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9年美国股市崩盘时,很多企业在炒股吗
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结束了历史上一幕最大的疯狂投机。
到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问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到了1924年底,股指终于交破这个界限。在1925年,服指跃升到150点以上。股指的上升标志着多头好日子的到来。
从股市非常萧条的1921年到1928年,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
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经过1926年短暂的反转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由此诞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托公司.而到1927年初.这个数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达到300家。从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托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10倍,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员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以面值卖给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投资者.由此获利400万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买家中就有高盛贸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万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当然可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投资者一点也不担心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崩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当巴布森于1929年9月5日发表股市要跌60一80点的著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变”的说法。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人市,这其中有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的著名论断:“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币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内在实际价值。”许多报纸也刊登正面服评,以抵消负面批评。
但是,股票价格却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点。市场再次反弹.但是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10月15日,国家城市银行总裁查尔斯’米切尔发表谈话,指出纵观全国,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谈话很快得到费雪教授的支持,费雪教授说:“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就会看好,并创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伦》的读者可以看到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的文章,他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指数已经跌破密集成交区。按照哈密尔顿的说法,如果工业指数跌穿325.17点、铁路指数跌穿16826点,那将是一个“强烈的熊市信号”。就在那一天,工业指数跌穿了哈密尔顿的临界值.两天后铁路指数也步其后尘。市场垂直跳水.成交量也达到历史第三位,高达600万股,崩盘拉开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万服,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下述谈话:“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建立在踏实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胡佛的讲话与宇航员宣布发动机没有着火具有同样的保证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有这么一个传说,交易所的一个送信员突然间想到一个主意,出价每股1美元购买一块无人间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这笔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罗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这个危机.其结果只是范围更大、更严重的衰退。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29年崩盘就是很多不应该用来投资股市的钱,也进入了!我们也应该警惕!
㈡ 你的基因适合在股市赚大钱吗
你的基因适合在股市赚大钱吗?你的基因是富豪DNA ?
喜欢便宜的价值股还是波动迅猛的成长股,这似乎不仅仅是个人偏好的问题。西格尔教授说: 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内在倾向。
有些人会在后天成为价值投资者,而有些人也许天生就是。
以本杰明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为例。他是巴菲特的导师,代表作有《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 和《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格雷厄姆寡居的母亲是个小投机者,在 1907 年大恐慌 (Panic of 1907) 中赔得一干二净。当时格雷厄姆年仅13 岁。
格雷厄姆永远也忘不了童年那个 耻辱 时刻:母亲让他去银行兑现支票,而银行柜员问经理,格雷厄姆夫人是否 值五美元 ?
成年后,格雷厄姆青睐遭到投资者普遍唾弃的公司。用他喜欢的话说,这些公司的股票 死掉比活着更有价值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格雷厄姆的收益遥遥领先于大盘。
再来看看已故投资大师约翰 邓普顿爵士(Sir JohnTempleton)。邓普顿的父亲是田纳西州温切斯特的乡村律师,也是一名投机者,做棉花期货交易。有一天,他回家告诉年幼的儿子们: 孩子们,我们赔光了;我们破产了。 邓普顿靠打零工挣钱,艰难读完大学和研究生。
1939年,27岁的邓普顿拿出100美元,让经纪人给他买进所有股价不超过1 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在4年时间里,他的投资翻了两番。
邓普顿曾说: 人们总问我哪儿的(投资)前景好,其实这是个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法是,哪儿前景最悲惨?
格雷厄姆和邓普顿青睐便宜的 价值 股,而不是波动迅猛的 成长 股,这也许是由他们的经历所决定的。但这种偏好也有可能源自他们的基因。
2010年,著名价值投资者塞思 克拉曼(Seth Klarman)在美国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 发表演讲时说,对果蝇的研究显示,多数果蝇会涌向有光的地方──但有极少数果蝇似乎在基因的驱使下喜欢避光。
克拉曼调侃地称这些果蝇为 微型的逆向投资者 ,它们是昆虫界的 深度价值投资者 。克拉曼是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对冲基金Baupost Group 总裁,管理着260 亿美元资产。
他接着说,他推测多数人也许拥有一种 显性基因 ,喜欢追逐走势火爆、炒得过热的资产,只有少数人拥有 隐性价值基因 ,这种基因决定了他们能耐下心来,优先选择一切遭到重创、无人问津的资产。克拉曼前不久告诉我,现在他仍持同样的看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许多投资者事实上可能具有一种在股市逢低买进的遗传倾向──尽管成长环境也会强有力地塑造你的投资风格。
在研究中,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的亨里克 克龙奎斯特(Henrik Cronqvist) 和余方以及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Washington) 的斯蒂芬 西格尔(Stephan Siegel) 三位经济学家,考察了瑞典35000 名双胞胎的基因构成和他们的投资组合。
同卵双胞胎的DNA 100% 相同,而异卵双胞胎共同基因的数量则与普通兄弟姐妹差不多。研究人员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所持投资组合的相似性进行了对比。这使经济学家能够估测出相同基因组合与相似投资组合之间的相关性。
分析显示,这些投资者所持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23倍。仅有十分之一的投资者(可以把他们称为 深度价值投资者 )所持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1.6倍或以下。
在全部投资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坚定的成长型投资者)所持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28.6 倍或以上。
这项研究的结果相对精确,因为其投资者样本很大,而且瑞典税法直到最近一直要求散户投资者完全披露资产持有状况。
研究显示,投资者对价值股或成长股有着程度不同的偏好,而在这些差异中,可用遗传密码差异来解释的部分高达24%。
喜欢便宜的价值股还是波动迅猛的成长股,这似乎不仅仅是个人偏好的问题。西格尔教授说: 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内在倾向。
研究人员发现,环境的影响也有助于解释投资者对价值或成长型投资的 倾向 。比方说,如果投资者在18─ 25岁时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或者投资者的父母比较贫困,那么投资者偏爱便宜股票的可能性会较大。
研究这类问题的经济学家称为基因经济学家。他们迄今尚未确定,到底是哪种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扮演 价值基因 的角色。
但新的发现暗示,你应该问问你的理财顾问和投资经理:你在生活中遭受并克服过哪些挫折?贫困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毕竟,从未克服过严重困难的理财顾问或投资经理,也许并不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在本已便宜的股票突然大幅下跌时仍坚持持有。不能承受痛苦的价值投资者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㈢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爆发原因如下:
1、具体原因
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3)股票巴布森扩展阅读:
1、经济危机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2、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1)经济上的调整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2)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㈣ 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不具有全球化背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29 年美国股灾导致历史上最大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 年 10 月发生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 月发生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 的经济事件. 年之久, 的经济事件.这场股灾持续时间长达 4 年之久,近 4000 美国人跳楼自 杀身亡;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 杀身亡;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最终演 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此后, 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 10 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926 年秋,在 20 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 年秋, 产高价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 产高价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 警醒. 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 警醒.从 1928 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 20 年 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 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 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 年 3 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 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 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 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 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 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 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 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 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 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 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 费雪 费雪, 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 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 股票价 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 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的父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 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 亲约瑟夫 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 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 擦鞋匠都在买股票, 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 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
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 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 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 近在眼前. 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 近在眼前.9 月 3 曰,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 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 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 股市迟早会崩盘 这句话被 道琼斯金融》 股市迟早会崩盘! 这句话被《 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 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 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做笑谈, 做笑谈, 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千古留名. 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 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 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千古留名. 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 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 美 "美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 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 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 有关的政府财政 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 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 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 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 年 10 月的最后 10 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曰子. 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曰子.
10 月 21 曰,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 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 600 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 1 小时 40 分后才记录完 多万股, 最后一笔交易. 最后一笔交易.
10 月 23 曰,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31 点. 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
10 月 24 曰, 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 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 史上著名的 黑色星期四 . 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 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 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 救市基金", 换手 1289.5 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 救市基金 ,纽约证券 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 交易所总裁理查德 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 韦尼亲自购入股票 独木难支. 独木难支.
10 月 25 曰,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 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 美国的基本企业, 美国的基本企业 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力图以此刺激新一 的基础之上的 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 月 28 曰,史称 黑色星期一 .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49 点, 史称"黑色星期一 当天, 黑色星期一". 道琼斯指数狂泻 38.33 点,曰跌幅达 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 ,这一天, 救市. 救市.
