直接支配水资源及通过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水资源所有与使用之间的矛盾,这正是确立水权制度的最初动因。确立水权制度,必须安排水权。即在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之外设置水权,并将它作为与水资源所有权并存的一项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变革水法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多元价值的必然选择。
2.产权交易是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现代各国水法对水权一般也规定为依法对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的权利。所有人可以在保留水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约定设立水权,转移水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并取得相应的对价。而这种约定由非所有人直接取得水资源使用权、收益权的行为,实质上就是所有权人对水资源的一种法律处分。从非所有人方面而言,水权是利用他人财产的有效手段。非所有人可以通过与水资源所有人签订合同取得水权,并依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对之进行使用和收益。由此,既解决了由水资源的有限而带来的不能人人拥有的矛盾,又使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得以流向其利用效率较高的部门。 同时,还完成了水资源“从归属到利用”的转变。水权在市场上可交易,也可以依法进行抵押、入股、出租。 这样,就为利用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实现水资源分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水权交易对交易双方意味着成本和收益,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突出,人们自然会高效率地使用它,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
3.发挥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制度供给作用
水资源产权的国有性质导致了产权模糊下的“公共物悲剧”,产权改革势在必行。关于如何界定水权,水权可否交易,如何实现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等,前面已作了较为清晰的论述。然而,谁来界定水权?科斯定理已给出了答案:政府界定水权,政府在水权交易中供给制度。这已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做法。如澳大利亚政府水工业战略性改革框架明确,在水分配和水权方面,州政府将执行严格、科学的水权和水分配系统,前提是水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并对水权明确定义,如拥有权、使用权及其数量、可靠性、可交易性和质量等,并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我国政府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理论逻辑,利用制度供给来规范和约束各利益主体,促进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理使用。通过供给法律制度对水权主体在环境保护、水利、防洪等方面进行强制性、规范性制约;通过供给行政制度,如契约合同等,对水权种类、内容、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定。这样,在水权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国家和水资源所有人还可以从保护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水权人予以制约,要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个人效率,又应注意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扩展阅读:

http://wenku..com/view/724bd54d2b160b4e767fcf10.html

开放分类:

经济学,科斯

⑸ 为什么宗族的习俗在华南地区较为盛行

中国南北方汉族聚居区宗族聚居差异的原因
摘要:宗族是一种传统组织,而宗族聚居存在着“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的情况。造成这种南北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迁移,二是迁移后的同族集聚,三是国家政权组织与宗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南北方;宗族聚居;差异的原因

《尔雅·释亲》云:“父之党为宗族”[1]。也就是说,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群体。中国汉族人口聚族而居的传统发源于北方,这种习俗在周代即已形成于中原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宗族聚居格局达到全盛状态。相比之下,当时南方的宗族聚居远不如北方盛行。此后,随着北人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宗族聚居南北方强弱之势倒转。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2]。而且大体上是俞南俞盛,俞北俞衰。以各省为单位而论,在南方,岭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最盛,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稍逊于闽、粤,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又弱于前述各省,四川的宗族聚居则更弱一些。在北方,山西、山东宗族聚居较强,但仍弱于长江流域各省,河南、河北、陕西又弱于晋、鲁,东北三省则是全国汉族聚居区中宗族聚居最弱的省份。再进一步说,在各省范围内,宗族聚居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属于北方省份的河南省南部,存在较多的宗族聚居,而南方省份安徽省的北部,其宗族聚居情况更接近于北方。再如,在属于南方的所谓“江南”地区,宗族也不甚发达。

有关中国各地汉族人口宗族聚居情况的文献很多,其中也有一些论及造成不同地区宗族聚居与宗族势力强弱不同的原因。当然,不同学者论及或所强调的原因不同。本文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文中穷及所有的原因,也很难详尽地涉及所有地域,只是尽可能地综合笔者所见文献,从人口迁移、人口定居后的同族集聚和国家政权组织与宗族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形成南北方宗族聚居强弱差异的原因。

一、人口迁移与宗族聚居

从人口迁移史和中国不同地域宗族聚居的情况来看,各地区人口迁入和人口聚居格局形成时间的早晚与宗族聚居程度高低和宗族势力强弱密切相关。在一个地域内,现有人口的始迁祖迁入该地的时间越早,则该地宗族聚居之势越强。反之,现有人口的始迁祖迁入该地时间越为晚近,则宗族聚居之势越弱。这虽然不是一个具有绝对意义的规律,但却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就中国南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言,南方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早于北方。可以说,人口迁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宗族聚居南盛于北的格局。

