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证券市场的演变

证券市场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1-09 03:50:43

㈠ 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

过程:

按面值发售—行政定价—逐步向市场化过渡。

按面值发售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开始兴起到1992年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人们对股票和证券市场比较陌生,认购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股票发行的着眼点并不在于股票价值的确定,而是着重于将股票发行出去。

因此,基本没有进行股票的定价,许多股票都是按照面值发售,价格很低,并依托于行政摊派进行。这种方式使得发行抑价严重,但也激发了一些具有投资意识的初始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建立。

行政定价阶段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开始成立。自此,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先后试行过抽签、全额预缴款、上网定价和上网竞价(仅4只股票试用)4种发行方式。

较之于其它大多数国家,我国的定价方式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是由中国证监会根据新股发行价=每股净收益×市盈率这一固定公式进行统一定价,而且,发行市盈率和所采用的收益也是由证监会制定的。

在这种定价方式下,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无法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确定发行价格,这使得发行公司的资产遭受损失。

逐步向市场化过渡阶段

1998年12月31日,《证券法》正式出台。自《证券法》公布以后,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步伐加快,相继出现了由承销商和发行公司协商确定上市价格上网定价、向二级市场配售和向法人配售等新的定价方式。自此,证券市场的发展迈入向市场化过渡的新阶段。

(1)证券市场的演变扩展阅读:

《证券法》和之后一系列文件的公布使得我国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从实行市场化改革几年来的情况看,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给各市场主体带来的收益如下: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发行筹资额有所扩大并开始体现公司差别,股东结构也有所改进

发行市盈率的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的发行筹资额扩大。此外,发行市盈率也开始体现不同的公司和上市期间市场情况的差异。在行政定价期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标准差为2.31,而1999-2000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标志差扩大到了10.32。

另外,在市场化定价时期采用的法人配售方式,一方面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并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行为。

另一方面,由此形成的法人询价机制也促进机构投资者进行股票价值研究,从而促进市场价格的形成,这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资