10 月 29 曰,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 10 点钟,纽约证券交易 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 点钟, 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 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 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至此, ,《纽约 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 386 点跌至 298 点,跌幅达 22%,《纽约 ,《 时报》 当天收市, 时报》指数下跌 41 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 1641 万股成交的历史最 高纪录. 年历史上"最糟糕 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 112 年历史上 最糟糕 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 黑色星期二 黑色星期二". 的一天 .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
11 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 198 点,跌幅高达 48%. 股市跌势不止, .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 1~3 月大幅反弹.并于 4 月 翌年, 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 ~ 月大幅反弹. 此后又急转直下, 重新登上 297 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 1930 年 5 月到 1932 年 11 月, 次暴跌, 琼斯指数跌至 与股灾前相比, 股市连续出现了 6 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 41 点.与股灾前相比,美 美元. 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 262 美元跌至 21 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从 92 美 美元. 元跌至 7 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 人因破产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 在这场股灾中,近 4000 人因破产跳楼自杀.欧文 费雪这位大经济 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 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 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到 1947 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 人们闻股色变, 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 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 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 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 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 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 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 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 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 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 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 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 年银行倒闭风潮 倒闭风潮, 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 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 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 年开始, 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 1933 年开始, 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 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 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 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 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 以 1929 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 系在美国宣告诞生. 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 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 向理性, 公正和透明. 此后,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 向理性, 公正和透明. 此后,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 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 一直到 25 年后的 1954 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 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 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 指数水平. 指数水平. 2008 年的中国让上至权利之颠的总理,下到拿低保的下岗工人,几 年的中国让上至权利之颠的总理,下到拿低保的下岗工人, 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到了'难 这个字 其实最难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这个字, 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到了 难'这个字,其实最难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2008 年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像当时危机前夜的 1928 年,从上市企业到小 作坊,没有一个企业不在为利润减少而苦恼, 作坊,没有一个企业不在为利润减少而苦恼,还有让民生举步为艰的物 年怎样的一个难字来形容你. 价,物价猛于虎.2008 年怎样的一个难字来形容你.还有没有人像我 物价猛于虎. 点吗. 强烈抨击的老沙一样指望股指在上 8000 点 10000 点吗.如果因电价和 油价猛涨而失去控制的物如同价脱缰野马一样, 企业的利润缩水的像姚 油价猛涨而失去控制的物如同价脱缰野马一样, 明变成潘长江那样, 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要被深套, 明变成潘长江那样,那明年 1500 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要被深套, 否则危险来时你像立足在沼泽地里一样, 否则危险来时你像立足在沼泽地里一样,跑都无法跑了.唯一乐观的是 跑都无法跑了. 地盘坚信奥运前肯定有一波行情,前提是必须先跌下来, 地盘坚信奥运前肯定有一波行情,前提是必须先跌下来,要跌破 2900 点才能有上涨的空间. 安全活着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再洗硫酸澡了. 点才能有上涨的空间. 安全活着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再洗硫酸澡了. 记住, 我的朋友和粉丝们, 真正大危险来临时, 政府救是救不了的. 1929 记住, 我的朋友和粉丝们, 真正大危险来临时, 政府救是救不了的. 曰胡佛总统发表救市文告没有任何用处就是前车之鉴. 年 10 月 25 曰胡佛总统发表救市文告没有任何用处就是前车之鉴. 中国 也是一样. 也是一样.
㈤ 不同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时间已缩短到大约每隔5年左右爆发一次
自从1929-33年那场被称之为“大萧条”的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没有发生过如许大规模的危机。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他们通过凯恩斯主义给经济装上了一套“稳定器”;但危机的幽灵依然在世界上游荡,它在非西方的半资本主义世界,如墨西哥、阿根廷、东南亚诸国,频频作祟。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在全球发展出“中心-依附”的格局,从而把中心地带的危机通过贸易与货币关系转移到外围的依附地区。证之以近十年来发生于墨西哥、阿根廷、东南亚诸国的金融危机,似乎就是这样的。是西方世界通过“中心-依附”格局把危机输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了吗?是或不是,且不管它,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反危机”已然成为全人类的一个主题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固然是面对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走入可能的危机之中。 “反危机”也成为中国经济与金融的一个重大主题。我们回顾一番这一百年来惊心动魄的那场危机和处置危机的“罗斯福新政”,对于中国经济金融的“反危机”制策,末始没有借鉴的意义。
二、“大萧条”和对“大萧条”的治理
