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加多宝与王老吉的请进
你所问的简单来说就是商标问题!以当前局势猜测最终的结果是:商标被广药收回,加多宝将不再享有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将来广药使用红色罐装王老吉不侵权!
广药商标配方都是广药的,广药将商标及配方租用给加多宝,加多宝在原有的配方基础中研发出自己的新配方,对于配方使用也不会造成侵权!现在两公司正在打官司,无论输赢,加多宝必将走上自己的新道路,加多宝的新版正在推出中!
在未来的市面上,你将会看见“王老吉凉茶”和“加多宝出品正宗凉茶”
只能说,加多宝为他人做衣裳!当初没走好一步:就是把商标买断!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发展也不是靠一个品牌打出来的,只要经营得当,另一个“王老吉”品牌一样会诞生!
(加多宝生产的凉茶都是鸿道集团授权生产)
2. 股票和现货都有什么优点
高收益以及还高风险,相信大部分朋友在提起股票的优缺点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但说回来,作为入行很多年的老股民,股票的不足之处和优点,仅用这几个字是说不完的,这就详细的讲给大家听!
开篇之前,我先给大家送上一个福利,看看我精选的3只牛股当中,有没有合你心水的:【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投资的优点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一般来讲,购买股票有以下几点优点:
(1)流动性和变现都做得相当到位:如果想卖,现有的自己的股票就能立马卖掉,在下个交易日就能收到股款,获得现金。
(2)安全性较强:毕竟是正规市场,有相关部门监管的,在交易的时候,自己的钱也不用担心被卷跑。
(3)收益方面比较可观:只要一开始能买到优质的股,并且有着正确的投资理念,那么想要高收益的回报,可能性非常高!
但A股市场上近几只股票,如何知道哪只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呢?不妨直接点击这里,即有专业的股票分析师为你分析股票发展潜力怎样,值不值得买入!【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投资的缺点
而投资股票也具有以下缺点:
(1)不确定因素多:股票市场不确定性的因素非常多。就像让人印象深刻的2015年股灾,可以说是“千股跌停”!这在投资市场来说,确实是比较惨的一幕!
(2)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购买股票后,公司成长或交易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股东都能够凭借手中的股票分享到,运作方面导致的错误带来的风险,那么也需要共同担负责任。
(3)进入标准高:投资股票,不像是买菜吃饭,需要我们去掌握专业知识、投资经验等的投资管理能力,非但如此,还对良好且稳定的投资心态有要求。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储备和经验,跟着别人买的话,可能会损失不小!
平日里,可以多看看这个股市播报,了解股市的最新资讯,及时了解股票相关的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规避亏损风险。【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3. 王老吉加多宝商标争夺
王老吉之争影响很大、很热闹,大家关注的要点主要是商标权的归属。实际上,王老吉之争的实质是王老吉商标价值的分配,而不是商标本身的归属。原来王老吉还一名不文的时候,加多宝从广药手里买了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由加多宝实际生产运营王老吉的红罐凉茶。后来加多宝把王老吉做大了,广药就非要把王老吉这个商标要回去,不准别人用了,还通过所谓的法律程序,把别人原本签订还未达到的使用期限变得不合法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对两个企业的争端事件生发新的眼光。
4. 香港地铁可不可以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当然可以。坐地铁 油麻地→金钟→湾仔,A5出口,上天桥,一直走,看头顶指示,穿过入境事务大楼、中环广场,就是会议展览中心。
九巴的104、914X也到,但等车时间不确定,建议坐地铁。
5. 何谓弘道堂弘道堂到底是什么
弘道堂是文化馆的名字。
2019年3月16日,弘道堂开馆庆典在天津鼓楼隆重举行。弘道堂文化艺术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品为主的展馆。馆内藏品以名家字画、蟋蟀罐、葫芦三大门类为主。
其中,字画涵盖了从清早期到民国期间包括张大千、吴湖帆、陈少梅、陈半丁、王雪涛等书画大家的真迹三百余幅;蟋蟀罐多出自赵子玉、万里张等明清巨匠之手;葫芦二百余件,以清代葫芦虫具为主,多为清中晚期各范制大家名作。
(5)香港弘道股票扩展阅读
2014年10月22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商人林建岳亲戚参与经营的私人龛场“弘道堂”早前被列为违规龛场,其经营的公司控告有关部门,要求“正名”。案件经审讯,法官21日裁定其败诉,并下令移除弘道堂内放置的一切骨灰,并停止宣传或销售龛位。
据报道,弘道堂位于香港葵涌耀荣街16号,共设2.6 万个龛位。原告声晖有限公司在审讯时指出,虽然政府于1953 年批出相关地皮地契时,条款列明未经准许禁止在内安放人体遗骸,但“遗骸”并不包括“骨灰”。
对此,法官陈健强不同意,指凭常理已知此说法难以成立;若“骨灰”不被视为人体遗骸,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大费周章找龛位放置骨灰。
6. 改名加多宝是怎么回事
因为王老吉的商标权是广州药业集团的,而之前使用权卖给了香港弘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而在2010年到期,不过广州药业集团的人收了贿赂,以几百万的价格把使用权延长了10年,而王老吉品牌价值已经是数个亿了,所以广州药业集团通过法律取回了王老吉的商标权,而香港弘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则不能再使用王老吉的商标,所以更名为加多宝!
7. 孙亦平的学术论文