㈡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2)证券市场的演变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㈢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内容太多了,超过了规定字数,如果需要我可以QQ传给你,或者你去http://www.gy16.com/gy/url/783_url.htm下载电子版,PDF格式。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本分册的主要内容包括: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证券投资工具的基本
概念,以及证券市场的结构、证券投资的收益和风险、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和
监管构架、证券业从业人员道德规范等基础知识。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
初步掌握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法规和职业道德规
范。本部分适用对象为所有参加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从业人员。书中
带星花(*)的内容暂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一章 证券市场概述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市场
一、证 券
证券是各类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的通称,是用来证明证券持有人有权
取得相应权益的凭证。如股票、公债券、基金证券、票据、提单、保险单、
存款单等都是证券。凡根据一国政府有关法规发行的证券都具有法律效力。
证券首先是一种信用凭证或金融工具,它是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发展的
产物。如债券就是一种信用凭证,无论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还是国债券,
都是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
凭证。再如股票,它就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股东的身份和权益,
并据以获得股息的凭证。从筹资的角度看,股份制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
即通过信用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有效地使用。没有信用的发展,就难有大
规模的集资,也不会有股票的发行与交易,股份制就难以确立。基金证券则
是同时具有股票和债券的某些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本身就是集资的一种形
式,是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创设一个基金,然后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从事
能保证投资人收益的组合投资,证券持有人则对基金拥有财产所有权、收益
分配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这些作为资本信用手段的证券能定期领取利息或
到期收回本金,且具有买卖价格,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转让和流通。除此
之外,还有作为货币证券的商业票据。在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要加速资本流通,缩短周转周期,尽量
节约资本的使用,为此便产生了商业信用和作为商业信用手段的商业票据,
如汇票、支票及本票等。这些商业票据不仅仅是一种信用工具,而且还可以
在一定范围内周转流通,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证券进行不同的分类。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
将证券分为证据证券、凭证证券以及有价证券。
证据证券是指只是单纯地证明事实的文件,主要有借用证、证据(书面
证明)等。在证据证券中,有一种具有特殊效力的证券,被称为“免责证券”,
如提单等即属此类。
凭证证券是指认定持证人是某种私权的合法权利者,证明对持证人所履
行的义务是有效的文件。如存款单、借据、收据及定期存款存折等就属于这
一类。凭证证券实际上是无价证券。其特点是,虽然凭证证券也是代表所有
权的凭证,但不能让渡,不能真正独立地作为所有权证书来行使权利。如存
款单就是民法中的消费寄存凭证,属单纯的凭证证券,不是有价证券,因为
它既没有可让渡性,也没有完全代替存款合同的功能。当然,这也不是一成
不变的。60 年代,美国的商业银行为了阻止存款额的下降,以企业的富裕资金为对象,发行一种可以让渡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即CD)来征集大量资
金,这种存款凭据显然已不同于一般的存款单,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金融债
券的一种,应该归入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主要是指对某种有价物具有一定权利的证明书或凭证。有价证
券通常被分为三类:(1)货币证券,如银行券、票据、支票等;资本证券,
包括股票、公司债券等。(2)财物证券,如货运单、提单、栈单等。(3)
有价证券,其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但是由于它能给持有者
带来一定的收益,所以它又有价格,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
1.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是一种具有一定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
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证书。人们通常所说的证券,也就
是指这种有价证券。
由于有价证券不是劳动产品,故其自身并没有价值,只是由于它能为持
有者带来一定的股息或利息收入,因而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和流通。
影响有价证券行市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因素则是预期利息收入和市场利
率。因此,有价证券价格实际上是资本化了的收入;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
一种形式,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
有价证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有价证券的正常交易能起到自发地分配货币资金的作
用。通过有价证券,可以吸收暂时闲置的社会资金,作为长期投资分配到国
民经济各部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由于有价证券的行市受主客观及
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价证券的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暴跌、起伏不定的现
象,由此引起的投机活动会造成资本市场的虚假供求和混乱局面,这又会造
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必须大
发展的时期,有价证券及其相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也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但是我们要充分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经验,吸取其教训,充分发挥有价
证券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减少有价证券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有价证券的分类
有价证券的种类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
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证券(公债券)、金融证券和公
司证券。
1)政府证券。也称政府债券,它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或建设资金,
凭其信誉,采用信用方式,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一种债权债务凭
证。政府债券又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即国家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债
券也称国债券。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中央政府发行债券始于建
国初期,60 年代中期内外债还清本息之后,10 多年间未发行过债券。1981年开始又恢复中央政府债券的发行,债券种类包括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
券、财政债券以及特种国债等,其中主要是国库券。国债发行至今,已累计
发行国库券4 700 多亿元,发行数量较多的年份是在1993 年之后。1993 年,
我国发行国库券380 多亿元;1994 年高达1020 亿元;1995 年多达1500 亿
元;1996 年发行约1950 亿元。国库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不仅可以极大地减
轻中央银行被迫向财政透支的压力,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筹集大量的建设资
金,而且有助于1996 年4 月开始运作的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而对
改善货币流通状况、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2)金融证券。是指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筹措信贷资金而向投
资者发行的,承诺支付一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主要包括
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尤以金融债券为主。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尤其是本世纪6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不断
深化,金融证券以其方便、灵活、高收益等优势,深受金融机构和广大投资
者的欢迎。如金融债券,其利率就可以比较灵活地安排,也不必过多地受存
款最高利率的限制;金融债券的付息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这使得它对投资
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发行金融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不必向中央银行缴存存
款准备金,这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充分地运用资金。此外,对商业银行来说,
由于金融债券具有明确的偿还期,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还本付息,因而筹
集的资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对于金融债券的持有人来说,它又比其他一
些金融资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因为在二级市场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凭借商