从中国人口迁移史的大势上说,中国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过程自南北宋之际最后一次浪潮后而止,此后的人口迁移基本上转为南北方各自内部的人口迁移、向周边地区乃至向海外迁移。在中国南方的现有汉族人口中,少部分人的祖先是在上古时期就居住在南方,大部分人口的祖先是在晋以后由北方迁移到南方各省的。就华东的安徽、江西、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吴、越立国,后又并入楚国,但到汉代,人口还相当稀少。据史料记载,“长江下游地区的人口在西汉时不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晋代时由于“八王”之乱等内乱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汉人不断南迁。“从公元313年到公元450年,全国由北方南移的人口有户籍可查的有九十万人左右,占南朝官方统计人口的六分之一,占北朝人口的七分之一,其它无户籍的客寓流民可能还有一百万人以上”。其中,尤以永嘉时期最为著名,因而史书中有大量关于“永嘉南迁”的记载。后经隋末、唐代的“安史之乱及唐末的战乱,又有大量北方汉人南迁,到唐开元时期,长江下游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而到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半数”[3]。北宋末年,金、元相继南侵,又一次驱动了汉人南迁的浪潮,其中最著名者,史称“靖康南渡”。到南宋时,地处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此后,除曾有部分客家人由岭南回迁江西外,这一地区再无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太平天国时期,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又有大量移民迁入,不过,这些移民多来自周边受战乱影响较小的地区,较少长途迁移者[4]。

从华南地区来看,史书记载,汉人迁入广东省始于秦代,但广东汉人的迁入以宋代居多,特别是北宋末年的南迁与南宋末年由长江下游地区向岭南的迁移。广东有土客两大民系,其中所谓“土”即广府人。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广府人,皆言其始祖因宋代苏妃(或称胡妃)之祸,由南雄珠玑巷南迁避居。广东的客家人则均说其祖先由中原入赣,再由赣入闽,后辗转徙入汀州宁化石壁,其后再入粤东梅江一带。汉人迁入福建晚于广东,自孙吴时期汉人入闽,历经两晋、南北朝、隋代的迁移,至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福建省也仅有74
467户,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增至467 815户,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增至1 390
566户[5],显然,福建汉人主要是在唐、五代及宋代迁入的,而尤以宋代迁入者居多。元以后,粤、闽的人口格局基本稳定下来,及至明清,这两个省份由迁入地转变成了迁出地,其中,有部分人口向江西等地回迁,更有一部分人口迁往台湾和东南亚。

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两省在秦汉时,除少数地区为汉人聚居区外,大部分地区仍为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也相当稀少。而自东汉末年以来,则中原每有大的战乱,便有大量汉族人口流入。尤其“永嘉南迁”及随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汉人向华中地区迁移的一个高峰期。唐宋时,尤其是“安史之乱”和“靖康南渡”时期,又有大量汉人迁入。其中,迁入湖北省的汉人中,大部分是由中原地区直接迁入。迁入湖南者的则多经由江西迁入。按照曹树基的研究,到1947年,湖南历代移民后裔竟占湖南全省人口的90%,全省人口中56%是元代以前移民后裔;全部移民后裔中70%左右来自江西,而其中58%是元以前移民的后裔[7]。元兵南下及元末战乱,两湖地区人口损失惨重。明初,又有大批人口由江西迁入两湖,其中包括一部分由政府组织的移民,此即所谓“江西填湖广”。明中叶至清前期,则是两湖汉人向周边山区及四川迁移的时期。至此,两湖地区人口聚居格局形成并稳定下来。

四川古为巴蜀,秦汉时汉人大量迁入,成都平原成为汉族聚居区。隋唐经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社会相对稳定,成为“天府之国”,汉族人口迅速增加。南宋末年,四川地区的战争极为酷烈,且历时长达半个世纪,人口剧减。元代人口有所增加,但元末战乱又使人口大减。明初,由山陕,特别是湖北迁入大量汉族人口,以至在方志、碑刻、家谱及口头传说中,四川人多称祖先系由湖北麻城孝感乡入川。及至明清之交,四川汉人又遭到了一场大劫难,人口锐减。清前期,又有持续百余年之久的大规模汉民入川移民潮。在明初与清初两次向四川的移民浪潮中,以湖北人居多,因而,这两次移民潮被称为“湖广填四川”。清后期以来,四川人口已相当稠密,开始了以向周边地区迁移为主的时期。

从南方各省区来看,广东、福建的汉族人口定居史虽然相对较晚,但其迁入人口往往一经定居,就较少再次人口重建,因而其聚居格局形成时间反而较早。华东的苏、浙、皖、赣人口聚居格局则更早于闽、粤。湖北、四川则在宋以后仍经历过大规模的人口重建过程,四川人口聚居格局是由明清时两次“湖广填四川”之后形成。而在此之前有一个“江西填湖广”的过程。此外,受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苏、浙、皖交界地区,不少村落经历了人口重建过程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按照费孝通在《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一书所描述,江村为多姓村,宗族势力弱,村内的宗族除祖坟外,“没有任何共同的财产”,宗族活动也少。这一描述常给人们尤其是给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江南地区宗族并不发达。事实上,江村恰好处于苏、浙、皖交界地区,这一地区的人口聚居格局,在太平天国时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现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中含有重建的因素,但其宗族聚居程度和宗族势力确实弱于华南和华东的大部分地区,而与华中地区大体相当,但仍强于四川。