1929年10月24日,发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灾,史称“黑色星期四”。此前,美国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经济繁荣的景象,股市经历10年之久的大牛市后,居民们热衷于谈论和参与股票交易活动。在夏季持续的三个月中,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点上升到258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更是由268点狂飙至391点。在一片乐观的投资氛围中,“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股东。”财政部长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胡佛总统更是豪言:“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9月5日股市出现波动,一位毫不起眼的投资顾问巴布森曾大唱悲调;但直到10月22日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仍旧在《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 遗憾的是,两天后股市一夜间从巅峰坠入谷底,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的刷新频率都差点跟不上股价数字下落的速度!至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跌幅达22%,创下了有史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百分比;华尔街上令人心悸的股价持续下跌的势头直到11月才最终止住。到1932年,道-琼斯指数较1929年的历史最高点下降了89%。股市崩盘的危机直接导致5500多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体系濒临瓦解,千百万美国人多年辛勤的积蓄付诸东流。
随之美国进入了持续四年的经济衰退的泥沼:生产严重过剩,物价持续下跌,商铺关门,86000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由过去150万猛升到 1700多万,占全部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生产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社会经济一片萧条(后来便产生了Great Depression “大萧条”这个专有名词)。人们对未来充满疑虑,甚至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连前总统柯立芝在1933年初去世的前四天仍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目睹马里兰银行顷刻倒闭,不禁惊呼:“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这场持续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临危受命的罗斯福总统陷入了沉思,他说“如果我失败了,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了。”尽管在今天看来,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已经是很平常的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而在当时却是对传统政治体系和学术理论界冒大不韪的事件。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推行的是一种“小政府大社会” 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充当经济组织相互间竞争的“守夜人”角色。被认为美国精神代表之一的享利?梭罗曾极端地表述:“人们都说‘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但其实还应当更彻底一点地说:最好的政府是根本不管事的政府!”在美国历届总统中,明确宣布将这句话作为执政理念且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是第23届总统共和党人哈里森。这种经济上“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上不作为的方式一直延续至胡佛时期。那时,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制定政策方面缺乏理论支持。
但是,严重的社会现实迫使美国进行历史转变,其时美国也需要为即经卷入战争提供及时的经济准备。罗斯福总统怀着巨大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就职演说中对全美人民说:“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随即大刀阔斧地投入到对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改革之中。这段美国经济改革史,被后世称之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用“3R”进行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个阶段,政府整顿金融体系,充分恢复货币调节经济的润滑作用;同时,帮助就业,增加消费,刺激生产,实现均衡发展。
罗斯福总统认为,整个商业生产链几乎完全依赖股市来维系正常的运转,趋利投机的共性使得人们热衷于炒股,在监管者缺乏有效管制和反应迟缓的情况下,自由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均衡股市的供求关系,才出现投机者、券商和融资者相互勾结控制股价,造成股价虚高的假象。既然大萧条是由疯狂的股市崩盘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新政就必须先从整顿金融体系入手,尽快恢复国民的信心。“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他最初的措施是尽快让行动迅速的联邦政府取代美联储,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能,激活现金流,“让钱转起来”。接下来,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其中制订的15 项重要法律中,有关金融的立法占 1/3。通过实施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经济金融措施,维持银行信用、实现美元贬值、维持农产品价格并规定协议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的竞争等,致力于经济复兴,史称“百日新政”。
一个方面,通过重建与改造金融体系保障国民经济的全面复兴。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还在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立即下令全国银行歇业三天,这相当于“中止支付”,使国内银行系统免于坍塌,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3月9日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令》,采用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 3月13日至15日,领到执照重新开业的银行有14771 家。
同时期,罗斯福政府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加强黄金储备。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禁止私人储存黄金与黄金证券,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等。
接着又通过《联邦证券法》成立证交会,集准立法权、执法权和准司法权于一身,对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商、投资公司等实施全面监督。其权威性在于该机构独立于一般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之外,总统一般也不能干预其行使职权。
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又称《1933年银行法》)。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5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避免公众挤提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该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不得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摩根银行正是因这个法案不得不一拆为二。这一分业格局直到六十多年后的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寿终正寝。
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促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强化了美国商品的对外竞争力。
以上措施,对于稳定局势,疏导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金融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政府还竭力促使国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尽快恢复国内生产。这两部法律制定出商业主体遵守的“公平竞争”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从而限制了垄断;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劳资矛盾等。在取得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认为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表现为,每个小企业都将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政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同时,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外政治经济活动,改变美国过去在国际上“孤立的”自由主义国家形象。
另一个方面,通过政府的救济工作和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在凝聚与稳定人心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基础建设。
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庞大的失业大军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维持生计,生活物资高度紧缺,财产与暴力犯罪加剧。他认为,只有联邦政府才能解决这一复杂高危的社会问题。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专门规划、筹集、经营与管理救济物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赈济贫民和失业者。