业银行的良好信誉,金融债券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市场上实现转让。
3)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是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公司证
券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也比较复杂,但主要有股票、公司债券及商业
票据等。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为筹集公司资本而发行的,
用以证明股东身份和权益的凭证。股票投资者即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股
票的发行主体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一经投资者认购,持有者就不能要
求公司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转让和出售变现。股票虽然能形成市场价格,但
它本身却没有价值,不是真实的资本,只是一种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虚拟
资本。股票可以充当买卖对象和抵押品,从而成为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长期
的信用工具。随着股份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
化的局面,这些股票可以按不同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我国自80
年代中期出现第一张股票以来,股票的种类不断增加,股本总额不断扩大,
既为企业筹措到了巨额资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金融资产。相信股票在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公司债券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类型的股份制企业为筹措资金而
发行,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公司债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公司债券发行人为债务人,公司债券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
系。与股票相比,公司债券持有人只是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股东,因而无
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但公司债券持有人有比股东优先的收益分配
权,在分配顺序上优先于股东收入分配;公司破产清理资产时,有比股东优
先收回本金的权利。在我国,公司债券常被“企业债券”所取代,而企业债
券又是一种不规范的公司债券。仅从发行主体上看,由于界定不清,我国的
“企业债券”与规范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就存在明显的不同。
商业票据则是指在以信用方式进行商品买卖时,由公司、企业或个人签
发的,并由出票人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商业票据既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也是债权人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商品后,为
保证其债权而持有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包括期
票、汇票、支票及本票等,可以流通转让,但一般只能在彼此经常有往来并
相互了解的情况下进行。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像美国这样
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原本与商品交易相伴随的商业票据,逐步演变成为一些
信誉优良、经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集短期资金的借款
凭证。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建国后的长时期内,我国禁止商业
信用活动,商业票据及其相关业务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
商业信用活动逐步开展,银行的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恢复运作。1995
年,我国出台了《票据法》。商业票据对促进经济的活跃与繁荣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2)按所体现的内容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货币证券、资本证券和货
物证券。
1)货币证券。指可以用来代替货币使用的有价证券,是商业信用工具。
货币证券在范围和功能上与商业票据基本相同,即货币证券的范围主要包括
期票、汇票、支票和本票等;其功能则主要是用于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易、劳
务报酬的支付,以及债权债务的清算等经济往来。现在各银行发行的信用
卡,其实质也是一种货币证券。
①期票是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在约定期限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这是在商品交易活动中通用的一种货币证券。期票到期,债务人必须按票面
金额向持票人付款。期票在到期之前,经过债权人背书之后可以转让,也可
以向银行申请贴现。
②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
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在出票人开出时并不具
有法律效力,经债务人或其委托银行签字或盖章后才能成为有效的有价证
券。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国家和地区,汇票经受票人背书后可以转让或向银行
贴现。有些国家的银行和邮电局办理接受汇款人的委托签发汇票,由银行、
邮电局或汇款人寄交收款人,向指定付款行、局领取款项。按出票人的不同,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㈣ 从资本市场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认识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及中长期趋势
一、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是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过
1、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侧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至今,刚好三十一年整。而资本市场的发展,若从第一只股票上市交易的1988年算起,也就21年左右时间。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看,经历了从否定到怀疑,再到试验直至高度重视的过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则是股份制及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在我国的移植发展过程;可以说,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一个集中缩影。
2、双向扩容与资本市场主体的培育
随着我们对股份制和资本市场认识的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进入深沪股市。到现在,股票市场要对国企改革肩负重任──让它们作为卖方进入资本市场。而买者方面,便由最初的少数吃螃蟹者逐渐发展到3000多万人的投资者队伍以及一些投资机构。
通过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资本市场的买者和卖者被培育起来,交易所及券商构成了市场的交易手段,通过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等建立起市场规则。
3、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量变过程
我国的改革采用的是渐进式改革过程,到现在我们发现改革的实际过程是一方面两者并向进行,更主要的是量变方式,即用先易后难,积累数量的方式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
4、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主线
资本市场已经由试点阶段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进而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及特点
不难发现,股票市场的双向扩容在过去和将来已经和将要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1、需求扩容的阶跃与渐变
通过对深沪股市需求扩容与供给扩容的十年历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每一次大的价格上扬过程以及随后的前期调整过程,便是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大过程。
2、需求阶跃与渐变的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需求阶跃发生于需求的横向大规模扩张过程,即新的投资者大量增加的过程。这一过程适应于新事物的空间扩散过程和规律。需求横向扩容的空间扩散过程则依靠股市赚钱的示范效应。需求的渐变则来自于原有投资者收入增减或其它原因引致的需求变化。一般而言,投资者一经涉足股市,哪怕亏损累累或一夕暴富,将成为股市的常客,很少退出。需求阶跃及对应的横向扩散过程是理解我国股市及对之调控管理的关键。
3、供给扩容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相对于需求扩容阶跃的偶发性和不易把握而言,供给扩容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可控性。因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存在上市饥渴、配股饥渴情况下的计划额度管理。
4、供需阶跃展望。
需求阶跃式扩容的中后期为供给快速扩容产生条件,因此,每次需求阶跃之后必然导致供给阶跃,从而导致股票市场规模的阶跃。虽然每次需求阶跃之后都相应地对应于供给阶跃过程,但此处着重讨论未来可能的较大的供给扩容的要求情况:
一是现在的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的改制上市。
二是国有股、法人股
三是第二版市场,近来对于发展民营资本市场及高新技术产业呼声甚高,不久也会提到议事日程。
三、双向扩容与深沪股市的中长期趋势
1、双向扩容的决定性作用。
关于股价变动有一点是最为根本的,任何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取决于其供求关系,即供需阶跃实际上也就决定了股票市场价格的中长期趋势。
2、牛熊市将是我国股市较长时间特征。
四、双向扩容与政策调控
如果说双向扩容是未来股票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而供需阶跃又是我国股票市场本质特征的话,它们无疑将使我们对于股市的宏观调控及市场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1、政府的双重角色──仲裁者与参与者。
2、调控重点应是双向扩容而非价格波动。
3、需求扩容──重中之重。
因此,正视需求扩容,深入研究扩容政策乃是未来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①建立需求战略框架。
②重视需求扩容的政策效应分析与检验。