中国的北方是汉民族的发源地。但是,自古以来,华北的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就经常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并且在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元、清时期处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每一次民族间的战争,都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和人口迁移。在元代末年,华北地区的人口相当稀少。后来华北地区的人口聚居基本构架是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年间形成的。山县干树对冀、鲁两省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村庄始建于明洪武和永乐时期,满铁《惯调》的材料证明了这一点[9]。近年曹锦清对河南的调查也反映了这一情况[10]。从大量的碑刻、家谱以及对当地居民口头传说的调查等资料也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有相当大比例的现有居民,其祖先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当然,这种说法不完全可靠。明代人丘濬在《区处畿甸降夷》一文中写道,明初时,“国初平定,凡蒙古、色目人散处诸州者,多已更姓易名,杂处民间。久之固已相忘相化,而亦不易以别识之也。”[11]自承由洪洞大槐树迁来者中可能有一部分就是“蒙古、色目人散处诸州者”。明末之际,华北又有大量人口损失,而清初则又有部分移民移入这一地区,但其规模不如明初。到了清末,这一地区则成了移民的迁出地。

山西、陕西两省则自汉代起至明代,一直为历代的边关地区。明以前,其人口迁移较为频繁,来源较杂,其中,大量混杂了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并且与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受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间更长,经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现代的汉族人口。例如,两晋时期,有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史书记载,“当时‘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地区则‘戎狄居半’。……元初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3]。北齐时,颜之推说中国南北方音是:“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唐、宋、元又有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人口。可以说,在汉族人口中,西北地区汉人中杂入北方少数民族血统和风俗者最多。自明以后,在人口迁移中,山陕两省主要是作为迁出地,而由外省迁入的人口较少。

与华北和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全面开发要晚得多。在清代以前漫长的古代史中,除辽宁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而且即使是辽宁这些地区也只是在历史上的盛世,如汉、唐、明的强盛时期才真正纳入中央政府的势力版图。其时,东北的人口相当稀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尚过着游牧生活。清初,只余少量留守者,几乎举族入关的满族人,全部人口不过数百万。一直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控制汉民向东北“龙兴之地”的移民。道光三十年(1850年)时,东北人口只有289-8万人。自此之后,清政府对移民的控制开始松驰,迁入东北的汉族移民开始增加,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更进一步实行了“实边”政策,开始鼓励移民。至宣统二年(1910年)增长为2
158-22万人人口数字出自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转引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63页-。显然,这一时期的新增人口中,大部分是由关内迁移而来的移民,其中大部分来自山东,其次是河北。此后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大量移民迁入东北,甚至70年代仍有少量关内农民移居东北,直到东北人口密度基本与关内一般省份持平。

从各个大区现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的时间看,大体上说,南方早于北方。在南方,华东、华南地区现有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最早,大体是在宋代,两湖地区形成于明前期,四川则形成于清前期,其中的一个例外是太平天国时期华东的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及其聚居格局有较大变动。在北方,现有人口聚居格局的形成以西北地区最早,大体形成于宋元时期,华北形成于明清时期,东北则形成于晚清以后。此外,从现存村落的历史考察也可看出,在南方,唐、五代至宋代形成的古村落相当多,而在华北地区,除山西省外,村落基本上均形成于明代之后。

根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的中国,导致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战乱。而从总体上看,在中国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北方的大规模战乱较南方更为频繁,加之很多战乱系由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引起的民族战争,这种战争通常更为严酷,所造成的人口损失和人口迁移规模也更大。而自经清初的调整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太平天国引起的迁移外,在南北方的内地地区内部,几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人口迁移。有清一代,内地地区较为稳定,而自清末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武器的杀伤力虽然大增,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相对说,战争反不像古代那样残酷,大规模屠杀平民者较少,一场战争致使一国或一个大地区人口减半甚至只有少量残余人口的情况不再发生,战乱也就不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因此,费孝通说,“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的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忽其微的”[13]。当然,大规模的天灾也会引起人口减少和迁移。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地下水位低,河流少,流量也不稳定,不同年份降雨量变化很大,而且一年内的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因此常出现水旱灾害,引起饥荒。但这种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动通常伴随着灾害过后的人口回流,对长期的人口聚居格局影响不大。如抗日战争时期的花园口事件,造成了大量流民,但水过之后,村落便得以在黄泛区重建。

现有人口始迁祖迁入时间的早晚之所以对宗族聚居强弱之势有重要影响,首先在于人口繁衍和宗族形成需要时间。人口迁移年代早则意味着一个宗族定居在一地的持续时间长。定居持续时间长,便有可能通过人口自然增长,形成较大的同族群体。

其次,是当时迁出地的宗族聚居状况及人口迁移方式的差别。如前文所述,汉族的宗族聚居,发源于北方,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并且一直到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宗族聚居仍相当普遍,宗族组织也相当发达。当这一地区的人口被迫迁移时,通常也是全族整体迁移。这在晋代的北人南迁过程中尤为突出。东晋的王、谢、庾、桓等大族无一不是举族南迁,直至北宋时期的人口南迁,仍有相当部分是举族迁移。举族迁移者,在迁入新的定居地后,一般仍保持了聚族而居的传统。

