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

发布时间:2022-06-05 17:03:02

㈠ 申万分类消费类分几类

申万分类消费类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必需消费就是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那些产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服饰、日用品等。

可选消费,它是相对于必选消费而言的,即生活中不是非常必需的消费品。可选消费品种类很多,例如汽车、家电、奢侈品、旅游产品等等。

申万宏源研究所在夏季高峰会上正式发布2021版申万行业分类标准,立足于“盈利驱动、估值聚类、物理形态、使用习惯”四大分类原则。

随着上市当日股价大幅上涨,目前申万宏源总市值已高达2919亿元,成为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并在券商板块中总市值仅次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本次上市主体为“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新疆,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为金融投资、股权投资。

下设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注册于上海,从事证券业务。“这形成‘投资控股公司+证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结构,充分发挥上海和新疆两地的资源优势,并在上市公司层面定位综合金融,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铺垫。”海通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丁文韬表示。




㈡ 如何评价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

姜超,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2006年新财富债券研究第一名团队成员,2008、2011年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

㈢ 海通姜超 出生日期

姜超,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2013年加入海通证券研究所,现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㈣ 李迅雷的介绍

李迅雷,长期从事金融研究,曾任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研究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10月,李迅雷离职国泰君安。现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㈤ 理财观察、资管“刚兑”、垃圾债违约,让你看到了什么

债券成大资管主要配置资产被称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之一的大资管行业,截至2015年底管理规模已达38万亿元,相当于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的一半。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占8.34万亿元,券商资管占11.89万亿元,私募基金占5.07万亿元,基金专户4.1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8.57万亿元,期货资管0.1万亿元。

关于资金投向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债券是资产配置的大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5.98万亿元投向债券,3.84万亿元投向股市,1.51万亿元投向信托计划,此外还有银行委托贷款、票据等。

事实上,2015年资产管理行业的资金汹涌流入债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与股票型产品发行低迷相反,债券策略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据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反映,券商固收型资管产品在销售中受到投资者追捧,常见“秒杀”。收益方面,债券策略型券商资管产品今年一季度跑赢同类机构产品,前十名中占去半壁江山。

债券型基金同样火热。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新发行债券策略基金共168只,数量已超过2015年全年发行数量(200只)的八成。从产品类型来看,券商依然是债券策略产品的最大发行机构,产品数量多达110只,占比超过六成。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杨建波认为,一季度债券型私募基金新发行量大幅增长,与一季度股市暴跌、弱势震荡有一定关系。他称:“经济较差的环境下,债券投资收益好于股票收益。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受股市影响较小的债券类产品和量化投资产品比较多,尤其是券商资管更倾向于发行低风险产品。”

一方面是投资者的“买债”热情有增无减,一方面是国内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频被曝出。自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频率明显加大。继南京雨润短融未能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之后,近日,东北特钢也被爆陷入债务危机,并迅速成为信用市场上新的热点。业内人士指出,信用违约是债券投资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并且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对此表示,除了估值风险和兑付风险,相关债券暂停交易将导致机构难以出货止损,对货币基金等流动性要求较高或即将到期的产品损伤较大;若出现兑付风险的主体采取暂停交易措施,需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双重冲击。

据了解,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开始,我国公募债共发生违约事件16起,覆盖民企、央企、地方国企等各类主体,扩散至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券类型。“受经济下滑、企业承压加剧的影响,债券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越来越大。”德晟资本分析称。

对此,杨建波指出,债券违约事件增多环境下,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投资者也将会要求更多的风险补偿,债券收益率有望继续上升,而对于资质不佳的企业来说,发行债券的价格也会更低,收益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已披露年报的10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各行债券投资增速明显提升,这主要是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出于收益率相对稳定以及资本考量,银行利率债配置意愿难衰减。

踩雷概率大增基金如履薄冰

债市风险愈演愈烈,资管机构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其中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大头”受到的波及也较为直接。随着越来越多的违约事件发生,债券基金踩雷的概率大增。固收类基金旱涝保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成为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难题。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对下一步的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论证。鉴于此,该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日起暂停交易,待相关事项确定后,再申请恢复交易。一天之后,浙交投发布子公司债务违约的公告。