为了给失业者自力更生的机会和自尊心,第二年又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全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两大系统: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以建设长期工程为主)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以民用工程为主),给失业者提供从事社会工作的机会。到二战前夕,总计雇佣人数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以上。此举不仅为技师、非熟练工人和建筑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成千上万失业的工艺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也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在新政的第二个阶段,罗斯福政府在经济全面复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涉及各个层面的改革,为建立福利社会和民主政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5年伊始,罗斯福政府在新政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与《公用事业法案》等专门法律;1938年6月14日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保护工人的权益。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政府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少来计征的累进税率:对自然人5万美元以上的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计征比例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计征比例为75%;过去公司税一律是按13.75%计征,而按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至15%。
前述这些法律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受到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也赋予了工会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权力。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到1939年,GNP增至2049亿美元,失业人口减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信心。
这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在整治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面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促使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体制。
新政内容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成熟,新政实践推动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在世界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创造性的成功预演。
当然,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每每成为政敌们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其他方面,比如对银行业的利率限制,不能完全制止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也无法避免利率外的非价格竞争手段等等。这也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时对充分就业、货币政策、赤字预算和动态财政预算平衡的理解是比较表面的,尚不完全明白“只有实实在在地花钱,才能战胜大萧条”这一真谛。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生产和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只要产品能被售出,则生产和就业就可以增加,当社会整体需求总量因国民收入下降不增反减,就可能发生危机,主张应通过国家直接干预经济,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充分就业等政策措施。而在这个理论之前,罗斯福新政事实上就是这个思路。不过因为没有理论支撑,底气不足,罗斯福做起来束手束脚。比如赤字财政问题,罗斯福只敢谨慎地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财政预算年度平衡”的信条,尚不敢明确地说:赤字财政理所当然是一种经常性政策。
新政后,随着竞争者的减少和社会总产量的降低,大垄断集团在不断壮大后,对资源配置的控制权扩大了,政府调节功能日益下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管制失灵”、“滞胀”、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持续低迷,再度令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一位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与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理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而且也应该说它是成功的。我们承认新政缓和了“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还打击了美国的极端主义组织,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其开创的“福利国家”至今仍不失为垄断资本调节劳资矛盾、巩固资本统治的重要手段。新政的很多政策与法律也为构筑现代美国政治经济体系夯实了坚实的制度框架基础。新政为美国投入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战后,美国先后爆发了八次经济危机,尽管从规模与破坏性上看都没有达到当年“大萧条”的程度,但历届美国政府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效仿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不同重点和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采取类似“新政”的措施,来避免或渡过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43任总统,但真正被美国人铭记在心的为数很少。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对美国有巨大功勋的总统,而其首功就是上述的新政,美国人认为他是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值得记忆的总统。
㈥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
1929年10月29日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竖立在汽车上的牌子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
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发生在1929年10月29日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
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随
着投资者大把将钱撒进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
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8O亿元供给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之后不久,曾试
图通过拒绝借款给那些资助投机的银行来控制股市,但股价仍不断猛涨,到1929年9月3日到达历史最高点。当
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过800万股。
同月,股市价格首次开始下挫,但专家和政府的声明却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他们大错特
错了。在10 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随着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惊慌失措笼罩了华尔街。由于投
机者们蜂拥着争取在股价跌得更低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
仅10月24日一天,便发生了1200万笔交易,一个由银行组成的联盟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但这仅仅是暂时
的拖延。股价不久便又开始了无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随着一些主要股票的
价格缩减超过2/3,在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
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但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一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
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一次大战和死亡2000万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后,世界进入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
,人们开始享受灾难之后的欢愉:经过几年的调整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尤其是美国,它在许多
经济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和稳定的国家。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乐观的情绪为20年代的股市大发展创造了条件。1921年,美国资本市场新发行的证券是
1822种,到1929年达到了6417种。《纽约时报》工业指数从1921年的低点66.24反复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
469.49的历史最高点。
当时,融资购买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们还可以通过“定金交易”花一美元买到价值10美元的股票,人们
第一次发现赚钱的机会是那么多。于是,大量中小投资者争相涌进股市。每天,人们热切地讨论着股票走势,
小道消息满天飞。随着股价扶摇直上,华尔街陷入了狂热之中,电梯工、接线员和报童也和金融巨头一起玩起
了股票。华尔街甚至成了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参观的去处:每天早上,旅游者们夹道欢迎那些来上班的经纪人们
,向他们鼓掌。
美国做了个噩梦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