宋以后的人口迁移则极少再有整族迁移,多为以小家庭为单位迁移,而且相当一部分迁移人口是只有部分家庭成员迁移或以个体为单位的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但也有部分人口是由官府组织乃至强迫迁移的。但在由官府组织的迁移中,同样是在宋以前多为整族迁移,宋以后则是以小家庭或个体为单位的迁移为主。宋以前的历代,史料中常有官府为防范叛乱及充实京畿或边疆而举族迁移豪门巨族的事例。而在明初官府组织的由山西向华北其他各省的人口迁移,虽有官府动员乃至逼迫,但也是以个体或小家庭为单位,先向指定地点集中,领取官府发放的少量迁移费,再分别迁移到指定地区定居,甚至常常将成年的兄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移入地。清末以来向东北迁移的“闯关东”者则更多的是部分家庭成员先行迁移,先行者定居后,其余家庭成员才迁移过去。

宋代前后迁移方式的变化与迁出地的宗族聚居程度有关。宋以前,作为迁出地的北方,聚族而居非常普遍,而宋以后,北方宗族聚居已经衰落。迁出地不存在宗族聚居,迁移过程当然不会是举族迁移。但在南宋以后的南方,举族迁移也逐渐被个体迁移方式所取代。南宋灭亡时的人口迁移,史载多称“扈从南迁”,“虽然也有举族而迁,但不复为主流形态,移民多以个体与小家庭为单位”[14]。明清时期的“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的过程中,也是以个体或小家庭迁移的迁移方式为主。

宋代前后迁移方式的变化还与迁移原因及战争的性质和持续时间有关。一般说,战乱引起的迁移可能是乡族的整体迁移,非战乱引起的移民则多以分散方式进行。由于迁出地人口增长,受人口压力而引起的人口迁移一般不会是举族迁移。总体上说,宋代以后南北方各自内部的人口迁移更多地是由人口压力引起的,这也是人口迁移方式迥异于宋以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受战争引起的迁移中,少数民族由北向南推进的占领式战争与区域势力间的争战也有所不同,前者可能会引起方向明确的大规模迁移,后者引起的移民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另外,战争持续时间或入侵者的占领速度也与移民规模和移民方式有关。在宋以前,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后,向南推进的速度较慢。宋室南迁后,南宋政权尚维持了相当长的时期,这便使人们有时间以宗族为单位举族迁移。而满清入关时,占领速度较快,南明政权持续时间也很短。清军入关及向南推进的速度快于移民迁移速度,汉族人口常常来不及南迁,其家园已被占领,更没有时间组织乡族的整体迁移。

总之,与南方相比,北方人口不仅现有人口始迁祖迁入时间相对较晚,而且在人口最初迁移时,迁出地本身就不具备聚族而居的习俗,迁入方式更是以小家庭和个体为主。从而人口迁入之始,就很少形成宗族聚居的格局。而南方则仍保留了较多聚居的宗族。证之于南方一些人口迁入较晚的地区,亦可得出同样的结论。华中的湖北省,其宗族聚居程度就弱于华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而四川的宗族势力则更弱。

此外,下面将要论述的同族集聚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现有人口聚居格局形成时间长短与宗族聚居强弱相关的一个原因。

二、定居后的同族集聚

人们在一个地域定居后,是与其他家庭聚居一处,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居住,首先决定于人们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与他人合作。尽管如很多学者指出的,与现代社会相比,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家庭间交往与合作的频率和程度很低,但合作的需要毕竟是存在的,而且农民家庭间合作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合作,有与外部发生冲突时的合作。因而,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中国以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人们是聚村而居的,散居的形态并不普遍。而这些村居的农民家庭,是与同族聚居一处,还是与非同族聚居一处,同样与合作需要的多少和程度有关。合作的需要本身并不能保证合作的实施。与现代社会相比,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家庭间的合作更需要有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作为纽带,将不同农民家庭联结在一起,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15]。而在宗族制度有着久远历史,并得到意识形态强力支持和维系的中国,血缘关系,特别是父系血缘关系无疑是更为坚韧强劲的纽带,以这种关系为纽带组织合作更为有效,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因此,农民家庭间合作的需要与宗族聚居程度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而在不同的地域,农民家庭间合作的需要是不同的,这也是产生不同地域间宗族聚居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1、农耕活动中的合作与宗族聚居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家庭间在生产中的合作,也即是耕作中的合作。很多学者在有关的研究中区分了稻作和旱作,认为与旱作相比,稻作中需要更多的农户间合作。例如,在论述稻作中的合作时,摩尔写道:“在使土壤达到一定的浆状的稠度以适于种植秧苗时,就需要大量用水。因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给少量的田供水,这就需要大伙一起一块田接着一块田地耕种,这样才能节省花在每一块田里移栽的时间。为在合适的时间里完成移栽工作,就需要聚集起比个别家庭成员集合在一起更多的成员”[16]。池田大作则说:“由于种植稻米的农业不能以一家,而是以一个村落为作业单位,因而形成了紧密的共同体。譬如,种植稻米的水田需要大规模的水利体系。从贮水池或河川引来的水,流经许多家庭所有的水田。或者让一条小河的水均等地分流各家的水田。……另外,插秧或收割水稻的作业,也以共同作业的方式集中进行。其作法是:今天全村出动,给A家插秧;明天又总出动,到B家的田里插秧”[17]。林周二也曾做过类似的论述:“在稻作社会,水田需要灌水或排水的时候,人们必须同时进行;处于高处的水田要是施肥,则肥水必然流入位于低处的他人的田里,反之,要是涝水的话,低处的水田必定首先遭殃。有一利必有一弊。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村落共同体必然地要承担共同的命运。它们既是村落共同体,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决定稻作文化不仅和狩猎民族不同,而且也与麦作社会的民族不同”[18]。

