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李春莲证券日报

李春莲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2-05-17 03:37:37

❶ 怎么知道一家上市公司它有负债

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收官,据数据统计,2013年众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大有吞噬净利润之势,数据显示,去年2000余家上市公司中,财务费用同比增长的占60%,其中390余家公司财务费用超过1亿元,400余家公司财务费用远超净利润。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财务费用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所谓支出应以实际支付为标准,即资金流出,标志着现金、银行存款的减少。
目前,在两市公司中,有2207家公司对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明细有表述,这2207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共4103.1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2207家公司的净利润仅为9451.75亿元,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利息支出已经占到这些公司净利润的近50%。
多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仍有过亿利息支出
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去年利息支出超过100亿元,分别为中国石油230.81亿元,大唐发电118.24亿元,中国中铁112.93亿元,中国建筑109.82亿元,而利息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更达61家。
据中国石油2013年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的利息支出为181.64亿元,同比增加了49.17亿元,如此计算的话,利息支出费用一项同比增加了27.07%。
据中国石油2013年年报表示,利息支出之所以增加主要原因是为保障生产经营及投资建设所需资金,集团有息债务增加,同时,年报显示中国石油去年净利润为1295.77亿元,利息支出占净利润的17.81%。
数据显示,在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公司中,有653家利息支出费用超过净利润。大唐发电名列前茅,其利息支出费用比净利润高出82.97亿元,而中国铝业、*ST天威、*ST凤凰等均排名靠前。
据大唐发电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大唐发电的利息支出为118.24亿元,与2012年的118.13亿元相比基本持平,而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仅为35.27亿元,其利息支出高出净利润近3.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四家ST公司的净利润亏损,但其利息支出却高的出奇。*ST天威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为-52.33亿元,而其利息支出却为4.26亿元,另外,*ST凤凰去年净利润为-45.14亿元,公司利息支出为2.19亿元;*ST二重去年净利润为-32.07亿元,利息支出为7.6亿元;*ST锐电去年净利润为-34.46亿元,利息支出为2.64亿元。有分析师称,上述公司的净利润或许就是被利息支出所积压。
制造业1467亿元利息支出
成“重灾区”
据记者统计,在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公司中,来自于制造业的有近1500余家,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电力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公司数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去年经济环境因素导致的企业贷款成本上涨,上市公司财务支出大幅上涨,电力、制造等产业受成本上涨,市场环境持续疲软等因素影响,融资规模扩大,导致相应的财务费用也随之上涨。另外,受企业快速扩张影响,部分公司支出猛增,财务费用也随之上涨。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制造业这1500余家公司去年共产生利息支出1467.47亿元,占2207家公司利息支出总额的35.76%,同样高居榜首。
对于上述数据,有分析师指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最高,原因在于制造业占用资金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强烈,受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也最大,另外,因为制造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最大,出口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数额开始增加,利息支出也随之增加。
另外,该分析师还表示,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加,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随之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股价也会受到影响。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导致了财务费用的增加。
从财务费用来看,2013年2474家公司共发生财务费用5870.95亿元,同比2012年的2834.95亿元增加了近两倍。
数据显示,2013年财务费用最高的公司中中国石油、大唐发电、华能国际、中国石化等公司依然排名靠前,其中中国石油以218.97亿元的财务费用排名第一。
亏损近亿元利息支出逾6亿元 黔源电力称财务费用吞噬利润
公司在年报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财务费用吞噬了经营利润,而高额的借款导致了公司负债率高企不下
■本报记者 桂小笋
对于在2013年出现亏损的许多上市公司而言,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支出显然已成为了公司的业绩“黑洞”。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13年亏损超过10亿元的18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当期的利息支出超过1亿元,其中,有3家公司当期的利息支出超过了1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一些公司的亏损额度及利息支出数额都不及上述16家公司,但是,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却可以读出另类的味道。例如,黔源电力2013年年报的亏损额度为9910万元,但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却高达约6.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财务费用,吞噬了公司的经营利润,而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是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拖累利润
Wind数据统计显示,共有203家净利润亏损的公司披露了利息支出数额,这些公司在2013年的亏损总额约为740亿元,而当期这些公司的利息支出总额约为241亿元。
虽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息支出与亏损额度相比,显得“九牛一毛”,但是,其中也不乏利息支出金额与净利润亏损额度相比反差明显者,黔源电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黔源电力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57%,而净利润同比下降172.39%,亏损约9910万元;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有约6.2亿元。