㈤ 股票市场的起源发展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纪下半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在这场变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
19世纪中叶,美国产生了一大批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筑路公司、运输公司、采矿公司和银行,股份制逐步进入了主要经济领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制造业产值的90%由股份公司创造。19世纪后半叶,股份制传入日本和中国。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进入20世世纪之后。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机。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3)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10年间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7倍。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㈥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第一章重难点分析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第一章重难点分析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第一章重难点分析,欢迎阅读。

第一章 证券市场概述

根据考试大纲及近年考试的命题规律,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

(1)证券与有价证券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证券市场的定义、特征、结构和基本功能。

(2)证券市场参与者、证券市场自律性组织的构成,证券市场中介的含义和种类。

(3)证券发行主体及其发行目的,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类型及投资管理。

(4)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的内容。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市场

证券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的法律凭证。证券可以采取纸面形式或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

一、有价证券

(一)有价证券的定义

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用于证明持有人或该证券指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这类证券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和流通,客观上有了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通常,虚拟资本的价格总额并不等于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账面价格。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有价证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有价证券即指资本证券,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

属于商品证券的有提货单、运货单、仓库栈单等。货币证券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商业证券,主要是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另一类是银行证券,主要是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资本证券是有价证券的主要形式,本书中的有价证券指资本证券。

1.按证券发行主体的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政府证券、政府机构证券和公司证券。

在公司证券中,通常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称为金融证券,其中金融机构债券尤为常见。

2.按是否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有价证券可分为上市证券和非上市证券。

凭证式国债、电子式储蓄国债、普通式开放式基金份额和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票属于非上市证券。

3.按募集方式分类,有价证券可分为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1)公募证券:指发行人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审核较严格,并采取公示制度。

(2)私募证券: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宽松,投资者也较少,不采取公示制度。目前,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发行的理财计划均属私募证券。

4.按证券所代表的权利性质分类,证券可分为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三大类。股票和债券是证券市场两个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品种;其他证券包括基金证券、证券衍生产品等,如金融期货、可转换证券、权证等。

(三)有价证券的特征

1.收益性。

2.流动性。

证券具有极高流动性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很容易变现;(2)变现的交易成本极小;(3)本金保持相对稳定。

证券的流动性可通过到期兑付、承兑、贴现、转让等方式实现。

3.风险性。

4.期限性。

二、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一)证券市场的特征

1.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 (本质)

2.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

3.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

(二)证券市场的结构

1.层次结构。 这是按证券进入市场的顺序而形成的结构关系。按这种顺序关系划分,证券市场的构成可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此外,根据所服务和覆盖的上市公司类型,证券市场可分为全球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区域性市场等类型;根据上市公司规模、监管要求等差异,证券市场可分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创业板或高新企业板)和三板市场;根据市场的集中程度,证券市场可分为集中交易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等。

2.品种结构。 这是根据有价证券的品种形成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的构成主要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

3.交易场所结构。 按交易活动是否在固定场所进行,证券市场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通常人们也把有形市场称为场内市场,也称有固定场所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有时人们也把无形市场称为场外市场或柜台市场(简称“CTC”市场),也称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

(三)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1.筹资—投资功能。

2.资本定价功能。

3.资本配置功能。

第二节 证券市场参与者

一、证券发行人

证券发行人是指为筹措资金儿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发行主体。包括:

(一)公司(企业)

企业的组织形式:独资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现代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在公司证券中,通常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称为金融证券。金融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既发行债券,也发行股票。西方国家能够发行证券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是股份公司,所以将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归入了公司证券。而我国和日本则把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定义为金融债券。