在旱田的耕作中,则很少需要超出家庭规模的合作。尽管在一些地区的旱作耕作中,犁地时需要较多的畜力和人力共同劳作,但这种合作的规模较小,而且一年之中也只需要几天。黄宗智曾谈到,“冀—鲁西北的种植法,在犁地时使用较多的畜力。表面看来,这些耕作法似乎要求紧密的宗族关系:叔伯弟兄为此而合伙搭套。然而这样的协作,在整个农业周期中只占去几天而已。虽然一些小农也与族人搭伙,但许多人并不限于同族而是和朋友或邻居合伙。单凭犁田时需要的协作,不足以使已婚但不能融洽相处的兄弟聚居而不分家,也不足以成为强固宗族组织的经济基础”[18]。

总之,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旱作农耕活动中,农户间合作的需要既不经常,规模又小,不足以促进宗族聚居和强化宗族组织。相比之下,在水稻的耕作中,更需要农户间的合作。而在中国的南方,稻作极为普遍。北方,包括西北、华北和东北,则均以旱作为主(当代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部分是近现代才开始的)。因而,一些学者认为,稻作与旱作的差异是中国南北方宗族聚居程度不同的一个原因。

强调耕作中合作的需要者,通常涉及“水的问题”,强调水利工程对合作的重要性。中国的北方,降雨量和江河水流量在一年之内及年度间的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这大大增加了渠道灌溉的成本,降低了灌溉的效率。总体上说,北方缺水,旱灾多于涝灾。在旱灾严重时,很多江河水量极少甚至断流,从而使灌溉渠道失去作用。因而,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北方的渠道灌溉工程较少。按黄宗智说法,中国北方的水利工程趋于两个极端:一方面是需要国家组织建造和维护的治理大江大河的大规模工程,另一方面是只需少量劳动力投入的打井工程。“由国家建造和维修的大型防洪工程,与由个别农户挖掘和拥有的小型灌溉井之间的对比,足以显示政治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强烈对照,即庞大的国家机器与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的悬殊差别。在这方面,如果把华北与长江下游或珠江三角洲作对比的话,彼此间的不同是很鲜明的”。水旱灾害有一点不同:旱灾会造成饥荒,水灾则不仅造成饥荒而且直接夺取人的生命和财产。因而,国家组织的水利工程集中于防范水灾。显然,这种大规模的工程并非自发的农户间合作。北方人畜饮用水及少量的灌溉农业主要是靠井水。打井通常只需要一家一户的劳力加上几个帮工,在几天之内就可完成,使用和维护通常也只限于一家一户。在极度干旱缺水,需要打深井的地区,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确实常常需要全村人的合作,而且井水在使用上也是由全村人共享。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在打井过程中需要较多人共同劳动,在维护过程中通常只需大家不有意破坏即可,只在少数地区并且是处于极端干旱的时期,才需要在分配用水上进行合作。

而在南方,以村为单位的水利工程系统相当普遍。当然,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北方并非没有渠道灌溉工程,但与南方相比,需要若干农民家庭经常性合作的中等水利工程要少得多。而且,即使是同等规模的水利工程,在北方所产生的农户间合作也弱于南方。王建革以河北省滏阳河上游和天津地区农田灌溉水利为例,对华北和江南的渠道灌溉工程做了比较。他指出,由于水源稀缺,华北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众水利体制中的水权至少表现出一定的可分性;江南水稻区则不但水权基本不可分,往往还是一种团体责任。而明代和清初的天津围田及清末民国时期的小站管田,在开始时期土地是国家所有的,渠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都由政府负责[20]。黄宗智的结论是:“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族组织的规模与水利工程的规模是相符的”。“华北平原多是旱作地区,即使有灌溉设备,也多限于一家一户的水井灌溉。相比之下,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渠道灌溉和围田工程则需要较多的人工和协作。这个差别,可以视为两种地区宗族组织的作用有所不同的生态基础”[19]。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在新开辟地域进行垦殖活动,需要更多的农户间合作,因而有利于宗族聚居的形成和宗族势力的发展。例如,弗里德曼指出,东南地区宗族发达的原因之一是边陲地区处女地的开发,需要人们更多地合作。叶显恩、刘志伟等人指出,沙田开发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族势力的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独特条件[21-23]。