公司在年报中称,目前发展的主要困难,与公司的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有着莫大的关系: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站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所带来的高额银行借贷直接导致了资产负债率高企不下,经营利润被巨额财务费用“吞噬”。
从公司年报的财务费用明细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由利息支出组成。
ST族利息支出亦很惊人
如果说,黔源电力的状况为投资者展现了利息支出对经营利润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么,对于一些已经ST的上市公司而言,平衡利息支出对利润造成的影响,则显得更加迫切。
数据显示,在16家2013年业绩亏损、当期利息支出却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里,有8家属于ST一族。在这些公司里,利息支出对净利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例如,*ST新材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约11.39亿元,同比增长9.56%,在上一个会计年度,公司净利润亏损约为10.39亿元。
对于报告期内业绩欠佳的原因,*ST新材从产品市场价格下滑、需求不振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在公司的主营产品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占营收大份额的几项产品中,毛利率以负值呈现。此外,从其财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数据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会计年度中,公司的这些费用正在不断攀升。以财务费用中的明细为计,*ST新材2013年度利息支出约为4.5亿元,上年同期则为约4.48亿元。
年报称,控股股东在财务上给了上市公司力度较大的支持:“从控股股东蓝星集团取得的借款为38.88亿元,由蓝星集团提供担保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别为0.5亿元及27.91亿元,由最终控制方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提供担保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别为9.21亿元及18.85亿元。”公司称,确信在2013年12月31日后的十二个月能够清偿到期债务或进行再融资。
上市房企四成净利“上供”银行
利息支出成房企利润第一大“杀手”
据记者统计,142家上市房企去年的利息支出为338亿元,且增速远超房企净利润的增长幅度
■本报记者 王 峥
“房企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给银行打工的。”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企近半利润被高负债导致的高利息吞噬时,一位开发商高层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而从近期房企披露的年报数据上看,利息支出确实已经成为吞噬房企利润的第一大“杀手”。
记者统计Wind提供的数据后发现,沪深两市142家上市房企,2013年的利息支出高达338.03亿元,占当年上述房企净利润总和的38.97%。
其中,仅龙头万科一家2013年的利息支出便达到了65.75亿元,而万科2013年辛苦一年获取的净利润不过151.19亿元。同时,首开股份、金地集团、金融街、京投银泰、保利地产在2013年的利息支出也超过了10亿元。尤其是首开股份,在2013年实现净利润12.89亿元的情况下,其年内利息支出却高达31.69亿元,超出净利润的2倍还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2家房企2013年的净利润总额为867.4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2.44%;而利息支出则从2012年的278.84亿元,上涨至338.03亿元,同比增幅达21.5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房企在利息支出上的增幅,已远远超过了它们赚钱的速度。而在目前市场成交萎缩的情况下,房企的资金成本无疑会继续加大。
实际上,相比于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则更不好过。由于此前上市房企再融资被长时间叫停,且部分银行在对房企放贷时严格执行“名单制”,因此很多中小房企不得的求助于高息的信托等融资方式,以至于一段时间内,信托融资的年息一度保持在20%以上,而这无疑给房企带来的巨大的成本压力。
而近期,有龙头房企高层在建策沙龙上还表示,目前的信贷持续收紧,且今年银行在房地产放贷这一块没有任务,因此只有好的项目才能从银行贷出钱来。这也意味着,目前想从银行借出大量的“便宜钱”,几乎不太可能。
同时,上述高层还透露,一些负债率较高不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在拿地后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拿到贵的地以后,去找金主去借钱,这些钱借来,用股权抵押,有若干个项目已经到了实际拿地开发企业的真实股权降到了只占百分之几的地步,大量的股权实际在金主的手里。但金主的钱好多都很贵、很高,因此这些项目能不能经得住销售缓慢的考验是未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不少房企借着民营银行放开之际,也做起了自己的“银行梦”。其中,龙头万科率先行动,在去年年末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认购30亿港元新股,成为徽商银行的单一大股东;A股上市房企新华联则确认公司将在湖南地区参与发起民营银行;恒大地产更是今年初斥资36.5亿元购入华夏银行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五大股东;此外,越秀集团也在2月份宣布以116.4亿港元完成了对创兴银行75%已发行股本的收购。
安泰集团利息支出2.46亿元成利润黑洞
净利亏损2.4亿元大降887%
有专家表示,由于煤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资环境也愈发恶化
■本报记者 李春莲
随着融资环境的日益险恶,利息支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利润黑洞。
根据2013年年报,安泰集团2013年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减少887%,而公司的利息支出高达2.47亿元。
安泰集团表示,产品微薄的毛利很难维持公司较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支出,最终未能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煤炭市场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煤价仍将不断下跌,煤企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
有专家表示,由于煤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资环境也愈发恶化,煤企在扩张的同时,应关注潜在的资金风险。
毛利率微薄
净利亏损2.4亿元
根据年报,安泰集团去年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减少887%。
对此,安泰集团在年报中表示,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公司所处的焦化、钢铁主业整体形势持续低迷,行业效益仍处于历史最低位,产品毛利率微薄。
分产品来看,公司焦炭毛利率为11.94%,生铁毛利率仅为0.78%。
面对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尽管公司在2013年争取以稳产、增产的运行方式来实现规模效益,但仍难以冲销价格下行带来的不利因素,产品微薄的毛利很难维持公司较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支出,最终未能实现盈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根据年报,安泰集团的应收账款欠款主要来源于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为8.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66.61%。
年报称,报告期内,受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钢材价格大幅下滑,而公司主要产品焦炭与生铁是钢铁行业的上游原料性产品,受此影响,焦炭与生铁价格也是大幅下滑。