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台湾《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篇。
1、梁启超的南京之行 《南京史志》1990年第1、2期合刊
2、从“元”到“仁”——康有为哲学体系思维轨迹之探讨
《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3、以己意进退佛说的康有为 《禅学研究》第一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学术界关于儒学的种种定义 《学术信息》1992年3月
5、题内题外话《集成》 《历史大观园》1992年版12期
6、佛教禅学生命观之初探 《中国历史上的佛教问题》台湾佛光出版社1993年
7、陶弘景与道教茅山宗《中华文化》1993年第3期
8、孙叔平传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1993年版
9、康有为哲学体系新探 《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10、吴地道教的发展及其特色台湾《中华文化月刊》第194期
11、禅玄社会观之异同《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 (与人合作)
12、禅玄人生观之异同台湾《孔孟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五期(与人合作)
13、吴地道教概述 《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3期
14、试析康有为对中外文化的双向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5、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2期 (与人合作)
16、中国佛教禅与行、禅与悟及其相互关系之研究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7、论楞伽师、楞伽禅与中国禅学《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与人合作)
18、早期全真道心性论的理论旨归 《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9、佛教禅学生命观初探《佛教研究论文集》台湾佛光出版社
20、论《太平经》的妇女观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 《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
21、论道教仙学两次转型的哲学基础 《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2、论佛教戒律的特点与作用 《佛学研究》1998年刊
23、从《上清大洞真经》看上清派的特色 《中国道教》1999年第3期
24、惠能“三科三十六对法”思想研究 《佛学研究》1999年刊
25、张伯端“道禅合一”思想述评 《中国哲学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6、论道教女仙崇拜的特点——从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谈起 《中国道教》2000年第1期
27、杜光庭“经国理身”思想初探——兼论道教的终极理想与现代意义 《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8、论宗教伦理的两重性及社会影响 《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4期
29、从“籍教悟宗”到“教外别传”再到“禅教合一”载《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台湾中华大道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30、达摩祖师西来与中国禅新阶段《中国文化论坛》2000年第3期
31、对宗教伦理的哲学思考《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2期
32、武夷山与道教文化《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2期
33、论道教的终极理想与现代意义《中国道教》2001年第1期
34、论净明道“道禅合一”思想《道韵》第九辑,台湾中华大道出版社2001年版
35、从三教融合看净明道的特点《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
36、论道教在21世纪的发展《中国道教》2001年第5期
37、哲学思考的现代关怀《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38、西方宗教学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39、中国佛教文化的新开拓《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40、记孙叔平教授的治学理念与方法《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41、论汉唐《道德经》注疏与老学思想的发展《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
42、仙道多途:论杜光庭对成仙之道的看法 香港《弘道》第16辑(2003)
43、全真而仙——论全真道对道教仙学的发展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
44、杜光庭重玄学思想初探 《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5、试论当代道教的理论建设 《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46、杜光庭心境论初探 《中国道教》2003年第4期
47、杜光庭与天台山道教 《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48、论杜光庭对“道生”、“德畜”的理论阐发《玉溪师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9、杜光庭与钟吕金丹道《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