⑹ 数学建模 洁具流水时间设计答案 要求:以论文形式提交 包括论文名`作者名`中文摘要`内容`参考文献`附录

振惜水 节约水 保护水
--写在6.5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旨在号召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水。根据联合国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全国因污染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78%失去饮用水源价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导致的缺水量也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保护水环境意义重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刻不容缓。在国家要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促进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基于水功能区达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对原有污染源排污量进行等量削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速度,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在用水单位,要尽快实施清洁生产,切实保证"三同时"的贯彻落实,对废污水作到依法按标准排放,并积极探索和运用削减废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愿我们通过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我们的祖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满脸沧桑的老人面对浊臭的涑水河悲愤交加。作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没有它,就不会有山西运城今日的繁华。可如今,涑水河却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着的不仅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诉的呼救。

天真无邪的孩子指着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对大人说,因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头还要掉头发。这个年幼的孩子,小脑袋居然秃了顶。 挂满枝头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绿叶,不是累累的硕果,而是千万只迎风飘扬、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样洋洋得意,正是人类的劣迹成就了它们的张狂。

辛辛苦苦养的一池鱼,一股污水倾泻进来,最终只剩下养殖者的一声叹息和一池死鱼。

浓烟滚滚的工厂、被沙尘掩埋了的村庄、被人类驱赶得流离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灵……《生命之歌———中国环境警示教育大型摄影展》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千疮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触目惊心的照片在向人类呐喊。

摄影展是对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10年后的一个全景式回顾,照片大多出自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近年来的作品。过去的3650个日日夜夜,几百位记者风雨兼程、辛勤耕耘,凭借着他们的职业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用自己的镜头和笔,忠实地记录了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

一幅幅揪动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已经被人类自己毁得支离破碎。醒来吧!那些还在执迷不悟的破坏者。

展览分为淮河呐喊、黄河歌谣、长江咏叹、绿色变奏、蓝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节。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水塘龟裂,土地干涸:沿黄用水已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缺水严重。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主河槽淤积加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越发危如累卵。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黑水肆虐流进母亲河的动脉:近年来,黄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业发展迅猛,每年排入黄河干支流的污水量达42亿立方米,污水日趋严重,很多河段流淌着的只是污水。

长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无垠的黄沙地在哭泣痛诉:长江源的绿色在萎缩。据统计,长江源头区草场退化达2.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受鼠害影响,10%已沦为“黑土滩”型次生裸地。人为的活动也加剧着草场的退化。据卫星遥感测定,青海省草场面积正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场载畜量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许多参观者被这幅照片震动了:数不清的藏羚羊的头颅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生活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万头,当人们发现了它惊人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一条藏羚羊羊绒披肩标价1.1万美元,最高价甚至可以卖到4万美元)后,几十年间,藏羚羊竟濒临灭绝,现在仅剩下5万只。据说,在盗猎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间,每年就有两万只藏羚羊倒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为了羊绒披肩的高额利润,至今仍有盗猎者铤而走险。

在云南迪庆天宝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齐腰高、已经发黑的树桩如同一块块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里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大规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经过20多年肆无忌惮的砍伐,迪庆到底毁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谁能说清楚?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酸雨、沙尘暴盘旋在我们周围挥之不去。

万里海疆形势也不容乐观,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丽的渤海湾,浊流迸溅,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烧毁海洋里的生命。

生态破坏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国环境保护最早的呐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驻足观看。他动情地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社会大众赶快行动起来吧!
水——20亿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间万物生存的希望;水——人类最渴望的目标。然而,这样可贵、神圣的生命之水,却因为人类的自私,人类的贪婪,在人类的摧残下,毁坏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国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区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没有足够的水。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由此可见,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为保护水资源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我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圣的笔,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纯净的、美丽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从雪地来,我从山中来,慢慢地、缓缓地,穿透高山,跨过平原,汇入大海。
我是水,晶莹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涩的泪,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迹遍布地球,我的臂膀爱抚着每个角落。
只因为有了我,生命才会如此完美;只因为有了我,世间万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丰厚的“营养品”,是农作物的“增长剂”,更是人类必有的东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们渴时喝的是我,脏时洗的是我,急时用的是我,但是不断破坏的也是我。
我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可人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默默地,无私地哺育着大地。我在山的腰间潺潺流动,在草原的中间快乐奔腾,在大海的怀抱中汹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诚的。我把一切都奉献给人类,面对人类的冷漠无情,我会不由自主地发怒,泛滥成灾,能够主宰万物的是人物,可破坏生态环境,也是人类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其中资源问题中,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环境问题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会影响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捷径。人类只有一个家园,请爱护这个唯一的摇篮。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类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类的保护。请停手吧,不要再折腾我了!