此外,公司主要产品焦炭与化工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28亿元,主要是销量增加所致;生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7亿元,主要是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影响所致;烧结矿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8亿元,主要是销量减少所致。
有煤炭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和钢铁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公司需求不旺,亏损严重,焦炭公司的利润也好不到哪去,可谓一根绳上的蚂蚱,长期来看,焦炭供过于求仍是主要行情,安泰集团的业绩仍旧不容乐观。
融资环境恶化
利息支出2.47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安泰集团净利润已经陷入亏损,但其利息支出高达2.47亿元。
根据年报,安泰集团2013年长期借款为10.17亿元,同比增加219%。对此,年报称,主要是新增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到期归还再续贷所致。
此外,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减少72%,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到期归还再办理续贷手续后列入长期借款科目所致。
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安泰集团的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但公司对资金的渴求仍旧十分强烈。
年报显示,安泰集团2013年的总资产为76亿元,总负债为47亿元,负债率为62%。
安泰集团表示,全年融资环境是近几年来最不好的一年,央行紧缩信贷规模,加之山西因债务危机问题,融资环境尤为恶化,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压力。
但是,为实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后续各项工程项目拓展仍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公司将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利用好资本市场平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功能,为公司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价不断下跌,煤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煤炭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初联盛就是由于高估了煤炭的发展前景,不断大规模扩张,但最终由于煤价不断下跌,遭遇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厄运。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煤企在扩张的同时,应关注潜在的资金风险。
三大运营商共建国家铁塔公司
中移动最受伤
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经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难说,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报记者 马 燕
自4月30日工信部证实,三家运营商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后,经过一个假期的发酵,这个让业界一片沸腾的消息,已经有了多种消息和解读。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此事项除了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发出的公告信息之外,并无更多进展信息,很多消息运营商也都是从媒体上看到。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件事情没有外界传得那么夸张。
铁塔公司或有国家意志
针对有媒体报道要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消息,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工信部官网公开回应称,“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并称“这种模式的探索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进行组建设计和运营”。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目前的“国家铁塔公司”与传说中的网业分离相去甚远。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这个新“铁塔公司”,由新公司进行4G新建基站的机房、铁塔、站址和管道建设并维护,根据租用使用情况,向三家运营商收取租金。据知情人士透露,拟成立的“铁塔公司”,不涉及到通信主设备。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的成立应该是包括国务院在内的高层充分考虑了中国电信业发展的问题所在而进行的一项改革,国资委、工信部、运营商等成为实际执行与实施主体,成立目的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更多承载公共设施建设职能。
事实上,4G建设过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难找、难谈、难建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4G的发展进程。有分析指出,此次要成立的国家铁塔公司,只是由国家牵头、三大运营商出资成立的一个促进铁塔共建共享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快我国4G发展进程。
对于此观点,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经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难说,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铁塔公司或定位为微利企业
据马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全球包括铁塔在内的共建共享有多种模式:独立第三方投资建设管理进行出租的情况;运营商资产剥离后的独立建设管理;运营商参与合资的建设管理;运营商之间的共建共享。
据其判断,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在国家定位下为微利性企业,后续会有系列政策支持。目前该公司承载一个对增量市场的建设维护主体,不排除条件成熟后对存量资产逐步按照难易程度也纳入其中。
马军分析,鉴于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其运作方向可能会有几个可能,首先其会和原有运营商建设主体对接口的各种主体进行业务来往,相当与承担了原有运营商网络建设的职能。其次后续最优的方案是把中国通信服务公司纳入其中,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载体,这样在执行实施层面就具体了,当然积极邀请民营企业参股并进行业务合作是必然,但是鉴于参股比例以及实际权利行使问题,预计不太乐观。
中移动个别员工或有情绪
对于此次铁塔的共建共享,三大运营商也都表态正在协商。有观点认为,加入建立铁塔及基站合资公司,仅仅考虑基站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政策中吃了大亏,通过这些设施的共享和共建,中国移动与联通和电信在4G基站和铁塔上的差别将会大幅度减少,中国移动的优势地位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对此,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不排除内部个别员工会有些情绪,毕竟一辈子辛辛苦苦在建基站,最后变成别人的了”,但该人士强调,不能只是看一时一事,长远来看共建共享肯定是好事。
此前,《证券日报》记者在与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交流时就听其诉苦称,现在4G基站的选址相当困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谈判难度很大。
上述人士认为,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去谈判,比运营商各自为战要好得多。