50、论杜光庭的生死观《中国道教》2004年第3期
51、论道教神仙信仰与法术的关系《道教与神仙信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52、论杜光庭对蜀地道教发展的贡献《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
53、论道教伦理的两重性及其现代意义《当代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
54、论惠能禅在海外的影响 《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55、试论道性论的哲学意蕴与理论演化《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56、《虬须客》与《虬髯客传》 《中国道教》2005年第6期
57、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的新探索——评《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2006年5月9日
58、论道教宇宙论中的两条发展线索 《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2期
59、论道教身心观的文化特质及现代意义 《杭州师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0、论道教心性论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道家文化研究》第21辑
61、从《录异记》看道教生态思想之特色《中国道教》2006年第5期
62、论杜光庭对儒佛道三教的融合《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4期
63、杜光庭的修道思想初探 《宗教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4、论杜光庭对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与贡献 《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65、论道教思想中的人间关怀精神 台湾《宗教大同》2006年第5期
66、宗教学研究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载《基督教与中国》第四辑 恩福基金会2006年版
67、禅教、禅心与社会和谐《禅和之声》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68、《道德真经广圣义》述论《上海道教》2008年第1期
69、论道教诗词的思想意境与艺术特色《道教文化研究》第24辑,三联书店2009年版
70、论全真道的“真性”观念《齐鲁文化研究》
71、论全球化境遇中道教的发展——以道教戒律建设为例《中国道教》2008年第1期
72、论道教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中国宗教》2008年第7期
73、论道教思想中的人间关怀精神 《崂山论道》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74、“灵化二十四”考释《杭州师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5、论佛教思想对全真道的影响 《佛学研究》2008年,总第17期
76、论张三丰内丹之特点《武当道教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8年
77、论道教的生态智慧与环境保护 《当代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
78、论道教诗词的思想意境与艺术特色 《道家文化研究》第24辑,三联书店2009年版
79、论全真道对老庄思想的诠释向度——以《丹阳真人语录》为例
载《全真道与老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80、惠能禅由广东向海外的传播《韶关师院学报》2009年第1期
81、论道教的和谐思想及普世价值 《江苏民族宗教》2009年第5期
82、论道教宫观经济的特点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中国宗教》2010年第1期
83、道教与基督教幸福观的比较《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84、论全真道龙门派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
85、艾香德牧师与中国佛教:民国时期一个宗教对话的案例《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6期
86、什么是宗教对话的准则?《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1期
87、葛洪与魏晋玄学《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88、论道教幸福观的特点与现代意义《浙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9、从《周易参同契》看易学在道教中的传播与影响《周易研究》2011年第2期
90、宗教和平学刍议《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1期
91、黄梅禅宗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第二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黄梅禅研究》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2、从幸福观的角度解读《庄子》的生命哲学《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93、福永光司中日文化视野下的道教观初探台湾《哲学与文化》2012年第5期(ssci)
94、实用与玄想兼备的道教身体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7日宗教学版