债券违约现象密集出现,部分基金也因此不幸“踩雷”。相关媒体根据去年年报的统计表明,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债基或许被牵扯其中,它们总共持有债券的市值合计为1.11亿元。具体说来,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与长城基金旗下的长城久盈分级债均持有“13铁物资MTN002”:其中,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持仓总量为5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5037.5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91%,占债券市值比是2.78%;长城久盈纯债分级债持仓总量为4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4030.0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7.88%,占债券市值比是7.32%。

此外,万家基金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万家现金宝与混合债券型基金万家双利债券均持有“15铁物资SCP005”,两只基金持仓总量分别为15万张、5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1500.02万元、500.95万元,持仓市值分别占基金净值比例为5.03%、6.15%,占债券市值比例分别为11.28%、7.51%。

“信用债违约事件正成为债券基金不得不规避的"地雷"。从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山水水泥、东北特钢再到已经暂停交易的中铁物资,真是防不胜防。”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违约刚刚开始,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信用债会出现较大分化,基金投资需要筛选,甚至操作手法都要改变。

去年至今发生的十余起违约债券中,基金公司集体“中招”的不在少数。如此前山水水泥中票、雨润短融违约事件中,涉“雷”基金公司在10家以上。

债市风险给基金经理头上“悬了一把剑”。“当前风险防范应该置于投资策略的首位,对于资金管理人而言,切实做好信用风险筛查和合理控制久期风险是有效手段。”有基金经理认为,二季度债券操作或需以休整为主,同时可关注后期市场下跌带来的交易机会。信用利差目前已处于极低的水平,加上近期信用事件频发,二季度信用利差走扩概率较大,可适当调整信用债的持仓。

对于如何选择债券投资标的,创金合信鑫安保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一兵表示:“未来在投资信用债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将是信用分析的关键,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民企,也适用于国企类别的发行主体,弱化国企或央企背后隐含的政府隐形信用增强因素。不踩雷,将是规避向下折损风险的第一要素。”

在债券的投资上,把握好波段性投资机会则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共识。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对风险的管控会成为今年投资业绩好坏的关键。在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和权益市场间歇性巨震的大背景下,努力守住风险底线,同时努力把握出现的每个投资机会,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据悉,为了防止信用债违约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个别基金公司已经对购买即将到期的企业债所占流通盘比例作了规定,如果去除掉机构持有部分后,一旦超过一定比例,就不允许公司交易买入。

目前债市投资已经进入新常态,虽然目前损失率仍然不高,但未来会越来越市场化,对基金公司的风控要求将越来越高。

债转股重启引资管热议

另一债市大事件是国内债转股重启的脚步渐行渐近。作为上世纪末为国企脱困祭出的“利器”之一,债转股在当前不良资产急升的背景下受到高关注。目前来看,关于债转股操作尚存在许多争议,对银行到底影响如何,资管公司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正在讨论之中。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推进高负债企业去杠杆化的迫切性提升,债转股被认为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开端。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华盛顿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席国新闻发布会期间曾经表示,中国正在酝酿改革给全社会降杠杆,比如外界正在讨论的债转股,但还没有确定实施方案。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4月14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记者会上也表示,债转股是项新政策,细节仍在讨论。

虽然债转股是处理不良资产的国际常用举措之一,但始终具有争议。高盛在3月研究报告中表示,要想让债转股真正有助于解决中国不良资产的问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债转股需要合理架构并市场定价,比如价格和交易结构需要反映投资风险和回报;其次,长线上,允许债务人获利退出;其三,退出机制到位,退出方式包括上市或并购。海外投资人担心,如果运用不当,债转股措施将给中国僵尸企业继续存活的契机,或是此措施只能短期美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无益于消解银行业的长期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发表文章称,大部分债转股的结果都是“假股真债”,使得企业去杠杆只是停留在报表上,宏观经济的真实杠杆率被掩盖,实体经济过度杠杆化的风险加大。如果只是通过债转股,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移到表外去,没有在财务上对其潜在损失率做充分的处理,那么,宏观经济下行产生的银行坏账风险只是被暂时隐匿了,而不是被化解了,债转股在这里扮演的是自欺欺人的报表魔术师角色。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债转股的实施充满期待。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从总体看,债转股有利于实现“靴子落地”的效果,银行的隐含不良资产得到积极处置,企业端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银行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运作,也将提振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