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
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
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
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
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
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
峰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
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
,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
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
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
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
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
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
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
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虽然当天中午多位银行家和财团老板决定出资托市,暂时
稳住了股票价格,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稳定。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
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
,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
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
的历史最高纪录。《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而道琼斯指数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
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记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
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这场史无前例的股市大暴跌从1929年延续到1932年,并成为整个30年代大萧条的导火索。从1929年最高的
381点到1932年7月的最低点41点,道琼斯股票指数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只相
当于1929年9月的1/6。
股灾造成了美国股市、银行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形成了恶性循环,并从美国波及到了整个世界,使
人类经历了5000万人失业、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银行倒闭、生产停滞、百业凋零的黑色大萧条年代。
经济学家研究,这次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股市的过度狂热没有得到适时的引导,而融资买卖
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卖压之下失去控制。二是当时美联储运用调高利率的错误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大幅
减少,造成市场资金转向其他投资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势。
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对美国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国证券
交易委员会成立,理智的约瑟夫.肯尼迪被任命为主席。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
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
历史名词解释:
经济大萧条(经济大恐慌),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
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
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
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
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
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
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
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
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经济大恐慌对拉丁美洲
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原因
关于经济大恐慌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
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这一
点成为了五、六、七十年代时人们普遍的看法。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现任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认为是因当时美国兴起了消费借贷所致。持续性
的借款终使美国人个人债务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费热潮也就在大萧条时期结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佛利民则
认为是当时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前对经济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对银行的管制,使银行无法对货币需求做出
反应,在通货紧缩下导致经济大恐慌。
经过
19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
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
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
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
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随着股票巿
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
关门。
金融危机时期
今日领导传输了时下最为流行的金融危机,回家又运用了“80”后的习惯网络了一下金融危机,条条标题
波及眼球,危机、辞职、创业,一些出镜率颇高的词汇占去了大面积的屏幕,随手进入几条,大致了解一番,
㈦ 介绍一下经济学家罗杰.沃德.巴布森
罗杰·沃德·巴布森 在1929年9月,巴布森第一个站出来说股市会下跌,但所有的人都嘲笑他,虽然巴布森预言的当天股市下跌10点,跌幅为2.6%,著名学者欧文·费雪认为股市进入了永恒的上涨期:“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市远没有达到其内在的价值”,当时著名的证券交易杂志《拜伦》公开取笑巴布森,认为他应当为此次下跌负责。 巴布森是谁?正是罗杰·沃德·巴布森(Roger WardBabson)第一个提出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理论——巴布森晴雨表。1910年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积累财富用经济晴雨表》中写道:“事实上,如果不是人为操纵,商人们完全可以利用股票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而让这个大市场的管理者承担收集必要数据确定基本条件的一切费用。”也许巴布森在金融史上的地位不能和凯恩斯、索罗斯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相比,但是对于他自己当初的境遇来说,无疑是一个人生奇迹。巴布森(1875-1967)生于马塞诸塞州,1898年以工学院学生身份毕业,毕业后直接当了一名证券经纪商(因此证券经纪商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几年后,他不幸感染肺结核,到哪里都被拒之门外,于是,他自己开了个露天公司,1902年他的“巴布森统计组织”正式成立,其主要只能就是金融分析(后来人们认为他是美国有史以来靠统计赚钱最多的人)。巴布森身穿一件特制的大衣,大衣背部有电加热器,伴随他的秘书必须戴上拳击手套,使用小的橡皮榔头打字,在寒冷的室外,巴布森创立了他的公司,由此成为新闻人物,而且与好几任美国总统交上了朋友。1907年,巴布森身体恢复,此时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受此影响,他开始进行专项分析,利用他自称的“巴布森图形”,他比较了国民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规律。1910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积累财富用经济晴雨表》,随后他又写了五十本书。在这本早期著作中,他总结了股票市场和经济走势的关系,他写道:事实上,如果不是认为操作,商人们几乎可以完全利用股票市场作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而让这个市场的管理者承担收集必要数据确定基本条件的一切费用。巴布森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是他与困难抗争的勇气与魄力,在肺结核被视为绝症的年代,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半点退缩,通过坚苦卓越的努力,不但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而且居然活到92岁的高龄,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相比自己与病患争斗的数十年,在伟大人物面前才知自己的渺小,自己的病患除了一次次的被学校、工作、爱情拒之门外之外,其他的跟正常人也没什么差异,能吃能睡,能跑能跳,体能指标比健康人还健康。然而内心的懦弱,让自己选择了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自暴自弃,怕努力的付出付之东流,结果耗尽十年的青春年华,从18岁到28岁,一直活在这个阴影里面。感谢命运再一次的打击,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实质,让我走出了十年的阴影。不敢遑论未来要怎么样,但是心目中多了一个榜样!让我更有信心的走下去。也希望曾经遭遇苦难的朋友从巴布森身上看到生命中蕴藏的巨大能量。真的,一切皆有可能!