(二)政府和政府机构

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直属机构已成为证券发行的重要主体之一,但政府发行证券的品种一般仅限于债券。

政府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既可以用于协调财政资金短期周转、弥补财政赤字、兴建政府投资的大型基础性建设项目,也可以用于实施某种特殊的.政策,在战争期间还可以用于弥补战争费用的开支。这一类证券被视为无风险证券,相对应的证券收益率被称为无风险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指标。 中央银行作为证券发行主体,主要涉及两类证券。第一类是中央银行股票。第二类是中央银行出于调控货币供给量目的而发行的特殊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起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期限从3个月到3年不等,主要用于对冲金融体系中过多的流动性。

二、证券投资人

证券投资人是指通过买入证券而进行投资的各类机构法人和自然人。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

(一)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主要有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事业法人及各类基金等。

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参与证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和进行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及政府机构出现资金剩余时,可通过购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投资于证券市场。

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政策手段,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金融债券,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水平,进行宏观调控。

2.金融机构。

(1)证券经营机构。是市场上最活跃的机构投资者,我国主要是证券公司。

(2)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用自有资金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3)保险经营机构。最大的机构投资者。2010年8月31日起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①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等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低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②投资于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

③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

④ 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4%,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⑤投资于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投资于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

⑥投资于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

⑦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对其他企业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累计投资成本不得超过其净资产。

(4)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简称QDII)。

(5)主权财富基金。代表国家进行投资。

(6)其他金融机构。

4.各类基金。

(1)证券投资基金。

(2)社保基金。大多数国家,社保基金分为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在我国,社保基金分为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

(3)企业年金。

(4)社会公益基金。福利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教育发展基金、文学奖励基金等。

(二)个人投资者

最广泛的投资者。为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对于部分高风险证券产品的投资,监管法规还要求个人具有一定的产品知识并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

(三)投资者的风险特征与投资适当性

投资者的分类: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回避型。

三、证券市场中介机构

其是指为证券的发行、交易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服务机构。

(一)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又称证券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及其他证券业务。

(二)证券服务机构

证券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四、自律性组织

证券市场新的自律性组织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和行业协会,我国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也实行行业自律管理。

(一)证券交易所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包括对证券交易活动进行管理,对会员进行管理,以及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我国证券交易所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证券业协会

按照《证券法》,中国证券业协会是证券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采取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协会的权力机构为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体现在保护行业共同利益、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方面,具体表现为:对会员单位的自律管理、对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和对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运行规则,监督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活动和信息披露等事项。

(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我国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五、证券监管机构

在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是指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授权和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

证券市场产生的原因:

(一)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股份制的发展

(三)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信用制度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1.160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2.1802年英国批准第一家最初主要交易政府债券。

3.1790成立美国第一家-费城交易所,美国从买卖政府债券开始

(二)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初,公司股票和债券占了主要地位。

(三)停滞阶段

1929-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恢复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

(五)加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其重要标志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的提高

三、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证券市场一体化

(二)投资者法人化

(三)金融创新深化

(四)金融机构混业化

(五)交易所重组与公司化

(六)证券市场网络化

(七)金融风险复杂化

(八)金融监管合作化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在此背景下,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二是金融监管的改革,三是国际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

1. 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2.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3.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4.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5.1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二)新中国的证券市场

1.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新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1982年和1984年,企业债和金融债开始出现。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

1990年,国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正式营业。同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新中国期货交易的实质性发端。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的过渡。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年)。

3.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年至今)。

2005年11月,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五、《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九条“的大约内容为: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四)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六)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

(七)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

(八)加强协调配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九)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

六、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一)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①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发行100亿日元私募,这是我国国内机构首次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

②1984.11中国银行在东京发行200亿日元债券,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债券市场

③1993.9 财政部在日本发行300亿日元债券,标志我国主权外债发行的正式起步

(二)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2001年12.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WTO的承诺,我国证券业5年过渡期对外开放的内容:

①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

②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特别会员

③允许外国机构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④加入3年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

直接从事A股的承销,从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

⑤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服务及其他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与有价证券研究与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重组等,对所有新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

(三)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

(四)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开放

①2004年1月1日港澳申请证券从业资格:只需通过内地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无须通过专业考试

②2006年1月1日,允许内地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在香港设分支机构

;