目前来看,债转股似乎正渐行渐近,据国开行某高层透露,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据悉,银行有望自建资管公司承接债务。

3月8日,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现更名为华荣能源)发布公告称,拟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向1000家供应商债权人发行30亿股,共发行171亿股,以抵消公司的171亿元债务。

招商证券认为,尽管现有《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持有企业股权。不过公告表明“银行可以通过债权人"指定实体"持有股权,比如子公司,如若该方法能够实施,或将成为未来不良贷款处置的一种备选方案。”未来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案例或将越来越多。

“具体形式上,或采用债转股试点与投贷联动试点配合。”姜超预计,银行或将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AMC),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直接承接银行债务。其中,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GP(普通合伙人),银行理财资金或类似资管计划作为LP(有限合伙人)。

部分资管公司也看准了债转股的投资机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晓松表示,资管公司实行债转股,从法律上看不存在什么障碍。而其他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些限制,长城资管希望能够成为中国首先的债转股试点资产管理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转股要真正落地并起到积极的效果,仍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监管细则,而一旦其重启的大幕真正拉开,整个大资管的产业链也将顺势而动。

打破刚性兑付推动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国企的债券一直都被笼罩在刚性兑付的“魔咒”之下。随着近年来债务违约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债券通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发行人、银行和承销商等相关机构解决处置,或发行人债务重组等方式最终实现偿付,但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趋势。一旦刚性兑付被彻底打破,整个国内资管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刚性兑付同样已成为资管发展和转型的“拦路虎”。近日一份由光大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报告披露,过去三年,我国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但在此期间很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

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表示,在我国刚性兑付的环境下,客户资金成本黏性高,客户并不真正承担自身投资的风险,而资管机构难以持续获得匹配的低风险优质资产,从而对资管行业的产品收益率、新增规模和风险管理造成叠加影响。

“刚性兑付导致资金价格扭曲,推高无风险收益。伴随着近两年风险事件频发,打破刚兑成为监管与从业者的共识。但打破刚兑难以一步到位,需要监管机构、资管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共同有计划地迎接"后刚兑"时代,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何大勇认为。

基金行业呼吁打破刚性兑付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近日表示,解决资管市场的问题核心在于打破刚兑,推动完成基金产品募集规范成为他到任后最重要的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刚性兑付是国内资管市场成长的必经阶段。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允许债券违约,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和自我调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债券出现违约。如果刚性兑付一直存在,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将受到追捧,这显然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不利于债市的中长期发展。”

央企“刚性兑付”的幻想已被打破,此前违约的保定天威集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均为央企持股的下属子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更是直接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并持有100%利益的央企之一。而2014年3月,“11超日债”的违约不仅打开了债券市场的潘多拉魔盒,也让信用债刚性兑付成为历史。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其可能给市场带来的潜在冲击也不可忽视。虽然债市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违约事件发生后,当事公司也面临各种追偿窘境,这令市场人士开始关注违约发生后的投资者保护和救济途径。

上海某债基基金经理表示,虽然目前债市中,真正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寥寥,但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持续,以及地方政府维持“刚性兑付”难度加大,预计未来几年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现在债券市场的投资逻辑,不得不提高控制信用风险的比重,尤其是针对高收益债券的投资,一定要小心其中的违约风险。

有基金经理还指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刚刚打破,债券投资者面对的是债券承销商不尽责、投资者讨债无路、持有人会议无用、法律起诉效果不佳的困境。另外,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债权人利益很难保证。