㈧ 哪个国家的哪个股市崩盘了谁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崩盘了那个股市就没了
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盘
有时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盘)
1636年发生在荷兰的崩盘故事,虽然距今已有360多年,但仍然是人们了解投资者非理性的最好例子。这个故事最有意义的一方面是,虽然它是世界证券交易史上最大的崩盘之一,虽然它将整个国家投入歇斯底里的状态,虽然其后果也是破产和萧条,但是,投资对象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或商品期货,而是郁金香球茎。
郁金香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是1559年的事情,当时参议员赫华待特别喜好收集奇花异草,有朋友从君士坦丁堡给他送来一箱郁金香球艺,他把这些郁金香种在他在德国奥格斯堡的花园里。这些郁金香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随后几年郁金香在上层社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德国和荷兰,以极高的价钱从君士坦丁堡定购部金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到了1634年,这种时尚越来越流行,从那年开始,荷兰富裕阶层认为,缺少郁金香是没有品位的象征。
郁金香价格年年上涨,最后达到天文数字。根据最狂热时的原始记载,对于一种被称为“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的稀少名
贵的郁金香,每个球茎的价格相当于:4600弗罗林(当时荷兰货币单位)、一辆新马车、两匹母马,以及全套马具。 那个时代一头肥壮的公牛才值120弗罗林,4600弗罗林是一大笔财富。另外一种被称为“总督”的稀有品种郁金香.一株的价格是:24车的粮食、8头肥猪、4头奶牛、4桶啤酒、l000磅奶油和几吨的奶酷。到了1636年,对郁金香球茎的需求激增,人们开始在荷兰好几座城市进行交易。不仅仅是富人买郁金香球茎,代理人和投机客也开始介入。价格即使有微小的一点下跌他们就买进.然后卖出获利。为了促进保证金交易,郁金香球茎期权交易也应运而生,保证金可以低至10%一20%。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卖掉他们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这个极有诱惑力的市场。
荷兰部金香的繁荣还引起了国外的注意,资本开始流入这个市场。这些资本不仅仅托起了郁金香的价格.同时还哄抬了土地、不动产和高档消费品的价格。财富膨胀,一些暴发户也加入到上层社会的行列。这些新贵由投机郁金香而富,并且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郁金香的买卖中去。传说乌得勒文(荷兰城市名)的一个配酒师,愿意为了三个郁金香球茎而卖掉他的酒厂。
到了九、十月份,一种久违的感觉开始蔓延:困惑和怀疑。怎么能够确信三个郁金香球茎竞然相当于一座酿酒厂的价格?人们开始忍住笑容。谁说过郁金香球茎价值无限??于是,市场出现恐慌,价格开始崩溃。
很多暴发户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残酷的事实:在他们手里的仅仅是没有任何人想要的郁金香球茎,更不用说归还经纪人的现金贷款。政府不得不寻求折中方案.宣布1636年以前签订的所有郁金香合约都无效,而1636年以后的合约只按原价的l0%执行。但是,实际价格比l0%还低,破产的人数越来越多。直到很多年以后.荷兰才逐渐从郁金香崩盘后的大萧条中恢复过来。
第二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于18世纪英国的投机事件。1841年,查尔斯?迈可在《极度流行的幻觉和群众性癫狂回忆录》中描述了这件事。
后来被称为“南海泡沫”的这家公司成立于1711年,当时牛淖伯爵成了南海公司,由那个时代的一些商人给予经济支持(这个公司的正式全称是“促进大不列颇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区渔业发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支持,年息确保6%,并且垄断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往来。
公司成立不久,有关它生意上的极高的、难以且信的盈利能力的传言四起,当时英国商品可以和秘鲁及墨西哥的金银直接进行以贷易贷交易,而秘鲁和墨西哥的金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实际情况是,西班牙殖民当局每年只允许一轮英国船只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润和5%的货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现平平淡谈,价格经常是诲个月只有两三个点的波动。
1717年,英掐格兰国王建议国债可以再次“私有化”。国家的两个最大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经过国会的热烈讨论,最后表决允许南海公司更多的负债经营,其年息为5%。但是,1719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事对这个英国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极其聪明的叫做约翰?罗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为“西方协会”的公司,从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开发和往来贸易。对该公司的投机炒作使得它的股价很快从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买家除了法国人外,还有疯狂的外国人,以至于英国公使请求女工陛下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英国资金流人法国证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于1719年12月2日见顶,随后的崩盘引发大量资金回流英国,寻找下一个操作目标。
密西西比事件给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个绝妙机会,他们现在愿意接受英国的全部债务。1720年1月22日,英国下议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考虑这个建议。尽管有很多警告的声音,但2月2日下议院还是通过了上交国会的议案。该议案建议进一步推进南海公司的资本化,投资者对此欢欣鼓舞,几天时间股价因升至176英镑,这其中还有法国资本的贡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当议案还在辩论之中时,新的传言又开始流行,公司的利润好得不得了,股价进一步涨到317英镑。1720年4月7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但是,第二天,投资者获利回吐,股价从307典镑下跌到278英镑。
即使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公司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仍然能够获得投资收益,这个收益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是一个事实上已经停止活动的公司。但是,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胃口,4月12日,新的传言又开始出现,要以每股300英镑的价格发行1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新股发行经过两次公开认购.几天后股价涨到340英镑。公司随即宣布,无论新老股票,每股都可获得10%的红利,而母公司将以每股400英镑的价格再发行l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同样获得超额认购,但公司自身还是处在停顿状态。
在1717一1720年问,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创业精神,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发行”。有很多类似“西方协会”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么都不干,仅仅出售计划、概念和希望。这些公司在登记成立时完全没有实际业务,由所计划的业务领域的新手管理。人们抢购股票,价格直线上升。股票投机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所有人都加人进来.无论男女老幼。这些公司很快获得流行的名称“泡沫”,因为公司的创立者在股票上市几天或几周内就卖出他们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怜的投资者套牢在高高的价位上,而公司名存实亡。
1720年6月11日,国王宣布这些公司的一部分为“公共害虫”,禁止交易它们的股票.违者将受到罚款处理。共有104家被禁止的公司,包括下列虚构的经营活动:
●改善制皂工艺。
●从铅中提炼银。
●购买和组装船只以肃清海盗。
●将水银转化为可锻造的精细金属。
尽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还在产生,投机活动持续升温。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这个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价达到550英镑。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入们的想像,6月份价格超过700英镑,这段时间股价变化特别神经,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价格跌到650英镑,下午又涨回750英镑。很多大的投资者利用这个夏天的高价位卖出股票,转而将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其他各行各业.包括土地、商品、房地产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价格上升阶段,他就卖出所有股票,获利5000英镑。但是,在盛夏期间,他又买了回来,这笔交易使他亏损了20000英镑。
6月初,南海公司股价再创新高,经过一阵短暂的令人眩晕的变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价达到每股1050英镑。只有极少数人明白,离投资者逃顶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局成员,他们利用这个夏天高高在上的股价成功甩绰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经开始在普通投资者而前败露,股价逐级盘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层宣布将连续12年每年支付50%的红利。这将完全伤空公司,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投资者与日俱增的紧张和不安。9月1日,股价继续下跌。两天后,股价跌到750英镑.崩盘由此开始。股价在这个月的剩余交易日飞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银行宣布破产,股价开始加速下跌。该月的最后一天,股价为150英镑.一个月内下跌了85%。