㈦ 股市的由来

股市的由来: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最早的股市产生于1602年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7)证券市场的演变扩展阅读: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㈧ 上海证券公司的变迁历史谁有啊

中国证券和证券市场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40多年的萌芽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中国最早出观的证券是外国在华企业发行的外资证券,最早的证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间的外资证券的买卖,稍后才出现华商证券和华商证券交易。尽管如此,中国证券市场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证券产生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国家向大户的举贷和王侯给平民的放债,形成了最早的债券。汉唐以后,国家因军事需要临时向富商举借巨款的事已不再是偶然现象。随着商业的发展,飞钱、会票、当票等商业票据出现,证券的品种更加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后清前,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广东矿冶业和山西金融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明显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特征,而"集资合股"的参与者之间签订的载明权利责任的契约,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当然,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的出现,在中国则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有价证券及其交易,就跟着第一批最先进入所开商埠的外国洋行在中国出现。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
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证券组织近代企业公司的活动始于19世纪70年代。与此同时,清政府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起,举办旨在"自强"的军事工业。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经费难以为继,70年代后,为借重民间私人资本,解决国家财力不足,洋务派仿效西方股份制,采用"官督商办"和"商办"等形式,兴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国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随着该局的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继航运业后,股份制公司形式又在保险业、矿业、纺织业和通讯电报业等方面得到普遍运用,于是又有一批华商股票应运而生。如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华商股票。原先附股于外资企业公司的中国人,此时也纷纷移资或投资洋务民用企业,或自立门户举办近代工矿企业公司。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创办的新式工矿企业就有十五六家,这些矿业公司都发行了股票。至此,华商证券的发行已小有气候。
证券一经产生,证券交易不久也随之出现。据史料记载,1861年以前,上海等地就已有证券买卖交易活动,但仅局限在外商之间,买卖并不兴隆。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上海殖民经济的初步"繁荣",外商证券交易在上海非常活跃。6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棉业投机热潮席卷上海,在华外资银行获得丰厚利润,其股票普遍大幅升水。如1864年利华银行面值10英镑的股票,市价曾高达25英镑;(注:《字林西报》,1866年7月5日。)此外,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外资航运公司获利也很丰厚,航运公司股票成为银行股票以外的另一买卖热点,以致市场上证券交易额"日以百万计,投机交易有时延至深夜"。
有了外商企业股票的交易,也就有了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1869年上海四川路二洋泾桥北,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英商长利公司,后来又有几家这样的公司相继设立。"店多成市,该业始发达"。(注:《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之略史》,载《银行周报》第3卷总第116期,1919年9月16日。)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外资又开始进入租界公用事业和其他实业,市面上又出现了上海自来水公司、上海电灯公司等十几种新股票。西商各证券掮客为谋本业前途的发展,于1891年联络同业,组织上海证券掮客公会即上海股份公所,以买卖外商在华所设各事业公司的股票。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初步形成。
至于中国华商进行的证券交易,若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商附股外资企业公司的证券活动除外,至少在70年代初就零散出现。五六十年代由于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社会资金大量聚集上海租界;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新办的近代企业不久便获厚利,加上个别企业发放优厚股息的刺激,各色商人在地产、银洋买卖投机之外,又热衷于对新式企业的股票、债券的追逐。