❷ 深圳2021年度供地计划出炉 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供地“四六开”

4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供地计划》),2021年全市计划供应建设用地总量113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363.3公顷,占比32.1%。

对此,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地域面积较小,经济任务压力比较大,过往每年的供地计划中包括了大量的工商物业,而住宅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始终较为短缺,形成土地资源错配的格局。今年加大宅地供应说明深圳市决心扭转这一局面,从深入解决居住问题出发释放土地。”

居住用地计划供应量

同比增长24%

具体来看, 深圳今年规划的1130公顷建设用地供应中,居住用地、产业用地、民生设施用地和商服用地面积分别为363.3公顷、171.4公顷、543公顷和52.3公顷,占比分别为32.1%、15.2%、48.1%和4.6%。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深圳过去四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发现,2018年-2021年深圳规划的居住用地供应量分别为109公顷、150公顷、293.2公顷和363.3公顷,2019年-2021年同比增长37.61%、95.47%、23.91%,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9.38%,在全市供地总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从占比来看,2018年-2021年深圳居住用地计划供应量占供地总量的比例一路从9%、14%上升至24.43%、32.1%,目前位居第二大板块,仅次于民生设施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规划的363.3公顷居住用地中,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的供应量分别达到149.3公顷和214公顷,对应占比41.10%和58.90%,大致呈现“四六开”的比例。这也与深圳近年来一贯的供地思路相符。

逾六成居住用地供应

来自存量建设用地

具体到区域来看,除了深汕合作区以外,宝安区、龙岗区、光明区是今年深圳市居住用地供应的“主力军”,供应量分别达到50公顷、35.5公顷、35公顷,占比分别达到13.76%、9.77%、9.63%,位居前三。

从来源上看,包含更新整备、旧住宅区改造和其他(含工改保)在内的存量建设用地依旧是深圳居住用地供应的主要来源。《供地计划》显示,2021年深圳规划的363.3公顷居住用地供应中,新供应的土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分别为132.3公顷和231公顷,占比分别为36.42%和63.58%,存量建设用地占比较2020年的55.93%上升了7.65个百分点。

相比于商品住房,公共住房更加依赖于存量建设用地。根据《供地计划》,公共住房供地量中分别有81公顷和40公顷来自旧住宅区改造和其他(含工改保),19公顷来自更新整备,合计140公顷,占公共住房供应量的65.42%。而商品住房供地量中,91公顷来自更新整备,不含旧住宅区改造和其他(含工改保),占比为60.95%。

“去年年底深圳城市更新的政策从‘双百’转型为‘双九五’,释放了一大批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必然更多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尤其是保障性住房,我认为这个大的方针是很正确的。”宋丁表示。

事实上,以2012年为拐点,深圳实际供应的存量建设用地首次超过新增建设用地,逐步引导城市发展从以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为主转变为存量空间利用为主。近几年,深圳市存量建设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解决特大型城市居住问题的核心还是要增加土地的供给,特别是住宅土地的供给,这是必然的一种选择。”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个城市边界限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增加城市更新土地的占比,从旧厂房、旧商业、旧社区、旧街道中挖掘相应的土地空间来保障新居民的居住需求。深圳在城市更新规则和立法方面的工作是比较有成效的。”

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李昱丞

阅读全文

与李春莲证券日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ok点卡抵扣杠杆手续费 浏览:313
杠杆原理起源于什么公司 浏览:781
西安老版人民币汇率 浏览:591
盒与鲜生金融服务 浏览:660
定投基金蚂蚁财富还是理财通好 浏览:530
昨日日元汇率查询 浏览:422
期货量仓指标cjl图解 浏览:210
秒交易登陆 浏览:614
货币理财基金怎么样 浏览:873
发行股票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浏览:223
淘宝客退款之后再买还有佣金 浏览:505
西飞集团董事长级别 浏览:93
银行产品贵金属贷款 浏览:394
搜索一下上港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501
大股东变更股票走势 浏览:376
如何利用好外汇储备 浏览:130
2010年6月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3
哈尔滨消费金融公司怎么样 浏览:296
融资租赁交营业税吗 浏览:570
理财产品一万块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