未来随着违约债券数量的增多,刚性兑付终将被打破。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经济在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买了债券,每一家发债的主体都能够按时兑付,具备一定能力的投资者有一定风险分析的能力,还有风险承担的能力。如果发生风险,那就打破刚性兑付,市场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如果都是没有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分析能力的投资者进到这个市场的话,一旦发生风险,最后还要政府介入,这就形不成一个市场了。

㈥ 今年国庆节,美国股涨,买美国基金咋计算

每逢国庆股市涨?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进门财经
首席分析师助你选股
每逢国庆股市涨?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13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2 分钟
中秋节已经过去,国庆节即将到来。因为中秋节时间较短,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持股还是持币过节的选择并不太纠结。但国庆假期长达七天,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持股还是持币过节一直都是一个不容易选择的问题。尤其是今年行情持续低迷,面临和往年不一样的更多的新变量。那么回顾A股历史表现,到底是持币还是持股过节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 中国股市存在节日效应

人们常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转眼已是金九银十秋收季。每逢佳节股市涨,中秋前这几天,A股真的涨了,接下来又是国庆节,股市还会涨吗?A股的日历效应到底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陆磊、刘思峰在《中国股票市场具有“节日效应”吗?》论文中,总结了199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14日上证综指日收益率数据三个阶段(节前、节后和其他交易日)的统计结果,从中得到三点启示。

1、中国股市存在节日效应,即不但有节前效应,而且有节后效应,依据是不仅在节前,节后的收益率均值也比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大得多。

2、中国股市的节日效应可能主要体现在个别节日上,依据是节日与节日之间的收益率均值有很大差距,甚至个别节日出现负的收益率均值。

3、中国股市节日前后的高收益率可能与风险有关,依据是节日前后的收益率与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有很大差异的同时,它们的收益率标准偏差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节后,其标准偏差都比其他交易日的标准偏差大。那么节后的高收益可能是对高风险的补偿。

二、 中秋、国庆月份上涨概率过半

9月已过大半,股市仍然低迷,中秋临近,这周似乎验证了节日效应,国庆的节日效应是否会应验呢?我们统计了最近15年A股9月和10月的表现,发现上涨概率过半。9月上涨概率是53%,10月上涨概率是60%,9月和10月涨跌同步的概率是53%。这15年当中,2006、2009、2012、 2017年四年中秋和国庆节是重叠的,除去这四年,9月上涨概率略大于10月。A股9月没几个交易日了,看来要加油表现了。

三、 除了双节,A股四季度看什么?

其实除了9、10月份的中秋节,四季度还有几大看点包括重要会议和年底博弈。

每年的9-11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每五年的10-11月召开党代会。党代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会选举出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召开的全体会议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X届全体会议,简称X中全会。

从1997年以来历年的会议看,两次党代会间一般要召开7次中共中央全会,其中一中全会于党代会结束后立即召开,选举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中央其他部门人员;二中全会一般于次年的二月召开,进行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换届选举;三中至六中全会从二中全会召开的当年起,一般于每年的9-11月召开,主要审议决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事务;七中全会于新一届全国党代会前夕召开,主要任务是为大会召开做好准备工作。

从行情表现来看,回顾1997年至今党代会及较受股市关注的三至六中全会前后上证综指表现,党代会开幕(T1)前15天与闭幕后(T2)后15天上证综指平均涨幅分别为2.6%与-3.6%,三至六中全开幕(T1)前15天与闭幕后(T2)15天上证综指平均涨幅为1.6%与0.6%。

每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势,制定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举行,持续3天左右。由于该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投资者对此会议非常关注。

回顾1997年至今会议前后股市表现,会议开始前上证综指往往震荡走平,至会议开幕前两天开始上涨,会后行情受到年底利率抬升影响,往往会有调整。

统计2012-2017年前三季度领涨的前5个行业、以及领跌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的超额收益表现,发现除了2014、2015年以外,其他时期这些行业在四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都不明显:2012-2017年前三个季度领涨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平均跑赢上证综指-6、-9、-34、19、-1、4个百分点,仅15年相对收益较好;前三个季度领跌的前5个行业在四季度平均分别跑赢上证综指-9、-1、9、-2、-1、-7个百分点,仅14年出现明显的补涨行情。