1882年前后,先前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厂矿企业经营成功,获利很高,股票价格成倍增长,如轮船招商局面值100两的股票,1882年却涨到了200两以上;(注:《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报告书》下册,第31页。)1881年年底,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前夕,其面值100两的股票在上海市场上的价格就涨至150两左右,到1882年6月,竟还有人愿以每股237两的价格收进。(注:《申报》1882年6月13日。)受此影响,人们争相购买荆门煤铁矿、长乐铜矿及鹤峰铜矿等十几种刚上市不久的矿业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很快超过其面值。如长乐铜矿和鹤峰铜矿的股票面值均为100两,1882年最高价分别达到220余两和170余两。(注:《平淮公司各股份市价》,见《申报》1882年各期。)当时的《上海新报》和《申报》等华文报纸,对此都有专门报道。这些矿业股票筹集的股金就有白银300万两,其市场交易额估计在1000万两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资金。
受矿业股票上涨行情影响,其他上市的洋务企业股票价格也随之全线上涨。如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1882年曾突破了200两大关;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15%左右。(注:《平淮公司各股份市价》,见《申报》1882年各期。)
华商证券交易,起初既没有固定的场所,又没有相应的交易规则,证券转让、买卖一般在亲朋好友、熟人中"以亲带友、以友及友"进行。成交的价格却视外商证券行情和证券本身的市场供求而定。后来,随着证券发行量的扩大,持有证券的人增多,手中持有证券的品种和数量也越大,证券买卖变成了经常的需要。于是"为各项公司通路径而固藩篱"(注:《申报》1882年9月27日。)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9月成立。该公司内部组织分明,还订有章程,为股票交易提供了便利。它的设立首开中国有组织的证券市场的先河,成为中国自设证券交易所的权舆。
由于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加之买办商人胡光墉投机丝业失败和中法关系趋紧等其他原因,引发了1883年10月的倒账金融风潮。矿业股票连同其他华商股票即行下跌。低价出售也无人承接,连平时素有信誉的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股票的价格也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矿业股票更是无人问津,几乎形同废纸。介入股票投机和承做股票质押的钱庄受累倒闭,破产者不计其数。一度空前兴盛的股票市场低落至极点,直至10年之后,一般商人仍"视集股为畏途",(注:《论商务以公司为最善》,见《申报》1891年8月13日。)"公司"二字"为人所厌闻",(注:《矿务档》第七册,第4358页,台湾近代史研究所编,1960年版:《洋务运动》(七)第316页,中国史学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可见这次风潮对证券投资者心理打击很重。
若把1895年前的中国早期证券和证券交易视作中国证券市场的萌芽的话,那么,1895年以后至清末,中国证券市场就进入了初步形成阶段。
随着国外资本投资的银行、工矿企业和铁路公司在华的设立,以及铁路借款、矿业借款与政府借款的签订,外国在华发行的外资证券规模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振兴工商、实业救国"的呼声再一次引发了中国第二次设厂办公司的高潮。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规,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鼓励兴办各式银行、企业。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率先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第二次高潮的序幕。1901~191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新式厂矿企业386家,资本额达8.8亿多元,华商在机械制造、电力、采矿、棉纺和其他工业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华商股票的发行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
公债制度也在1894年前后移入中国。1894年清政府为筹措甲午军费,仿效西方,向国内发行公债,"息借商款"。此后,又发行了"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两次公债。在此之前。1853年上海苏松太道吴健彰为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向外国洋行赊账雇募船炮,首开中国近代举借外债先河。随后海防借款、军需借款、抵御外侮借款、赔款借款、实业借款、铁路借款、矿业借款,甚至行政经费借款,一发不可收。清晚期共借外债208笔,债务总数为白银13亿多两。(注:《清代外债史论》,第672页,许毅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证券交易市场方面,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最显著的表现是上海众业公所的设立与发展。原先设立的西商上海股份公所1895年以后因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等金币公债,以及怡和、老公茂、瑞记、鸿源等大纱厂新股票的面市,业务发展出现了较大转机。1898年,该所修订了章程,但仍无固定交易场所,证券的交易买卖,多在旧西商总会内或在汇丰银行门前阶沿进行。到1900年,英商趁八国联军入侵的混乱之际,攫取了中国的开平煤矿,由于这一产权的中外转移,原持有该矿股份的华人纷纷将股票出售或转让,给原来不甚景气的股票交易市场带来了新的刺激。同年,上海股份公所在旧西商总会租定了部分房屋作为固定的所址。1903年,上海股份公所酝酿改组为上海证券交易所,1904年,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香港注册,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该所采取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证券交易,公所成立不久,会员即扩充为100人,其中西商会员87名,华商会员13名。交易买卖的证券有中国和远东各地的外商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南洋各地的橡皮股票以及中国政府金币公债,(注:《民国经济史》,第153页,上海银行学会编,1948年版。)后来又增加市政公债。当时进入这个市场开拍的股票先后有:公和祥码头、椰松船厂、公益纱厂和其他一些橡皮股票。1909年又迁址上海外滩1号。