95、空海与中国唐密向日本东密的转化《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96、从跨文化视域看道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97、论乾元观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与影响香港《弘道》2013年第4期
98、品味国学中的幸福观《新华日报》2013年7月24日,B7版:讲坛
99、论道教星斗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方式《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3期
100、摄山三论学派与道教重玄学初探 《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
8. 李远国的人物经历
李远国教授自学成才,理论基础扎实,具备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其视野开阔,研究的领域涉及中国哲学、道教、巴蜀文化及宗教、文化、科技、艺术诸学科,尤其是在道教研究领域,是目前道教学界的一流学者,在国际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曾与日本东京大学蜂屋邦夫教授、日本京都大学麦谷邦夫教授、法国远东学院付飞岚教授、华澜教授,德国洪堡大学常志静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保罗教授合作,参与多项国际合作人文项目,其成果深受国际汉学界的好评。曾二十余次出访日本、法国、欧洲及香港、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学术讲座。
自1985年当选四川省政协委员以来,历任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协助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
较有影响的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1、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主研
2、道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独立完成
3、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主研
4、巴蜀文化近史.宗教文化卷(省政府重点项目)
5、道学、道教生态文化研究(省社科重点项目)
主要外出讲学、交流情况
1985年应法国远东研究院邀,访法并发表“四川道教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1994年参加台湾中正大学海峡两岸首届道教研讨会,发表“符图气场与天人合一观”论文。
1996年任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举办多次学术讲座。
1997年参加日本天河文化财团 “中日韩环境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天人合一的体验”报告。
1998年参加巴黎“中国宗教遗迹崇拜国际研讨会”。
2000年应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宗教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国际研讨会”,发表“丰都宗教文化与圣迹的调查报告”。
2001年应日本天河文化财团邀请,举行“李远国道教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日本巡游报告”,并出版演讲集。
2001年应台湾东吴大学邀请,参观、考察台湾,进行文化交流。
2004年应邀参加京都大学“中国宗教文献国际研讨会”,发表“天书云篆:道教符图文献及其分析”论文。
2005年参加由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举办的“目的、方法与信仰:以道教为中心国际研讨会”,发表“论道教雷法的发展及其思想背景”论文
2005年应台湾大学、三清道家道教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前往台湾,参加“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道德直觉的体验:论严君平的思想”。
2006年应美国哈佛大学邀请访问美国,参加“现代道教与社会国际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祭祖度幽的民俗性蘸仪活动:成都青羊宫中元会考察记”。
2006应台湾中山大学、高雄道德院的邀请,参加在中山大学举行的“第一届道教仙道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道教的太一救苦天尊信仰”。
代表性论文及调研报告
《试论陈抟的宇宙生成论》,《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
《陈抟无极图思想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四川大足道教石刻概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1990年1期。
《论陈抟的哲学思想》(英文),美国《道教源流》1990年版。
《阴符经中三才相盗的思想》(英文),美国哈佛大学2001年版《道教与生态》论文集。
《墨家与道教》,《孔子研究》1991年4期。
《道与意境:兼及天与心的体验》,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利公司1999年5月版《天心与人心》。
《论道教的大乘思想》,台湾《宗教哲学》1999年3期。
《陈抟易学思想探微》,《道家文化研究》第11辑。
《人文精神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灵魂》,《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西部大开发与四川发展战略专集》。
《三清玉皇信仰略考:兼及道教的神学思想》,台湾中华道统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道教神仙信仰研究》。