四季度行情多异动

除14、15年以外的几年年底反转行情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这几年为震荡行情,行业的涨跌幅与盈利相关性更强,前三季度领涨的行业主要源于业绩改善,领跌的行业大部分源于盈利下滑。而到了四季度,前期涨幅偏中等的行业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更高,在政策或事件的催化下反而更容易出现结构性行情,如12年12月的银行,13年8-9月的自贸区、16年11月的建筑。

博弈行情的主要诱因是四季度公募机构进入最后一个考核季,前期业绩好的产品担忧未来表现的延续性,而业绩平平的产品则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积极调仓换股。统计2013年至今的数据,前三季度业绩排名后25%的基金通过第四季度逆袭进入全年业绩前75%的比例达25%,而前三季度业绩排名前75%却在第四季度后掉队落入全年业绩后25%的行列中的基金比例达8%。

回顾过往年底市场表现,A股频繁出现某些行业的短期逆袭。近几年年底主要出现过以下变化:

1、2012年12月的银行。受益于机构配置比例较低和市场风险偏好提高,银行股在2012/12/4-2012/12/31期间大涨24%。

2、2013年8月-9月的自贸区主题。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推进改革重大举措,自贸区主题应声而起,8月27日-9月24日一个月内上海自贸区指数大涨105%。

3、2014年11月-12月的一带一路、券商大涨。

4、2016年11月的建筑。16年11月17日安邦举牌中国建筑,11月份中国建筑大涨50%,带动建筑板块11月份大涨15%,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仅5.6%。

9月过半,今年的四季度要关注什么?哪些行业会出现逆袭?9月27日晚20点,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做客进门财经,分享四季度决战策略。

四、 除了节日效应,A股还有季节性轮动

除了9、10月份的中秋国庆,四季度的重要会议和年底博弈,历史数据还表明,A股的季节特征非常明显。

一年中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不同。年初至3月投资者往往会关注开年情绪高涨带来的春季躁动行情,由一号文刺激的农业板块行情,以及3月两会带来的会议行情。4月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验证期,投资者对新一年的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面的判断更明确。5-10月海外市场通常有“Sell in May”效应,统计上A股这个阶段表现也相对平淡。每年9-11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每五年10-11月召开党代会,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12月受年底基金排名影响,博弈行情频现。

1-3月:春季躁动+一号文+两会

回顾2005 年至今每年岁末年初市场表现,从空间上看,2005年以来春季躁动时上证指数平均最大涨幅为17.4%,剔除处于牛市中的06、07、09、15 年,上证综指平均最大涨幅为13.5%;躁动后上证综指平均最大回撤13.8%,剔除牛市后平均最大回撤16.2%。

从时间上看,春季躁动行情,启动有早有晚,早的12 月上旬、晚的2 月初,平均持续36.2天,剔除牛市影响后平均持续36.8天;躁动后平均回撤25.2天,剔除牛市后平均回撤32.8天。

从行业来看,春季躁动的特征就是行业轮动快,以2018年的躁动行情为例,8个交易周中每周领涨和领跌的行业都不同且轮动明显,如家电行业在2017/12/25-12/29的跌幅为2%,位列跌幅第三,在2018/1/1-1/5和1/8-1/12分别以4.4%和5.6%的涨幅领涨,在2018/1/15-1/19下跌3.2%,在2018/1/22-1/26又补涨5.5%。躁动行情缘何而起?主要由于开年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且流动性宽松,而1-2月基本面数据少,全年主线尚不明朗,因而政策和事件成为行情的主要驱动力。

为什么会春季躁动?