由于西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除为外国在华企业公司在华筹集资金服务外,还是少数洋商投机劫利的工具,完全不顾中国社会经济和投资者的利益,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就是最好的例证。1903年,英国投机商人麦边在中国成立蓝格志拓殖公司,开业后的头几年并没有多少业务,1909年国际市场橡胶涨价,国外经营橡胶园种植业和投资橡胶工业的人获利丰厚。麦边便借此机会,于1910年初大造舆论,宣扬经营橡胶行业可获巨利,并谎称其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大片的橡胶园。为了诱骗人们购买其公司股票,他编造该公司的经营发展计划,奢言年分红可达45%左右。人们不明真相,竞相购买。"仅仅十先令之股票,未及标卖,已有以七十两之巨价承购者"。(注:《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史略》,载《银行周报》,第116号。)麦边暗中掀抬股价,橡皮股票价格暴涨。麦加利、汇丰和花旗等外商银行见有利可图,便与麦边勾结,承做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此举又造成了该公司信誉可靠、实力雄厚、盈利可观的假象。争购者于是更加踊跃,连许多钱庄也都转入其中。1910年3月末,橡皮股票的价格上升到其面值的二十七八倍,(注:《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史略》,载《银行周报》,第116号。)麦边暗地里趁高脱手,卷款潜逃。其他外商亦步麦边后尘,纷纷抛售手中的橡皮股票。这时,外资银行宣布停办此项股票的押款,(注:《上海钱庄史料》,第7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骗局败露,人们又争相抛售橡皮股票,但无人购进,橡皮股票价格一落千丈,最后成为废纸。持票者纷纷破产,钱庄也因此倒闭了二十多家,市面极度恐慌,酿成了一场金融风潮。更为严重的是这次风潮使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中国股票市场自此进入低谷
此期的华商证券交易市场较1883年前,交易规模总体上有所后退,但也不乏市场新热点。一方面,随着1895年后中国近代化第二次高潮的出现,尤其是银行的创办和商办铁路公司的出现,证券交易又渐有起色。银行股票和铁路股票、债券成为交易买卖的新热点。1897年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后,清政府又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设立了户部银行(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省银行和私营商业银行也在此期设立。这些新兴的银行发行了大量的股票,这些银行股票在市场上十分受人青睐。1903年,清政府开放铁路,"寓商于路",提倡商人设立铁路公司,集股筹资承办铁路。于是,1903-1907年,全国15个省份先后成立了18个"官商合办"和"商办"的铁路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铁路股票。这类股票一经发行,便成为市场亮点。在银行股票和铁路股票以及其他工矿企业股票发行与交易的带动下,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初步形成。而这时的政府公债由于发行量小,加之政府仍视购买公债为对朝廷的报效和捐助,故当时购入者,也不敢在市场上出售,所以还未形成交易市场。
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组织形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自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倒闭后,虽先有1904年梁启超提出了组织"股份懋迁公司"(即证券交易所)的倡议,后在1907年又有上海买办商人袁子壮、周舜卿、周金箴等提出仿日本取引所组织公司的要求,但清政府未予重视和采纳。华商证券交易一直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中。光绪末年,上海买办商人王一享、郁屏翰等在南市关桥开设了专营证券的"公平易"公司,不久,买办商人孙静山在上海九江路渭水坊又开设了另一家专营证券的"信通公司",但规模和功能远不能与原先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相比。除上述专营的证券公司外,许多茶商、钱商、皮货商、古董商和杂货商以及买办也兼做股票买卖。这些股票掮客经常出入茶馆,在经营本业的同时,还洽谈股票生意。约在1910年前后,股票交易买卖活动便固定在上海福州路的惠芳茶楼,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茶会"时期。
总之,中国证券和证券市场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40多年的萌芽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中国最早出现的证券是外国在华企业公司发行的外资证券,最早的证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间的外资证券买卖,稍后才出现华商证券和华商证券交易。中国证券市场一开始便存在华洋两个不同体系的市场,这正是旧中国社会性质的写照。尽管如此,中国证券市场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为后期的证券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http://blog.163.com/darling_ran/#

阅读全文

与证券市场的演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金属今天最新价格走势 浏览:661
扬农集团麦草畏 浏览:32
金融公司转让协议书 浏览:426
信用社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 浏览:873
宁波梅山保税区金融产业服务局 浏览:913
非金融公司 浏览:201
中投证券沙井营业部电话号码 浏览:499
天宝股份是龙头企业吗 浏览:254
同业市场融资200亿元 浏览:664
上汶融资租赁 浏览:900
京东a轮融资什么意思 浏览:919
上海捷越贷款地址 浏览:115
山东泰安金融公司 浏览:612
腾讯微众银行怎么贷款 浏览:624
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浏览:662
沧州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212
支付宝购买基金理财实惠吗 浏览:86
增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影响力 浏览:715
当虹科技华数股东 浏览:858
投资理财获取收益方式 浏览:876