南海公司崩盘后,银行和证券经纪人遇到围攻。很多人向银行借贷买进大量南海公司股票,金融界遭遇一系列的破产风暴。南海公司最终于1855年被解散。公司股票转换为公债。在该公司140年的历史中、它从来没有真正成功地从事过任何上规模的南海地区贸易。
第三个有教育意义的市场非理性例子是发生美国。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结束了历史上一幕最大的疯狂投机。
到1924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相对狭小的价格区问内窄幅波动,每当它超过110点,就会遭受强烈卖压。到了1924年底,股指终于交破这个界限。在1925年,服指跃升到150点以上。股指的上升标志着多头好日子的到来。
从股市非常萧条的1921年到1928年,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则增加了15%。通货膨胀率很低,新兴工业四处萌芽。
乐观主义越来越流行,再加上资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活动,经过1926年短暂的反转下跌后,股市月月创新高,由此诞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随着股民的增多,信托投资公司也随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托公司.而到1927年初.这个数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达到300家。从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托投资公司的总资产增加了10倍,人们基本上毫不怀疑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员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于1928年出资成立高盛贸易公司(GsTc),这个公司很快就发行了1亿美元的股票,以面值卖给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投资者.由此获利400万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价格是每股222.5美元。买家中就有高盛贸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万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当然可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投资者一点也不担心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崩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当巴布森于1929年9月5日发表股市要跌60一80点的著名预言后,市场开始对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应。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跌了10点,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变”的说法。几天后.受到利好谈话的刺激,买家重新人市,这其中有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的著名论断:“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来衡量,股币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内在实际价值。”许多报纸也刊登正面服评,以抵消负面批评。证券交易杂志《拜伦》更是如此.它在9月9日那一期封面公开取笑巴布森,(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将他描述为“来自韦尔斯利山的预言家”。没有任何人怀疑谁应该对这场危机负责:巴布森。
但是,股票价格却没有回到过去的高点,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开始出现.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点。市场再次反弹.但是没有创新高,而且成交量与前次下跌比较大幅萎缩。10月15日,国家城市银行总裁查尔斯’米切尔发表谈话,指出纵观全国,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谈话很快得到费雪教授的支持,费雪教授说:“我预期股市在几个月内就会看好,并创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伦》的读者可以看到图学家威廉.彼得哈密尔顿的文章,他警告指数图形走势很不好,指数已经跌破密集成交区。按照哈密尔顿的说法,如果工业指数跌穿325.17点、铁路指数跌穿16826点,那将是一个“强烈的熊市信号”。就在那一天,工业指数跌穿了哈密尔顿的临界值.两天后铁路指数也步其后尘。市场垂直跳水.成交量也达到历史第三位,高达600万股,崩盘拉开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万服,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显的恐慌气氛。事态已经明显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下述谈话:“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建立在踏实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胡佛的讲话与宇航员宣布发动机没有着火具有同样的保证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随后几天股价连续跳水,市场似乎永远无底。10月29日,在强烈的卖压下.恐慌达到极点,1600万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来。有这么一个传说,交易所的一个送信员突然间想到一个主意,出价每股1美元购买一块无人间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这笔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数跌到224点才稳住阵脚。那些以为股票已经很便宜而冒险买进的投资者又犯了个严重错误。罗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这个危机.其结果只是范围更大、更严重的衰退。1930年价格进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点才真正见底。工业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资证书不到2美元就可买到。
上述三个故事的结论很明显,那就是市场有时会完全沉浸在那样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感情中。虽然心理学可以部分解释人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但是它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人们同时行动这个问题。为探寻这个群体现象的答案.我们应该转而咨询一些分析复杂运动的专家.也就是数学家。
“价格突然崩溃,但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新闻对吗?”
“是的。起先股价慢慢下跌、然后突然加速,最后变成歇斯底里。”
“这种情况你见过几次?”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500年大概有四五十次。但是我提醒你,那只是主要的崩盘。除此之外,还方很多小规模的崩盘。至于这些小的崩盘恐怕有几千次。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
㈨ 1922,1987年时的大股灾为什么会有所谓的“一夜之间”身无分得大富翁
给你说一下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破灭的情况吧。
1929年10月29日
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做了个噩梦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这一天对于美国纽约所有股票持有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灾难性日子,美国当日一天中股票市场财富缩水超过五千亿美元。由此使得全球经济的病变迅速蔓延
证券市场是一个真金实银的战场,它其实是一个功利色彩最浓重的地方。
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五”———当时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竟暴跌312.9%,并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然而,也许许多人不知道,爆发于80年代后期的美国“股灾”,较之于“黑色星期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这一天对于美国纽约所有股票持有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灾难性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价平均数突然从开盘时的2247.06点,下跌到1738.74点,在几个小时内暴跌了508.32点,跌幅达22.62%,为1929年10月崩盘时的2倍多;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也下降了57.65点,跌幅达20.5%。在此之后的一星期内,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达到了1/3,美国当日一天中股票市场财富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8左右。由此使得全球经济的病变迅速蔓延整个欧洲,覆盖到亚洲、大洋州等。据保守估计,此次瘟疫一样的病变,使得全世界的股票持有者大约损失了2万亿美元财富。
那么是什么的原因引发了1987年的美国“股灾”呢?
这是因为,市场过热,市场运行和实际运行不匹配,导致出现经济泡沫。此后又由于实际经济运行指标恶化,导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货膨胀泛滥,股票市场积弱难返,贸易纠纷不断,使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惊恐不安。
其次程式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技术操作缺陷,和市场信心脆弱等因素,最终诱发导致了股票市场的大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