《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道韵》(七)2000年8月版。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8期。
《道家贵生戒杀观的现代意义》,台湾《宗教哲学》2000年12月第六卷第四期。
《丰都宗教文化与圣迹的调查报告》,台湾允晨公司2000年1月版《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
《道教雷法沿革考》,《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3期。
《乌木、“建木”与巴蜀文化:兼论乌木的多元价值》,《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1期。
《论崔希范入药镜的内丹思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版《人文与社会》。
《神霄九帝与北极四圣考辨》,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版《道教与神仙信仰》论文集。
《至美无象:论道家的美学思想》,《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4期。
《天书云篆:道教符图的文献及其分析》,日本京都大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忠孝神仙论:论净明道的忠孝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中华道学与道教》。
《论张果的内炼思想》,台湾《宗教哲学》2005年2期。
《〈正易心法〉考辨》,《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6期。
《试论陈抟的宇宙生成论》,《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2期页。
《陈抟〈无极图〉思想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2期。
《论陈抟的哲学思想》(英文),美国《道教源流》1990年版。
《墨家与道教》,《孔子研究》杂志1991年第4期。
《符图·气场与天人合一观》,台湾中正大学编1994年12月版《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心法与空观:兼及陈抟与佛学的关系》,台湾《宗教哲学》l996年l期。
《钟离权生平事迹略考》,台湾《道韵》(一)l997年8月版。
《论道教符箓的分类:兼及符箓与中国文字的关系》,《宗教学研究》l997年2期。
《关于北极驱邪院的两个问题》,《成都文物》l997年2期。
《天蓬元帅考辨》,《四川文物》1997年3期。
《论道教法术的渊源》,台湾《道教学探索》1997年第10号。
《符箓咒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台湾《道教学探索》1997年第10号页。
《钟离权丹法思想初探》,台湾《宗教哲学》1997年4期。
《论道符的结构与笔法》,《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
《陈抟易学思想探微》,《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一辑。
《道教咒术初探》,《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2期。
《三教合一的典型神真:文昌帝君》,台湾《道教文化》1999年5期。
《道与意境:兼及天与心的体验》,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利公司1999年5月版《天心与人心》论文集。
《论道教的大乘思想:以灵宝派为中心》,台湾《宗教哲学》1999年3期。
《身神说——道教独特的人体观》,台湾《性与命》第4、5期。
《气道与现代文明》,台湾《性与命》第6期。
《南宗内丹学与雷法》,台湾《道韵》(五)1999年8月版。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略论》,台湾《道教文化》第59期。
《道教符箓的起源与演变》,香港道教学院2000年2月版《道教仪礼》。
《符箓的种类与结构》,香港道教学院2000年2月版《道教仪礼》。
《符箓的功用与原理》,香港道教学院2000年2月版《道教仪礼》。
《符箓的影响与地位》,香港道教学院2000年2月版《道教仪礼》。
《道法自然的现代启示》,台湾《性与命》第7期。
《论自主命运的仙道思想》,台湾《性与命》第9、10期。
《三清玉皇信仰略考—兼及道教的神学思想》,台湾中华道统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论文集。
《白玉蟾生平事迹考略》,台湾中华大道出版社2000年8月版《道韵》(七)。
《陈楠与神霄派》,《中国道教》2000年3期。
《道家贵生戒杀观的现代意义》,台湾《宗教哲学》2000年四期。
《论净明道法的沿革与特征》,台湾《道韵》(九)。
《三清上圣略述》,台湾《三清文化》2000年第6期。
《半个世纪以来的陈抟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学术前沿”增刊。
《九十年代的道家、道教研究》,台湾《道韵》(七)。
《丰都宗教文化与圣迹的调查报告:兼及道教与丰都地方文化的关系》,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版《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
《莫月鼎与元代神霄派》,《中国道教》2001年第3期。
《紫微大帝小考》,香港《弘道》第11期。
《道教神霄派渊源略考》,《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
《论道家、道教的生态思想:兼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台湾光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1年9月版《和平教育—面对冲突·建立和谐》论文集。
《论道家衣养万物的生态理念》,台湾光启社2001年11月版《环保与人文智能》论文集。
《甚爱多藏:老子对我们的警告》,台湾《性与命》11期。
《道教女子内丹学概论》,台湾《道韵》(十一)2002年8月。
《论蒙文通先生在道家研究领域中的贡献》,《文史杂志》2002年3、4期。
《道教的孝道思想》,《文史杂志》2002年5期。
《论宋代重玄学的三大特征》,三联书店2002年6月版《道家文化研究》第19辑。