青山绿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还是易如反掌地时时浮现。
记忆中的家乡的水,很美!平淌静如画,与青山相互照应,所以青如山之绿;有的会成溪,随处可见。那便是家乡的水。
当你伸出手轻抚它时,它便从手指间滑过,柔柔的,清凉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时候,天天到那儿去用那水洗脸。那时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里面游泳。“扑咚!”一声跳进水里,顿时洗去了所有的疲惫,清凉遍布全身,犹如在人间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后,我和爸爸、奶奶再次来到了这里。一到河边,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竟难以相信这就是我深深难忘的家乡水。
还有湖南著名的湘江也是
听父母说,以前,湘江水特别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来游泳。人们亲切的称它为“绿色之河”。
然而现在,古老的湘江已经被吞噬了,只见河面上浮满了塑料、药瓶、白色污染……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享有“绿色之河”之称的湘江已成为了一条“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们一味的追求发展,而忽视了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整条河上回响起河水的叹息声:“人们摧残了我的躯体!”
唉!青山绿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们啊人们!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么?用什么来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么来滋润每一株小草?如果没有如此美丽的水,又哪来苏轼的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如果没有水,世间万物又何在?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水时,您还会歌颂它的美丽,感叹它的生机吗?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给人们敲响水之患的警钟,敲醒人们的觉悟吗?
俗话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们,难道真的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伤心欲绝、悔恨觉悟的眼泪吗?请不要失去了后才懂得它的珍贵,到那时候恐怕后悔也没用了。
请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对其进行糟踏了。就把这当作给水的报答吧!

⑺ 事关土地、户籍、人才的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起来看!

(一)支持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

支持试点地区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电力中长期交易签约履约质量,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按照股权多元化原则,加快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实现电力交易组织与调度规范化。

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探索储量交易。

(二)支持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

在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基础上,支持试点地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促进绿色要素交易与能源环境目标指标更好衔接。

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额、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

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绿色责任账户

⑻ 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振惜水 节约水 保护水
--写在6.5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旨在号召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水。根据联合国在今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之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全国因污染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78%失去饮用水源价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导致的缺水量也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以上。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保护水环境意义重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刻不容缓。在国家要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促进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用水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基于水功能区达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对原有污染源排污量进行等量削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速度,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在用水单位,要尽快实施清洁生产,切实保证"三同时"的贯彻落实,对废污水作到依法按标准排放,并积极探索和运用削减废污水排放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公民要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节约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愿我们通过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我们的祖国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满脸沧桑的老人面对浊臭的涑水河悲愤交加。作为汾河的支流,涑水河原本也很清澈,没有它,就不会有山西运城今日的繁华。可如今,涑水河却令人蒙羞———沉默的老人端着的不仅仅是一瓢污水,更是涑水河如泣如诉的呼救。

天真无邪的孩子指着暗渠中被偷偷排出的污水对大人说,因为有了它,井水不能喝了,洗头还要掉头发。这个年幼的孩子,小脑袋居然秃了顶。 挂满枝头的不是青翠欲滴的绿叶,不是累累的硕果,而是千万只迎风飘扬、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它看上去是那样洋洋得意,正是人类的劣迹成就了它们的张狂。

辛辛苦苦养的一池鱼,一股污水倾泻进来,最终只剩下养殖者的一声叹息和一池死鱼。

浓烟滚滚的工厂、被沙尘掩埋了的村庄、被人类驱赶得流离失所的天上地下的生灵……《生命之歌———中国环境警示教育大型摄影展》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千疮百孔的大自然的代言人,100多幅触目惊心的照片在向人类呐喊。

摄影展是对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10年后的一个全景式回顾,照片大多出自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近年来的作品。过去的3650个日日夜夜,几百位记者风雨兼程、辛勤耕耘,凭借着他们的职业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用自己的镜头和笔,忠实地记录了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

一幅幅揪动人心的照片在警示,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已经被人类自己毁得支离破碎。醒来吧!那些还在执迷不悟的破坏者。

展览分为淮河呐喊、黄河歌谣、长江咏叹、绿色变奏、蓝色行板、金色合奏、希望所在等章节。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水塘龟裂,土地干涸:沿黄用水已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缺水严重。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主河槽淤积加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越发危如累卵。

朝母亲河走去,看见的是黑水肆虐流进母亲河的动脉:近年来,黄河流域“十五小”污染企业发展迅猛,每年排入黄河干支流的污水量达42亿立方米,污水日趋严重,很多河段流淌着的只是污水。

长江也是悲歌一曲。一片片一望无垠的黄沙地在哭泣痛诉:长江源的绿色在萎缩。据统计,长江源头区草场退化达2.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受鼠害影响,10%已沦为“黑土滩”型次生裸地。人为的活动也加剧着草场的退化。据卫星遥感测定,青海省草场面积正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退化,而青海省草场载畜量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许多参观者被这幅照片震动了:数不清的藏羚羊的头颅被堆在一起!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生活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0年前,在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有近百万头,当人们发现了它惊人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一条藏羚羊羊绒披肩标价1.1万美元,最高价甚至可以卖到4万美元)后,几十年间,藏羚羊竟濒临灭绝,现在仅剩下5万只。据说,在盗猎最猖狂的1990年至1998年间,每年就有两万只藏羚羊倒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为了羊绒披肩的高额利润,至今仍有盗猎者铤而走险。