年初时经济走势不明晰,一年新开工的计划都是在两会之后才完全推开。在这之前,新开工比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节以后才慢慢返回,1、2月的经济数据本质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状况。企业盈利预测调整四月份之后才开始,根据一季报或是一季报的盈利预期,才进行调整。 在整个一季度整个经济走势或是基本面的状况,看不大清楚 。 两会之前,政策方向往往不够明晰。但是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市场也会有很多预期,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环境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也会特别强。

综合来看,A股的特征就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也就是年初会出现所谓的“春季躁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真正的“证实”或者“证伪”,如果是证实,那么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向上趋势;如果是证伪,那么年初在“春季躁动”中获利的人在之后可能都会有所损伤。

4月:基本面验证期

4月前的市场处在由短期政策或事件引导的躁动行情,因为4月以前经济基本面与宏观政策面不太明朗。4月之后,3月的宏观数据逐步公布,微观企业的年报及一季报也开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国两会开完,宏观政策形势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资者可以对行情做出更明确的判断。回顾11年至今的4月股市情况,11、14、16、17年4月股市下跌,13、15年4月股市上涨,12年4月股市短期上涨后5月开始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差时,4月后市场下跌。2011年年初,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1年4月为控制过高的通胀,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地产和货币政策从2010年开始逐步收紧,累积到11年4月,市场最终出现熊市大跌,这次是政策面紧最终带动基本面变差,股市出现杀估值、杀盈利的戴维斯双杀。

2012年4月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全部A股1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13.4%大幅下滑至0.5%,虽然当月因为金融改革上证综指有所上涨,但5月后指数依旧大幅下跌。2014年上半年行情的焦点仍然在创业板,4月创业板指1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28%下滑至22%,2013年的利润增速回升的趋势被逆转,创业板指下跌。12、14年是非常典型的基本面恶化导致股市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好时,4月后市场上涨。2013年市场的焦点是创业板,经历12年底到13年初的反弹后,4月初市场对创业板分歧很大,季报显示创业板指13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上季度17%增至24%,创业板指最终突破向上,走成牛市形态。2015年4月央行降准,同时人民日报发文《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上行。13年创业板行情是非常典型的盈利改善的基本面推动,15年全面牛市与政策面偏暖有关。

5-10月:Sell in May 效应

“Sell in May”效应源自海外。"Sell in May "这一说法源自华尔街,最早书面记载于1964年《英国金融时报》,所表达的是每年5月前后市场往往开始走弱。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文章,对37 个成熟与新兴市场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资指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当年5-10月和当年11-次年4月的指数涨幅,他们发现除阿根廷和新西兰外,其他35 个市场都存在"Sellin May"效应。

关于此效应,海外专业研究认为季节、假期等对情绪的影响是"Sellin May"效应的主因,如Bouman 和 Jacobsen (2002)发现夏季假期更长的国家"Sellin May"现象更为明显,认为假期因素可能对投资者风险偏好或流动性产生影响;Kamstra,Kramer and Levi (2003)研究发现"Sell inMay"效应与季节性情绪扰乱有关,白昼时间的缩短使得投资者情绪低,增加风险厌恶情绪,因而夏季与秋季股票收益率更低;Caoand Wei (2005)研究认为温度的变化使得投资者情绪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股票收益率表现。

1991年至今上证综指5-10月/11 -次年4月涨幅历年均值分别为4.6%/20.1%,2000年至今万得全A指数5-10月/11-次年4月涨幅历年均值分别为0.1%/15.5%,可见5-10月这半年股市收益明显差于11-次年4月。为何会有“Sell in May”效应?