《陈抟佚文汇编》,三联书店2002年6月版《道家文化研究》第19辑。
《道教雷法沿革考》,《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3期。
《试论灵幡与宝幢的文化内涵》,《宗教学研究》2002年1期。
《浅谈道教的社会哲学与人生的合理定位》,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6月版《道教与人生》。
《论道教对物种保护的贡献》,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6月版《道教与人生》。
《论明清时代的神霄派》,《中国道教》2002年2期。
《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中国道教》20003年2期。
《试论道教教义思想中的三大特性》,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论文集。
《论崔希范入药镜的内丹思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版《人文与社会》论文集。
《天书云篆:道教符箓的文化阐释》,《中国宗教》2004年7期。
《至美无象——论道家的美学思想》,《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4期。
《老子与仙人仙道》,《中国道教》2004年1期。
《道教在四川》,《四川画报》2004年6期。
200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参加中国宗教文献国际学术研究会
2004年10月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
2006在美国访问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期间
2006年11月在台湾访问期间
9. 日本最大的黑帮山口组,为何会走向被分裂的局面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看过《古惑仔》系列电影,还有那些香港的警匪片,在电影里面很多场面都是拿着西瓜刀砍人的,当一些年轻人在看到那些打架的场面时应该是非常激动的。而关于现在日本国内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从前这个组织在国际上有着非常大的名气,但是最近几年这个组织出现了分裂。而导致一个组织出现分裂情况的原因一般都只有几个,第一个原因就是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让很多人不满意;第二个原因是这个组织的老大不能让手下信服;第三个原因是部分人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等等。
山口组发生分裂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金钱的原因,而体现出来的就是会费。在筱田建市上位之前的会费是一个月八十万,但是在筱田建市上位后就变成了一百二十万,而最终到筱田建市手里的钱一年就超过了三亿。除了这些在一些节日还要给筱田建市送礼,这一些一共加起来可能就将近七八亿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筱田建市。
10. 丁衍庸的人物生平
民主革命时期,初在茂名读小学、中学,16岁开始学习绘画。1920年茂名县立中学毕业后,在叔父丁颖的资助下,被广东省保送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川端画学校补习素描。1921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就读,主习西画。人体素描、静物、风景,靡不深究,尤醉心野兽画派大师马蒂斯画风,废寝忘食,成绩斐然,深得校长黑田清辉赞赏,年仅弱冠,作品已人选日本中央美术展,—呜惊人。
1925年学成返国,在上海立达学园任西画教授,兼任神州女学艺术科西洋画教授。同年冬得蔡元培赏识襄助,任中华艺术大学董事、教务长、艺术教育系主任,活跃于上海艺坛。画风由写实而趋于以线为主的造型。1926年与关良、陈抱一等组织洋画家联合展览会,提倡现代艺术。
1928年任第1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甄审及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秋回广州筹备市立美术博物馆于越秀山,任常务会美术部主任,兼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教授。1929年以后开始研习中国画,并从事篆刻及美术理论撰述。1932年再赴上海,任教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1941年回粤后,即转往四川省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1941年与关良等组织独立画展,继续倡导现代艺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参加九人画会,研讨中西艺术。1946年应聘为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10月移居香港,改名丁鸿,先后任教于香港德明中学、诸圣中学,以教画为生。1956年起在香港新亚书院艺术专修科、艺术系任教。1961年兼任香港德明书院艺术系主任。1963年创立香港弘道艺术书院,数月后停办。1973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教授国画,兼任清华书院艺术系主任。擅长西画、中国画、书法。将传统笔墨、传统文人画造型与现代西方绘画的某些观念糅合起来,产生奇倔幽默、稚拙而奔放的特色。西画宗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人体素描基础浑厚,色彩绚艳、线条简练,有“东方马蒂斯”之称。中国画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花鸟画撷取朱耷、徐渭、金农的特点,新颖、活跃、纯真,自成一格;山水画笔触胆大豪放,布局革新,留白巧妙,意境深远;人物画也饶有情趣;书汉擅长草书。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作品个展和参加联展。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