在云南迪庆天宝山上,有一大片林木被伐光的山地,一棵棵齐腰高、已经发黑的树桩如同一块块墓碑,默默地立在青翠的草甸上。

那里原本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大规模的砍伐已被制止,但经过20多年肆无忌惮的砍伐,迪庆到底毁掉了多少原始森林,又有谁能说清楚?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酸雨、沙尘暴盘旋在我们周围挥之不去。

万里海疆形势也不容乐观,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丽的渤海湾,浊流迸溅,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烧毁海洋里的生命。

生态破坏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年近古稀的曲格平是中国环境保护最早的呐喊者之一。老人在每一幅照片前都驻足观看。他动情地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社会大众赶快行动起来吧!
水——20亿人生命的源泉;水——世间万物生存的希望;水——人类最渴望的目标。然而,这样可贵、神圣的生命之水,却因为人类的自私,人类的贪婪,在人类的摧残下,毁坏了一切。

慢慢的,慢慢的,世界上缺水的国家,缺水的省、市、自治区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就有335000000人没有足够的水。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由此可见,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为保护水资源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我还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但我要用我手中的那支神圣的笔,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

水的自述
我是水,纯净的、美丽的、清雅的、高尚的水,我从雪地来,我从山中来,慢慢地、缓缓地,穿透高山,跨过平原,汇入大海。
我是水,晶莹的雪,是我的前身,甜甜的雨,是我的兄弟,苦涩的泪,是我的姐妹。我的足迹遍布地球,我的臂膀爱抚着每个角落。
只因为有了我,生命才会如此完美;只因为有了我,世间万物才如此完善。我不但是田地丰厚的“营养品”,是农作物的“增长剂”,更是人类必有的东西。淘米洗菜需要我,洗衣灌溉需要我,人们渴时喝的是我,脏时洗的是我,急时用的是我,但是不断破坏的也是我。
我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可人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默默地,无私地哺育着大地。我在山的腰间潺潺流动,在草原的中间快乐奔腾,在大海的怀抱中汹涌澎湃。我是善良的、忠诚的。我把一切都奉献给人类,面对人类的冷漠无情,我会不由自主地发怒,泛滥成灾,能够主宰万物的是人物,可破坏生态环境,也是人类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其中资源问题中,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环境问题中,我的污染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我受到“侵犯”,就会影响水生物和家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捷径。人类只有一个家园,请爱护这个唯一的摇篮。
因此,我希望得到人类的珍惜,更希望得到人类的保护。请停手吧,不要再折腾我了!

青山绿水今何在?
幕幕往事,还是易如反掌地时时浮现。
记忆中的家乡的水,很美!平淌静如画,与青山相互照应,所以青如山之绿;有的会成溪,随处可见。那便是家乡的水。
当你伸出手轻抚它时,它便从手指间滑过,柔柔的,清凉可人。在我第一次到那的时候,天天到那儿去用那水洗脸。那时正是炎夏,我便和爸爸在里面游泳。“扑咚!”一声跳进水里,顿时洗去了所有的疲惫,清凉遍布全身,犹如在人间天堂一般。
又一次,在五年之后,我和爸爸、奶奶再次来到了这里。一到河边,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竟难以相信这就是我深深难忘的家乡水。
还有湖南著名的湘江也是
听父母说,以前,湘江水特别明澈,一到炎夏就有很多人来游泳。人们亲切的称它为“绿色之河”。
然而现在,古老的湘江已经被吞噬了,只见河面上浮满了塑料、药瓶、白色污染……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享有“绿色之河”之称的湘江已成为了一条“死河”。
忽然,我明白了,今日的人们一味的追求发展,而忽视了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整条河上回响起河水的叹息声:“人们摧残了我的躯体!”
唉!青山绿水今何在?

如果失去水……
人们啊人们!
如果失去了水,你喝什么?用什么来灌溉每一寸土地,用什么来滋润每一株小草?如果没有如此美丽的水,又哪来苏轼的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如果没有水,世间万物又何在?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水时,您还会歌颂它的美丽,感叹它的生机吗?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给人们敲响水之患的警钟,敲醒人们的觉悟吗?
俗话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们,难道真的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伤心欲绝、悔恨觉悟的眼泪吗?请不要失去了后才懂得它的珍贵,到那时候恐怕后悔也没用了。
请珍惜每一滴水吧!不要再对其进行糟踏了。就把这当作给水的报答吧!
http://www.xxsxx.net/water/

阅读全文

与水权交易所单位性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总统大选贵金属 浏览:220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 浏览:637
期货投机度计算 浏览:649
西安注册金融类公司 浏览:985
南京期货交易所 浏览:373
pg外汇集团公司 浏览:977
甘谷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浏览:250
金融机构疫情期间 浏览:970
1月23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48
股票澳优奶粉 浏览:567
立信理财为什么收益那么高 浏览:576
浏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浏览:639
基金跟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申请 浏览:358
支付第三方佣金 浏览:212
预算股票 浏览:118
利率期货如何获利 浏览:263
黄金什么时候会大涨 浏览:303
公司大股东是保险公司 浏览:426
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调低说明什么 浏览:83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