海外市场的"Sell in May"效应源于假期、季节等因素对情绪的干扰,而A股出现"Sell in May"行情主要跟我国每年的政策周期有关:每年1-2月地方召开“两会”、国家多部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3 月召开全国“两会”,10-11 月召开中共中央全会、12 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对股市刺激较少。4、5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和一季报,市场进入验证期,而在这之前市场已躁动过,因此只有数据持续改善且好于预期,市场在5-10月才有继续上涨动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胜率角度看,“Sell in May”效应并不必然出现,往年数据显示,1991年至今上证综指5-10月/11 -次年4月的胜率分别为48.1%/51.9%,2000年至今万得全A指数5-10月/11-次年4月的胜率分别为50%/38.9%。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每年的2月和11月股市表现均较好,这两个月的样本拉高了11月至次年4月的收益率,因此投资者无需在五月过于担忧市场下跌。

自1990/12月以来中国股市总共经历了5轮牛熊震荡市,其中牛市占了37%(116个月),平均每轮牛市持续19个月,熊市占20%(64个月),平均持续10个月,震荡市占43%(135个月),平均持续24个月。考虑到97年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设置涨跌停板,我们主要考虑97年以后的五轮震荡市,震荡区间分别为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2016/01底至今,统计得到震荡市中当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为2.6%,而在当年5-10月为-6.0%,可见震荡市中"Sell in May"效应较显著。

至于10—12月的焦点,就是文章一开始介绍的中秋、国庆双节和两个重要的会议。这样,全年A股的日历效应就已经清晰呈现了。

编辑于 2018-09-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申请转载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日历
评论

添加评论...
推荐阅读
A股30年涨跌史一览
关注我,每天一点不一样 本文首发:知行合一的阿莫 前言以史为鉴,…
知行合一的文章 · 5 赞同
明天,迎接A股暴跌时刻!
终于,在休假闭市10天之后,A股要迎来重新开张的日子。由于肺炎疫情的蔓延,春节后A股的行情变化,超过了很多朋友的预期。 节前我在1月19日晚的文章《 今年可能是锁仓过节了》曾经为大家统…
股市药丸的文章 · 25 赞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读 下周A股将开启震荡下跌模式!
欢乐孤烟的文章 · 75 赞同
定啦!期待已久的会议即将召开,哪些板块有望站上风口
老司基一...的文章 · 10 赞同
A股暴跌日与九次熊市全纪录
还记得前些天,10月8日,A股迎来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便遭遇“开门黑”, 沪指跌逾3%失守2800点。黑色经历过去才两天, 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影响,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暴跌逾5.22%,…
Valu...的文章 · 7 赞同
A股过去一年都经历了什么?
五一放假期间,A50期货暴跌5%,很多小伙伴又惴惴不安,十分担心五一开盘之后再次暴跌。 看看过去一年,我们投资都经历了什么?难道还没习惯暴跌的节奏吗? 01 | 三次贸易战升级这次是传闻欧…
定投君的文章 · 37 赞同
收好不谢!6月基金投资全攻略来啦
老司基一...的文章 · 23 赞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读:券商板块再传利好!明日A股或将迎来冲高回落
欢乐孤烟的文章 · 45 赞同
A股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如周一文章说…
布衣书生的文章 · 71 赞同
A股每月固定热点规律
固定热点板块的炒作规律按照时间排列,如下: 一月行情:年报行情…
量俊学堂的文章 · 12 赞同

㈦ 宝盈王茹远什么时候担任策略优选

王茹远,研究生、硕士。2007年12月至2011年7月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分析师。
2011年7月加入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核心研究员。
前任宝盈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2013-08-01担任宝盈策略基金经理

阅读全文

与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再融资新政实行日期 浏览:481
融资租赁资产管理招聘 浏览:991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宣传 浏览:904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57五分 浏览:289
金融机构税前坏账计提比率 浏览:176
mobikeofo融资 浏览:371
华发股份研究报告珠海唐家湾 浏览:281
怎么解除微信金融服务 浏览:75
居民中长期贷款包括哪些 浏览:485
中海达融资融券 浏览:988
外汇入金私人账户怎么追回 浏览:185
女性贷款秒批口子 浏览:989
汽车4s店融资经理职责 浏览:752
佣金是否计入采购成本 浏览: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组 浏览:604
融资月报表 浏览:845
工行的理财产品休息日可以买吗 浏览:571
中信集团领导下的行业 浏览:801
客户融资模式案例 浏览:573
苏黎世外汇市场特点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